首页 > 文章中心 > 校园文化景观设计

校园文化景观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校园文化景观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校园文化景观设计

校园文化景观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校区;校园文化景观;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3)01-0098-02

1 前言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许多高校都建设了新校区,这一举措拓展了办学空间,有利于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对校园环境建设有着更高的要求。而校园文化景观是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一定教育职能,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大学校园文化景观的构建,对于增加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大学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管理者的认可与重视。

2 校园文化景观内涵

校园文化景观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景观,是文化景观在校园中的一种具体的表现形式,是校园文化的一种物质表现形式,它是存在于校园空间中,赋有一定信息的景观形态,能反映一定历史时期文化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及价值取向,同时,还具有某种规范力量及潜在教育功能。高校校园文化景观既是一种校园物质文化,更是一种校园精神文化。

3 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3.1缺乏文化底蕴且人文气息淡薄

由于新校区建设速度快,建设时间短,在建设新校区的过程中往往只是在意物质环境的营造,而忽视文化底蕴的营造,校园中缺乏一些具有老校校园文化和历史底蕴的建筑、标志等物质文化景观,无法寻找和捕捉陈旧的、具有象征意义的校园景物,新的校园环境缺少了历史文化的沉淀,突兀而缺少人文气息。

3.2新老校区内在文化连续性断裂

目前新校区多位于郊区,建设规模巨大,在建设时期通常容易漠视老校区多年积累沉淀下来的独特的校园文化与优良传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新校区环境设计中的人文精神缺失、内在文化延续性的断裂。

3.3校园景观缺乏特色

新校区在校园景观建设过程中,为了追求校园景观的视觉效果,以及建设形式的丰富变化,忽略了学校自身的文化特色,盲目的照搬照抄成功作品,使许多校园景观在外形上趋于雷同,缺乏明显的校园特色。

3.4对城市、地域文脉重视不足

高校在建设新校区时,追求一切求新,一味的拆除和改变,没有充分发挥与安置的优势和特点,拆除老建筑,挖掉山体,填平池塘是建设过程中常见现象,这种设计方法完全切断了校园与当地建筑、自然景观、城市文化、地域精神的联系。

4 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景观设计策略

4.1对地域特色的呈现

地域文化特征是学校所在地域文化特色及风土人情的综合体现,不同的高校处于不同的地理范围内,具有不同的自然气候条件和文化特色,因此高校在建设时应有效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深入挖掘当地的地域文化并将其转化为景观元素体现在校园环境中,如通过校园建筑、景观小品、雕塑等来表达。

4.2对学校特色的呈现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文历史,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沉积下来的人文、艺术、文化底蕴也各不相同。所以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校的历史文脉和学校性质两方面的综合因素,建设出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景观。如理工类学院主要体现的是一种严谨、秩序之美,艺术学院则往往体现了一种自由、流畅之美,文学院则注重营造浓厚的文学色彩。

4.3对校园主体的尊重

校园活动的主体是在校的全体师生,特别是广大学生的需求,设计师应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年龄、文化背景等要素进行设计,使文化景观的满足学生的晨读、交往、聚会、运动等要求,为学生营造健康舒适的休闲空间。

4.4对校园文脉的挖掘

延续校园积极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对于今天的景观仍然有一定意义,它可以增强学生对校园的归属感。因此可以在新校区通过重塑或再现老校区的代表性空间,来达到校园文化传承的目的,使新老校区内在文化延续。

4.5对现代精神的融合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现代校园文化景观设计应具有较强的时代感,体现当今的新文化、新科技、新材料、新工艺等,可以通过运用现代的新材料、新技术来建造景观小品或者景观构筑物来体现。

5 山东建筑大学新校区

5.1山东建筑大学概况

山东建筑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以建筑类专业为特色,工、理、管、文、法、农等学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学校位于济南市东部。总占地138.73万m2,西靠临港开发区。学校周边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校园规划自然韵致,建筑恢宏大气,景观日趋成熟,是广大师生读书、治学的理想之地。

5.2校园景观结构分析

山东建筑大学地势起伏有致,西南高,东北低,东西高差约20m。校园西南部是风景优美的的雪山,东北部则是地势比较平坦的教学区、生活区、休闲区。校园的景观轴线主要由两条纵向的主要景观轴线和两条横向的次要景观轴线构成,所有景观都在这四条轴线上。校园规划秉承“三泉映雪”的立意,组织了一条连接“日泉、月泉、星泉”三个重要开放空间节点的生态廊道(图1)。沿着生态廊道的方向就是我校校园景观规划的两条纵深轴线,绕过雪山,并将日泉广场(尚未修建)、月泉广场、星泉广场与映雪湖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这两条纵向景观轴线构成了最重要的景观观赏路线。两条横向的轴线,一条是贯穿东门的入口广场、月泉广场、图书馆前叠水景观、弧形的图书馆及雪山的入口处景观轴线,另一条则是贯穿逸夫楼、电影院门楼、映雪湖、星泉广场知道大学生活动中心的中心处景观轴线。同时,景观轴线与多数的道路流线吻合,沿着道路通行可观赏所有景观,这也是校园。

5.3校园景点设计

5.3.1映雪湖

映雪湖(图2)位于雪山北部,景区面积近28万m2,是校园生态廊道的核心部分。设计中遵循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以其南部的雪山为主体景观要素来组织整个湖区的园林空间,体现“湖映雪山”的空间意境主题,展现大学校园特有的“山水”格局,并与泉域济南“佛山倒影”的城市景观特色相呼应。湖内有桃李、博学两座风格各异的小岛,巧妙利用地形高差,形成多处瀑布景观。除了利用建筑、湖面、道路、地形、小品等组织空间外,还采用一步一景、步移景异的处理手法,使建筑、广场、水面、植物较好的融为一体,人工景观与自然水系的完美结合,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舒适又充满个性的校园空间。

5.3.2老校校牌

山东建筑大学前身是山东建筑工程学院,2005年12月29日正式更名为山东建筑大学。山东建筑工程学院的校牌(图3)见证了老校的发展变化与新校的成立。为了保护老校牌,保存这段历史,传承校园的历史与文化,在新校建成后,老校牌也被移植到新校区梅园下面的山石之上。它作为一个整体被镶嵌在石壁之内。

5.3.3“和平、自由、进步”壁画

异形桦合陶板浮雕壁画“和平、进步、自由”是由山东建筑大学教授刘玉安率领助手创作完成的大型浮雕壁画,以渴求人类的和平、进步、自由的深刻寓意和工艺制作方面的独创性得到了国内学者的高度评价。由于土地置换原因,壁画面临拆除的问题,鉴于壁画的保护价值较高,因此将其重新安置在新校区的校园内,这项工程是对老校区中文脉的传承,也是校园文化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历史见证。

5.3.4源远亭

源远亭寓意此处是新校区的根基、源泉,传承我校的历史与文化精髓并使其发扬光大、源远流长。它原是新校区建设时期的指挥部旧址,为了纪念新校区建设时期的那段历史,将其进行了适当的环境营造,使其成为一个校园文化景观。

5.3.5老别墅

老别墅是建于民国初期的济南古建筑,是中国近代建筑晚期重要居住建筑之一,距今己有80余年历史。它屋顶造型复杂,比例协调,功能合理,对济南近代建筑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该建筑为局部二层砖木结构,墙下灰土条形基础,东西长约15m,南北宽约9m,总高约6.5m,占地面积约135m2,总320吨。为了达到保护古建筑与济南市棚改规划和谐统一的目的,决定将其平移进新校区。现在的老别墅已经整修完毕,成为了新校区的“建筑平移技术展馆”。

5.3.6木结构建筑——雪山书院

雪山书苑(图4)采用传统木质梁柱结构形式,建筑面积350多m2,它以雪山为天然背景,楼前有亭台流水,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相得益彰。现代木结构建筑因其“碳汇”作用和优异的节能性能备受关注。因而雪山书院的低碳节能正好与学校建筑规划理念-“绿色节能”相吻合。这座木结构的低碳建筑是“绿色节能”思想在校园文化景观建设中的充分体现和具体事例,充分体现了学校的节能特色。

5.3.7胶东生态民居海草房

海草房是胶东民居的典型代表,因房顶使用海草修缮而得名,房屋简洁朴素,以石垒墙,房顶就地取材以海草代瓦覆盖,具有冬暖夏凉、居住舒适、不易损毁的优点,是我国建筑史上最有代表性的生态民居之一,由于多数海草房已年久失修,海草的大量减少等原因。海草房的状况不容乐观,亟待保护,而学校在山东龙大集团的资助下建设一套完整的具有浓郁胶东味儿的海草房(图5),它体现了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构成了校园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

校园文化景观设计范文第2篇

1.云南楚雄实验小学绿化景观设计概况云南楚雄实验小学占地51亩,在已有运动场教学楼等设施的基础上进行景观设计,校内已有建筑为现代风格,四周正在建设高层建筑,景观资源贫乏,景观敏感度低。建设方希望能通过绿化景观设计营造一系列连续且变动学习环境,充分发挥绿地景观功能,创造一个优美、和谐、恬静、清洁、舒适的良好校园环境。

2.景观设计指导思想首先,注重校园文化要素,面向师生,通过景观组织、校园文化的表达来消除师生之间的隔膜,通过建立绿色的空间载体,为师生提供一个传播知识的和谐、互动空间。其次,关注学生成长过程,根据小学生生长发育阶段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来展开设计思路和表现形式,以满足不同年龄段的需求。通过不同的校园环境给学生带去不同的视觉冲击,使学生在变迁的环境中生活,并在思想和精神上得到提高和升华。最后,以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规整简洁的广场及行道绿化设计来渲染学生的学习氛围,通过社会、自然、建筑和生活等文化要素来启发学生,通过自然、柔和、轻松的休闲设计来缓解和降低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累积起来的压力和学习恐惧症。

3.小学校园景观设计中文化元素的应用 在景观设中倡导生态、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结合小学生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特点的规律,有针对性地挖掘社会、自然、生活等文化元素,实现校园文化在景观设计中表达。

图1 总平面图

3.1 小学教育的社会文化要素少年儿童是世界的未来,是祖国的未来,从小教育他们“放眼世界,热爱祖国”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教育内容。传统的说教和填鸭式教育往往引起孩子们的逆反,把这个教育主题用景观的方式表现出来,让使用者在日常的使用当中潜移默化。在云南楚雄实验小学入口广场的景观设计中应用了这一文化要素,进入学校,就可以醒目地看到操场中心以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为图案的铺装,寓意通过从小的学习让自己不断的开拓眼界、认识世界,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思想。四周选用冠幅大、树干高的雪松作为主要的乔木树种,给人挺拔向上的视觉感受;左右花坛分别散植蓝花楹、滇朴、云南棕、黄叶假连翘、红花檵木、茶梅、金丝桃、马蹄筋等乡土树种和地被。

图2 总鸟瞰图

3.2自然文化要素自然环境与人类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小学校园景观设计中文化的展现往往需要有与其相适应的自然环境,因此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利用在景观设计中就显得尤为必要。在云南楚雄实验小学在景观设计中注重了云南楚雄彝族文化中的火和水元素,在教学楼后的戏水广场中用铺装组织了火的元素,以表达当地民族对自然的崇拜。

图3 教学楼南侧植物迷宫及水景效果图

3.3 生活文化要素小学生这一年龄段主要集中在5岁到12岁,他们活泼、淘气、好动、天真、联想力及潜能力丰富。但是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主观意识容易被改变,不愿意自身的活动被约束。因此创造一个儿童乐园式的学校最贴切孩子们的需要。同时,也能让他们体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相互间的游戏中学到更多的西。小学校园景观设计中必须为孩子们营造这样一种具有少年儿童生活气息的文化环境。在该小学体育活动区的景观设计中,运动竞赛中取胜带来的成就感有助于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性格。该区的绿化景观主要是利用行道树和地被植物进行造景,选用的植物为花叶榕、蒲葵、华盛顿棕、毛叶丁香、红花檵木、黄连翘、美人蕉等。在休闲娱乐区的设计中,考虑到小孩子天性好动的性格,在休闲区空出适当的活动区域,放置当地儿童传统的娱乐设施,给孩子留出玩耍的间,利用当地儿童丰富的娱乐方式,逐步形成学校特有的民间文化氛围。植物选用开花、有季相变化的乡土树种,主要有云南樱花、冬樱花、梅花、腊梅、枫香、桂花、乐昌含笑、紫薇、黄花槐、杜鹃、红叶石楠、金丝桃、昆明海桐等,以强化春暖花开、生机勃勃的景象。在教学楼的有一凹形绿地空间中,设计中加以利用设计为一个植物迷宫,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在课间休息、游戏的空间,给学生带来的无穷乐趣,以体现小学生天真烂漫、求知和征服的性格。

4.结语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社会历程的见证。针对一个小学的建设,构成景观的文化要素除了社会、自然、生活、建筑以外还很多,探讨将文化要素融入到校园景观设计中,还需要艺术与功能并重的概括、变体、解构、重构、融入审美取向,使校园景观更显教育性、美性和独特性,使校园环境更加彰显文化生命力。文化要素在小学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还应考虑适用性、本土性和民族性,才能被使用者所接纳,促进文化更好地继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 周南. 小学校园规划与儿童行为发展之研究[J]. 建筑学报. 1998(08)

[2] 刘熙倩,闫芳,李国光. 从哈格里夫斯的景观设计理念谈校园景观设计[J]. 山西建筑. 2009(11)

[3] 马婧,苏剑鸣. 浅析现代校园景观设计方法[J]. 工程与建设. 2009(06)

[4] 刘荣凤,李文武,周群. 古朴智趣 绿树繁花——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入口景观设计[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 2010(04)

[5] 葛梅利. 浅谈小学校园设计[J]. 科技经济市场. 2006(02)

[6] 余压芳. 印象与置疑——几组遗产保护地村寨小学校园景观印象与评论[J]. 南方建筑. 2006(01)

[7] 王路. 纳西文化景观的再诠释——丽江玉湖小学及社区中心设计[J]. 世界建筑. 2004(11)

校园文化景观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校园文化;景观;设计;应用;内涵;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校园的文化理念是校园景观设计的灵魂所在。校园景观不仅要体现物质空间层面的景观,更要展现社会空间层面的景观,以满足校园活动者对校园景观的需求,最终构建出满足心理层面的景观,创造出老师和学生理想中的和谐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景观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天地万物,唯人为贵”。设计中要最大限度的协调师生们在文化上的认知感,在校园生活模式和理想的校园景观规划上取得他们的认同和支持。

2实例----温州龙湾实验中学

龙湾实验中学位于温州市龙湾行政中心区F03地块,龙江路和永定路的交汇处。创建于2006年5月,建设用地面积为29258.94㎡,建筑占地面积8108㎡,设计面积共约:34650㎡,其中包括,道路绿化约7300㎡,滨河绿化约6200㎡。

学校集思广益、充分挖掘地方文化内涵,开阔搞个创意、营建内蕴丰厚、理念超前、活力勃发、特色鲜明的新型人文校园。融合地狱文化资源,赋予校园新的文化灵魂,归纳出新的文化主题: “笃根基、铸品质、育栋梁”。

笃根基------融汇先人血脉,笃定想吐根基(文化基因)

对中华文明的继承、地方传统文化的认同、传承,对龙湾本土文化的认识,培养具有乡土人文精神的学子。

铸品质------开阔深广视野,培养现代创新品质(现代品质)

学习先贤治学、修身品质,进而形成现代品质,加强开放意识、科学精神、创新能力,融入现代社会。

育栋梁------端品、正行、守朴,成就明日栋梁(成才理想)

突出理想意识、成才报国意识、生命质量意识,体现理想人生、品质人生、价值人生的全人教育思想。

核心价值:人文、品质、创新、成才

景观格局:一河双桥三环道,五园六艺七景观

一河:塘河自西向东流过校园,将校区分成南北片。

双桥:跨河双桥,连通古今、未来,表达传承和创新。

三环道:修学区环道、滨河区环道、体艺区环道为学校主通道。

五园:俯清园、仰贤园、忠义园、孚敬园、弘毅园。

六艺:雕塑小品、水车、植物绿化、文化墙、诗文书法、亭廊古建。

七景:振风怀远、山海气象、塘河蕴玉、大开贤门、

忠义千秋、水岸芳林、书苑栖迟、恒心积学、幽碧水岸。

校园景观中的文化元素

主题雕塑:振风怀远广场---以现代抽象雕塑为手段,表达全人教育思想和学子成才理想,体现开宗明义之旨,为学校标志性文化载体。

在景观设计上,以中华的“中”为设计元素的雕塑,是入口的视觉焦点,青铜的质感与人以古朴悠远的历史感,同时新型的设计手法却又予人以时代感,两者巧妙融合,提升校园文化氛围,周边植物以色彩为主要的表达方式,用颜色衬托雕塑,柔化金属的质感,为整体的校园景观带来活泼生机之感。

情景雕塑:相对于主题雕塑,情景雕塑趣味性更强,更直接反应场所属性,更容易与人产生共鸣。体艺区的情景雕塑以音乐、体育为设计内容,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不仅可以明确体艺区的场所性质,更能直接激发学生的“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临水的音乐小品,与情景相融合,似乎能感受夏日水面带起的微风徐徐,令人陶醉,不禁驻足倾听。

文化墙:文化墙不仅可以是分割空间的介质,也可以是展示文化的重要媒介,在本案中有2种类型的文化墙,普通的文化墙以及结合了围墙的文化墙,围墙不仅是围合空间的作用,在设计中以“诗经、竹简、印刷”为设计元素,不仅展示校园的文化氛围,还可以把学校的教学理念、方针、内容等刻在其上,对内对外皆可起到宣传作用。

植物绿化:植物是校园绿化的主体,不仅可为学校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也是生物教学的活标本,为实验教学提供实体教材,为学生开展课外生物科技活动提供条件,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在本案植物设计中不仅考虑常识性的配置原则,更觉注重植物的多样性、季相变化、常绿落叶比、场所属性,不仅可观花、观叶、观果,还结合果树的种植,配合学校的教学理念---实施班级责任制,可让学生在管理中体验责任的实质感受,也体验丰收的喜悦。为每个不同的树种立介绍牌,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知识。

水车:是本土文化---耕读文化展示的一部分。

浮雕、地刻:不经意经过的小路、课间活动区点缀地刻,以弘扬爱国传统、生活常识、乡土文化常识为内涵的书法篆刻为主。

亭廊古建:是校园文化中人性化的体现,不仅是功能性的事物,是校园景观竖向的主要部分,为师生、同学间的交流提供舒适的平台。

总之,校园文化与校园景观并不是两个独立的体系,两者是一个相互融合、互补、互为,校园文化不应该是脱离环境,应该是在环境中潜移默化的感受,也不仅仅体现在校园景观,也体现在室内环境,体现教学在理念、方针。校园景观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景观的营造不仅仅是考虑校园文化,亦应考虑现场条件、功能设施、美观要求、建筑形式等不同的元素,是一个综合体系。

3.结语

在建设校园环境时,应该结合学校的文化氛围和历史背景,充分展示和体现学校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校园精神,营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文景观,将开放性与人文性、生态性与可持续发展有机统一于校园景观中。在此,只有将景观作为校园规划建设的一部分,将校园文化与景观融合在一起,才能使校园环境有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孙成仁,城市景观设计[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 陈孝青,校园环境的生态景观规划模式探讨[J],中国园林,2002.

[3] 黄厦.高校校园环境营造的几点思考[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4] 栗春雷.大学校园室外空间环境优化设计的探讨[J].长安大学学报(建筑与环境科学版),2003,06.

[5] 陈永生.高校新区景观环境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6.

[6] 周逸湖宋泽方.高等学校建筑规划与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校园文化景观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住宅小区;园林绿化景观设计;现状问题

1、前言

目前园林绿化是建立怡人的居住小区不可缺少的众多因素之一。它是利用植物的独有特色形成一个既有统一又有变化、既有节奏感又有韵律感、既有相对稳定性又有生命力的生活空间,对城市面貌和城市人工生态系统平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衡量居住小区居住环境质量的重要标志,对居民的身心健康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居住区环境的好坏。

2 国内外小区绿化的发展分析

2.1 国外小区绿化的发展

居住区绿化设计最早发展于西方发达国家,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工业的迅猛发展,破坏了生态环境,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迫使相关国家开始重视环境设计。70年代,日本率先制定了改善居住环境的方针政策,提出了居住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舒适、优美、安全、卫生、方便。80年代,英国在新城市和居住区建设中提出“生活要接近自然环境”的设计原则,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2.2 国内小区绿化的发展

我国住宅环境设计则从上世纪 70年代末引进组团绿化概念。80年代末,开始学习国外居民社区集中绿地、规模绿化概念。90年代,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取消福利分房,房地产开发业蓬勃兴起,人们环保意识日益增强,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在购房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住宅小区景观环境的丰富、和谐和活力。人们生态的居住观,给小区绿地环境设计注入了新的内容,同时也向小区绿化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人们的住房消费更趋于时代性,人们追求的是高品位的家园,居住区及周围环境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据主导地位, 居住区绿化设计日益受到关注并进入稳步发展的阶段。

3 国内外小区园林绿化的实施现状

纵观世界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可以简单归纳为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小区绿化景观设计不断发展进步的四个阶段。

3.1 点缀型园林景观:小区中的一抹绿意

这种园林――如果可以称之为园林的话,一般出现在早期的商品房住宅小区里。在排列式的楼与楼之间,沿墙角多有一排矮灌木,或是沿小区的主要出入口有几棵大树。

3.2 绿化型园林景观:以大面积绿地草坪为主

最初的园林形式多以大面积绿地体现,间或布置少量假石、花坛、回廊和一个简易的儿童游乐场。现在看来,这种环境景观设计过于平淡、简单,缺乏变化,仅仅保证了小区的绿化率而已。这种作品在2000年左右建成的小区中极为普遍。这些绿地为小区景观设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3 观赏型园林景观:只可远观不可亵玩

这类园林有一种缺陷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几乎所有的小区园林中的绿地都是封闭式的。为保持其持久的观赏性,居民无法亲近,真是 “只可远观不可亵玩” 焉。

3.4 参与性园林景观:从观赏到参与

参与式园林则是观赏性园林的升华。参与式园林景观首先强调的是人与环境的相互参与、互动,即让人与景观和谐相处,形成生态式家园的一道美丽风景。参与式园林规划不仅是指人和自然的相互参与,还指社区小园林“参与”区域大景观,相互融合,形成更大的景观。它注重的是总体景观设计层次分明,大小空间与建筑物的布局和美协调,住宅小环境与周边大环境融为有机的一体,形成独具特色的开放式园林。 从而为住户提供一个十分惬意的生活空间。

4我国小区绿化存在的不足

(1)建筑密度大,楼层高。

(2)住宅小区内人口密度大,年龄结构参差不齐。

(3)人均绿地占有率低。

(4) 住宅小区内小气候明显。住宅小区的四周多为高层建筑,形成“周边高、中间低”的“盆地”结构,故而小区内小气候十分明显。这种小气候对绿化树种的选择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建筑墙体,居民楼外多为彩色装饰,有的表面加贴墙砖、瓷砖,封闭阳台以及窗户等采用大量的玻璃,使阳面光照更大,背阴面也不再是浓荫,对树种选择造成影响。

5 小区园林设计的基本原则

5.1 绿化覆盖面积标准

新区住宅建设的绿地率不低于30%,旧区不低于25%,绿地指标组团不低于0.5平方米/人,小区不小于1平方米/人。

5.2 功能与形式统一

园林绿地设计是一种多维立体空间艺术的设计,是以自然美为特征的空间环境设计,同时又是把植物、建筑、园建等综合在一起的造型艺术。绿化要有统一的形式,在统一的形式中再求得各个部分的变化。要充分利用对比与调和、韵律与节奏、主从搭配等设计手法以及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相结合等多种绿化手段的运用来达到最佳的生态和美化作用。在合理运用植物、园林小品、园路和铺装等前提下,特别要强调园林景观与生活、文化的紧密连接,在空间组织上达到一步一景,景随步移的效果。住宅园林景观环境必须同时兼备观赏性和实用性,在绿地系统中形成开放性格局,布置文化娱乐设施,使休闲、运动、交流等人性化的空间与设施融合在园林景观中,营造有利于发展人际关系的公共空间。

5.3 设计需经济实用

居住区绿化是以满足居民生活、为生活在喧闹都市的人们营造接近自然、生态良好的温馨家园为宗旨,本着经济适用的原则,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尽量减少土方工程。适地适树,选择耐贫瘠、抗性强、管理粗放的乡土树种为主,可适当选取用一些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外地植物,改善住宅小区的植物种植结构。结合种植速生树种,保证种植成活率和环境及早成景。用最少的投入、最简单的维护、达到设计与当地风土人情及文化氛围相融合的境界。

5.4 居住区绿地规划应以人为本

小区绿地最贴近居民生活,规划设计不仅要考虑植物配置与建筑构图的均衡,以及对建筑的遮挡与衬托,更要考虑居民生活对通风、光线、日照的要求,花木搭配应简洁明快,树种选择应按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来设计,并区分不同的地域,因地制宜。人们进入绿地是为了休闲、运动和交流,因此, 园林绿化所创造的环境氛围要充满生活气息, 做到景为人用, 富有人情味。人们能在树荫下乘凉、聊天、散步,天真活泼的孩子们能在泥土和石缝中寻找小动物;老人们买菜回来能有个歇脚的地方。因此在住宅入口,直到分户入口,都要进行绿化,使人们尽量多接触绿色,多看到园林景观,可以随时随地地享受到新鲜空气、阳光雨露、鸟语花香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另外以人为本并非一味迎合目前人们的趣味,更重要的是通过环境影响人、造就人、提高人的生活层次和品味。

5.5 强调以绿为主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发挥

主要由树木、花草的种植来实现,因此,以绿为主是住宅小区绿化的着眼点。目前有些设计过分强调标志性建筑,占用过多的空间建造园林小品,使原本不多的绿化面积更加可怜。事实上,乔木下面有灌木,灌木下面有花草的复层种植结构,是强调以绿为主的具体体现,是增加绿量的基本保证。良好的植物景观往往作为园林小品、甚至铺装、坐凳的独特背景,通过色彩、质感等方面的对比突出园林小品以及铺装、坐凳所处的特定空间,起到点景的作用。以绿为主的另一层含义是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不仅要平面化,而且要提倡“林荫型”的立体化模式。利用墙壁种植攀缘植物,可以弱化建筑形体生硬的几何线条,使这部分空间增加美化、绿化效果,从而提高住宅小区的生态效益。

5.6强调创新

住宅小区园林绿化设计与其它设计一样,要不断创新,切忌在不同的环境中做出相同的设计来。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不同于公园的设计,它应以自然为主线,开拓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生活领域,使身居闹市的人们能获得重返自然的美好享受。

6 小区绿化设计中几个技术问题的解决

6.1 空间的分割

绿化空间的分割要满足居民在绿地中话动时的感受和需求。当人处于静止状态时,空间中封闭部分给人以隐蔽、宁静、安全的感受,便于休憩;开敞部分能增加人们交往的生活气息。当人在流动时,分割的空间可起到抑制视线的作用。通过空间分割可创造人所需的空间尺度,丰富视觉景观,形成远、中、近多层次的空间深度,获得园中园、景中景的效果。

用墙体、绿篱和攀缘植物分割 当分割体的高度在30厘米至60厘米时,空间还是连续的,人坐着也能向外观赏,没有封闭感,但空间是隔开了。当分割体高度在0.9米至1.7米以上时,视线受阻,出现封闭感。随着高度的增加,封闭感增强。

用树丛、花架等可分割水面,如处理得当能拓宽空间,将有限的距离拉大。山石砌筑得法,配以树丛能增加空间层次。花架能使空间隔而不断,但要注意比例和尺度。过于粗壮则有堵塞感,过于纤细起不到分割作用。

地面高差和铺装的变化根据不同的使用功能,改变地面高差来分割空间也是常用的手法。同时,地面铺以质感不同的材料效果更为显著。硬质铺地砖同草皮形成质感的对比,绿地底界面高差的变化增加了深度感。采用下沉式或上升式广场给人一种独特的领域感。广场沿街边界可用灌木、绿篱分割内外空间。

6.2 空间的渗透

空间的渗透与联系同空间的分割是相辅相成的。单纯分割而没有渗透和联系的空间令人感到局促和压抑,通过向相邻空间的扩展、延伸,可产生层次变化。常用手法有:

用门窗、花格墙和植物框景在设置分割物时,可利用门洞等手法使被分割的空间既保持它的独立,让人们有场所感,又与外界联系紧密,相互渗透。

巧用花架居住区绿地中的花架不但可分割空间,还能使两侧的景物互为因借,彼此衬托。花架在这里作为中景,使空间具有远、中、近3个层次,产生空间延伸的效果。

居住区庭院式绿化以绿为主,以美取胜,小同大异,各具特色,立意明确,回味无穷,融园林艺术、文化艺术、美术艺术、书法艺术为一体,寓教育于游乐之中。庭院式绿化小区中的组团式小游园,服务半径小,供居民茶余饭后休息游乐,人称“袖珍花园”。是利用“分、隔、挡、通”的园林艺术手法,挖掘住宅楼区土地潜力,以扩大绿化面积,弥补绿化用地的不足的一种绿化形式。用装饰花墙和景门将楼区封闭成不同的庭院,打破了楼群“一字形”、“行列式”呆板布局,形成了幢幢有院、院院有景,景景相连的舒适、整洁、美丽、幽雅的生活空间,改变居住区的生态环境。

6.3现代住宅小区绿化树种的选择和配置

住宅小区绿化树种选择总的原则有:

(1)是应充分考虑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做到“适地适树”。即根据气候、土壤、水分等自然条件来选择能够健壮生长的树种,通常的做法是选用乡土树种和地方品种 .

(2)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使用功能,满足人们生活、休息的需要。

(3)是绿化树种种植设计应考虑到园林艺术构图的要求。根据住宅小区的各种小环境,如阴面、阳面、山墙、屋顶、阳台等 ,选择植物应做到:

无污染、无刺激气味、无伤害性。住宅小区所选的植物本身不能产生污染,忌用有毒、有刺尖、有异味,易引起过敏的植物,而应选无飞毛、飞絮、少花粉,物候期一致的树种。

抗污染 住宅小区的污染主要来自生活污水、污物、污气 (CO2、NOX)以及周边社区、街道内扬起的粉尘。故应选有较强抗污染特性的植物,如:女贞、金边水蜡、迎春、刺柏、大叶黄杨、海桐、广玉兰、臭椿、苏铁、龙柏、洒金柏等。

充分利用建筑面积,搞好空间(立体 )绿化。绿色植物可以吸收 70%的直射光,将 20%的直射光反射回去,因而好的立体绿化可以提高空气湿度,减弱光污染 .住宅小区由于建筑密度大,一方面地面绿地相对少,限制了绿量的扩大。但另一方面,多建筑又创造了更多的再生空间(即建筑表面积),为立体绿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攀援植物除绿化作用外,其优美的叶型、繁茂的花簇、艳丽的色彩,迷人的芳香及累累果实等都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利用住宅区外高中低的结构特点,低层建筑可实行屋顶绿化、山墙、围墙可用垂直绿化,不仅增添了绿意,显得富有生机,有些藤本植物与墙面在色彩上还会形成一定的反差对比,景观极具美感。小路和活动场所可用棚架绿化,阳台可以摆放花木等,以提高生态效益和景观质量。

校园文化景观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校园景观设计;校园环境设计

检索:.cn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04-0066-03

一、哈尔滨师范大学校园文化景观设计项目简介

哈尔滨师范大学是一所师范类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代表着黑龙江省高等师范教育的最高水准。哈尔滨师范大学创办于1951年,截止至目前共分江南、江北(主校区)两大校区,均坐落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区内。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将江北校区行知楼门前占地面积共4.7万平方米区域进行重新规划。

(一)气候影响

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市位于中国东北部,是中国最北的省会城市,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具有季风气候的典型特征。哈尔滨四季分明,冬季寒冷漫长长达5个月之久,夏季温度凉爽宜人,春、秋季节时长较短,属过渡季节。

(二)规划范围区域分析

校园文化景观规划范围位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江北校区行知楼北侧,总占地面积约为4.7万平方米。景观规划区域北侧为齐民路,西侧紧邻哈师大驾校,南侧为春秋北路,东侧为春秋东路。所处位置为行政办公主楼、教学楼、驾校、幼儿园、校医院所围合,属综合区。便捷的交通与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得地块具备了重要的研究意义与价值。

(三)目前景观现状

校园文化景观规划区域为哈尔滨师范大学主要景观规划区域,自江北校区建校以来共经历四次规划,由于地下水位等问题一直未规划完整。地段目前在齐民路一侧现有景观绿化带,绿化带景观植物及色彩搭配较为合理,并具备良好的视觉效果。周易路两侧景观绿化带灌木为红端木树篱、红端木树球及小叶丁香树球,现栽有乔木为水曲柳,部分死亡。地段临近行知楼一侧栽有乔木林地,树种基本为青扦云杉、樟子松、银中杨。

二、哈尔滨师范大学校训及校友文化

(一)校训

哈尔滨师范大学校训“敦品励学,弘毅致远”。校园文化精神以陶行知先生为楷模,以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为指南,以陶行知先生的育人理念和精神境界作为自己教书育人的不懈追求,形成了体现陶行知先生思想真谛、而且具有哈尔滨师范大学办学特色的“行知精神”,并通过代代传承,使“行知精神”在这座北疆师范学府生生不息、茁壮成长,成为一种育人传统、一种文化传承、一种思想象征,并形成了哈师大人的精神支柱。

(二)校友文化内涵的释义

哈尔滨师范大学学子一直秉承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精神,不仅是问道、修身明德的过程,更肩负着劝学、传道、化俗的特殊使命,所以哈师大校训“弘毅致远,敦品励学”为师范学子遵守自身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的精神动力。在校的优秀教师以及一届届的优秀毕业生都是在这样的校训洗礼成就自我,所以树立哈师大所培养出的优秀毕业生以及哈师大的名师形象即是整个校园文化景观规划所要表达的内容与体现(即为主题定位),哈师大的校训则是贯穿校园文化景观规划的精神轴线(即为设计理念),故名为“校友林”。

(三)设计主题定位

设计主题主要想体现求知与明德的大学之道,也要体现师范类大学的责任与使命的同时传承“行知精神”,因此综合了校训内涵、校友文化、行知精神、思源理念等几个主要的设计元素内容从而确定校园文化景观主题为“问道劝学,行知思源”。

三、“校友林”文化景观方案设计说明

通过“园”“圆”“源”三个同音不同字不同意的元素进行方案设讯分别代表着“自然”“形态”“人文”。“园”――“自然”:通过地形、园路、建筑群、树木花草、公共艺术及景观小品等作为载体,衬托出哈尔滨师范大学校园的自然环境,并结合原有绿化达到园林式景观效果。“圆”――“形态”:圆形象征着圆满、完美、和谐、团聚,亦有顿悟之意。圆的形状也为本次设计方案的主要景观设计元素,打造丰富的景观视觉效果的同时也赋予深刻的寓意。“源”――“人文”:不仅是校训“敦品励学,弘毅致远”的体现,更是表达了庚信在《微调曲》中的“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这一说法。

四、“校友林”文化景观方案解析

(一)设计解析

“两轴、五区”景观功能区域划分。整改方案中设计有两条轴线(主、次轴线)与五大功能分区,分别为入口景观区、名师学子区、艺术文化区、下沉广场区、等候休闲区。圆形的设计元素组合融入“问道,劝学”的教育内涵,五大区域处处体现严谨的“教风”与“学风”,自由曲线式的园路连接着各大景观节点,更是景观观赏路线,多处微地形的体现使得空间层次更丰富,且校园环境自然和谐,寓意深远。

规划区域由行政办公主楼(行知楼)、教学楼、驾校、幼儿园、校医院所围合,设计中,充分考虑周边建筑性质对本次文化景观方案的影响,做到交通便利,最大化满足各周边区域的功能需求。(图1)

交通动线方面不仅充分满足机动车、人行交通及景观交通的便捷,也考虑车行、人行以及景观节点交通环境之间的影响。三级景观道路的划分能够有效连接景观主要功能区域的同时便捷周围不同使用者的同行需求。设计理念遵循“行、停、观、游”,即“交通便捷、休憩休闲、文化游览、艺术观赏”四大功能体现,彼此保持独立交通环境的同时又能够形成统一和谐的整体景观效果。(图2)

视觉效果中齐民路形成了较强的视觉进深,形成了开敞的视觉和视距设计效果;春秋北路、驾校一侧及教学楼一侧通过灌木、乔木组合形成了封闭私密的空间界线,起到了隔断、吸音、降噪的作用。

(二)主要的景观节点

入口景观区域是景观环境空间序列的起始,具有提示、引导的作用,设计过程中半围合的景观设施结合校训字体具有庄重、包容之感,坡面的设计手法符合最舒适的视觉观赏需求的同时能够有效的起到引导作用。

下沉广场是校园文化景观的重要区域,下沉式的设计手段,具有包容、团聚及安全的心理感受,满足学生聚集、文娱活动、休闲阅读等功能需求,也提供给师生丰富的垂直交通变化和空间层次的变化,结合四周古树及两侧半弧形花池形成景观广场区域一抹亮丽的色彩。(图3)

名师学子园是方案中的主题区域,也是设计主题的内涵所在,同心圆式设计布局,表达名师学子最核心的校友“源”文化林。中心圆形广场为名师园,由四个半弧形景观浮雕墙组成,记载着哈师大的名师学者;外侧的圆为校友林,栽种核桃、山桃稠李等阔叶乔木,寓意桃李满园。(图4)

学子坪由开阔空旷的草坪区域组成,结合周围的公共艺术、乔木、灌木的围合从而形成独立优美的开阔区域,为学子们提供读书、聚谈、拍照的空间场所,也是校园文化景观设计中“休息、呼吸”的点睛之笔。

(三)植物设计配比

景观植物设计中以绿色设计为指导思想,充分保留原有青扦云杉、樟子松、银中杨等林地树种及齐民路南侧景观绿化带。针对设计要求及交通动线进行局部的改造和移植,结合原有植物环境进行设计,在保证整体设计效果的条件下疏密有度,形成视域空间与景观环境的有机结合,倡导绿色设计理念。

丰富的微地形变化和地被植物,结合不同花期的灌木、乔木,打造“春赏花、夏观叶、秋育实、冬有形”的植物景观设计原则,将哈尔滨师范大学校园文化景观(校友林)打造成四季皆宜的校园景观环境。

(四)景石的设计

校园景观石不仅美化环境,打造自然氛围,营造儒雅情趣,更是文化积淀,思源情怀的承载和有效的表达手段。景观石设计以景观功能景石及校友赠送景观石形式体现,传达师生共同完善校园文化景观的设计理念。

(五)公共设施

休闲座椅是景观环境中,尤其是校园文化景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下沉广场区域利用台阶设置休息座椅,节省空间的同时围合气场,形成凝聚力的空间氛围;其次通过树池的变化和功能结合,形成心理上的虚拟空间,具有安静、私密、休息休闲的空间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