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学能力提升培训

教学能力提升培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学能力提升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学能力提升培训

教学能力提升培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信息化;教科研活动;微课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9-0070-02

1 前言

教学信息化的发展促进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对学生也产生积极影响,对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提升自身信息技术能力和学科探索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很多学校在推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采用与教学科研相结合的方法,学科教研活动取得较好的效果。教师在教科研活动中,积极争取教学科研的指导,专业技能得到很大提升,打破了教学信息化应用瓶颈,教学效果明显增强。

2 以教科研为引领,重视重难点突破

探索信息技术下的学法指导 现代化教学理念下,信息技术应该作为学法指导的重要手段。

首先,教科研活动要重视信息技术下的学法指导活动。毋庸置疑,近年来教研部门组织开展的多以教学为主要方向和培训目的的信息技术培训活动,对教学信息化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不足是对学法方面有所忽略。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点是如何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因此,学法指导方面的培训与创新思考就变得格外重要,应该尽快填补这方面的空缺。

其次,教科研要开展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学法指导活动,学法指导应更为具体有效。信息技术下的学法指导要以软件模板的运用指导为主。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自学的引导和调控[1]。引导的内容包括对学习目的、学习内容、教学形式和网络学习方法的提示、说明和介绍,依情组织网上学习讨论、个别化辅导、答疑、练习和评价等。如师生社交软件的下载、使用,可以让学生与教师进行更为真诚的沟通,形成良好的学法指导路径。

另外,避免不加选择、无限制地滥用软件技术。目前有很多学习软件充斥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如诸多的作业完成软件等。教师要指导学生合理地选择运用这些软件内容,可以将自己认可的学习方法介绍给学生。

探索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法指导 现代教育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因此,设计的学习情境,给予的学习资源,开展的学习活动等,都要紧紧围绕学生来展开。教科研组织要针对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进行教师的教法指导工作。

首先,指导教师学会应用,提高技能,如微课制作、动画制作、多功能文档制作等。只有熟练掌握这些技术,教师才能够经常性地使用;如果只是“会”而不是“熟练”,那么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之中,教师还是会减少使用的频率,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作用还是无法得以完整实现。

其次,指导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搭桥铺路;借助动画技术引导探究,合作交流,化解难点;借助多媒体课件分层练习,巩固新知,增强效果。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学习,学生常在网络中收集相关材料,包括文字、图片、动画等,教师要掌握指导学生开展信息化辅助学习的方法,根据学习目标进行信息筛选,并对选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再进行组合和再创造,最终得到学习成果,使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2]。

3 在应用中深化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在课程中的应用,要求教师准确把握教材的处理、学生的特点、教法的变革,努力提高信息素养,即获取、选择、加工信息的能力。

指导学校不断完善信息技术硬件条件 首先,学校网络宽带及设施要符合应用要求,保证学校网络接入水平、设备条件符合标准,实现全覆盖,支持课程与网络的整合。其次,学校要配备并及时更新与信息化教学相关的设备设施,包括多媒体教学终端,如电子白板、电脑、投影仪、画图软件等,以及可视化集中控制、数字化双向视音频、网络电视直播、课件点播、VOD视频点播、AOD音频点播、双向电视教学、示范教学、智能广播等资料设备等。

不断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 通过信息技术的相关培训,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现教师终身学习,有效促进教师自主发展。培训活动要重视阶梯分层次培训,培训方式灵活多样,可以尝试采用“课程学习+资源分享+线下实践成果+网络研修+论坛研讨+网络作业”的模式,引导教师在学习活动中学会资源共享和自主探究学习,促进全面掌握培训内容。中、高端培训活动的内容要以贴近教学的内容为主,如“音视频素材的编辑与加工”“图片素材的处理与加工”“Science Word的初步操作”“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运用”“微课制作”等。另外,在具体培训设计过程中,要尽可能详细地设置学习内容。如三维动画制作的技术内容是比较复杂的,教科研组织在培训活动中要设置针对具体课程内容进行建模(包括场景、角色、道具的模型),为设计的场景进行动画制作,运用灯光、镜头的技巧,最终把渲染和特效输出的序列帧导入合成,为其校色,添加o助效果,最后完成设计等内容。还可以利用动画构建理科学习的微型世界。许多微型世界已被开发,尤其是在数学和科学学科中。

4 以课堂教学为主体,坚持有效性教学

坚持实效,避免追求形式 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首先要求避免追求表面化、形式化。教科研组织要帮助教师解决信息技术学习及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要与一线教师构建网络沟通平台,然后具体地帮助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指导教学活动,并保证教学实效性,避免轻视教科书上的某些知识点[3]。其次,要在培训中强调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多媒体信息技术。界面制作要合乎自然,切忌过于花哨,以免有哗众取宠之嫌;要朴实,交互不能很多、很复杂,避免造成课堂操作的手忙脚乱;一定要适时适度,切忌频繁滥用;避免过分夸大信息技术的效用。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并不意味着全面摒弃传统的东西,不应忽视传统教学手段的作用。另外,教科研部门要开展一些竞赛活动,通过竞赛来发现教师不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的问题,将问题整理起来,然后针对性地开展信息技术应用指导及培训。

精心制作课件 教学课件要精心制作,避免粗疏凑合。如有些教师制作课件,未能找到合适的音乐,便凑合着找一段用,与课文本身的感情基调不相吻合,甚至相互抵触,影响教学效果。教科研可以组织教师联合建设课件资源库,支持教学应用。此外,教科研部门还可帮助解决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如指导并与教师共同选择合适的制作平台,包括:PowerPoint是一种易学易用的软件,操作方法简单,能在短时间内编制出幻灯片类型的课件,具有较强的时效性;Authorware是课件制作者用得最多的软件之一,能把文字、符号、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整合在一起。

5 结语

综上所述,教学科研部门通过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可有效化解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遇到的难点,促进教学信息化健康发展,有利于教师形成较强的信息技术能力,并将这种能力应用到课堂教学之中,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5(1).

教学能力提升培训范文第2篇

2019年12月参加了“高校教师教学能力与综合素质提升”专题网络培训学习,聆听了专家、学者和领导的专题讲座,他们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使我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在一次次的感悟中,颇感自己的责任重大、知识贫乏。此次培训虽然时间很短,但通过几天的网络培训学习思想上得到了提升,知识水平得到了充实拓宽,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能站在更高的境界,许多疑问得到了解决或者启发,对我对教育与新课程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更新了我的教学理念,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学院教学的要求;促使我的教学方法得到了较大副度提升,增强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水平;我掌握教育科研的前沿理论与方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积极主持课题,发表成果,参与相关专业的学术交流活动。下面将我的培训学习心得与培训后回到岗位后的实践相结全,总结以下几方面: 

一、与时俱进的探索精神, 树立现代教学理念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现代教学观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着眼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因而,高校教师应在传授现有知识的基础上,教会学生如何获取、掌握所需知识和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教会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强调结果本身;在适度掌握知识数量和精确程度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努力通过自己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学有所获,真正做到“授人以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只有确立了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并在教学中加以贯彻,学生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得到保证,从而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二、善于恰当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好的课程准备还需要好的课堂发挥,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目前提倡“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即要加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力度,以启发学生探索学习、创新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而,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对比式,启发式、讨论式,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讲授、自学、讨论会、实习等多种教学形式,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解决向题的能力,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沟通,注重教学效果

教学的目的在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教学效果评价的主体是学生。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应主动接近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和课余活动等方面的情况,还可以通过开展课外活动,拓宽师生交往渠道,做到与学生及时沟通。对学生应一视同仁,不以成绩的好坏来评价学生,建立起友好而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这有利于我们教学工作的开展。通过及时有效的沟通,学生可以从教学中受益,而教师也可以从中认识自身的不足,做到教学相长,以便更有效地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

四、善于使用语言技巧。教师要讲好一门课,除了要有高度的热情与责任感之外,还要有渊博的知识和一定的讲课技巧。平时在课堂上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以此来掌握学生的接受程度。此外,还可通过作业、答疑、小测验,甚至可以跟同学聊天等各种渠道及时了解学生的疑惑,引入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及时调整讲课的进度,总结如何用最贴切的语言讲述问题。教师讲课的语言应清楚流畅、精练朴实、通俗易懂、幽默风趣,讲课的语调要抑扬顿挫、绘声绘色。对重点内容、应加重语气,力求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否则语言平淡呆板,只能成为催眠曲,使学生昏昏欲睡。教师讲课的语速要适中,要始终与学生的思维协调合拍。 

教学能力提升培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结构性就业能力;职业化;教育培训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1-0227-03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二五”时期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与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主攻方向与重要支撑,必须积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企业产业升级。产业升级是指就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向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过程。所谓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要以人力资本作为技术与运营管理的支撑,在技术集成和服务不断向高端化发展过程中,技术从业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会随其有一个上升过程。为此,需要人才供给结构作出相应调整,为产业升级提供相匹配的人力资源供给。①

结构性就业问题是指由于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方面的特点而形成的工作岗位与劳动者文化技术水平不相适应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关于人才需求变化及培养综述

1.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和转型,导致人才市场出现“纺锤形”结构性失衡

有两类人才供不应求,一类是中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另一类是蓝领技工和服务人员,而大学生和普通白领出现“假象过剩”。

2.为适应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调整人才培养层次

辜胜阻、王敏、李睿认为,一是从事基础研究的学术研究型人才,二是大量的专业应用型人才,三是数以亿计的职业技能型人才。②

3.高等教育大众化伴生出大众化和多样化的人才结构

根据世界银行人类发展部资深教育专家王一丹博士和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上海教育科学院原院长胡瑞文两位专家学者关于职业技能教育的研究成果显示,由于白领工作职位的大量饱和和蓝领职业在未来10年的需求,加上逐年增加的求职者,未来10年的时间里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将有超过四成比例的人成为蓝领工作者。③

4.教育发展方式关系到结构性就业与失业

贾继娥、褚宏启认为教育结构调整对于国家发展至关重要,是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在诸种转变方式中居首要地位。教育结构调整的要点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包括继续教育阶段的职业培训,培养大批技能型人才。④

5.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与提高劳动力素质

全国政协委员厉以宁说,中国经济只有实现了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两方面的转型后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强国。⑤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提高劳动力素质,特别是人力资本(专业人员)的劳动力素质,提高它们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⑥

以舒尔茨、贝克尔为代表的经典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是对生产力和市场资产的投资雇主支付给雇员的工资收入是与其劳动生产率成正比的,而教育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教育水平越高,工资收益也就越高。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消费行为,更是一种投资行为。⑦

6.为加快产业升级提供人才需求结构化教育服务

从企业所需人才的学历结构来看,本科及以下学历最多,对博士的要求主要集中在技术研发人才上。从调查中发现,企业更看重的是各类人才的能力和经验,而非学历。具体如表1所示。

二、大学生结构性就业能力教育培训现状

笔者针对指导的学生课题组调研报告《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就业能力的现状调研――以宁波为例》,总结了结构性就业能力教育培训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1.学校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缺少系统的指导

在就业之前是否接受过就业指导或者是否做过职业规划都会对就业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调查,发现有49%的同学做过职业规划,而有51%的同学没有做过职业规划,比例上看各占一半。据接受访谈的毕业生讲,没有做过职业规划,只是走一步看一步,不知道如何做职业规划或者怎么去做就业前的准备,没有明确的求职目标。

根据对毕业生所在学校是否开设了相关的就业指导课程的调查数据统计,超过80%的学生知道学校开设了相关的就业指导课程,其中仅有24%的学生参加了就业指导课程培训,76%的学生没有参加就业指导课程培训。

2.大学生专业学习与未来岗位对接的认识模糊

通过问卷,针对“您认为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是否注重与社会的对接”的问题,有21%的受访者认为高校专业教育不注重与社会对人才需要的对接。有75%的受访者则选择了“一般”选项,只有4%的受访者表示高校培养人才注重与社会的对接。

3.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未受重视

如图1所示,“您认为毕业生就业最缺乏的是什么”这一问题,回答实际操作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以及沟通交流能力选项的分别为72%、64%和60%。当前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并未能达到企业的用人需求。对“是否会考虑跳槽”问题有不同的答案。有一部分的受访者表示在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后便会考虑跳槽,这样的人不受企业欢迎。因此,企业更愿意招聘敬业爱岗并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或能力的毕业生。

如图2所示,就毕业生就业具备的能力调研分项统计来看,协调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这两个选项为100%。毕业生想要有好的职业发展必须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沟通能力包括口头交流和写作技巧。而在调查中,受挫、抗压等心理素质占93%,基本问题的解决能力和动手能力为91%。毕业生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而且要具备实践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提高大学生结构性就业能力的教育培训措施

1.落实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政策

(1)加强对毕业生的职业培训。2012年3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下发《关于加强高校毕业生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通知》,要求各地充分发挥技工院校等职业院校、公共实训基地、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的作用,面向高校毕业生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强化技能操作训练,努力提升高校毕业生的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⑨

(2)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2013年5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区、有关部门大力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深入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开展就业帮扶和就业援助,大力促进就业公平,推动高等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组织领导。并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实施办法,切实抓好贯彻落实。⑩

2.改进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加强实战训练

(1)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贯穿在专业教育的全过程。

1)完善和调整课程结构。职业素养应纳入专业教学计划,增设适应行业要求的课程群;设置基于专业、管理、服务等方面的通用能力、技术特色的课程模块;改革公选课,实施适合行业需要的文科与工科互补的具有应用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课程教育,并设置职业资格考级科目供学生选学。

2)利用和挖掘工作场景资源。结合国家职业标准,以职业人角色训练。根据笔者的实证研究,开发和利用学校各部门的办公室资源,在实际工作场景中了解知识点,帮助学生适应实际工作,进一步得到锻炼,提高技能,形成对专业知识由抽象到具体的认知。

3)贯穿于教育管理活动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笔者的实证研究对班级管理作为实践课堂活动进行探究。人人担当班干部,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引导学生热爱专业,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积极倡导学生通过实践培养综合能力;重视过程和细节的管理,有针对性地讲评和指正;加强对认识实习的管理,补充和完善认识实纲。笔者以个案班级为单位,通过教育管理的实践探究基本实现了预期的目标。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规格,为学生将来从事与自己所学专业及顶岗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基于就业需要的自主创新性学习。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市场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的要求更高。根据对宁波市大学生的就业调查,大学生就业上岗尺度是以用人单位“拿来就能用”的实际标准来衡量。为此,高校应转变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和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毕业生零适应期、准员工化。当前大学生就业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要有一份工作,只有解决了生计问题才有可能考虑职业发展前景,因而职业能力是第一需要。为此,要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进行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自主创新性学习是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觉制定并主动完成学习目标,发现和解决新问题、获得新体验的学习活动。它是以发展性和主动性为基本特征,以自主性、整体性为主要目的、以人格塑造和能力发展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模式。

(3)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项目化综合性实训。

1)引导学生进入职业人的角色,结合专业特点安排学生选择课题,要求深入企事业单位,采访与未来工作相关岗位工作人员,形成PPT。通过班会交流加强了学生对专业学习与未来职业要求对接的理性认识,并从观念到行为均作出正确的选择。

2)导师制。导师应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对学生选课、专业发展方向、学习方法、职业生涯设计等方面提出具体指导建议,并指导学生设计并参与课题的研究。

3)增加基于职业化的实务项目课程及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就业岗位需要的通用能力的提升。

3.发挥职业培训机构的作用

(1)职业培训机构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目前,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是在学生入学之前就制定的,在制定之时很难预料几年之后社会的需求状况。根据教育部要求,要严格执行专业教学计划,高校对于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不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时作出应对和调整,必然导致用人单位需求人才的专业和数量、质量需要与高校的培养之间产生不平衡,造成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培养不能与用人单位实际需要实现有效对接。作为对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职业培训机构的最大优势在于搭建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平台,深入企业调研,掌握用人的需求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因此,针对大学生与就业矛盾的难题,职业培训机构能更好地将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成功对接。

(2)借鉴国外的职业培训经验,建立和完善职业培训体系。

1)职业培训适应社会需求,缩短技能的淘汰周期。美国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意识到社会生产需要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和更大的灵活性,需要增加更高技能和创造性的工作,并使一些技能的淘汰周期变短。为此,重视职业教育和在职培训。

2)建立职业培训体系。90年代以后,澳大利亚政府加大了职业的培训力度:一是1994年正式成立了“澳大利亚全国职业培训研究所”;二是召开全国职业培训会议;三是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较系统的“职业培训训练制度”。英国新设立了学习与技能委员会,在全国有9个下属委员会。

3)免费培训的对象、方式及运行机制。瑞典、加拿大、法国等国家实行的“政府购买培训成果”。“伙伴培训”机制主要是在美国实行,培训机构签约后按合同实施培训计划,并获得政府拨付的培训资助。

4)提高培训后的就业率。法国在一些行业实行培训机构、企业和学员三方签订“培训与聘用”合同的办法,并在培训结业后至少到签约企业工作1年以上等条款。

4.建立健全大学生职业培训的服务机制

(1)设立结构性就业研究机构或职业培训部。为适应产业升级与转型的需要,着力于教育改革和调整的研究,或是借助职业培训学校的平台,围绕产业结构升级与专业教学大纲和计划的滞后性问题进行专项研究,为培养大学生结构性就业能力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和实践模式。

(2)重组高校学生工作机构。大学生就业成为当下学生工作的重心,学生处与教务处联手建立大学生职业化教育教学联合工作中心。为解决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专业教学大纲和计划的滞后性的问题,搭建相关信息和社会实践实训工作平台,共同负责对毕业生岗前培训及考评。

(3)重视加强大学生职业素养档案工作。在专业学习和职业化教育及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凭证式材料收集整理,建立档案,以利于大学生提高职业素养,进行自我管理,并作为大学生择业应聘工作岗位具备相应条件的支撑材料。

(4)加强师资和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为培养适应产业升级和转型的应用型人才,教师和管理人员除了具有教师资格证以外,具备相应职业化的工作状态,应该掌握专业相应的技能,并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和能力,获取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成为专业领域的职业技术资格的考评员,形成考评专家库,以利于指导学生提高职业素养,以便学生顺利就业。

(5)建立健全毕业生岗前培训合格考评制度。毕业生专业技能的考评标准;毕业生职场通用能力的考评标准;毕业生具备职业技术资格的实际应用能力考评标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职业能力考评标准。

注释:

①②辜胜阻,王敏,李睿.就业结构性矛盾下的教育改革与调整[J].教育研究,2013,(3).

③专家:未来十年内超过四成大学生成为蓝领[EB/OL]..

④贾继娥,褚宏启.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12,(1).

⑤厉以宁委员:中国需实现两方面转型方可成为真正经济强国[EB/OL]..

⑥吴敬琏.我们的经济为什么失衡[EB/OL]..

⑧来自《2012年杭州市十大产业及相关产业――高层次人才需求目录》。

⑨人社部财政部:高校毕业生参加职业培训可享补贴[EB/OL]..

⑩来自《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参考文献:

[1]辜胜阻,王敏,李睿.就业结构性矛盾下的教育改革与调整[J].教育研究,2013,(3).

[2]专家:未来十年内超过四成大学生成为蓝领[EB/OL]..

[3]贾继娥,褚宏启.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12,(1).

[4]厉以宁委员:中国需实现两方面转型方可成为真正经济强国[EB/OL]..

[5]吴敬琏.我们的经济为什么失衡[EB/OL]..

教学能力提升培训范文第4篇

10月23日至11月2日期间,我有幸与10位同事一道,参加了重庆交通大学“省公共交通系统现代管理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的学习,感谢领导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我倍加珍惜。满怀对知识的渴求,重返校园再学习,认真聆听各位教授的精彩讲授。学习的日子令人难忘,感想颇多,收获满满,使我增长了见识,拓宽了视野,启迪了思路,激发了思维,找准了差距,明确了学习的方向。现结合学习收获谈谈几点体会:

一、  学习体会

这次培训管理方面的课程较多,教授们丰厚的知识底蕴

和丰富的实践阅历,条理清晰的明锐思维、恰到好处的案例分析等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既有引人深思的深厚学理,还有使人探究的专业知识,又有催人奋进的认生智慧,提高了我的认识能力,使自己能以全新的理念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教授们对讲授的内容都有独到的分析和精辟的见解,从不同的科学领域、不同的观察角度出发,既有很强的理论指导,又有成功的实践经验,抓住要点,层层剖析,让人豁然开朗。结合自身工作,从而进一步理清了思想和工作思路,解开了很多工作的疑难问题。

1、这次学习我接触了《运输经济学》这门课程,它是研究如何有效的利用可供选择的稀缺资源,以求人类现在和将来的欲望得到最大满足,通过选择和决策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实现效用的最大化。结合我们的工作。我们常说的提升服务质量。那么我们怎么提升服务质量呢,我认为要提升服务质量,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乘客的需求,然后针对乘客的需求提供与其需求相匹配的产品。这样乘客才有可能选择我们的服务,才会满意、有好的体验。现在都在谈创新、谈转变服务观念,现在网约车都可以接送到家门口了,我们的公交呢,设个站台到那,管你离家远不远,方便不方便,爱上不上。其实我想说的是,我们应该对我们的站点好好进行规划,我们的公交站点是否方便乘客乘车、站台是否小区出入口附件,这些都需要去细化,乘客方便了,自然就会选择我们的交通方式。

经济学还讲到一个有意思的概念,虚拟价格。每个人对同一产品有各自的心理价值,也就是我们长说的,觉得划不划算。结合我们的工作,我认为我们提供的出行服务其实就是一种产品,乘客从 A点到B点,他根据自身情况如耗时、票价、乘坐体验、舒适度等相关因素进行综合衡量,觉得坐公交划算,他就会选择公交。如果觉得不划算(说明我们没能满足他的需求),他就会找替代产品。找替代品就会出现了新的市场,就会出现新的交通方式,就会分走原本属于我们的客流。

2、企业管理方面,根据老师讲授的内容,结合我们公司的管理来比较思考,其实我们公司的管理,是符合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与理论的。比如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管理(根据工种的不同,多种薪酬制度并行)、考核制度等。

3、关于公交大数据,其实公交有很多数据,如每天的刷卡数据、线路、站点数据、车辆的定位数据、故障数据、维修数据、事故的相关数据(如肇事时间、地点路段、事故类型、车型、驾驶员姓名、年龄等等)。我们知道数据有用,但是不知道怎么来用,所以目前我们迫切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把我们所有的数据进行整合,变成我们需要的信息。

二、建议

1、目前我司积累的公交数据较多,但也仅仅停留在数据层面,知道数据有用,但是不知道怎么用。

建议:建立公交数据综合模型,请第三方软件单位进行技术支持,已凯里公交为研发示范基地,探索公交大数据应用应用推广,通过IC卡刷卡数据、智能调度数据、时间、线路、车号等数据进行拟合,精准的推到出乘客的上、下车位置。分析出乘客的出行OD规律,为组织企业运营生产,线路、线网优化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这既符合当前大数据发展政策,又是可推广应用的项目课题。

2、线路、站点设置合理与否,对收入的多少有很大关系。

建议:第一步,先优化公交站点,站点尽量设置合理,便于乘客出行。比如就近设置在小区出口,商场附近等,总之就是让乘客少走路就能坐上车。第二步,优化线路,当然这需要数据进行说话,待客流出行OD、每条线路或组团区域客流分析出来后可对现有线路做优化。比如超长线路、穿主城区到开发区的线路是否可优化成城边接驳、换乘线路。非直系数、重复系数较大的线路是否能进行优化。

3、可参照定制公交开通特色线路,线路、票价、发车时间、服务模式等与常规线路区分开来,满足特殊人群的出行服务。

教学能力提升培训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职业院校 信息化 信息化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10.032

Ways and Methods of Improving the Informationalized

Teaching Ability of Teache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SUN Buxian[1], YANG Fengtao[2]

([1]Jiangsu Huai'an Technician College, Huai'an, Jiangsu 223001;

[2]Huai'an Vocational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Huai'an, Jiangsu 223001)

Abstract As is known to all, China's vocational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has become the weak link in the whole educational informationization. The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informationalized teaching ability of teache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s the key point to improve the overall leve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this end, it is to find ways and methods of improving the teaching ability of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ers at different levels from the macro and micro levels.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ormationalized teaching ability

0 引言

如今,信息化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因为信息化的渗透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2011年,教育部出台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其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信息化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支撑,是教育信息化需要着重加强的薄弱环节”。

为此,国家也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投入。近两年,各职业院校也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资源建设等方面投入大量财力和物力。但是大部分院校都由于老师信息化水平欠缺而使得这些信息化资源闲置,成为摆设。加之当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导致好多信息设备还没有使用便已被淘汰,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为了有效提升淮安地区职业院校老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相应的对策,我们以淮安地区为试点范围,从2015年3月份开始对淮安地区的职业院校进行了题为“淮安地区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的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了整理、分析,我们提出了有效提升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1 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特点分析

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不同于传统的电化教育,它泛指以信息技术支持为显著特征的教学形态,是教师将现代信息技术合理应用在教育教学中的能力,它包括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能力。在教育部2004 年 12 月 25 日正式颁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中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包含的内容有所描述,概括如下: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主要包括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应具备的能力;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能力主要是针对教师在学生具备网络学习环境或相应设备的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

2 制约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因素分析

为了能找到有效提升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的方式进行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能力现状的调查。本次共发放了330份调查问卷,回收的有效问卷为318份,回收率达到96.36%。问卷主要从被调查老师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理解情况、被调查学校的信息化资源及其使用情况、被调查老师对信息化软件的使用和信息化资源的获取方面的能力情况以及提升建议等几个方面进行设计。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基本掌握了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的现状及制约因素。

(1)年轻教师比例偏少。通过对各学校老师的年龄结构进行统计分析,主要集中在35 到50岁之间,通过统计得出:被调查对象中35 到50岁之间的老师达到61.6%,其次是35周岁以下的年轻老师,占12.1%,50岁以上的老师占26.3%。从年龄比例来看, 35周岁以下的年轻老师比例不高。

(2)一线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不够,目的不明。在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时,我们以“教师的岗位”为自变量,“您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理解”为因变量,进行了交叉分析。

对于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理解,从图1中我们发现,一线老师中有7.86%的老师认为就是上网进行教学资料查找的能力,有25.79%的老师认为是对计算机教学软件的熟练程度,有51.89%的老师认为是课堂上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的能力,只有14.47%的老师认为是将信息技术和现代教学相融合的能力,其体现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而从调研的结果看行政管理人员有82.39%的老师认为“信息化教学能力是将信息技术和现代教学相融合的能力,其体现在课前、课中和课后”。

另外,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职业院校的一线老师对使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辅助教学的目的不明确,甚至有些是错误的。如图2所示,只有19.5%的老师认为是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有39.31%的教师认为是为了自己的教学方便。另外有27.99%的老师认为主观上不想使用,主要就是为了应付学校的常规检查。

图2 “借助多媒体课件等信息化手段实施教学的原因”的调查结果

(3)各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硬件设备投入不少,但是有效利用率底,更新慢,不能与时俱进。在调研的学校中,所有的学校都给每个教室配备了电脑、投影仪或数字电视等多媒体播放设备,每位教师也配备了笔记本电脑,每个学校都建有校园网、OA办公系统。但是,配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室的学校不多。从部分学校的设备使用记录表中能看出,有些设备使用率还不足20%。就是在这不足20%的使用机会中,使用最多的也就是用来播放多媒体课件。

另外,在调研的学校中除了两所高职院校具有录播教室以外,其他学校均没有录播教室。有录播教室的院校,其录播教室的使用率也比较低。在“贵校是否有过对名师或者示范课进行录像并共享”的问卷调查时,有48.43%的老师选择了“据我所知,从来都没有过录像”,有32.08%的老师选择了“偶尔有过,主要作为存档资料供上级检查”,有10.96%的老师选择了“有过录像,但是录像效果太差,没人愿意去观看”,只有8.81%的老师选择了“经常录像,并将录像结果供大家学习交流”。

(4)教师在使用各种信息化教学软件方面的能力不足,获取网络上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能力也很缺乏。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一线教师中能熟练使用“Authorware课件制作”软件进行交互式课件制作的老师只有16.04%,掌握“绘声绘影”视频编辑软件的老师仅仅占22.33%。

从图3中,我们能看出仍有5.03%的老师表示不能独立完成任何课件,能制作既有交互性又有智能性课件的老师只有2.52%,能制作“有交互性但无智能性”课件的老师只占21.70%。

图3 “您能独立完成的多媒体课件类型”的调查结果

在获取信息化教学资源方面的能力也非常缺乏。在“包括优秀微课在内的很多教学资源在网上都有专门的网站供大家下载、学习,您是否经常下载、学习这些教学资源?” 这个问题的调查中,有35.53%的老师选择了“不知道网址,无法下载。”

(5)一线教师实施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动力不足,缺乏主动性。对于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大部分老师都是从网上下载一些简单的PPT课件来应付学校检查或者方便自己的教学。在“您上课所使用的课件来源是什么”的调查中,有39.62%的老师选择了“从网络上下载”,有43.4%的老师选择了“随教材所赠送”,只有6.6%的老师选择了“根据课程需要自己制作 ”,另外还有10.38%的老师选择了“上课不需要课件”。

(6)各类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的效果不明显,教师参加这类培训的积极性不高。目前提供给各院校老师针对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方面的培训机会很多。但是,在“是否愿意参加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班”的问题调查时,75.26%的老师称主观上不太愿意参加培训。

3 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途径和方法

3.1 加强对信息素养较高的年轻教师的引进

当今,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受信息技术的影响,教师在教学思想和教学形式上都应该进行一定的变革以顺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这些正是中老年教师的弱项,他们平时教学认真负责,但是不太喜欢变革,或者说不愿意去尝试新事物。年轻教师更容易接受现代信息技术,所以说信息时代本身就是年轻人的时代。加强对信息素养较高的年轻教师的引进,给职业院校教师队伍注入新的信息化血液。一方面可以提高职业院校的师资力量,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老教师与年轻教师的交流学习的机会,能迅速提升中老年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从而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的整体信息化教学能力。

3.2 提高认识,端正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态度

目前,职业院校的一线老师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严重不够,提高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认识,端正信息化教学态度,能从根本上保证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那么如何提高认识,端正态度?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1)开设信息化教学示范课,提高老师对信息化教学过程的认识。先是鼓励有能力的老师开设信息化教学示范课,让其他老师观摩学习。逐渐扩大老师范围,保证每位老师都有机会开设信息化教学示范课。并鼓励老师把示范课教学方法带入自己的课堂。逐步让每位老师做到每堂课都能上出信息化示范课的效果。

(2)开办信息化教学相关知识专家讲座,端正其信息化教学的态度。要把其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抓,每学期至少开设一到两次这类讲座,让教师系统地学习信息化教学相关宏观知识,认识其重要性,知道信息化教学到底要做什么,怎么做,能起到什么效果。

3.3 加大新设备的投入,保证旧设备的使用率,同时要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设备的应用能力

各职业院校要迅速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来规定老师在课堂上对信息化教学设备的使用。对信息化教学设备使用情况要及时通报,对于使用不当或使用不到位的要予以批评惩罚,对使用较好的要给与一定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同时,还要加大新设备的投入,提升教师对各种信息化教学设备的应用能力。保证设备和教师的运用能力都能与时俱进。

3.4 通过培训来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软硬件的应用能力,加强培训的管理,提升培训效果

首先,要组织针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软硬件的应用能力方面的各种培训,以期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软硬件的应用能力。针对这样培训,国家、省、市以及各学校都要制定近几年的培训计划纳入各自的五年规划中去,对于各级别培训都要精心设计,培训侧重点上要有所不同。

其次,要加强培训的管理,保证培训效果。主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在制定国家、省、市、校这种多层次的培训模式中,要做到越靠上参与的教师就越少,并且开课时间要越长点。这样保证越往上,教师参加的积极性就越高,无形中提升了更高层次培训的效果。

(2)针对老师的培训,要求必须是逐层培训,也就是说参加过校级培训的老师方可参加市级培训,参加过市级培训的老师方可参加省级培训,以此类推。这样才能保证培训知识的衔接和稳定,提升老师参加高层培训的质量。

(3)各学校针对老师的培训效果要制定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来调节老师的参培积极性,提升培训效果。比如可以出台相关的政策规定达到效果的培训可以折算一定的学时来提升老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4)加强培训过程中的管理,严格培训过程中的考勤和考核制度,并将考核结果通过官方途径汇总给各学校,由各学校通过自己的绩效考核制度对老师的培训态度进行约束。在各级培训中还要建立培训监督管理小组对培训组织部门的培训效果进行监督管理。培训结束后,还要对培训效果进行严格考核,达到培训效果方能发放培训合格证书。

(5)加强培训后的跟踪管理。培训结束后,各学校还要针对老师是否将培训效果运用到课堂中的实际情况进行跟踪监督。要求老师学以致用,达到培训的预期目的。

3.5 制定各种奖惩激励制度,激发老师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主动性

各学校要尽快改进现有绩效考核制度,制定有关“教师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实施教学”方面的奖惩激励制度。对于主动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实施教学的老师要给予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而对于通过培训仍不能有效实施信息化教学的老师给予一定的物质惩罚。奖励优秀,惩罚落后,做到奖惩分明,调动所有老师主动实施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

3.6 组织教师参加各种信息化教学比赛,以赛促教

各类信息化教学大赛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上的作用应该说是非常大的。教师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加深对信息化教学相关的软硬件知识的理解。比赛的过程也是一次交流学习的机会,学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所以,要鼓励教师多参加各级各类的信息化教学大赛。对于获奖的老师,回来后要将其作为校内或市内示范课的形式组织其他老师观摩、学习,以达到带动全体的效果。

4 小结

当然,要在短期内迅速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求国家、学校和老师自身等多方面共同努力,不断探索。目前,国家也经开始重视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从2010年起,教育部举办全国中职信息化教学大赛,设多媒体教学软件、信息化教学设计和信息化实训教学三个比赛项目来推动职业院校的教育信息化进程。专家学者们也在国家政策的大方针下努力探索符合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策略。我相信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各位专家学者的研究探索下,我国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肯定能得到迅速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矗尹睿.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与提升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14.10.

[2] 潘炳超.农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