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逻辑思维的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师范院校;计算机教学;案例—任务驱动;逻辑思维;形象思维
计算机实践教学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更好的发挥,师范院校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
一、建立“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使实践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能够运用理论知识,灵活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是实践教学的主旨。实际操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而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又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实践教学的这一优势,推行创新教育理念。在教学中运用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结合学生专业特点,调查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知识点,以此为切入点设计较贴切的案例,让学生接触到这些知识点的时候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通过组织学生围绕相关案例进行研究讨论,让他们在实际应用中能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培养他们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使学生对自己的课程感兴趣,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给出相关的案例,再通过其中的内容引出对应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对不确定的问题和方法提出疑问,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探索,研究解决方案,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运用计算机相关知识点,同时他们还明白了遇到问题时应该用什么方法和理论知识去解决。这样,学生就能切身体会到计算机技术在教学方面的作用,不但使所学知识得到全面的应用,还使他们的思路更加开阔,思维更加灵活,从而逐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施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所需使用的教材是整个过程中比较关键的。实践教材包含以下几个要素:1.对应知识点:整理和归纳知识点有助于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2.实例练习:案例实施的基础,促使学生运用相关知识点和技巧解决操作中遇到的问题。3.案例的实施:与实例练习的作用相似,主要是对相关知识点的灵活应用。4.任务驱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方面的创新能力。
二、注重对文科生逻辑思维及理科生形象思维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研究和观察可以发现,文科生思维比较活跃,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他们的观察思考能力相对薄弱,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差,理科生则正好相反。有人说过,科学创新人才不能只是逻辑思维缜密,还应以形象思维为基础,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得到启示,再用缜密的逻辑去探究。回顾历史可以发现,绝大多数伟大的科学家都是由想象和假设开始,然后才有了独特的见解和结论。由此可以看出,形象思维是创意的切入点,是激发创新理念的要素之一,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可有效培养科学创新人才。因此,科学创新人才的培养就不能只侧重逻辑思维或者形象思维的培养,而是要两者兼顾。形象思维作为创意的切入点,逻辑思维作为创新的基础。因此,在公共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内容方面应持续探究并完善,无论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要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培养都是不容忽视的。在日常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对象(知识点、学生类别)不同,教学方法和技能也因此有差别。例如,对于flas设计,如果对象是文科生,就应教他们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按从易到难的顺序去处理,引导他们用逻辑思维去观察、思考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发现其中的规律,根据自己的设想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理科生而言,教师要引导理科生从多方面去思考,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将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相结合,增强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
三、结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观念,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不仅掌握扎实的计算机知识,还要提高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为其成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陶劲松.浅析高职计算机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25-27.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城乡规划专业;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1创新人才培养视域下城乡规划专业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
1.1教学体系结构不合理,忽视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大多数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使用的是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原则,然后通过不同的专业训练来对教学内容进行实践,从而使学生在对不同种类型的设计当中获得经验和设计技巧。有很多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可过学习建筑当中的问题进行解决,可是城乡规划专业所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学习内容也比较繁杂,所以这对于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来说,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庞大的专业内容进行了解和掌握是具有一定困难的,因此,在这个过程当中学校应当加大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不同的思维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从而在学习城乡规划相关知识便会更加轻松。在实际教学当中,建立教学体系结构时只侧重了专业课程的设置,对逻辑思维的培养严重缺乏,这既不利于学生快速轻松的学习本专业知识,同时也不能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城市规划专业的人才。
1.2教学内容太单一,忽视学生整体能力的培养
城乡规划专业需要将不同的建筑体形进行结合,同时要对当地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等不同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城乡规划专业对学生进行培养的时候太注重空间形态、建筑功能以及形体的学习,教师会将规划设计任务书直接给学生,学生在没有对设计条件和项目策划的内容进行提前分析和了解的情况下,并不能充分地认识到设计书当中的设计理念。因此,学生也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只能根据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主观意象进行设计创作,而缺乏了理性的综合分析。这些都是学生缺乏逻辑思维能力的表现,因为没有对此专业当中其他相关问题进行了解和掌握,就不能更好的对设计的社会价值进行思考,由此以来不利于城乡规划设计综合素质的提升。学生也因为受到空间设计的限制而不能对环境的综合因素充分考虑,这样一来学生所设计出来的的内容不能达到教师预期的目标。因此,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从而有利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进而为社会培养出创新性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2创新人才培养视域下城乡规划专业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措施
2.1提高逻辑教育在教学任务当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学校接受教育,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相关知识,而更关键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培养起自主学习能力。学习能力的强弱是以逻辑思维素质为基础的,因此在很多发达国家选拔人才的时候,会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重点考察。目前,我们国家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程度相对较低,因为我们国家的逻辑传统并没有西方那么悠久,同时受到传统思想的制约导致我们国家很多人的逻辑性和论证性相对比较薄弱。同时,在很多高校当中,逻辑思维素质培养的课程也比较少,很多学校的专业课非常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系统学习逻辑学知识,其中城乡规划专业亦是如此。所以很难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提升,但是从我们国家的公务员考试、MPA等考试内容来看,国家所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性的、具有较高逻辑思维能力的人才,所以很多学校应当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起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意识,正确认识逻辑教育的重要地位和现实作用。在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当中,增加逻辑教育课程来提高逻辑教育在高等教育当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也就要求专业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的培养就是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够在学生提出问题、确定选题以及进行研究等学习具有积极的影响。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逻辑思维能力的增强对创新人才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此同时,在高等教育当中提高逻辑学培养的地位和作用,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十分重要的一项措施。因此,这就需要在高等教育当中专门设置相应的逻辑学课程,并且应当是一门必修课程。学生在接受逻辑学教育的时候,就能够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逻辑思维训练,从而培养出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除此之外,在培养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时候,可以通过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认识到逻辑与实践和生活之间的必要联系,从而通过逻辑分析来解决现实当中所遇到的问题。
2.2注重逻辑知识基础的夯实与逻辑精神的培养
在对课程进行设计的时候,可以和城乡规划专业的特点相结合开设逻辑学课程。在对学生进行高层次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当中必不可少的是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逻辑思维的培养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因此可以将逻辑学课程进行分阶段教育,在大一的时候开设逻辑学导论课程,并作为专业基础课或者必修课程,由此来帮助学生培养逻辑精神和逻辑意识;在大二至大三阶段的时候,开设批判性思维课程。这个阶段的学生所接受的城乡规划知识已经到了更深的层次,所以此时开设批判性思维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并且可以更好地解决学习和生活当中遇到的现实问题,理科学生可以在大二至大三阶段开设数理逻辑课程。从教学内容上来说,需要不断提高学生逻辑知识的系统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逻辑相关方面的基础知识,并将所学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在接受逻辑学导论课程的时候以传统逻辑为主要教育方向,这可以让学生在刚开始接受逻辑教育的时候更加轻松,并且能够快速的掌握逻辑知识和技巧,树立起逻辑观念。在对批判性思维课程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当中能够做出合理的决定,以及树立起更明确的人生目标。并且能够提高学生对城乡规划专业当中所学的知识进行理解和分析,掌握学习技巧,对庞大繁杂的城乡规划内容进行有序的整理和系统的学习,思考问题时逻辑思维更加清晰。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将批判性思维品格转变成独有的思维能力,不断顺应时展,学校也可以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性的城乡规划人才,从而加快社会进步。
2.3运用多种形式的专业实践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为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则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在此过程当中,专业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引导来启发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在一起,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讨论来碰撞出更多的想法。在发现问题的时候,通过理论进行指引从而解决问题,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理念,融合先进的网络技术,为学生搭建起高效的学习平台,让每一位学生通过网络参与到学习当中。除此之外,城乡规划专业课教师应当注重案例教学,不仅是教师,学生也可以通过观察身边具有典型的、生动的案例和老师与同学讨论,对案例当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式进行归纳总结,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同时可以要求每位学生都进行思维论证,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对案例的理解程度,还能够将所学的逻辑学理论知识与专业课更好的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式有很多,比如组织辩论赛,专业课老师可以提出与专业相关的某一话题,让同学以辩论的形式开展讨论。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会大量的搜集材料,列出自己的观点,并根据自己的观点提出论据,同时通过严密的论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在辩论的时候,学生会快速运转大脑不断思考,为自己所提出的观点加强论证。无论是为辩论准备材料还是在辩论的过程当中,学生会都对所学内容理解更加深刻和透彻,不仅能够熟练掌握所学专业知识,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
3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国家对城乡规划应用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所以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由此一来,才能为城乡规划培养高质量的创新人才,进而推动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符娟林,赵春容,向铭铭.城市规划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10):106-108.
[关键词]公务员考试逻辑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10-0037-02一、公务员考试情况分析
目前,公务员考试的公共科目笔试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考试目的主要是通过对考生心理潜能的测量,进而预测考生在行政职业领域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其重点是考查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公务员考试主要是测量考生的思维潜能,或称能力倾向,其核心是逻辑思维能力。尤其注重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中的综合分析能力、快速应变能力、准确判断能力、适当概括能力、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等。从十余年来的公务员考试情况来看,许多考生虽然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复习,但考试成绩并不高。分析众多考试失利的原因,不难发现,有两点是共同的:一是考生缺乏系统的逻辑知识学习,二是缺乏如何将逻辑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和手段。
二、高校逻辑学教学现状
逻辑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七大基础学科之一,在发达国家得到了足够的重视。但在我国,却从未得到应有的地位和足够的重视。在中小学教育中没有任何逻辑知识的传授,在大学教育阶段,逻辑学教学也面临困境,教学地位不断下降,很多专业将逻辑课由必修课改为选修课,课时不断压缩,甚至取消,许多学生根本就没有学过逻辑或难以系统地学习逻辑知识。逻辑学不被重视,“学用脱节是其最为关键的一个原因”。具体而言,一是逻辑教学时力求体系完整,加之逻辑学符号化、抽象化的特点,使部分学生对逻辑学习产生畏难情绪;二是由于在中国主流传统文化中的逻辑缺失,使人们对逻辑学的偏见,认为逻辑学不过就是一些绕弯弯、逞口舌之争的思维游戏,没有什么实用价值。因此,有些学生干脆放弃逻辑学学习。
公务员考试是一种复合型人才选拔方式,选的也应当是综合能力素质较高的人。如公务员的《行政职业能力测试》,需要在120分钟时间内完成135道题,平均每题答题时间仅53秒,而平均每分钟的文字阅读量若180字符。可以看出,考试内容的信息量之大、涉及范围之广,可谓包罗万有;而答题时间之短、思维跳跃之大、干扰信息之多,也是其他考试所未见。考生要在极短时间内去除干扰、保持清醒、有效分析、找出解题方法并作出准确判断,如果没有足够知识积累和超强逻辑思维能力,想要战胜对手,脱颖而出,是难以想象的。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就需要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必须对逻辑教学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等现状进行改革。
三、逻辑教学改革的主要对策
(一)教学目的应以培养能力为主
绝大多数学校开设逻辑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逻辑学专业的专门人才,而是要使大学生掌握必要的推理工具,拥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今后更高效的工作、更轻松的学习与更美满的生活提供必要的能力支持。这就需要使逻辑贴近现实,贴近生活,注重应用。也与社会急需的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同时又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定能力的综合型、智能型人才的目标是相一致的。作为公务员,高智商和高情商是公务员的基本素质,其观察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等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公务员对于问题的观察、理解、思考与处理。这些能力中,逻辑思维能力又是最基本的能力,因此,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成为公务员考试中的一项重要指标,这也对我们的逻辑教学提出了更高、更实际、更具体的要求。因此逻辑教学应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突破纯思维训练模式,注重学生思维素质养成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时把公务员考试的知识点与逻辑知识点相结合,让学生在具体思维实践中体验逻辑思维的魅力所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自身逻辑思维能力和思维素质养成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应以有用够用为度
绝大部分的学生学习逻辑并不是希望自己能成为逻辑学家,而是希望能运用好逻辑思维这一工具在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能够游刃有余。因此,逻辑教学只有按照学生的需要改革教学内容,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喜学、乐学的课程。为此,我们对逻辑教学内容作以下调整:一是改革那种以老旧典例与抽象符号推演为主的教学内容。编写以逻辑思维的基本知识和规律为基础,以公务员考试题型为主线,以人们日常思维中逻辑谬误辨析为重点,以有用够用为原则的逻辑讲义或教材,力求去抽象,求具体,重实用。二是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取向、不同知识层次,教学内容也有所区别。主要体现在案例选取符合学生的专业特征、难易程度符合学生的知识层次。三是按照公务员考试的要求,运用逻辑对相关学科知识进行分析。
(三)教学过程应以有趣可学为线
逻辑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特点使得学生对逻辑知识难于理解,再加上逻辑思维本身要求概念明晰、判断准确、推理有效、论证有力和表达规范,学生学习有畏难情绪是很正常的。要是在课堂上教师仍是照本宣科,一味地符号推演,学生还能饶有兴趣的认真听讲,那才是不正常的,也是违反逻辑思维规律的。因此,在逻辑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注重案例选取,最好是趣味性强、与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尤其是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其次要注意语言艺术,教师的表达要求生动、诙谐与幽默;三是要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只有这样,才不会使学生感觉到逻辑只是阳春白雪,与我无缘;而是下里巴人,是实实在在的看得见、用得上的不可或缺的思维工具。有这样的课堂学习氛围,学生学习兴趣准能得到提高,学生思维素质和综合分析能力也能得到提升。
(四)教学模式应以学生参与为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不再是权威的象征,不再是话语霸权者,不再同化学生的思想,而应真正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师生之间的对话与交往以人格平等、相互尊重为基础,交往的空间是一个充满自由的、民主和活力的和谐环境。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思考,积极参与,从不同视角思考、质疑、判断与选择。如果教学过程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那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效果必将大打折扣。尤其在公务员考试中,对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逻辑教学过程必须改变以往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更应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通过提问、讨论、辩论、演练等方式,构建师生互动合作的教学模式。只有使学生融入课堂,在体验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感知逻辑的魅力,才能真正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个人能力。通过这种模式,学生既参与了教学过程,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在提高自身逻辑思维能力素养的同时提升了公务员考试的应试技能。
(五)教学态度应以学生质疑为乐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师、不人云亦云的质疑精神,鼓励学生质疑。在开放的教学课堂,教学进程不会完全按照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条条框框进行,有时可能会出现预料之外的、甚至超出教师个人知识和能力之外的尴尬局面。此时教师更要有勇气,诚实坦率地承认自己的不足,真诚地赞赏每一位学生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只有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可贵的批判性思维的火花才会不断闪现。
(六)考核成绩应以综合评定为宜
逻辑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包括表达、判断、推理、论证与反驳的能力,以及自觉思维和正确思维的综合素质。在考核内容上,轻识记重理解,结合公务员考试,以考查综合能力素质为主,加大逻辑推理及公务员考试题目的考核力度。在考核方式上,改变以往一考了事的做法,将能体现学生能力和主动参与的平时发言、讨论、作业、实践等纳入考核范围。既能从平时考核中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又能通过考试提升学生的公务员考试解题能力。
总之,公务员作为当前大学毕业生最热门的职业,体现了学生的现实需求,因此,无论是从培养人才的角度还是从学生的现实需求出发,都有必要强化和改革逻辑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逻辑的兴趣,切实增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葱葱.关于“申论”考试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考试,2005,(7).
[2]董焱.公务员考试与逻辑学教育[J].新闻爱好者,2010,(14).
[3]梁发祥.社会考试与高校非哲学专业《形式逻辑》教学改革[J].毕节学院学报,2009,(27).
关键词:中西合璧;现代建筑设计;逻辑思维;形象思维
中图分类法: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2-0109-02
一、引 言
建筑设计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设计门类,在特定的环境及空间内,运用建筑设计中既定的艺术语言来营造出整个建筑的空间感与通透感,从而使建筑物与周围的环境有效地融合在一起。这就需要建筑设计者本人运用理性的逻辑思维去思考整个建筑设计方案的诸多方面。建筑设计的基础是建筑设计者的逻辑思维能力,理性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提高建筑物的空间美感。然而,当建筑作品需要更深层次的含义来体现其艺术价值时,建筑设计者就要具备感性的形象思维能力去创造出打破常规的建筑设计作品。逻辑思维是建筑设计的重要工具,贯穿于整个建筑设计的过程。建筑设计要求设计师善于思考,提升自己的理性思维能力,充分考虑建筑设计过程的诸多因素。形象思维(发散性思维) 表现为头脑中的想象与假设。在建筑设计领域占据很大的比重,建筑设计师在逻辑思维的基础上进行创作,产生灵感,发挥想象力都要依靠形象思维来完成。
二、建筑设计中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相互关系
(一)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抽象的逻辑思维是形象思维具体化活动的前提和基础,这样形象思维才会出现,艺术设计的灵感也会应运而生。日本风声剧院观众厅的创作过程说明了创作过程中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是如何互相渗透和相互作用的。所以,设计师对捕获的信息分析研究时绝不是单纯地进行抽象的推理,辑和形象思维在艺术设计中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建筑设计师应努力寻求感性和理性的最佳结合,从而设计出满足受众的产品。
(二)逻辑思维的三种命题与形象思维的艺术性和独特性
一件建筑设计作品是需要充分考虑市场的适应性与受众的接受度,它既具有商业价值,也是建筑设计师呕心沥血的一件艺术作品。由于受到某种需求的局限性和驱动性,必须运用一定的逻辑思维对诸多因素做出合理的推论,从而达到受众需求的统一。如一把椅子的设计首先要通过逻辑思维推论出应该设计出一种有多支撑体的造物;再推导出了需要一种符合人体工学的承重面支撑体,从而进一步使推论走向对造型和色彩以及心理因素的思考中去。这种三阶段命题的逻辑推论最终结果必然会要求一种实用性、功能性和文化内涵性的产品。
由此,建筑设计作品的核心就是创造与想象,即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对建筑物艺术性、独特性的设计与完成。建筑设计师发挥自己的发散性思维,将整理归纳好的理性因素转换为感性因素,从而生成感性素材。形象思维是人的情感力量和形式意志的外在体现。
三、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一)赫尔佐格、德梅隆与国家体育场
国家体育场(鸟巢2008)的整体结构形式以孕育生命的鸟“巢”作为雏形,象征着人类对美好未来世界的憧憬和遐想。赫尔佐格、德梅隆(1950;1950)等建筑师把国家体育场主体钢结构暴露在外,因而自然形成了建筑的外观。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建筑设计师需要稳固的地基来支撑国家体育场这项弘大的建筑物。考虑到普通桩基无法提供稳固的支撑,地基工程师决定采用在桩里面埋上压浆管再灌注水泥的沉降发以加固周围的土壤,从而大大增加了地基的强度。这也是通过理性的思考将一个特色鲜明的建筑物设计转换为实际的项目工程,调动所有建筑设计人员及施工人员的逻辑思维来完成这个具有纪念意义的非凡庞大建筑。接着,在整个外观图设计完成后发现鸟巢的设计为镂空式设计,满足建筑物的稳定性的合金钢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师需要理性思考的结果,是通过工程师的设计经验、理论知识和实地考察调研后的逻辑思维的具体体现。(如图1所示)
图1 国家体育场(鸟巢)设计草图和完工后效果图
图片来源: http:///
在逻辑思维领域,颇为重要的一项设计便是经费预算。由于国家体育场设计用到的钢架材料的价格十分不菲,如何缩减费用又不会影响鸟巢的外观便成了设计中的一大难题。金属管构架之间距离为3米,形成跨度达48米的没有任何支撑的自由空间,创造出巨大的可供受众展览和表演的通用室内空间。设计修改的鸟巢取消了开合屋顶(图略),采用中空屋顶大大缩减成本费用就是运用新的理性思维创造新形象的实际案例,也反映出了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典范。可以看出,国家体育场的设计正是建筑设计师的理性思考结晶,反映出建筑物设计中逻辑思维的重要性。它能够帮助建筑设计师让设计变为满足社会需求的有价值的建筑作品。
(二)伦佐・皮亚诺与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
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 (伦佐・皮亚诺,1937)的最大特点体现在暴露的钢架结构形式以及复杂多变的管线。建筑完工后,引起极端了的争议,由于违背了巴黎的传统建筑风格,完工后的建筑曾招致许多巴黎市民反对而无法接受,但也受到许多大众文化艺术家的大力支持。被巴黎人民戏称为 “市中心的炼油厂”。但我们认为这种建筑隶属于“高技派”的风格。可以看出这些外露复杂而多变管线的色彩(蓝色的空调管路、绿色的水管、黄色的电力管路和红色的自动扶梯)是有一定的规则序列的排列。(如图2所示)
伦佐・皮亚诺在“蓬皮杜中心”的设计思路上采用了门格林豪森发明的由标准构件等组成的“MERO”结构系统,形成跨度达48米的没有任何支撑的自由空间,为受众提供了展览和表演的空间。考虑到建筑物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利用理性思维最大程度节约建筑物的空间占用,让受众能够更加自由地享受博物馆内部的艺术气息。手稿中考虑到声音在建筑物中的混响等,效果设计师与声学工程师进行了多次探讨,也反映出了建筑物设计与声学之间的逻辑关系。皮亚诺运用逻辑思维中的人机互动来实现建筑物对于人的求异和猎奇心理,同时又是通过理性思维来满足形象思维的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
图2 蓬皮杜艺术中心手稿设计
图片来源: https://centrepompidou.fr/.
四、结 语
我们在建筑设计艺术中应该借助人类的逻辑和形象思维寻求感性和理性思维的结合点,才能体现出建筑设计既严谨、理性,又轻松、活泼和丰富的双重性。只有将逻辑和形象思维有机地融合起来,才能在建筑艺术设计中体现它们独具特色的一面。因为建筑设计中人们首先是对获取的信息要素以形象思维的模式进行加工处理,然后再进行逻辑推理假设,从而形成建筑设计者各种信息的交融。逻辑和形象思维在艺术设计中既相互统一,又相互对立。只有在建筑设计中运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才能设计出符合受众的理想产品。
参考文献:
[1] 赵亚,钟意.中西合璧的近代天津建筑环境设计及现代启示[J].规划与设计,2016(10).
[2] 张伟毅.艺术设计心理学在建筑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6(20).
[3] 尹雪娇,向馗.关于城市建筑环境设计的思考[J].现代装饰(理论),2015(3).
关键词:中医教育逻辑思维非逻辑思维
中医学作为东方科学的一部分,其思维方式具有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双重特点,同时代表东方主要思维方式的非逻辑思维的顿悟、心悟和直觉被大多数中医学者认为在中医思维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前的中医药院校大学生是在以西方逻辑思维为主的知识体系下培养出来走入大学校园的,这造成了学生对具有逻辑与非逻辑双重思维模式的中医药理论的学习在认知上产生了障碍。当前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并没有完全认识到思维问题是中医教育的关键问题。只有从培养学生逻辑和非逻辑思维两个方面着手,使学生充分认识中医学自身的思维特点,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中医药人才。
1当前中医院校大学生思维方式存在的问题
中国已经历经百年西方文化洗礼,当代大学生更是在数学、物理、化学等西方科学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对于医学的认识大多来源于以西医为主的医院,对中国的古代传统思维在社会生活方面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古代科学技术的理论认知和建构方面,则较难理解传统的思维模式。学生进入中医药院校以后一开始学习的就是中医基础理论中的“元气”“阴阳”“五行”“命门”“三焦”等基本概念,这些基本概念在目前的解剖学并没有严格的对应物。学生在对这些基本概念的学习中仍像在中学时对于概念的认知一样,注重对其物质实体性的把握,用逻辑论证去分析,把高层次还原为低层次。但这种形式逻辑的认知方法在这里遇到了困难,因为概念是思维抽象的结果,而中医学的概念不是实质定义,而是思维到最高层次的哲学概念,即“形而上者谓之道”的思辨最高阶段,不能用形式逻辑的属加种差的方法去界定其内涵和外延。由于学生对中医基本概念的认知困惑,进而对由中医的基本概念建构起来的中医理论系统也不能完全的理解,甚至持否定的态度,有的甚至会排斥对中医的学习。中医学强调唯象联系,突出宏观整体,重视和谐平衡,与学生以前所形成的思维方式和认知习惯格格不入,不易理解难以接受,另外,中医和西医所认知的客观对象都是人体,其中有一些相同语词构成的概念,在其内涵上是不一致的,如“心”“肝”“脾”“肺”“肾”等,西医对这些概念是实体和解剖意义上的解释,中医是系统和功能的认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造成混淆,尤其是刚入门的学生,对以后的学习造成不良的影响,甚至对专业失去信心。
2中医思维中的逻辑与非逻辑解析
造成中医院校大学生在中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医理论的思维形式与学习者的习惯的思维形式不一致。而当前的中医教育模式并没有从中医自身特点出发,而是模仿西医教育模式,这样造成一些中医药院校学生和中医研究者对于中医学产生困惑,并极大的影响着他们对中医药的学习和信任度。
中医学知识和所有的古代知识一样,以自然哲学为背景,在中国传统的求同思想的影响下结合当时的简单解剖知识和临床实践发展起来,始终没有与伦理道德、艺术、宗教、等文化分离,主张“天人合一”,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智者察同,愚者察异”的字样,求同即求得万物的整体和谐统一。其理论体系从思维的角度上看,既有逻辑思维的概念、命题、推理,又有非逻辑思维的形象、直觉、顿悟,而作为中医学最主要的特点——整体观指导下的辨证论治过程中,非逻辑思维占主要方面。
2.1逻辑思维是科学思维的最普遍、最基本的类型,它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客观世界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在现代科学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其理论体系上来看,中医学是具有完整的概念、命题、推理的理论体系,从元气——阴阳五行——藏象学说——气血津液——经络——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层层深入通过演绎和比类推理将整个人体的系统性、整体性体现出来。在其具体应用方面主要是以辨证逻辑为指导的,从对阴阳的消长平衡分析法,到五行生克制化的制约法,到治疗的本标缓急法,再到经脉脏腑的运动传变法,最后到运用自如的知常达变法。
2.2非逻辑方法包括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它们与逻辑思维相比,缺乏分析、综合、比较、分类、归纳、演绎等逻辑内涵,而是强调感性认识,以意象、联想和想象或直接领悟来揭示研究对象的本质及规律,甚至有时伴有“灵感”这一特殊的心理体验及心理过程,使认识主体的创造力达到超水平的发挥。非逻辑方法历来被认为在中医学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如匡调元所说:“在传统中国医学学术思想的发展过程中主要是依靠直觉领悟与形象思维而不是靠逻辑思维[2]。”中医学中的非逻辑思维方法体现大量的形象化、类象化、比象化语言和思维的应用上,如四诊上形象话语言的应用,发热、恶风、恶寒的“翕翕发热”“蒸蒸发热”“淅淅恶风”“啬啬恶寒”等,湿邪所困的“腰重如带五千钱”等,对于脉诊“如盘走珠”与“如刀刮竹”“如循琴弦”与“如循刀刃”等;在辨析病因病理变化时,六学说用自然界风、寒、暑、湿、燥、火的特征作类比来说明病因病理,建立了致病因素与机体反应性结合的病因观念,如眩晕欲仆、手足抽搐、震颤等病症,都具有动摇的特征,与风之善动相似,故归为“风证”;在确定治则治法时,如“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温病条辨·治病法论》)。又如“增水行舟”法、“釜底抽薪”法、“提壶揭盖”法、“导龙入海”法、“引火归原”法等都是通过事物本身的形象结合个人的感悟和经验沿着取象比类的思路生发出来的。这种用心领、会意、体悟的思辨功夫,追求言外之意、象外之意[3]。这些知识来源于历代医家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和判断,基于主观的直觉、预感和洞见而深深植根于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之中。这些知识就象中医中的阴阳的概念一样含有大量非语言、非概念形式的信息,语之则不能尽意,故“圣人立象以尽意”“用意以明理”,所以历代医家总是把“医者意也”作为行医的最高境界。“医者意也”在对中医的认识中甚至可以作为中医非逻辑思维方法的代名词,它不仅体现在形象思维方面,而且与直觉、顿悟密切相连,它能激发思维主体的想象,蕴藏着极大的创造力,使认识主体的创造力达到超水平的发挥。它不需要琐碎的实验数据和指标,也不需要在此基础上的分析、推理,它保持了认识活动本身的整体性,在广阔的联系中认定疾病,能够揭示局部的、分割的方法甚至很难揭示的人体奥秘。中医这种“医者意也”心悟的能力是建立在医者的两个基础之上,一个是医者的知识结构基础,另一个是其临床实践的经验基础。所以,中医本身具有极深人文内涵的医学典籍和经验积累性决定了”医者意也”作为个人自身对健康与疾病问题所能领悟的深度,只有把对经典著作的理解与临床经验结合起来,充分运用逻辑和非逻辑思维,才能够“心悟”到人体生理和疾病的本质,才能领悟到中医诊治疾病的最高境界。
3中医教育中逻辑和非逻辑思维的交融
为了使学生对上述中医学思维方式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解决中医学习中的困惑,在中医教育中,应加强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培养,从思维知识的渗透和中医文化氛围培养两个方面促进逻辑和非逻辑思维的交融。
3.1逻辑思维方面在教学中加强思维知识的渗透,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从中医基本概念出发,了解中医理论体系的建构的命题和推理过程。在中医经典的教学中,应分析其中的逻辑思维方法,如以《内经》的阴阳学说为例,《内经》提供了一个辨证逻辑与形式逻辑相统一而以辨证逻辑为主,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相统一而以演绎推理为主的逻辑思维模式。将其分为6种主要模式:比类对应式、互含递进式、转化循环式、消长平衡式、揆度合参式、正反逆从式[4]”。其中最常用的是“比类对应式”即“取象比类”的思维方法。这种方法导源于《墨辩》的类概念和《周易》的卦辞、爻辞[5]。《内经》中所讲的“援物比类、化之冥冥”,“不引比类,是知不明也”,都是指的取象比类的思维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在掌握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把两个或两种不同的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加以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相类似或共同的地方,然后把已经知道的某一事物或现象的有关知识和结论,推论到与之相类似或有共同点的现象和事物,也可能具有相同的知识和结论。这样一来万事万物都可归到阴阳五行的范畴之中。在中医诊断教学中,可以穿插中医经典当中的一些案例进行分析,将中医学的基本思维方法蕴涵其中,比如对《伤寒论》中的一些经典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对张仲景的“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治则有更深刻的理解,还可通过中医辨证论治中“审证求因、法随证出”及中医经方分析中“以方测证”等推理分析方法为例去说明中医中逻辑思维的应用[6]。
3.2非逻辑思维方面:加强中医文化氛围培养中医学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有氛围里发展出来的,与儒、道、佛、技有着割不断文化的渊源,它的起源深受古代唯物论和辨证法思想的影响,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而且贯穿于中医理论体系各个方面,涉及人文学科和人文知识,如阴阳、五行、易学、哲学、道学、道德、养生等,与传统的自然科学,如天文、地理、时令、生物(药食)形体等共同构成了中医药学独特的理论体系,因而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双重属性[7]。它与当时的其他学科建立了同构系统的联系,因此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占主导地位。古代科学环境下的中医师甚至平民百姓,都能自觉地接受中医理论,不会有不理解说不清的困惑。例如,“天人相应”“五行相克”“血脉同流”“经络相通”“子午流注”等通过意象、联想和想象,甚至直觉心悟创造出来的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主观直觉特点的命题,采用当前现代科学研究的生理、病理、生化等定量研究方法则很轻易的就会被否定掉,如对其传统文化的内涵有了很深的理解,认识到中医学的多元性的特点,再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探索其未来与发展,也许会找到其有效途径,所以,对于中医院校学生中医思维的非逻辑思维的培养,一个是在专业课课程的教学中,把形象思维、直觉思维这种非逻辑思维方法的优点和长处进行透彻的分析,启迪学生积极思辨。其二从文化的角度认识中医具有积极的意义。应开设有关古代哲学、古代文学等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课程或讲座,在讲授过程中应注意传统文化和中医相契合的中医文化学内容,学习和掌握有关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人文知识;在专业课讲授过程中教师授课除了传授中医的基础知识外,还应将中医的历史文化背景、哲学根源、认识论、方法论等理论特色贯穿于始终;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也应体现出其传统文化的积淀,如在辩论赛上多设计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辩题、开展校园传统文化节及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等。让学生在掌握中医知识的同时,逐步加深对中医非逻辑思维方式的认识。
另外在中医思维中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是交织在一起的,在逻辑与非逻辑思维的培养中还应注意两者的交融,使学生学习运用正确的思维去学习中医理论,把握中医思维的精髓,把逻辑和非逻辑思维渗透到理、法、方、药的各个环节中去,成为合格的中医药人才。超级秘书网:
【参考文献】
[1]张苇航,张炜.探索中医复杂性之路[J].医古文知识,2004,21(3):10.
[2]周瀚光.传统思想与科学技术[A].匡调元.中医病理学的哲学思考[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7:131.
[3]姜莉.立象以尽意用意以求理[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4):431.
[4]匡调元.中医病理学的哲学思考[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7:129,131.
[5]卓同年,谷培恒.论中医临床思维的逻辑方法及其运用[J].新疆中医药,1999,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