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校园文化活动设计

校园文化活动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校园文化活动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校园文化活动设计

校园文化活动设计范文第1篇

一、蒙语授课学生就业能力现状

蒙语授课学生课堂上,教师以蒙语授课,同学之间以蒙语交流学习,考试卷是以蒙文出题测验;课堂下,蒙授学生的宿舍主要是以同专业、同年级、同班级进行的安排,同一宿舍的同学基本都是蒙授学生。在这样的学习及生活环境中,蒙授学生与家人、老师、朋友的交流基本都是以蒙语为主,活动的圈子也很有局限性。长此以往,在面临毕业就业时,蒙授学生更突出的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汉语表达能力差。汉语表达不够流利,不能够清楚明了的表达自己的意愿,更有甚者听不懂用人单位的面试题目;(2)持续学习能力差。因以往以蒙语授课学习为主,不能马上适应汉字语言的学习及培训,往往因开始出现的学习困难而出现畏难、厌学情绪,半途而废。(3)团队协作能力差。因语言交流出现的困难,更愿意与蒙授学生交往交流,在面对用人单位五湖四海的同事时,不能够尽快融入团队,开展工作时交流协作能力差。

二、校园文化活动对蒙语授课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

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资产,以文化的形态参与教育过程,通过创造教育环境和氛围,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影响其行为习惯、思想意识,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而积极的校园文化就是使这种无形资产发挥正面的功能,以获得更高的收益。物理学家范守善曾说:“一个大学其实是一种氛围、一种文化。一个学生进入大学学什么当然重要,但更重的是受到一种熏陶,被浸泡成一种人才。”这其中就体现着大学校园文化在培养人才上的重要意义。

现在很多蒙授学生由于语言障碍和封闭心理,不积极参加校园活动,业余时间都沉浸在网络游戏里,影响身心健康。因此一定要鼓励引导民族学生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在少数民族学生当中有很多能歌善舞、书法、绘画、体育等方面很出色的学生,要发挥他们的特长,展示他们的才能。

广泛开展少数民族校园文化活动,不仅使各民族学生对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娱乐活动、蒙古民族的风俗人情以及对民族悠久的历史与灿烂文化的认识了解大大增强,也使得少数民族同胞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油然而生,更激起了汉族学生对少数民族的欣赏和敬重之情。在这些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很多蒙授学生不仅是参与者,更是活动的发起者、策划者、组织者。一次活动的顺利开展,挖掘了他们的潜能,展示了他们的特长,增长了他们的见识,锻炼了他们的才干,使他们从自我封闭的小圈子里走了出来,扩大了交往范围,增强了专业学习动力、实践动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这为他们今后毕业顺利走向工作岗位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社会实践对蒙语授课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

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整个实践过程中,它不仅可以培养团队之间、师生合作、成员之间的协作能力,同时也为大家提供了提高沟通能力的好机会。通过社会实践,同学们锻炼了组织领导能力,形成了全面看待问题的做事风格,培养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更为可贵的是开始思索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学习,未来能够为国家建设、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此外,社会实践还为同学们提供了锻炼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的机会,并使得同学们开拓了视野,提升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校园文化活动设计范文第2篇

所谓高雅,就是指人或事的内在和外在的高品质表现。一般来讲,对于人的高雅内涵研究,主要是针对一个人内在的良好的综合素养和外在的高尚气质与行为举止的考量;而对于校园文化活动高雅内涵的研究,则是对于校园文化活动的出发点、落脚点和中心内容层次上的研究。在研究校园文化活动的高雅内涵建设中,首先要看我们的活动类型和活动内容的设计是否在内容上典雅,在表现上文雅,在形式上优雅,把它们综合在一起就是高雅而令人欣赏的,而不是庸俗的内容,粗俗的表现和通俗的形式。所以说,校园文化活动的高雅内涵就是一个学校在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形式和表现等方面的综合体的体现。

二、高雅内涵活动的分类

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其最终目标是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和学习环境,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设计高雅内涵的校园文化活动就得结合高校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利于学生发展和成长的文化活动类型,以致最终服务于社会,实现高校存在的意义。

1.思想性强的校园文化活动

无论任何一个国家或者一所学校,其校园文化活动应充满较强的思想性。思想理论教育文化活动应该成为活动的核心主题,应主题鲜明,具有时代意义。我们培养人才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将来服务人民、服务社会,肩负起祖国建设事业伟大重任的优秀人才,培养热爱党和拥护党的合格先进青年知识分子。思想性强的校园文化活动,是青年大学生的成长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生命力的动力源泉。而且这也是学校教育顶层设计的基点,更是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高雅内涵的重要体现。党的十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别从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三个方面来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这不仅是对于的继承与发展,而且是对于中国化的的在创新,也是对高校大学生思想引领的重要内容。把它作为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类型,具有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的重要含义,具有改造和创造一个新世界的功能作用,是大学校园文化活动不可缺少的高雅内涵的活动内容。

2.艺术性强的校园文化活动

在很多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中,艺术类型的活动是相当缺失的,尤其是一些理工科院校十分突出。他们把高雅艺术进校园当成是一种故弄玄虚,认为不值一提。认为搞这些高雅艺术活动,一则是学生没有欣赏艺术的天赋;二则是学生没有艺术类的知识基础;三则是高雅艺术进校园是费力不讨好,办活动辛苦,学生又不喜欢;四则是高雅艺术进校园需要投资,不愿意投入;五则是高雅的艺术会让学生分心,影响正常的学习等等。这些认知和看法都是俗人的眼光,是肤浅和错误的。就是因为当前高校的这些不足,才更得应该重视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活动。关于高雅艺术进校园党和国家是十分重视的。2006年和2010年财政部、教育部和文化部相继为此发文,要求让高雅艺术走进大学校园,提倡坚持“走进大师、感受经典、陶冶情操、提高修养”的主题,把高雅艺术活动深入人心。通过组织音乐舞蹈专业院团把“管弦交响乐、艺术歌曲表演、现代歌剧、芭蕾舞剧、京剧和民族器乐”等音乐舞蹈艺术带进校园;通过美术、书法、摄影等专业机构把“国画、雕塑、人体、时装秀、书法、摄影”等作品和展示引入校园等方式,让这些高雅艺术与学生近距离接触,消除学生学习的疲劳,缓解学习的压力,充实理工科对于文科艺术类元素的缺失,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扩充学生的艺术视野,了解人类艺术的真谛,为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具有积极作用。

3.文学性强的校园文化活动

一个学校的存在和外在表现无不都是以文学内涵的形式来表达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人文建设的最为深刻的文学性的表现,校园人文精神的再现是一种融思想性、艺术性和文学性为一体的文学表现形式,其语言、标示、媒介和文字也无不展现其文学性的特征。无论哪一种活动,某一种思想或者某一样艺术都在文学中升华。所以说,文学性的高雅内涵的活动是无所不在的。这里要重点强调是,纯文学性的高雅内涵活动的途径和对人的可塑性的论述。在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中,节目主持人的文学修养、节目主持词的文学内涵、诗歌朗诵的文学浪漫、演讲比赛和辩论赛的语言文学技巧、舞台设计的文学性意境、相声小品的文学创意与口才能力、歌剧演唱的文学剧情等等,这些活动都具有强烈的文学性,是校园文化活动高雅内涵形成的经典。

三、高雅内涵的功能和作用

校园文化活动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校园文化活动;育人功能;软实力

校园文化是直接影响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4]16号)明确提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校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以及动态的表现形式,是由学校管理者组织设计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基础,以营造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为手段,全体师生共同参与,以育人为目的一系列活动。在市场经济、社会转型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冲击以及西方非主流文化入侵等因素的影响下,校园文化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的态势,逐渐削弱了校园文化在育人中的作用。培育高品味校园文化,打造高品质校园文化活动,营造高质量校园文化生活,在当今高校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前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活动内容重复,形式单一,档次偏低。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高校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也在不断更新,但仍难与当代学生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相匹配。当前的校园文化活动出现“趋同”倾向,很多高校都是在模仿或者参照其他院校的一些常规活动。活动内容、形式单一,缺乏新意,不能彰显学生个性;举办活动门槛较低,活动看似五花八门,但具有实际意义的活动却寥寥无几;多以文艺类、体育类为主,活动呈现出娱乐性、浅薄化的现象。此外,活动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度较低,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无法将所学知识转化应用,趣味性和综合性大打折扣。一些活动的举办,要求大场面、大规模,活动本身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却强制要求学生参加,流于形式。长此以往,导致一些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不加甄别得产生抵触心理。

2.管理机制不健全,总结反思不到位。科学的高校校园活动管理应包括四个阶段:策划阶段、执行阶段、监督阶段以及总结收尾阶段。目前高校在校园文化活动管理中的策划阶段,活动相关的老师和学生对活动深入不够,策划过程中往往忽视或者不能准确把握活动的思想性,缺乏对活动顶层设计及长远性、整体性的考虑。执行阶段,主要的执行者是广大学生干部,其一方面经验不足,缺乏专业指导;另一方面,学习压力较大,工作和学习之间不能合理安排,导致队伍执行力偏低,活动落实不到位。活动的组织者往往又是活动的评价者,身份的重叠导致活动的监督和评价机制形同虚设。活动结束时,很少对活动质量和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导致当前校园文化活动数量不断刷新,质量却止步不前。

3.活动缺乏指导教师,无法上升到育人高度。校园文化活动的直接领导者思想觉悟的高低、能力素质的优劣、责任心的强弱,直接关乎活动的效果。目前,高校校园活动的指导老师主要为共青团团委老师以及辅导员老师。但无论是团委老师还是辅导员老师,本身承担工作较多,工作压力较大,很难腾出时间和精力在学生活动上花心思、动脑经。同时,很少有指导老师对管理学、教育学等进行系统学习,对于学生活动的指导往往基于经验,无法应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和指导。学生活动要有吸引力,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这就要求指导老师要了解最新的时事政治,应用最新的网络平台,把握当前学生的思想潮流。目前,校园文化活动更多的是学生在自娱自乐,活动层次不高,思想内涵偏低,很难发挥校园文化活动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第二课堂的作用。

4.投入不足,商业气息浓厚。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直接反映出学校风气、精神面貌、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性早已被广大师生所熟知。但大多高校对校园文化的重视程度与投入情况不成正比。首先,人力投入不足。这主要体现在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仅局限于团委老师和辅导员老师,专业教师忙于科研论文,其他部门对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往往漠不关心。其次,校园文化活动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团委活动经费和学生管理经费,但随着参与学生的不断增多和活动规模的不断加大,活动经费的支出也随之增大,拉取商业赞助成为解决经费不足的主要途径。在商业赞助下,校园活动不可避免地植入众多商业元素。为迎合商家口味,不惜以拉低活动品味为代价,使原本单纯的校园环境弥漫着商业气息。同时,商业赞助的泛滥,也削弱了学校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此外,学生活动场所也远远不能满足活动需求,存在活动场所设施简陋、场地不足等问题,这些都成为影响活动开展得制约因素。

二、提升校园文化活动育人功能的具体路径

1.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软实力”。当前校园文化活动呈现出浅薄化、娱乐化、低俗化等问题,不可避免地映射出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存在价值偏颇、导向不明的现实问题。大学文化活动建设的目的在于育人,关键在于价值引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追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中,不仅为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引领方向,也是高校发展的时代要求。通过组织和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将爱国、诚信、敬业、等主题融入其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情操。此外,鼓励学生们走出校园,积极参加大学生支教、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在践行中体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内化为自身的价值指导。

2.科学管理,完善校园文化活动管理体系。随着高校的改革发展,校园活动管理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是其必然趋势。在校园活动管理中引入项目管理,通过分解任务、责任到人,分层式管理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策划阶段,明确活动是什么、活动目的、达到效果、活动费用等。根据活动类型、预期效果、执行难度等进行活动确定及予以合理经费支持。执行阶段,建立活动负责人制。由活动负责人统筹规划活动的具体开展,采取合理分工、责任到人的管理办法,定人定时定量完成任务。此外,学校可成立专门的校园文化活动管理小组,聘任具有专业背景和经验丰富的教师对活动开展进行指导,定期组织交流座谈,让师生在交流经验的同时,收获一定专业知识。监督和评价阶段,活动分项小组与活动负责人随时交流活动进展,负责人整合各项指标后向学校相关部分定期汇报,不适之处即刻调整。活动结束,积极向管理部门提供活动相关的文字、图片、影像等一手资料外,还可组织答辩评比,对活动各项指标进行量化赋分,答辩委员可邀请社区、企业人员参加,以第三方的眼光对活动的实践意义、社会效益等进行全面评价。

3.构建品牌,立足校园文化活动的长远发展。当前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数量繁多,但是良莠不齐、质量参差。很多同学流转于众多活动之中,却不能真正感受校园文化活动的魅力,也很难在活动中有所收获。构建具有学校文化、地域特色、专业相关的品牌活动成为化解校园活动多而不精的有效措施。构建品牌,一方面可以将资源进行整合,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有效的活动中,提高活动档次,扩大活动规模。另一方面,作为学校优秀成果的代表,品牌活动可以起到示范和辐射作用,为后续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和标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强调指出:“第二课堂要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鼓励开展以提高大学生多方面能力和扩展学生专业知识为目标的课余生活”。品牌活动,不仅要具有趣味性和创新性,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情怀,充分展示学生个性。还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学以致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就要求人们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立足学生需求,因地制宜。各院系可结合本院系学生的特点以及专业特色,打造具有鲜明特点的品牌活动。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给予学生自由展示和发挥的空间。如中国石油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结合专业特色,开展小家电义务维修,让学生学有所用,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此项活动已经持续举办了15载,赢得广大师生的一致认可。

4.加大投入,发挥高校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建设优秀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校必须加大投入,在制度设计和激励措施上下功夫。一方面通过政策激励,让老师们愿意参与到校园文化活动的建设当中:专业教师发挥自身特长,提升学生活动的专业性和实践性;职能部门的老师们,要对学生活动积极关注,并提供必要帮助;团委和辅导员老师的工作分配要更加合理,让老师们能够深入学生,掌握学生需求。营造全员参与、师生共建的校园氛围。另一方面,通过奖学金设置、学分认定等措施,吸引更多学生成为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全面发展。同时,进一步完善学生活动的硬件措施,为学生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保障。此外,合理采用商业赞助,规范赞助流程,建立严格审批制度,明确活动赞助类别,对商业赞助加以正确引导,让商业活动不仅为学校提供资金支持,也能成为学生了解社会的有效途径。学校以人力投入为支撑,财力投入为基本,制度为保障,全面建设校园文化活动。

三、结语

校园文化活动建设是一项较为艰巨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投入,形成合力。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软实力”;通过科学管理、构建品牌、加大投入,蓬勃校园文化活动的“生命力”。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第一课堂的延伸,承担着不可替代的育人职能。在新的历史时期,要继承和发扬优秀校园文化活动管理中的优秀成果,还要在实践中探索新途径,研究新方法,凝聚新思路,让学生能够在参与中享受乐趣、增长才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EB/OL].(2010-06-30)[2016-01-06]./xywh/whdh/2010/06/14044.htm.

[2]迟淑清.论蕴含于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中的隐形思想政治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2):109-110.

[3]朱育锋.生态学视野下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品牌管理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7):14-15.

[4]于冰.高校大学生校园活动项目化管理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4(1):62-64.

[5]饶武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校园文化活动[J].南昌大学学报,2010(3):157-160.

校园文化活动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素质教育;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由广大师生直接参与的一种群体性活动。经过多年的发展,校园文化活动由少到多,由多到精,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显著提高,内容已涵盖理想教育、学术科技、文体艺术、创业创新、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各高校也逐渐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和活动体系。种类繁多的校园文化活动对营造校园文化氛围、繁荣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社会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的人才培养要求,高职院校要不断丰富和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按照职业的发展方向,建立以育人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使学生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全面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一、构建以“职业为导向、育人为核心”校园文化活动体系的必要性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和新兴产业的发展,社会的劳动结构和生产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竞争的焦点由资金、设备、技术等传统资源转向员工的素质水平。谁拥有了高素质人才,谁就拥有了竞争的优势,培养一支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具备较高职业技能的员工队伍,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1]目前,部分员工的素质与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能力强、素质高、懂技术、会管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任务。为满足社会发展对高职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各高职院校采取深化教学改革,改善校园文化环境,加强专业实践等措施加强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在这些措施中,校园文化活动因形式灵活多样、能力培养全面、贴近校园生活等特点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素质培养手段。

教育部、团中央出台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强调:“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各种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思想政治、学术科研、文体娱乐等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各种功能,把大学生德、智、体、美等教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以熏陶其思想感情,充实其精神生活,升华其道德境界,以培养祖国需要的合格人才”。目前,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活动以文体类活动为主,在内容和形式上一味强调活动的趣味性,在促进学生职业素质方面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地体现。特别是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方涉及学校各职能部门和各二级院系,缺乏工作沟通和整体设计,造成大量活动在简单层次上的重复运行,学生疲于参加各类活动,对活动产生了应付甚至抵触心理,影响了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热情。因此,构建“职业为导向、育人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已成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一项迫切任务。

二、以“职业为导向、育人为核心”校园文化活动体系的构建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秉承“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根据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的实际需要,形成了“双能并重,三元融入,四层递进,产学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实现学生通用职业能力的提高、良好职业态度的养成和基本素质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以期为苏鲁豫皖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为此,我校系统整合校园文化活动资源,突出校园文化活动的职业指向性,建立了以“职业为导向、育人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图1),即原先由各部门、各院系分头组织的各类学生活动,整合为以职业精神、职业技能、职业通用能力为培养内容,以项目制、导师制、学分制为培养机制的学生活动体系。学生可以在该体系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增长见识、锻炼才干,提高自身的职业综合素质。

图1 “职业为导向、育人为核心”校园文化活动体系示意图

(一)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机构

作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主力军,共青团组织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实施者,各职能部门及各院系根据工作需要,也纷纷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为确保校园文化活动的有序开展,我们整合并建立了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机构。该机构由校园文化活动指导委员会、校园文化活动指导办公室、校园文化活动实施小组组成。校园文化活动指导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制定校园文化活动培养目标,审定校园文化活动方案,成员由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及二级院系分管领导组成。委员会下设校园文化活动指导办公室,主要负责督促校园文化活动方案落实、协调校园文化活动资源、评价校园文化活动质量,办公室挂靠在团委,成员主要由团委相关同志组成。此外,在各二级院系分别成立了校园文化活动实施小组,主要负责组织校园文化活动、记录并评价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情况,小组成员由院系团总支书记和辅导员组成。

(二)校园文化活动的实施内容

为了突出校园文化活动的职业指向性,我们汇总了以往举行的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并对活动进行了筛选。筛选的标准除了考虑活动的规模、参与度和影响力等因素,更重要的是通过参加活动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在此基础上,我们又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征求学生的意见,从中进一步筛选了学生较为喜欢的活动项目。根据我校的素质教育培养目标,我们将筛选后的校园文化活动分为职业精神、职业技能、职业通用能力(表1)。

1.职业精神。职业精神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作风等要素,是职业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2]目前,高职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忽视了作为隐形素质的职业精神的培养。校园文化活动是高职院校培育学生职业精神的重要载体,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学生可以在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与感悟,并通过自我总结逐步内化为个人的精神品质。为此,我们通过组织开展“廉洁从教,诚信治学”主题教育活动、爱国歌曲合唱比赛、趣味运动会、“社会观察导航”、无偿献血活动、文明用餐倡议活动、交警岗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诚信、团队、竞争、奉献、节约、安全等职业意识;通过组织开展绿地养护公益劳动、“四文明”校园督查岗、廉洁书画展、校友大讲堂,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认真负责、廉洁公正等职业态度;通过组织开展职业沙龙、职业角色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纪律。实践证明,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将学生的理想信念、职业意识、职业态度、职业纪律等培养内容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中,既在活动中充实了学生的精神生活,又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有序的行为规范和理性的生活方式。

2.职业技能。职业技能的培养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心,为了强化职业技能的培养,我们在专业实训课程之外,通过开展职业技能类活动提升学生参与技能训练的积极性,形成了“实训课程为主,技能比赛为辅”的职业技能培养理念。目前,我校各二级院系逐步开展了涵盖主要专业的技能类校园文化活动。2012年共开展机电类、化工类、材料类和企业管理类操作技能竞赛21场,专业覆盖面60%,学生参与率80%。专业技能大赛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专业的积极性,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有力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以我校机电学院开展的“可成杯”技能大赛为例,本次比赛由我校主办,可成科技集团、徐工集团、徐州锻压机床厂集团有限公司、徐州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等10家企事业单位协办。竞赛共设钳工、车工、维修电工、制图员、数控车工、数控铣工等6个工种,包括6家企业入职一年的60余名青年员工和我校200余名学生选手报名参加竞赛。竞赛题目由徐州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审核命题,难度符合高级工标准。校企双方选手通过同台竞技,检验了我校职业技能的培养效果与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也进一步推动了校企合作的共赢发展。

3.职业通用能力。随着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新的产品、技术、服务的不断涌现,职业的快速变更成为就业的新趋势。这要求员工不仅要具有较熟练的专业技能,而且必须具有可迁移的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即所谓的通用能力。[3]为此,高职院校应当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突出通用能力的培养,使其培养的学生能快速适应并胜任新的工作、新的任务和新的环境。我校紧密围绕职业通用能力的培养要求,通过开展学业生涯规划、大学生辩论赛、“我的青春故事”报告会、手抄报设计比赛、素质拓展训练等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自我规划、沟通、说服他人、积极学习、组织协调、适应等方面的能力。目前,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培养通用职业能力的理念,已经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成为我校通用能力培养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校园文化活动的实施机制

目前,校园文化活动的数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还存在着学生参与度较低,满意度不高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校园文化活动主要由各级团组织管理,而活动的实际组织者以团学干部为主,组织经验不足,管理方式比较粗放,活动的职业指向性也不强,不能吸引学生广泛参加。而有专业特长的指导教师忙于教学和科研工作,对校园文化活动的指导时间较少,加之学校配套激励措施不足,影响了专业教师的指导热情,不能保证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效果。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汲取兄弟院校的实践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探索通过“项目制、导师制、学分制”保证校园文化活动的有效开展。

1.校园文化活动的“项目制”组织机制。校园文化活动的“项目制”组织机制是指围绕学生的人才培养要求,科学分析校园文化活动的重点,遴选一批基础较好、组织规范、有一定影响力的活动项目,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公开招标。团总支、团支部、学生会、社团等单位根据自身情况,对招标项目进行申报。团委从活动的创新性、可行性、经费预算等方面进行评价,确定条件最佳的申报单位。中标单位负责项目的宣传和实施,团委从硬件设施、活动经费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活动实施期间,团委可以对活动的进度进行督促,对活动的不足之处亦可以提出指导性意见。活动结束后,中标单位提交结题材料,团委根据项目完成情况,对表现较好的集体和个人可进行专项奖励。目前,我校已在较大规模的校园文化活动中逐步实施“项目化”管理机制。以2012年科技文化节为例,为提高活动质量,团委将科技文化节的子项目在全校进行招标,各院系团总支、学生会、社团依托自身优势向团委进行项目申报。团委综合考虑申报项目的育人功能、可行性、创新性等因素,确立了“我爱发明”科技创新竞赛、“绿色生活”环保创意设计大赛、CAD制图竞赛等16个子项目。“项目制”组织机制激发了基层组织的活力,增强了基层组织的战斗力与凝聚力,为科学、合理、有效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提供了制度保障。

2.校园文化活动的“导师制”组织机制。在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有专业教师悉心指导的活动能吸引学生的广泛参与,缺少专业教师指导的活动只能在面上泛泛而谈,不能深入开展。为调动专业教师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我校尝试在科技创新、文体艺术类活动中推行“导师制”管理机制。在此类活动的实施过程中,首先由团委根据活动类别择优选聘某专业教师作为活动指导教师,团委为其划拨一定的专项经费,并提出指导目标,指导教师负责整个活动的实施和管理。活动结束后,团委根据任务完成情况给予指导教师一定的酬劳。目前,校园文化活动的“导师制”组织机制主要在专业性较强的竞赛类活动中运行,在其它活动中还没有广泛开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推动在学校层面逐步建立配套的政策措施,将指导教师的报酬与活动的指导效果进行挂钩,并将活动指导情况纳入教师业绩考核和职称评定,从而吸引更多的专业教师参加到校园文化活动中来。

3.校园文化活动的“学分制”组织机制。校园文化活动的“学分制”组织机制是指将校园文化活动纳入人才培养规划,学生通过参加一定数量的校园文化活动而得到一定学分的做法。实施“学分制”组织机制是推动素质教育的趋势,南京中医药大学、恩施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已经在素质教育领域实施学分制。[4,5]我校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中也引入了学分制,规定在一个学期内,每个学生必须参加一定数量、一定时间的校园文化活动。团委在学期初发放《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记录表》,学生在参加完活动后,由指导教师或活动组织方填写活动记录,学期末由各院系团总支书记负责汇总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出勤情况,并根据每个学生的表现进行评分。通过学分吸引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能够提高学生自觉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意识,进而将这种意识内化为成长的动力,避免了以往由于部分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认识不足而导致的参与面不广、积极性不高的局面,从制度上保证了校园文化活动育人机制的贯彻和落实。

(四)效果

目前,我校已初步建立了“职业为导向、育人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基本形成“大型活动项目化、专项活动导师化、中小型活动社团化”的活动组织层次。系统的建立有效促进了校园文化活动的繁荣,多样性的活动满足了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成长需求,有效促进了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近年来,我校学生在国家、省市级技能竞赛中,先后取得个人一等奖、团体金奖等110余项,荣获了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先进单位称号。麦可思毕业生就业工作状况调查和就业与能力测评报告显示,我校2009、2010届毕业生综合竞争力排名分列江苏省第十和第五。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带来的是社会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认可,我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5%以上,学校连续五年荣获“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三、结 语

在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高职院校素质教育进程起到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活动体系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职业院校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从组织领导、内容选定、规章制度、硬件保障等各个方面集思广益、密切配合,全方位、多层次地建立科学合理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从而充分发挥出校园文化活动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梁青春.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理念探索与有效路径选择

[J].教育与职业,2012,(24):61-62.

[2] 邓明珍.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大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探

讨[J].教育与职业,2011,(23):52-53.

[3] 汤霓,石伟平.我国通用技能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职

教论坛,2011,(19):43-47.

[4] 杨羽.高校共青团实践育人探究[J].高校辅导员学刊,

2012,(6):74-77.

校园文化活动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校园文化;文化品牌;打造

校园文化的理论学说兴盛于1980年代,诸说颇多,含有“氛围说”、“亚文化说”、“第二课堂说”等等,还有就是“活动说”。校园文化活动是建设校园文化的主要实现路径,是打造校园文化品牌的必经过程。校园文化的主体是在校师生,而学生是最为主要的、数量最多的主体,如何在校园内坚持正确的育人导向,培养合格的学生才是校园文化的最终目的。本文主要以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为例,展开校园文化的研究,着力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打造校园的文化品牌,促进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健康向上发展。

一、高校的校园文化的结构构成

要想建立校园文化品牌,必先了解校园文化的结构构成,了解校园文化的实质,从而打好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理论基础。高校校园文化从内容来分是多方面的,包括物质形态文化、精神文化、制度建设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等,其中物质形态文化是指校园内的硬件设施,是可以触摸到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形态,这方面文化可以展现一个高校的外形状态,表现校园的个性;精神文化是指校园的校风、校训、师德建设等精神文明的建设;制度文化是关于校园师生在日常教学、生活、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明文规范;行为文化是指校园内人与人之间交往形成的一些约定俗成的用语言、礼仪、活动等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

总之,校园文化是丰富多彩的,表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高职院校内,物质形态文化、制度文化主要依赖学校管理部门来完成,而精神文化、行文文化的建设则要靠广大师生,尤其是大学生。大学生们参加的文化艺术活动是最为主要的文化建设活动,在当前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内容重复无创新,文化形式单一,学生参与兴趣低,无明确的文化品牌目标。为此,必须在明确校园文化内容基础上,积极打造校园文化品牌,通过校园活动树立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品牌。

二、打造校园文化品牌的必要性

(一)提高校园文化认知度的需要

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可以让品牌变为校园文化的标识,通过品牌将校园文化向外推广,以文化塑造品牌,让品牌承载文化向外发展,不断提高校园文化的认知度与影响力。本院校2012年结合中央提出的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契机,结合学校的动漫专业优势,开展了由“创意自在随我行”的动漫嘉年华活动,开展一系列动漫校园主题活动,如动漫作品创作比赛、邀请动漫专家进行动漫前沿理论学术讲座、举行动漫人物cos-play舞会等,举行的非常成功,受到了学校领导和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在省市教育部门也取得很好的口碑,地方媒体纷纷转载报道,反响强烈,充分提高了本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影响力与知名度,打出了动漫节的品牌活动。

(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需要

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新能力,一个具有品牌知名度的文化活动可以为校园学生提供创意的平台和机会,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创新水平。比如在拥有服装专业的学校,完全可以展开创意服装设计大赛,并开展服装T台秀,找专业或者学生模特展示,如此毕竟激发学生的创新服装设计、展现服装美的热情,拿出自己最骄傲的作品。通过该活动打出服装show的品牌,挖掘校园文化的深层次内涵,让校园品牌活动服务于大学生的学习与创新,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三)高校校园文化品牌活动的打造对策

校园文化品牌凝聚着一个学校的文化精髓,体现着高校办学的价值所在。高职院校应该紧抓高校校园文化活动这块阵地,通过丰富不一的文化活动打造自己旗帜鲜明、导向准确的校园文化品牌,从让不仅培养社会需要的“工具型”人才,还要培养社会更需的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依托学校的物质文化资源、特有的校风、校训文化建设,和谐的育人氛围,更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认真合理的进行校园品牌文化活动的规划与实施,充分发挥出品牌校园文化的功用。

1. 对校园文化品牌引入项目化运作方式。既然是一种品牌,就要借鉴经济领域中品牌打造的办法,进行项目化运作,将校园文化活动作为基本单位,借此让校园内外的多种资源充分物尽其用,达到配置的最优。就目前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活动来看,必须整合资源与推动校园文化品牌活动的项目化运作,具体有以下运作目标:(1)坚持贯彻落实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对校园品牌文化活动进行目标管理,引入竞争机制建设,科学合理配置活动需要的资金、人员与技术;(2)努力提高学生的自我发展、全面发展的意识,强化自我管理的组织行为,尽量为学生的创造留下足够创新空间。(3)在品牌文化活动项目的选择上,要结合校园资源和学生需求的实际,注重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与团结协作的能力。

2. 优化校园开展文化品牌活动的条件。(1)校园文化品牌活动仅靠学校团委以及学生会等部门来开展是不够的,其需要多方面的力量和资源予以配合才能真正丰富和发展壮大。因此,应加强思政队伍建设,为学生配备专业的辅导员;要多与其他高职院校进行联谊互动的品牌活动,例如举办秦皇岛市高等院校学生篮球争霸赛活动,建立篮球赛的品牌活动,借助其他学校资源开展活动;要多与社会企业进行沟通合作,让社会有经验、有优势资源的人士参与到品牌活动的筹划和建设中等。(2)应采用多种渠道相结合的方式筹集活动经费,如争取政府资助、社会赞助,收取适当门票费用等。学校加大对各种文化设施进行完善,还应加强校内景观的建设,借此来充实文化标志。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