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学能力的提高

教学能力的提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学能力的提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学能力的提高

教学能力的提高范文第1篇

随着大学的扩招,高职院校办学规模越来越大,各高职院校的专职教师队伍已不能满足学生人数快速增加和课程不断调整的要求,外聘部分教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需求,也是增进学院与企业、与其他兄弟高校学术交流的最佳途径。然而,这些“移植”的“能工巧匠”和“高技能人才”,在走进课堂后出现了诸多“不适应症”。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外聘教师的教学能力呢?可以从下面的几个方面得到启迪。

1 充分用好外聘教师之所长

一个人只有做他最擅长的工作的时候才能使自己的才能得到用武之地,才能以有限的精力投入,再得到最大的成果产出。所以,在外聘教师的使用方面,高职院校应建立量才为用的机制,使外聘的第一位老师都教授自己最擅长的课程,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只有把每位外聘教师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发挥他(她)们自身的最大热情和潜能,才能达到最佳的工作状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具体表现为:从企业聘请的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可以让他(她)们教授一些侧重专业性很强的课程,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快的了解岗位工作,了解岗位所需知识和技能;外聘高校教师,可以让他(她)们教授侧重专业基础理论性强的课程,切不可出现只看重名气而忽略他(她)们特长的现象。

2 提高外聘教师的待遇

给外聘教师创造理想的条件和环境,这在世界一流大学、全国著名大学里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在高职院校,即是全国100所骨干、100所示范职业院校里,这一方面做的都不尽人意。具体表现就是外聘教师连最基本的拥有一个独立办公桌都不具备,更谈不上他(她)们无条件的使用电脑、网络这些问题了。要想让外聘教师静下心来,摒弃杂念,潜心研究教学和教学改革,首先,就需要为外聘教师提高工资收入,使他(她)们感到这份工作的重要和可能失去它的不舍;另外,还要为外聘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使他(她)们能融入学校这个大家庭中,让他(她)们处处享受主人的待遇,主动的去尽主人之责,干主人之事。

3 防止外聘教师队伍中的“近亲繁殖”

高职院校面临的窘况是:聘一位教师难,聘一位有名气的教师更难,但是既是这样,也要有效控制外聘教师的“近亲繁殖”。“近亲繁殖”不利于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善意批评,也不利于教学能力的提高。聘用多领域、不同院校的教师,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有利于进一步拓宽思维,有利于学校管理,有利于教师间互相之间的平等交流和学习,有利于不断提高外聘教师的教学能力。可贵的是,现在国家也非常重视这方面的问题,在我们高职示范校建设中就有例如教师学缘结构的限制。

4 制订细致的外聘教师教学能力评价制度

现在学院给外聘教师评价只是学生、督导两个方面,这种评价实际上不适合高职学校对外聘教师的管理及外聘教师能力的提高,因为教师的教学能力是由许多个关键因素决定的,我们可以采用矩陈策略法对教师教学能力进行评价,而不是仅评价教师的课堂。见表1。

5 建立明确的外聘教师奖罚制度

现在学院与外聘教师基本上只是签定一份聘用合同,合同中只是说明了给他(她)们的待遇,主要是指课时费用,而对教师教学能力、教学评价的好坏没有提出相应的奖罚制度,这样外聘教师上课没有任何压力,没有任何对自己严格要求的欲望,更没有提高自己教学能力来适应高职教育的设想,没有责任心、得过且过现象特别严重,不利于外聘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更不利于学院的发展,所以,有必要建立明确的外聘教师奖罚制度,对教学能力强、责任心强、按评价制度评价结果是A级的老师可以签定长期合同,同时给教师按110%~120%发放课时费;对教学能力较差、没有责任心、按评价制度评价结果是C级的老师,可以随时解除聘用合同,同时给教师按80%~90%发放课时费。

教学能力的提高范文第2篇

关键词:提高 培训教师 教学科研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6(c)-0176-01

提高培训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是培训机构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提高培训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应努力解决好以下三方面问题。

1 注重发挥培训教师的个人因素

1.1 提升培训教师专业知识能力

这是对培训教师自身素质的基本要求。作为一名培训教师,一定要有培训所需求的某个知识架构,这种知识架构是多方面的,要不断深化提高。只有这样,才可以从一点入手,进行课题开发和科学研究,然后不断延伸,形成自己的学科专长,进而成为本领域专家。所以,大力提升专业知识能力是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首要任务。

1.2 加强培训课题的探索与开发

1.2.1 善于借鉴成功经验

对于初涉培训事业的教师来讲,善于借鉴是一个捷径。要多听成熟教师的课,可以先行模仿,使自己快速进入角色。但是,模仿之后需要有提升和超越,形成独特自我。就如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就是从模仿崔颢的《黄鹤楼》开始,不断超越。作为培训教师来讲,需要有这种超越的能力。

1.2.2 重视受训方的课题需求

作为培训教师,要高度重视受训方提出的课题,全力开发出来。因为受训方所提出的,是实际工作中的需求,虽然说培训教师在开发过程中会辛苦一些,但课题一旦开发出来,它所具有的潜力、为我们所带来的效益,将远远超过自己闭门造车所开发出来的课题。

1.2.3 勤于更新课题

对于已经成熟的课题,教师上课的压力会减小。但是,要看到事物的两面性:如果成熟的课题没有新意、不能与时俱进,就会降低课题的质量,没有市场。要保持课题的生命力,就要做到常讲常新。作为培训教师,要常常更新自己课题的内容。

1.3 通过不断学习提高教学科研能力

一个人的知识储备,既非与生俱来的,也难一劳永逸。培训教师的知识技能,要在不断地积累中提高。当今社会发展之迅猛,知识更新速度之快,让人绝难预料。站稳培训讲台,就需不断丰富、充实自己。学习方式很多,可以到高校进修、可以到机关调研、还可以与参训学员交流,这都可以快速提高培训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

培训教师还要勤于积累、笔耕不辍。在积累方面要注平日的功夫,日积月累到一定程度可以成为专家;不要怕写文章,如果对自己一些独到的见解听之任之,就会让好的东西付诸东流。另外,勤于动笔,还能够实现教学科研的结合。

2 注重发挥施教机构的组织因素

2.1 形成培养规划,科学定位师资

作为施教机构,要把几年来教师工作情况进行定量分析,根据培训教师特点进行科学定位,进行双向选择,使师资力量形成最佳组合,做到人尽其才。

2.2 根据事业发展,构建学科体系

培训教学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在教学方面,构建合理的学科体系是至关重要的。建立学科体系,需要案头分析与实地调研相结合,让学科体系既符合逻辑关系,又满足实际需要。这项工作不是某个教师的任务,需要施教机构组织,发挥培训教师的聪明才智,构建最好的学科体系。在此基础上,将课题与培训教师相对应。

2.3 推动教研开展,活跃学术气氛

在培训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还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如灌输式太多,参与式太少;结论型太多,问题型太少;封闭式太多,发散式太少;继承式太多,创新式太少;求同性太多,求异性太少;从师型太多,自主型太少等等。

这些对于培训教学效果提高和精品课程的打造都形成了阻碍。推动教研活动,应注重以下几方面。

(1)推动基层教研活动。基层教研指的是教研室内部教研活动。教研室内部应当经常探讨与教学相关问题:比如学术、教法、课堂应对等。

(2)培训教师之间的互听互评。培训教师之间要经常互听互评课程,尤其涉及新开课题,应当要求老师在自己准备较充分的情况下,在部门内部进行试讲。这是用集体智慧武装一个人,同时对参评的人来讲,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3)定期举办教学科研研讨会。作为施教机构,要有组织地让老师把自己一段时间内的教学、科研心得集中交流,较大规模的教学科研研讨会,会促进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提高。

(4)形成“三管”齐下,助推教师成长。这里的“三管”指的是教学、科研、学习三方面工作。我们需要“教学出题目,科研作文章,成果进课堂”。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名师不仅要讲课精彩,更要有著作,有论文,这样才会底蕴深厚,收放自如。学习包括学习和调研。学习调研的机会应由施教机构提供,利用、把握机会要看培训教师个人的能力。教师在学习中不但可以学有所获,而且还能建立广泛人脉,为以后的提高积累丰富的资源。

3 努力促进教学科研一体化

3.1 科研语言转化为教学语言的能力

科研成果要转化成教学内容,需要实现语言的转化。施教机构教师需要思考教学和科研成果语言相互转化问题。科研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说到底就是把书面语言、规范语言转化成口头语言的问题。这需要增加语言的鲜活性、感染力和艺术渗透力。简单讲,就是把高深的道理简单化、通俗化,让学员一听就明白。

3.2 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的能力

要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还需要用科研作支撑。因为课堂教学必须要有自己的观点,这就需要有自己的研究。对某一事物的认识,学界往往会有不同的观点,要正确辨识,离不开深入研究。在培训课堂里,存在这样的情形,有的老师科研能力不强,但课好讲得好听、学员听得也轻松,甚至课堂里还能不断引发学员的笑声。表面看起来,这课讲得很成功,但事后却不能引发学员的回味和思考。这是因为培训教师缺乏研究,课讲得没深度,这样的课不能算作成功。现在的多媒体让一些教师把课件做得非常好看,课堂语言还非常具有感染力,但内容非常贫乏,学员听后哈哈一笑,收获不大。所以,培训教师要把课讲好,课堂语言艺术只是一个方面,背后的科学研究才是真正的功夫。

3.3 教学创新转化为科研成果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的思想火花和亮点要变成科研文章,同样也需要转化。培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会产生灵感,转化为科研成果不能用教学语言、口头语言,这不符合科研文章写作的规范。科研文章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系统,离开了这个语言系统,就不能成为科研文章。这就需要教师要用书面规范语言将它表达出来,形成科研成果。

教学能力的提高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导致教师教学反思倦怠的原因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反思不见成效。因此,学校应帮助教师从微观问题入手进行反思,并配以行为跟进,让教师能及时见到实效,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教学反思是增进教师教学实践知识的重要方法,通过反思可以将经验提升为理论,通过在反思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生成知识。但是实践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出现教学反思倦怠,具体表现为反思心理疲倦、不愿反思、对待学校的反思要求持消极应付态度等。如果这种状况不改变,那么刚刚建立起的这条教师专业发展之路将会变得越走越窄,为此,必须认真分析教师反思倦怠的原因并积极寻求对策,使教学反思真正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

一、教师教学反思倦怠的症因分析

1.教师时间紧、工作压力大是其中重要因素

教师一天正常的工作包括上课、备课、批改作业、辅导、做学生思想工作等,这些工作让教师感到非常疲倦,坐下来也就不愿再思考有关教学方面的问题了。

2教师对反思实效感觉不明显

新课程改革以来,反思作为校本教研的基本形式被学校制度化,多数学校要求教师“天天有反思,周周有札记,月月有案例,期期有论文”。然而,实践中,许多教师工作一天后,即使没有遗憾,没有亮点,一般也就没有反思,但是还得写,于是,就出现了应付、敷衍了事现象,反思也就成了课堂教学的一个简单回顾而已,成了应景式的反思。这种情况日复一日,最终导致反思形式化、表面化,内容平凡重复,反思无新意、空洞无物。这样的反思,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不到什么作用,反思也就成了没有效果的行为,教师对反思的认同感和新鲜感也就日益减退,对反思感到厌倦。让反思制度化的出发点虽好,但要求过度,容易使教师疲于应付,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反思的形式化、表面化、无效化,从而导致教师对反思丧失兴趣。

3.当前的唯成绩论导致教师反思归因不当,偏离专业发展方向

大多数学校的考评制度以学生考试成绩为重要指标,成绩上升教师就很少去反思,成绩下滑才引起教师反思,这种关于成绩下滑的反思往往又归因不当,教师常常归因于作业布置得少了,对学生要求得不严了,而很少从专业发展的角度思考自己不当的教学行为或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不当的反思让教师并不能意识到自己专业知识或专业技能的不足,而这给教师反馈的信号就是反思无成效,从而也就影响了教师的反思情绪。

4.反思自身的局限性

对于新手教师来说,反思是很难形成的,是相当深奥的要求,他们认为反思对于他们掌握那些一般认为的教学技能和教学内容没有什么作用。而一些老教师也认为反思对教学并没有多大帮助,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于教学上的重复了。另外,反思一般是针对现实问题的,但只进行问题的反思而不关注对问题解决方法的思考是不能解决现实问题的,即便是关注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法,如若反思后缺乏行动跟进,同样不能解决现实问题,难以改变现状和显现实效,教师自然就没有积极性,感到厌倦。

二、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对策

改变教学反思现状,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变强制性反思为鼓励性反思

教学反思不同于一般的教学思维,可以简单地将教学反思理解为对过去的教学过程或教学经验的再思考,所以,通常意义下教学反思不是当下发生的,也不是即时作出的。教学反思是教学行为作出之后,对行为过程及其结果或经验的再审视和再思考。也就是说,教学行为发生之前,教师通过备课活动这类的教学思维对采取的教学行为进行了分析思考,并认为如此教学是可行的,教学之后,教师根据实际反应,又回头审视当时做出如此行动的想法的不足或英明。它不是与教学实践同时发生的,而是发生在教学实践之后。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显然这种理解更具有实践意义。

在这种理解意义下,教学反思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自觉的自我行为反思,这种反思属于基于教师自觉性的一种反思;另一种是学校要求的反思,属于学校行为,有学校督促检查,这种反思属于基于学校要求的反思。这两种反思,一种出于自我,一种出于制度。反思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行为,才会产生真正的效果。也就是说,后一种反思必须转化为前一种反思,才能产生实效,才能成为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高压下的反思多数是应付的反思,是没有功效的反思。所以,学校应重新考虑对教师反思的具体要求,改强制为鼓励。同时,教师还应清醒地认识到,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适当的反思是必要的,但过多的反思可能是虚伪的。 2.从微观问题着手进行反思

首先要帮助教师建立正确的反思作用观,那就是反思功能不是立竿见影的。尤其是理论工作者常期望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反思、提炼,使之从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经验,形成理论,这种想法是好的,但教师如果仅仅对经验进行反思,那就更难以感受到反思的实效性。其次,引导教师的反思方向。事实上,反思来自于自我意识的觉醒,而自我意识的觉醒产生于在旧有理念导向下的实践的困惑和迷茫,可以说反思产生于以往教学过程中遭遇的“问题”或“无知境界”。所以,要将反思引导到对现实问题的反思上。当然,问题的内涵应该扩大化,凡是能引起自我信念的疑难或心理上的不适都应该看作是问题。如果教师没有遇到现实问题,而经验也没有明显增加,也就难以反思。“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即使“好”教师也难做无反思对象的反思。这就要求教师要多从微观层面和局部视角去分析日常教育教学过程,发现问题,从而进行反思。这类反思容易见到实效,容易激发教师反思的兴趣和热情。

3.反思后要有行动跟进

教学反思不是为回顾而回顾,而是要在回顾中发现问题和不足,进而修正行动方案,进入新的行动尝试。只有反思后进行行动跟进,教师才能获得真正的改变和成长。许多教师感觉不到反思的效能,就是因为反思后缺少行动跟进。所以,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G.J.Posner)提出的教师的成长公式“成长二经验+反思”,“成长、经验、反思、行动跟进”构成教师专业成长一个小周期,如下图。

每天都要求写反思日记可能没有多大意义,因为教学行为技能需要巩固、熟练。意识到问题了,要认真反思;发现问题了,要深度反思。每次反思,都要调整改变教学行为,要有行动跟进。

4.反思定位要明确

在对教师反思的目标要求上,往往是要求教师指向更新教学观念,改造和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但一开始就把教学反思定位在改变和重组教师的教学经验,形成先进的教育观念和个人化的教育哲学,要求有点高。刚开始应该把反思目标定位在改变教学行为上,这样就更直接具体一些,更容易见到实效。因此,对教学反思应适度要求,让教师慢慢养成习惯。

5.反思不等于写反思日记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是教学后的反思活动,而不是写反思日记,写反思日记是反思成果外化的一种形式。要区分反思和写反思的不同,只要反思之后认识提高了,行动跟进了,也未必要写出来。写反思日记、叙事写作,会产生关于被评价的日记或叙事的真实性和伦理问题,而目前学校可能还没有这样一个呈现真实反思的环境,所以,反思日记一般都是写些空泛的话,难以找到问题的真正根源。学校要创造真正有利于教师反思活动的机制和环境,促成教师经常反思的习惯,让他们主动进行思想交流,而并不一定仅仅是每周都提交一份反思日记。

教学能力的提高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育教学 学困生 兴趣 方法

众所周知,初中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数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每一个人应当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也就是说:"在二十一世纪,人人都要学会的数学"。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使得一些同学跟不上教学的节奏,以致自暴自弃,产生厌学的情绪,彻底放弃了学习。为此,作为优秀的教师,我们应该不抛弃,不放弃,想方设法帮助"学困生"摆脱困境,走向成功。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以及参阅大量的文献,对于新时期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困生"的转归有着深刻的认识,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首先,重视兴趣培养,是帮助"学困生"转归的关键

初中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提高"学困生"学习热情的关键。因为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内动力,所以设计数学的趣味性、探究性和应用性,选择适当教学方法和手段,利用语言艺术和美妙范例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很重要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很多老师都是照本宣科地直接导入新课内容,让学生觉得数学学习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的兴趣。其实新课导入法是灵活多样的,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设疑导入或趣味导入,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的兴趣。我们还可以通过教学方法的不断变换来激发学困生的兴趣,不仅会引起学生的探究意向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有助于以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使学生能以积极、欢快的情绪去从事学习。虽然初中数学知识本身是枯燥的,但初中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以及数学知识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却是相当的丰富多彩。所以教师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举例,用别开生面的课堂情趣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持久性。只有帮助"学困生"培养了学习兴趣,他们就会主动地进行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也只有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获得优异的成绩。

其次,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重视"学困生"的心理因素

学困生的出现大多数于课堂环境的不和谐有关。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是一味的授课,并不在乎学生掌握的多少,使得学习好的学生学习更好,而学习差的学生学习更差。新时期,为了改变现状。我们要积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勤于动脑,善于发言。心理学家指出: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想象力只有平时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少。因此只有在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能以宽容友好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亲和的对话平台,沟通对话渠道,让"学困生"觉得老师不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垄断者,更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一锤定音,而是可以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可以聆听学生的见解,并能适时的给以赞同表扬或指正他们的观点。学生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不应该仅仅是学习活动的接受者,而应该充分体现主体地位的作用,积极参与到一个新知识的思维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爱因斯坦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首先在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的给以启发,教学生如何去动脑,如何去思考,但不是在教师的思维圈子中顺着教师的思路走。如不这样,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就会妨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引发学生开动脑筋在新旧知识的联结处想;在.思维干扰处想。对于学生思维的结果,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说出计算的原理;说出概念的形成;说出公式的推导;说出解题的思路。只有这样,"学困生"才会比较放松的,去学习知识,爱上课堂,才不会有消极的想法,并通过每个人实际的做题,也从中真正的发挥和谐课堂的作用,真正的提高"学困生"的能力。

最后,重视基础教学方法的指导

教学能力的提高范文第5篇

兴趣教学是体育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身心健康,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对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十分重要,作为一名转业军人,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我想我应根据中学生的生理特点因材施教,体育教师的身教重于言教,把军人的作风,特长与中学体育课相结合,不断丰富体育课组织形式和内容,从而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在教学中补充学习教学理论知识。为了适应教学需要,我向我们体育组的老师们借来大学体育教材,认真学习,不懂的地方问教研组的老师,通过一年的努力,我对体育课教学所需要的理论知识有了初略的了解,基本能胜任教学所需,在教学中,我的体育理论知识没有出现过误差,初步得到学生的认可和信任。同时,我还报名自修大学体育的相关课程,通过努力,拿到了大学体育专科学历文凭。

第二,多听课,学习其他老师好的教学经验。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就不一定能上好体育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老师对同一个教学内容的处理方式也不一样,每一个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因此,我充分利用无课时间,学习其他体育老师的课,学习他们好的教学方法,对一些理解不透彻的地方,课后与老师交流。通过听课,我对体育课上如何更好驾驭教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为我上好课奠定了较好的基础良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我又请我们体育组的老师们来听我的课,帮助我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使我的课的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

第三,苦练蓝球和体操,作为一名初中体育教师,篮球打得好不好和体操做得是不是很规范成为学生评价体育老师的两大主要方面。我充分利用空余时间,练习篮球,从运球,投篮,进攻,防守等方面练习,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我的球艺得到了很大进步,成为了学校教师篮球队的主力队员,学生们都说我的篮球技术进步超大。体操课上,在给同学们做示范动作时,由于我在部队上练习过队列队形,因此动作相对规范,到位。教学中,我把体操和军队里的队列队形变换结合在一起,使我所教学的班级的学生在做体操时,队列队形整齐有力,动作规范到位,所带班级的课间操成为学校课间操的一大亮点,在学校的体操比赛中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同事们的高度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