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艺术的人文精神

艺术的人文精神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艺术的人文精神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艺术的人文精神范文第1篇

民间工艺美术能够不断的流传和发展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所以,想要深入的对民间工艺美术进行研究,首先就是从其蕴含的人文精神开始入手。通过对人文精神的了解能够真正认识民间工艺美术,并对蕴含的优秀成分进行保护。同时有效地促进了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民间工艺美术的人文精神是一种精神信仰在大部分的民间工艺美术作品中都不难发现人们实际生活的影子,民间工艺美术的各种作品都来源于实际生活又高于实际,充分地体现了人们对于思想的一种深刻寄托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正是因为人们拥有一种精神的信仰才使得民间工艺美术中蕴含着人们对生活的一种期盼,他们相信那些无法实现的美好愿望都可以通过工艺美术作品进行畅想抒发人们内心的感情。所以,民间工艺美术中具有的人文精神实际上就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精神信仰。

(二)民间工艺美术的人文精神是自我价值的实现民间工艺美术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并通过各种物质形态进一步表现出来,具备一定的实物基础,这也是不同于其他美术作品最突出的一个方面。大部分源于古代具有明显特色的民间工艺美术作品都满足了人们在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需求。精神基础实际上都是由物质基础决定的,只有这些民间工艺美术能够先满足人们基本的物质需求,人们才会更加重视它并开始更美满的精神追求。所以民间工艺美术体现了自我价值的一种实现,正是这种自我价值的不断激励,才有效地促进了民间工艺美术的不断发展,这也是一种合乎情理的人文精神。

(三)民间工艺美术的人文精神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民间工艺美术所包含的人文精神中深刻的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大部分民间工艺美术的创作灵感都是受到了大自然的启发,在古代,人类的发展主要依赖于自然,从古代就深刻的意识到了只有人类与自然和谐稳定的相处才能促进人类的不断发展并促进人类繁衍生息,所以大部分民间工艺美术的作品都蕴含了大量来自于大自然的元素,表达出了人们对人与自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愿望。

二、结束语

艺术的人文精神范文第2篇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ideological contents of humanistic spirit and emotional education permeated in art education, which not only have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the heart and soul of people, but also great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rt education. 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d the function of humanistic spirit and emotional education in art education, selectively analyzed concentrated reflection of humanistic spirit and emotional education in art education.

关键词:人文精神;情感教育;艺术教育

Key words: humanistic spirit;emotional education;art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4-0275-01

0引言

艺术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各种艺术教育活动,来培养人们完善的人格,培养人们的审美个性,提高人们的精神修养。新时期,人文精神与情感教育在我国教育界备受重视,其科学的思想内涵在艺术教育中的渗透,对促进人们的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1艺术教育中人文精神与情感教育的作用

1.1 陶冶人们的情操艺术教育的本质还是人的精神文明教育,人文精神是人的精神文明教育的基础,情感教育是人精神文明教育的核心,艺术教育中人文精神与情感教育的注入,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引导人们走向光明和美好的情感世界。在艺术教育中,人们通过对美好事物的欣赏来教育人,对美的感知过程就是其教育过程,通过人文精神和情感教育的传递,使人产生美感,激起对美的感受,伴随着强烈的感情活动,将情感善的、美的方面尽量发挥。情感教育能够培养人正确的道德感,在艺术教育中情感教育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情动情,来刺激人们对美的追求。

1.2 培养人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艺术教育发展的推动力主要表现在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上,艺术是一种心灵活动,它表现出来的是一个虚拟的世界,意象的世界,想象的世界,反映的是现实世界,因此需要丰富的想象力,来把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利用某种意象联系起来。艺术教育中利用情感教育把各种感觉、情感和理性相结合,解释各种美的发生过程,美的现象,通过思维流动丰富人们的想象力。艺术教育的过程还是发现美的过程,创造美的过程,艺术教育用人文精神的眼光来发现美,用情感教育的态度来审视美,挖掘出艺术潜在的生命力,并使其无限地延伸下去,从而激发出人的创造力。

1.3 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艺术教育通过人文精神的传播,使人们用科学的审美的眼光来观察世界的万事万物,使人们对事物有客观的认识,看到一个物体,就知道它的概念、属性,以及它的作用,提高人们对事物美的感受能力,积累审美经验;艺术教育通过情感教育,增强对丰富多彩的世界的情感体验,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能力,激发起人们的审美兴趣,为艺术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总之,艺术教育通过人文精神和情感教育来培养一种体验人生的能力,体验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最终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

1.4 促进人的和谐发展艺术教育通过对人文精神和情感教育思想内涵的反映,使人意识到人类在情感和生活中是相通和一致的,使人产生同一感情,使一个精神的存在和另一个精神的存在一致起来,通过艺术,达到心灵沟通的目的,有利于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艺术教育通过对人文精神的渗透,培养培养起对个性的尊重,对美好事物的尊重,对创造者的尊重,把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延伸到无限的广度和深度,培养人高尚的情操;艺术教育能够对审美能力的培养,增强人的思维协调之美,从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艺术教育通过教育活动的实施,激发人类塑造完美造型和体育道德,增强人的健壮之美;艺术教育通过各种各种劳动技能的活动,培养人的创造力。

2人文精神与情感教育在艺术教育中的集中体现

2.1 教育目标中情感教育的加强情感教育的范围很广,包括人的感觉、知觉、态度、情绪、意志、道德观等,情感教育能够调节和控制人的情绪。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的思想逐渐变得肤浅,片面追求物质利益,艺术的社会功能就是具有教育作用,艺术作为人文科学领域,就要充分发挥其净化心灵的作用。艺术教育通过正确的评价与鲜明的爱憎情感表达,在思想道德和情感方面对欣赏者产生教育和激励作用。人们通过对艺术的情感体验,心灵得到慰藉,思想得到升华。

2.2 “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贯穿艺术教育始终在艺术教育实践中,以人为本的思想主要表现为尊重学生的感情上。学生受到教师的尊重,自然也会尊重教师,接受教师的教育,使师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就形成了一种积极的情感交流;以人为本的思想在艺术教育中还表现为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教师改变以前严肃的教者角色,变为学生的朋友,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与看法,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艺术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还体现在,教育过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参与,通过师生互动,使学生主动全面发展,同时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确立不同的学习目标、情感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全体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欢乐。

2.3 艺术教育中对人文精神的日益重视艺术教育的最终结果要求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艺术教育的过程是让优秀的文化艺术带领人们的思想情感走向高尚领域的过程,通过文化艺术和情感教育来实现人格完善、精神高尚,最终构筑起符合时展需要的人文精神。艺术教育是种反映人自身感受和理解的艺术,新时期艺术教育的目标不仅要培养有着丰富科学知识的“知识型人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更要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质的人才。只有具有人文精神的人才,才能对社会和人类产生积极的感情,对艺术和自然美进行客观的评价,对其他专业和领域也产生浓烈的兴趣,使自己的感情不断丰富,使自己的思想和境界不断走向完美。

3结语

新时期,艺术教育的时代主题就是人文精神与情感教育。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人文精神是推动社会全面和谐发展的灵魂,是科学精神的源头和归宿;情感教育是艺术教育的独特品格,直接影响人的情感,直接起着教育作用。因此,艺术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人文精神的指导和情感教育的支持,只有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才能真正推动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彦锐.美育在高枝人文教育中的作用[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3,(3).

艺术的人文精神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本文阐述了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培养模式的现状,对加强人文精神教育的提出了建议,并指出艺术设计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塑造应该是设计教育的主题之一。一个具有人文精神的设计师要有目的地强化设计文化价值,主动地将文化根植于艺术设计中。

人文精神以广阔的文化背景和丰富的艺术素养,帮助人们提高审美感受。艺术设计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塑造应该是设计教育的主题之一。一个具有人文精神的设计师要有目的地强化设计文化的创造主体意识,主动地将文化根植于艺术设计中。在当代各种设计作品里我们可看出其历史、人文思想、传统文化等在作品背后的文化特点。例如当代中国香港设计大师靳埭强,对中国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非常注重延续中华人文精神的文脉,他将中国传统文化巧妙的运用于现代设计中,将中国传统水墨与现代几何纹形互组形成独特的韵律,创造出了极具中国精神和现代感的优秀作品,并成功的推向国际。

一、艺术设计教育现状

艺术设计教育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从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开始,发展迅速。各类院校纷纷开办设计专业,同时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一方面,设计艺术与社会密切相关,能创造生产、生活之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自然需要大量的设计人才。另一方面,我国设计艺术起步晚,且长期处于一种模仿和拿来主义状态,人才积淀非常薄弱。

同时,我国设计艺术教育的发展也是跳跃式的、超常规的。对于高等教育自身改革来说,必须调整和把握设计艺术人才培养的目标、方式和途径,努力使培养出来的人才符合社会的实际需要。那么关键就是在注重对学生个性张扬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的同时,努力提高其艺术修养。艺术修养包括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理想、深厚的文化素养、丰富的生活积累、精湛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才能等。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为了培养更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创造性的设计人才,中国当代艺术设计教育,更应充分重视和加强对学生中国人文精神,尤其是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努力建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体系。

二、艺术设计教育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艺术设计教育与人文精神的融合,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的体现,是一项系统工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

1、人文精神的概念

人文精神是人类对自己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体现人的价值蕴涵和追求理想的最高境界。艺术设计教育本身固然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但是知识与能力、为学与做人、情感与理性的割裂,都是现代设计教育模式的薄弱方面。人文精神不是先天生成的,只有通过教育的功能和作用才能使人进入人文精神的殿堂。

简要言之,人文精神是众多文化要素的复合体。例如认知方式、语言文字、审美情趣、价值观等等,都是构成一个民族人文精神系统的重要因素。

2、人文精神与艺术设计的关系

人文精神能够引领我们提升设计理念,提高设计作品的文化艺术质量。好的设计需要人文精神的注入使其作品更有生命力和感染力;而在艺术设计教育中注重人文精神则能更好的提升学生的人文涵养及作品创造力。

3、设计艺术教育中忽视人文精神的现象

当前部分大学生人文基础素养的缺失和对计算机技术的过分依赖,导致思维缺乏创新,思想上缺乏深度。从近几年的学生作品看来,对计算机的依赖超出想象,不善于挖掘设计作品的内涵,机械的从素材库里东拼西揍的完成设计作业,或按照书本生搬硬套,自己的思想创意越来越少。这种现况个人认为根本原因是缺乏学生人文精神教育的加强。

4、解决艺术设计教育中人文精神欠缺的对策

转变重技能轻人文的教育观念。要从思想观念上彻底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重技能、轻人文的教育现象,在按照市场需求设置培人才培养的同时,明确加强人文精神教育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部分,将文化素质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进而实现教育的整体优化,最终达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目的。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提高教师人文素质。教师是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主要实施者。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师资培训、宣传引导、政策激励等手段,来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使其具备较高的文化品味、高雅的审美情趣、健康的心理素质、丰富的精神世界,并在言传身教中完成对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教育。

以课堂教学为阵地,创新教学方法,培养人文精神。例如课堂教学人性化,每一位学生都有潜在的创造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是艺术设计教育过程的重点。要营造好的学习环境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教学方法上多用采用启发、对话、讨论的方式去鼓励学生,不仅仅是“授之于鱼”,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其具备研究探索的学习精神。

要把人文学科纳入培养目标,要有计划地开设人文社科类的必修课、选修课,从学生接受并喜爱的角度出发,合理安排教学。建议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鼓励学生跨专业选课及攻读第二学位,并在专业课等课程里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的有关内容,在不同学科知识和思维方式的交叉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弘扬人文精神。学校要积极挖掘本校的文化资源,美化环境、更新文体教学设施、加强人文景观建设,并发挥校报、广播、宣传栏、等作用,在高雅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全体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品味和人文素质。

我们是中华文明的继承者,我们的学生不仅要有技术的素养,还要有人文的涵养。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哲学、书画篆刻、民间艺术、汉字、园林、陶瓷、以及音乐、诗词、、武术、围棋、茶道……这些都是现代设计的宝贵文化资源。因此我们在艺术设计教育中要积极倡导设计的人文精神,注重设计对文化的再创造。用自己的设计语言去表达人文思想,在创造中体现设计的人文精神。

艺术设计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塑造应该是设计教育的主题之一,我们的艺术设计教育要更积极稳固的发展必需要人文精神作为基础支撑力。

【参考文献】

[1]袁熙旸.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策略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

[3]陈汉民.艺术设计教育展望.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4]葛剑雄,朱永刚.人文精神

[5]李太平.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 .人民出版社

艺术的人文精神范文第4篇

维米尔的艺术作品虽然越来越被后人认可,但其所成就的艺术道路却并非一帆风顺。他在17世纪之后的150年里一直默默无闻,最后能在人们的遗忘中“破土而出”,仅仅是上个世纪的事情。维米尔一生的绘画作品,据有案可查的仅36幅。由于当时巴洛克时期奢华风的风靡,维米尔的朴素之风不被认可,以致大多数的画都是在死后卖出,作品被人遗忘长达两个世纪之久,这是他去世后的几十年,一度湮没无闻的缘故。

尤其目前中国画派林立,作品良莠不齐,写实主义画风过时论时有耳闻,本文尝试通过对维米尔的时代背景——17世纪荷兰画派的介绍及其部分作品的研究分析维米尔,挖掘其作品中融合古典与现代绘画风格的艺术美质和作品中流露的荷兰特有的民族气息和人文精神。

维米尔所生活的年代,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在随之而来的思想自由中,产生了新兴的民族美术趣味。如何反应人的现实生活、人的情感与愿望,就成为荷兰画派多数艺术家关心的主要课题。他们把目光投向多彩的现实世界,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周围的日常生活和他们熟悉的各阶层人物以及美丽的自然景色。

不知是出于一种偶然的机缘,还是源于对生命真理的感悟,维米尔受时代影响也不例外。他的油画主要表现城市风景和市民的日常生活(早起也画宗教题材),画幅不大,却精心描绘,且特别讲究光、色和空间比例,给人一种真实感。除了日常生活当中的真实之外,还使人感到一种信仰上的真实感。整个画面温馨、舒适、宁静,给人以庄重的感受,充分表现了荷兰市民那种对洁净环境和优雅舒适的气氛的喜好。画中这种平实的情感像抒情诗一样起到了净化人类心灵的作用。

画家在技术上也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与伦勃朗一样,维米尔也是用光的大师,但二人的不同在于,伦勃朗借光造型,维米尔却以形显光。人们通常说,维米尔是以为表现日常生活的风俗画家,是一个客观的写实主义者。维米尔甚至设计了一种叫“暗箱“的观察装置来帮助他写实再现,这有点像早期照相机的取景装置,比文艺复兴的同类装置精确的多。

维米尔的画可以说既通俗易懂又神秘莫测。他的风俗画中有些是带有寓意性的。维米尔在绘画的风格上属于巴洛克艺术,他绘画造诣的深度,可以说超越了伦勃朗。他对于空间、光线、色彩的技法,有着非常独特高超的成就,他刻画纺织品的精湛技巧使许多画家叹为观止,一些伪造名画的高手也无法把维米尔成熟期的作品临摹出来。他是一位研究光线和色彩的大师,是一位平凡而又神奇的色彩的魔术师。维米尔的作品,往往在平凡中含有某种寓意和哲理。因此,他的画被认为既通俗易懂,又神秘莫测。

在《称金》中,经技术检查表明,其中的女主角并不忙于称她的财报(X光检查证明,称盘里闪光的东西并不是人们猜想的金子,而是空盘)。但在后人了解这个称盘之前,维米尔已通过表现她拿着天平的紧张的小手指和压在桌面上的另一只手的手指,暗示她刚称过天平并没有可恶的虚荣心。如此一个注意力专注的画家却把原先画好的东西从画面中取出来,这似乎很奇怪。总之,人们理解了维米尔探索的目的:几乎像实验室,在特定的绘画体系下,把某种人与自然的现象作为不断研究的题材。

人们可以看到,维米尔艺术成熟时期的作品,特别是最杰出的作品,具有极为鲜明的个人特色。维米尔也许并不能吸引后现代时期的艺术家,许多评论家认为:当今众多的艺术著作——将他奉为成功的典范,是迫于维米尔绘画的卓尔不群,甚至是神秘莫测。这种感觉是完全源自于作品的本质,而并不须要人们去经历画中表现的一切。大美无言,对于一个画家来说,关键在于能够时时刻刻的把握到永恒精神所呈现的荣光之美。

维米尔也许并不能吸引后现代时期的艺术家,许多评论家认为:当今众多的艺术著作——将他奉为成功的典范,是迫于维米尔绘画的卓尔不群,甚至是神秘莫测。现今的评论家和艺术家是以同样的方式与世界相联系,报刊上随处可见艺术家表述自己作品的言论。但维米尔的绘画根本不需要语言,将这些绘画作品转变成语言是非常困难的,尽管它们已被大量的文字评论过。法国人在评论维米尔时就是这么认为的,他们将《代尔夫特》当做绘画典范加以崇拜。这种感觉是完全源自于作品的本质,而并不须要人们去经历画中表现的一切。大美无言,对于一个画家来说,关键在于能够时时刻刻的把握到永恒精神所呈现的荣光之美。

艺术是需要基本功的,但再好的基本功也成就不了伟大的艺术,在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之上,还有另外一种东西,那就是精神。读维米尔的作品 ,我们固然可以感受到他那无与伦比的艺术技法所带给我们的艺术,但如果敞开我们的另外一双眼睛,就可以看到在他的作品中,流动着对生命奥秘的去弊、关照、呈亮,甚至感恩。

维米尔的写实主义绘画风格朴实无华,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艺术标准。它是一种直面现实的,获取与探究交织在一起的艺术劳动。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作者是怀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用写实手法表现家乡的人民生活和自然风景,直接地以非理想化的手法来如实地反应市民的日常生活。通过对17世纪代尔夫特特有的建筑、街道、民俗服装、家具、生活场景等的生动描绘及对荷兰劳动妇女的赞美,使观者可以感受到荷兰特有的民族气息。这种清新的民族气息可以给观者的心灵带来某种舒适感,并产生共鸣。同时作品中对于物象的直观表达及对细节的强烈刻画为作品增加了难度,它能被各族人民理解,也最经得起岁月的考验,在鉴赏与审美上也有持久的意义,而且朴实无华民族元素更能揭示出一个普通人形象的纯真心境,维米尔的绘画所以能与历史长期并存,也在于此。

结束语

毋庸置疑,维米尔是17世纪荷兰画派的以为扛鼎人物,他的绘画以其纯净的古典主义美质而享誉世界花坛,在他那融合古典艺术传统与现代绘画技巧的作品中,流溢着因感受领悟一种伟大的精神而发出来的荣光之美。这种美纯粹、宁静,吐露这一种生命的真。

从各种线索去挖掘,相信我们可以分出维米尔的两个极端:一是他的理想主义,另一个是同样强度的多愁与善感。一方面它想表达出一般可测量的东西,穿透可见的世界的本质;而另一方面,他却又感受到光穿过空间而改变了人和物体形象。他因此在知性主义中,加入了是以的真实情景,结果完成一个被沉默控制的和谐体。

在今天看来,维米尔是一个优秀风俗画家,更多时候也是一个阳光下的抒情诗人。我们揭开那细小的笔触,透过绘画的表面,依然能感受到他内心的“诗”。那“诗”的轨迹正是画中闪动的光点,在细微处跳动,称金在我们的灵魂深处。

参考文献

[1] 何政广《维米尔——荷兰黄金世纪大师》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0年12月第1版

艺术的人文精神范文第5篇

关键词:版画艺术教育 人文精神建设 文化传承

一、人文精神在文化中的基本体现

“人文精神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而且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它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一个国家的国民人文修养的水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地位和水平。”――这是陈旭光教授在其著作《21世纪素质教育系列教材――艺术的意蕴》对人文精神在教育中的地位的一个解释。

“――按照我对西方传统的理解,我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确定为三个层次:一,人性,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二,理性,对真理的追求,是广义的科学精神;三,超越性,对生活意义的追求。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人文精神的基本涵义就是: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周国平教授在国家行政学院的讲演。

关于人文精神的解答,诸多专家学者都有各自的理解与解释。但是,大家统一的一个观点就是人文是人类文明的一个体现,人类文化的一个标志。这种人文精神的基本涵义就是: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艺术作为人类文化的精髓,人文精神的体现是艺术行为的灵魂。它体现在版画艺术教育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价值。所以,在艺术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建设,对我们的艺术教育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版画艺术中人文精神的体现

1、版艺术具有深厚的历史与艺术文化价值。

版画艺术产生至今一直不乏对人文精神的体现与关怀,中国古代版画作品中,一直延续着一种执着的匠人精神与文人气质。从远古的发现,唐朝咸通九年遗存雕版印《金刚经》扉页中版画作品《释迦说法图》,就印证人民已经运用版画技艺在进行佛教文化的传播,是一种精神追求的体现;宋元明清时期文人书画经过雕版艺人制作印刷出现于各种书卷中,自带着一种文人品质;到抗战时期的鲁迅先生倡导,开办木刻讲习会,版画艺术又积极投身于救国救亡的爱国精神中;到近现代许多版画大家创作作品,都充溢着满满兴邦为国的人文情怀。这是一种艺术表达中不可缺失的艺术精神与追求。

2、版画创作中人文精神需要培养。

人文精神是艺术技巧的灵魂,艺术技巧是人文精神的载体,这是艺术表达中人文精神的价值所在。艺术作品中人文精神的存在使得艺术作品具有灵魂。版画作品中也不能缺乏这种人类的自我关怀。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版画教育人文精神建设的重要性,这种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这种人自身的精神气质在艺术的表现中是需要培养的。

三、大学生版画艺术教育中怎样进行人文精神建设

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版画艺术技术日益提高。目前地方版画创作却人员匮乏。青年学子似乎少了学习版画艺术的热忱,对版画艺术的精神追求日渐淡薄;版画艺术在群众文化中基础也较浅。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英国著名作家怀特海在他的《教育的目的》一文中说“没有人文教育的技术教育是不完备的,没有技术教育就没有人文教育――教育应该培养学生成为博学多才和术精艺巧的人。” 艺术学院副教授王巍也在《艺术教育中的人文精神》一文中提到:“要提升专业艺术教育的品质,就必需重视人文精神的教育。加强专业艺术教育的人文精神,是实现艺术人文精神价值的体现。”

地方高校版画艺术教育要怎样建设人文精神呢?

1、培养大学生对人文精神的认知水平,要依靠版画优秀历史文化的积淀。版画艺术是优秀的艺术文化,有悠远的历史和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某些阶段曾经兴盛一时,是艺术门类中的瑰宝。培养人文精神,不能切断历史。培养大学生对艺术创作的高度有一定认识能力,用于版画艺术创作学习,传承版画艺术优秀文化,发展壮大创作队伍,培养高质量人才。

2、培养大学生对人文精神的认知水平,要具有当代的时代精神。与现代电子文化比较,版画具有优秀文化传承作用。版画亦能与当代优秀文化、科学技术相结合,传承版画艺术文明与规划发展相结合,更新版画知识观念与版画前沿技术。

3、培养大学生对人文精神的认知水平,要有民族精神与自尊。人文精神所涉及的是人的思考与关怀之极,所以其形成与变革无不深刻影响着一种文化和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版画艺术亦不能缺少这种精神的培养。

4、人文精神建设需要多方面、多元化提升培养。

人文精神建设需要两个因素:一是精神客体,是承载者。二是精神意识形态。大学生作为承载者来推广文化精神。要有一个好的根基,好的发展远景计划。承载者必须要过硬质量,地方院校培养是很好的契机,两者互为依赖。培养可以先放到普及层面,艺术精神逐渐提升,才能引起人们共鸣,才能达到行业或产业发展。一方面艺术要普及,另一方面提升文化精神修养。地方本科院校美术学专业教育是很好的平台。人文精神建设要有发展,版画才有所发展。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建设要从两个方面为主线:纵向培养与横向培养,纵向培养:版画历史沿革中的人文情怀显现,与现代及以后对孩子的教育尝试。横向培养:“大艺术”观点,相关学科的艺术通感培养。如涉及文学,音乐,历史学,哲学、社会学与一些人类非物质文化或精神财富,其他艺术学科的交叉学习。

5、人文精神建设要持续发展,培养后备力量。地方院校美术学专业大学生,课堂实践教学、实习、实训等环节可向外拓展,带动地方中小学的了解和学习版画知识,以进行人文精神的持续培养。

四、版画艺术教育人文精神建设的意义

1、能丰富地方版画专业学科研究内容,为学科建设与教学方法、方向等探讨理论依据。版画艺术的人文精神建设在艺术教育中的作用、地位、功能是显而易见,也为人文精神建设在版画艺术发展中的重要性提供证明。

2、增强艺术专业自信心,提高版画创作的兴趣,壮大创作队伍或此产业实力。对于大学生,可以培养正确向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省有闻名全国的地方版画产业“武强年画”,这都需要高质量人才。版画艺术的人文精神建设,对以后地方优秀传统艺术文化传承、优秀人才培养具有理论基础的实际意义。

3、培养好的人文环境,提升版画艺术创作者和作品的人文关怀。人文精神可以培养道德,进而影响社会。同样,好的人文环境能培育出优秀艺术,两者相辅相成,提高大学生艺术综合素质。

4、提升作品文化品位,提高地方人民文化修养,丰富文化生活。人文精神的提出具有悠久的历史。正如英国著名美学家科林伍德指出:“没有艺术的历史,只有人的历史。”这是人类文明体现的至高点。

参考文献:

[1] 陈旭光著《21世纪素质教育系列教材――艺术的意蕴》[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23296号-3川公网安备51010802001409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蓉零字第CH-B061号 统一信用码:91510108MA6CHFDC3Q © 版权所有:四川好花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

在线服务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