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环境空间设计的概念

环境空间设计的概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环境空间设计的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环境空间设计的概念

环境空间设计的概念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主题空间 设计 特点

引言

在当前,我国的主题空间设计方法上,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来进行创新的。而且,人们也亟需要改善相应的居住环境,从而能够更好地提高生活的各种品质,室内设计的行业也逐渐迎来了的契机,甚至会严重导致室内设计行业的复制化浪潮,不能真正地体现出主题空间设计的特点,使得在主题空间上显得更加单调和缺乏相应的个性化。从另外一方面来看,在当前多元化的社会发展过程和个性化消费的时代中,我们要对主题空间的设计进行全新的创新,也就是要能够在主题空间中有效地体现出人文内涵,并能够通过主题空间的创造性来进一步表达空间文化的特征,在视觉上形成巨大的冲击力和艺术上的感染力。

1 主题空间的含义

在当前的德国音乐中,“主题”词语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在各种领域中,主题空间的设计必须要从作者具体的经验中产生,能够从生活中激起空间设计者的创造灵感,并能够赋予其一种全新的形式。一般来说,主题空间的设计中,空间设计可以作为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在很多领域中都能够得到相应的含义。但是,作为一种空间语言的构思方式,它又有一种全新的独特性,是室内设计创新思维模式的一种,能够进一步强调空间营造的气氛,使得使用者处于某一种场景化的片段中,不断激发潜意识和情感上的共鸣,使得各种使用者能够满足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在“主题”空间的立意方面,立意是空间的思想和情感语言,没有“主题”的室内空间是失去灵魂的空间,而显现着文化内涵的主题创意,又综合体现了现代时空设计理念与空间设计价值的重要特征。

2 主题空间设计和空间风格设计两者间的关系分析

在室内空间设计过程中,主题设计并不能等同于设计风格,我们要注重传统空间设计和现代文化内涵之间的融合,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主题空间设计的特点得到充分展现。虽然说两者可能在构思上有所区别,但是,只有利用两者的优势特点进行结合,才能使得主题空间显得具有传统优雅之美和现代的信息美。为此,本文笔者就从以下几个方面逐一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差异。

在室内设计风格上,一般是要经历时代文化和时代的思潮才能进一步完成,通过创作构思和表现而逐渐发展而来的具有现代代表性的室内设计形式。笔者认为,所谓设计风格,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利用某种特定的表现手法,并实现对自身的不断重复,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主题空间设计的发展。同样,风格也是一种时展的产物,能够通过造型艺术所呈现的空间和艺术性效果,建筑的室内风格设计,一定要能够以某种室内设计风格为基准的设计方法,如果是按照相应的设计风格来说,具体表现为传统风格、现代风格和后现代风格等几个方面,其中,可以将现代风格和自然风格进行更加细致的划分。

2.1 室内设计特有的风格特征

设计风格形成过程中,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形成较为固定的词汇和符合表达的风格特征,例如,巴洛克风格的设计,经常需要断裂的山花和弧线等一些作为特定的风格特征。而且,在室内主题空间设计中,设计并不是主要强调主题样式的固定阐述,一定要经过对某主题设想,才能进一步激发作者的灵感,才能进一步创造出具有某种氛围的空间。在设计形式上可以是古典的,也可以是现代的,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要能够为室内空间制造活跃的气氛。

2.2 设计思维的创新选择

在主题空间的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思维形式的创新,并且,室内风格的设计必须要采用多种风格进行预先设定,之后就可以通过对风格特点进行充分挖掘和开发。在我国的主题式空间中,可以设计为开放式的思维模式,尽量开发项目的独特性,更好地对项目的地域性和服务人群特点加以分析,从而才能更好地运用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感的创意来进行表达。确定具有启发性的主题来展开相应的设计。

2.3 室内风格设计的构思

从整体上看,主题空间的设计有几种常见的设计风格,并且来源是非常广泛的,没有固定的形式,只要指导设计的发展和主题上进行融合就可以,例如,一部影视作品或者是一个神话故事都能够作为空间设计的素材,更好地彰显室内设计的主题思想。

3 主题空间的创造倾向

从主题空间的创造方向来看,主题空间所运用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主题空间设计师在如何进行空间设计定位时,就一定要首先把握好主题上的定位,从而可以创造出更加具有深层次的主题空间,进而可以为设计者探寻主题找到来源。

3.1 地域文化的创造方向分析

从当前的形式上看,主题空间的设计特点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地域文化。从本质上看,文化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在人类的社会实践过程中,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适应范围制度和组织结构。在地域文化的范围空间中,文化分为三个层面,能够代表个体和群体价值观和伦理观以及审美价值观的深层文化。同样的,在地域文化的空间范围上可以逐渐分为三个层面,地域的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这些内容都可以成为主题空间的创造主体,只有切实把握好地域价值观和伦理观内涵,才能真正地创作出具有地域文化的内涵空间。例如,在内部的商铺空间和公共空间设计上逐步延续地域文化主题,或者是可以在色彩上通过灰色和白色的基调渲染建筑环境,在建筑的柱子和门窗等一些木质构件上统一使用深棕色,从而进一步展现类型化的居民风格特征。同时,在地面上的铺装上,一方面可以利用基地的青砖灰瓦等废弃建筑材料。另一方面,可以尽量选用本地所产的青石和青砖进行装饰,才能在局部上运用到主题环境上,从而可以运用一些具有历史感和具有特征的材料进行组合,才能创造出具有非同凡响的时空错觉效果。

在以地域文化为特征的主题空间环境上,可以继续继承并进一步弘扬地域文化的精神。从而为传统文化注入空间设计的活力,与此同时,我们一定要经过现代空间理论的阐述,才能为解构的传统文化增添时代感。

3.2 自然主题的创新运用

一般来说,要想促进主题空间环境的运用创新,就必须要时刻注重室内自然环境的设计,在现代化的建筑群体中,只有充分利用主题空间环境,从自然界中获得创造灵感,结合现代感的建筑,才能更好地使得主题空间内涵得到体现,体现人与自然社会整体上统一的辩证观念。

在自然界所存在的元素上,可以利用冰、雪花等进行创造,或者是可以在整个建筑和内部上加强自然元素的体现,又如,可以充分利用山峰和海洋等,充分尊重当地的风俗,结合本地区的建筑形式加以运用,进而能够更好地丰富建筑空间的内涵。

同样,在建筑空间的环境设置上,可以对动物机体和骨骼等进行模仿,通过动植物的生命形态,来为设计师的灵感创造提供有力的条件,在建筑仿生学概念上,可以在生物上找寻到一些灵感,例如,珠海剧院就是利用在珠江口上的日月贝为主题进行运用的,并能够采用生动形象的艺术造型塑造一系列的意象。设计者利用大自然的美景,逐渐转化成为自己的设计语言。这样不但可以丰富建筑空间的环境,同时,可以融入到低碳生活的空间品质,这是当前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

3.3 在创新主题概念上的运用

一般来说,一定要灵活地运用各种创新主体进行创造,从当前的形式上看,只有通过物质手段来实现主题空间的创新,而在思维方面这是需要实现创新概念上,物质手段上思维手段逐渐转为现实实践方式。

在物质方面,可以通过新材料和新技术使用创新,这样就可以通过全新的视觉体验,从而创造出丰富的界面效应,通过空间环境形态的创新,例如,非线性空间形态,切实打破空间环境体系。或者是可以将旧物进行创新,例如,在一些爵士乐方面,可以在墙面上进行装饰。

在思维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对思维方式的创新方式,逐步拓展相应的设计思路,才能形成一种具有创新的主题概念,才能进一步推动空间设计的发展。与此同时,在面对具体的项目上,能够逐步分析出项目的特殊性和服务人群,只有通过旧有概念的更新,进而实现主题概念的创新。

3.4 主题空间创作的表达技巧分析

在对主题创意确立后,如何来正确处理有效的室内设计手法,这就成为当前主题表达的关键性因素,在设计主题的空间营造上,可以由空间形态和照明以及材质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而成,而在空间的形态表述上,可以切实依据主题形式加以创新,并采用和主题内涵相适应的材质,灵活地布局各种空间布局,只有在此过程中,对各个元素进行统一和整合,才能够显得更加相互协调。

在空间形态上,空间组合和形式上一定要以“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而满足主题空间环境功能的需求,同时还要结合具体的主体定位,利用空间的形态给人一种心理上的暗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表现主题空间。我们都知道,空间的性格将是空间环境在人心理和生理上的人格化,而且不同的空间形态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在灯光设计上可以营造空间氛围的手段,光不仅仅可以显示空间,只有通过光的设计作用带来全新的感受,才能影响整体环境的艺术效果。恰到好处地处理各种色彩和层次形状,创造出情感丰富的主题氛围。同时,在空间主题的色彩设计上,设计师必须要灵活地运用人的生理和心理效应。一般来说,不同的色彩可以围绕不同的空间主题进行展开,例如,红色代表热情,紫色可以代表高贵和冰冷,设计师充分的利用主题立意来选择色彩,在主题空间的表现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结语

从以上的情况来看,我们可以通过利用各种手段来展示现代主题空间的艺术性,更好地推动我国主题空间设计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晓,张金玲.空间利用在室内设计中的重要性[J].群文天地.2011(08):93-109.

[2]李欣彤.浅谈室内设计中的弹性空间设计[J].才智.2011(25):2-19.

环境空间设计的概念范文第2篇

[关键词]空间展示设计人性化

展示设计是一项强调空间环境和道具形式的独立设计职业,它是一种空间形态的构成。展示环境分为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室内空间是以展品本位为出发点,在展示道具形式作用下的空间形态。本文就针对展示环境中的室内空间设计所涉及的一些问题做相关的探讨。

一、展示设计中的空间概念

展示艺术与空间是密不可分的,甚至可以说展示艺术就是对空间的组织利用的艺术。从展示设计的概念,展示设计的本质与特征,展示设计的范畴以及展示设计的程序,我们可以发现,“空间”这个概念是贯穿始终的。展示设计是一种人为环境的创造,空间规划就成为展示艺术中的核心要素。所以,在对空间设计进行探讨之前首先明确空间的概念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每一个设计师需要把它当做“理念的基石”铭记在心的。

1.空间的两重性

空间这个概念有着相对和绝对的两重性,这个空间的大小、形状被其围护物和其自身应具有的功能形式所决定,同时该空间也决定着围护物的形式。“有形”的围物使“无形”的空间成为有形,离开了围护物,空间就成为概念中的“空间”,不可被感知;“无形”的空间赋予“有形”的围护物以实际的意义,没有空间的存在,那围护物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2.空间的时间性

在展示设计中我们所说的空间是四维的,在此给通常意义上的三维空间加上“时间”这一概念。空间是可见实体要素限定下所形成的不可见的虚体与感觉它的人之间所产生的视觉的“场”,是源于生命的主观感觉。而这种感受是和时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们在展示环境中对展品的观赏,必然是一种动态的观赏,时间就是动态的诠释方式。

3.空间的流动性

在展示环境中,空间具有流动性是必然的,是由展示空间的功能特点决定的。展示空间是一门空间与场地规划的艺术,是在特定的空间范围内用一定的表现手段向观众传达信息,它使观众犹如置身于一个巨大的艺术雕刻中,用陈列手法的动态表现,规划上有意识的引导,使观众在三维空间中体验时空产生的第四维效应。二、展示空间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

1.采用动态的、序列化的、有节奏的的空间展示形式

前面提到展示空间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流动性,所以在空间设计上采用动态的、序列化的、有节奏的展示形式是首先要遵从的基本原则,这是由展示空间的性质和人的因素决定的。人在展示空间中处于参观运动的状态,是在运动中体验并获得最终的空间感受的。这就要求展示空间必须以此为依据,以最合理的方法安排观众的参观流线,使观众在流动中,完整地、经济地介入展示活动,尽可能不走或少走重复的路线,尤其是不在展示的重点区域内重复,在空间处理上做到像音乐旋律般的流畅,抑扬顿挫分明有致。使整个设计顺理成章,在满足功能的同时,让人感受到空间变化的魅力和设计的无限趣味。

2.在空间设计中考虑人的因素,使空间更好的服务于人

展示设计需要满足人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需求,这是在进行展示空间分析时的基本依据。人类需要舒适和谐的展示环境,声色俱全的展示效果,信息丰富的展示内容,安全便捷的空间规划,考虑周到的服务设施等,这些都是人类在精神上对展示设计提出的要求。这就需要设计师仔细地分析参观者的活动行为并在设汁中以科学的态度对人机工程学给以充分的重视,使展示空间的形状,尺寸与人体尺度之间有恰当的配合,使空间内各部分的比例尺度与人们在空间中行动和感知的方式配合得适宜、协调,这是最基本的空间要求。同时人们应该是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进行活动,如果不能创造一个给人以心理上亲近温暖感觉的空间,那即便是利用了最先进展示手段的环境也只是冷冰冰的机械组成的没有生机的躯壳。一个充满人性化的展示空间才是一个“合情”、“合理”的设计。

3.以最有效的空间位置展示展品

展品是展示空间的主角,以最有效的场所位置向观众呈现展品是划分空间的首要目的。逻辑地设计展示的秩序、编排展示的计划、对展区的合理分配是利用空间达到最佳展示效果的前提。因此,设计师中必须将空间问题与展示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考虑,不同的展示内容有与之相对应的展示形式和空间划分。给展品以合理的位置是展示空间规划首要考虑的问题,也是能否做成一个成功的展示设计的关键。

4.保证展示环境的辅助空间和整个空间的安全性

在一些大型的展示活动中,可能包括各种仪器、机械、装备及模型等需要消耗能源的设备。这些设备的运行大都需要一定的动力支持,如电力、压缩空气、蒸汽等,这些辅助设施也都需要占据一定的空间,而且必须考虑将这些设备的空间与展示环境隔离开,以防止噪声、有害气体的污染,并做好安全防范。考虑好对这些辅助空间的处理是顺利完成整个展示活动的保障。

在空间设计的过程中,观众的需求是第一位的。所以必须重视展示空间的安全性。如设想到各种可能发生的意外因素,如停电、火警、意外灾害等,必须考虑到相应的应急措施。

三、结语

展示设计是一个有着丰富内容、涉及广泛领域并随着时展而不断充实其内涵的课题。以上我们讨论了展示设计中所涉及的空间的问题,可以得知空间在展示设计中处于灵魂地位,展示活动需要传达的信息必须通过空间展现在公众面前,空间为我们的感知活动提供了场所,没有空间,我们将无法获得信息也无法和人交流。总之,正确处理好空间的问题是展示设计中的精髓;正确认识空间与展示设计的关系是做设计的前提和基础;较好的运用“空间”语言则可以赋予一个设计以实质的意义和生命力。

参考文献:

环境空间设计的概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居民建筑;过渡空间;设计;原则;意义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现今,传统居住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我国大量人口的居住需求及社会发展的理念,因此对传统建筑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居民建筑中过渡空间设计这一概念的提出就打破了传统建筑模式,它不仅能够使居民建筑室内外空间得到合理布置,同时还能够给人带来一种精神上心理上的舒适度,是实现居民建筑使用价值与艺术价值的重要手段。

一、过渡空间基本概念及特点

1.过渡空间的基本概念

过渡空间其实也称之为灰空间,中介空间及模糊空间。据相关文献解释:“过渡空间是指由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利用不同实体在彼此邻接时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个特定区域,基于其特点可以说它是建筑空间范围内的矛盾对立和相互调和的焦点。过渡空间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无处不在的,它存在于任何类型的空间体系中。

2.居民建筑过渡空间的特点

居民建筑过渡空间的设计一般需要满足三个特点,第一是导向性,在居民建筑过渡空间设计中其设计类型要能够给人导向,不论该建筑属于哪种风格,都能使居民在第一时间找到其内部路径。所谓的导向性在建筑学领域来说,一个人或者说居民要想从一个空间进入到另一个空间,就要通过听觉或者视觉等因素的引导,这样才能够到达其所想要达到的目的地。第二是过渡性,居民建筑中所设计的过渡空间应该给人一种温暖舒适的感觉,整个过渡要平缓流畅。一般情况下居民建筑的过渡空间表现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建筑空间的过渡,另一种则是心理空间的过渡。第三是地区性,每个城市的居民建筑布局及特点都是不同的,因此其过渡空间在设计中也受当地社会文化及自然地理特征的影响,因此为了满足当地居民的需求,在居民建筑过渡空间设计过程中要了解当地的地质地貌,人文环境等因素,然后将这些元素合理融入到居民建筑过渡空间设计中。

二、居民建筑不同层面过渡空间及其设计原则

1.居民建筑不同层面的过渡空间

居民建筑过渡空间涵盖了三个层面的内容,每个层面所诠释的过渡空间都有其自身的独特性。首先是城市过渡空间,城市过渡空间主要是由城市空间向民用建筑空间环境过渡或者是城市空间内部部分功能空间的内部过渡,这两种过渡形式都属于城市过渡空间的范畴,它是一种模糊的空间形态,是整个城市总体结构设计的重要环节。城市过渡空间在城市建设中主要起到铺垫、连接及过渡的作用。在城市建筑中有很多建筑物都具备城市过渡空间的特征,比如居民区沿街商业、街道空间、前广场、外廊及入口大门等建筑要素。

其次是民用建筑室外过渡空间,民用建筑室外过渡空间是指民用建筑外部空间向内部空间过渡的一种空间形态,利用室外过渡空间能够很好的塑造民用建筑空间结构的层次感,对建设独具特色的民用建筑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民用建筑室外过渡空间包括内广场、连廊、单元入口门厅、底层架空以及走廊等建筑要素。底层架空过渡空间主要是指民用建筑室外空间与室内空间之间的过渡,底层架空过渡空间还可以分为局部架空与全家空型,这两种空间形式各有其优势,比如利用底层架空过渡空间能够增强居民区环境景观的整体感与通透感,同时还有利于居民区域的气流畅通,为居民提供一个空气良好的舒心环境。

再者是居住室内过渡空间,它主要是由民用建筑内部空间中各个功能空间之间的相互过渡,它是获得民用建筑内部空间体验的最直接空间。利用这种过渡空间设计方式能够增强民用建筑室内空间的层次感与秩序感,使整个民用建筑室内设计更加别致。室内过渡空间一般包括阳台、楼梯、入户门厅及空中花园等建筑要素,所谓的空中花园就是在民用建筑屋顶、天台、楼台或者裙房上进行建造花园,种植各种花卉草木,旨在为居民提供一个更加接近自然的居住场所。空中花园在设计中也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公共花园,另一种则是半公共花园,半公共花园在设计中一般占用面积比较大,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而公共花园则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大众性及功能性,这种花园设计模式一般在高层住宅区比较多见。

2.民用建筑过渡空间设计原则

在民用建筑过渡空间设计中适度的尺度非常重要,例如若民用建筑走廊设计过窄,那么就会使整个空间布局显得拥挤不堪,从而影响居民的居住心情。然而若走廊设计过宽,那么不仅会浪费民用建筑空间,缩小其他空间设计的面积,同时还会让居民在居住过程中缺乏一种归属感,因此过渡空间尺度大小选择尤为关键。另外在居民过渡空间设计中还要全面考虑使用者对过渡空间的不同需求,特别要考虑弱势群体及残疾者的使用要求,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在民用建筑过渡设计中要做到真正的空间共享。

三、居民建筑过渡空间设计手法研究

居民建筑过渡空间设计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但并非毫无规律可寻,在居民建筑过渡空间设计中应以居民建筑结构特点及居民需求为主要依据,同时再结合一些过渡空间设计手法,严格遵循过渡空间设计原则。为了确保居民建筑过渡空间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经验及相关资料总结了以下几点关于居民建筑过渡空间设计手法:

1.过渡空间比例与尺度设计

任何空间都有内部与外部空间的界限,在过渡空间设计中首先要对民用建筑边界进行设计,该边界主要是外界环境与建筑内部空间的分界线。在居民建筑过渡空间设计中,首先居民进入居住区域后,意味着脱离了城市紧张喧闹的内部环境,紧接着按照过渡空间设计路径穿过第二个边界,第三个边界,总而言之,当居民进入民用建筑室内空间越深入,那么居民的归属感应该越来越强。居民建筑过渡空间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严格控制居民建筑过渡空间的比例与尺度大小,它是合理设计居民建筑过渡空间边界的关键因素。

2.过渡空间的色彩与质感设计

在居民建筑过渡空间设计中需要对过渡空间进行色彩与质感设计,因为色彩是人们在感知元素时最易识别的元素之一,它能够非常直观的向居民传达周围环境信息。在居民建筑过渡空间设计中合理应用色彩既能够帮助居民更好的确定建筑空间位置,同时还能够展现民用建筑过渡空间所独有的个性。某环境生理学家曾经说过,色彩在理想环境创造中具有较强的功能性,它可以提高劳动生产力,增强居民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及安全感。不同的色彩运用会带给居民不一样的视觉感受与心理感受,比如红色能够给人以温暖积极的感觉的,而蓝色则给人一种恬静的感觉。在民用建筑过渡空间设计中,首先要考虑过渡空间设计的安全感与舒适感,在设计过程中应尽量使用一些柔和的中性色彩,避免在过渡空间设计中应用较为强烈的鲜艳色彩。

3.过渡空间序列建立与设计

过渡空间的序列设计十分重要,若过渡空间没有序列,毫无章法可寻,那么会带给居民一种混乱感。民用建筑的整个空间布局就像是一幅画,建立空间序列能够增强民用建筑空间的层次感,就像画中的近景远景错落有致是一样的。在过渡空间设计中设计人员要考虑民用建筑本身特点,综合运用升降、错落、转折、弯曲、虚实、明暗、承接及节奏等多种空间处理形式,从而将民用建筑过渡空间中一个个独立的空间设计成一个有秩序的空间几何,以此来吸引居民的注意力,让其愿意在此停留进行各项社会性及娱乐性活动。

4.创新的过渡空间设计理念

过渡空间设计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者的过渡空间设计理念,在过渡空间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积极融入国内外一些先进的过渡空间设计理念,带给居民不一样的视觉感受。另外在民用建筑过渡空间设计中不能够墨守陈规,一味沿用传统设计模式,在设计中应秉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理念,在传统优秀设计手法的基础上加入具有时代特征及气息的元素,使民用建筑过渡空间设计满足现代人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民用建筑过渡空间设计的价值与意义。

四、居民建筑过渡空间设计意义分析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民用建筑过渡空间设计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合理进行居民建筑过渡空间设计,不仅可以优化建筑空间环境,同时还能够保证居民建筑各个空间之间维持一个良好秩序,由此可见,民间过渡空间设计对于居民而言具有深远而持久的意义。就目前居民建筑过渡空间设计的效果来看,其所产生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居民建筑外部空间舒适度

居民建筑属于功能性较为复杂的综合体,在设计中需要保证居民建筑各功能块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作用与相互协调,只有这样才能使居民建筑整体结构充满活力,从而为居民提供良好的日常生活环境。然而我国很多城市在居民区规划中由于种种不合理因素,从而导致居民建筑各功能模块出现失衡现象。比如说我国诸多城市都存在土地资源短缺的问题,部分城市为了节省建筑用地面积纷纷开始建起了高楼大厦,居民建筑逐渐开始趋于高层化,这一做法虽然减少了土地使用面积,但是却大大减小了居民的外部空间环境,诸多喜欢宽松空间的人们不愿在此长期停留或居住,从而使居民建筑无法发挥其本身的使用功能。过渡空间设计打破了这一局限,消除了城市空间与民用建筑空间的对立状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城市空间带给居民的压力,有效调整了居民与空间的尺度,大大提高了居民建筑外部空间的舒适度。

2.增强了居民建筑外部结构的秩序感

对居民建筑进行过渡空间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大空间划分为多个小空间,并将每个空间设计充实,充分发挥建筑空间结构中每个空间模块的功能性及作用,使居民建筑各个局部空间更具有人情味与设计感。居民建筑过渡空间是从城市空间中划分出来的,是城市空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居民建筑过渡空间设计中要全面考虑城市空间设计的特点,从城市空间到居民建筑外部空间,从居民建筑外部空间到居民建筑内部空间在设计中应逐渐加强,这样才能够给居民一种心理上对建筑空间的归属感与亲切感。在居民建筑过渡空间设计中应结合空间区域性质以及特点,通过居民建筑室内外空间大小、尺度、质感及色彩的变化,让人对居民建筑整体结构产生一种新颖感与秩序感,让居民充分感受到过渡空间给居民建筑带来的不一样的视觉与系能力感受。

3.强化居民建筑外部空间的场所感

空间到场所的演变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是由人们所产生的心理与感觉变化产生的,当一个人在具体空间中有一种愿意停留或者在该空间产生某种联想时,那么此时该空间就会演变成场所。所谓的场所感就是人对某种场合的一种空间体验,是人在实际空间中的真实信息感受。在居民建筑中进行过渡空间设计,能够使居民建筑空间保达到一定的动态平衡,因为过渡空间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模糊性。它能够以多种形式融入到居民建筑中,其在设计中承载了十分丰富的建筑环境信息,能够增加居民建筑结构整体设计的深度,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吸引居民的注意力,让居民产生停留的愿望,并在此进行一些活动,这样一来会大大提高居民对居民建筑外部空间的场所感。比如说庭院空间设计或者是中间层架空间设计,它们对于居民建筑中的其他空间来说具有一定的公共性,但相对于居民建筑中除了住宅空间以外的其他空间而言,其又具备一定的私密性,在这个特殊空间中进行过渡空间设计,能够大大提高居民开展各项活动的可能性,让居民在活动中形成一种特殊的空间体验。

五、总结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居民建筑也有了跨越式发展,现今居民建筑过渡空间设计理念已经蔓延至建筑市场,居民建筑过渡空间是建筑空间秩序内的节点空间与组织空间,它与传统空间设计存在本质区别,其的出现满足了现代居民建筑及居民的要求,从节约土地资源上来说,通过过渡空间设计能够使建筑室内外空间得到合理配置,使整个建筑空间呈现一种井然有序的状态。从居民角度出发,在过渡空间设计中运用大小、尺度、质感及色彩等元素能够丰富建筑空间,使整个居民建筑室内外空间呈现一种不一样的魅力,让居民有一种亲切感与归属感。

参考文献:

[1]陈琦.浅谈城市民用建筑过渡空间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10(32):316-318.

[2]吉敏婕,张鲲.城市居住区过渡空间设计初探[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5(10):69-70.

[3]蒋继军,唐海涛.民用建筑过渡空间设计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11(32):178-179.

环境空间设计的概念范文第4篇

[关键词]概念化设计;合理规划;灵活运用;人性化设计

一、引言

内部空间设计的覆盖面非常广泛,从大家熟知的环境艺术设计内部空间设计延伸到工业产品中的内部空间设计,如汽车内部空间设计等等,都是属于内部空间设计的范畴。汽车的内部空间设计的要素很多,例如空间的合理划分,内饰设计,色彩搭配,材料的选用等等。近几年,随着国民经济收入的不断增加,人们开始越来越注意生活质量的好坏,对旅游交通工具的认知也越来越高要求,原有的观光车内部空间设计已经不能满足驾乘人员的需求,人们开始追求其功能化,个性化,人性化,材料环保化的设计。这些设计要素已成为旅游交通工具内部空间设计的发展趋势。

二、设计相关调研

1.国内交通工具内部空间设计分析

内部空间设计的合理舒适程度是决定这辆车能否被大众接受的关键。现在的人们对于生活品质更加讲究,设计的趋势走向简约化,概念化,过分的装饰已经不适用于汽车内部空间设计。在中国市场中,车主通常会选择外形小巧内部空间较大的车型。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袭,国人在选车时很注重内饰设计的感觉,一般情况下,选择温馨舒适有家庭感觉的内饰设计的车主较多,过多的汽车内部空间设计只会让人们“呼吸困难”。

2.国外汽车内部空间设计分析

在对国外汽车内部空间调研时,我将调研的内容分为了两大块,一块是欧美的汽车内部空间设计,另一个是亚洲汽车内部空间设计,主要的是以日本为主。

通过对比发现,德国和日本的汽车的内部空间设计较为受欢迎,而日本尤为突出。日本在做汽车内部空间设计时会做详细的市场调查,针对每个国家消费群体的不同需求设计出适合的汽车内部空间设计,能够迎合消费群体,这也是为什么日本的车很少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日本内部空间设计很注重细节处理,可能是因为同属亚洲的关系,他们在情感化的设计理念比较符合国人的价值观。,德国是一个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他们对每一样东西都抱着很严谨的态度。尤其是对车。汽车文化在德国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由于德国人严谨的态度,对汽车内部空间的设计也是要求很高。德国汽车的内部空间设计总是给人一种大气、高端的感觉,车内颜色一般选择较为稳重的深色系,这些特点使人感觉缺乏人情味。

三、设计构想

通过对国内外汽车内部空间设计的对比分析,以水陆两栖观光旅游车内部空间设计的特殊要求以及两栖车在陆路和水路呈现的两种不同状态为切入点进行设计。同时,根据对已有的汽车内部空间设计的调研分析,以已有的水陆两栖车的内部空间设计为参考,将已有的成熟技术作为支撑点,对存在的不合理问题加以优化和改进。以此设计出一款能够满足人们需求、复合人机工程、适应时展、面向未来的水陆两栖观光旅游车的内部空间设计。

四、内部空间设计的解析说明

1.概念化设计

“概念”一词对我们已经不再新鲜了,“概念设计”也已经被大家所接受,很多人认为概念设计只是一种理想主义的设计,并不能在现实生活中产生;其实不然,概念设计也是要根据一个群体的需要进行有目标的,顺序的,可集中的设计活动。它的设计过程也是要经历由粗糙到精致、由模糊到清晰、由具体到抽象的。

由于这款水陆两栖观光旅游车外形较为概念,无论车子的整体造型还是车身的零部件设计以及细节的处理都是倾向概念化设计。为了与水陆两栖观光旅游车外形想契合,内部空间设计也延续了概念化设计的主要设计风格。内部空间设计承接车体外形设计中圆润可爱的风格,利用圆形的设计符号,以及经典的红与黑色彩搭配,给人亲切、温馨、舒适,同时不失趣味性的感觉(如图)。

内部空间主要分为驾驶室和乘客区两大部分。 驾驶室的中控区延续圆形的形态和可爱的风格,造型由一个正圆球体和一个椭圆球体组成,打破传统的中规中矩的仪表盘设计。设计融入先进的概念,车上的任何仪器显示都可以从方向盘后的显示屏看到,方向盘上可以放GPRS导航仪或者通讯设备等,方便驾驶员查找路线以及和服务站保持联系。方向盘的设计有点像电动手柄,使得驾驶员抓握时能更好的控制;刹车和油门的设计一个竖着放,一个横着放更加方便驾驶员分清楚。

车椅的造型利用了流线型的设计,使其更美观,颜色上是利用与外形颜色一样的红白分割,视觉感会时尚动感。

2.合理规划设计

因为这款车设计的是水陆两栖观光旅游车,车子在容纳一定数量乘客的同时也要考虑到旅游观光内饰需求的特殊性,所以在车内的空间布局上会与以往所见到的车有所区别。

内部空间主要分两个区域,一个是驾驶舱区域,一个是乘客区,共九个座位。驾驶舱有两座分别为司机和导游设计。乘客区有七个座位,由于车体宽度有限,如果按照一般旅观光车的方式摆放座椅,留给游客的走动的空间很小,给乘客走动、拍照、摆放东西和上下车都带来不便。

所以,设计打破常规的空间规划,合理的将乘客区分为两个区域,一个是固定座位区,一个灵动座位区。车尾部设有三个固定座位,为常规的固定座位区;中间的四个座位是灵动座位区,座位以背靠背的形式摆放,座椅在不坐人时可以折叠,增加了内部活动空间,同时也方便了游客的上下车。这样背靠背摆放的另一个原因是为了方便游客的观光和拍照。

车身外形设计有四个大的圆形玻璃窗,为的是增大视野减少对风景的遮盖。然而,按照常规的座位摆放,一个方面会挡住游客的视野,另一个方面在安全上也会有一定的问题。经过反复的推敲和实验,最终决定以现在背靠背的摆放最为合理。

3.人性化设计

人性化设计是指要在满足人们对物质需求的基础之上,着重强调精神与情感需求的设计。人性化设计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在设计中赋予人文关怀。游客旅游观光时常因为奔波劳累而容易出现疲惫的情况,这常常会影响到游客游玩的心情。所以作为代步工具的观光旅游车的内部空间设计,通过人性化的设计,给旅客以人文关怀,用人性化的设计缓解旅客的疲惫尤为重要。

驾驶舱中简单易操作的仪器、高科技的通讯设备及导航设备,方便驾驶员与控制中心的信息交流和周边环境变化的掌握。乘客区舒适的座椅、开阔的视野以及相关的安全防护措施都体现了人性化设计。

4. 安全性设计

安全性是车辆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点,尤其是公共交通工具。此款水陆两栖观光旅游车不仅要在路面上行驶也要在水面上行驶。所以安全带的设计是非常必要的,如遇到突发状况要紧急撒车,安全带能起到一个缓冲作用。水里行驶时遇到的情况会比较多,有时候是无法预测的。所以为了以防万一,在设计中每个椅子下面都有一个圆筒状储藏空间容纳救生衣;中间灵动区域的座椅是能折叠的,救生衣则存储在座位下面的方形储藏空间内。

其次,内部空间中添加了多处的扶手设计,方便人们抓握,保护人们在车辆行进过程中的安全。

五、结论

本次课题的研究,经过很多次的修改磨合,对水陆两栖观光旅游车的内部空间设计的创新点进行了逐一的实践,由此得到了科学合理的内部空间设计。水陆两栖观光旅游车内部空间设计方案还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相信在今后的设计实践中,还会发掘出更多有用的设计创意完善设计。

参考文献:

[1]黄国成.关于排水型两栖车辆水上航速的研究[J].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2]薛军.水陆两栖车发展史[J].上海汽车,2001年07期

[3]王培.荷兰两栖公交车水陆一站式服务[J].商用汽车新闻,2007年Z3期

[4]腾月.水陆两栖公交车[J].青少年科技博览(中文版),2008年05期

环境空间设计的概念范文第5篇

从现代主义形体与空间的几何还原性里,我们认识到体量与空间的自明性存在依赖于几何形的限定,这不仅意味着具有体量的外形有着明确的界限,而由这外形围合而成的空间必然也是清晰而肯定的,甚至是封闭而内敛的,这与现代主义艺术作品整体而独立的特征不谋而合。但是,极少主义倾向的空间设计与极少主义艺术又不一样,作为一种实用艺术,它所依赖的“几何学是秩序的隐喻”,它“将房屋与宇宙联系起来”这意味着极少主义倾向的空间又是开放而有序的。首先,极少主义倾向的空间不仅能确定其自身的存在,而且能够很好地与外界环境融合。几何学原理作为其存在的基础,必然使得空间的围合物一一建筑一一呈现出还原与约减的面貌,而这种还原与约减的程度又是与包含在其中的空间的,开放度紧密相连。虽然处理好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关系是建筑学的基本任务之一,但对于现代主义的空间设计来说,其几何还原的特征使得解决这个问题的难度加大。因此,形体与空间的独立开放性在此苛刻的条件下就显得尤其突出。

二、场所精神的统治感与和谐性

(一)场所精神的统治感现代主义的空间设计与环境是分割不开的,这个道理可以用图底关系来阐明。图底关系是格式塔心理学中的一个术语,即图形与背景的关系在一定的场所内。人们总是有选择的感知一定的对象一一有些突显成为图形而有些退居衬托地位而成为背景。当图底对比明显时,图形与背景界限分明,容易被感知。之所以我们会对现代主义空间设计的特征有如此敏感的觉悟,皆因为它们突显于环境。而“极少主义”作为对这种设计倾向的概括,也是在与其周围环境的比对中得到确定的。但是,格式塔心理学又告诉我们,图底关系具有互易性,即图形与背景互为存在而存在。究竟哪一方占据主导地位是由主观决定的。因此,图底关系的能力实际上就是产生意识,并且能感受到意识的能力。对于现代主义的空间设计与其环境来说,通过对比,其自身的形式特征得到加强,场所精神也得到展现。

(二)场所精神的和谐性与统治、突出相对,现代主义空间设计的场所精神还具有统一、和谐的一面。这种和谐表现在空间形体与环境的融合,并通过审美的意境来体现。和现代主义空间的精神内涵一致,统一、和谐的精神体现仍然是以追求空间与形体的本体意义为核心的,它拒绝多余的手段和语言,崇尚自然的生成客体。虽然这客体具有几何抽象的极少主义形式特征,但它不是突兀,不是强调,而是一种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一种淡薄和宁静的心灵体验。这与赫尔佐格和德•穆隆那种相对肤浅的视觉轰动所不同,这种平静感的表达调动了人类多重的感官,通过深层次的文化诉求作用于人的心灵。所谓深层次的文化诉求,在现代主义空间设计中即是对与之融合的“地域元素”的追求和表现。所谓“地域元素”,指的是自然、物质和社会现实的映像,是对特定自然、地理、景观、地方材料、技能和文化模式的表达和体验。1但是,这些元素在空间形体中的具体表现得益于传统文化的渗透,而非生硬地挪用。同时,传统文化也并非由这些所谓的地域元素构成,当它与文化相融合时,文化便会逐渐成熟并沉淀下来,成为一种事实和信仰,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和持久性。因此,文化属于无意识的运行,并且不能从外部来控制。对于空间设计与环境的融合来说,它成为“融合了有意识的意图和无意识的限制、记忆和体验的创造性结。

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