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化工行业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字:化工行业 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评价
1、前言
伴随着化工行业的蓬勃发展,各类环境污染事故也层出不穷,对人体健康与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化工环境风险应运而生,其目的是在事故发生前对风险进行预测分析,从源头上避开或者降低环境风险。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环境风险评价在化工行业有着重要的意义。化工行业现行的环境风险评价研究多是集中在评价方法、内容方面,而在事故概率计算、确定事故源以及环境影响量方面的研究尚不够完善。有必要对此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2、环境风险
2.1定义
所谓环境风险,指的是由自发的自然原因与人类活动引起、通过环境介质传播、能够对自然环境以及人类社会造成破坏甚至是毁灭性作用等不幸事件发生的概率以及产生的后果。环境风险也可说是在某一环境但愿或者一定的区域内,由于自然或人类活动而导致的意外事故对人类、社会和生态造成的影响以及损失等。
2.2环境风险的内涵
2.2.1风险源
风险源是指导致风险发生的客体及相关联的因果条件。风险源可以是认为的或者自然的,也可以是物质的或能量的。其产生是随机的,有其自身的概率,能够通过物理、数学、化学方法来对其进行确定。
2.2.2风险行为
风险源一旦发生,其排放的有害有毒物质、释放的能量流会立即进入环境中,很可能导致人体中毒、火灾、爆炸等一系列危害人类、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行为,即风险行为。
2.2.3风险对象
风险对象也就是受害对象或评价终点,它可以是人类,可以是实物的、生态的。风险有个体风险和群体风险之分。个体风险指的是对单个受害体产生的风险;群体风险指的是对一组个体的风险,又称总体风险。
2.2.险场
风险产生的区域及范围称为风险场。风险场包括风险源和风险对象,它是风险源物质与能量上运动的场,有对应的时空条件。
2.2.5风险链
风险场中一旦有风险源,那么其周围的风险对象都可能受到影响。随着时间的运转,该影响将不局限于某一个风险对象,而是逐步扩展到与该风险关联的其他的对象,并有可能继续传递。有些时候,某风险作用于一个对象上,会由于产生物理、化学反应而产生新的风险影响,或是随着生产流程的进展而进展,呈现“链”式传递。
2.2.6风险度
风险源作用在风险对象能量或者物质上的贡献大小称为风险度,它也可以定义为损害量或损害程度。风险度大小取决于风险场的时空条件和风险源的强度,可以由风险标准判断风险度,不同的风险对象选用的标准也不同。
2.2.7风险损失
风险损失是风险产生的经济损失,这个能够用货币度量。
2.3风险类型
化工行业设计的原料、产品、中间产物、辅料等一些化学品多具有易燃、易爆以及有毒有害的特征。从环境风险分析的目的出发,可将化工行业风险划分成火灾、爆炸、有毒有害物质泄漏入水体或排放至大气产生环境污染几种类型。
3、环境风险评价内容
3.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的范围是生产设施风险识别与物质风险识别。
3.2源项分析
该项应当确定最大可信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危险化学物的泄漏量。
3.2.1确定事故发生概率
化工行业环境风险有概率低但影响破坏力大的特点。依靠传统的统计办法对风险事故的概率求解难以实现,应当对事故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一般常常采用事故树分析法。
事故树遵从逻辑学演绎分析的原则,由结果分析原因。先是找出所有基本事件以及不希望事件产生的原因,由逻辑推理方式连接起来,制成方框图,全面而系统的表示导致不希望事件发生的各种条件、危险因素以及组合关系。通常采用故障树-事件树分析,由故障树分析来识别每个部件中哪些部分较薄弱、哪些部分容易出现故障;事件树分析用于识别出哪些原因导致部件部分薄弱或容易出现故障。
简单事故树的不希望事件可以直接由布尔代数方法求得。事故树分析中,可以引起不希望事件发生的一组基本事件的组合被称为割集;若割集中任意事件被去掉后原割集都无法再构成割集时,该割集被称为最小割集。不可能事件和最小割集构成一个事件链。通常,复杂的事故树都可以简化为最小割集的组合。
假定某基本事件发生的概率是,若最小割集内各个基本事件是与门逻辑关系,那么不希望事件发生概率是:
其中Kj是最小割集(j=1,2,……,k);qi是第i个基本事件的发生概率。
对于简单的事故树,若各最小割集的基本事件是或门逻辑关系,则不希望事件发生的概率为
3.2.2危险化学物的泄漏量
根据有关事故统计,储、槽等的泄漏问题大多集中在罐槽和进出料管道的连接处。化学品泄漏后,会流入储罐围堰,之后通过表面挥发或者闪蒸蒸发扩散到大气中。在实际遇到此类事故时,需要根据化学物品的种类对物料泄漏量、闪蒸蒸发量、液池尺寸、液池表面挥发量和扩散量进行计算。
3.2.3后果计算
针对源项分析中得出的最大可信事故源项,采取合适的方法来确定发生事故的危害程度以及危害范围。
3.2.险评估
依据后果计算算出的最大可信事故的风险值与同行业能够接受的风险水平进行比较,若前者小于后者则认为项目的风险水平可以接受;否则应采取降低风险的措施,若仍达不到能够接受的水平,就认为项目建设不可接受。
3.2.5风险管理
依据风险评价的结果,提出并采用合理可行的防范、减缓与应急措施,使得建设项目发生事故的概率,损失以及环境影响达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4、小结
化工行业环境风险评价通常由风险识别、风险源项分析、后果计算、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等几个方面为主要内容,事故发生的频率和事故源的确定是难点也是重点。由于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化学品的非单一性和生产工艺的复杂性,化工行业存在着多种潜在的风险。因此化工行业的环境风险研究应当一直作为重中之重,从而尽量降低损失。
参考文献:
关键词:化工;清洁生产;预防污染
一、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clearer production)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期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对生产过程与产品采取整体预防的环境策略,减少或者消除它们对人类及环境的可能危害,同时充分满足人类需要,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生产模式。
二、化工产业的发展现状
化学工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以较快速度增长的同时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清洁生产审计有助于企业分折污染源产生的原因,找出物料流失的环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清洁生产措施,使企业的生产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满足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企业规模结构不合理
主要表现在企业结构的小而散。大部分企业规模小,生产集中度低,专业化水平低,规模效益差,因而竞争力弱,污染治理能力也差。在化工系统各个行业中,仅纯碱行业以经济规模企业为主(大型企业的生产能力占70%以上),其他行业均以非经济规模企业为主。
2.产品结构不合理
我国化工产品结构的实际现状是以低中技术产品为主,以农用化学品、基础原材料为主;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高、档次高的产品所占比例低,精细化工比重偏低;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产品比重偏高;产品加工深度浅,产品结构升级缓慢。即我国低档化工产品和低附加值化工产品多,生产过剩,高新技术化工产品和专用化工产品少,主要依靠进口解决。
3.创新能力差
化学工业是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从原料消耗到产品质量、能源消耗,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方面考虑都需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我国化学工业的创新能力不强,行业平均的研发投入仅占销售收入的0.5%~1.0%,有的行业甚至更低,而发达国家一般在3%~10%。因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少,一些重要的化工产品技术主要依靠国外。
4.管理方式落后
管理落后这是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各种认识问题的干扰和过分强调投资和技术,使企业看不到或不愿看到由于管理落后造成的巨大浪费和污染。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效率高、消耗低,而全国大部分化工企业的现状恰恰是效率低、消耗高,损失浪费巨大,从而更加重了污染负荷的排放。管理方式落后造成能耗高、原料利用率低、浪费大,劳动生产率低,废物循环利用率低,污染严重。
三、清洁生产与化工行业
1.清洁生产的意义
a)开展清洁生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b)开展清洁生产是控制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
c)开展清洁生产可大大减轻末端治理的负担。
d)开展清洁生产是提高组织市场竞争的最佳途径。
2.化工行业清洁生产的必要性
清洁生产的基本要求是“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每个企业都存在着许多清洁生产机会,只是以前忽略或是发现了但没有去做。然而,化工企业清洁生产的机会和潜力随处可见,大到整个工艺流程,小到一个阀门。这需要企业从最高决策者到每一位员工认识和参与清洁生产。
四、如何协调清洁生产和化工行业
1.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新思路
通过实施清洁生产,实现污染物的源头削减和生产全过程控制。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能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提高,生产成本下降,同时污染物的发生量明显减少。
2.清洁生产审核的基本程序和要求
表四-2
序号阶段步骤
1筹划和组织1.取得领导支持2.组建审核小组3.制定工作计划4.开展宣传教育
2预评估1.组织现状调研2.进行现场考察3.评价产污排污状况4.确定审核重点5.设置清洁生产目标6.提出和实施无低费方案
3评估1.准备审核重点资料2.实测输入输出物流3.建立物料平衡4.分析废物产生原因5.提出和实施无低费方案
4方案产生和筛选1.产生方案2.分类汇总方案3.筛选方案4.研制方案5.继续实施无低费方案6.核定并汇总无低费方案实施效果7.编写清洁生产中期审核报告
5可行性分析1.进行市场调查2.进行技术评估3.进行环境评估4.进行经济评估5.推荐可实施方案
6方案实施1.组织方案实施2.汇总已实施的无低费方案的成果3.验证已实施的中高费方案的成果4.分析总结已实施方案对组织的影响
7持续清洁生产1.建立和完善清洁生产组织2.建立和完善清洁生产管理制度3.制定持续清洁生产计划4.编写清洁生产审核报告
1)组织和策划阶段
2)预评估阶段
现状调研内容1、企业概况2、企业的生产情况3、企业环境保护状况
――主要污染源及其排放情况
――主要污染源的治理现状
――“三废”的循环/综合利用情况
――涉及的有关环保法规与要求
4、企业的管理状况
3)评估阶段
4)方案产生和筛选
5)方案可行性分析
6)方案实施的要求
*90%以上的清洁生产无低费方案要实施
*至少实施1项清洁生产中高费方案
*贯彻边审核边实施的原则,每个阶段都要实施已经形成的成熟的清洁生产方案
*每个方案都要确定明确的实施部门和实施进度以及验证机制,确保方案实施到位
*重视清洁生产方案实施后绩效的评估
7)持续清洁生产
五、结语:
清洁生产不仅仅只是一项措施,更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环境的和谐。从根本上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必然要依仗清洁生产的力量。工业企业是清洁生产的主体,而此项政策在我国正式施行必须解决其中矛盾的一些问题,才能达到两厢和谐。
参考文献:
强调源头控制工业清洁生产将发力.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2012-09-11
清洁生产.河南门户,2013-03-22
陈润霞、白雪、秦海莉,化工行业清洁生产研究,内蒙古环境保护,第11卷,第3期,1999年9月
顾宗勤.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趋势.化工技术经济,2005,23:4-8
韩芳,清洁生产审核在化工企业中的实践研究,学位论文,20060510
第二作者:刘欢(1991-),女,汉,山西吕梁人,硕士,单位:云南民族大学,研究方向: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
摘要: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高度关注,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环境污染以及安全事故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尤其是化工行业产生的社会责任问题更是严重。为了研究化工行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情况,本文选取化工行业的分行业中采掘业以及制造业中典型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社会责任报告发现其披露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为改善化工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提出若干意见。
关键词:化工行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一、前言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在追求创造利润的同时还要承担对消费者、员工、社会等利益相关者的责任[1]。企业社会责任理论要求企业改变传统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目标,要同时注重对社会各方面的贡献,这是企业与社会发展的一个巨大进步。在国外,美国是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做的比较好的范例,社会责任已经成了美国企业文化的重要部分,所以常常可以发现,在发生自然灾害时,最早投入援救的不是联邦政府,而是诸如沃尔玛这样的一些大型企业。阳秋林[2](2000)在发表的一系列文章中也对企业应披露的社会责任进行了研究,认为企业在社会责任报告应至少披露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收益四个方面的计量内容葛家澍、林志军[3](2006)在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时,指出企业应当用一定的会计方法来衡量企业在环境保护、就业、雇员培训、反种族歧视、医疗劳保、与社区之间的联系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已有研究很少有针对特定行业,尤其是容易造成一些社会危害很大的行业的社会责任披露的研究,本文基于我国化工行业上市公司,探究其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情况,拟发现其存在问题并提出建议。
二、我国化工行业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为了研究我国化工行业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现状与问题,本文选取上证A股制造业下石油、化学、塑料和塑胶生产行业江苏地区八家上市公司以及全部A股采掘业下四家石油与天然气开采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对比这十二家上市公司的2013年社会责任报告,最后综合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披露意识低
在所选八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中,只有四家企业单独披露了社会责任情况,有一家只在年度报告摘要中提及,剩下两家则完全没有任何关于社会责任信息,因此可以看出,我国化工行业上市公司披露社会责任的比例还是较低,很多企业大多数都是迫于政府法律法规以及社会舆论压力而被迫披露的,因此这些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意识亟待加强。
第二、披露内容不完整
首先是内容不全面,行业之间没有太多可比性。同为能源采掘业,中石油的社会责任报告在员工权益内容里披露了员工民主参与情况,而中石化却没有披露;其次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大多数都是对企业有益的正面内容,而对于企业没有履行的其他社会责任甚至是负面影响则避而不谈,因此大大降低了披露的价值。
第三、披露方式不合理
十二家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披露形式单一,大多数都是定性描述分析,定量信息很少。只有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家编制了相应指标数据,并且提供三年数据对比,可以让使用者直观地了解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其他几家企业披露的都是冗长的文字赘述,缺乏财务数据、图标等定量性的具体研究,外部人士要迅速找出所需关键信息则比较困难。
第四、缺乏第三方审计
十二家上市公司中,中石油社会责任报告只是经过主管部门审核通过,中石化则是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专家进行了审议评价,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苏扬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两家公司在报告中注明只经过董事会审议通过而未聘请第三方审计,其他几家公司则未透露有关审计情况。因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我国化工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普遍没有正规的第三方审计。而企业往往都是报喜不报忧,所披露的内容一般都是对企业形象有益的,所以没有经过独立第三方审计的社会责任报告可信度大大降低。
三、完善化工行业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建议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化工行业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存在诸多缺陷,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拟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提高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意识
受过去整个社会长期对利润过分强调的影响,使得一些企业对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重要性缺乏理解,没有真正领悟披露社会责任意义所在,这样一来便造成两个结果,一是不愿意披露,因为披露报告不但要增加额外人财物投入,还有可能有损企业声誉,二是即使披露了社会责任信息,他们也是仅仅披露正面积极信息,可知这样的披露并没有真正的价值,因此提高企业披露意识尤为重要。
第二、完善披露内容
首先,政府相关部门及其他机构应该加快有关法律制度建设,规范企业应披露的社会责任具体内容,可分为强制类与自愿类,强制类是涉及到关系整个社会利益层面需披露的内容,如环境保护、员工权益、安全生产以及其他方面重要事项。自愿类内容主要是根据不同企业生产经营性质与特点而建议的企业自愿披露的相关内容。其次,鼓励企业积极披露负面内容,促使企业坦诚披露其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安全事故等内容,取信于社会公众,树立敢于担当责任的企业形象。
第三、规范披露方式
所选的几家化工企业多数都是借助财务报表摘要简略提及其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独立披露方式不充分。另外只有中石油与中石化在详细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时另附加表格披露近三年各方面具体指标,这样不仅可以让报表使用者清晰看出公司所履行的社会责任内容,而且可以通过三年数据的对比判断企业在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方面的发展情况。而其他企业则没有披露相应指标。因此建议企业应该加强社会责任独立披露形式,并且可以借鉴诸如国家电网、中国远洋等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方面做地较好的企业,提高披露类似于碳排放量、耗水量的环境指标和每股社会贡献值之类的社会指标的比重。
第四、逐步实施第三方对社会责任报告的审计
鉴于需要额外的审计费用和披露信息的真实性,目前我国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并没有真正实施第三方审计,而报表使用者又无法获取公司内部信息,故不能判断其披露内容的真实性。在我国,注册会计师具备良好的独立性要求,且可以结合财务报表有关审计结果同时审计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可以大大提高审计质量,因此注册会计师应该成为企业逐步实施社会责任报告审计的主体。(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戴荣里.企业社会责任相关概念的理论辨析[J].学习与探索,2012(11):59-62
[2]阳秋林.社会责任会计与传统会计的比较[J].经济经纬,2000(2):79-81
[3]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会计理论[M].2006
[4]唐玲.低碳革命兴起,化工行业面临挑战[J].国际融资,2012(9):29-30
[5]孟钢柱.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探讨-基于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的案例研究[J].集体经济,2010(5):64
[6]张霞,游文,郑大臣.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构想――以国家电网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为例[J].北方经济,2009(8):74-75
[7]许清雅.我国社会责任审计体系构建探讨[J].中国证券期货,2012(10):286-287
关键词 煤化工;CO2;减排
中图分类号:X7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3-0002-01
目前的煤化工行业虽然是我国的支柱性行业,但是其负面影响已经超过了积极影响,对空气的污染越来越严重,部分地区的空气指标已经严重超标,对当地居民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另一方面,随着煤化工行业的不断发展,即便是目前应用了一些先进的生产加工技术,依然挽救不了已经成型的污染局面。在减排工作中,必须从根本工作出发,即便是现阶段牺牲一些经济上的利益,也要为日后的环境治理和空气净化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在此,本文主要对煤化工行业CO2的排放及减排进行研究。
1 煤化工行业CO2减排研究现状
对于CO2来说,无论大城市还是小城镇,对这种气体都不陌生。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城市都看准了煤化工行业的经济效益,从主观上忽略了消极影响。为了避免恶性循环不断的增大,我们必须充分提高化石能源的利用效率,通过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降低不必要的损耗,在节省能源的同时,减少CO2的排放。目前,这种技术改造项目多数符合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现有办法,我们可以从这种机制当中,根据市场供需的变化,争取与CO2减排量相对应的资金。另一方面,部分地区考虑到自身的承受能力有限,并且不愿意牺牲环境来换取暂时的经济增长,他们选择采用保守性的方法来进行减排CO2。将主要CO2排放源排放出来的CO2搜集起来,暂时埋存到地下,降低空气中的浓度。这种技术被称为CO2补集及埋存技术,属于一种较为先进的技术。
2 煤化工行业CO2减排对策
煤化工行业其实并没有大众想象的那么严重,很多的工作都不需要大量的排放CO2,并且在生产和加工的过程中,技术和设备的配合还有很多的地方能够改进。制定煤化工行业CO2的减排对策,首先要从CO2出发,将这种污染性气体搜集或者良性排放;其次是从煤化工行业出发,根据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制定相对应的减排政策,同时根据社会的需求不断的优化,为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1 CO2的分离和输送
对CO2进行分离和输送,是目前比较有效的减排方法。煤化工副产的 CO2因其浓度较高,在捕集成本的节约上优势十分明显,尤其以纯氧为氧化剂的现代气流床煤气化技术为基础的煤化工工艺,所生产的合成气无论是用于发电还是合成化学品,其CO2分离成本都是较低的。从以上的表述来看,通过分离和输送CO2,能够有效的进行减排,并且不会影响日常的煤化工生产、加工。由于目前的CO2多数含有一些其他的气体,所以在进行分离和输送的时候,要选用一些比较特殊的管材,同时各项气体的比例要在规定范围之内。
2.2 CO2的转化固化
煤化工行业的减排不仅仅是单纯的进行减排,而是要采用一系列的先进技术来处理CO2,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良性循环,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一个最好的结果。目前,将CO2进行转化、固化成为了一种较为可取的措施。CO2固化主要指的是生物吸收二氧化碳成为有机物质,这是一种天然的良性循环,利用大自然的生物来完成转换。利用生物固化CO2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从根本上减少CO2的排放,同时还能够得到全新的清洁和再生能源——柴油。这部分柴油主要是经过自养光合成和异养光合成所生成的油料和利用生物质提取加工制作而成,符合目前的应用标准。
2.3 CO2的循环利用
对于煤化工行业排放的CO2来说,不仅浓度较高,同时含有大量的杂质气体,在二次利用当中,表现出了很大的难题。但是,如果一味的采用简单方式进行减排,并没有办法取得一个理想的成果。将CO2循环利用成为了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严格来说,CO2不仅仅是一种污染性的气体,同时还是工业生产、加工当中的重要气体。它能够和更多的物质和气体发生反应,从多个反应过程出发,不仅可以得到一个理想的结果,同时能够开发出一些全新的东西。目前,工业回收CO2制作可降解的塑料技术成为了社会关注的重点,国内的很多研究机构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虽然还没有大范围的推广使用,但是已经找到了CO2循环利用的去处。相信在日后的研究当中,能够突破无法大规模生产的瓶颈。
2.4 对CO2进行埋存
上述的多种方式对CO2的减排和处理,均起到良好的效果。但是,我国的幅员比较辽阔,并且在很多方面都会影响到当地的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的改变,所以需要针对一些特殊的地区制定特别的减排和处理方式。经过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对CO2进行埋存成为了可能。目前埋存CO2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1)利用沉积盆地深部咸水层进行埋存;2)利用油气田进行储存;3)利用CO2强化煤层气开采。这3种方式在目前的减排工作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第3种方式不仅符合二次利用的规则,同时对煤化工行业的良性循环,也有较大的积极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对CO2进行埋存,需要强大的技术力量作为后盾,同时要从多个角度出发,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和问题。在埋存的过程中,要意识到不是永久的封存,CO2这种气体也会和地下的环境产生各种反应,虽然速度较慢,但是长时间的不处理,势必导致较大的隐患。
3 总结
本文对煤化工行业CO2的排放及减排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从现有的情况来看,煤化工行业的CO2减排正在逐渐的走向正轨,同时很多的工作都与原来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不仅更加人性化,同时会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在根本上减少了消极影响。另一方面,我国各地区的煤化工行业开始从自身的地域情况出发,充分利用自然和技术上的优势,去有效处理CO2。相信在日后的工作当中,能够取得更好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吴晓蔚,朱法华,杨金田,等.火力发电行业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测算[J].环境科学研究,2010(02).
关键词:白银市 资源枯竭型城市 区位商
中图分类号:F29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8-0170-02
白银市位于甘肃省中部,地处黄河上游,境内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具有点多、面广、储量大的特点,矿藏储量位居全省前列。有色金属矿种有铜、铅、锌、钴、金、银等。另外,还有煤炭、石膏、石灰石、沸石、重晶石等。稀有贵重金属多达三十种以上,其中铟、铊、镉为省内唯一产地。
一、白银市工业发展阶段分析
1.开发建设阶段(1950―1962年)。1952年经勘探证实“白银厂”为中国最大的铜矿之一。1954年9月,国家重工业部批准成立“白银厂有色金属公司”,列为“一五”期间国家156项重点建设工程之一。1956年白银矿山大爆破,拉开了白银市第一次创业的大幕。1960年4月白银市练出第一桶铜,随后白银公司成为年产电解铜3.2万吨、工业硫酸17万吨的特大型中央企业。
2.资源鼎盛阶段(1963―1984年)。白银的铜资源规模化开采始于20世纪60年代。之后白银的电解铜产量连续十年保持在4万吨以上,约占全国铜产量的25%以上,1977年阴极铜产量48 619吨,占全国铜产量的35%;硫产量占全国的40%。采掘业从业人员年均4万人,最多时达到8万多人,占全市企业职工人数的88.9%,创造了铜硫产品常量和产值利税连续十八年全国第一的辉煌业绩,“白银炼铜法”是中国唯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炼铜法。
3.衰减枯竭阶段(1985―2010年)。计划经济时期的掠夺式开采,加速了资源的衰竭。1984年6月白银公司露天矿一号采场闭坑,1988年4月二号采场闭坑。靖煤公司宝积山和红会三矿于2001年2月关闭,王家山煤矿一号井资源基本枯竭。采掘业占全市工业的比重由1965年的53%下降到2009年的15.1%;采掘业职工占全部工业职工人数的比重由1985年的88.9%下降到2009的41%。
二、白银市工业发展现状分析
1.白银市工业发展的特点。(1)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近年来,白银市以推进城市转型为主线,着力培育多元支柱产业。2010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144.09亿元,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28.31亿元。其中,中央企业完成增加值36.93亿元,增长18.26%;省属企业完成增加值63.19亿元,增长20.22%;市及市以下工业完成增加值28.19亿元,增长34.38%。(2)多元主导行业发展前景广阔。2010年,“四大主导行业”实现增加值97.6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6.10%,占全部工业的31.32%。其中,有色行业完成增加值29.5亿元,同比增长21.07%;煤炭行业完成增加值31.36亿元,同比增长20.38%;化工行业完成增加值12.71亿元,同比增长17.76%;电力行业完成增加值24.07亿元,同比增长16.68%。(3)高耗能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较高。白银有色集团铜、铅、锌冶炼主要工艺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铜冶炼工艺是自行开发研制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白银炼铜法”;西北铅锌冶炼厂锌冶炼采用国际领先的黄钾铁矾湿法炼锌技术;第三冶炼厂采用在当今国际上仍属先进水平的ISP工艺;电石矿热炉已全部淘汰了小炉型,正在向25 500KVA的大炉型、全密闭、零排放方向发展。
2.白银市工业发展的问题。(1)工业总量小,整体发展水平不高。2009年,白银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8.06%,人均工业增加值7 550元,虽高于甘肃省人均水平2 470元,但比全国人均水平10 240元低2 690元,在未来的发展中,面临的竞争压力很大。(2)工业结构不合理,发展后劲不足。受优势资源枯竭和体制机制转轨的双重制约,加之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两高一资”工业结构为主,工业产出80%以上为资源、原材料、能源和初级产品,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2010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48.44亿元,贷款余额只有186.64亿元,贷存比为2∶1。(3)污染问题突出,资源循环利用水平较低。部分资源型企业投入不足、技术装备落后,产生大量工业“三废”。年污水排放量达3 900多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1 800多万吨。每年还产生有色金属冶炼废渣、尾矿等固体废弃物300万吨,堆存达8 000多万吨,采煤塌陷区和矸石区占地面积达到23平方公里。
3.基于甘肃省的重点年份工业重点行业区位商分析。(1)区位商。区位商是产业的效率与效益分析的定量工具,是一种较为普遍的集群识别方法,是用来衡量某一产业的某一方面在一特定区域的相对集中程度。区位商大于1,说明此行业发展在该区域或全国处于优势地位;等于1则说明与该区域或全国同行业水平相等;而区位商小于1说明此行业在该区域或全国处于劣势地位。(2)白银市基于甘肃省的重点年份工业重点行业区位商分析。为了考察和分析白银市的工业优势行业变动,现将区位商值大于2的行业列为“显著优势行业”;区位商值大于1小于2的行业列为“潜在优势行业”;区位商值小于1 的行业列为“比较劣势产业”。
根据表1,通过对1999年、2005年和2008年三年区位商的比较可以把工业主要行业的优劣势变化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优势递减行业。优势递减行业主要包括煤炭业采选业、食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递减趋势最为明显。其中,食品制造业由潜在优势行业降为比较劣势行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区位商从5.08(1999)下降为2.26(2008),虽然还没有下降到2以下,但其在甘肃省的优势地位已明显下降。(2)优势增强行业。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这四个工业主要行业的区位商显示出逐渐增大的趋势。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的区位商由0.82(1999)快速增长到2.02(2005)后来又上升到3.37(2008),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的区位商从2005年的0.22上升至2008年的2.42,两个行业由比较劣势产业发展为显著优势产业。(3)微变化行业。这类行业主要包括饮料制造业、纺织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橡胶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橡胶制品业的变化最小,变化幅度仅为0.03(上升);纺织业、饮料制造业和橡胶制品业作为支持当地工业行业多元化而存在,在没有明显的资源优势的情况下没有得到很大的发展;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属资源依赖性行业,在资源限制的条件下,其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资源枯竭的情况下,白银市逐渐开始重视工业行业多元化的发展,限制资源依赖型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但是,由于这些行业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规模效应,同时,资源型行业已经成为支撑白银市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在没有形成新的支撑当地经济发展的行业之前,急剧的缩减资源型行业的规模,将会阻碍当地经济发展,提高社会失业率,不利于白银市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宋杰洁,乔森,等.白银市的经济转型研究[J].华商,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