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技和农业的关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技术的逐渐进步,这二者反哺到农业发展上,推动了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新时期,我国现有科技贡献率在逐渐提升。但是,我国农村地区覆盖面积较广,并且技术分布不均匀。由此看来,我国农业的发展形势仍不容乐观。尤其是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农业发展水平滞后,造成了整体农业转型困难。所以,相关的工作人员要不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科技资源得到合理配置,进而才能最大化推动农业的进步与发展[1,2]。
1实证概述
本次研究开展的理论基础是时间序列分析理论和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研究农业科技资源和农业经济发展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依据理论基本要求,应用定量的分析方式,研究方法是ADF,研究对象是农业科技资源(包括研究机构的经费、技术人员、机械的总动力、农业经济的增长)。其中的重点为检验时间序列平稳性,如果说前期分析证实序列具有同阶的单证性,就需要进一步使用E-G的方法,对两个对象进一步进行分析,验证是否可以长期存在均衡关系。与此同时,在建立的误差修正模型作用下,能够观察到短期的动态关系,并使用Grange的因果关系进行逻辑讨论。
2研究的变量与数据的说明
2.1农业科技资源
现今,我国农业科技资源有农业的科技人力、物力、财力及信息资源等。本文所研究的科技资源主要包含农业科研机构的经费、技术人员、机械总动力等。对于农业经济的增长,农业相关经济增长一般通过农业的总产值来体现,一般农业经济增长的对象指的是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及其服务业的总产值。
2.2研究的数据说明
本次研究中使用的均是全国的数据资料,包括一些“科技年鉴”中的数据。数据中可能会存有缺陷,但研究过程中使用了插值法完成了补充,不会影响到原始的变量关系。为避免出现数据异方差的问题,本文分别取了4种变量自然对数,分别是机械总动力、科技经费的支出、技术相关人员、农业产值,简单地表示为LNM、LNRD、LNH、LNY。
3实证分析
如果仅仅使用向量的自向回归模型去处理时间序列,数据就会存在一定的误差,最终得出的推论也不是可靠的。所以,一定要让变量是平稳的,也就是说变量序列应是同阶的单证序列。开始实证分析之前,应对时间序列实施平稳性检测。
3.1单位根的检验
一般都会使用DF和ADF对单位根进行检验,本验证中使用的是ADF,开始对其中变量分为一阶和二阶差的分序列开展单位根的验证。最后研究的结果显示4个变量原始序列都是低于显著水平10%,所以说是稳定的。一阶和二阶的差量分析结果也都表明其是稳定的。
3.2协整验证与相关方程
经过一些验证后,表明其二阶时没有单位根,时间的序列稳定,即可继续下一步的协整分析,这个过程就是要验证变量关系是不是协整关系,变量协整验证如表1所示,使用的方法是E-G方法和Johansen方法。本次实证中使用Johansen方法实行验证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即便选择到的数据应该带有线性趋势,可以协整的有关方程中仅仅有截距项,但还会有一个等于1的滞后阶数。应用到的线性方程如下:LNY=-11.733+2.743×LHN-1.279×LNM+1.096×LNRDT值=(-6.43)(5.41)(-2.9)(5.52)R2=0.9766,F=209.2018,DW=1.006研究后表明存在协整关系,进而对农业的经济发展展开解释,变量中的农业科技资源是基础。最后的验证中表明科技经费增加,农业的产值业就会增加。所以,增加农业在人力和物力及财力上的投入,能够非常有效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另外,机械总动力是一个负值,说明了我国的农业机械利用率低,在农业经济发展上没有体现出应有的作用。但是,这样的负值是不具有实际性的,仔细分析其中的原因,发现可能是由于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会影响到整体的实证分析结果。由此得出,数据模型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在不断的探索中实践贴切的模型。
3.3修正误差及检验因果关系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得出,原有变量的关系是长期均衡的,但是,不能调整偏离的原有变量速度。因此,需要展开一些误差的修正来修正模型,将长期和短期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就会发现经费的支出和技术相关人员都会存在一些滞后效应,进而使得农业经济发展比较缓慢,而农业机械带来的作用是可以在短时间内发挥出来。技术相关人员和经费的支出同农业的经济发展有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
4结语
实证中选取的变量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农业科技资源,对变量进行协整和分析、因果检测的过程中,发现农业的科技资源投入量同农业经济增长存在一定的协整关系及短期内的动态关系,最后修正出的数据和方程是符合修正机制的,这二者间还有Granger因果上的关系,并且非常明显。所以,要合理地开发农业科技资源,并在投入使用时合理进行配置,提升使用效率。总之,通过加强科技上的资金投入,培养出更多的农业科技人才,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红玲.农业科技资源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以东部地区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9):220-224.
一般来说,对于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业科技资源之间的关系的分析,可以使用时间序列这一分析方法进行。所谓时间序列,是指利用ADF检验法对经济增长、机械总动力、人员技术以及开发科研经费进行检验,确定单整阶数,再利用E-C两步法检验确定协整关系,在通过修正模型建立,考察二者之间短期动态关系,从而达到实证研究的目的。
二、协整关系和数据模型建立
在农业研究当中,将农业科技资源和农业经济发展作为两个变量进行研究,其中农业科技资源可以分为农业技术人员(H)、农业机械总动力(M)和科研经费支出(RD)这三个方面,而农业经济增长(Y)指标主要来源与农林牧副渔以及其服务业的农业总产值。
在计算当中,数据来源主要参照《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及《中国科技统计年鉴》、这两部文献,为了避免在计算当中因数据缺少而产生异方差现象,部分地方可能会采用插值法进行补充,同时增加了变量之间的对数变换,利用Eviews方法实例分析,将变换后新变量标记为LNH、LNM、LNRD以及LNY。[1]
(一)协整关系方程与协整检验
前文中所提到的四个变量都是二阶单整变量,因此在验证过程当中,可以选择使用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试证明LNY与其他三个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通过对于各序列线性趋势和截顶距滞后阶数检验我们看出,5%显著水平下,根检验和迹检验所具有的最大特征表明四个变量具有协整关系。
(二)数据模型建立及应用
对于相关要素之间的相同或者不同关系的判断,需要应用到关联度分析法模型。在当今学术界的多种模型算法当中,邓氏关联度分析法最为具有广泛性,同时也是相对而言最为成熟的一种算法。利用邓氏算法可以进行相关因素比较量时仅仅对同一系列的关联程度大小进行比较,并由此直接反映出同一序列密切程度。[2]
邓氏算法具体流程如下:首先将系统特征行为设定为序列Y,并有Y1,Y2,Y3,Y4……Yn,相关因素序列设置为X,则有X1,X2,X3……Xm,满足Yi(1≤i≤n),Xj(1≤j≤m),时间段相同时,二者为子母序列,选取指标无线刚化,转换原始数据格式,对各个指标进行比较。从而得出茶树列表:Δijk=│Yi(k)-Xj(k)│。
据《中??统计年鉴》2014对东部十一个省的农业产值评估结果,根据邓氏算法进行量化处理,可以得出结论。[3]从2011至2015年这五年之间,农业新产品数量和农业新科技成果授权以及农业科学论文之间有着如下数据。2011年分别为-0.36、-0.55、-0.76;2012年分别为0.09、0.04、-0.31;2013年分别为0.72、-0.17、1.05;2014年分别为1.50、 0.71、 1.75;2015年分别为1.72、1.02、1.10。关联系数与关联度评价。
利用关联度计算公式可以得出,与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关联度分别为农业科技授权数量关联度为72.54%,农业新品数量关联度为56.24%,农业科学论文数量关联度为63.83%。根据灰色关联度评判标准:0 ~ 0.35为弱关联,0.35 ~ 0.65为中关联,0.65 ~ 1为强关联,其中农业科技授权和农业科学论文数量与地区农业经济发展为强关联,从而可以证明农业科技创新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三、回归残差方程以及单位根、格兰杰因果检测
(一)回归残差临界值
由于时间序列当中经济数据的不稳定性,时长会出现“伪回归”现象,因此需要对两个变量采取普通最小二乘回归,[4]利用回归方程得出结果:lnLNY=4.138410+0.144251lnLNRD+E,其中E为估计回归残差。通过对于回归残差临界值比较我们可以得出表1:
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农业经济发展来说,科技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的投入可以起到发展作用,但农业机械总动力的发展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不显著。
(二)利用ADF的单位根检测
对于单位根的检测来说,最常用的检测方法就是ADF检测法。ADF检测法依照单位根变量的原始序列,一、二阶差分序列,5%显著水平下,变量单位根的假设非平稳。经测量,LNH、LNM、LNRD、LNY的ADF检测结果统计分别为-0.4617、0.3366、-4.9886、-6.3093,而P值则分别为0.88、0.97、0.0013、0.0001。从这当中我们可以看出,LNH和LNM具有不平稳性,而LNRD和LNY相对平稳。
(三)格兰杰因果检测确定滞后阶数
上文叙述了农业科技资源和农业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均衡关系,而其是否具有因果关系则需要进一步进行测定。利用格兰杰因果检测方式对其滞后阶数进行明确,一次来断定二者之间所具有因果关系。对于滞后阶数可以使用AIC的最小值进行测量,通过测量我们得出,农业技术人员的增减都会直接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而对于原假设来说,5%显著性水平之下,农业科技活动对于农业经济发展来说具有单项格兰杰因果关系,因此可以表明农业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会造成农业经济发展较大的波动。[5]
四、结语
本实验主要对农业经济与农业科技资源进行一定的关系论证分析,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第一,运用ADF的方式来记录分析科技人员、科研经费支出、机械总动力以及农业经济增长.:农业经济的衡量指标主要是农业总产值,通常情况下,农业、牧业,以及林业和渔业等方面的总产值构成了农业的总产值,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在特定时期的农牧业的生产的总成果以及所达到的总规模,从而能够代表农业发展的某方面领域。通过有效的检验这四个时间序列的稳定性,确定其单整阶数;第二,在检测结果过程中,若四个序列显示出有相同的阶数单整性时,那么就利用E——G两步的方法对农业科技资源同经济增长是否存在均衡关系进行检验;然后在二者协整关系之后,建立一个对误差进行修正的有效模型,通过对二者短期的动态关系进行研究;最后,通过Grange的因果关系来对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检验,另外,因为对数的变换难以实现对原始变量之间相互的协整关系产生影响,因而对农牧总产值、科研经费的支出、机械总动力以及科技分析人员这4个变量分别进行自然对数的取舍,就能够得到经过对数变换之后新的变量。
2二者分析的结果
如果对时间序列上的数据直接进行回归,那么很可能会发生缪误回归的状况,从而使得后续的推论不符合实际,而且只有当变量的序列都是同阶单整的序列时访客协整分析,因而在此之前,需要对验LNH、LNM、LNRD和LNY这四个序列的平稳性进行检验。经过单位根检验表明变量LNY、LNH、LNM、LNRD都是二阶单整变量,所以可以进行协整分析以验证LNY与LNH、LNM、LNRD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Granger和Sims提出的因果关系检验可确定一个变量能否有助于预测另一个变量。Granger和Sims提出的因果关系检验法的基本思想如下:如果变量x有助于预测变量Y,即根据Y的过去值对Y进行自回归时,如果再加上x的过去值,能显着地增强回归的解释能力,则称x是Y的Grange原因;否则,称为非Grange原因。同时,Granger指出,如果变量之间是协整的,则至少存在一个方向上的Granger原因;在非协整情况下,任何原因的推断将都是无效的,由此可见,农业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Grange原因并不是农业经济发展,从而能够从另一角度上反映出我国农业科研投入机制尚未完善,还需要对其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农业科技;贡献率;索洛余值法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表示: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
山东省是农业大省,在全国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以来,山东各级党委、政府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但到目前为止,关于山东省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还比较落后,由于没有及时完备的科学测算、准确切实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农业科技进步的潜力就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掘,通过农业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就不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山东农业科技进步状况及其测算现状在我们这个农业大国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而通过科技进步促进农业发展,这关系到现代农业体系的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落实和城乡经济社会格局一体化的完成。
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又再次强调: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抓紧在农村体制改革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进一步放开搞活农村经济,优化农村发展外部环境,强化农村发展制度保障。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本文运用索洛余值法来测算山东省1991-2005年期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以期从测算的结果出发,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就发展现代农业提出思考、建议。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本文在深入了解山东省农业科技发展概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统计年鉴和参考文献,通过完备的科学测算、准确切实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以量化的指标了解、评价山东省农业科技进步的发展状态和走势。以期通过农业科技进步潜力的有效的发掘,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以山东农业科技进步状况及其测算现状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就我国通过科技进步促进农业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体系,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经济社会格局一体化提出对策、建议。
(三)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
本文对查阅的数据通过索洛余值法测算出山东省1991-2005年期间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然后对影响农业总产值的各要素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相关结论,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二、山东省“八五”、“九五”、“十五”期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分析
(一)理论依据
科技进步贡献率是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它是衡量区域科技竞争实力和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综合性指标。目前经济学界对科技进步贡献率的界定和测算还有争论,但其理论基础都是建立在COBB-DOUGLAS生产函数或索洛增长方程之上的。增长速度方程是C-D函数的微分表达式,其公式简单明了,计算方便,但前提条件是必须用其他方法测算各投入要速度生产弹性系数,目前各投入要素弹性的确定还没有一种公认的方法,通过建立生产函数的回归方程估算出各投入要素弹性系数的弹性值(回归系数),不失为较适宜的一种方法。
(二)模型建立
本文采用农业部科学技术与质量族标准司颁布的全国统一方法:索洛余值法。根据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含义,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是农业总产值增长率减去投入量产生的总产值增长率之后的余额。由于我国是农业大国,结合我国农业特点,将其分为:物质费用、劳动力和播种面积,这样有如下增长速度方程:
a=(Yt-Y0)/Y0-α(Kt-K0)/K0-β(Lt-L0)/L0-γ(Mt-M0)/M0①
式中:a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Yt-Y0)/Y0为农业总产值增长率;(Kt-K0)/K0为物质费用增长率;(Lt-L0)/L0为劳动力增长率;(Mt-M0)/M0为播种面积增长率。
Y0、K0、L0、M0分别是基年的农业总产值、物质费用、农业劳动力及播种面积;Yt、Kt、Lt、Mt分别为计算年的农业总产值(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物质费用(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农业劳动力及播种面积。
即:a=Y/Y0―αK/K0―βL/L0 ―γM/M0②
可用更简洁的形式表示为:
a=y-αk-βl-γm③
式中,a: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y:产出的年环比增长速度;k:资金的年环比增长速度;l:劳动力的年环比增长速度;m:播种面积的年环比增长速度。α:资金的产出弹性系数;β:劳动的产出弹性系数;γ:播种面积的产出弹性系数。
然后得到以下表达式: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a/y*100%④
(三)山东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与分析
1、山东省农业产值增长分析
从农业总产值来看,山东省农业经济总量呈不断增长趋势,农业总产值由1991年的834.81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967.99亿元,其间增加了2.36倍,年均增长率为5.88%。
2、山东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
根据年鉴数据和回归方程,计算出山东省1991-2005年农业总产值、物质费用、农业劳动力、播种面积的环比增长速度。运用Excel软件做回归统计,得到以下回归方程:
回归方程:
y=0.01826779+0.556572k+0.112791l+2.728173m(山东省“八五”时期)
相关系数:R2=0.843333
回归方程:
y=0.455039+0.657814k-1.05807l+1.010416m(山东省“九五”时期)
相关系数:R2=0.982686
回归方程:
y=0.010657+0.146316k-0.78080l-0.06616m(山东省“十五”时期)
相关系数:R2=0.960651
回归方程:
y=0.01437+0.575422k-0.15101l+0.79819m(山东省1991-2005年)
相关系数:R2=0.950013
通过上述计算结果和回归模型,可以得到山东省“八五”、“九五”、“十五”时期科技进步贡献率、物质费用贡献率、劳动力贡献率、播种面积贡献率。
从计算结果来看,1991-200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6.79%,物质费用年均增长率为9.03%,对农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份额为76.51%,山东省近15年来农业总产值的增长很大程度都是靠物质投入的带动来实现的。农业劳动力和播种要素的年均增长率分别是-1.35%和-0.11%,对农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份额很小,分别是3%和1.32%,农业科技进步年均增长率为1.14%,对农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份额为21.17%。科技进步还处于第二位的增长因素,这表明:山东省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总体上处于以外延式扩大再生产为主的粗放经营阶段。
但是从各个时期的计算结果来看,“八五”时期物质费用对农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份额大于科技进步的贡献份额,居首位。而且物质费用年均增长率为17.47%,超出同期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11.64%,表明“八五”期间山东省农业总产值增长基本上是靠高投入实现的,是外延式农业增长方式。而在“九五”时期,物质费用的增长低于农业总产值的增长,表明这个期间,山东省农业已经开始向内涵式扩大再生产的增长方式转移,为二元增长。“十五”期间,科技进步的贡献份额以22.40%高于同期物质费用对农业总产值的贡献份额20.71%,表明在“十五”时期,科技进步已经开始在农业总产值的增长中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因素。因此,在考查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时,必须与本地区不同生产阶段、经济增长因率等因素相结合,才有实际意义。
三、从制度的视角看山东省农业科技发展的应对措施
(一)山东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现状
通过对山东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以及对农业科技、农业资金投入和劳动力投入对农业经济的影响进行分析可以得到:
“八五”、“九五”、“十五”期间山东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是:15.70%,12.78%,22.40%;农业科技进步速度分别是:1.83%,0.46%,1.07%。山东省农业资本贡献率分别是:83.58%,53.20%,20.71%。农业劳动力贡献率分别是:-0.04%,6.18%,53.12%。播种面积贡献率分别为:0.60%,-15.23%,1.15%。
(二)山东省农业科技进步应对措施
1、继续保证农业科技投入,增加投资渠道
1991-2005年间的数据显示,农业投资在农业总产值的贡献因素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是加速农业科技进步的关键。农业科技工作是以社会整体效益为主,农业科技投入应该以政府拨款为主,同时多渠道、多形式地筹集资金。改变农业科技投人只依赖财政拨款的单一国家投入体制,逐步形成政府、金融机构、科研单位、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人等多渠道、多层次农业科技投入机制。积极鼓励农村和个人将资金投向农业科研,同时大力扶持私有经济承办农业科研单位。
2、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如何将科研成果过成功地转化为生产力,成为山东的一个重要问题。“八五”时期以来,山东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稳步升高,表明山东在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已经做出探索性的一步。因此,山东省抓好目前已建立的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区、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外向型农业开发示范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等,带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对重点农业科技成果,要保证资金投入,实行项目责任制,把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真正落到实处。组织农业科研单位和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共同协作,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应用。大力培育农业技术市场,建立健全全省农业技术市场网络,逐步建立农业科技成果制度。
3、提高农民素质,提高科技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
建设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必须发挥农村的人力资源优势,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源开发投入,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4、加快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国外、省外高级农业专家、留学生来省工作,壮大农业科技队伍。努力创造条件,多选派农业科技人员特别是中青年科技人才出国进修和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学术水平。加速改革农业中高等教育体制,培养农业科技后备力量。注重培养具有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和经营管理的新一代农业科技企业家。重奖有突出贡献的农业科技人员。
参考文献:
1、王启现,李志强,刘振虎,刘自杰.十五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与2020年预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6(6).
2、刘兴慧.山东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8(5).
3、李林杰.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基于我国“十五”时期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实证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2).
4、高志兵,李业荣.云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定与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8(7).
5、袁卫.统计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6、山东省统计局.山东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1991-2006.
7、中国农业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农业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1991-2006.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农业科技则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从发达国家来看,高科技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主要得益于比较完善的农业科技体制,以及充裕的农业科技资金供给[1]。纵观国外农业科技投资的特征,可以归纳出三大主要特征:
(一)投资强度大
农业科技投资强度,即农业科技资额占农业GDP值的比重。比较国内外农业科技投资强度的相关统计数据,最显著的区别是农业科技投资强度的差异———与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科技投资强度明显偏低。
(二)私人投资的积极参与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私人部门在农业科技投资中,都发挥着一定的作用,甚至承担着主要的投资责任。与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私人投资占有较高比重相比,我国私人部门在农业投资中的作用微乎其微。
(三)法律保证政府投资的刚性增长
国内外许多文献表明,国外(尤其是以美国、韩国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为保证农业科技资金的有效供给和刚性增长,以立法形式对农业科技投资作出了一系列规定。例如,为了保证政府公共财政投资的增长,各国在制定年度财政预算计划(这种财政预算具有法律效力)时,通常会对农业科技投资在预算总支出中的比重作出具体的规定,以保证政府农业公共投资的持续、稳定增长。以美国为例,从1958年开始,美国政府对农业科技投资额保持了年均8%的增长率,投资的重点主要集中于没有直接经济效益但关系到未来农业科技发展的基础研究领域,其资金的来源主要由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提供,并且以相关法律为依据和保障。
二、我国农业科技投入存在的问题分析
资金投入,是农业科技活动的基础。长期以来,我国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对农业科技投资的力度不断加大[3]。但受国家财力的限制及其它因素的影响,公共财政投资的总量十分有限,而私人投资的潜力也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农业科技资金供给短缺的矛盾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通过与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农业科技投资特征的比较,可以归纳出我国农业科技投资的两个突出问题:
(一)农业科技投资强度低
统计数据表明:得益于政府对农业科技的高度重视,以及私人部门的积极参与,各国农业科研投资强度普遍高于非农业部门[4]。从我国的情况来看,尽管政府对农业科技投资的力度不断加大,私人部门也开始介入农业科技投资领域,但从总体来看,农业科技投资强度还很低:既低于国内科技投入的平均强度,也低于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农业科技投入强度(见表3和表4)。表3的统计数据反映:我国2007年的农业科技投资强度仅为0.54%,仅仅相当于美国2006年农业科技投入强度的1/7左右,或者20世纪90年达国家农业科技投资平均强度的1/4左右,以及发展中国家20世纪90年代平均农业科技投资强度的50%左右。表4的统计数据表明,与发达国家农业科技投资强度普遍高于科技投资强度的情况相反,我国农业科技投资强度远远低于非农业部门的水平。以2007年的统计数据为例,我国农业科技投资平均0.54%的投资强度,仅仅相当于国内科技投资强度(1.49%)的1/3左右。
(二)私人投资参与度不高
从我国的情况来看,虽然私人部门已经开始涉足农业科技领域,但由于起步晚,私人投资在整个农业科技投资领域中的作用还微不足道。私人投资农业科技活动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原因是多方面的:
1.农业本身的弱质性及其对自然条件的高度依赖性,决定了农业科技活动的高风险性[5]。企业投资要求风险与收益对称,要求收益立竿见影,并且能得到有效保障,农业科技投资难以满足这些要求,也就难以获得私人部门的青睐,尤其在资源环境、农作制度、气候研究等公共产品属性突出的领域,更是如此。
2.企业资金没有得到充分挖掘。由于我国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资金实力和科研能力强大的农业企业为数不多,农业科研力量主要集中在高校和政府科研机构中。这些机构的经费主要由政府提供,也就必须以政府为主要服务对象,而缺乏市场竞争意识,缺乏与企业联系、争取企业经费支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农业科技成果必须在较大范围内应用才能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而的实施,虽然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作出了巨大贡献,但这种制度导致的农地分散,使得农民应用高新技术的收益有限,对应用农业科技成果的兴趣不高。
4.从农业科技私人投资来看,由于农业科技成果的公共产品(或半公共产品)属性,农业知识产权很难得到有效的保护。私人部门投资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加上受传统的重工轻农思想的影响,企业投资意愿不强。私人部门参与农业科技活动比例偏低,既不利于农业科技投资强度的增加,也不利于农业科技投资结构的优化。由于缺乏追求科技成果实用性的私人资本的参与,政府的公共投资缺乏有效的竞争,既降低了公共投资的效率,也导致了农业科技与现实需求的脱节。
三、基本结论及对策建议
科技兴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选择。落实科技兴农战略的关键在于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6]。农业科技投资是农业技术进步的基础和前提条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科技管理体制的差异,中、美两国农业科技投资强度和效率有显著的差别。提高农业科技投资强度和效率,主要是在加大政府农业科技投资强度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非政府部门在农业科技活动中的作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科技投资回报率。
(一)提高认识,加大政府农业科技公共投入力度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即使是在工业占主导地位的时代,无论是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还是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农业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主动加强农业科技投入的力度。农业科技投入促进技术进步理论认为,农业科技进步是一个不断创造新知识、发明新技术并推广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进而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动态发展过程,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农业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为了保持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农业科技投入的政府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大部分农业科技产品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一般公共产品属性,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必然会出现“搭便车”现象,而技术“消费”的非竞争性更使得科技产品的效益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农业科技需要政府给予更大的支持。为了保证财政对农业科技的投资力度,可以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用法令和制度保障农业科技资金的刚性供给,建立政府农业科技资金持续供给的长效机制。同时,要统一农业科技资金管理,优化农业科技资金配置,以保证农业科技财政投资的效率。
(二)充分发挥非政府部门在农业科技投资中的作用
政府承担农业科技投资主要任务的长期性,并没有否定非政府部门在农业科技领域中的作用。国际经验表明,非政府部门在农业科技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长期趋势来看,无论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非政府公共投资农业科研的比例不断提高。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的内部原因是非政府部门对农业科技投资可以获得较高的回报率。然而,非政府部门对农业科技投资也有一系列前提和条件:一是农业技术的知识产权制度必须得到保障;二是企业对农业科技投资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和局限性;三是私人对农业科技投资的前提是投资农业科技的企业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四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农业企业对农业科研投入的增长与市场扩张有关。跨国农业科技企业进入其它国家的条件是: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农业科研投资和人力资源为这些公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7]。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私人对农业科技投资比例偏低可以从两个方面寻找根源,即:一是知识产权健全程度,二是农业科技产业化所依赖的大型农业企业。充分发挥私人部门在农业科技活动中的作用,首先要求健全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其次是要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培育一批实力雄厚的农业企业。同时,由于私人与政府对农业科技投资在许多领域是互补的,私人企业的投资是政府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投资基础上的延续[8],把政府与私人对农业科技领域的投资视为替代关系有碍于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发展。如何制定合理的科技政策和高效的农业科技投入诱导机制,以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在农业科技投资领域的互补性,是未来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中值得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