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逻辑思维能力的体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小学数学 逻辑思维能力 重要性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c)-0092-01
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概念、推理、判断等思维形式所进行的思考活动,它是一种有条理、有步骤、有依据、循序渐进、综合分析的思维方式。逻辑思维能力的高低,主要看学生所掌握的推理判断等思维方法的程度和运用是否灵活。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具有核心价值的关键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小学数学的课堂学习内容相对而言较为简单,然而同样离不开判断推理分析归纳等思维方式,这些都是逻辑思维的范畴。由于逻辑思维属于思维的高级形式,小学阶段的学生很少具备这样的思维能力,而小学阶段恰恰又是最适合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为以后高年级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 逻辑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现如今,辅导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很多孩子在课堂学习之余,纷纷走进这些辅导机构。然而如此劳心劳力,并非所有孩子的成绩都能够有质的提升,尤其是数学。相当一部分升入中学的孩子,学习数学感到困难和吃力。固然可以说孩子学习不认真,不努力,追根溯源,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逻辑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可见,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是非常重要的,从长远来看,关系到学生以后的学习和思考。
2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直以来,众多一线教师纷纷反映,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尤其是小学。此种情况反映在学生身上,主要体现为解决问题时,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找不到突破口,做题容易卡壳,也缺乏一定的灵活性。那么,在教学过程中,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呢?
2.1 以兴趣入手,让学生爱学爱思考
孩童的好奇心最盛,因此,要恰到好处的利用他们的好奇心。老师在讲课之前,可以根据本节课的课堂内容设置一个小悬念或者以一个带有开放式问题的小故事开始,这样就容易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得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去积极思考,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课。
老师首先要具备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意识。在日常教学中,切不可一味灌输,机械化的去讲课,这样对发展学生的思维没有任何好处,甚至适得其反。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尚小,所以教学环境的创设很关键,要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教学环境下通过积极主动的思考去养成这种能力。比如,老师在讲到数的整除问题时,老师可以以游戏胜负的方式告诉学生:“同学们,我们做一个游戏,只要你们能随意说出一个数,我就马上能说出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看看我们谁是最后的胜利者。”这样学生就开始争先恐后的发言,老师当然说的又快又准确,学生的好奇心和不服输的劲头一下子就来了。屡次实验之后,肯定会追问老师为什么,这时候老师就趁热打铁,给学生讲解这个知识点。这样做,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一改沉闷沉默的封闭状态,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敢想、敢说、爱想、爱说,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在思考中学会方法,寓教于乐,教学相长。
2.2 以方法助学,让学生学习更有效率
在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有很多方法可以借鉴。
2.2.1 重阅读
很多老师都会发现学生在做应用题时,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不读题。也许很多老师和学生觉得只有语文才需要阅读,其实应用题就是一个微型阅读。尤其是现在很多应用题的设置越来越生活化,有一些信息隐藏在字里行间,必须通过阅读才能准确识别关键信息。在阅读中,要弄准概念,区分已知和所求,分析有效信息,总结同类型题目的解答方法,在这个过程中,都会体现出阅读在培养逻辑思维中的重要性。
2.2.2 空间感
小学阶段涉及到的几何学习比较简单,但是如果学生缺乏对空间的认知想象建构能力的话,做题会有一定的困难。如在教学中涉及到行程问题、面积问题等,如果借助于线段图及图形图案,不光是解题会准确快速,更重要的在于这是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一个方面,学生会通过练习不断地加固脑子里的空间感,为今后高年级几何的深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2.3 生活化
小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一般比较差,需要借助一些直观材料以唤起学生的联想,这些材料最好来源于生活,学生熟悉且有亲切感。比如,学习多边形面积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折纸的方法,来体会出不同图形面积公式的演变过程。学习分数时,可以提倡学生回家使用苹果或者橡皮之类的小文具去练习。这些动手的过程同时也是动脑的过程,不仅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新学的知识,更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养成。
在实际学习中,这些方法往往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综合使用。学校老师应根据不同的年级,按照教学计划,仔细思考,认真研究究竟哪些逻辑思维方法可以很好的应用到某个学习模块中,这样才能不断创新。
2.3 以重复固学,让学生做题更快更灵活
任何一种能力的培养都非一朝一夕练就。对孩子要多点耐心,反复讲解,逐渐让学生掌握逻辑思维能力。小学生学东西的速度比较快,由于种种原因,也会出现善忘或者不能运用自如的情况。这个时候老师就要注意,当学生的逻辑思维初步形成之后,要通过练习让学生加以巩固,使这种思维方式根深蒂固,自然的发挥。这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动的、灵活的运用数学思维方法,通过多角度的思考和举一反三来引导学生,使学生真正的学会用逻辑思维思考问题,掌握这种思维的能力。
3 结语
古语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与我们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目标是一致的,能力的培养需要方法,学会了方法能力便逐渐培养。总之,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非持之以恒不能达。如此,对老师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师们要不断的努力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与方法,积极地钻研新问题,主动和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心理,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有的放矢,为教学研究和革新尽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罗淑艳.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尝试[J].吉林省教学学院学报,2012(28):105.
关键词:高中生物;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0B-0070-01
现在很多高校开始注重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因为无论在日常学习还是社会活动中,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都会帮助大家快速实现目标。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帮助我们发挥创新能力,更多的人开始着重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现状
在素质教育实施以来,教育部门开始重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后天的培养、有意识地进行训练。但在应试教育大背景下,中国高中生面对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越来越差,现在的高中生更专注于对习题的研究,缺乏好奇心和求知欲,缺少创新能力,同时也忽视了对教材中问题的思考能力,这种现象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体现的尤为突出。长此以往,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会越来越弱,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对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也就变得至关重要。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一)通过实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逻辑思维模式
生物学科主要教学内容是以实验为基础建立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实验占很大比例,可以说实验在生物教学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通过实验帮助学生建立逻辑思维模式的优点在于,实验相对于文字来说对学生的教育更直观,学生在实验教学的带动下,思维会更活跃,对学习内容的记忆就会更具体、更深刻。但是,教师想要利用实验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训练思维能力,首先就要对教材领悟特别透彻,这样才能为学生思维训练打基础。例如,在做DNA提取实验中,先告诉学生准备哪些材料,这个过程就是初步建立逻辑思维能力,大脑会对出现的材料进行整理,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层次逻辑思维。在实验过程中,先要让学生知道注意事项,盛放鸡血的容器必须是塑料容器,细胞破碎后释放出的DNA容易被玻璃容器吸附,导致能够提取到的资源变少,因此,实验过程中最好使用塑料的烧杯和试管,减少实验过程中DNA的流失。实验开始先将准备好的鸡血充分搅拌,鸡血细胞液与蒸馏水混合,沿一个方向快速搅拌,释放DNA。通过几个步骤的操作,实际上就是开始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再增加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过程。由此可见,实际的案例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引导学生独立进行逻辑思维训练
思维的产生来源是对问题的思考,在生物教学过程中,适当提出问题可以打开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能影响学生的创造力。这也是训练逻辑思维的主要环节,一个好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迅速调整到问题的关键,打开思路和想象力,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在生物教学活动中,提出问题的环节对思维的产生是有关键作用的,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合理设置一些有趣的环节。例如,在做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先让学生设计用纯种高茎豌豆做父本,矮茎豌豆做母本的杂交试验,让学生猜测子一代的情况。这时候就是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会根据问题产生不同的猜测,有的会说都是高的,有的说都是矮的,还有的会给出高矮都存在的情况,这时候教师给出正确答案:都是高茎豌豆。教师提出下一个问题:将子一代豌豆自交,会产生什么样的后代?这个时候学生的思维就会转变,逻辑思维中的元素也会增加。学生回答:都是高茎豌豆的居多。教师给出正确答案: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同时出现。在给出答案的过程中,学生的回答都是思维活动的结果,所以,在问题的引导下,拓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是有很大帮助的。
(三)在实际练习操作中强化对逻辑思维的训练
关于高中生生物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生物教学中,应用最多的还是在课后习题练习中,在习题练习中,很多学生都根据自己的经验以及课堂的印象选择答案。作为教师在习题操作中一定要多鼓励学生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多思考,一定要调动学生的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相结合,在训练习题上一定要建立思考问题的思路和缘由。做习题时,一定要先养成快速浏览阅读的习惯,然后归纳出主要内容以及问题需要的条件,对于有效信息进行整理、归纳。这样长期训练,就会养成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增加做题的效率,也会有助于学生日常语言的表述、归纳与总结。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实验案例、教师引导和实际操作训练进行。同时,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以后走入社会、工作生活都有很大帮助。相信通过高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会给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见长.所谓思维能力是人们在实际工作、学习、生活中一旦遇到问题所想出的解决对策,是对判断、分析、概括、总结能力的集中应用.逻辑思维能力是思维中最严密的一种,内容多样、严密,不仅对数学学习有利,而且能帮助学生贯通所有知识点,学好各门课程.然而调查发现,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还存在很多不足,课程授课方式较为单一,忽视了对学生思维的启发与能力的培养,阻碍了高质量教学的实现.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实施,教师必须坚持创新,基于教学实际提出教学的新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借助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
启发式教学是与传统教学方法相对应的一种教学模式,强调的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迪,让学生由知识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改变灌输式课堂存在的不足,并对教学进行完善.当然,在启发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实际,ρ生的数学基础有明确的了解,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例如,已知(a5)=(b3)=(c2),且a-b+c=8,求a的值.初中生刚刚接触复杂的代数形式,面对这种题目肯定会感到困难,不知道如何下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启发方式,找到解题的切入点,让学生学会换元,点拨学生解答题目.设(a5)=(b3)=(c2)=k,然后推理得出a=5k,b=3k,c=2k,因此a-b+c=5k-3k+2k=4k=8,k=2,接着就可以解答出a的数值.通过启发式教学,能调动学生的大脑,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活跃思维.
二、依托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与其他课程相比,数学课程之间的逻辑性紧密,一个知识漏洞就会导致接下来学习的不足,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必须依托基础知识,奠定学习的理论基础,将教学与学生的逻辑相结合,做好渗透性教学.具体而言,教师要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感性认识,然后通过研究、分析、推理,概括出最终的答案,经过加工后提出解答问题的办法.例如,在让学生理解“角是由两条射线组成的,而且两条射线有公共端点”这一命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文字叙述在头脑中形成朦胧的感性认知,然后通过分步讲解、举例论证、作图证明等方式,让学生形成理性的认识,掌握命题的本质属性.
三、立足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与其他科目不同.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公式定理,还要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做到活学活用,将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也就是说,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找到知识点与生活的联系,从情境出发,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例如,在讲“二次函数”时,对于函数运行的轨迹,教师可以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与实际生活中抛物线的运动轨迹结合起来实施教学,从而保证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大脑,活跃他们的思维.
四、通过反复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组织好教学的材料.学生逻辑思维的形成是从朦胧的感性认知开始的.要想使学生的思维由感性认识顺利转化为抽象思维,教师就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素材,并组织好教学上升为理性认识.
其次,找到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通过对比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对教学知识有一个新的认识,搭建一座关联性教学的桥梁,明确教学内容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根据教学实际提出解题的科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困生 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既是一门具有严密逻辑性的科学,也是一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具有很强实用性的科学。小学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学科。数学离不开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是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所进行的思考活动,是一种有条件、有步骤、有根据、渐进式的抽象思维方式。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能力的核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提高那些数学学困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关注数学学困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教师做好数学学困生转化工作,不仅关系到学困生这个群体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全班的合格率和一个班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由于数学本身的特点,学好数学离不开逻辑思维能力,这对数学先进生很重要,对数学学困生更为重要。
对于学困生来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进而提高数学能力,有利于今后进一步学习和生活。学困生主要是指那些思想品德表现不好或学习成绩不好,平时表现比较落后的学生。在这里,数学学困生主要是指那些数学学习潜能没有开发或开发程度不够的学生,这些学生要么其它科成绩较好而唯独数学这一门差,要么各科都差。虽然他们由于好玩不想学习、有自卑感、有学习逆反生理、家庭教育缺位或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等原因而处于落后状态,但是他们中大多数是因为没有形成较强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而学不好数学或不想学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差表现在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凭直觉想问题、不能独立或深入思考问题等。数学逻辑思维在数学学习中是必不可少的,它主要是借助数字或数学语言所进行的思维,数字或数学语言本身比较抽象,正是这种抽象性增加了学生学好数学的困难,但学好数学必须以具备这种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为前提。学困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扎实掌握了数学这一门课,自然地为以后学习更深的数学知识打下了基础,也能为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对于数学教师来说,提高学困生逻辑思维能力同样重要。学困生取得更好的数学成绩,既是对自己教学工作的肯定,也是自己职责的体现。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学困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学习成绩的进步,使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辛勤付出得到肯定。同时,学困生转化为先进生,也促进了整个班集体共同进步。如果漠视学困生的存在,学困生就有被边缘化的危险,这不仅对学困生不利,而且对整个班集体乃至学校也不利。
二、如何提高学困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的抽象性增加了学困生提高数学逻辑思维能力难度。教师要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就得根据他们的行为、心理状态和思维中表现出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师要尊重和理解学困生,调动他们数学思维的积极性
学困生往往都存在自卑心理、不愿与人交流、上课做小动作不认真听课、懒于思考等问题,误认为老师和同学都看不起他、嘲笑他和为难他。这样的对立关系,容易使学困生同老师、同学之间形成隔膜,不利于良好班集体的形成,也不利于班级数学教学的顺利展开。这就需要教师尊重、理解、转化他们,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应努力做到:
(1)要相信学困生是可以转化的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造成学生学习差异的主要因素不在于遗传或智力,而在于家庭和学校环境不同”。学困生数学学习落后的原因,一是教学设计和方法不完善,学生没能提高数学能力。一是在于“教师没有期待他们去掌握”,学生没有处在学习的主位。所谓“教师的期待”,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其实,很少有学生天生就是学不好数学的,所以,教师要找到他们落后的后天原因,找到转化他们的正确方法。
(2)要根据学困生不同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学困生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因此,在对他们进行教育时,要针对其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取得实际成效。
(3)要有足够耐心和信心去转化学困生
学困生思想觉悟、学习能力较之好学生有一定差距,他们认识能力较低,思想基础不牢,容易出现反复。所以,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上进心、学习能力就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需要老师要有耐心,更要有信心。学困生并不是甘心走下坡路的。当他们处于落后状态时,他们会有自卑感,缺少关怀往往会导致自暴自弃。因此,教师对他们的思想反复、动摇要有充分思想准备,要更加关心他们,克服急躁情绪,不断地从反复中发现他们的进步因素,教育引导他们向好的方面转化。同时,要注意做好巩固工作,防止学困生思想重新出现反复。
2.让学困生掌握正确的数学逻辑思维方法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方法比理论知识本身更重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就等于掌握了理论知识,因为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就能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要提高小学学困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就必须要根据他们的思维特点,把他们组织到对所学数学内容的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分类、抽象和概括、归纳与演绎等思维的过程中来。
(1)让学困生正确掌握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所谓分析的方法,就是把研究的对象分解成它的各个有机组成部分,然后分别研究每一个组成部分,从而获得对研究对象的本质认识的思维方法。综合的方法是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加以研究,从整体上认识它的本质。要掌握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就要利用学困生具有凭直觉思维的特点,借助直观教具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例如,在认识5的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把5个桔子放在两个篮子里,从而得到4种分法:1和4;2和3;3和2;4和1。由此,学生认识到5可以分成1和4 ,也可以分成2和3等。这就是分析法。反过来,教师又引导学生在分析的基础上认识:1和4可以组成5,2和3也可以组成5。这就是综合法。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再一次运用分析、综合方法,指导学生认识5可还以分成5个1,从而知道5里面有5个1;反过来,5个1能组成5。借助桔子、篮子这些生活化的教具,学困生就能理解什么是分析和综合,进而掌握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并能应用于解决数学问题。
(2)要让学困生掌握比较与分类的方法
比较和分类方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最基本的思维方法。比较是分辨研究对象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的方法;分类是根据异同点把数学对象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维方法。比较是分类的前提,分类是比较的结果。比较与分类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具有很重要地位。可以说,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从比较和分类开始的,他们开始接触数学就会比较长短,比较大小,进而学会比较多少。然后,就会把同样大小的放在一起,相同形状的归为一类,或者把相同属性的数学归并在一起(整数、小数、分数)。前者这反映的是比较方法,后者例举的是分类方法,分类常常是通过比较得到的。要使学困生掌握比较与分类方法,就要利用他们习惯于单向性而不是多方向性思维的特点。
如,可以比较这4个等式:0.009米=9毫米;0.09米=90毫米;0.9米=900毫米;9米=9000毫米。可以看到:“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0倍……”反过来,把式子从后往前看,则与上述情况相反即依次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前后两次对这4个等式进行单方向性比较,使学困生理解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同时,自觉地运用了比较的方法。从而使他们掌握它们的规律,运用这个规律去解决小数乘、除法的计算问题。
(3)领悟抽象与概括的方法
抽象就是从客观事物中舍弃非本质的属性,抽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的思维方法。概括就是把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综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这也得利用学困生凭直观、思维不灵活的特点来领悟抽象与概括的方法。
如,在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学生通过摆小棒计算出9+ 2、9 + 3、9 +4等几道20以内的进位加法题之后,从中抽象出“凑十法”:看大数,拆小数,先凑十,再加几。这样,在学习后面8加几、7加几就可以直接运用“凑十法”进行计算了。以小棒为教具,让学困生先掌握“凑十法”,并让他们记住,再拓展运用于20以内加法运算。事实表明,教师提供感性材料,随着学生对具体材料感知数量的增多,就会形成从感性到理性的抽象概括,学生一旦掌握了抽象与概括的学习方法,机械记忆就将被意义理解所代替,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就会产生新的飞跃。
(4)学会运用归纳与演绎的方法
这是数学学习中经常运用的两种推理方法。归纳推理是由个别的或特殊的知识类推到一般的规律性知识。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思维方法。事实上,人们认识事物一般都经历两个过程:一个是由特殊到一般,一个是由一般到特殊。小学数学中的运算定律、性质及法则,很多是用归纳推理概括出来的。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中归纳与演绎能力一般都不强,这就需要经常开展这样的训练:通过枚举整数中的几个“两个加数交换位置相加和不变”的例子,推导概括加法交换律。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有序、有理、有据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困生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品质
逻辑思维效率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维品质的好坏。思维效率低往往是学困生的一大特点,要提高学困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就非常重要。
(1)培养学困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思维的广阔程度与抽象程度,它能使思维逐步摆脱对直观形象材料的依赖,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和规律;能较全面理解所学数学知识,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根据好有概念对所学数学知识作出判断;能初步进行归纳、演绎和类比推理。这是学困生常常缺乏的一种思维品质,为了培养学困生的思维的深刻性,可以按照直观-形象-抽象的逻辑顺序,帮助学困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教学中注意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可以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2)培养学困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活性指思维的自由度。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中多是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机械式思维。这样,教师要让学困生学会从不同的视角去分析、解决数学问题,且运算过程也灵活,能自如运用不同的算法,解决复杂问题。如可以采用一题多解思维训练,特别是在应用题教学中,让学困生从不同的视角去分析去进行一题多解。
(3)培养学困生思维的独立性
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就是培养学困生单独思维的能力,经过自己独立思考,解答各种数学问题;通过独立思考,认识判断各种数学问题,不受教师暗示的影响,也不因其它因素,轻易放弃自己正确的看法;大胆提出问题,发现规律,发表独创性意见。教师要培养学困生思维的独立性,必须调动学困生思维的积极性,使他们在独立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教学中,要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给予思考问题的机会;创设情境,揭示矛盾鼓励他们勤思、勇问;引导他们质疑问难,各抒己见,满足他们思维方面的精神需要。
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正确的逻辑思维方法是统一的,它们相辅相成、彼此渗透、互相促进、互为补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学困生有信心和耐心,并且理解和尊重他们,让学困生掌握正确的数学逻辑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品质,从而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明亮.刍议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3).
[2]肖丽丽.浅谈学困生的转化.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462).
[3]汪世尧.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云南教育,2000,(5).
[4]李玉琪.数学中的逻辑思维方法与形象思维方法.数学通报,1994,(2).
关键词:思维 逻辑思维能力 英汉翻译
引言
翻译是语言活动中的一种,是用一种语言形式把另一种语言形式里的内容重新表现出来的语言实践活动。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而思维之逻辑性往往体现于其流畅性。从逻辑思维角度来看,英汉翻译就是根据英语的语言材料,运用汉语进行第二次思维的活动过程。在翻译中,正确运用逻辑思维的形式和方法,根据原文语句内在的逻辑关系(包括原文作者的立场、观点、感情的合理流露和表达)来确定译文语句的层次处理和结构安排,这对于深刻理解原文、确切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再现原作的修辞效果等都将起积极作用(向红、王雪梅,2007)。
1 逻辑思维能力
人的思维发展过程是人类思维发展规律内在约定的,是客观的,它具体包括辩证思维、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线性思维、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等等。逻辑思维是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它以抽象的概念、判断和推理作为思维的基本形式,以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作为思维的基本过程,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性联系。从表面看,翻译只是不同语言之间的一种文字转换,似乎与逻辑思维没有什么关联。其实,语言表达本身就是以逻辑构成其内在文脉的,翻译过程实际上是一连串的大脑思维过程。翻译的全过程,从理解原文到成功地转化为译文,除了考验译者的双语功底、美学修养等多学科知识之外,还考验译者的逻辑思维能力。因为译者所面对的原文,并非只是单纯的文字堆砌,而往往是作者逻辑思维的产物,字里行间都渗透着作者的逻辑思维。
所以译者不仅需要有较好的语言运用能力、翻译基本技巧和比较广泛的多学科知识,而且还应准确把握原作者的行文思路与思维过程。理解过程中出现多义或歧义,可以借助逻辑思维来做出选择;理解过程中出现了不解或难解,也可以借助逻辑思维走出混沌。(向红、王雪梅,2007)
2 学生译文谬误的逻辑分析
理解、翻译一些背景特殊的语句,除了要具有英汉双语能力、掌握英语语言文化知识,译者还需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如果逻辑思维能力薄弱,就会误解叠出,误译叠现。笔者在翻译测试中要求学生将句子“The bank or credit-card company settles the client's bills, invoicing him monthly and charging interest on any outstanding debts.” 翻译成汉语(参考译文: 银行或信用卡公司结清客户的帐单,按月给客户开列其消费清单,收取欠款的利息。)。发现学生出现很多的失误,在仔细对比分析了学生的译文后,笔者发现恰恰是逻辑思维能力的欠缺,导致学生的译文质量参差不齐,有的犯了一般性逻辑错误,有的逻辑不当,有的甚至与原文相差很远。句子理解并不难,关键在于学生不善于逻辑分析。学生没有仔细研读整个句子,忽略了句子整体的逻辑大背景,实际上,这句话描述的就是银行是如何对信用卡持有者管理收费的。
2.1 死译词义,导致逻辑不顺。
中国学生在记英语单词时只注重记忆单词的前两种词义,在他们的概念中,汉语单词和英语单词在意义上基本都是对应关系,如汉语的“一”就是英语的“one”,两者等同。因此在翻译练习中他们不敢轻易打破这种“平衡”关系,生搬死译他们所认为的具有对应关系的英文单词。如:
学生译文:
S1: 银行和信用社建立了会员基金/设立帐目,每月的收入和资本……
S2: 银行和信用卡公司解决这笔帐单的方法是:每月不间断地催促他……
S3: 银行或信用卡公司为客户设立帐目,每月提醒他……
这几位学生没有在理解英语原文的基础上,运用汉语进行第二次思维,没有考虑到词义搭配问题,生搬死译英语单词“settle”的词义,将“settle”死译为“建立”、“解决”和“设立”,而不顾上下文逻辑的流畅性,使得译文晦涩生硬。
2.2 错选词义,导致逻辑表达不当。
就词义来说,英语比较灵活,词的含义范围比较广,词义对上下文的依赖比较大,而汉语词义比较严谨,词的含义范围比较窄,词的意义比起英语词义对语境或上下文的依赖比较少。如“story”这个词,汉语的词义为“故事”,但在英语不同的语境或上下文中却有不同的词义。有些学生意识到在这一句里有几个词的词义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但同样由于逻辑思维能力的欠缺,选错误了词义,导致整个句子的逻辑表达不当。
学生译文:
S1: 银行和信用卡公司处理客户的帐单,按月提醒他并核对在计划外支出/高额债务帐单上的开销。
S2: 银行和信用卡公司帮顾客办理帐户,按月结算,并对债务繁多的人收取利息。
S3: 银行和信用卡公司处理顾客的支票业务,包括每月通知他和收取任何一种过期债务的利息。
“outstanding”的含义可以是“杰出的”、“未完成的”、“未付的”等,不少学生误选了“outstanding”的词义,将之译为“计划外支出/债务繁多的/过期”,从小语境来看,也不符合上下文的语境,使得译文的逻辑表达不当。词义的选择,必须密切注意它所在的语境或上下文,说到底,这也是一个逻辑问题。
2.3 乱译词义,出现逻辑错误。
有的学生在翻译过程中,由于碰到不认识的单词,影响了对原句的理解,苦于无法用译语表达,再加上时间有限,于是就信口开河,指鹿为马,乱译一通,贻笑大方。在这一句中,不少学生不知道或者不确信invoicing的词义,便根据个人的猜测而不考虑译文的上下文逻辑性,译出非常可笑的句子。如:
学生译文:
S1: 银行或信用卡公司发行了空白支票(或放贷给他),这使得他每月都处于还贷的困境中,银行或信用卡公司也因此获得大量贷款的利息。
S2: 银行或信用卡公司每个月都要催他一次并且对任何由他对外欠的债务都要索要利息,以此来解决他公司因破产而欠下的支票。
S3: 银行或信用卡公司为顾客付帐单,每月给顾客发票,同时也会向透支的顾客收取利息。
S4: 银行或信用卡公司在处理客户的帐单时,每月并不通知客户,但只要债务数目较大时就索要利息。
S5: 银行或信用卡公司处理了客户的帐单,每月都不厌其烦地问他并且对任何外债都很有兴趣地收取。
撇开英语原文不说,这几句单从汉语的句子的逻辑性来讲就不通顺,如S1句中的“空白支票”和S2句中的“公司”不知从何而来,让人百思而不得其解;S3句中更离谱,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银行只会通过鼓动客户使用信用卡消费,而收取信用卡中欠款的利息,怎么可能为顾客付帐单并给发票?在S4和S5两句中,学生不知道“invoicing”的词义,只是根据单词的前两个字母“in”认为这个单词是一个表达否定意义的单词,于是便乱译出“并不通知/不厌其烦”,令人不可思议。
除了以上所提到的死译、错选和乱译,笔者还发现,由于不能很好地把握这个句子中的“invoicing”和“outstanding”的词义,超过一半以上的学生索性采取不会就不译的方法,故意漏译这两个单词,使得汉语译文的意义表达出现了缺失,实际上也就造成了内在的逻辑上的缺失。
结语
通过上面对学生译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逻辑思维在英汉翻译中的地位和作用绝不亚于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说,逻辑思维是英汉合格翻译的基石。在英汉翻译中,逻辑思维能力的欠缺,肯定会引起译文逻辑性的各种问题,同时也会使译文的质量大打折扣。如果正确运用逻辑思维,学生译文中所出现的死译词义、错选词义和乱译词义等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显然,如果充分认识到逻辑思维在英译汉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并能综合运用逻辑思维方法,就可使译文质量更上一层楼。很多学者认为,翻译是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同一思维内容,逻辑思维贯穿于翻译的全过程,翻译的过程又是逻辑分析的过程。正确的逻辑判断和推理是正确翻译的前提,因为原文的正确理解和译文的准确表达,都需要借助逻辑思维。概言之,“翻译与逻辑之间有着休戚与共的关系”(毛荣贵,2002:49)。
因此,中国学生必须下功夫学好英语和汉语,除了要把关注点投向语言文化――诸如词汇、语法、修辞等等,还应注重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进行逻辑思维分析,也就是在提高双语语言能力和增加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努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上正确地理解原文,熟练地运用母语逻辑思维能力进行第二次思维活动,这是保证翻译质量的一个基本条件,对翻译是十分重要的。与此同时,我们在英汉翻译教学与实践中也要充分重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陈劲秋.英汉互译理论与实践[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2]陈定安.英汉比较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3]方梦之主编,傅敬民等编著.英汉翻译辨析[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4]刘庆元.语篇翻译的结构取向[J].山东外语教学,2007,(1):91-95.
[5]李运兴.汉英翻译教程[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
[6]毛荣贵.新世纪大学英文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7]唐述宗.英文翻译理解的十大障碍[J].中国科技翻译,1998,(4):1-7.
[8]萧立明.英汉比较研究与翻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