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物技术研发

生物技术研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物技术研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物技术研发

生物技术研发范文第1篇

关键词:发音方法;发声训练;话剧台词;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8-00-02

发声练习是我在入团学习表演时语文课的基础课,但它的重要性却是我在近些年来教学和演出实践中逐渐体会的。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话剧演员,舞台语言技术的优劣势成功的关键。舞台语言我们习惯称之为“台词”,他是话剧表演艺术最为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舞台人物形象的思想变化,性格特征的表现,内心矛盾的发展都离不开台词这一重要艺术表现手段。演员对于舞台语言的基础表现技术掌握的优劣,对舞台语言驾驶辐射能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演出水平,这充分说明舞台语言基本功的重要性。

活中的语言,它既要真实自然,又要有艺术的夸张,是经过艺术加工的舞台语言。最基本的要求是要吐字清晰、达意准确、声音悦耳、语言纯正、富有表现,使观众可以最直接地了解剧情,了解人物的思想,产生与舞台人物相类似话剧词的运用,是用接近生活的艺术语言进行人物形象的创造。舞台上的语言不同于生的情感共鸣。

作为话剧演员,要善于通过对语言的语气、语调的处理,对节奏的把握和对发声技巧的处理,使语言成为展现人物情感、执行舞台行动、塑造人物性格的不可或缺的手段。要做到这些,首先要具备扎实的台词基本功,达到“声高不嘶、声低不浊、快而不乱、慢而不散”的语言技术要求。其次要很好地掌握表演艺术语言基本功技能,学会分析语言行动、潜台词、内心独白,以达到语言行动明确、积极,潜台词的丰富、准确。并学会处理不同风格体裁的剧词,以及在不同的节奏与背景音乐的旋律中说台词的能力。

无论在做那种气息训练我们都采用的是胸腹联合的呼吸法,都可以运用慢吸――慢呼;慢吸――快呼;快吸――快呼等方法来训练达到气息稳定控制与长久控制的目的。在学习歌唱中我们可以加入绕口令的联系,在话剧台词出来中我们可以运用台词的歌唱性来处理。我认为他们的气息都可以相互借鉴,可以融会贯通。

在话剧舞台中语言基本功中,最为基础的部分就是发声的训练。舞台语言是以声音为基础的,是通过声音来表达舞台语言的意义。话剧舞台语言作为语言的表现形式,不但要满足语言的表现规律,他还必须满足戏剧表演艺术的基本规律,没有正确的发声,就不能很好的扩大共鸣,就不能获得自然地泛音,没有足够洪亮的泛音,演员便不能达到讲台词字字句句都清晰,圆润甜美地送到每个角落的观众耳朵里,达到使观众听到得清清楚楚的基本要求,从而感受到完美的艺术效果。所以,发声是舞台语言技术的基础。

话剧台词又有别于电影,电视,广播艺术语言,他们是通过话筒向外传递的,因此,不需要大音量,这与话剧舞台语言有着质的差别。话剧舞台表演艺术形式的自由,生活化的要求,也是的演员在表演中尽量不使用话筒,这就要求演员的语言声音要有足够的音量,才能到达使全场观众都听得见的基本要求。话剧台词发声有别于唱歌艺术,虽然与话剧台词用声要求是一致的,但是都要求声音具有穿透力,但歌唱艺术要求呼吸位置不能改变,声区一致,这又有别于台词话剧要尽量贴近生活,真实再现生活,任务语言用声根据人物性格变化而变化,不能一成不变。所有这些不同归根到底也就是用声的不同,是对气息运用不同所致。

我们在话剧语言的基本功训练时也是非常注重气息的要求,其实很多方法都和我们唱歌中训练呼气的方法几乎同出一辙。只不过歌唱中我们唱的是歌词,而我们话剧训练中运用的是绕口令。如:《二十四个葫芦四十八个瓢》、《数枣子》、《三哥三嫂子》、《学好声韵辩四声》等。至于话剧语言的共鸣腔、声音的大小也和气息有着重要的联系。气息的位置点打在了软腭上声音就靠后从而不明亮,如果打在了硬腭上声音就明亮。如果气息多运用在胸膛那么声音就显得有磁性,多运用在头腔声音就会高亢。发声是每个正常人都自然具有的功能。但是,话剧舞台台词的发声却与日常生活当中的生活语言有着较大的区别,它不像生活当中语言发声那么自然,简单。因为,作为舞台上的台词不论用声的特征,还是从它的表现形式上看,都远远的超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范畴。由于声音的发出是由肺呼出的气息与声带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因此,用气方式将直接影响着人的噪声的产生,也就是说,话剧台词发声的用气方式与生活中的语言有着明显的区别。话剧台词用的声有别于生活语言,其主要是生活语言允许吃字,重复,对音色,音量等都没有特殊的要求。在舞台上着这不能满足让观众都听清楚的要求。

在话剧中我们举几个实际的例子看看具体是如何应用的。大笑,笑市声音的支持全靠气息的力量,以小腹的顶挤的力量和两肋的张弛膈肌颤动力量迅速而灵巧的运气,使气流送的集中有力,顺畅轻快,发出朗朗的笑声。惨笑,气息的运用方法基本与大笑相同,但气息的力量可以稍强,各呼吸肌肉的活动幅度可以稍大,并在连续的笑声中,间或有颤抖运气或有声响的喘气状态。冷笑,用气比较平缓低落,但应感觉是以小腹收缩的力量,讲气流直接送到鼻腔,随着哼的声音而发出。

在舞台上,往往戏剧冲突达到,人物内心活动强烈冲击,情感激动的难以抑制时,出现失声痛哭的场面。训练哭泣是的气息活动,最基本要掌握“抽泣”的动作。在抽泣时,抽泣的节拍要与腹肌的收缩,膈肌的颤动,两肋的张弛在动作上协调一致。抽气是锁骨微提牵动双肩,使双肩微颤,但要注意不可过大,痛苦出声时是呼吸状态的夸张,小腹收缩,两肋保持自然状态,膈肌较慢的颤动 ,气息全部倾出,然后加以抽气的动作吸气,继续发出哭声。

边说边哭的气息运用,要掌握好换气技巧,在不破词义完整的情况下,找好气口,用抽气时期偷气,演员哭说清楚泣时的台词要说清楚,这就要根据语节的划分,在换气时用抽气的动作配合哭声,这样既可充分换气,又保持了边哭边笑的感觉,而不至于因哭声影响语言的清晰。边唱边哭的气息运用,在舞台演出中,有时剧中人物边唱边哭,这时既要要求演员能能控制情感,使气息保持相对稳定,以便能把歌唱的完整,又给人以哭泣的感觉,关键是要在适当的乐句之间的停顿处,运用抽气的动作,这样既可以换气,又可保持呼吸的状态。在学习话剧台词发声方法之前,首先应当从观念上搞清楚什么是话剧的,什么不是,什么是可以借鉴的什么与话剧艺术要求相悖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正确的台词基本功,否则,只能事倍功半。话剧台词要求有艺术处理,要在加工提炼的前提下真实的反映生活,再现生活,这就要求既要让人感到真实,又要有艺术的夸张:既要自然,又要必要的修饰,活死人感到如同生活般亲切,又要有高于生活的艺术享受。要达到台词的艺术标准就必须先进行基本功训练,通过基本功训练,来掌握正确的方法。如果没有正确的放声方法,演员在舞台上必然声嘶力竭,声色干瘪,不仅不能随心所欲按照人物角色要求来塑造有音形象,更谈不上声音的艺术美,甚至让观众听得见都会有困难。

生物技术研发范文第2篇

这两个技术分别为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即利用生活废水中自然存在的细菌发电,以及逆向电渗析(RED),也就是利用淡水和盐水之间的盐度梯度来发电。科研小组负责人、能源与环境研究专家布鲁斯?罗根表示:“这两个技术每个都存在优点和弊端,把它们结合在一起,取其优点,结合之后,效果更佳。”

科研小组研究指出,把生活废水中的细菌降解,再结合淡水和海水之间的盐度梯度来发电,优势更加明显。另外,废水中蕴含有大量以有机物形式存在的能量,而这些能量是处理这些废水所需能量的10倍之多。

“通常我们不利用这些能量,而是简单地放任自流,浪费很多能量。”罗根表示。而生活废水加上家畜和食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所蕴含的全部能量几乎可以维持全美水利基础设施的运行。“我预计通过MRC技术,可为美国带来17吉瓦的电力,要知道,一座核反应堆一年发电能力也只有1吉瓦左右。”罗根自信地说。

科研小组把MRC技术的发电原理报告发表在了日前出版的《科学》杂志上。报告显示,在使用RED技术时,淡水和海水会被水泵压过两个膜片,这对膜片与带相反电荷的电极相连,会让正负电荷分别朝不同的方向行进,当离子朝它们各自的电极移动时,就会产生电流。但这一方法需要使用很多膜片,因此成本很高。而MFC 的技术,则是利用微生物群来分解和氧化有机物,此过程会释放出向阳极移动的电子,而这时水中的氢离子则会通过质子交换膜并进入独立的阴极,这样一个从阳极到阴极的游走产生了电力。而氢离子还会与周围的氧相结合,形成清洁的水。

科研小组把一个由几对膜片组成的RED模块置于一个MFC的阴极和阳极之间,以此形成MRC技术。两者结合可获得更高的能量密度,即RED堆会增加MFC的电流,而MFC电极之间的电压能使RED堆使用更少的膜片进行

操作。

罗根还大胆假设,如果利用碳铵盐溶液来代替海水发电效果会更好。把RED堆中的海水替换成碳铵盐溶液,这不仅能提高能量密度,碳酸氢铵也能在堆内再生,使该堆成为一个封闭系统。

生物技术研发范文第3篇

关键词:功能基因组;高通量数据;生物信息学

中图分类号:Q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10-0190-01

功能基因组学(后基因组学),是在结构基因组所提供的丰富的高通量信息资源以及大量各类生成产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基因组学的子学科。其通过在功能基因组水平或功能系统水平上全面地分析基因的功能,发展和提出了多种实验手段和分析方法,使得生物学的研究对象由单一基因或蛋白质转为多个基因或蛋白质组成的系统,进而得到关于基因表达、调控、功能以及生物的生长、发育的相关规律。

1 差异显示反转录PCR技术

差异显示反转录PCR(DDRT―PCR)技术是由Liang和Pardee等提出的,以PCR和聚丙烯酞胺凝z电泳为基础的功能基因组学的传统方法。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以1对细胞(或组织) 的总RNA反转录而成的cDNA为模板,利用PCR的高效扩增,通过5’端和3’端引物的合理设计和组合,将细胞(或组织) 中表达的基因片段直接显示在DNA测序胶上,从而找出1对细胞(或组织)中表达有差异的cDN断。DDRT―PCR具有周期短,功能多,灵敏度高,所需RNA的量较少并且重复性较高等优点。但是,在实际施行过程中, DDRT―PCR技术存在着假阳性率高、凝胶中单条cDNA带成分不均一、所获cDNA仅代表mRNA 3’UTR(非翻译区)、一些低拷贝数mRNA不能有效呈现等问题。[1]

2 基因表达序列分析

基因表达序列分析(SAGE)是Velculescu等人建立的一种快速高效地分析转录物的实验方法。其理论依据是:基因组中95%的基因可以由来自cDNA 3’端特定位置的一段9―11bp长的序列加以区分。这一段特异的基因序列被记作SAGE标签。基因表达序列分析通过对cDNA制备SAGE标签,然后将这些标签串联起来并对其进行测定,可以显示出各SAGE标签所代表的基因在特定的组织中是否有表达,同时还可以将SAGE标签所出现的频率作为其所代表的基因表达程度的指标。但是,应用SAGE技术有一个重要前提条件:GenBank中必须有某一物种足够多的DNA序列的资料(特别是EST序列的资料)。[2]

3 微阵列分析

DNA微阵列(microarray assay)技术包括cDNA微阵列和DNA芯片(DNA chip)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的原理相同。首先是在固相表面合成成千上万个寡核苷酸“探针”(cDNA、EST或基因特异的寡核苷酸),该过程会用到光导化学合成、照相平版印刷和固相表面化学合成等技术。接着将寡核苷酸“探针”与来自不同细胞、组织或整个器官的用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物标记的DNA或mRNA反转录生成的第一链cDNA进行杂交。最后对每个杂交点进行定量分析。定量分析的结果可以用于DNA测序、DNA突变和多态性分析以及对同一组织细胞在不同状态下或在同一状态下多种组织细胞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的检测,还可以发现新的致病基因或疾病相关基因等。微阵列分析的优点是可以同时对大量的基因,甚至是整个基因组的基因表达进行对比分析,并且在核苷酸杂交技术的各个方面应用。其在同时比较同一组织在不同状态下或各组织之间DNA序列分析以及基因的表达状况等方面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4 反义RNA分析

反义RNA是能与靶RNA互补配对的,用来定点分析某一段DN段(基因)功能的小分子RNA。反义RNA分析即是利用反义RNA来进行功能基因组分析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分离基因片段的mRNA,合成其mRNA的互补RNA(反RNA)。然后给反RNA加上基因表达必需的元件(如启动子等),接着插入T-DNA。将其转化到植株中,那么合成的基因就会在植株中表达,并表现出相应性状。因为反义RNA与靶RNA碱基配对的结合方式,反义RNA可以在DNA复制、转录和翻译水平上对基因表达加以调控。

5 蛋白质组分析

蛋白质组分析方法主要涉及两个步骤:蛋白质的分离和蛋白质的鉴定。用于蛋白质分离的技术主要是双向凝胶电泳(2-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2-DE),其原理是细胞抽提物在电泳过程中蛋白质个体首先依据所带电荷然后依据分子大小被分离。这种方法的最大缺点是重复性差,使得几乎不能同来自其他实验室的资料进行比较。

6 生物信息学

生物信息学将DNA和蛋白质作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等计算工具为基础,发展更新各种软件,收集、整理和储存DNA和蛋白质的序列和结构数据,并加以分析进而发现藏在基因序列中的规律。应用生物信息学可以对功能基因组研究过程中产生的高通量,高维度的数据进行处理,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以计算机的快速运算能力,找到功能基因组的相关信息。常应用生物信息学将未知DNA序列与数据库中收集的DNA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或应用相关软件进行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比较,以此来获得未知DNA序列的功能信息。[3]

7 小结与展望

随着发展,基因组学由结构基因组学向功能基因组学发展,由此也产生了大量应用于功能基因组研究的工具和方法。这些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挖掘基因本身蕴含的丰富信息资源。功能基因组学无论是应用于获取大量基因功能信息,亦或是针对特定基因的研究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发展速度迅速。但随着各类研究的不断深入进行,这些方法的精确性和准确性会渐渐不再满足条件,同时各项技术尚未解决的一些问题也会被放大,单个方法或技术可能难以对新的问题有较好的应用。结合各种方法,扬长避短,综合应用各种技术可以对功能基因组有更全面、深入的研究。[4]

功能基因组学的应用十分广泛,从动物、植物到微生物群落分析都可以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也可以应用于医药、毒理等领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将生物信息学应用于功能基因组学,借助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功能基因组学将能取得更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赵锦荣,阎小君,苏成芝.差异显示反转录PCR 技术研究进展[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0,27(1):28-32.

[2]常青山,余增亮.基因表达分析方法及其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02,(6):27-31.

生物技术研发范文第4篇

【摘要】目的:探讨磺胺甲恶唑的微生物检验;方法:用低速离心法和薄膜过滤法和培养基稀释法降低磺胺的抑菌性;结果:通过几种方法的连用,使回收率达到了70%以上;结论:此方法可用可靠,能达到试验目的

【关键词】:磺胺甲恶唑;细菌数;霉菌及酵母菌数;验证

随着2010年中国药典的实施,所有的品种都需要有方法学验证,而磺胺甲恶唑本身有抑菌性,采用常规法不能够得到很好的回收率,所以本文采用了低速离心的方法和薄膜过滤和培养基稀释的方法,几种方法的连用来解决其回收率达到70%以上,将试验结果如下。

1 试验用菌种

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大肠埃希菌〔CMCC(B)44102〕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501〕白色念珠菌〔CMCC(F)98001〕黑曲霉菌〔CMCC(F)98003〕以上菌种均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2 试验用培养基

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 批号:101103

营养琼脂培养基 批号:091225

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 批号:0911182

改良马丁培养基 批号:090211

营养肉汤培养基 批号:101122

以上培养基均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3 磺胺甲恶唑

寿光富康制药有限公司 批号201012105 201012103 201012101

4 仪器和设备

生化培养箱 水浴锅 匀浆仪

5 菌液制备

取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新鲜斜面培养物接种于营养肉汤培养基中,30~35℃培养18~24小时,接种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之改良马丁培养基中,于23~28℃培养24~84小时,分别取上述培养液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10倍稀释至10-6、10-7、10-5、10-5,约为50~100cfu/ml备用。取黑曲霉菌新鲜斜面培养物,加含0.05%(ml/ml)聚山梨酯80的无菌氯化钠溶液5ml,将孢子洗下,吸取菌液1ml至一个无菌试管中,用含0.05%(ml/ml)聚山梨酯80的无菌氯化钠溶液10倍稀释至10-4,约为50~100cfu/ml备用。

6 细菌、霉菌和酵母菌计数验证试验

6.1 供试液的制备

取10g磺胺甲恶唑,加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100ml,用匀浆仪分散均匀,作为供试液。

6.2 试验组

细菌计数采用低速离心-薄膜过滤法,取1:10的供试液10ml置无菌条件下离心(500转/分)3分钟,取上清液1ml加至100ml稀释液中,依薄膜过滤法过滤,冲洗量为800ml,并在最后一次冲洗液中加入1ml相应阳性细菌试验菌,取出滤膜,菌面朝上,贴于营养琼脂平板上,不得有空隙和气泡,于30~35℃培养3天,测定细菌数。霉菌计数采用培养基稀释法,取1:10的供试液1ml,分别注入5个平皿中(每皿0.2ml),并将1ml相应阳性霉菌试验菌平均注入5个平皿,注入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于23~28℃培养5天,测定霉菌数。

6.3 菌液组

取稀释好的菌液1ml,分别加入平皿中,加入相应培养基,置规定条件培养,测定所加的试验菌数,每株试验菌制备二个平皿。

6.4 供试品对照组

细菌计数采用低速离心-薄膜过滤法,取1:10的供试液10ml置无菌条件下离心(500转/分)3分钟,取上清液1ml加至100ml稀释液中,依薄膜过滤法过滤,冲洗量为800ml,取出滤膜,菌面朝上,贴于营养琼脂平板上,于30~35℃培养3天,测定细菌数。霉菌计数采用培养基稀释法,取1:10的供试液1ml,分别注入5个平皿中(每皿0.2ml),注入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于23~28℃培养5天,测定霉菌数。

6.5 稀释剂对照组

生物技术研发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服务;生产业;专业化;价值链;纽带效应

中图分类号:F06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5-0093-02

2014年7月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圈定现阶段中国生产业的重点行业为研发设计、第三方物流、融资租赁、信息技术服务、节能环保服务、检验检测认证、电子商务、商务咨询、服务外包、售后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和品牌建设;之后,上海市也确定了将总集成总承包服务、研发设计服务、供应链管理服务、金融专业服务、专业维修服务、节能环保服务、电子商务及信息化服务、检验检测服务、专业中介服务和培训教育服务确定为生产业十大重点领域;江苏省确定了生产业重点发展的“六大六小”,“六大”为科技服务、信息技术服务、金融服务、现代物流、商务服务、服务外包;“六小”为电子商务、节能环保服务、检验检测、售后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品牌和标准化6个服务业细分领域和行业,以及各培育领军企业8家左右。尽管各地区、各区域对生产业的重点行业圈定不同,但信息技术服务以及电子商务及信息化服务始终作为我国及各省市的生产业重点发展领域。

一、有关研究综述

首先,针对信息技g服务在生产业中的作用,专家给出了肯定的发展思路。如郑蔚提出要紧紧把握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时机,顺应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趋势,支持引导传统制造业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协同创新,加强先进制造业和生产业的互动互融,构建双轮驱动的制度环境和创新氛围。张明新对服务过程研究中,发现信息服务的互动效应对于服务的实体过程到方式过程的转化具有决定性作用。美国经济学家富克斯把全球经济的结构性变化称为“服务经济”,伴随着信息革命和技术发展,服务经济表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张荫芬研究得出在工业化水平的后期,对信息技术的依赖将会越来越强,从高度依赖发展到与生俱来型。于洪深认为生产业满足的是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者对服务的中间使用需求,是一种服务形式的生产资料性产业。王小波认为生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尽管可以表现为产业互动和空间协同,但其核心内涵仍然在于价值链环节的融合发展,生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可以通过价值链的分解与整合来实现。再者,有很多专家从供应链整体视角研究生产业的发展。蒋琴儿在产品的附加价值链中,从研究开发、设计到组装、加工、制造再到销售、物流等各项活动,其附加价值曲线形成了两头高中间低的“微笑曲线”,制造业只有选择高附加值的两端,即生产业发展,才能获取较高的利润,创造持久的竞争优势。陶纪明提出生产业在创新模式和创新产品的市场检验方面与制造业都有显著不同,为了实现生产业的创新功能,这类服务业逐渐演化出一套高效率的组织模式,表现为弹性化、网络化和扁平化的明显特征。因此,生产业对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具有特殊要求。可见,虽然生产业的研究较为广泛,但大多从生产业整体的发展以及生产业与制造业融合的协同发展视角进行研究,将信息技术服务作为“领头羊”推进生产业发展的研究和创新还不多见。

二、信息技术服务在生产业中的推进作用

(一)信息技术服务对生产业专业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生产业的发展不仅是外部化的结果,也是分工深化的结果。在信息化服务初期,主要体现为研发信息化、管理信息化,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信息化的分工数量和质量都不断扩大,导致对信息的应用层面、传输层面、基础形成层面的开发不断增加,信息服务已遍及企业、社会及生活的各个角落。在专业化为前提的背景下,技术化为保证、信息化为手段的全过程精细化管理模式正在展开,生产组织和运营方式以及管理模式都在创新,个性化和不断创新的市场需求使信息化需求越来越高。同时,生产精益化管理和动态需求以及复杂的市场变化,对信息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服务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不断涌现,激发新的消费需求。

信息消费已促成经济社会新发展并成为内需驱动的有力抓手,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时,伴随全球的自动化浪潮兴起以及工业4.0,信息技术服务的发展和需求已势不可挡,并形成多种样式的分工和合作模块。图1中的各模块广泛应用在政府、企业、社会、教育、家庭、个人等多方面,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分工持续深化。

(二)信息技术服务纽带效应的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