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学生物常识

医学生物常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学生物常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学生物常识

医学生物常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PBL

生物化学既是高等医学院校的专业基础学科,又是当代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其理论研究的深入与实验方法的改进、实验技术的革新息息相关,在整个生物化学及医学的发展过程中,生物化学实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与其相关的各种技术已经渗透到生理、病理、药理、微生物,以及临床的内、外、妇、儿等诸多学科中,广泛应用于医药、卫生等各个领域。生化实验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它不但可以验证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有助于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巩固和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基本实验技能熟练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并具备一定的理科素质和基本的科研方法的思路。我对医学生物化学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等的改革进行了探讨,以期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观察、思维及创新能力。

一、医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1.内容多,课时少。

这是很多医学院校所面临的共同问题。目前《医用生物化学》的内容包括组织胚胎学、生理学、免疫学等知识,各种知识相互渗透,体系庞大、复杂。为了减轻学生负担,各院校都不同程度地缩减课时。对于三年制的高职高专专业学生来说,要在三年的时间内完成五年制的课程,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在教学中显得更为突出。

2.实验教学内容与医学联系少,学生缺乏兴趣。

目前,医学生物化学的实验教学仍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只需按实验步骤正确操作即可得出结果,而很少注重实验过程,忽视了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不利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学生无法体会到生物化学对医学的实用价值,因此,学生对学习这门课程缺乏兴趣,觉得学习化学成为负担,学习它往往是为了应付考试。

3.医学生动手机会少,基本操作技能较差。

由于实验课时少,为了保证授课内容,对于较为复杂的操作,教师往往在实验前就把设备、仪器等实验用品准备好,或安装调试好,学生实验中仅进行简单操作即可得出实验结果,且课后实验室很少开放,这样学生实践动手机会就很少,其基本操作技能差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实验教学改革尝试

1.突出实验教学目的,注重基本技能训练。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所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并自如地运用到今后的实际工作中。我院根据实际情况改革了实验教材,注重基本操作规范化训练和基本技能训练,基本操作规范化训练包括一般玻璃仪器及容量仪器训练,常用的有分光光度计、离心机使用等内容;基本技能训练包括溶液转移、固体溶解、溶液配制、阴阳定性分析、滴定分析、固液分离、标准曲线制作、数据记录和处理等。

2.应用PBL理论,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实验教学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是1969年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提出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1],旨在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PBL中的“问题”不同于一般传统教学方式中的问题。在传统讲授式教学中,教师也经常以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实现对概念的理解。但由于传统教学是以教学内容为中心,因此作为辅的提问式教学只是强调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且问题本身也是结构良好的,即在限定的条件中寻找到预先设定好的答案。良构性的问题对于学生习得某种特定的方法、步骤是有帮助的,但同时也限制了学生对于真实问题的思考和把握,这也正是学生在面对现实问题时,无法实现知识迁移的主要原因。PBL中的“问题”是置于真实情景中的,强调问题情境的真实性。真实情景中的问题具有结构不良的特征,通常是多变的、不稳定的,会随着新情况的出现发生变化。同时问题的解决不是单一或一成不变的,需要综合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概念,而且往往没有所谓的“正确答案”,这就使得多途径收集信息和资源成为必要,也使得小组的分工和协作成为必要[2]。在一个接近现实世界的复杂问题中训练学习,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有效解决问题的技能和高级思维能力,并确保这些能力可以有效迁移到未来实际工作问题的解决中。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将学生分成若干PBL小组,每个小组4―6人,各选出1名组长和1名记录员,分别负责小组讨论的主持和讨论记录的整理工作。

(2)教师根据实验教学内容,设计具有一定相关性的劣构情境问题,如针对“蛋白质含量测定―Lowry法”实验,提出如何鉴定劣质奶粉;针对“激素对家兔血糖的影响”实验,提出如何排除某肝脏肿大患者为糖原累积症患者,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具有多样性,而实验内容是其中一种可以应用的手段[3]。在实验之前教师将设计的问题及部分参考书目留给每个PBL小组,由小组讨论决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即学生决定自己要学什么。在这个阶段教师发挥“引导者”作用,鼓励学生的反省性思维,促使其发现缺乏哪些阻碍问题解决的知识,从而激发其共同的学习目标。

(3)PBL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针对小组确定的学习要点分头查找资料,然后小组成员集合,在组长主持下沟通他们所学的东西,基于他们新学习的东西生成新的解决问题的假设,再根据假设进一步查找资料,完善解决方案,设计操作流程。在此阶段,教师主要发挥“协调者”和“学科专家”的作用,协调小组矛盾,为小组成员提供一定咨询服务。

(4)由每个小组自行设计一个实验,制定实验目的、材料仪器、实验步骤,以及需要得出的实验结果等,上交教师审查通过后在教师的指导监督下做好实验前各项准备及进行实验,然后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归纳。

这样的自行设计实验不仅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能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综合实验能力。

3.改变传统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作用。

传统教学以讲授为主,结合板书、实物和模型展示进行,课堂上“满堂灌”,占用了大部分时间,而学生自学、讨论的时间非常少,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广泛应用,教师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通过声、像、动画等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不仅能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使枯燥的生物化学知识变得活泼,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容易理解。因此,我们在实验前应先进行多媒体教学,再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首先进行基本操作训练,再逐步加强各种实验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等,最后完成教学大纲内容。这样的教学手段能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4.开放实验室,加强学生操作能力的训练。

动手机会少是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差的主要原因。我院在课外时间有计划开放实验室,提供学生动手训练的机会,在进行操作技能考核前增加实验室开放时间及次数,以对学生进行考核前强化训练。同时,在开放实验室时均安排一名教师随堂进行指导,这样可使学生的操作能力大大提高。

5.改革实验报告形式,培养学生科研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十分必要,影响着学生以后的科研能力及其兴趣。传统的实验报告仅仅要求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简单归纳、分析。我们则要求学生按科研小论文的形式完成实验报告,格式包括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前言、资料、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等[4],评价实验报告时要从格式、内容、实验结果、归纳分析等去审查,结果要求如实反映实验结果,得不到预期结果的不可随意改动实验数据,讨论应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这样学生不仅会掌握论文书写格式,而且能知道科学研究必须以科学实验为依据,要有严谨、求实、客观的态度。

6.改革实验考核办法。

将生物化学期末考试成绩分为两部分,一是理论考试成绩,占60%;二是实验考核成绩,占40%。实验考核又根据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评分:①考勤(10分),根据学生缺课、迟到情况和态度情况进行评分;②基本技能(40分),根据随堂提问回答情况、随堂小测验完成情况、书面作业完成情况与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评分;③综合实验能力(50分),其中实验设计占15分,操作考试占35分,操作考试前两周由教师选定考试范围及要求,同时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有动手训练的机会。教师按考题难易程度进行分组,各组难易程度相当,然后进行分组编号备用。考试时由学生自己抽签,按所抽到题号发题,学生根据考题内容准备仪器、药品等材料,独立完成操作,考试完成后当场评分。

我院通过以上实验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学生学习的兴趣明显提高,操作能力大大增强,科研意识得到了提高,而且教师的知识结构不断完善,教育观念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晶桐.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0:11-13.

[2]姜萍,杨振宁,商庆新等.PBL教学模式在高等医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3):104-105.

医学生物常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场依存 场独立 无意视盲

一、引言

场独立和场依存是认知风格中的一种。其差异主要表现在人对外部环境(“场”)的不同依赖程度。场独立的人在信息加工中对内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高。而场依存型的人在加工信息时,对外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低。Witkin在垂直视知觉的一系列研究中,发现了认知方式的这种个体差异。场独立型和场独立型认知风格的差异一般用镶嵌图形测验来测量。[1]

认知风格的不同,常常表现在人心理活动及行为的不同。无意视盲的发生会不会与认知风格有关?无意视盲的发生是否会在真实试验中和观看视频的不同情况下有所差别?我们假设场独立型的人容易出现无意视盲的现象,而场独立型的人不容易出现无意视盲的现象。

二、场认知方式对无意视盲的实验研究

(一)实验被试

本实验选取了大学生共130名作为被试,其中参加现场实验的有34名,而参加视频实验的被试则有96名。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

本实验用来评定认知风格的量表是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修订的《镶嵌图形测验》(EFT)[2]、实验视频(含无意视盲的测试项目)、黑白球衣各三套、大猩猩服装一套,相同的篮球两个、计时器等。

(三)实验步骤

实验分为为现场实验和视频实验。

实验一

1.视频实验的步骤

首先,让被试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镶嵌图形测验》,随后回收问卷。再给被试呈现事先制作好的视频,要求被试数出视频中穿白色球服的队员的传球次数,要求他们在视频放完后,写出他们的答案。并且在视频结束后,询问他们在视频中是否观察到其它异常现象。如果有,把它们写下来,最后收回他们的答案。

2.现场实验的步骤

先让被试独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镶嵌图形测验》,随后回收问卷。之后由6位身高、体型都相似的实验人员和一名身着大猩猩服装的主试人员模仿视频中的实验。传球结束后,询问他们在真实情境中是否观察到其它异常现象。如果有,把它们写下来,最后收回他们的答案。

三、实验结果

(一)视频实验中的认知风格与无意视盲

视频实验中的认知风格与无意视盲的关系(见表1)。

从表1中,我们发现,场依存型的被试中约有95.2%出现了无意视盲现象,而场独立型的被试中有82.4%出现了无意视盲现象。实验结果如下:χ2=4.24,P

(二)现场实验中的认知风格与无意视盲

接着我们探讨了在现场实验中认知方式与无意视盲的关系。

现实试验中,我们同样可以发现,73.5%的被试出现了无意视盲的现象。然而,实验结果显示,χ2=0.114,P>0.05,也就是说,不同认知风格对无意视盲的出现是没有影响的。

四、讨论与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现场试验的情况下,认知风格对无意视盲的影响不显著。造成该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真实场景中人的注意力更容易分散。[3]

在观看视频的情况下,认知风格对无意视盲有显著的影响。并且,场依存型的被试更容易出现无意视盲。场依存的被试在选择性注意时是做出全部刺激的反应倾向,而实验过程中的刺激太多,他们很可能有选择性的过滤掉部分信息,所以在观看视频过程中很难发现其他的刺激,而场独立的被试,在选择性注意发生时做出了对部分刺激反应的倾向,所以较容易地发现实验中的意外刺激。这个实验证明不是被试没有看到意外刺激,只是在看到意外刺激之后,意外刺激并没有进入被试的大脑中进行加工。也就是我们普遍说的没有认识到。[5]

五、小结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在观看视频的试验中,认知方式与无意视盲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并且,场依存的被试更容易产生无意视盲现象。而观看真实情况下的试验中,认知方式与被试的数球情况没有显著性的差异。

参考文献:

[1]黄晓霞.场依存性特征对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常规教学效果的影响[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2:3-6

[2]张厚璨.认知方式图形测验说明[J].心理科学.1981,2

(4)2-3

[3]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教育出版社,1992:56-80

[4]张厚璨.关于认知方式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1981,

3(3):4-6

医学生物常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内容整合;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7-0157-02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分子生物学是生物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生命科学及相关农业、医药科学领域中最具活力的学科之一。是从分子水平阐明生命现象和生物学规律的学科。它是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以及信息科学等学科相互渗透、综合融会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同时它又是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等学科的基础。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成为步入21世纪生物殿堂的一个必备条件。由于分子生物学尚有许多内容未形成定论,仍处于实验阶段,所以要求学生以正确的、客观的、发展的观点来学习,同时也要求教师收集素材,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讲授新近科学研究取得的成果。使学生获得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生命科学类专业课的学习和未来从事与生命科学相关的教学、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适应分子生物学飞速发展的新形势,笔者对《分子生物学》的教材选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考核和成绩评定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摸索,使这一学科的教学活动有声有色,效果明显。

一、慎选教材

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符合发展趋向的一本好的教材有利于教与学走向成功,教材的选用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质量。分子生物学作为20世纪后半叶发展起来的一门前沿学科,许多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具有更新快、突飞猛进的势头,国内外新版教材也不断面世,因此,选用教材是实现教与学双赢的重要前提。据此,我们经过反复比较选用了蒋继志编著的《分子生物学》(科学出版社,2011版)一书作为学习课本,这本书的特点是知识结构清楚,内容详细,通俗易懂,使用了简明清晰的图例,对学生的理解很有帮助。与此同时,并推荐朱玉贤等编著的《现代分子生物学》(2002版)、P.C.Turner等编著的《Molecular Biology》(2002版)、R.F.Weaver编著的《Molecular Biology》(2000版)、卢圣栋主编的《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2002版)等教材作为参考。这些教材知识体系编排系统及叙述方法深入浅出,课外参考题灵活多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可以拓展教材的知识面对教与学十分有利。

二、在确定教材后,我们考虑整合教学内容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向学生传递更多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理论知识与前沿发展动态,培养创新、实用型人才成为本科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根据几年的教学经验及学生学习的特点,对分子生物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和补充。在探讨原版教材内容、概念进行讲解的同时,对讲授内容要做到:(1)精泛结合;(2)详略适当。具体做法是:我们将其原理部分分为六大块:核酸的结构与功能、DNA的复制、DNA转录、DNA翻译、DNA表达调控及DNA的损伤、修复、重组与突变。其中第一块内容“核酸的结构与功能”与《生物化学》内容存在交叉,如DNA的结构、核酸的变性等可以略讲,而DNA分子的发夹结构、回文序列、RNA的种类、分子杂交技术、小RNA等新知识点,需详细讲解。其中第二、三、四、五块内容则应该作为重点内容重点介绍,并通过介绍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区别加深学生对其的理解。对重点细讲内容我们将其分为六块进行教学:分别为核酸的提取与纯化、PCR、分子标记、分子杂交、生物芯片技术、基因敲除。其中第一块、第二块内容是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基础内容,原理必须作为重点进行讲解,而其他四块内容主要结合实例进行讲解。如分子标记在辅助育种、基因定位、遗传图谱中的应用,分子杂交在筛选克隆基因、制作酶切图谱和疾病的诊断中的应用。由于这部分内容比较深奥,学生认知能力有限,因此部分内容可做探究内容组织学生攻关。同时还增添分子水平上的新知识、新进展、新热点进行阐述。如通过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维普及国外的一些知名数据库如Sceience、Nature、Genetics等知名数据库的查阅,为学生讲授肿瘤的基因治疗、DNA指纹法、转基因动物、生物芯片、人类基因组计划、后基因组计划、RNAi和microRNA等的新进展[1]。使教学内容与国际接轨,开阔学生的视野与思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改进教学方法

同志曾说过: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和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改进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的中心环节。改进教学方法的着眼点就放在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上,使其积极主动地学,笔者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丰富教学手段。笔者认为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教师讲、学生听,还要运用一切现代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的思维并使其当堂消化教学内容。比如鉴于课程内容复杂、抽象,难以理解的实际,为避免先学后忘的现象,我们利用板书结合多媒体课件、形象的图片并配合动画、模具、挂图等多种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由复杂变简单,由静态的变为动态的,形象直观而具表现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调动学习积极性。需要指出的是随着许多院校办学条件的提高以及国家对多媒体使用的大力提倡,有些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存在一些误区,即照着多媒体一字一字的念,一旦离开多媒体就没法继续讲课,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理解,而且还会打消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我院提出在使用多媒体课件内容时要避免课件和板书内容重复,并且尽量只在需要用图片、动画或相关流程、例题说明问题时使用。如我们讲到DNA聚合酶III的组成及其各部分功能时,可以通过动画显示出β夹子如何与DNA核心酶作用共同完成DNA复制的动态过程。在讲解southern杂交过程时可以播放相应的动画说明杂交的过程。

第二,灵活教学过程。备课中要备内容、备方法、备学生,在教学中要灵活使用教学方法。(1)提问式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问可以在课前、课中或课后提出。课前提问不仅可以督促学生温习旧的知识,同时也可以促使其预习新的内容,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其求知欲。如在讲授核酸的提取中,可以先问“高中时所学的DNA提取是怎样的步骤,那么它和现在学的有什么区别呢?”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效果会更好一些。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根据学生听课的注意力集中情况随时安排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如在讲授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时,可以提问:“DNA复制的过程如何?它们有什么异同点?”。课后提问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有针对性地反思和探究。如在学习完载体的种类后,可以让学生自己用表格归纳在实际应用中如何选用载体,目前经常用到的有哪些,为什么,等等。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加深对载体的认识。(2)类比法教学。如在讲授基因重组时,可以将限制性内切酶比喻为“剪刀”,将连接酶比喻为“针线”,将载体比喻为“交通工具”,将外源基因和载体的连接的过程比喻为补补丁的过程,使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感受科学的魅力所在,增加了学习的信念。(3)启发式教学。在介绍著名科学家发现科学理论的思路、过程及验证方法,让学生明白科学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勇于动脑、努力探索,一定能有所发现。(4)我们鼓励中青年教师教学中进行双语教学,一些简单的专业英语词汇或句子要求教师用英语描述,为以后专业英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我们还强调教学与科研互动,将教师已有科研项目、课题及成果引入课堂,吸引和引导学生参加科研创新训练。例如,在讲授克隆时,结合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文冠果代谢酶基因的克隆”进行讲解,告诉学生如何做科学研究等,加深对课本理论的理解及应用。在讲解DNA测序时,教师将科研项目“根瘤固氮的研究”引入进行讲解,试问学生大豆能够固氮,但是固氮能力不同,这是为什么呢,这是由于不同的大豆品种固氮基因不同引起的,这主要体现为基因序列的不同,那么我们怎么才能知道基因序列的不同呢,这需要进行测序,就像人类基因组计划要测出人类的基因序列一样。而测序的方式有很多……这样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学生不仅了解了测序的目的,同时还知道了如何应用所学知识,大大提高了其对分子生物学学习的兴趣。

四、考核方式

传统的《分子生物学》课程考核为闭卷考试,考核内容以课本为本,题型较为局限,不仅满足不了教育改革中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要求,而且不能更好地使理论基础与实践前沿结合[1]。造成死读书、读死书的学生大有人在的现象。为了避免这种急功近利的风气并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我们对课程考核做了如下改革:首先对于理论课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考核,包括平时出勤占10%的比重、课堂回答问题和课后作业占20%的比重、论文占20%的比重、期末闭卷考试占50%的比重。每次都要批改学生作业,批改后在上下一节课时要针对问题进行讲解;论文要求学生针对最新研究成果进行阐述,题目可以根据自己的心得体会自拟。这样一方面调动了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使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学生学习的效果,使得考核兼具灵活性和客观公正性。

五、结束语

分子生物学作为一门前沿学科,贯穿在整个生物理论课中,在21世纪新型学科中起着举足重轻的作用,对其课程进行改革也是势在必行的。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素质,培养高素质人才,满足社会对生物人才的需求。

医学生物常识范文第4篇

一、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都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只有重视实验,才能使物理教学获得成功,学生只有通过实验观察物理事实,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1.通过趣味新奇的物理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他们思索的欲望。例如,在讲授"大气压"一节时,可在装满水的杯上用硬纸片盖住并倒过来,发现水并不流出,纸片也不下落,使学生确信大气压的存在。接着让两个学生做马德堡半球实验,使他们感觉到巨大的大气压力,这样就会使学生对这节课感兴趣、印象深、易理解、记得牢。又如在讲授水不善于导热的内容时,在装满水的大试管里,放入一条小金鱼,并用网状物将其隔在试管的底部。当在试管上部加热直到沸腾时,底部的鱼还在自由自在地游动,说明水不善于导热。当在试管底部加热时,不一会小金鱼就会肚子朝天--死了,这说明水传热主要是通过对流来实现的。通过实验演示,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2.用实验导入新课的方法,使学生产生悬念,然后通过授课解决悬念。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学生情绪高昂,精神健旺,注意力集中,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根据欲讲内容,做一些随手可做的实验,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如在讲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时,可用易拉罐做成"水流星"实验,按照常规认识,当易拉罐运动到最高点时,水必往下洒,但从实验结果看却出乎意料之外,水并没有下落。接着使转速慢下来,学生们会发现慢到一定程度后水会下落,接着提出问题:要使水不落下来,必须满足什么条件?从而引入课题,使学生在好奇心理的驱使下进入听课角色。

3.用具有惊险性出乎学生意料之外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人类的兴趣与好奇心紧密相联。培养好奇心的关键在于使新信息的刺激出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之外,即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例如,在讲授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可用一个单摆来做实验。先将摆球拉个较大的角度使之贴近眼睛,人站着不动,然后放手,使单摆摆动起来。很多学生都替老师担心,生怕摆球会碰到老师的眼睛。实验结果却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通过实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为下一步解决"为什么"作好准备。

4.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跟物理实验联系起来,使学生感悟实际生活的奇妙和规律性。根据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例如,在讲到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方向时,利用电影《刘三姐》里"抛绣球"的故事,并准备好"绣球"进行实验,一定会引人人胜、妙趣横生。抛"绣球"时,只有"绣球"和接球人的连线是"绣球"在该时刻的切线方向时,才能够接到"绣球",这个方向就是"绣球"在该时刻的线速度方向。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很快就理解和掌握了,而且也记得牢,直到几年后,有些学生还说这个实验很有趣,印象深刻。

通过演示实验,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而富有刺激性,可以使学生感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学习,增加"实用时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二、教师授课时要有良好的教学艺术

在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1.生动风趣,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应体现出机智和俏皮。课前,教师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有声有色,才能带着愉悦的心情传授知识,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事实表明,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产生所谓"爱屋及乌"的效应。

教学生动风趣,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例如:在讲势能时,可向学生说,当天花板上有一根鸡毛向你头顶上落下时,你将怎样?学生肯定会说:"这有什么可怕的。"如再问,若你头顶上的电风扇落下呢?学生肯定会下意识地手盖头顶,"那还不快跑"。从而说明物体的势能和质量有关。在讲势能和相对高度有关时,可以用从课桌上跳下来和从三楼上跳下来进行比较,肯定会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风趣的语言,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例如,讲评试题时,先不说答案,而是伸出右手食指和中指,说,"是这个",学生当然会明白这表示第二个答案正确,同时还明白这还表示"胜利"的意思,然后接着说:我们班永远是"这个",从而使枯燥无味的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而有趣,逐渐把教学活动推向。

2.教师授课时,要有丰富的情感,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情趣。丰富的情感,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运用,也是教师道德情操的要求。一个教态自然的优秀教师,走进课堂应满脸笑容,每字每句都对学生有一种热情的期望。大多数学生的进步都是从任课教师的期望中产生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教学,能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能增强他们的理智感,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能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

教学一方面是进行认知性学习,另一方面是情感交流,两者结合得好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把智力活动由最初简单的兴趣,引向热情而紧张的思考。所以教师要热爱学生,消除学生对老师的恐惧心理。当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融洽、和谐、轻松、愉快的人际关系时,就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

教师授课时的语言、声调、动作要富有感染力。准确的措词、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绘、柔和的声调、富有表现力的动作表情融为一体,可使学生在45分钟内不仅学到物理知识,而且还有一种美的享受。在对物理概念、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进行叙述时,要做到抑扬顿挫,声音的高低、发音的长短、感情的运用等,都要求教师根据具体内容进行精心设计。

3.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每个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时,会情绪高昂、兴趣倍增;多次努力仍然失败时。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影响积极性。其实,中学生感到学物理难并不都是学生的智力问题,相比之下,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更大。因此,给学生创造一个成功的机会,是提高学生学习情绪的一种有效方法。

医学生物常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生物学实验室;仪器故障;生物仪器;仪器维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2-0270-02

引言:

在进行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实验时,常常会遇到仪器运行异常或不稳定等小故障,这些故障严重阻碍了实验进展和科研效率。积累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的资料,有利于对生物仪器的故障做出判断并提高排除技能。根据所在实验室进行科研实验中使用仪器时遇到的一些小问题或故障,以及排除、分析和解决这些故障的方法与经验,整理出8种常见仪器的故障分析与处理方法,供实验室管理人员及同行参考,同时希望对实验人员的仪器操作使用有所帮助。

一、低温超速离心机常见故障与排除方法

1.转动声音异常。(1)操作程序不熟练,离心管放置不对称,重量不平衡;(2)离心管和离心转子选用不合适,造成人为损伤;(3)轴上端的螺帽松动,转轴磨擦发出噪音;(4)转子孔内可能存在异物,使负荷不平衡;(5)转子长期磨损导致机体震动剧烈或响声异常等。

2.冷冻机启动及制冷效果差。(1)仪器安装在通风不良或日光直射处,或散热器盖满灰尘等,都会影响散热器效果,导致制冷效果差。(2)电源不通或保险丝异常是导致冷冻机制冷效果差及启动故障的主要原因。(3)安全装置出现故障或电压过低导致冷冻机启动出现故障。

3.电机不能正常启动。(1)首先检查主电源指示灯,当灯不亮时,检查电源线接触是否良好、保险丝是否熔断等,确保电路畅通。(2)主电源指示灯亮而电机无法启动时,检查炭刷的磨损情况,当磨损量大时及时更换新炭刷。(3)定期检查转头平衡性,当转头不平衡时导致离心管破损,样品渗漏,从而损坏转子。

二、超低温冰箱常见故障与排除方法

1.警报器启动报警。(1)检查电源是否出现故障或插头与插座接触不良等。(2)检查冰箱内部的温度计是否超出合适的范围,否则放入样品时会使冰箱进一步升温,从而触发警报器。(3)避免一次性置入物品过多,引起冰箱快速升温而导致报警器启动报警。

2.冰箱冷却效果差。(1)检查冰箱背部是否离墙面太近,影响散热和压缩机功能。(2)检查冰箱是否出现大量结霜,如出现,应尽早化霜。(3)避免频繁开关冰箱门,影响冰箱内温度的稳定性。(4)一次性放入过多样品时,会导致冰箱内温度快速升高而影响其冷却性能。

3.冰箱噪音过大。检查底板是否坚固、冰箱是否稳固。如不稳,调好活动螺丝以使四角稳固地支撑在底板上,并检查是否有物件接触到冰箱背部。如果制冷效果差,散热管不热,蒸发器有很小气流声,是因为慢渗漏造成制冷剂严重缺损的缘故。

三、PCR仪常见故障与排除方法

1.反应管壁出现液滴。由于运行程序前没有开启热盖加热功能或反应结束后低温保存时间过久。运行时开启热盖加热功能后,冷凝就会自然出现,这不影响实验结果,将反应管瞬时离心使液滴回到管子底部即可。

2.反应液出现明显蒸发。(1)若使用的微孔板,反应后反应液有明显蒸发。使用高质量的微孔板,反应前要严格密封;确保盖紧热盖,适当提高热盖的温度,增大反应体积。(2)反应后PCR管内反应液有明显蒸发。使用高质量的PCR管或仪器配套的PCR管,保证热盖压在各PCR管上的压力均匀。

3.不同PCR仪上扩增出的条带亮度有差异。不同型号的PCR仪所用的升降温优化策略不同,当换用另一类PCR仪时,PCR参数要进行试验优化。

四、酶标仪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

1.酶标仪开机后无反应。出现这种情况先检查电源线是否接好,保险丝是否烧断。也可能是由于酶标仪后部DIL开关设置不正确。DIL标准设置:左下下下下下下上下上上下下上下上上右。

2.仪器显示“酶标板错误”。(1)检查有无液体溅在透镜和光接收元件上,如发现应及时用擦镜纸轻轻吸掉。(2)检查酶标板是否按平,防止活板条进入测量室后被卡住。若被卡住,应先关机,再拆下测量室盖上的螺丝,将载板架连同活板条推出测量室。

3.酶标仪打印机出现异常。(1)检查打印机无纸或纸未装好,此时装好打印纸便可。(2)检查打印机是否联机,确保酶标仪内置打印机开关处于开的位置。(3)打印机有开机顺序,需先开打印机,后开仪器。

五、恒温摇床常见故障与排除方法

1.转速失控。有时实验瓶子打翻,有时振荡不工作,一般为传动带坏或打滑。检查轴承的润沪脂,确保填充量约占轴承总空间的三分之一,仪器连续工作期间,每半年加注一次脂。

2.温度失控。常见为不加热、加热管坏或温控仪坏。实验样品在高温中瞬间毁坏,或无法长时间进行低温培养运行,设备积霜或化霜,工作室温度大起大落,低温实验根本无法连续进行。

3.整机不工作。电源保险丝断,电源开关坏或定时器出现故障。仪器连续工作时应定期检查保险丝、控制元件及紧固螺钉等是否正常,确保接触良好;检查电机和控制元件的整洁性,防止液体、污物等落入;定期清洁轴流风机上的异物及灰尘。

六、高效液相色谱仪常见故障处理与排除方法

1.系统噪音大,色谱图上出现毛刺。(1)泵垫圈的磨损易造成泄漏,引起高压下的压力不稳,若发现应立即换上新的垫圈,并定期更换泵垫圈。(2)管道中溶入流动相中的空气或吸入空气等均可引起噪音增加,系统压力不稳,导致色谱图上出现毛刺。应定期检查,确保不锈钢滤器沉到瓶底,避免吸入空气。(3)微粒污染单向阀。拆下单向阀、超声清洗、甲醇溶液清洗两次,安装单向阀。

2.柱压增高。(1)常见原因为样品沉积在柱内。拆开柱与检测器之间的接头,根据所测样品,选择能溶解的溶剂进行正向冲洗后接上检测器。(2)若冲洗不见效,考虑柱内滤片阻塞,这种情况下应更换新的柱头滤片。

3.出峰异常。(1)若出现双峰,原因为柱头填料塌陷。用不锈钢杆压紧、装入新填料填平、滴甲醇、再压紧,反复多次直至装满填平为止。(2)换柱后若出现峰肩,表明柱安装位置不佳。轻轻松开柱、转动角度、重新安装、甲醇冲洗即可。(3)峰面积改变,原因为加样针没有插到底或需要进行保养。确保针插到底,定期清洁储液器、检查流动相是否脱气、更换缓冲液等。

七、酸度计(PH计)常见故障与排除方法

1.指示灯或指针异常。(1)电源接通,但指示灯不亮。先检查仪器是否有电压输出,若有再检查指示灯是否烧坏;若保险丝没有熔断,则变压器电路出现局部短路。(2)接通电源,表头指针不定位或不稳定。检查并联电阻焊接是否牢固、面板内的表头是否出现卡针、线圈上有无异物、仪器机壳是否接地。

2.数值显示异常。(1)数字显示不稳定或出现漂移现象。通电后,先检查数字式PH计的各接口及插件是否接触良好、线路板有无被腐蚀、电压是否稳定等,再进行相应处理。(2)通电后,PH计显示的数字缺笔画,表明仪器的插件或接口处接触不良。若排除这些原因后仍显示不全,表明显示屏损坏,需要更换显示屏。

八、流式细胞仪常见故障与排除方法

1.开机出现异常。常见为长时间不能进入Ready状态,原因为接口漏气、试管出现裂缝导致漏气、喷嘴上的像胶圈老化或破损,也可能是电源部分出现问题。

2.喷嘴发生堵塞。正常情况下,喷嘴喷出的是一道水柱,若发现喷出的是气泡,表明喷嘴发生堵塞。排除故障时先放开机器托臂,用注射器套上胶管,在喷嘴上反复抽吸,直至喷出的水柱呈直线时表明堵塞现象已经排除。

3.图像异常或信号中断。流式细胞仪图像信息来源集中于激光照射区,散点图细胞群的分布和直方图信号的显示能够直观地反映检测状态,提示有无故障发生。若出现图像异常或信号中断,检查时先打开所有开关,观察顶盖、侧板,检查激光是否点亮、仪器接地是否良好及输入电源是否稳定等。

结语:

生物学实验室仪器的良好运行和正常操作是进行科学研究的有利保障。实践证明,任何仪器在使用时往往都会出现一些小故障。要使仪器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除了做好仪器的日常保养、严格按照仪器使用指南正确操作外,更离不开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仪器的精心维护与保养。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仪器故障的分析与排除方法需要不断地积累经验,每次处理完故障后,及时告知使用者注意事项,避免发生同类故障。同时详细、完整地记录故障分析及维修过程,补充操作指南,这有助于提高排除故障和维修仪器的技能。长时期、分类别地积累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资料,不但有利于对生物仪器的故障分析做出更准确判断,而且为实验操作者及仪器管理人员排除仪器故障提供有用的经验总结,使得实验室各种生物仪器达到最佳的工作状态。

Common Failures and Elimination Methods of Equipment in Biology Laboratory

KANG Ya-ni,CHENG Ming

(School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0,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