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图书电子化管理

图书电子化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图书电子化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图书电子化管理

图书电子化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图书馆;数字化;管理

随着互联网与计算机的普及程度开始逐年加剧,使数据信息资源不断地加剧。由于图书馆是公共文化场所,所以也开始步入信息化时代,人们不在以馆藏图书为文献的主要资源,更是借用网络搜索的方式开展建设。现在部分国家开始对图书馆的数字化管理进行大规模投入,我国也也要不断地增大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力度,在资源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探讨与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1数字图书馆管理模式的特点

数字图书馆既将图书馆内的文字通过技术进行处理,最终将原有的纸张存储方式转为数据存储方式,能让其长期保存,同时也能让读者便捷的查阅相关资料,把图书借阅者从繁重的资料搜索中解放出来,他们可以随时随地的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类产品对“图书”进行阅读。这种管理模式与以往的管理有着极大的不同之处,是借助于服务器进行信息获取,可以说是一种系统化的无形图书馆,具体的特点如下:第一,以网络形式为主。图书馆的数字化管理方式主要是以服务器为传输媒介直接给读者单项提供资料,读者若想借阅某类书籍,可以直接通过账号进行服务器登录,查阅其中的书籍存放与借阅情况,或者直接下载数字数据存储到手机或者电脑中进行阅读。但这种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存在方式是数据化方式,在数据建设的前期有较大的投入。第二,工作效率高。图书馆中数据数量和种类偏多,因而需要专人每天对数据进行分类与整理,以便于读者查阅。但是这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但是若使用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模式就能将这一问题更好的解决。图书馆数字化管理中,需要将传统的藏书看成是书源的前提,在对数据进行借阅、索引、编排等工作以后完善对应的管理系统,这能让数字化管理模式系统性更好,从而能节约部分劳动时间,让管理人员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其他工作。

2图书馆数字化管理存有的问题

2.1软件非标准化

传统图书馆管理中由于软件系统的标准化差异偏大,经常使用的软件系统ILAS系统和问津图书管理系统均有自己的特点,在建设期间很多小的问题解决的不好,所以使用时通用性较差;当前各大高校的图书馆建设中也存在各自为政的状况,在标准格式缺乏一致性的情况下,数据库开发很难实现共享。软件设计的标准化不足,资源信息注册的格式、版权加密方式不一致等问题,让系统的扩展性降低,很难与其他系统进行对接。

2.2数据库非标准化

数字图书馆的资源有限不能汇集所有的信息资源,所以使用资源共享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多个图书馆进行协同期间,可以形成相互补充和利用的信息资源系统保障体系,通过对网上资源的信息化服务构建,让信息资源的作用更好凸显出来。譬如,美国的各个图书资源就已经通过全网共享的方式,联合OCLC和RLIN这两个大的联机目录系统进行系统构建的实现。由于这些资源均是通过共享的形式建立对应的数字管理所以开展的标准化数据构建就要以检索格式的方式推行。

3数字化图书馆管理体系构建

3.1架构的标准化

设计系统时需要确保系统具有操作方便、可以快速进行扩展且具有非常好的信息安全性能。在系统当中,客户端在进行访问时不需要另外安装其他软件,可以直接通过浏览器进行访问。用户可以使用用户验证模式进行信息的检索和图片杂志的浏览,同时还可以进行专业书籍的浏览和观看视频等等。管理员可以在平台上管理用户的权限,并进行系统的维护和管理论坛帖子、整理数据库、更改资源信息等等工作,如图1所示。在系统当中,数据和资源的管理模块接口都具有很高的标准化,通过这种标准化可以很好的将资源在各个图书馆之间进行共享,同时还可以将新数据库直接接入系统当中。如果在构建数字化图书馆的过程当中,每一个构建者都能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操作,那么在各个图书馆之间进行资源共享时则会变得更加容易,同时在进行数据的更改时也会使得操作变得更加简单。

3.2重视人才培养

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已经极难适应高校的人才要求,为能让高校人才培养效果更佳,就要在改善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同时,实施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模式这样才能优化传统的管理模式,以为大学生提供更大的知识获取平台,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所需的知识。但是众所周知,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开展需要有强大的技术力量给予支持,因而在改变原有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同时,需要让管理人员的水平和技术操作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定期考察人员的工作素养,让人员具有专业化的技术,通过创新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以为阅读者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这样才能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网络资源。

3.3重视馆藏数字化的提高

图书馆数字化之后便可以将大量的信息以数据的形式上传到互联网上,这便使得用户能够更加方便的通过远程访问的形式得到图书馆服务,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得到新信息以及新的专业知识。这种资源共享模式的效率要远远高于传统模式,并且对于原版图书也减少了借阅过程当中所造成的损毁,同时也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弱图书馆藏数量的影响,将同一资源在同一时间提供个多个用户使用。因此图书馆的数字化管理势在必行。图书馆的数字化需要成立一个统一的数字化管理中心,将各个图书馆的资源统一起来,以大型图书馆为主,小型图书馆进行资源辅助共享。

4结语

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存在能更好的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也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知识文化发展需求。但是我们知道为能让这种管理模式适应大学生的阅读习惯,就要为学生提供更为便利的服务,研究数字化管理的同时,并以科学实践理论为指导依据,用以解决图书馆管理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参考文献:

[1]石中心.基于数字化校园移动平台APP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23):45~47.

[2]桂杨明.基于数字化校园的移动APP研发与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30):78~79.

图书电子化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电力自动化;配电系统;调度秉统;数据交换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55-0175-02

电力自动化调度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走向了相对比较成熟的阶段,在控制和掌握电力的需求和供给方面都已经到了比较精确的程度。很多的电力企业为了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和掌握调度的管理信息,更进一步地执行所有的调度指令,对配电系统进行不断的更新和优化改造。通过这些年的实践与发展,我国的配电系统在管理和提高供电可靠性、监控配电网络以及对供电服务水平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完善和提高。在实施操作的过程中,配电自动化系统和调度自动化系统两者之间还是存在着一些管理上的交界问题。所以,为了更好地利用现有资源,节约电力投资的成本,在一些网站的建设中,通常都会选择一个实现系统数据处理有效平台,从而达到对整个数据资源都可以共享的最佳途径。

1 配电系统和调度系统

为了更加明了地理解和掌握配电系统和调度系统数据之间的交互实现的方式,首先必需要明白配电自动化系统与调度自动化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1.1配电自动化系统

配电自动化系统其实就是监控整个管理的配电网络,主要对化外开关进行控制与监视。为了确保整个过程的控制和监视,对所有的调度系统其测定的对象进行部分的监测,比如变压器上的母线开关、低压侧开关等。

1.2调度自动化系统

调度自动化系统主要就是通过对所有的试点网络进行监控,来确保电力供应与电力调度具体的时间段中,解决一些突发性的事件,为电力供应实际的安全运行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监控的主要对象有:断路器、主变压器、控制盘盘面、高压室开关、电流互感器、主控室的电源盘及电压互感器等。

2 设备数据的接入

在配电系统与调度系统相互交换的建立过程中,设备数据的接入有3种方式:其一,利用子站直接将信息传递给具体的配电系统;其二,利用前置服务器将信息传递给配电系统;其三,调度自动化系统在接收了数据之后经过处理,再利用和配电系统的接口,直接将这些数据传递给配电系统。配电自动化系统与调度自动化系统之间的传递数据内容主要有:变电站、遥测数据、出线的遥信、母线、中心配馈线开关遥控变电站内变压器。

3 系统的连接

3.1连接要求

在配电系统与调度系统连接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点一定要确保配电系统与调度系统的安全性;第二点一定要规范的所有数据的传递格式;第三点确保数据的准确而快速地传递。硬件方面,在进行具体的接口过程当中,大都是选择一个路由器来实现快速高效的连接,对于共享数据资源通常只是选择一些内存文件进行映射,把文件的内容和进程中的虚拟空间的地址进行部分之间的联系。在实际内存映射文件的过程中,多进程数据是实现共享的唯一方法。在对文件的实际处理过程中,数据流的选择上要注意具体的方式,从数据刚开始再到进入系统,数据流就会在内部不停地进行流动;其中数据包通常都是包括:厂站号、点号、属性、质量位、描述等,确保每一个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最重要的是这样还能给今后的供电企业的进行具体维护,搭建了一个比较便捷的工作平台。

3.2 系统的安全

在进行配电系统和调度系统之间的具体接口过程中,系统运行的安全保障是工作的前提。所以,在实际设计中,对网络层/传输层,选择了TCP/IP网络协议,至于应用层,大都是选择DL476-1992的实时数据对其进行传送规约。TCP的连接,说白了其实就是简单地建立在3次握手协议上,一旦配电系统向调度系统开始申请连接的时候,配电系统与调度系统之间已经建立一个具体的套接字socket,其后调度系统就会利用调用bind()把配电系统与套接字之间进行相应的连接,这样一来配电系统就能完全通过不断地调用connect()与调度系统进行相应的连接,从而进一步实现了所有数据资源之间的传递与接受。全部数据如果被传送完,调度系统和配电系统就能在同一个时间段内调用closesocket(),从而实现了关闭套接字程序。

3.3 传递格式

对于数据的具体传递格式,一般情况下都是一些识别数据,这样就可以确保数据的有效性,笔者根据近几年的工作实际,研讨和总结了几个方面的规范:1)设定报文的优先级别;2)对传送数据要进行自动保留记录,以便今后的分析和查询;3)对多数据包报文,则要对当前传递个数、数据包的总数以及剩余的个数的进行具体的标注;4)设置数据确认的报文头和数据报文头。

4 控制操作过程

用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发出指令的全过程为例进行说明:当配电自动化系统根据具体所接收到的实际数据进行初步地分析,判断结果如果是可以发送操作指令,一般情况下都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第一,先对这个指令进行判断,如果认为合理就会发送,然后进行检查,反之亦然;第二,如果调度自动化系统进行了具体的检查,如不合理就返回,合理就发挥执行指令;第三,配电系统的具体执行指令通常都要经历一两个步骤才可以完全执行。其中申请执行或审查的时候,每一次都一定进过TCP/IP中规定的具体步骤,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数据的准确交换。

5 结论

随着我国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电力企业在配电与调度系统之间如何进行快速有效的数据间交换成了当前一个炙手可热的研究课题。本文以配电自动化系统和调度自动化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为例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我们应该着重从数据交换的安全性、有效性、规范性和操作的可视性进行研究和总结,为电力自动化系统可行方案的建立提供一个可以参照的依据。

参考文献

图书电子化管理范文第3篇

摘要:文章以广州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为例,阐述了电子阅览室服务的特点,分析了目前电子阅览室服务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优化策略,旨在进一步完善电子阅览室的服务,使其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6)12-0019-03

公共图书馆向用户提供数字信息服务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电子阅览室来完成的,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中公益建设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在数字时代背景下,将对用户信息权益起到保障的作用。现阶段我国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正在逐步普及,相关硬件设施、人员配备正逐渐优化。在经济、人才、服务、管理等方面,电子阅览室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尤其是提升服务范围、服务能力以及免费化等方面。笔者以广州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服务为例,研究了其特点并提出优化策略。

1电子阅览室现阶段的基本概况

1.1电子阅览室的形成

随着信息技术及图书馆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在信息检索方面的需求量以及深度不断加大,传统阅览室的纸质搜索已经无法满足信息检索效率,因此,电子阅览室应运而生。传统阅览室仅由几台计算机组成,随着我国计算机硬件设备、网络带宽、网站建设等的完善,现阶段电子阅览室已经能够满足绝大多数读者的检索需求,成为图书馆的重要部门。

1.2现代电子阅览室在公共图书馆中的作用

电子阅览室在公共图书馆中的作用包括:①电子阅览室分流了图书馆的读者流量,一些有能力的读者更倾向于借助电子阅览室来检索所需信息,减轻传统纸质书刊的阅读压力。②随着图书馆的发展,信息化、电子化逐渐普及,建设电子阅览室有利于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③电子阅览室要让读者更准确、便捷、快速地查询到所需信息,而且还要保证信息查询的覆盖面广,才能有利于提升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形象。

2广州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服务的主要特点

2.1服务形式的电子化

与普通的图书报刊阅览室相比,电子阅览室也能够为读者提供阅读服务。但不同的是,电子阅览室是建立在网络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基础之上,内容包含网络信息、光盘资料、磁盘资料等,能够为读者提供详细的咨询、阅读、培训等服务。相对而言,广州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则更受年轻人的青睐,在使用上操作性更强,可查阅到更多信息。总之,电子阅览室在形式上的特殊性表现在信息载体的提供方式上,通过电子形式将各类信息传达给读者。

2.2服务对象的多样化

广州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本着公共图书馆特有的开放性原则,吸引了不同需求的读者来使用电子阅览室内的资源。目前,电子阅览室的读者类型也呈多样化,但相对而言科研工作者以及学生读者居多,他们通过电子阅览室的免费下载功能和免费检索功能获取所需信息。除这两类具有一定计算机操作能力、自主检索能力的读者外,目前一些退休人员、农民工读者也加入到了电子阅览室的阅读人群中。有些城市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还开通了专为未成年人开放的未成年人上网学习室,以满足未成年人的信息检索需求。

2.3服务功能的现代化

我国文化部对公共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有准确的定位。电子阅览室需与各类信息服务中心相连接,在各类通信手段下连接不同国家、地区的数据库,并通过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1]。在此基础上,广州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为用户提供了如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大型数据库的检索以及下载服务。由此可见,电子阅览室虽然在功能上与普通阅览室并无明显差异,但电子阅览室在服务提供方面更具现代化特征,在检索范围、检索方式、检索深度上则更有优势。

2.4服务环境的多元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用户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传统的电子阅览室已经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在这样的环境下,电子阅览室还承担了教育的义务并不断突破传统图书馆功能限制的枷锁,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以信息检索服务和教育培训服务相结合的多元化信息技能培训专区。为迎合多元化环境下的图书馆发展,广州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添加了诸如平板电脑基础技能培训、互联网使用方法培训和各种办公软件的培训等服务。

3电子阅览室服务亟待解决的问题

3.1对各项管理规范应进行完善和调整

在电子阅览室的开放过程中,会在读者之间、读者与管理员之间产生一些矛盾,阻碍电子阅览室工作的开展,因此,公共图书馆应根据情况对电子阅览室各项管理规范进行完善和调整。首先,对相关工作流程进行梳理优化,使电子阅览室的管理工作能够达到目标明确、步骤清晰等要求。如:对于读者之间出现争端、霸占座位等问题,可通过建立应急事项处理方案以及建立专项问题处理方案等方式来解决;对于读者是否健康上网等问题,可建立导读制度以及定期巡视制度来完善。其次,重视服务规范制度的完善工作,特别是读者使用阅览硬件设施、维护阅览环境、读者网络行为等方面的规范制度,还应该根据新形势下服务政策的发展要求,制定针对性的执行规范以及操作方法。最后,工作人员的岗位规范也应该明确,应设立明确的工作岗位和岗位轮换机制。

3.2部分管理人员电子化方面知识匮乏

由于电子阅览室服务形式趋向电子化,其管理人员以及服务人员不仅需要对阅览室的日常工作加以管理,还需要加强自身计算机专业知识,才能适应现代电子阅览室的运营需要。就广州图书馆的管理者管理能力来看,广州图书馆的历史虽然悠久,但是电子阅览室的发展历史并不长,多数管理人员的电子化专业知识不够充实,他们只能进行一些简单操作,导致电子阅览室资源的极大浪费。

图书电子化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子图书馆;转变期;馆员素质

图书馆是采集、制作、存贮和提供信息资源的主要单位,随着人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图书馆从封建社会的藏书楼将逐步发展到信息社会的电子图书馆:工作自动化、信息数字化,基于大量的需求建立起采集、处理、存贮和提供电子信息的体系结构。这种发展趋势带来了提高网络资源有序传递组织加工、提高用户查询、检索和获取所需信息的效率、创建数字图书馆系统、建立数字图书馆资源库、开展多元化服务等有关图书馆未来目标和发展方向的新要求。

一、我国图书馆发展现状

我国新型图书馆建设刚刚起步,有少数图书馆建成一定规模的机读目录数据库,但大多数图书馆正在或规划建设自动化图书馆,离电子图书馆的目标尚有一段距离。但比起传统的图书馆,读者的效率和图书馆的透明度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很多像维普、万方数据等大型电子文献共享平台在图书馆的应用,读者可以采用分类检索或付费浏览下载的方式进行查阅,极大提高了对信息搜集和获取的效率。电子化后的数字图书馆将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读者所需的资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及时地传输到读者手中。

尽管数字图书馆的优势明显,但不能因此就全面否定传统实体图书馆。从人类有图书馆的历史开始,图书馆文献的绝大部分以文字形式存在于实体形式上,其载体包括数千年前的甲骨文、皮毛、金属,近现代的纸张、缩微胶卷等,逐渐发展到今天的实体文件与电子形式并存阶段,并将实现以电子文件为主。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的中介,需要进行收集整理的不仅是现代以及将来的电子文件,还需要传承历史积淀的智慧,而这些智慧并不能完全转换成电子形式而不损伤其现有的一切价值。另外,在很多地区并没有实现网络互通,无法使用数字文献,而依然使用纸制文献。人们对于阅读方便的纸质图书仍旧存在着大量的习惯性需求,不可能迅速完全地消失。纸制文献必将长期为人们所需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与电子文献相共存1。这决定了传统图书馆的必然存在,并将长期存在。

二、复杂的转型期对图书馆馆员素质的要求

在这个转变中的复杂阶段,图书馆馆员的任务不仅是完成纸质文献的保存利用,还要开始为建立一个特色鲜明、“小而精”的数据资源中心奠定基础,促进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向读者提供个性化、高质量的服务。建立功能完善的数字图书馆,需要相关硬件的物质支持,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软件使用,且要有过硬的技术、知识和人才储备作为智力支持。图书馆的价值集中体现在信息服务质量的高低和馆藏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上,作为图书馆工作者,必须树立“以用为主”的观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强化信息服务意识,在加强基础工作的同时,提高自身素质,利用电子图书和网络的优势加强信息检索和服务功能,把丰富的信息资源加以有序地组织整理,以便捷的手段提供给读者,以适应即将实现的电子图书馆的需要。

但是在这个重要的转变时期,我国的图书馆凸现出了人才缺乏,人员素质相对低下的问题。图书馆馆员的素质跟不上当前科技与管理方式的发展需要,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高素质的馆员可以使电子图书馆由基层起就保持良好的状态,所以,面对图书馆未来的发展,电子图书管理员不仅要具有图书馆管理的相关知识,还应具有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管理,相关法律认识等素质,即专门的综合素质人才。

综合素质人才,是指发展比较全面,知识阅历、活动领域比较宽广的人才。图书馆复合型人才除了需要具备一定层次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外,还必须具备与未来图书馆工作紧密相关的基本知识、文献管理知识和专业知识2。

1.基本知识。主要包括:

①职业道德和素养。图书馆工作具体而琐碎,在长期工作中,馆员只能为他人实现自我价值而默默地做出奉献。从事图书馆工作首先要有甘于寂寞、无私奉献的精神,要有严肃认真的敬业精神,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②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电子图书馆中计算机的广泛普及和网络的充分利用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在计算机理论、操作、维修、软件研制开发和护理等方面有一定的知识量,使计算机成为得心应手的工具,在图书馆资源收集、管理、保存、文献信息管理、开发及信息网络建设等工作中发挥作用。

③英语及相关知识。电子图书馆的建设过程必然带来国际间日益频繁的交流与协作,各类型、各语种的文献随之大量产生。应当提倡和支持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学习英语,有计划地组织职工进行在岗培训。

2.信息素养,即以文献信息管理知识为基础的收集、整理信息能力。未来图书馆复合型人才必须系统地掌握文献信息管理学知识,不论是基础理论、应用理论还是逐渐产生的新理论,都应很好掌握并不断补充学习。在这个转变时期,理论的变化也将十分活跃,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坚实的文献管理基础知识,具备发现和辨别理论的能力,及时将理论转化为实践。

3.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是复合型人才提高服务层次的主要条件,特别是从事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和文献信息开发等岗位,只有掌握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深入到文献的具体内容中去,才能成为某一特定专业文献信息和相应专业读者之间的中介和纽带,为读者提供广、快、精、准的高质量服务。

图书馆馆员要掌握新技术来改进信息处理和服务,使现代技术与图书馆的使命、组织机构、用户需求、经费等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具体来说,就是要求图书馆加强对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如岗位培训、馆内的专业学习与研究、馆际交流等。同时要督促馆员的自主学习,不断拓宽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素养和信息素养。在为内部人员充电的同时,也注意更新工作人员,吸收优秀的新鲜血液,优化图书馆工作人员结构。

任何改变的实现首要的部分是人的参与,图书馆要首先做好自身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来应对图书馆电子化带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1.李秀菊.《图书馆电子化发展趋势研究》.《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

2.田亦崴,田锐.《图书馆电子化发展的几点设想》.《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6.

3.陈振宇,金中仁.《图书馆个人与岗位动态匹配的人力资源模型》.《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4.

4.王笑玲.《新世纪图书馆馆员素质的探讨》.《镇江高专学报》,2004.3

5.晏小敏,李启平.《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馆员的信息素养教育》.当代教育论坛,2005.7.

6.王文兵.《试论高校图书馆电子化》.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6.3.

7.王晓鸣.《论电子图书馆建设》.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6.14.

8.陈雅梅.《现实环境下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定位》.新疆社会科学信息,2004.6.

注 释

图书电子化管理范文第5篇

一、图书馆的新建筑、新空间、新技术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网络信息快速发展,大学高校图书馆不断朝着多元化、个性化、社会化、人性化方向发展。[1]网络信息的逐步发达,也促使知识信息的数字化,电子化。在如此动态化的空间里,图书馆建设应该是新型化、规模化的,让广大读者拥有轻松愉悦的社会化知识空间,是图书馆空间建筑建设的基本要求。

在网络时代,图书馆不再是一个专门存放书本的场所,它不仅是借阅者共享知识、传播知识、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读者们对现代知识的数字化、电子信息高效应用和将知识相互沟通和诠释的地方。

随着计算机的诞生,大学图书馆内设置电子化目录查询、高级检索,以及终端服务和高级自助服务窗口,在可允许范围内设置休息室、茶饮室,交谈室,更新内部布局和设置,用计算机替代琐碎而繁冗的体力劳动,使读者能够在任何角落都能快速、简单、便捷的查询搜索馆藏资源文献,引导读者向信息化、网络化靠近,这不仅节约了读者的宝贵时间,营造了有序的学习氛围,还减少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效率,引领图书馆建设朝着时效性、多功能、多元化、实用性发展。

二、大数据时代的图书管理与服务

如今,信息空间、知识库、数字图书馆等成为热点,紧接着,大数据技术随着美国政府“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的推出,也已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数字化图书馆也在大多数高校中得以实现。

有了大数据时代中的现代化图书馆设置,读者就能够从海量的、多样性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信息的可用价值。在图书管理中,做好对广大读者的服务是实现这些大数据价值的重要方面,提供采集数据的来源,提供采集和分析处理数据的高端技术工具,实现开发技术应用同步执行,不断更新,提供分析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使广大图书馆管理员的服务意识跳出看护图书、守护图书的层面,从根本上强化对图书的处理、登记、挖掘、保存等管理形式的数字化意识。

近年来,高校图书馆事业迎来了数字化时代的一个新的发展,国家积极为建设知识队伍、提供信息化网络知识服务构建了各具特色的数据库和馆藏资源。

大数据时代是高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2]这不仅在计算机界受到重视和关注,更在知识信息界越来越趋于不可或缺的地位,对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三、学科化服务与技术创新

从广义上来讲,学科服务是在信息服务与知识服务之间的一种新型的服务模式。这种新型的模式渐渐成为一种可操作的信息知识服务,它可以就某一学科的建设对资源和知识力量进行组织和构建。同时,学科化服务也是一种基于网络资源和现有资源,以各用户为核心,根据读者的知识需求,帮助读者解决学科化知识问题的服务。[3]然而,对于这种学科化的服务也需要辩证统一的理解,这就要求图书馆管理从技术上进行创新,用以满足由于图书馆服务的深度不够而造成的学科服务无法实现其作用和价值的缺点;从技术上加强创新管理还可以减少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料和资源未能满足学科大数据服务的要求。[4]

要有技术创新,就要从整体上对科学知识服务层面上有嵌入式、个性化、共享空间化和整合化思想。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就要超越空间和时间的制约,强化高质量的全面服务管理模式,渐渐使信息型服务向知识型服务、知识型创新的方向转变。[5]这就要求图书馆服务人员具有高素质的知识服务能力,将数字化能力体现在认知和挖掘知识的经验和技术上,努力为读者提供专业化、高速化、全面化和个性化的学科创新型知识服务,迎接知识信息数字化、网络化的挑战,以服务创新、科技创新、知识创新推动图书馆技术创新。[6]

四、多元化的图书馆服务

在上个世纪末,随着大学资源文献管理建设的加强和网络计算机服务的快速发展,图书馆知识服务多元多极化情况下的多元化信息服务应运而生。从以前的单一的知识传递、文献资料保存服务逐渐上升为文献资料信息流整体化、有序化、电子化发展,因此就更加凸显了高校图书馆多元化服务的多样性和人文性。

面对多元化信息,图书馆多元化服务也有独特的特点。首先是信息资源和文献内容的多元化,说明馆藏信息和各专业学科的知识覆盖率大大增加,当然这也加大了图书馆服务人员的馆藏服务工作量。其次,信息资源数据来源的多元化。[7]当今社会,网络电子信息发达,从各个渠道获取的数据来源很多,大数据信息、科技发展信息越来越成为保证读者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

五、资源数据建设及管理

基于“计算机文化的”数据库建设是各高校图书馆的重要知识能力建设之一。然而针对高校信息化建设意识和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的特点,对图书馆管理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技能就有特定的要求。为了能让读者快速高效地享受图书资源,从根本上满足读者的信息要求,就要从读者的需求角度对信息建设进行规划,实行自由快速的全开架服务,在建设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采取借助外部力量的方式,共同联合建设图书信息管理系统,加快信息数据化建设步伐,完善大数据时代电子知识信息管理。[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