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裁判员在体育竞赛中的作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构建区域高校体育竞赛联盟的可行性
现有管理组织机构为构建区域高校体育竞赛联盟提供组织保证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来看,管理者行使管理职权,是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来实现的,所以,管理机构是管理活动赖以进行的依托和组织保证。同时,管理机构设置是否科学、合理、精干,对于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也是十分重要的。[8]目前,主管我国高校体育竞赛的主要有国家、省市教委,各单位体协以及院校等职能部门,虽然各级机构层次分明,任务明确,分工合理,但在具体负责指导与管理学校的体育竞赛活动时,其组织成员兼职的多,专家少,工作自主性和独立性欠缺,管理混乱、不到位。因此,采用聘任专职人员的办法,加强基础管理层次的机构建设,能够保证竞赛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现有的体育法规为构建区域高校体育竞赛联盟提供制度保障2002年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2006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以及《关于在新学年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通知》等法规、政策都要求开展体育锻炼、运动训练等体育课程,加强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的合作,努力满足学生的体育活动需要。[9]另外,还有各省市教委、各体育协会等都建立了相应的体育竞赛法规,这都为构建区域高校体育竞赛联盟提供了制度保障。但在细化法规方面不够系统和科学,没有定量的标准,甚至模糊不清,因此,要建立健全适合我国高校体育竞赛的法规。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完备体育设施为构建区域高校体育竞赛联盟提供了条件雄厚的教师资源高校体育人才资源密集,体育教师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较高。高校体育教师中教授、副教授所占比例较高。另外,高校体育教师学历较高,其中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教师所占比例已超过半数。现阶段我国无职业裁判员,其中高校教师裁判员中教师比例较大,整体文化水平较高,裁判员执法年限长、国内比赛场数较多,但国际比赛的场数较少,缺少执法大型国际比赛的经验,但执行国内比赛具有一定的水平。[10]先进和完备的体育设施近几年随着高校的扩招和大学城的快速建设,高校的体育设施得到较大的改善,使越来越多的学校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需要,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众多高校体育场地和场馆建设也是为该地区的举行大型运动会而修建的。所以,这些场地和场馆都具有较高的标准,能够为体育竞赛。
构建区域高校体育竞赛联盟的意义
促进对高校体育组织机构完善和体育法规健全的改革随着大学体育运动的发展,高校间体育竞赛活动的广泛开展,必将促进对高校体育组织机构的权利与义务的法律规范的完善,形成高校体育组织机构分工明确,责任分明,充分调动高校体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同时,体育法规在竞技体育的发展中具有规范、管理、调节等作用,对促进高校竞技体育事业长期、健康、稳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而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又需要以体育法规为依托,对健全体育法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促进了高校对体育场馆和器材的建设和管理体育场馆和器材是保证高校竞赛的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高校开展教学、训练和群众健身娱乐的重要场所。因此,高校竞赛的广泛开展必然要求学校必须满足比赛的需要,想方设法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对体育场馆和器材的建设和管理。另外,促进高校加快引进管理人才,做好场馆的运营和管理,更好的保证体育场馆和器材在学校开展体育工作中的作用。促进区域高校间体育教师在教学、科研、训练和裁判等方面的交流教学方面在借鉴、学习其他兄弟院校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上,根据自己学院教学条件的具体情况,大胆的在体育教学上进行新的教学改革尝试,促进和加强了体育教学的交流和改革。科研方面加强了在体育科研信息的交流,促进组织建立高校体育学术研究团体和教师间的合作,改变高校体育科研“单兵作战”、“零打碎敲”的做法,在学科间、校际间开展综合性体育科学研究工作,促进高校间体育科研的学术交流。训练方面教练员在训练方法等方面进行交流,促进训练水平的提高。同时,临近的高校间可举行对抗赛和邀请赛,加强体育训练和比赛的交流,以达到相互学习,互通有无,共同提高之目的。裁判方面区域高校竞赛联盟的建立必然为高校的体育教师在裁判方面的锻炼提供很好的锻炼场所,让裁判员巩固了知识,树立了信心,锻炼了实践能力,同时,还促进教师在裁判知识、裁判临场能力等方面有所交流。促进各高校运动队和体育俱乐部的发展国家教委在1987年发出在全国51所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通知,通过多年的努力已初见成效。[11]目前,我国高校很多运动员和球队已达到很高的水平,有的高校运动队已经进入甲级球队,如:北京理工大学男子足球队、四川女子排球、武汉体育女子排球等。在深圳大学生运动会上中国运动员获得奖牌总数和金牌总数第一的优异成绩,中国共获得145枚奖牌,其中金牌75枚,银牌39枚,铜牌31枚。因此,区域高校竞赛联盟的建立不仅推动我国知名高校竞技运动的发展,还将对普通高校体育在体育俱乐部方面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不断丰富大学校园文化生活。形成了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增强了大学生竞争和终身体育的意识体育竞赛能够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价值观。提高学生体育锻炼价值观就是使学生认识到,体育学习与锻炼不仅是现代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重要手段。[12]在体育锻炼和体育竞赛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大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终身体育既是培养人的健康体能、坚强毅力和拼搏精神的最有效手段,同时也具有培养人的合作精神和团体意识的特殊作用。故此,这种区域性体育竞赛因其经常性、多样性、灵活性能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健康意识,落实终身体育目标的具体要求,为我国的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促进高校校园媒体的发展(1)高校可通过学校官方网站进行体育竞赛的宣传,上传图片、音频甚至视频等,这样对外宣传有着巨大的优势,[13]促进了高校官方网站的管理和传播作用。(2)利用标语海报、宣传栏等宣传方式进行宣传,也丰富了校园内学生团体的宣传。但是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受到它的数量、位置等因素的制约。(3)现场观看和电视转播是高校体育竞赛传播的主战场,不仅能满足观众寻求视觉、听觉等综合感官刺激的享受,而且也满足了他们普遍存在希望而真实全面地感受赛场文化信息的心理需求。
关键词:武术散打;比赛;边裁判员;评分结果
中图分类号:G852.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11)12-0123-03
Research on the Feasibility of Displaying of the Side Referee’s Evaluation in Public in Sanda Competition
YE Wei1,LI Fengmei1,ZHANG Yinfu2,LV Xiaojian1
(1.Capital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Beijing 100191,China;
2.Physical Training Department,Chinese People's Public Security University,Beijing 100038,China)
Abstract:It is beneficial to Sanda to get ready to be introduced to the Olympic Games in technology to research the feasibility of displaying the side referee’s evaluation in public in Sanda competition.By comparison analysis,interviews,questionnaire,field investigation method and so on,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1) It does not comply with the competition principles of openness and transparency that the side referee’s evaluation does not display in public in Sanda competition,and thus it is most likely to be a hindrance for Sanda to be introduced to the Olympic Games,and it’s need to be improved urgently.2) It has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reasons that the side referee’s evaluation does not display in public in Sanda competition.3) Without influence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side referee’s judgment,it is not only necessary and feasible to display the side referee’s evaluation in public in Sanda competition by an appropriate manner.
Key words: Wushu Sanda;competition; the side referees; the scoring result
众所周知,体育竞赛应该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下进行,这是保证运动员公平竞技的基础,对于奥运会这样事关参赛国荣誉的重大比赛更是如此。早日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是我国散打运动长期而重要的奋斗目标,然而,目前的散打比赛并不是在完全公开透明的情况下进行,主要表现在运动员的得分即边裁判员的打分并没有公开显示,只是在每局比赛结束时显示运动员的胜负这样一个简单的比赛结果。那么,人们势必会对比赛结果产生疑问,特别是在双方运动员实力均等或是一方运动员得势不得分的情况下,更使人对裁判的公正性产生怀疑。因此,散打比赛边裁判员的评分是否能够更加公开、透明,便于参赛各方和广大观众及媒体来参与监督,以适应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趋势和奥运会对竞赛项目的要求,是亟待认真研究的课题。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以武术散打比赛边裁判员评分情况公开显示的可行性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访谈法根据课题需要,对部分国内一线的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以及相关管理人员进行了访谈。并于2009年10月在山东菏泽全运会散打决赛比赛现场,对观看比赛的部分观众进行了访谈。课题组通过访谈了解到,除了少数裁判员和管理人员对于散打比赛边裁判员评分情况的公开显示持谨慎态度外,其他受访者都持积极肯定的态度,其中许多人士表现出十分迫切的态度,认为应该尽快实施该措施。
1.2.2问卷调查法根据课题需要,课题组设计了两套问卷,分别针对裁判员和教练员群体。裁判员问卷共发放了40份,回收36份,回收率为90%,回收问卷3份无效,有效率为91.7%。教练员问卷发放了30份,回收26份,回收率为86.7%,其中4份为无效问卷,有效率为84.6%。问卷回收后采用裂半信度法进行了信度检验,得到“半测验”得分的积差相关系数rhh为 0.7236,经“斯皮尔曼―布朗”公式rtt=2rhh/(1+rhh)加以校正后,分半信度系数为0.8352。表明回收问卷的可信度符合要求。
1.2.3对比分析法将散打比赛与奥运会同类格斗项目(跆拳道和拳击)的竞赛评判方式进行对比研究。
1.2.4田野调查法所谓田野调查法又叫实地调查或现场研究。本课题的负责人长期从事武术散打竞赛的裁判工作,近几年每年都参加全国性的武术散打比赛裁判工作,对该领域有很深的切身体会。
2结果与讨论
2.1散打与奥运会同类格斗项目竞赛评判方式对比分析奥运会徒手格斗项目有拳击、跆拳道、摔跤和柔道这4项。依据格斗技术动作的时空状态特性,拳击和跆拳道属于踢打类格斗项目,而摔跤和柔道属于摔拿类格斗项目。[1]武术散打虽然具有这两类项目的综合特征,但由于散打的摔法技术受“2秒原则”的制约,属于快摔技法,因此散打运动与拳击和跆拳道的性质更为接近,本研究只对它们之间的评判方式进行对比分析。
散打和拳击、跆拳道竞赛都采用1名场上裁判员和数名边裁判员各司其职的方式来共同对比赛的胜负进行判定,散打和拳击都设5名边裁,跆拳道竞赛在不使用电子护具时设4名边裁,使用电子护具时设3名边裁。[2]
拳击和跆拳道场上裁判员的职责相同,主要是用口令和手势指挥运动员进行比赛,对运动员的犯规和伤病等有关情况进行处理,保证比赛的顺利进行,不参与运动员技术的评分。[3,4]散打项目场上裁判员的职责与此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他/她还要对运动员摔法技术得分与否进行判定。这是由散打运动的技术类别决定的。
拳击和跆拳道边裁判员评判的方式是相同的,都是依据多数边裁员对同一技术动作是否产生效果在同一时间(1秒内)做出的判定。散打竞赛与此不同,比赛中任何一位边裁判员对运动员拳、腿技术动作有效性的判定都为有效。它依据多数边裁判员对双方运动员每一局胜负判定的结果。虽然都是依据多数原则,但其实质并不一样,且各有其合理之处。
表1散打与拳击、跆拳道竞赛评判方式的对比
项目成绩决定方式示分方式评分原则跆拳道3局累积记分制明分制依据动作效果的多数原则拳击4局累积记分制明分制依据动作效果的多数原则散打3局2胜制暗分制依据最终结果的多数原则散打与拳击、跆拳道的另一个显著区别是示分方式的不同。拳击和跆拳道采用的都是“明分制”,就是裁判员采分后都应立即公开显示,现场所有的人员都能知道比赛的即时结果。这样就保证了比赛的公开、透明,从而对参与竞赛的全体执裁人员能够起到监督作用。另外,广大观众也可以通过运动员得分的显示来加深对项目的理解,从而起到对项目的推广和普及作用。反观散打比赛,由于采用“暗分制”,即使在比赛结束时也不显示运动员的比分,只显示哪一方获胜这样的比赛结果,访谈中绝大多数普通观众表示看不懂。可见,散打运动要想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以及更好地在群众中普及推广,还要从项目本身解决一些技术性问题。
2.2武术散打比赛实行“暗分制”的原因分析成绩判定方式的不同和判定依据的原则不同,直接导致了示分方式的不同。散打比赛时,每一位边裁判员对运动员拳、腿技术动作得分的判定都是有效的,这对边裁判员执裁水平要求更高,对于打分的独立性也要求更高。如果边裁判员打分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自然会影响最终的比赛结果。显然,在散打比赛中如果采用拳击、跆拳道那样的直接“明分制”,任何一个边裁判员的打分势必会影响其他边裁判员的判定行为,尤其是在裁判水平不太一致的情况下,一位有经验有影响力的边裁的判决将会主导整个比赛结果。这样,多数原则的基础就将不复存在,比赛的公正性也将会受到挑战。我们认为,这就是散打比赛目前实行“暗分制”的客观原因。
另外,在目前的散打评判方式下实行“暗分制”,当个别边裁出现错判、漏判时,裁判长在对其分数加以调整时比较方便,不至于引起不必要的质疑和麻烦。如果实行“明分制”,不便于裁判长对比赛结果的总体把握。这应该是散打比赛目前实行“暗分制”的主观原因。
通过走访调查和问卷调查,我们得出了相似的结论。从表2可以看出,无论是裁判员队伍还是教练员队伍,他们认为影响武术散打边裁判员评分结果公开显示的前三位因素都是相同的。大家一致认为处于第一位的因素是,如果公开显示,不利于裁判组的总体把握,当边裁判员出现错误时不便于纠正。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传统的整体思维以及集体观念。处于第二位的因素就包括了“不便于边裁判员的独立评分”。另外,“边裁判员之间的比分差异会给观众造成不良印象,不利于维护该项目的形象”也处于第二位因素,说明武术散打界人士对于该项目的热爱,大家希望该项目给世人一个良好的整体形象。
表2影响武术散打比赛边裁判员评分情况公开显示因素
调查统计
影响武术散打比赛边裁判员评分结果
公开显示的因素裁判员排序百分比/%教练员排序百分比/%不利于裁判组的总体把握,当边裁判员出现错误时不便于纠正128.5128.5不便于边裁判员的独立评分219.0223.8边裁判员之间的比分差异会给观众造成不良印象,不利于维护该项目的形象219.0223.8容易造成运动队和裁判员之间的矛盾,不利于该项目和谐发展314.249.5边裁判员压力大,不利于他们执裁,造成打分过于保守49.5314.2容易暴露边裁判员之间判罚差距,不利于培养和保护新裁判员54.754.7目前还不具备公开显示的技术条件,没有显示设备和相应的软件支持49.50〖〗目前管理层还不具备将之公开显示的决心49.50目前的评分系统已经很完备,不必要再进行更公开的显示49.502.3武术散打比赛实行“明分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虽然武术散打比赛由于各种原因暂时实行“暗分制”有其存在的合理基础,但毕竟其评判方式只是一种半公开和半透明状态,它没有将整个比赛的裁判过程置于广大观众和媒体的监督下,仍存在暗箱操作的可能。最主要的表现是边裁判员的打分过程没有实时公开,大家能够看见的只是哪方运动员获胜这样一个结果,而运动员得分的过程是不公开、不透明的。另外,当边裁判员出现错判、漏判时,裁判长对边裁判员的纠正过程也是不公开、不透明的。这就为裁判长调节分数的随意性创造了条件,容易致使其权利不受监督。显然这是有违奥运会相关要求和奥林匹克精神的。如果要将该项目推进奥运会,势必要对其进行改革。
其实,通过同类项目的对比分析和我们的调研表明,目前散打与奥运会同类格斗项目的差距主要表现在边裁判员评分的显示方式上。如果采取适当的方式,是完全可以公开显示边裁判员评分情况的。调查结果(表3)也表明,无论是散打项目的裁判员还是教练员群体,绝大多数相关人士都认为有必要显示边裁判员的评分情况,而且通过采取适当的方式也是完全可行的。在访谈调研中,甚至有许多富有经验的老裁判和战绩显著的教练员对于公开显示边裁判员评分情况也表示出了极大的热情,并且希望能够早日实现。
裁判员教练员必要性91.595.2可行性87.590.52.4武术散打比赛边裁判员评分情况公开显示的方式探讨我们知道,由于武术散打比赛所依据的多数原则是依据多数边裁判员对于每一局比赛结果的判定,而不是像拳击和跆拳道那样依据多数边裁判员对于同一技术动作的效果在同一时间做出的判定,那么,我们就必须要保证在每一局比赛结束前,每一位边裁判员的评分过程都始终具有独立性。因此,在选择公开显示的方式时,就要保证任何一位边裁判员的评分都不能让其他边裁判员看见,以免影响其评分的独立性。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其实我们只有3种方式可以选择(表4)。
表4武术散打比赛边裁判员评分情况公开显示的可能方式
比赛进行中 每局比赛结束时包括临场边裁在内的所有人员不可行可行不包括临场边裁在内的所有人员可行可行在这可行的3种方式中,哪一种应该是我们需要采纳的呢?这要看哪一种最为公开、透明。应该说,只有在比赛进行中将边裁判员的整个评分情况适时地公开显示,才是最为透明的。只不过我们需要采取恰当的方式,在对边裁判员评分情况适时公开显示的同时,又不能让任何一位临场边裁判员了解其他边裁的评分情况,以保证其评分的独立性。通过问卷调查的情况来看,多数受访者也选择了这一方式(表5)。
表5武术散打比赛边裁判员评分情况公开显示的方式
调查统计%
显示方式的选项裁判员
选项百分比 教练员
选项百分比在每局比赛结束时,对赛场内所有人员公开显示每位边裁判员的具体比分,包括临场执裁的所有裁判员。37.827.8在每局比赛结束时时,对赛场内所有人员公开显示每位边裁判员的具体比分,但不包括临场执裁的几位边裁判员,以保证边裁判员评分的独立性。12.413.7将每位边裁判员在比赛中的整个评分过程都实时地公开显示给赛场内所有人员,包括临场执裁的几位边裁判员。3.55.3将每位边裁判员在比赛中的整个评分过程都实时地公开显示给赛场内所有人员,但不包括临场执裁的几位边裁判员,以保证边裁判员评分的独立性。46.353.22.5武术散打比赛边裁判员评分情况显示屏幕位置设想图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如果要在比赛过程中对边裁判员的评分过程适时公开显示,则显示大屏幕的位置就需要回避临场执裁的边裁判员视线,以免影响其评分的独立性。其实,我们只要把显示屏背对临场执裁的边裁判员,面向广大观众和教练就可以了。其位置设想图如图1。
至于公开显示的内容,将1~5号边裁判员在比赛过程中所裁的具体比分进行对应地适时显示就可以了。由于散打胜负评定依据多数边裁判员的判决结果,因此,为了使观众和媒体更清晰地了解比赛进展情况,还可以在屏幕下方通过红、黑双方运动员的色别条来适时显示领先一方运动员的色别,平局时可显示白色(或黄色)。
图1武术散打比赛边裁判员评分大屏幕位置设想图
3结论
1)武术散打与奥运会同类格斗项目拳击、跆拳道的竞赛评判方式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执裁原理各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在示分方式上,拳击和跆拳道都采用“明分制”,而散打比赛采用“暗分制”,这不符合体育比赛公开、透明的原则,有可能成为其进入奥运会赛场的障碍,应尽早进行改革。
2)武术散打比赛实行“暗分制”的客观原因是其与拳击和跆拳道成绩判定的方式不同和判定依据的原则不同。同时也存在着便于裁判长从总体把握比赛结果等主观原因。
3)在武术散打比赛中,在不影响裁判独立判决的情况下,采用适当的方式公开显示边裁判员的评分情况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4)考虑到边裁判员评分过程的独立性,在对边裁判员评分情况进行适时公开显示时,大屏幕的显示应置于临场边裁判员的视线之外,具置可参考图1。
参考文献:
[1] 叶伟.我国徒手格斗项目(散打)优秀男子运动员核心竞技能力评价体系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56-57.
[2] 中国跆拳道协会.中国大众跆拳道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327-331.
[3] 于德顺,樊庆敏.奥林匹克拳击[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24.
[4] 王军利.2005年跆拳道竞赛规则修订的内容及其影响[J].辽宁体育科技,2006,10.
[5] 徐士韦.竞技体育比赛中公平竞赛的保障措施研究[J].山西体育科技,2009,6.
[6] 鲁越,许奎元.体育规则实用全书(卷三)[M].北京:出版社,2003:2-46.
[7] 申旭.影响我国跆拳道裁判员执裁主要因素分析[J].西安体育学报,2009,3.
关键词:篮球竞赛;非语言;体态语
中图分类号:G8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4-172-02
人类在交际过程中不仅有语言行为,还有非语言行为。因此人类交际就有语言交际系统与非语言交际系统两个系统。一般来讲,语言交流是人际交往的主要工具,但是在体育竞技中, 非语言交际更是保证运动员、运动员与教练员、裁判员之间的正常交往,使得竞赛顺利进行的主要交际工具。
一、非语言交际在篮球比赛中的基本类型
语言学家认为语言的基本功是用于交际,非语言交际往往是语言交际的辅助工具。但是,在体育竞赛中非语言交际却有其特殊的作用,甚至是语言所不能代替的。关于非语言的类型众说不一,美国的社会心理学家K. W. Back将非语言分为动态无声的、静态无声的和有声的三类,胡文仲教授则把非语言分成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和环境语四类。
下面笔者将谈一下篮球竞赛中非语言交际的类型、特征、结构功能及特殊作用。
二、篮球比赛中非语言交际的分类。
湖南体育学院的赵辉老师,将篮球比赛中的非语言交际的类型划分成五类,其中包括衣着,表情与眼神,姿态动作,触摸行为,空间与距离,笔者在综合借鉴的基础上,对分类稍做了改动,增加了“声音传递”和“副语言”这两种类型。声音传递在这里不是指具体的语言交流,而是指裁判员哨声和时钟声和30秒钟声;副语言是人发出来的声音现象,如:有时会有队员发出“哎哟”的声音以示提醒裁判员对方队员犯规了。
三、非语言交际的特征
1.非语言交际参与言语交际。无论在场上还是在场下队员、队员与教练之间兼用语言和非语言手段(体态语)交际;同时裁判也可用这两种手段与队员交流。如教练画的进攻图或防守图,用手势代替跑位,用道具代替队员等等。
2.以视觉形象和声音代替具体事物。如计时屏幕、计分牌;比赛开始、中场休息和比赛结束的哨声等。
3.在交际过程中产生明确所指。裁判员、教练员和队员的手势。裁判员的裁判手势分为得分、时间、号码、违例、犯规和其他六大类。如:伸四个手指表示四号队员;双手握拳在胸前环绕,表示带球走;双手成掌在胸前上下运动,表示两次运球等。
4.准确快捷。为了保证比赛的有效时间,提高比赛的紧凑感和观赏性,就要求队员迅速了解队友、对手、教练员和裁判员的意图,做到行动敏捷,令行禁止。
四、非语言交际的结构功能
任何一场比赛中,可能会有多次的暂停,教练员通常会为下场的运动员进行技战术部署。因为时间有限,教练通常说的同时连比带划。这时非语言交际又突显出其新的结构功能。
有这样一个语料。“在进攻的时候,你(用手指某一队员)从这儿(手指着画板)突破到这个位置上(画一条线路)……”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教练员的手势是一个非语言交际。
本段语料不是全部意思都用语言表达,而是教练员用手势表达了具体的人、物、和事情,而后的“……”部分意图就很明显了,就是让队员传球给跑到位置上的另一队员;另外加大了话语的信息量(具体跑位的路线);再次“你”(用手指队员)明确了所指,并不是其他队员,最后,“从这”“到这个位置上”并辅助理解了路线的内容。其中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总结出非语言交际在结构功能上的新特点:1、填补句位空白。2、语义功能3、排除歧义4、辅助理解指示语的功能。
五、非语言交际在球场上的特殊作用
人类多种能力与生俱来,语言交际主要产生声觉效果,而非语言交际主要产生视觉、触觉、动觉及其他感觉效
果。人们可以不进行语言交际,但在许多情况下无法抑制非语言交际,特别是在运动竞赛中就显得更为突出。
1.表达感情,如:球员和教练员的面部表情:微笑一般可以表示认可,严厉表情可能是无言的批评,无奈地摇头或许是对比赛的失望,忘情的鼓掌可示为激动等等。
2.传递信息:库珀(Cooper,1988)曾经说过:“必须记住,每一信息都包括内容和关系两个方面。姿势、面部表现、体触行为等等,都会对信息内容产生影响。除此而外,传递交际关系的信息主要是通过非语言形式。”特别是在比赛中,战略战术起着事关成败的作用,而非语言手段的交流,无疑增加了赛事的保密性。
队员间由于经过长期的训练与合作,相互之间有微妙的默契感,除了语言上的交流外,往往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或者口哨,对方都能心领神会。从而准确把握时机,改变作战策略,达到好的比赛效果。队员和教练之间也是因为长期的磨合,在比赛中,队员能够很好的理解教练的手势,随时改变跑位,调整进攻或防守策略。
3.代替语言:出于不同的交际目的和各异的场合,交际中发话者和受话者常常使用非言语语来代替自然语言进行交际,这给话语交际增加了特殊的表现力。
(1)裁判员是比赛中的执法者,其一般用哨声和手势代替语言。同时,队员和教练员也应当尊重裁判,主动与之建立一种良好的非语言沟通途径。如:五种表示违例的手势、十种表示犯规的手势、号码、时间、得分等等。
(2)教练的非语言行为是队员们的指挥棒,除了为队员们提供战术外,也是同裁判交流的重要工具。如:教练员将左手成掌举于头前,右手食指顶在左手掌心,表示请求暂停;双手成掌在头前交叉,表示请求替换队员。
(3)竞赛工作人员虽然并不参与比赛,但他们及其使用的符号语和副语言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篮球比赛中计时员、记分员及其他记录员。篮球比赛中的符号语包括计时员操纵的时钟、30秒钟装置、队员犯规次数标志牌、全队犯规标志和全队犯规指示器,他们利用这些非语言手段向球场的主体和客体(观众)传达着整个比赛的状况。
(4)表示礼仪:在一定的场合下,人们的姿态和风度,行为举止体现出他的个人修养和受教育程度,如赛前、赛后与对方握握手,在动作太大侵犯到对方时,拍拍对方的肩膀,这既是一种礼貌友好的表现也是同对手沟通感情渠道。1
(5)调节作用:队友进球后,相互击掌以示鼓励,比赛中运动员庆祝提高士气的扣篮用胸部互相撞击动作;打出漂亮的配合后击掌相庆等叫调节势。2如果在比赛中双方队员发生冲突,队友会选择把队员拉开,或者裁判用手势加以制止;队员与裁判发生矛盾时,场下的教练一般则会用眼神传达“让队员冷静”的意思,从而调节场上一触即发的战争。
(6)欺骗作用:有时候,人们会通过作假的非语言行为进行欺骗,如球场上的假动作。
(7)暗示作用:暗示往往是一个球队通过内部共有的而他人不了解的手势、眼神等,相互传达信息。如每个球队都有自己特殊的战术手势,暗含着准确信息。
一场篮球赛,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的,也不管比赛双方是否专业,球场主体(队员、教练及裁判)一般情况下不需要语言,完全可以通过非语言进行交流,有效避免语言给篮球场上交流带来的障碍,促使比赛能够更顺利地进行和完成。
作者简介:徐遥,男(1982.10―),民族:汉族,籍贯:新疆;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
参考文献:
[1]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胡文仲.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3]王冬竹.论非语言手段的语言功能[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8
[4]薛常明.非语言交际概述[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0,2
[5]刘明阁.非言语语的交际功能[J]安阳师范大学学报,2002
关键词:运动教育模式 教学 研究
2002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指出:体育课程目标设置上分成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这两个目标又细化,从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运动技能、社会适应五个领域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高校体育教学自然要以更好地实现这几方面的目标为导向。美国体育教育家西登托普提倡的运动教育模式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它是以教师直接指导、合作学习和伙伴学习为方法,以固定分组、角色扮演为组织形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比赛为主线,提供给不同运动水平的学生真实的、丰富的运动体验。该模式是通过对运动规则的修改和必要的运动策略,使运动更加适合学生的水平,最终使学生成为有运动能力、有运动教养和热情的运动者的一种教学模式。
1. 运动教育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1.1 能更好地改善学生学习的态度
虽然体育态度并不等于体育行为,但体育态度与体育行为之间存在着一致性趋势。运动教育在改善学生体育学习态度方面确实优于传统的体育教学。运动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方面优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也决非偶然,或者人为进行教学实验所致。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由于运动教育在教学的方向定位上将学生培养成为“热情的”运动参与者作为其重要的教学目的;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运动教育非常重视真实的运动情景下的运动学习,以比赛作为其主线设计其教学过程,能够为学生提供比传统体育教学更多的比赛时间,充分利用学生参与运动比赛的运动动机,满足其运动参与的需要。同时,还通过固定分组、运动规则的调适等措施强化其团队意识,改善学生参与的公平性,在教学策略上保证了学生参与运动比赛的全体性和学习主体性的发挥。而这些特点恰恰是传统的体育教学所不具备的,因此,学生在学习态度上的这种差异性就有其必然性了。
1.2 能充分发挥竞赛的杠杆作用
学校体育竞赛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习兴趣。体育竞赛是一种具有娱乐竞争属性的身体活动,这些特性尤其适合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以及冒险精神的心理特征。因此以竞赛为学校体育内容比起其他身体活动对学生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从运动教育本身的特点来分析,它在学习机制上借鉴了一定的运动队训练的学习机制,并注意学生参与比赛的全体性,将教学单元按照运动赛季的特点设计,使比赛贯穿于整个单元教学过程之中,充分发挥了竞赛的杠杆作用,激活了学生为了准备比赛而进行课外练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而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是以运动技术的传授为主线设计教学的,由于过于注意学生运动技术细节的分解学习,学生实际参与比赛的时间明显少于运动教育教学,而且在学习的组织机制上缺乏固定分组等形式,其教学比赛中又缺乏灵活变通的机制,比赛参与的全体性和主体性的发挥极其有限。这些因素恰恰制约了学生的运动参与性、积极性的发挥,尤其是其课外运动参与性的发挥。
1.3 能更好地体现因材施教
由于个体在遗传、环境、教育等方面千差万别,个体的神经活动方式、活动特点、活动水平都存在着明显的特点和个体差异。这导致了个体在活动状态、风格、个体的适应性和适应能力、个体的智力性和非智力性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在现实中既表现在个体之间,也表现在个体本身或个体的不同发展阶段。如有的人善于归纳,有人善演绎;有人善听,有人善记;有人善动手,有人善思维。人的先天个性在后天的发展中起着基础性、前提性的作用。个体先天性的差异决定了教育必须重视个性,因材施教的前提是“材”的差异性,而“材”的差异性源于先天个性的差异性。因此重视个性的差异,因材施教,使各种类型的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思想。运动参与的多元化更是这个模式的特色。运动教育模式中包括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记分员、训练员、管理员、宣传员以及记时员、统计员、捡球员、发令员、识别员等各种角色,在实施过程中要求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角色,使得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职责和任务。运动员角色要求学生努力学习技术和战术,奋力拼搏、公平竞争;教练员角色要求指挥队员的技巧和战术的练习,决定队员的替换,决定出场阵容等;裁判员角色要求能管理比赛,熟悉比赛规则,执行修改的规则,让比赛顺利进行等;其他角色也有相应的职责和任务。这使得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对个别有需求的学生的教学,趋向个别化教学的理想。任何教师想去培养学生的特殊社会行为,均可整合于季节的奖赏系统内,诸如尊敬裁判、减少同学间负面批评、增加学生赞美他人的言语行为等期望等。
1.4 能更全面、深刻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大学阶段是学生发展智力和体力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开拓能力和强健体魄的奠基时期。而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能力对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目标、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至关重要。体育能力不仅是体育意识的外在表现,也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运动教育模式核心就是通过降低竞技运动的要求和难度,以学习小组的方式让学生具有综合学习能力。课程标准中社会适应能力包括合作、竞争、交往、对集体和社会的关心程度等,而角色的扮演过程实际上也是对社会角色的一个迁移的过程。在组织、管理、协调方面,对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是一个提高过程,对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也是一个促进。有关实验表明,让学生在小组内部担任各种角色,如管理员、宣传员、统计员等,能促使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和伙伴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社会适应能力,保证不同水平学生的公平参与。运动教育模式与新课程社会适应目标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通过角色扮演的途径来完成体育教学,例如在舞蹈和有氧健身中,可增加舞蹈指导、编曲、道具员和裁判员等角色;在田径、游泳等活动中,学生的角色还可以扩展到包括发令员、计时员、场地裁判员以及跑道司仪等角色。在学校体育课中,教师很少尝试用此类手段来达到社会适应方面的教学目标,学生在体育课学习过程中也就没有系统地尝试和体验这些角色的机会。
2. 建议
2.1 解决好比赛和技术练习的时间
比赛是运动教育模式中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由于在教学过程中穿插过多的比赛,以及向学生介绍比赛的组织管理、角色扮演与担当等这些都会占用相当多的时间,因为总的教学时数是有限的,所以对于学生来说,练习运动技术的时间减少,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值得探讨。
2.2 注意放而不滥
学生自主学习是运动教育模式所倡导的,并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主导权下放给学生相当的学习时间,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管理能力、决策能力等。这样很容易忽视和削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从而导致一盘散沙的状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发挥其指导作用,这种“指导”作用也是无可替代的,在一方面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教师的指导、独特作用是不能被削弱和忽视的。
2.3 选择性的应用该模式
我国部分教学条件较好的高校,在公体球类选项教学中可引入和推广运动教育模式。对于首次尝试运用运动教育模式的教师而言,最好选择自己最为熟悉和擅长的运动项目。同时,在应用过程中,还应注意结合本校的具体条件,灵活地加以应用。
2.4 对体育竞赛进行合理设计
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应在保持自身优点的基础上,借鉴运动教育在运动竞赛的教学设计、竞赛参与的全体性,以及有利于激励学生运动参与性的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合理要素,不断完善自己。
2.5 其他
在实施运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保证必要的单元长度,尽量使单元的长度保持在20学时以上。在建队分组时要注意分组的公平性,使得各队的实力相当;在竞赛机制上还须对竞赛方法、规则等环节作必要的调适变通,使比赛贴近学生实际。
参考文献:
[1]高航等.当代运动教育模式研究[J].体育科学,2005.25,(6).
[2]杜军.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性[J].中国学校体育,2002.126,(4).
[关键词] 体育 竞赛 商品性
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随着二战后世界范围内社会经济的繁荣,体育也开始得到迅速的发展,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体育不断地受到来自商业社会的影响,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体育竞赛为主体,以奥运会接受商业运作为先导,体育领域开始大规模的商业化转变,体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体育竞赛也开始成为商品,从此面貌一新。
生活在现代社会当中,我们几乎每时每刻都要同商品打交道,商品是社会财富最基本的元素,是市场经济运行的细胞,掌握了商品的属性和运行规律,也就找到了认识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钥匙。当年马克思正是从研究商品入手,发现了价值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秘密。因此我们要发展体育竞赛产业化,就首先应当从体育竞赛作为商品的基本属性开始研究。
一、体育竞赛产品的属性
政治经济学认为,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在进入市场流通以前,一般通称为产品,体育竞赛产品具有其自身生产和销售的特点。
1.体育竞赛产品的无形性
与工农业产品相比,体育产品的特点是无形的,体育竞赛产品体现的是一种服务,即生产的是一种“精神产品”。在竞技体育中,只有以比赛的形式出现时,它才成为产品,供消费者欣赏、观看,消费者为获取观看和欣赏比赛的兴奋、感动等效应,而支付必要的费用,购买门票等。这种产品消费者在消费之前不可能看到,在消费之后,也不可能取得任何实体持有物。如消费者观看一场比赛,是抱着能度过一个美好的时光这一愿望来的,当比赛结束后,消费者得到的只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情绪的感动,留下美好的记忆存在。
2.体育竞赛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同时性
传统的商品生产和消费是分离的,从生产到最终消费需要一系列的环节和过程。而体育竞赛产品却不是这样,它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发生联系,生产和消费合二为一,两者在时间、空间上是不可分割的。而且消费者也会往往加入到生产过程中。例如一场篮球比赛,赛场就是生产场所,同时也是观众的消费场所,教练员的指挥,运动员的对抗、观众呐喊助威,烘托出赛场热烈的气氛,共同构成体育竞赛产品,同时为观众分享和消费。
3.体育竞赛产品的一次性
正是因为体育竞赛产品的无形性和生产消费的同时性,也就决定了它的一次性。无形的精神产
品无法存储,比赛一旦结束,产品消费的过程也就结束,再无法进行交易,因此,体育竞赛产品在
比赛进行时如果没有被消费掉,就会造成损失(例如体育场的空位子等)。这种损失不同于实物产品的损失,它表现为机会的损失,任何一场比赛从过程到结果都是无法再重复的,即使是电视节目的重播和回顾,那种比赛的悬念和现场的气氛也是无法再现。
4.体育竞赛产品质量的不稳定性
传统的商品在市场上流通,根据生产的成本和供求关系可以形成比较稳定的价格。产品的生产流程和工艺也是可以测量和控制的,所以能够形成相对统一的质量标准。但是体育竞赛由于举办的时间、地点、参赛运动员的临场态度、情绪、应变等诸多因素影响,比赛很难保证有稳定的表现质量。不同级别、地域的比赛,也有着不同的风格特点,即使是同一支运动队或同一运动员,在不同的比赛中所发挥的状态也是千差万别的。同时,观众对体育竞赛的兴趣、爱好、态度、个人素质和文化修养等不同,对同一场体育竞赛的评价也存在很大差异。
二、体育竞赛的商品效用性
由产品转化为商品,并不是一件简单的过程。其最根本的问题就是产品的使用性。所谓使用性就是产品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的性质。劳动产品首先必须具有使用性,才可能实现在市场上流通,才能够实现由产品向商品的转化。体育竞赛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的需求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体育竞赛是一种非实物性的产品,表现为一种服务,它能够满足人们追求健康、娱乐、观赏和人际交往的精神文化需求,构成社会文化财富的内容。周末、闲暇,人们到体育场去观看一场精彩的体育比赛,感受现场热烈的气氛、欣赏运动员高超的运动技术和战术表演,观看名人明星的风采和英姿,获得精神生活上的满足和享受。
2.满足商家企业赚取注意力的需求
由于体育比赛场面宏大,气氛热烈,人群聚集,观众人数众多,正是商家企业进行广告宣传的良好场所,企业完全可以借助体育比赛所承载的精神文化因素,达到对自己企业品牌形象的良好宣传,人们在不知不觉当中就会把企业的标识品牌尽收眼底。因此赞助体育赛事和体育营销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企业进行品牌宣传最重要的方式。
3.推动举办地经济、文化、社会全面发展
来自世界各地,无数生动的例子都可以证明,体育比赛,特别是高水平、大规模的体育赛事,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完全可以促进举办地的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现在很多城市都在积极申办各级各类体育竞赛,正是看中了体育赛事的这种效应,希望通过承办高水平、高规格体育赛事,带动当地各项事业的发展。我国倾全国之力,申办2008年奥运会,也是基于体育赛事这一功能和作用,它必将为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建设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
4.对自我奋斗精神的激励
优秀运动员在竞技场上表现出力与美的结合,勇与智的对抗,高超的技艺,顽强的意志等,都会作为光辉的榜样和成功的范例激励人们直面竞争,勇于奋斗。
5.对美的欣赏
体操、跳水、花样滑冰、花样游泳等项目,将高难度技术和美丽、优雅的运动有机融合为一体。整个比赛过程,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观众观看表演的过程,从商业意义上来讲,运动员更是一位演员。
三、体育竞赛价格的确定
根据价格理论,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即成本、需求和竞争。成本是商品价格的基础部分,它决定了体育竞赛价格的最低限度。一般来讲一场商业体育竞赛,其成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1.运动队、运动员的出场费
在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运动队和运动员参加比赛,根据不同的运动技术水平、知名度等条件,都有不同的市场价格,竞赛的组办者必须向他们支付这部分费用。运动员是体育竞赛的生产者,出场费的形成,相当于企业支付给产业工人的工资,只不过体育竞赛的“产业工人”是经过长期艰苦训练、具有高超运动技术水平的运动员,表现出比较高的劳务价格。
2.竞赛场地、器材、设备的租用费、建设费
竞赛的组办者往往不是体育场馆的拥有者,因此需要支付场馆和相关服务的费用,不同档次的场馆其价格也必然要拉开差距。
3.办公综合费用
比如交通、通讯联络、会务、食宿、新闻宣传、安保管理和裁判员、工作人员的劳务费等,也占到体育竞赛成本中相当大的比例。
4.奖金等
有些比赛为了增加悬念和竞争,设立不同等次的奖金,也要计入成本核算。
除了成本决定商品的价格以外,对于体育竞赛来讲,市场的供求关系,对其价格的影响更为突出。人们的消费观念、经济条件、文化传统等,对于确定体育竞赛的价格基本上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比如,在美国,人们喜欢拳击、棒球、橄榄球、篮球、田径等,门票常常高达数十美元甚至更高,而足球观众却聊聊可数,门票只有几美元。再比如,1994年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由于国人对中国队出现期望很高,一时间第二阶段在成都赛区的门票被炒到很高。当中国队在第一阶段比赛就兵败伊尔彼得,出线无望后,成都赛区的门票一落千丈,几元钱都无人问津。1998年中国队在世界杯赛中又没有出现,也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中国国内的球市,甲A联赛的门票大部分价格下浮。
可以看出,在影响体育竞赛商品价格的因素中,其成本因素并不能起到关键作用,而人们的心理预期、市场供求、消费对象等综合性因素却相互作用,对体育竞赛的价格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我们举办一场商业比赛,除了进行必要的成本核算以外,更重要的是紧紧围绕体育竞赛的商品属性,对比赛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有利于准确预测市场起伏变化,认识体育竞赛的市场运行规律,把我们的体育工作做好。
四、市场经济对体育竞赛的影响
1.体育竞赛的评判者和评判标准
竞技体育的评判者和评判标准正在悄悄改变。当体育竞赛逐步成为一种商品,它跟市场的结合就会越来越紧密,它就会在市场寻找自己的养分,将仅仅依靠政府投入这一外生变量转变为面向市场自己找养分,靠内生变量生存和发展。那么,竞技体育商品的购买者――观众的认同和接受程度,就成了竞技体育主要的评判者和评判标准。
2.体育竞赛的商业化改革
竞技体育的商业化改革包括:比赛节奏加快,以使观众不致厌倦;促进进球数增加刺激观众:使比赛双方实力不致过分悬殊,以保持比赛的精彩程度和观众的观赏兴趣;实行主客场制;改变赛制,增加比赛结果的偶然性,制造悬念吸引观众;增加商业炒作等。
3.服务市场与服务政治的关系
体育竞赛的商品化,必然要求竞赛表演市场化。市场首先考虑的是观众、门票、资产运作和媒体,一句话,即经济收入。这一目标很可能与各级政府的目标相冲突。目前国内举办的全运会、省运会、城运会、农运会、大运会等各种竞赛,更多的是一种政治需要,而非市场运作的结果,往往依靠政府的财政投入才能弥补开支。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个完善的市场中,供求双方都遵循利益最大化原则。然而由于体育竞赛活动广泛的社会影响,一些非体育企业希望通过投资体育竞赛而获取某种广告效应,以扩大自己企业和企业产品的社会知名度。于是在体育商品对利润的追求中就又出现了某种与一般商品供给不同的独特特征:当投资企业的投资保证或基本保证了一个体育企业的运行成本上升后,这个体育企业就有可能在提供特定的体育竞赛商品时并不更多地考虑是否可以通过这种体育竞赛商品供给而获取利润。这种现象不仅仅表现在一般的体育职业联赛中的俱乐部的经营活动中,而且也表现在其它的一些体育市场经济活动中。这种在体育竞赛商品的供给中不以其本身供给利润为目的,而是通过体育活动而获取投资者某种间接的经济利益现象,是我们应当予以充分注意的。
参考文献:
[1]洪志华颜惠崇颜蔚蓝:体育竞赛商品与价格问题研究,2003,(5)
[2]唐桂黔:试论竞技体育的商品性[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1)
[3]杨铁黎:职业篮球市场论[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5
[4]王民康:体育商品的市场供求关系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5)
[5]杨铁黎张建华:职业体育市场运作模式的理论探讨[J].体育与科学,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