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态环境规划设计

生态环境规划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态环境规划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态环境规划设计

生态环境规划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生态理念 居住环境 规划设计

问题的提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受到越来越大的破坏。人类在享受高度物质文明成果的同时,对自身的生存环境更加关注,意识到与自然和谐共处、协调发展的重要性,生态理念逐渐成为人类的共识,生态宜居住宅环境成为未来住居环境发展的方向。宜居的住宅环境体现人居住的舒适、安全、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一切从居住者出发,满足住户心理健康和身心健康的要求,使居住者生活在一个健康、安全、舒适、环保的室内外居住环境中。

生态理念在居住环境设计中的应用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的。1969年,I.L.Mcharg出版的《Design with Nature》一书中就提出了“设计遵从自然”的生态规划理念,并提出城市土地利用的生态规划框架。随后,国内外学者纷纷提出了生态规划的理论并进行了相关实践,特别是人类认识到全球环境恶化现象越演越烈的近二十年左右,生态规划理论在人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也越趋成熟。美国加州Berkley (1992)、日本北九洲(1993)和巴西库里蒂巴(2000)等城市纷纷提出生态城市建设计划,把生态理念用于了城市环境设计中。国内的研究与实践较国外晚,但由于充分汲取了国外先进理论与实践经验,起步较高。我国第一个生态城市的试点―江西省宜春市的规划与建设,就应用了复合生态系统的理论、环境科学的知识、生态工程的方法和系统工程的手段,打造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复杂生态系统。随后,安徽、浙江、山东、广东等省份也纷纷提出了《生态省建设纲要》,使生态理论在人居环境、城市规划建设与设计方面得到了充分的应用。

本文按照以人为本、因地制宜、整体设计的现代住区规划设计原则,融入生态化理念,从住区环境的总体规划,景观、公共设施的布局以及植物的配置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对现代居住环境规划设计的认识,以供商榷。

住区环境的总体规划

居住区的总体规划是整个规划过程的基本环节,其目的是为了创造和谐的生活空间,营造优美的生活环境,更大程度地发挥住区的绿色生态效益,满足居民的生理、行为、安全、社会交往及审美的需求。

在对居住区进行环境规划时,一般都要对基地状况做调查,如位置、气候、原有植被等自然因素,还有建筑、道路等具体人工因素。与之相对应的是自然构架和人工构架的规划。自然构架研究的是一些自然因素,如地质、土壤等,不同地质条件的场地,其地耐力不同,地耐力强的地方适合建造住宅,而松软、含水量大的地方适宜建室外环境。从绿色生态角度出发,土壤也是一种资源,在外环境的布局规划中,保护土壤表土也是一件重要的事。另外,气候、光照、声等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会影响到住宅的朝向及布局,科学利用这些因素可提高住宅小区的绿色生态性。人工构架是在研究人工因素的基础上,对居住区的外环境进行合理布局,加强外环境的功能性、景观性。如使内外道路衔接顺畅,管线连接便利,并开发当地的人文景观,通过借景、组景、造景、分景、添景等设计方案的运用,达到居住区内外环境的协调统一。

居住区交通环境是总体环境的一部分,相对于城市干道,住宅区内道路应将居民的步行以及在道路环境中适合各种活动置于更重要的地位。交通环境的要素主要有入口广场、小区主干道、次干道、宅前小道、室外停车位、地下停车出入口、自行车停放点等等。而停车场在住区中的位置很重要,规划时应从与环境保持和谐的角度出发,否则处理不当会产生噪音,破坏景观。在进行道路总体规划时,应按照道路与其他场地和公共建筑的关系做合理的分级设置。明确各类室外空间及其与道路之间关系的远近、密疏,有助于对道路的合理分级,合理地衡量外环境总体布局等。

现代住区的水利用规划主要从节水、降耗、低成本等方面考虑,如通过节水器具的使用、循环净化设施的设置,建立雨水收集及利用、中水循环和景观用水循环系统。在规划时通过屋面收集、大面积铺装收集或用暗渠收集雨水等方法,将收集的雨水直接进入小区的景观用水系统或经过处理之后进入中水系统;中水经处理达到一定水质标准又可重复使用,进入中水系统或进入景观用水系统;景观用水应大力提倡利用雨水和中水处理后的排放水,这样可以节省淡水资源和降低用自来水的成本。

住区景观、公共设施的布局

住区景观、公共设施的布局与交通规划、组团及层次结构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住区的框架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居住区景观的设计,要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和建筑学等基本原理,合理安排并组织住区建筑、园林小品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布局,使人、建筑、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

在现代居住环境规划设计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尊重,满足人的需求和多样化的审美情趣。绿地要体现可融入性和可参与性。可结合园路、游园、健身场地、小型绿地广场等方式来促进居民与自然的亲和性,为居民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态空间。如园路的设计走向充分考虑到居民出入的方便,坐椅、坐凳设置在小广场或扩大园路的树阴下,便于人们休息。小游园位置设置在商店、超市和公共活动场所附近,方便居民茶余饭后活动休息、游憩、购物。儿童游戏场设置在既方便儿童前往,又避开与居民的日常生活相互干扰的地方,活动场地铺植草坪或其他软性材料,色彩艳丽,设置儿童玩耍的活动设施。绿地广场的规模、形式符合小区居民休闲的要求,既满足大部分人,又满足老人及儿童的需求。小区照明、健身器材、标牌、凉亭设施设置齐全,设立无障碍设施,关注弱势群体,体现人文关怀等。只有以人为立足点,从人的方位综合考虑,才能充分发挥生态住宅环境给人舒适、健康、欢愉、陶冶性情和促进邻里交往的作用。

在居住区公共设施的配置中,可以将社区和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综合起来,通盘考虑,使社区作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完全融入到城市中去,避免重复建设。社区内的公共设施,如教育、医疗、商业、文化体育、金融邮电等也承担城市功能,同时将城市公共设施也可以引入居住区内部,使之成为一个有机体,以满足居民物质和生活的多元化需要。

植物的配置

植物在现代居住区设计中是一个活跃的表现元素,一个成功的居住区环境设计不仅要注重环境中各项景观和功能分区的合理布局,更应注重绿化中植物的合理配置和造景。在进行居住区规划植物配置和造景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树种选择注重本土性

在进行居住区绿化中植物配置与造景不仅要考虑到植物的观赏性,还要考虑到植物本身的生物特性。对于绿化树种的选择应充分运用乡土树种,慎重引进外来树种。选择乡土树种作为居住区绿化的主力军,最符合节约原则。因为乡土树种苗木易得、成本低,成活率高,管理省时省力,不会因气候变化而生病,更加可贵的是乡土树种能充分体现和突出地方特色。各地区都有独具特色的乡土树种,如江西的乡土树种有:黄杨、月季、牡丹、蜡梅、海桐球、紫薇、木槿、紫荆等。

(二)种植布局注重艺术性

现代宜居住宅环境注重自然美,生活美和艺术美的统一,在绿化过程中应注意艺术布局的要求。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合理配植,将观果、观叶、观花的树种进行合理配植,使植物色彩、芳香、叶、花、果和植株的形态随着季节的变化交替出现,做到四季有景可赏;其次应主次分明,在植物造景时可以结合绿地的功能来进行植株配置,重点突出某一种类型,以免产生杂乱感;再次应注重动静结合,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特别要重视“水景”的设计,可以将水系作为景观主体,将水边植物和浮水植物巧妙结合在一起,将绿化空间串联起来。

(三)植物配植注重适用性

住宅旁绿地与居民的日常生活二者关系密切联系,这就要求在居住区绿化中进行植物配置时既要满足观赏的功能同时又要注重改善小气候、调节温湿度和卫生防护方面的效用,通常情况下可以多种植一些兼具观赏价值和抗污吸污、杀菌能力的树种和花卉,如:夹竹桃、桑树、忍冬、银杏、茉莉、丁香、金银花、牵牛花等。同时,种植时要疏密得当,将绿地自然贯穿、配置在小区内,在绿化时,要给居民的日常生活留出足够的活动空间和场地,在经济条件的前提下,可以在每幢建筑物前配置一开放式的小花园。做到各花园和宅旁绿化各具特色,甚至可以作为不同住宅单元的识别标志,使居民特别是儿童很容易识别。

(四)植物配植的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对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越丰富,系统稳定性越强。它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其中,遗传多样性是指同一物种或不同物种间的变异性,其值越大,群落的适应能力越强;物种多样性主要指某区域的物种丰富度及物种分类的多样性,其数值越大,群落的适应范围越广;生态系统多样性表现出生境、生态过程、群落的多样化,多样性越丰富,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越强;景观多样性,是更高一级的多样性,决定群落的生态功能多样性、空间分布多样化。人居环境生态设计中的植物配置在注重艺术性和适用性的同时,构建不同属性的景观(如水体、湿地、森林、山体等),构建不同功能的景观,增加景观多样性,满足社会对不同生态服务功能的需求;而在注重本土性的同时,引种适应性强的园林植物,丰富物种多样性,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

生态文化环境建设

生态文化建设是人居环境生态规划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生态文化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一种联系,是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一种认识。生态宜居环境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状态的一种诠释,是生态文化在人居环境设计中应用的一个实例。为此,在人居环境生态规划设计之前,得进行生态伦理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观等的生态文化教育,同时,把生态文化教育贯彻于人居环境生态规划设计的始终,营建生态意识氛围;其次,把生态规划设计应用于建筑、建筑小品、公共设施等的同时,要让这些“生态实体”来演绎生态理念,讲出生态、环保的故事;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通过不同的载体来宣传生态理念,让生态意识植根于民众大脑,形成生态习惯。

综上所述,城市居住区是城市居民日常起居生活的基础场所,融入生态理念的居住区是未来住居环境发展的方向,其实质是现代的建筑技术与现代生态学理念的结合, 在设计生态理念住区的过程中强调的是因地制宜、以人为本、整体生态设计等原则,结合高质量的园林绿化、先进环保的建筑材料以及合理的资源优化利用等手段,建立住宅小区良性的、开放的生态循环系统,改善居住空间与城市之间的关系,保证居民居住的自然性和舒适性,从而体现住区环境的生态、宜居。

参考文献:

1.杨丽.居住区环境分析中的CFD技术应用研究[J].建筑学报(学术论文专刊),2010(1)

2.Steiner F, Young G, Zube EH. Ecological Planning: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Landscape journal, 1987 (2)

3.Wana X R. SLraleaies of industrial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for a fast-Grow in a urban development zone: A case study in Shannhai,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cology and Enviranmental Sciences, 2002, 28

4.杨丽.如何营造生态宜居住宅环境.住宅科技,2011.5

5.鲁良栋,甘藏春,李晓玲.刍议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设计.生态经济,2010

生态环境规划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现代建筑;生态环境;

Abstract: Due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construction, caused globa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damage more serious, people on the building also has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A discussion of modern architectural environment planning and design but also we need to examine the subject.

Key words: modern architectur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1-0020-02

所谓生态理念,指人类对于自然环境,包括小城镇在内的社会坏境的生态保护好和生态发展理念,也涉及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关系。生态理念表现于建筑,主要是用在建筑设计中以可持续发展作为指导思想,从而寻求“自然—人---建筑”的和谐统一。即以“以人为本”和“自然界”融入建筑设计中,创造出让人们感觉舒适、轻松、健康的生活环境。

一 现代建筑生态环境的设计

首先,室内的自然通风设计。在现代住宅建筑中,通过对自然通风的设计,能够达到有效和经济的环境效果,通风的设计主要是对室内的空气和周边环境气候的调节,建筑物的空间布置、三维和平面的设计对自然通风产生很大的影响。在住户的投资不增加的前提下,对这些因素作出充分的考虑能有效的解决空气质量和舒适的问题,从而营造一个舒适、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建筑设施的不合理,会导致住区的局部的恶化,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人们在室内也会造成生理上的各种不适,现代的建筑实施常常会考虑通风的设计,避免室内出现潮湿、不透气的问题。

其次,对日照自然光、太阳能的设计。现代的建筑照明设施为人类居住和工作环境提供了明亮舒适,同时人们也追求对自然光的享受。室内环境再舒适,人们仍然会向室外空间那种自然的阳光的妩媚,太阳光的照射远比人类的照明设施更具有诱惑力。那么,应该把充分引入自然光作为建筑设计的方向,让人们在时代先进建筑设施的光照条件下依然能享受自然光带来的清新和自然的感觉。这种人与环境中自然光的结合,在节约能源方面,能够充分利用太阳能。而且,也让人类的生活和自然界相互融合在一起,使人们的生活条件在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从而在生活和工作中充满激情和阳光。而且由于自然光对应的是太阳能资源,是一种可持续利用,具有洁净、安全、长期性的特征,在建筑设计中也得到很好的利用。

第三,建筑融入自然界的自然景观,让建筑身处自然界中。使建筑成为自然界中的一部分,让人们虽身处室内,却依然能够最大限度的去欣赏室外的风景。在现代建筑中,人们对室外的要求远比室内的要求高,人们会优先考虑建筑的室外环境如何体现出一个城市、区域的时尚、前卫,而往往忽略了自然环境的那种原生态的美景,很少会注意到与自然界相融合,但也有建筑会考虑到与大自然界的融合。例如,福建GAP公司的办公大楼就把自然的因素融入屋顶的处理中,把屋顶设计成波浪形的样子,呈现高低起伏的状态,配合着周围丘陵地势的起伏延绵相互吻合。而且在屋顶上种了各种野草,对大楼起了一个隔热、保温和隔音的作用,并且将建筑融入到自然界之中,与自然环境组合一个自然的整体。如果站在屋顶的休息室向室外望去,没有了建筑式的屋顶,反而让周围起伏的山坡和鲜绿的野草和翠绿的树林展现在眼前。在此时,自然界已经把建筑融入其中,让身处建筑中的人不仅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景观,而且在建筑中,可以真切的体会到大自然那种原生态的自然感受,充分而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将生态观念引入现代建筑设计中。任何生态系统都有着各自的自然结构和与之对应的物质循环规律途径,并且由于其具有稳定的循环规律和能量流动的方式,所以在建筑中融入生态的理念,既可以美化建筑,又可节约能源。例如借助大自然的阳光对应产生的热能,在室内对照明设施实行系统化的节能灯设置,即降低了建筑工程的设计、生产的成本,又产生了生态效益。

第四,对建筑进行节能的设计。生态建筑的设计的理念是可持续发展,而可持续发展则离不开节能。节能的常规做法就是节约土地资源、水资源和利用太阳能资源。把节能设计融入现代的建筑的设计,充分的利用现有的节能资源,不仅节约了土地资源,将有限的土地资源归还给人类,而且在一定程度大大节约了水力资源,而在现代的建筑发展中,人们对土地的占有太多,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拮据。据水资源专家的预测,如果我们不进行水资源的节能,到2025时,将会爆发空前的水危机。所以,我国严重的水资源缺乏的情况,是现代建筑开发和建设中不可忽视的内容。在现代建筑中,充分对雨水和中水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和利用,不仅可以促进水资源能够循环和再生,而且对现代建筑的设计提供更多的设计能源,合理的土地资源利用,则是为当代和后世子孙造福。

二 现代建筑生态环境的规划

首先,以“人“为本,建筑融入自然界的思考。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载体,它不断的给人类提供能源,而现代化建设却在不断的对大自然进行损害。在人类的生活中是可以容纳自然环境的,把自然环境纳入到人的生活轨迹中,是人的现实生活的重要因素。人类在发展历程中,就是在不断的征服、改造自然,对建筑的发展也带有很明显的功利、实用的目的。但在我们的社会发展建设的同时,也必须遵循生态的法则,尊重自然界、尊重大自然,保护我们的家园免遭破坏。在从事建筑设计活动时,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也是不可避免的,现代化的科技应该融入自然环境的要素,促进现代建筑的文明发展。所以,现代化建筑生态环境的规划,离不开对人与环境共同发展。

其次,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去对建筑进行生态规划。在我国的发展政策中,一直都提倡“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其中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在对自然界进行改造时,必须把建筑融入自然界,使生态系统能够永久的发挥它的有效作用。而不是在改造中,让自然的资源被消耗殆尽。现代化建筑的规划设计,建筑的总体布局、单体空间组合、房屋构造、自然能源的利用、节能措施以及绿化系统的设计,都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和目标,而且现代化建筑也正朝着这个方向在努力。在具体的设计上,注重建筑和自然界在绿化布局和风格上能够相互辉应。在放我建造的过程中,融入自然生态的元素,注重节能省源,让居住者在顺利的享受自然空间和人际交往。

第三,使建筑结构,能够体现空间的多层次、系统化。建筑的空间构造是指从内部空间至外部空间和公共空间的交流,并与社会生态的相会结合,把空间在结构中是实现系统化,具有层次感。以中国现代建筑水立方为例,“水立方”是北京奥运会国家游泳中心,它的膜结构已成为世界之最,它是根据细胞排列形式和肥皂泡天然结构设计而成的,这种形态在建筑结构中从来没有出现过,创意真是奇特。设计者将水的概念深化,不仅利用水的装饰作用,还利用其独特的微观结构合理组织自然通风、循环水系统的合理开发,并通过对高科技建筑材料的广泛应用,它体现了诸多科技和环保特点,它不仅体现出结构的力量美,还充分表现出建筑师的设想,享受大自然浪漫空间,为国家游泳中心增添了时代和生态的气息。

第四,建筑设计中,不应只死板的打造一个自然环境,而应该在建筑上表现实质性的生态建筑概念。注重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融合,利用有利的地理条件,把自然的因素引入现代建设中,使现代建筑不仅是一个具有城市、时代气息的建筑,也是一个能源再造区,这都是现代建筑生态环境建设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三 结语

现代建筑的生态化,是人们的追求,也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在对现代建筑进行设计和规划时,必须融入“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让现代建筑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参看文献:

生态环境规划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循环经济;生态城市;规划建设

【中图分类号】 F124.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7-0186-01

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就是在人和自然资源以及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把传统的、依赖资源净消耗线性增加的发展,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紧缺,循环经济理论得到了较大的拓展,并在生态城市规划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引导作用。

一 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生态化城市的意义

面对着进人工业文明的国家和地区,在社会财富极大丰富、生活水平极大提高的同时,由于大量消耗资源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带来了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森林锐减、资源枯竭、污染加剧、极端天气频发等问题,并且生态被严重破坏、环境被严重污染、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造成人类社会面临着严峻的生态危机、生存危机,必须重新思考和反省人、社会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人、社会与自然关系的失调导因于人类文化;因此,必须创新民族生态文化来适应自己的生存环境,发展民族生态文化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达成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 加强宣传教育和考核,营造发展循环经济的社会氛围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人类生活同自然环境的依赖关系,重视对生态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既可以获取理想的生活资料回报,还可以形成生态资源的良性循环。而对生态资源的掠夺性攫取和破坏,则必将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甚至影响社会的动荡和政权的稳固。于是,保护和合理利用生态资源成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改善生存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提高全社会尤其是企业对发展循环经济紧迫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资源忧患、环境保护和节约意识。要鼓励企业和广大市民群众使用绿色产品,自觉遵守节能、节水、节材等各项制度规定,抵制过度包装、过度消费一次性物品等行为。树立一批实现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的先进典型,为加快循环经济发展提供示范和借鉴。

三 制定循环经济专项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就是模仿生物圈的物质生产,创造“生态工艺”,发展“生态工业”,实现循环经济的生产和生活,其实质就是用生态的观点对社会物质生产和人民生活进行生态设计,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 “生态化”。循环经济,可以充分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可以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同发展。因此,必须通过循环经济建设,走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统一、人与自然双赢的工业化道路;必须将循环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逐步使生态步人良性循环。

四 积极推进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区建设

借鉴国内外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结合产业布局调整,以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生态化为发展方向,重点推进产业生态园区建设。认真搞好全市生态产业园区总体布局和发展规划,以经济技术、高新技术开发区以及高陵泾河、户县沣京等省级重点产业园区为重点,加快现有产业园区的生态化改造,聚集一批关联企业入园,实现区域层面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使产业园区成为我市循环经济生态示范区。同时,建议将阎良区作为循环经济生态城区试点,推动生态城市建设。

五 树立绿色消费观念,建立新的循环经济理论体系

绿色消费应包括绿色产品、物资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使用、对生存环境和物种的保护等。其不仅应涵盖生产过程,还应和人们生活消费过程息息相关。要树立绿色?肖费观和价值观,建立新的循环经济理论体系,必须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在法律上,政府通过颁布一系列的法令、法规来强制规范人们的行为,如加大罚款力度和强制实施ISO14000等措施;二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加强“道德”、“意识”方面的宣传和社会舆论来自觉规范人们的行为,使人们充分意识到环境和资源对可持续发展的制约,以及循环经济模式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生态环境规划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居住环境;规划;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生活环境所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如何更好地对城市居民居住环境进行合理地规划,成为我们相关工作人员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对居民居住环境要求日益提高的今天,如何对居住环境进行合理的规划,更好地促进居民居住环境的发展,从而不断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我国城市居民居住环境规划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我国城市居民数量的不断提升,城市居民人口的增长,为我国城市居民居住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目前,在我国城市居民居住环境的规划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急需我们去解决。

1 绿化用地的规划存在的问题。目前,虽然我们对于居住环境的绿化用地的规划提出了种种规定,但是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的存在,很多城市居民居住的绿化用地达不到国家或是地方的规定标准,绿化用地的规划问题成为我国城市居民居住环境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些居住小区把居民居住环境规划的绿地改为他用的现象十分常见,从而使得居住环境的规划达不到绿化的标准。

2 对于居民居住环境的规划过于注重自然环境而忽视了人文环境的建设。在城市居在居住环境的规划建设中,还存在着过于注重自然环境而往往忽视了居住环境的人文环境的建设。对于居住环境只是将其单纯地规划为“住”,而对于人们居住生活的社会性并没有引起注意。对于现代居住环境来说,不仅仅是单纯的优美的居住环境,还应该包括“邻里交往密切,公园绿化有情趣”等精神因素的存在。然而,目前的居住环境的规划却只是注重自然环境的建设,没有特色,使得人们居住场所不能很好地满足人际交流,忽视了人文环境的建设。

3 在城市居民居住环境规划中只是注重主体建筑,往往忽视了环境配套的规划。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筑用地越来越紧缺,这就使得在对城市居民居住环境规划时,只是注重主体建筑的建设,对于环境建设、地下设施的建设并不能很好地进行规划,有的甚至是不加以任何公共公益设施、公共活动场地等配套设施的建设,使得城市居民绿化用地和可用于公共使用的空间越来越少。

二、城市居民居住环境规划设计的原则

1 住区空间布局合理化、科学化。对于现代城市居民居住环境的规划来说,要以“以人为本”的思想出发,加强环境与建筑的并重。对于居民居住的配套与内部功能来说,要将之前的“有房可住”生存功能更好地向舒适型发展,更好地发挥居民居住环境的发展功能、陶冶功能和享受功能。另外,对于居民的居住环境要更好地体现其人文化,加强居住环境的规划,更好地布置居住功能区,使得布局更有特色。对于城市居民的居住来说,要实现以居住为主体,更好地实现教育医疗、人文娱乐、体育锻炼、交通出行、园林绿化等。

2 加强居民居住环境的个性规划。住区的建筑设计与环境的组合应凸显我国文化内涵,表现丰富的、有个性有特色的主题。住区的个性、特色十分重要,即使是同一发展商开发的小区也应表现不同的特色,不应照搬、"克隆"。

3 对于居住环境的规划要加强生态环境的规划。对于城市居民居住环境的规划来说,不能只是盲目地提高绿化面积,只是注重房屋的建设,而不注重环境的建设与规划。在对居民居住环境的规划设计时,要加强对其生态环境的设计,并按照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更好地将居住环境的规划做到位。同时,要不断加强城市居民居住环境配套设施的完善,要充分加强绿化环境原有树木与水面的利用,在对居民居住环境规划时不能盲目地破坏自然山水。

4 增强住宅设计的创新观念。一是居住功能多元化,二是住宅设计要有超前性和弹性,三是居住空间设计多样化,四是住宅设计的科技应用集成化,五是住宅设计走向信息化。六是住宅设计要求精品化。要摒弃那种照套图纸的陈旧设计手法,通过深入的市场调查,对各类住宅设计进行对比研究,多方面应用科技成果,设计出价值更高的精品。

三、城市居民居住环境规划的发展趋势

1 城市居民居住环境规划要加强生态化的注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对于生活水平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与质量也会逐渐提高。因此,对于今后的城市居民居住环境,要加强其生态化的注重。对于居住环境的规划,要加强人与环境的有机结合,在面临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大环境下,我们更要做到对居住环境规划的合理布局,使之居住环境的功能更加协调,从而实现城市居民居住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 加强居住环境的人本化。对于城市居民居住环境来说,随着人们对其要求的不断提升,一个居民居住环境在其投入使用后,就会形成一个小型的社会,它不仅仅是人们生活、居住的场所,更是人们精神计放松与栖息的场所,因此,城市居民居住环境在今后的发展中,更要不断地体现其人文性,更好地突出人本化特征。在今后城市居民居住环境的规划时,更要体现出对“人”的关怀,在居住环境中要加强邻里良好关系的建立,加强认同感与凝聚力的聚集,从面更好地创造良好的外部交往环境。

3 注重居民居住环境的节能规划。随着时代的进步,节能已逐渐被人们所关注,也成为人们的一种普遍认知。因此,在现代城市居民居住环境规划中,我们要不断加强节能理念的运用。在城市居民居住环境规划时,为了更好地实现节能,我们可以加大对太阳能的利用力度,通过对太阳能的利用而更好地节约各种资源。

结语

总之,对于城市居民居住环境规划来说,它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要想提高其规划水平,离不开我们相关人员的共同协作与配合,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去研究城市居民居住环境的规划,对于现代居民居住环境的规划来说,它要将自己的个性化与独特性更好地突出,以人为本,更好地遵循城市居民居住环境的规划设计原则,从而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加舒适、安静和新颖优美的居住环境。

生态环境规划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绿色生态 住宅小区 设计原则 浅谈

在现代繁华都市里,人们为钢筋水泥筑成的现代建筑所窒息,追求理想的生活家园,给心灵可以带来休憩的绿色家园成为城市人的一种渴求。这使得人们在购房时不仅关心建筑质量,也越来越关注住宅小区景观环境的规划是否合理,人与自然是否协调和谐,环境是否优美、健康、舒适等等。新时代的生态居住环境的设计理念,是营造一个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生态家园,这是绿色人居环境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1 “生态小区”的概念

目前,国际上对“生态住宅小区”的定义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和遵循生态平衡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来进行设计、组织住宅建筑室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质因素、无污染、生态平稳的建筑居住环境。所谓的“生态小区”,主要有三个要素,即以人为本、健康舒适、资源的节约与再利用。

2 生态小区的特点

生态小区与传统小区相比有本质的不同,首先要协调发展。生态小区内营造自然与人共生的人居环境,将自然融于小区,小区环境融于自然,使人们回归到富有人情味、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息的理想居住环境。生态小区不仅要营造优美的环境,还要达到

环境、人、建筑、自然的和谐,使社会、经济、环境三者整体协调。应用绿色消费科技和绿色生产科技,实现节能、节地、节水、低污染,以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应用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采用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节约能源。在小区建筑与景观设计中导入雨水利用或净水系统的设计,在小区内实行资源的低消耗、环境的轻污染。

3 生态小区的景观环境规划设计原则

现代生态小区景观的营造,应当符合舒适、高效、健康和美观的设计要求。小区的景观设计应本着“以人为本、回归自然”的设计原则,充分利用小区内的有限空间,力求营造“鸟语花香、绿树成荫、花木扶疏、缓坡清流、阳光草坪、生机盎然”的人间仙境。营造一个富有特色的、环保的,又整体和谐的人居环境,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3.1景观设计自然多层次的原则

因地制宜是生态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尊重自然,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这样不仅节约资金投入,降低维护成本,而且自然起伏的多变地形比平面整齐的地形更能营造自然的景观,使空间有变化,有层次感,更富有诗情画意。其次,选择地域性植物树种,在园林绿化上尽量选择适宜生存的乡土植物为主。

3.2小区内外环境立体化原则

运用“景观生态网络”的设计理念来规划设计绿色生态型住宅小区景观,赋予住宅小区景观空间的立体化、多样化和网络化。小区内部绿化与外部环境景观连接成绿色网络,内外景观交融,和谐过渡和延续,使得小区外部也成为居民放松游憩的场所,同时小区围墙绿化形成绿色屏障,美化、净化住宅小区环境。

3.3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原则

在住宅小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时,首先要合理梳理自然景观要素,例如:地形、水体、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始终要以人为本,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把人居学、景观生态学、植物学、社会学、美学等融入到景观设计中,使人与自然界组成有机整体,体现生物多样性。要使景观设计更加符合整体生态环境,不仅要有绿化的数量,更要考虑绿地的质量和功能,创造回归自然,融于自然的诗情画意的小区景观。

3.4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人性化空间是指能满足人在物质与精神等各方面需求的生存空间。住宅小区的景观环境设计要特别强调人性化。人们能在树荫下乘凉、聊天、散步,天真活泼的孩子们能在泥土、石缝和浅沟里寻找小动物;买菜回来的老人能有个歇脚的地方。因此在小区绿化要依据人们的需求来设计。

4 生态小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的四大要素设计

生态小区景观设计的四大要素为地形、植物、建筑、水体。

4.1地形―――“因地制宜”打造缓坡景观地形

地形是小区景观设计的基础,是构成小区景观的骨架。在建筑过程中的平整土地,使得小区原地形通常遭到破坏,破坏了生态环境。因地制宜是生态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英国对居住区建设中提出“生活要接近自然环境”的设计原则,得到世界各国设计师的广泛认可。这就要求小区景观设计时在满通流线的基础上,尽量在规划设计中保留原来的地形地貌,依坡而建,在景观设计中选用起伏的缓坡设计。

4.2植物―――“适地适树”丰富植物景观层次

在进行小区植物配置时考虑到植物的适地适树、功能要求、景观需求、经济要求,注重选用多样化的植物来营造舒适、美观的生态环境。首先,通过乔灌与地被草皮、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长相结合,采用各种形态,各种花色的树种、宿根地被植物、芳香植物配置成多样性的稳定的植物群落。其次特别要注意“适地适树”原则,小区景观设计植物应用的尽量乡土化,作为骨干树种的乔木,以及丰富景观的花灌木,都要注意选用乡土树种。再次,要注重植物配置的功能性,推广保健植物,提倡利用植物来隔声减噪、吸收废气、净化空气等等。

4.3水体―――“生态循环”梳理绿色景观水系

在小区景观设计中,水是景观设计中最活跃的要素,极富表现力,水是小区景观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水是景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要素之一,是生命之源,水是动植物的栖息地,丰富的营养能滋养周围的植物、鱼和其他野生物。水是所有景观设计元素中最具吸引力的一种,它极具可塑性,具有动的喧嚣,静的和平,还有韵致无穷的倒影,水产生流动跌落,不仅增加空气湿度,增加负离子浓度,调节气温,而且从视觉上给人以美感,与建筑物,雕塑,植物或其他艺术品组合,创造出独具风格的作品,在生态住宅小区水环境系统的设计中,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景观水系统、雨水收集系统、中水回用系统和绿地系统综合起来进行设计,使污水处理工艺与生态小区园林及其水景艺术相结合,建设集观赏、娱乐和污水处理于一体的景观湿地系统,是实现小区水环境生态化的理想途径,有利于促进小区良性生态环境建设,是我国生态住宅小区污水处理今后的发展方向。

4.4建筑―――“节能艺术”创造景观和谐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