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活动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学情的分析
高三学生对晨昏线的理解有一定的基础,同时,学生进过学习培养了一定的读图、析图、绘图能力,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节复习课通过对地球光照图的分析,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晨昏线的含义及特征,并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变式分析和总结。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理解晨昏线的概念;(2)运用相关概念进行晨昏线判读;(3)掌握晨昏线的特点;(4)掌握晨昏线的应用。依据加涅学习分类理论,可将《晨昏线》的知识内容归为概念性知识。依据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修订框架,上述的教学目标所对应的认知过程维度如下:目标(1)属于理解的陈述性阶段;目标(2)属于智慧技能;目标(3)属于分析的智慧技能;目标(4)属于评价的智慧技能。
二、概念的功能
概念是知识的细胞。在哲学上,概念被定义为事物本质特征的反映;在逻辑学上,概念被定义为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在心理学上,概念指符号(主要是词语)标志的具有共同关键特征的一类客体、事件、情境或属性。概念在认知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功能。(1)分类:概念是人们对环境的简化反应;(2)理解:当人们见到某个新事物时,只要他们能把这个新事物归入某个已知类别(即概念)之中,则他们就能理解新事物;(3)预测:例如当人们已知有禽流感概念时,他们就能预测这种疾病能在鸟类和家禽之间传播,而且可以传染给人,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4)交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语言交流,而概念则是知识传递、交流的基础;(5)概念联合:将概念联合起来,可以产生新概念、形成原理或规则;(6)产生新例子:人们可以从概念的定义中推导出概念的新例子。
三、课例的试评
本节课教学环节、概念功能以及所属的认知阶段如下所示。
教学环节(1)思维导图:这一环节主要体现分类、交流(以教师为主)的概念功能,是记忆的陈述性阶段和运用的智慧阶段;教学环节(2)晨昏线的判读:这一环节主要体现分类、理解、交流(以教师为主)的概念功能,是理解的陈述性阶段、运用的智慧阶段;教学环节(3)晨昏线的特点:这一环节主要体现联合、交流(以教师为主)的概念功能,是运用、评价的智慧阶段;教学环节(4)实战演练:这一环节主要体现预测、交流(以学生为主)的概念功能,是理解的陈述性阶段和运用的智慧技能;教学环节(5)晨昏线应用:这一环节主要体现概念联合、交流(以学生为主)的概念功能,是运用、评价的智慧阶段;教学环节(6)变式练习:这一环节主要体现产生新例子、交流(以学生为主)的概念功能,是创造、运用的智慧阶段。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分为6个环节,晨昏线(概念)在教学认知活动中凸显了分类、理解、预测、交流、概念联合、产生新例子的功能,其中,交流功能贯穿教学始终。基于以上的分析,高三地理《晨昏线专题》有如下特点:
交流功能,贯穿始终。本节课最凸现的概念功能是交流的功能。交流是通过语言进行的。语言只是交流的工具。人们之所以能用语言这个工具来交流思想,是因为人们所使用的词语代表概念。不同的人使用相同的词语来指代大致相同的概念。
关键词:体育生态化 内涵 特征 功能
一、生态化的内涵界定
生态化理论主要以欧洲经验为基础,描述一种现代化的新模式:追求经济有效、社会公正和环境友好的发展。这是经济和环境的双赢模式,主张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互协调,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脱钩。“从生态现代化概念演进的角度讲,就是要把“生态化”的内涵融入“现代化”概念中,摒弃人们原有的现代化观念中一些不合理的内容,如单纯追求工业化、城市化、增加福利、利用技术工具去征服自然等等。” [1]
二、体育生态化的界定
体育生态化就是以生态的视角看待体育现象,运用生态思维分析体育问题,并以生态的方式开展体育实践。“体育生态化是对研究内容的动态表述,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客观实践的情况出发,采用动态描述更能体现问题的实质和发展方向。
所谓体育生态化是指体育和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的相互协调、相互关怀、共生共融、共同发展的过程。体育生态化的目的是通过在自然——社会环境中开展体育运动,展开多层次的交流与对话,提高人类的健康体格和人格,体现人类对自然——社会这一生态环境的关怀,建立健康、文明、和谐的生活方式,进而达到全社会的和谐发展。”[2]从体育生态化的概念可以看出,“体育生态化的本意就是要求体育内部的和谐及体育与自然环境及其它社会关系之间的和谐。” [3]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体育生态化的目的就是构建和谐的体育,为和谐社会服务。
三、体育生态化的特点
1.生态性。从生物进化论的观点看,“体育通过人类自身的行为,改变自身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使主体向着更美好的方向发展。无论讲究内心体验,还是表现身体的外在形式都是为了达到愉悦身心、健美长寿的生命追求,健康表示着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伦理要求,娱乐体现完美的生命是体育的最终目的,也正是生态体育的内在表现。”[4]体育生态化就是要保持人自身的生理平衡、心理健康。
2.社会性。体育不单要塑造人们健康的身体,体现生态本性,还要保证人们的精神生态。
因此,优化体育的社会生态环境就尤为重要。体育需要淡化政治色彩,让体育远离政治。其次,要强化文化生态环境。要培育与现代竞技发展相适应的市场经济文化,从传统的等级观念转向平等竞争观念,从功利主义观念转向人文竞技观念。充分认识到法律、法规、文化的重要性,大力倡导公平竞争,努力维护社会信用。
3.持续性。从“更高、更快、更强”,到“更真、更善、更美”理念的转变。要在竞技体育活动中,拥有一个生态、和谐、永续的生存环境,提升人文精神内涵,真正实现世界各民族平等以及全人类的和谐发展,从而为全球竞技体育未来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体育生态化的功能
1.物化功能。体育生态化的物化功能是指让体育活动更符合环保的要求,如体育场所建设、体育器材设施的使用、体育活动的管理等,要做到不破坏自然环境,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浪费。
2.宣传功能。体育生态化的宣传功能是指利用人们对重大体育赛事及各种有组织的体育活动的热烈关注和积极参与,来借助体育宣传生态和谐观念。体育是一项重要的公共活动甚至公共事件,其宣传功能是不可小视的。
3.教育功能。体育生态化的教育功能是指学校体育教育要把生态理念贯穿其中。体育的根本在于提高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促进其自然的身心和谐,体育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应以提高素质充实机体生命力为出发点。
4.审美功能。体育生态化的审美功能是指部分体育活动具有高度的表演性和可观赏性,这些体育活动所展现的自然人体之美、生命力之美,形象地传达了生态的美感。
5.生理——心理功能。体育生态化的生理——心理功能是指体育活动对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通过适当的体育活动,人不仅能促进机体生命力的旺盛和活跃,而且能释放社会生活在心理上体验到自然生机的和谐律动。
综上所述,我们只有了解和掌握体育生态化的概念、内涵、特点和功能,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做到体育内部的和谐及体育与自然环境及其它社会关系之间的和谐。
参考文献
[1]陈涛 生态现代化视角下对皖南农村发展的实证研究——兼论当代中国生态现代化的基本特征[J].现代经济探讨, 2008,(7) 。
[2] 吕庆祝 体育生态化研究与和谐体育的构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85。
关键词:大学生 课余体育活动 现状
大学生是祖国的栋梁,时代要求他们不但要有坚实的科学文化知识,同时还应该具备强健的体魄。因此,大学生课余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好课外体育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调动多数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能力,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惯。通过对当前大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现状的分析,为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健康素质提供参考性建议。
一、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活动现状
1.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活动形式
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形式较多,如“自我锻炼”、“和朋友、同学一起动”为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近几年各高校纷纷成立了体育俱乐部协会,但由于高校体育俱乐部还处在初建和尝试段,俱乐部或协会的组织机构、管理体制等都还不全,加之宣传力度不够,客观条件限制,如经费来少、场地器材有限、专业指导人员缺乏等,使得众的学生不了解俱乐部的性质和作用。因此,大学选择参加俱乐部或协会活动的人数较少,仅为参课外体育活动人数的13.33%。显然俱乐部或协的活动在现阶段还不能成为大学生课余体育活动主要形式。
2.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时间
男生习惯下午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人数最多,占有锻炼习惯人数的50.5%;习惯于早上参加锻炼人数最少,占有锻炼习惯人数的5.3%。女生习惯晚上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最多,占有锻炼习惯人数的46.7%。在选择锻炼习惯时间上男女学生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女生由于体育基础差,怕难为情,同时白天占不到场地也是多数女生习惯晚上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男生比较喜欢群体性的活动,尤其是比赛形式的活动,下午活动的人数比较多,很容易组成比赛形式的活动。
3. 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管理
课余体育与学校管理,两者似乎是相距甚远的概念体系,因为管理论中的“组织”、“控制”等概念具有较强的“强迫”、“强制”色彩。而课余体育的自主选择、参与、灵活和娱乐性等特性决定课余体育是一种自主、随意的活动,课余体育原则似乎无需管理。然而,从学校教育培养人才的角度看,学校的教育功能和管理功能,不允许对学生课余体育放任自流,需要一定意义和层次上的管理。由此,我们总结出我国高校课余体育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①计划管理型:学校的体育职能部门每年都有计划、有目标,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其计划难以实施,效果不理想;②强化管理型:以出勤率的变化作为衡量管理成效的惟一标准,全校统一指挥,统一行动,统一内容,学生在此管理中被动地接受;③随意管理型:体育职能的目标和任务不明确,计划措施无力,缺乏必要的制度保证,无管理行为,无引导组织,学生凭兴趣自由活动,缺乏必要的指挥、组织和引导。
二、加强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基本途径及其对策
1.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现在高等教育最重要的一个办学理念就是“以人为本”,这一理念的提出是建立在深刻认识高等教育本质基础之上的。“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以时代精神培养、升华人的主体精神,增强人的自立、自强、自信、自觉、自尊的独立意识和责任心,并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社会、事业和人生。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目的在于唤醒人的主体意识,激发人的智慧,提高人的综合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把教与学和谐统一起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要建立起良好的感情,从而促进学生乐于投身于体育活动中,逐渐养成坚持课余体育活动的习惯。
2.加强大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组织和引导
大学生的体育观念正在逐步转变,终身体育思想得到加强,娱乐、休闲体育逐步取代竞技体育将成为高校体育的热点。学校应加强对课余体育活动的引导工作,形成一个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声势,使课余体育活动成为人人享有、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社会活动。运用学校体育传媒,推广、传播体育知识,创建浓郁的体育氛围,增强学生对体育的关注程度,通过宣传我国体育健儿在国内外体育比赛中克服困难、为国争光的事迹,激发我校学生的体育意识,强化校园体育精神文明建设,形成强大的舆论导向,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健身意识,使他们真正认识到体育活动对他们的深层次影响。
3. 以多样性和自主性为指导思想开展课余体育活动
从学校教育培养人才的角度来看,高校课余体育的管理,在时间安排和地点选择上,要尊重广大学生各自的特点。例如:有的喜欢早上跑步,有的选择在睡前,有的喜欢在田径场,有的喜欢在林荫道上,另外也有的在树林,在湖边等,形式多样。而要有的放矢开展课余体育活动需要有关部门的配合。此外,对于运动项目的选择、实际方法的操作,管理者应尽可能提供多种多样、形式各异的活动内容和方法,以满足学生不同的爱好和需要。现代大学生已经不再满足于跑步、健身了。网球、羽毛球、体育舞蹈、游泳,这些寓娱乐于体育之中的项目在高校已经悄然兴起。同时,场地、器材以及各种运动信息,管理者应尽可能地提供,以保证更多的学生在不同的条件下有锻炼的机会。
4.举办体育节,促进课外体育锻炼的开展
举办体育节,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竞赛活动,可以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引导学生发挥特长,提高运动能力,丰富大学生的课外生活,培养学生锻炼兴趣、习惯。改革校园竞赛活动,每年应有计划地举行一次体育节,把校运会办成竞赛、健身、娱乐、育人为一体的综合性体育节,俱乐部所开展的项目可列为比赛项目,使具有各种特长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由于举办体育节的竞赛项目多,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观看体育项目的自由,引导学生由产生运动兴趣逐渐形成运动习惯,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形成全民健身的氛围,带动校内体育锻炼的全面开展,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幼儿数学教学 教学形式 体育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8.177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科学领域中指出: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思维,而且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它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笔者在幼儿数学教学中尝试改变传统的数学领域教学形式,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将有关数、量、形、时空等方面的数学内容较自然地与运动活动、幼儿的一日生活相整合,在日常生活、区域活动或体育游戏中让幼儿在玩的过程逐步地构建数的概念,习得初步的数学思维方法并学会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1 在体育活动中激发幼儿学数学的兴趣
大家都知道,数学领域教育远离幼儿的生活往往会导致“小学化”,更会使幼儿缺乏趣味。《指南》在数学认知中教育建议:“引导幼儿感知和体会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关注周围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数的信息,体会数可以代表不同的意义。”如:笔者在体育活动开始时,给幼儿分发活动材料,以大小、颜色、多少、功能及形状引导幼儿分类。皮球是圆圆的,有大的、小的、红的、绿的等。幼儿在玩球的游戏时,不仅仅是身体的运动,同样也是“头脑的运动”。以拍皮球学习点数,大家一起数,在这种的环境中小朋友一会儿就学会了点数,使幼儿在体验中形成清晰的数的概念,指导幼儿感知和体会事物可以用数来描述,激发幼儿学数学的兴趣。
2 在体育活动中促进幼儿数学思维的发展
在体育活动中,幼儿提高了运动协调能力,同时对数量、时间、大小等知识也获得了直接经验。这种经验的积累有助于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如,在扔沙包的活动中让幼儿感知沙包的数量,在估计和比较沙包的远近时让幼儿探究自然产生关于数学领域中“测量”的问题,在比较谁沙包到目标的活动中可以积累统计、计算的经验。笔者在体育游戏“蚂蚁搬豆”过程中尝试让幼儿运用数量比较的方法解决运动中的问题。幼儿常常会在竞赛时统计或粗略地比较各组的成绩,这时,就涉及到数量比较以及加减法的运用。幼儿通过团身蹲走的动作、各种辅助材料将得到沙包(即蚂蚁搬来的豆),我们会让幼儿点数自己背来的沙包,并与别人的进行比较,然后我们又把分类的内容整合进来,要求幼儿把背来的豆按颜色、形状分类。这样不仅使幼儿运用数的概念到跑跳、钻爬、攀登、投掷、拍球等实际活动中,也发展了幼儿的身体平衡和运动协调能力。
3 在体育活动中,让幼儿解决数学问题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就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在每次的活动中,笔者都把握时机,使幼儿在活动中体验数、形的概念,使幼儿利用计数、测量、分类、排序等数学方法解决游戏中的问题、设计游戏的玩法,如比赛时怎么样计成绩,或是数数,或是测量距离和高度,或是计算时间等等,按标准分组或排序。将运动活动的问题延伸成数学活动,又进一步使幼儿在游戏时运用和练习掌握的数学方法。这些时机有的是个别幼儿生发出来的与数、量有关的想法,有的时预设游戏的规则,当然更多的是老师来精心地策划。
关键词:体育营销;品牌建设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0007401
体育营销以其受众广、易于接受的特点,已经成为品牌建设的有效方式,其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美誉度与知名度,快速提升品牌的价值。
1 体育营销的概念
体育营销是以体育活动为载体来推广产品和品牌的一种营销活动,最早出现在1978年美国的《广告时代》杂志。本文以为,体育营销是组织依据体育赛事和市场规律,通过整合优势资源,借助冠名、赞助等手段,为组织树立形象、推广品牌、创造消费需求、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一种新型营销手段。体育营销是一种战略,依托于体育活动,将产品与体育相结合,把体育文化与品牌文化相融合,具有长期性、系统性和文化性的特点。它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把体育作为商品销售的体育产业营销,二是以体育赛事为载体进行的非体育产品的推广和品牌传播等营销活动,本为重点是对后者的讨论。
2 体育营销塑造品牌形象的优势
体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广泛深入社会生活,体育营销正是依据体育活动而展开的一种营销方式。
2.1 体育营销让品牌更易于接受
体育作为跨越国界的共同语言,不仅代表健美、竞技,也包含着民族的荣誉感、促进世界的交流与融合,是人类自然能量和本能的宣泄。大型体育赛事已成为世界上最吸引眼球、最具传播力的平台,而链接体育活动也已成为组织推广产品、树立品牌及展开有效竞争的重要手段。
2.2 体育营销让品牌更具感染力和影响力
参与体育活动所分享的奋进、拼搏、平等、快乐等许多人类感情元素,也是吻合企业品牌形象的内涵元素,体育营销使组织有能力把这些理念和文化元素进行有效的整合和传播,促使品牌的个性更加丰富,传播的区域更广,从而能有效强化品牌联想,提升品牌的美誊度和忠诚度,让品牌更具感染力和影响力。
2.3 体育营销让公众与组织的关系更融洽
体育营销是组织和公众改善或重建彼此关系的重要工具,双方借体育运动产生了共同的焦点,把体育精神融入到品牌文化当中,让受众在最恰当的情景与最无防备的情绪下接触到商品信息,并把真实的情感和信息还原到商品和服务的价值中,使得公众与组织之间的关系更融洽。3 以体育营销进行品牌建设的策略
体育营销要实现体育文化、品牌文化与企业文化三者的融合,目的是培养公众特殊的心理偏好,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所以组织在开展体育营销时要始终坚持体育活动的价值与组织品牌价值、品牌定位、品牌文化相符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科学的开展体育营销进行品牌建设。
3.1 制定开展体育营销的长远规划
组织通过短期、偶发的炒作可以吸引消费者,扩大市场占有率,但很难将品牌的核心文化传递给消费者,让消费者接受或认可,缺乏长远规划的体育营销行为对于品牌塑造所起得作用是有限的。本为认为开展体育营销塑造品牌应是一项战略安排,必须建立在对组织内外环境和组织特性分析的基础之上,以长远规划的形式把产品或者服务所体现的唯一价值特征与体育结合起来,使组织的品牌建设行为具有一贯性和系统性。
3.2 寻找组织品牌与体育活动的切合点
体育营销不是直接的推销实物,而是体验的一组回忆与联想、一种生活方式、娱乐方式和审美情趣,较高的关联度是组织做好体育营销的关键所在,找到组织品牌与体育的切合点,其营销策略就已经成功了一半。所以,组织在借助某项体育活动开展营销时,必须首先考虑品牌或组织与体育活动的内涵是否有共同点,即产品的属性与体育活动的链接是否流畅。如果商品与运动的链接过于牵强,就难以让消费者对某项体育运动的情感转移到品牌上。
3.3 整合开展体育营销涉及的相关资源
有效的整合相关资源是进行体育营销的主要特征,构成商务活动众多要素之间相互关联、协同运作是体育营销成功开展的关键。这一整合包括组织形象的整合,通过协调内部的各个职能部门,各种营销手段,制定统一的架构来协调传播计划,从而使组织达到“一种形象,一个声音”的效果;同时也包括组织利益相关者关系的整合,作好与他们的沟通,特别是做好与品牌管理者和媒体的沟通。
参考文献
[1]张锦年.基于体育营销的品牌成长机制[J].广州体育学院,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