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干眼症眼睛异物感治疗办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三年前我患过湿疹,多方求医治疗,一年多才好。事隔三年,最近又有些复发。我自己在药店买了一瓶皮肤病血毒丸,服用十几分钟后就有效果,几天之后就全好了。可是药不能停,一停就又起来了,这怎么办?这药能长时间吃吗?我是一个77岁的老人,平日服用很多药,现在又加上皮肤病血毒丸,这样合适吗?
河 南 崔先生
湿疹是临床常见的变应性疾病,常伴有炎症,中医属湿毒疮范畴。湿疹的发生有内外之因,而以内因为主,外因多与饮食、工作、居住环境及气候有关,内因则是患者的过敏体质及个体情况,这是疾病发生的关键,需要借助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相参,方能做出正确的辨证诊断,处方用药。
根据您信中所述,自行服用“皮肤病血毒丸”后,症状减轻。观其主要药物成分,以清热利湿为主。推想患者为素体湿热较重,因此,服药后见效。停药后复发,一是由于内热未清,再是饮食、起居失摄,故服药之时,应注意忌口,因为过食辛辣鱼腥之物,会导致脾失健运,湿热复生,疾病复发。
至于能否长期服用此药,一方面,您可咨询药品生产者,另一方面,您需要观察肝、肾功能等血液指标。
秦亮甫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中医科教授
(秦亮甫教授每周一上午在仁济医院西部,每周三、五上午在仁济医院东部有专家门诊)
心脏出现间歇是冠心病吗
我今年71岁,患高血压已30多年,长期服药控制,血压较平稳。今年5月下旬心电图检查首次发现心脏出现间歇,医生治疗曾用过的药有:银杏叶片、心可舒、心痛定、单硝酸异山梨酯片、丹参片等。但效果均不理想,现将近期复查的心电图和心脏彩超诊断报告单寄来(略),诊断意见为:窦性心律、电轴左偏、I度房室传导阻滞、不全性房内传导阻滞。请问:1.根据我的病情,选用何种药物为好?2.主动脉瓣增厚并轻度反流,可否通过药物治疗或其他措施产生逆转?3.两种检查结果可否诊断为冠心病?4.我在饮食起居和生活方式方面还应注意哪些?
四 川 廖女士
您患高血压已30余年,近来又出现了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的异常,主要为较长时间的血压异常所致。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其他因素,如冠心病同时存在。所以我个人认为您主要应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并建议应用具有靶器官保护作用的药物,如洛汀新、蒙诺、一平苏、雅施达或科素亚等。
主动脉瓣增厚伴返流的情况目前尚无药物能够逆转,这与高血压病及年龄的增长等许多因素有关。
以上提供的两种检查结果尚不能明确诊断冠心病。目前,诊断冠心病的主要依据是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或曾有心肌梗死的病史,最近也有部分医院可以进行CT冠状动脉成像(CTA)检查,以帮助确诊。
在饮食方面应注意采取低盐与低脂、低糖的饮食,适当的活动或体育锻炼,注意保暖(因为寒冷可导致血管收缩),保持大便通畅,同时还应注意尽量保持情绪乐观,避免过度的体育运动及情绪波动,每餐不宜过多进食以免增加心脏的负担。
张凤如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心内科教授
(张凤如教授每周二、五下午有专家门诊)
喝酒后心脏不适是何病
一个月前我喝了几次酒,感觉心脏不舒服,有时胀痛、跳痛,时间有时几秒,有时1~2分钟,有时更长些.后来做了3次24小时动态心电图(略),第一次结果: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1 231个、室速总数2阵、室上性早搏有340个;第二次结果:室性早搏854个、室速总数1阵、室上性早搏173个;第三次结果:室性早搏774个、室上性早搏317个。医生说我的病很难确诊,我很担心,请专家指点一下,我得的到底是什么病?
新 疆 李先生
从您提供的病史资料以及三份动态心电图能看出您有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短阵室速、房性早搏,但均为偶发。目前需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由于您在信中提出,感觉心脏不适均为饮酒以后,故不能排除酒精引起的早搏。一种与酒精相关的心脏病叫酒精性心肌病,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引起的心脏扩大以及功能下降。不知您平时喝酒的频率和量是多少,如果您不喝酒时均无不适,那考虑早搏与酒精相关性较大,请戒酒。
2.考虑您是北方的中年男性,属于冠心病的易发人群,并有阵发性心前区不适,但不知您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等疾病,平时是否吸烟,如果有其中任何一项冠心病的高危因素,建议至本地区较大医院作进一步行相关检查,以明确是否有冠心病,必要时可行冠状动脉造影来确诊。
3. 关于用药。由于多次动态心电图显示您的早搏为偶发,如果您平时能耐受,在没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前提下,可以不用药。如果您觉得症状无法耐受,在没有哮喘病史的前提下,建议尝试服用倍他乐克25毫克,早晚各1次。因为倍他乐克既可控制房性早搏又可控制室性早搏,研究证实,长期服用可减少猝死发生率。
孙宝贵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教授
严轶文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
(孙宝贵教授每周四下午有特需专家门诊)
干眼症为何用药后仍不适
我现年52岁,1992年曾因滤泡性结膜炎使用了较长时间的抗生素、抗病毒及可的松等眼药。眼部炎症解决后,经常在读书看报时感到头顶及鼻根部有点疼痛,做脑CT没问题;去年以来双眼视力下降较多,眼前白茫茫的,视物有点模糊,配了老花镜感觉稍好。但今年以来双眼皮内常感到热辣辣的、涩涩的,异物感很强,有时左眼内睑还有些痛感,医生说是结膜炎要用消炎药,用药期间一般会好些,但停用了几天后又不舒服。另一位医生说我这种情况可能是干眼症所致,开了贝复舒眼水1支,另嘱我用泪然等补充泪液。但我用后还是不太舒服,有时还是感到眼皮内有厚厚的、涩涩的,有点异物感。请问:我双眼不舒服是否为干眼症?为什么会得干眼症?有无办法根治?
福 建 彭女士
干眼症在过去没有受到重视,一般认为,这是老年人才会出现的问题,随着电脑的普及,长期面对荧光屏辐射,长期水分缺失,干眼症的病人越来越多。正常情况下,眼睛前面有一层很薄的泪液膜,覆盖在角膜和结膜之前。泪液层又分为脂肪层、泪水层、黏液层,只要这三层泪液层中任何一层出了问题,就会产生干眼症的症状。轻则眼睛常感干涩、灼热、怕光或异物感、视力模糊、睁不开等不适感,并经常不自觉地揉眼睛或眨眼睛。
干眼症的治疗,最重要的是针对病因,对症下药才有最好的疗效。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有:(1)病因治疗,如果是全身疾病引起的干眼症,应当治疗全身性疾病,可针对病因给予甲状腺素片、己烯雌酚、素等。对脂质性泪液不足可清洁眼睑或热敷。(2)补充泪液,主要用人工泪液来补充、维持角膜的湿润是干眼症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人工泪液有很多种,大多数都含有防腐剂,最好在医师的指导下来选择。若早晨起床时,因眼睛干涩不容易睁开,可以在睡前使用含维生素A的眼膏来治疗。若是因为环境或工作因素而引起的干眼症,服用维生素A或慎选人工泪液滋润眼睛,并注意居家生活,在干燥的空调环境里待时间较长时最好能像冬天一样适当使用加湿器。另外,就是要注意科学合理用眼,如用电脑、看电视1~2小时应休息10分钟,多远眺,适当增加眨眼次数,以湿润眼球。已经出现眼部不适者应及时到医院专科门诊检查,确诊为干眼症患者,要立刻停止过度用眼并通过药物使泪液层稳定。
除使用人工泪液外,戴挡风、保湿眼镜、降低室内温度及增加湿度等,都能减少泪液的蒸发而达到辅助治疗的效果。如果使用人工泪液还无法缓解症状,眼科医师会用塞子或用泪点封闭手术的方法将泪小管阻塞,以增加眼球上的泪液膜,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一旦发现有干眼症的疑似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很多患者在开始眼睛不适的时候喜欢先自己“治疗”,用抗生素、抗病毒眼药,其实,这种方法并不适宜干眼症的治疗,反而有可能使症状加重。
罗 怡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
(罗怡副主任医师每周一全天、周五上午有专家门诊)
我妻子是风湿病吗
我妻子今年58岁,二三十年来两踝、两小腿、两膝、两髋以至腰部经常“窜痛”(疼痛呈“游走性”),有时手足还麻木,青筋凸现,但不红不肿,关节也不变形;血沉、抗O试验、类风湿因子均为阴性,心肺肾也正常,医生诊断为“风湿病”。服阿司匹林和维生素B1后,剧烈的疼痛立即解除,可是不久又复发,特别是在天气变化和劳累时。今夏三伏天,每夜都要穿毛线裤睡觉。请问,用哪些药能治愈此病?
江 苏 黄先生
西医诊断方面,就您的描述来看,您妻子可再予复查免疫指标、X线及骨密度检查,排除其他系统性风湿病如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及代谢性骨病如骨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等。
中医方面,从您妻子目前的症状来看,主要属于气血不足、阳气不足,风寒湿邪容易留阻于关节,以风、湿之邪为主,可予配合中药健脾益气祛湿治疗,具体用药希望请中医诊断后决定。
建议尽早到正规医院风湿专科治疗,长期服止痛药阿司匹林等易导致胃出血等,需在正规医院的医生指导监测下使用。
陈湘君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风湿科主任、教授
顾军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风湿科副主任
(陈湘君教授每周二、三下午有特需门诊,需电话预约:021-64385700转特需门诊,每周五上午有专家门诊;顾军花副主任每周四下午有专家门诊)
小儿胃食管反流吗丁啉能长期用吗
小儿现在3岁半,体重13千克,因缺母乳,出生后一直吃奶粉,在出生10个月时因吐奶日益严重,曾去医院检查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症。医生嘱洛赛克小剂量服用,配合施尔康维生素滴剂,约半年余,症状明显改善。
最近,小儿常在睡后或咳嗽后呕吐,医生嘱改服吗丁啉,饭前3.5毫升/次,一日3次,食欲明显好转,体重有所增加。现已服吗丁啉近两个月,请问应如何继续治疗?吗丁啉是否继续服用,有无副作用?应注意什么问题?
浙 江 何先生
您的孩子患了胃食管反流病,前面的用药都是正确的。由于小儿的年龄关系,有的药物不能长期用,但可交叉用。该病的治疗原则是抗酸、抗反流和保护胃、食管黏膜。您现在已停用洛赛克抗酸剂,小儿的表现仍较好,那说明您孩子目前的反流情况不重,用些黏膜保护剂就可以了。
不知您近期是否做过检查。由于该病有功能性和病理性之分,功能性的情况随着年龄增长会改善的,病理性的情况那就比较麻烦了。我想您的孩子从诊断出这个毛病到现在已很长一段时间了,应该再做一次评估,以了解目前的情况,如果都正常了,那就可以停药了。
吗丁啉对1岁以下的小儿有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还有可能引起轻度的腹痛。对大孩子来讲还是相对安全的,但不主张长期用。
邵彩虹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
(邵彩虹医师每周二、五、六上午有专家门诊)
持续性传导阻滞是何原因导致
贵刊2005年10月刊中,王大英博士在解答胡先生的问题中提到“该传导阻滞是间歇性的,不是持续性的”,并阐明了其产生原因,我读后很感兴趣。我父亲几次心电图结论都是: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左束支前支传导阻滞。他听有的医生说凡是扩血管的药、能减慢心律的药服用时间长了都会发生传导阻滞,所以地奥心血康等药再也不肯服了,不知这一说法有没有道理?如无道理,像我父亲这种持续性的传导阻滞又是什么原因产生的?我父亲另患有冠心病、高血黏、脑动脉硬化,近年来又有脑血栓发生,现在在服麝香保心丸、通心络、脑复康、尼莫地平、叶酸、维生素B6。不知他的传导阻滞有什么药可以治好?
上 海 吴先生
对于冠心病、脑梗死(即脑血栓)的治疗要终身服用阿司匹林100毫克/天,以防止心肌梗死和脑梗死再发,冠心病的治疗还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如果是劳累性心绞痛)、他汀类调脂药物。如果心绞痛常发作,可加用硝酸酯类药物。普利类药物同时是降压药物,即使您父亲血压正常,只要不低,就可使用该药,可显著改善冠心病预后;β-受体阻滞剂可以引起传导阻滞,虽然对您父亲的束支传导一般影响不大(主要影响窦房结和房室结),但还是慎用为好;他汀类调脂药可以抗动脉粥样硬化,即使血脂不高,只要不低,就可使用。另外,医生所说“扩血管的药会发生阻滞”不会包括硝酸酯类,该类药物会引起心动过速。
其次,您父亲的传导阻滞需要查清是否单纯的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和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双束支传导阻滞)。因此,有必要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如果单纯是双束支传导阻滞,无症状(无晕厥等)或不伴有Ⅱ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可不必特别治疗。如果有晕厥等症状,或者即使无症状,但有Ⅱ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或者有三支传导阻滞表现如交替性左束支和右束支传导阻滞或固定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合并交替性左前分支和左后分支传导阻滞,则建议您父亲安装永久起搏器。
再次,查找传导阻滞的原因。无症状性束支传导阻滞患者,80%伴有心脏疾病,其中约半数为冠心病。该类患者的死亡约半数为猝死,且通常并非死于心动过缓,而死于心肌梗死或室性心动过速。对于您父亲而言,冠心病可能是最大的原因,当然,也有部分是因为年纪大而引起的传导系统退行性变(俗话说老化了)。建议您父亲住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心病的右冠状动脉病变往往会引起传导阻滞,如果比较明确且病变严重,建议安装支架或者搭桥,冠心病经过治疗,部分患者的阻滞可能得到改善。
[关键词] 软性角膜接触镜;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中图分类号] R197.39[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3(b)-0143-02
医疗器械与药品一样,也具有一定的风险性,特别是与人体长时间接触、长期使用、置入人体内的医疗器械,在其诊治疾病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相应的风险。软性角膜接触镜属于“植入体内或长期接触体内的眼科光学器具”,被列为三类医疗器械,据统计,约占世界50%[1]的人口需要各种形式的视力矫正,而角膜接触镜已成为临床屈光矫正主要方法之一,对人体影响较大。本文对监测到的120例软性角膜接触镜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评价,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11年辽阳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的软性角膜接触镜不良反应报告表共计120份,分别来自医院、药品经营企业。
1.2 数据分析
对病例报告中使用软性角膜接触镜使用者性别、年龄、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及其临床表现、不良反应的结果、上报单位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1 上报单位上报软性角膜接触镜不良反应情况
2006年到2011年共收集软性角膜接触镜不良反应病例120份,其中来自医疗机构42份,占病例的35%,经营企业78份,占65%,上报主要来自经营企业。见表1。
2.2 报告人职业情况统计
医生上报24份,占20%,其他上报96份,占80%,见表2。
2.3 软性角膜接触镜不良反应报告表各年龄段分布及构成比
在120例报告中,男45例,女75例,男女比例为1∶1.67各年龄不同性别病例数量分布情况见表3。
2.4 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及其临床表现
按照《不良反应术语集》对不良反应名称进行规范,并按照累及系统-器官分类见表4。
2.5软性角膜接触镜不良反应的结果
ADR的结果有治愈、好转、后遗症情况。对120例报告表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见表5。
3 讨论
3.1 基层单位上报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医疗器械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中规定: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卫生机构是报告的主体。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来自医疗机构的42份占病例的35%,经营企业78份占75%,而本市不良反应报告主要来自于经营企业。很多经营企业销售人员文化程度、业务水平更是参差不齐,整体素质偏低,故而在并不具备隐形眼镜经营资质的小眼镜店里随便购买,造成眼部不良反应。我国已经于2003年6月正式将隐形眼镜划归为国家三类医疗器械。隐形眼镜的验配属于医疗行为,验配隐形眼镜的人员应具有专业验光师资格或是专业的眼科医生。从表2中可以看到医生上报的病例数仅占20%。建议患者到医院、视觉光学中心及有资质的眼镜店进行眼部检查和医学验光,根据检查结果确定是否适于配戴,并在医疗技术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选择适宜的角膜接触镜和配戴方式,经过专业配镜与正确护理指导的隐形眼镜配戴者可以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3.2 提升生产企业对监测工作的认识
从表1中可以看到来自生产企业上报的病例为0,生产企业既是产品的制造者,又是产品说明书的编写者,最了解影响产品质量的每一个具体细节,也是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最重要的主体和受益者。增强生产企业的报告意识,需要使企业意识到:通过不良事件的监测,可以为企业新产品的设计、开发收集重要的资料,通过对投放市场产品安全信息的收集,对其产品发生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进行科学的分析,为保证其产品质量提供翔实的数据。一旦生产企业受到不恰当的器械安全性问题侵扰时,也可应用不良事件监测数据资料,迅速地对本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进行评估做出决定,从而减少或防止同类事件的重复发生,保护使用者的健康和安全[2]。
3.3 性别、年龄对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的影响
从表3中来看,在120例不良反应报告中,男女比例为1∶1.67,女性比男性病偏高。21~30岁之间的人发生不良反应偏高,软性角膜接触镜用于改变配镜者眼睛的颜色,一部分起到张扬个性、美化眼部的功能[3],很多年轻人为美观而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我国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正处于初级阶段,人们对不良反应的认知度还有待提高,特别是青年人对使用情况不了解,对不良反应的了解有限,经营企业、生产企业的售后服务还不健全,大多数患者无法追踪,因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
3.4 ADR累及系统-器官及其临床表现
从表4不良反应累及器官-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软性角膜接触镜不良反应主要以视觉损害为主。主要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为异物感、红血丝、痒、疼痛、眼睛干涩、畏光等,虽然这些不良反应在使用后比较常见,但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相对较高,一旦使用后发生这类不良反应也应给予密切关注。
3.5 医疗器械安全的宣传工作仍需加强
宣传工作是开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一项长期任务。目前,社会各界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但仍然存在认识不明确、混淆概念的现象,而且这种情况非常普遍。作为专业的监测机构,我们必须大力开展社会宣传活动,引导社会和公众客观、科学的对待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并鼓励其参与到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当中来。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发挥监测工作的社会服务作用,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共同参与报告和监测工作的良好局面,同时带动监测工作的快速、健康发展。
3.6 合理使用软性角膜接触镜
软性角膜接触镜配戴应在专业眼科医师指导下进行。确无结膜炎、角膜炎、干眼病等眼疾,经正规检查后再选择合适的镜片。配戴好适合的软性角膜接触镜,亦应尽量减少配戴时间,有过敏性体质、甲状腺功能失调、癫痫病、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更年期、月经期、孕期等,有干眼症、倒睫、睑内翻和睑外翻,尽量勿配角膜接触镜。使用中应严格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清洁、消毒等护理,定期复查并按要求更换镜片。遇有风干燥、工作环境空气不流通、患有病毒性感冒、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易引发结膜炎、角膜炎。旦发现眼红,如伴有畏光、流泪等不适症状,最好先取下角膜镜,并立即到医院诊治。长期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的眼角膜均较脆弱,如待到视力模糊才来就诊,此时角膜已受到相当损伤,治疗护理较为被动[4]。当出现不良反应时,必须给予高度重视,要严格掌握戴镜的适应证,对戴镜者给予正确指导,嘱戴镜片定期到眼科检查,要注意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有不良反应时要立即停止戴镜,对症处理,确保佩戴软性角膜接触镜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吕帆.角膜接触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0.
[2]孙莲英,徐思康,陈超.1910例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分析[N]. 大众健康,2010-08-0001-04.
[3]Peter R, Kastl MD,PhD. Contact lens Tbe CLAO guide to basic science and clinical practice. volume Ⅲ:srpecial topics[M]. Kendall Publishing Company,2002:253-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