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学生理财计划

中学生理财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学生理财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学生理财计划

中学生理财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专生;班级管理;四项转变;成才

每个中专生都有一个“小宇宙”,要想走近他们五花八门的内心世界,班主任“以一敌几十”的能量太有限。这样管理起来,不少老师觉得自己是书童,是保姆,是清洁工。最终精疲力竭,收效甚微,就像陷入泥潭中无法自拔。为了能够轻松管理,必须实现班级管理自动化。教师抓宏观,以学生管理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模式运行。具体说来,教师可尝试如下四项转变。

一、变“追求先进”为“淡泊名利”

班级的常规管理关系到班级和班主任的荣誉。于是,为了名誉,许多老师凡事亲力亲为。如搞卫生,从布置到监督,甚至和学生一起干。长此以往,不仅劳动委员的能力没有得到锻炼,而且会让学生对老师产生依赖,出现老师不来,学生就不搞卫生的情况。教师要学会放手给学生,不要怕最初的成绩不好,影响班级评分。坚持下去,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受益良多。

二、变“苦口婆心”为“少管少教”

许多班主任常感觉工作烦琐劳累,那是因为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当作了班级管理的主体,把学生当成了客体。干涉多、灌输多、管束多,学生自我表现空间狭小有限,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完全被束缚。老想着办法管学生,结果越管越乱,越管越累。尤其是我们中专学生,问题多、习惯不好,越管学生越无能越反感。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放手让学生做事,教师只做必要的引导、梳理和善后。如影随形、亲密无间并不一定是师生的最佳相处状态,师生应当保持一定距离,让老师真正成为学生人生的“导师”。

学生一旦犯了错误,教师往往苦口婆心,恩威并施,步步紧逼,学生则左耳进右耳出,效果差。绝大多数学生本能地抵触居高临下的说教。所以我们要少说教,多感染;少唠叨,多忠告。学生听不进去的时候不说,学生知道的事理不说,学生有悔意时不说,用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我曾经带的模具班有个学生,经常旷课,打架。有一次体育课没去操场上课,他在教室里为抢电视频道跟同学打架,致使另一学生受伤。事发后,我没有批评他,而是带着他到医务室看被打伤的同学。后来他写了张纸条给我,表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觉得很对不起同学。自那以后,他不仅再也没打过班上的同学,而且经常维护同学、维护班级。这让我深深感到学生内心是有杆秤的,让他自己领悟比说教有用得多。

三、变“包办处理”为“交付处理”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擅长的一面,有的是学习人才,有的是交际高手,有的擅长做事,有的擅长管理。教师要善于发现人才,任命班干。对班集体情况要心知肚明,其余事情交付班干执行就可以了。这样教师既轻松,又培养了学生处理事务的能力。同时提出“人人都是班干”的主张,轮流担任“值日班长”,让所有学生都试着管理班级,增添学生的责任感和班级凝聚力,真正把管理权和解决问题权交给学生,发挥学生潜在的管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所带的英语班女生居多,总人数不多。从入校开始我就有意观察学生,任命班干。从日常管理的小事教学生怎么办事,让学生想想怎么做,学生也会触类旁通。遇到紧急情况,一般只需一个电话就能解决问题。除此之外,他们还会向学校各方争取更多的权益。同时我还提出了“人人都能独当一面”的主张,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当班干,每个学生都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长此以往,学生越来越能干,教师也自然越来越轻松了。

四、变“遵守规则”为“民主约定”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管理事务繁多杂乱,制定好的规则更不可少,校规班规往往让学生感觉被动。班规制定上,应让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正让学生做到“遵守自己定制的约定”。这样,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得到加强,对班级更有责任感,使班级民主管理有章可循。同时也让他们意识到“规范”是自身健康发展的必要约束,学习、成长靠的是自己,而不是教师强加的。这样,就能达到“无师自治”的境界。

我所带的班级班规都是学生开班会民主讨论决定的。我们的班规不需要强调他们记住,他们已经了然于胸。如果遇上学生违反纪律,就会有其他学生站出来指责,这样就有了良好的班级舆论。用舆论这种精神的力量去约束学生比单纯地规定,学生要自觉得多。学生自觉了,教师也就轻松了。

总之,在班级管理中,教师抓宏观重点,其他交给学生处理。既能在某种程度上为教师减负,又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能力和责任感,为中专学生特定的培养目标——走向工作岗位做准备。这么一举多得,教师偷偷“懒”又何妨呢?

参考文献:

[1]娄强.践行无为而治的管理理念[J].科教导刊,2012(1).

[2]崔宏.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促进班级管理自动化[J].教学与管

中学生理财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学生;理财;消费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收入得到了显著的增加,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投入相比以往有了大幅提高。中学生是一个巨大的消费群体,其消费日趋成人化,理财观念和方式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长此以往,将不利于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对其进行合理的理财教育很有其必要性。

一、中学生理财现状及其成因

1.现状

经济水平的提升导致家庭收入上升,中国大部分家长在给子女零用钱方面从不吝啬,但是让家长担忧的是,孩子们在拿到零用钱后却“不会”花钱:孩子们一般是不会对零用钱做预算与总结的,常常是钱花出去了,却不知道花到哪去了。在中学生的消费结构中,物质消费占了绝大部分,吃要美味,玩要高档,穿需名牌。在社会调查中,很多家长都表示,现在的孩子太热衷于攀比,别的孩子喝饮料,别的孩子穿耐克,自己也一定不能差。如此盲目的攀比消费,不但不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更让人忧虑的是,不但大多数的家长没有教中学生如何花钱、理财,大部分学校也没有对中学生理财做出正确的引导。

2.成因

(1)主观方面

盲目攀比。尚未经济独立的中学生与其不断增长的物质要求产生了矛盾,导致其形成了这种“别人有的,我也要有,别人好的,我要更好”的盲目攀比心理。

虚荣心作怪。由于虚荣心理,很多中学生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审美水平、支付能力进行赞叹,希望借一些名贵商品来显示自己的优越感。

宣泄情绪。中学生身心发展还不成熟,会利用一些不正常的消费来宣泄内心的不良情绪,诸如沉迷于网络游戏、喝酒吸烟、进出成人娱乐场所等。

猎奇心理。中学生心智尚未成熟,普遍存在着求新求异的心理,并由此导致产生不理智的消费冲动。

(2)客观方面

社会环境的影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间,在社会风气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许多中学生受到家长之间以贵重物品“礼尚往来”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不正确的消费观念。

家庭原因。父母和长辈对孩子过分溺爱,不管子女的消费正当与否都给予满足,使得中学生养成了错误的消费观念。

学校方面。虽然“素质教育”已经提倡了十多年,但学校还是偏重于知识和学科技能的教学,忽视了中学生的日常消费行为。学校普遍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提高学生的成绩,故将教学目标局限于升学考试,对学生的消费及理财方面基本不会干预,缺乏对中学生理财行为的引导。

二、中学生理财教育的意义

中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并且中学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黄金时期,他们的心理、生理、世界观和价值观都尚未完全成熟,在这个阶段形成的消费及价值观念将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因此,家庭与学校方面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对他们而言十分重要,迫切需要加强对中学生的消费和理财教育,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消费心理和习惯。

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还不成熟,普遍缺乏正确的消费观,一些中学生甚至采用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取金钱。因此,教会中学生合理消费,对于他们以后进入社会、适应工作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现在的中学生普遍早熟,但这种思想和行为上接近于成年人的状态并不等于他们能像成年人一样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理性控制,这一点在消费行为中表现得特别明显。而通过良好的理财教育,能促进中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有效锻炼他们的独立能力,同时提高其观察分析能力、合理支配能力与交际能力。可见,理财教育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如何培养中学生正确的理财习惯

1.家庭方面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越来越多的家庭变得富裕起来,中国人的消费能力呈爆发式增长,而消费观念却没有及时跟上,由此造成了重排场、追求品牌等不良消费行为,这对中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一些家长把房、车、名牌作为衡量身份的标准,追求丰富的物质生活,并用这样的观念来教导子女,甚至干涉子女交友,其后果可想而知。因此,要培养中学生正确的理财习惯,首先要求家长端正自己的金钱观与消费观,通过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使子女能够正确认识金钱与物质的关系。其次,家长要杜绝对子女的溺爱,抓住机会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培养其节俭意识,控制其零用钱的总量。考虑到中学生的消费观、金钱观尚在形成中,家长在每个月给孩子零花钱的时候,应当与孩子一同制定一份开支计划,鼓励孩子做好消费记账,观察其每个月的花销,并在月底时做总结,指出哪些消费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如果发现孩子有不正确的消费行为时,应及时干预。再次,要培养孩子的节俭意识和吃苦耐劳的品质,杜绝铺张浪费、盲目从众、攀比的消费行为,并带领孩子去农村、工厂等参加实践活动,鼓励孩子通过参加劳动来获取零用钱,使他们理解家长的辛苦。最后,在家庭消费时,也可以让子女参与进来,提高他们独立的消费判断能力。

2.学校方面

学校是中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必须加强对其理财教育,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将正常消费、科学理财和勤俭节约纳入到学校的选修课中,并将有关课程成绩作为学校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存储习惯,引导其参加家庭理财;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杜绝攀比之风,设立理财咨询,防止出现不良的消费习惯;经常组织中学生参与消费实践活动,学会使用12315投诉电话,并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防止自身消费权益受到损害;学校还可以和各类消费场所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便开展教育活动,如引导学生拒绝零食,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等;加强对学校周边商店的监管,积极同工商质监部门联系,打击诱导学生不良消费的行为。另外,学校应与家长相互配合,形成联动机制,当中学生遇到消费困惑或消费问题时及时予以帮助。

3.学生方面

首先,中学生要学会记账和控制预算,树立良好的消费观。记账是一种科学的理财行为,其有利于分析检查消费行为,改进消费结构。其次,要坚持正确的消费原则,树立“吃的营养均衡,穿的耐穿实用”的生活观念。坚持从小事做起,树立节约意识,如节约用水、出门关灯等。再次,要主动做好理财规划,在日常购物中,养成对商品价格进行对比的习惯,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财能力。要深知金钱来之不易,充分认识理财的重要性,在平时自觉地对生活费进行把关,有能力的要定期存储,把零用钱和压岁钱等积攒起来,进行科学的计划管理,培养自身的独立理财意识,增强自己的理财责任感。最后,要克服不良的消费心理,避免盲目攀比,抵制奢侈风,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建立合理的消费预算,在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的同时提高自己的理财能力。

4.社会方面

中学生的奢侈攀比之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因此,必须纠正社会风气,倡导艰苦朴素的精神,创造良好的理财氛围。通常,消费行为分生存型、享受型、发展型三个层次,基于此,社会各界应共同塑造良好社会风气,引导中学生向发展型方向发展,鼓励其将零用钱花在书籍、报纸、听音乐会等方面,引导中学生追求精神消费与文化消费,提高他们的精神文化内涵。此外,要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保证中学生的消费方式与社会文明风尚相一致。

四、结语

在当今社会,消费随处可见,消费知识与技能已经成为每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中学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黄金时期,对中学生进行理财教育,能够帮助其获得正确的消费知识,培养其良好的金钱观与消费观,使其更好地适应时展,成为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因此,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学校、家长、社会以及中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何金柯,黄智杰.浅谈家庭理财教育对中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J].经济期刊,2015(6).

[2]崔恒.中学生理财教育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5(9).

中学生理财计划范文第3篇

寄宿制高中生是中学生群体中的特殊人群,与普通中学生相比,较早离开父母开始独立生活。研究寄宿制高中生日常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策略,可以帮助他们从小树立良好的消费观念,培养其生活理财能力,提高其财经素养。

基于上述目的,本文运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方法,对广东省中山市一所全寄宿制中学――中山纪念中学的高中生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分析,深入了解寄宿制高中生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次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式获取数据,在中山纪念中学高一、高二、高三年级中随机选取2个班,对6个班的学生发放问卷进行调查。总计发放问卷305份,回收问卷305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176份,合格率为57.70%。我们通过对回收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得出以下结论。

一、寄宿制高中生收入来源、构成分析

在中国社会背景下大部分学生没有独立经济能力,其经济来源基本依赖于父母。有些学生有少量的各种奖励、稿费收入等,但金额和次数都相对较少。在中山纪念中学176个调查学生中,有137个(78%)学生从未有过勤工俭学的经历,只有39个(22%)学生从事过勤工俭学,其中28个学生从事过1次勤工俭学,10个学生从事过2~3次勤工俭学,仅有1个学生从事过10次勤工俭学。

在中山纪念中学,住校生每月家长给的生活费最多2500元,最少200元,平均513元;零用钱最多1500元,最少为0元,平均为113元;住校生每月可支配金钱最多为4000元,最少为200元,平均为626元。住校男生每月平均可支配金钱为657元,女生为582元,高于女生。城市户籍学生的月平均生活费、零用钱以及每月可支配金钱分别为:522元、116元、638元,均略高于农村户籍学生。

二、寄宿制高中生整体消费水平及消费结构分析

调查发现,中山纪念中学的寄宿制高中生每月消费金额最多的是3100元,最少的是190元,平均消费金额为781元,高于每月平均可支配收入(626元),出现了超支现象。其中住校男生每月平均消费金额为778元,女生为784元,消费金额基本持平。全部抽样样本中31个学生的月实际消费金额大于1000元,83个住校生介于600元到999元之间;62个住校生月平均消费总金额介于190元到599元之间。农村户籍高中生每月平均消费金额高于城镇户籍中学生。

寄宿制高中生每月消费内容主要包括校内伙食费用,购买学习用品开支、课外书籍,购买零食、衣物、玩具,支付交通费、手机费等费用。表1就住校生具体消费构成进行分析,表2、表3就住校生具体消费构成进行对比分析。

表1 寄宿制高中生月消费构成表(单位:元)

表2 不同性别、户籍学生消费结构及消费水平表(单位:元)

表3 不同年级学生消费水平表(单位:元)

对比分析不同性别、户籍、年级寄宿制高中生各类消费支出,我们可以发现:从户籍看,农村户籍学生整体消费水平高于城市户籍学生,城市学生除课外书消费超过农村学生之外,其余各项消费支出农村户籍学生均高于城市户籍学生。原因可能是,学校所在的中山市处于经济富裕的珠江三角洲,当地农村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较高,大量农民靠土地、厂房及个人物业的转让、租赁以及集体分红获得了丰厚收入,农民普遍比较富裕,收入高于城市普通工薪阶层,消费支出也相对较高。从年级看,低年级学生在课外书、交通费、手机通讯费、电影就餐、服装各个方面都高于高年级学生。从性别看,男生仅在伙食和玩具消费支出上高于女生,其余各项及消费总额都低于女生。

三、寄宿制高中生每月消费结余及理财分析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寄宿制高中生对生活开支没规划,花钱无计划。以中山纪念中学为例,每月生活费和零用钱实际超支的学生占被调查人数的85%,月末有结余的学生仅11%,还有4%的学生每月全花光,没有结余。大部分被调查学生每月生活费和零用钱超支的原因与父母的态度和要求有关系。调查数据表明,只有9.66%的家长管理严格,不允许超出,超出部分要求从下月生活费中扣除;73.86%的家长认为可以超出,但不能超过一定限额;还有16.48%的家长不对孩子消费支出进行约束,超支多少给多少。超过一半(约51%)的学生个人认为每月记账理财没有必要。事实上,53.98%的学生每月没有记账理财;24.43%的学生偶尔记账;12.50%的学生有时记账;仅有不到一成,约9.09%的学生每月记账。学生的理财意识薄弱,20.45%的被调查学生不清楚自己的存款状况,38.64%的学生大约知道;40.91%的学生清楚自己的资金存款状况。当每月消费有结余时,超过一半(约60.80%)的学生把结余现金放在家里;只有14.77%的学生存银行;7.39%的学生购买股票证券投资。其中,20.45%的被调查高中生不清楚社会上各种理财投资渠道;64.20%的高中生听说过一些,但没有系统地了解过;只有15.34%的学生很清楚社会上的各种理财投资渠道。他们对主要理财投资信息的了解渠道从高到低排序:家人、亲戚、朋友58.52%,互联网48.30%;广播、电视42.61%;杂志36.36%;学校17.05%;其他5.68%。这说明家庭和朋友对学生的理财意识影响大,而学校发挥的作用较小。

调查也显示,55.11%的家长经常教导学生如何理性消费;31.25%的家长有时有;但还有13.64%的家长根本没有对小孩进行消费教导。只有8.52%的家长经常督促孩子记账;73.86%的家长没有督促并要求孩子记账;17.61%的家长有时要求孩子记账。30.11%的家长不清楚孩子的资金存款状况,还有39.20%的家长大约知道,只有30.68%的家长很清楚。

调查还显示,学校教育对中学生理性消费的引导力度不够。超过一半(52.84%)的学生认为学校没有必要开设消费投资的课程;47.16%的学生认为有必要。而事实上其中91.48%的学生在上学期间并没有上消费投资课程,只有8.52%的学生上过相关课程。同时,中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对消费行为影响较大。60.80%的学生有时有同学朋友之间交流消费购物心得;14.77%的学生经常交流;有24.43%的学生没有交流。

四、调查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调查结论

通过对中山纪念中学寄宿制高中生的日常消费行为进行实地考察和问卷调研,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从收入来源看,相较于国外,中国的寄宿制高中生没有独立经济能力,生活来源几乎全部依赖父母。由于家庭经济情况和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不同,寄宿制高中生每月可支配收入差异巨大,收入最多为4000元,最少为200元,平均为626元。

2.从消费总水平看,寄宿制高中生对生活开支缺少规划,85%的学生花钱缺少计划,每月生活费和零用钱超支。住校生每月消费总额差异很大,最多是2950元,最少是190元,平均是781元。农村户籍学生消费总额高于城镇户籍学生。

3.从消费结构看,寄宿制高中生每月消费构成主要包括校内伙食费用,购买学习用品、课外书籍,购买零食、衣物、玩具、礼物、交通费、手机费、电影就餐、日用品等11项支出。对各项消费支出从高到低排序进行分析,发现寄宿制高中生平均每月用于购买学习用品和课外书费用为36元排在第8位,低于购买零食66元、电影就餐62元、服装57元、交通费47元、日用品开支46元,仅仅排在购买玩具游戏11元、购买礼物12元、通讯费用21元的前面,说明学生的消费结构有待改善。

4.从消费心理看,理性消费意识有待提高。比如自行购买饮食和零食首选原因中,相当部分学生首先考虑的因素是好吃,而不是食物的营养价值。从零食消费种类看,营养价值较低的碳酸饮料、糖果等占学生消费零食的不小份额。14%的学生在购买日用品时首选原因是不作过多考虑,很随意购买,显示了他们的消费欠理性。自行购买课外书首选原因超过38%是为了消磨时间、休闲娱乐好玩,而不是为了增长知识。在自行购买高端电子产品钱不够父母不支持时,仍然有16.48%的学生选择不吃饭偷偷存钱;1.14%的学生选择向同学借款购买。从上述表现来看,部分学生的消费心理有待家长和学校进行诱导,使其转变。

5.从理财意识看,寄宿制高中生没有接受过系统化的财经素养教育,理财意识淡薄、知识贫乏、理财能力较低。一方面源于家庭教育和学校传统教育不重视,对中学生理性消费的引导力度不够,甚至部分家长对孩子溺爱纵容;另一方面与中学生群体及个人自我意识淡薄密切相关,相对于其他学生群体,寄宿制高中生更加容易受到同辈群体消费理财行为和心理的影响,群体意识淡薄必然会影响到个体的心理和行为。

(二)对策及建议

基于上述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以期帮助寄宿制高中生树立良好的消费理财习惯,提高其财经素养。

1.培养青少年正确的消费理财观念和意识

青少年时期是建立正确消费观念的关键时期,应加强对青少年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从战略高度重视对青少年消费活动的指导,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科学理性消费理财观念,培养他们艰苦朴素和勤俭节约的作风。

学生要认识到消费理财的重要性,认识到消费理财是人生的基本生活技能和重要内容,认识到学好消费理财是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基础。让他们适度学习投资理财知识,体会父母工作生活的艰辛,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不在生活消费上提出过高的要求。

2.加强家庭教育,教导和监督学生学习消费理财行为

家庭是重要的教育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对学生消费观和理财观的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在消费时要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严肃自己的消费行为和言行举止,高度重视对青少年的消费理财行为习惯进行引导和教育。[1]

家长应鼓励孩子制订理财计划,定期进行财务总结和预算,培养孩子理财意识,帮助他们熟悉金融方面的相关知识。通过控制生活费用、交流消费理财心得等方式加强对青少年的消费教育和监督。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使其尽早懂得比较购物消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学会理性消费,避免不必要的开支与浪费。[2]

3.加强学校财经素养教育,合理引导高中生消费理财行为

学校要充分认识到财经素养教育是中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和内容,把青少年的财经素养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并放在学校教育的重要地位上来。针对青少年不懂消费和不珍惜金钱的行为,学校应该尽早开设鼓励青少年从小树立劳动挣钱意识、了解金钱知识、保持勤俭美德等方面的财经素养课程[1],使青少年获得正确的财经素养意识和能力。与此同时,学校还要形成一整套系统化、循序渐进的青少年财经素养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随着青少年的年龄增长,其智力和理解能力的不断提高,财经素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不断加深和改进,合理、循序渐进的财经素养教育必将成为青少年形成理财素质、进行合理消费的有效途径。[3]

参考文献:

[1] 邵帅.当代青少年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的探析. 网络财富,2010(19):157~158.

中学生理财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金融理财知识;中职教育;实践探索

一、金融理财知识在中职学生中普及的必要性

(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要求

我国改革开放已经30余年,经济的飞速发展给人民带来了富裕的生活。但是,新时代出生的青少年接受了过于物质化的生活方式,消费问题伴随着生活的改善一起产生了。针对北京、上海、广州等九大城市的中小学生消费调查报告显示,现在中小学生中,每月有固定零用钱的占98.6%,他们主要把零用钱消费于食、穿、玩三个方面。而对于剩余零花钱的使用,72%的学生表示一直花完为止,仅有28%的学生选择存入银行。华中师范大学陆玉红在《当前城市中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调查中发现,能够自由支配零花钱的中学生比例高达61.2%。和这种高自主性不同的是,同辈群体和社会潮流的影响造成中学生在消费时带有从众性,造成盲目消费,攀比风气甚至物质至上的享乐主义思想。

(二)中职学生金融知识匮乏的原因及表现

由于中职学生年龄较小,没有独立生活的经验,所以在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时缺少应对和应变能力。再加上大部分中职学生来自农村,且不说家长对金融产品接触甚少,难以给学生进行有利、正确的指导,有些家长对金融行业的不信任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如家长不善于把钱存入银行,学生第一次来上学带着一学期的书费、生活费、住宿费等,存在路途中和保管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再如,有些学生把银行卡和身份证都放在钱包里,一旦丢失就一起丢失。在使用ATM机时,出现吞卡、扣款未吐币、忘记退卡或密码等问题时,没有社会经验的学生会不知所措,不知如何解决问题,或者在处理问题时成为被诈骗的对象。如果教师可以提早给学生传授各种金融知识,分析各种银行卡、利息、贷款等在使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帮助学生科学的使用金融工具,在出现问题和困难时及时地给予指导,从而帮助学生在金融方面少走弯路,除了避免不必要的财务损失,更对其走上社会后能更加合理地运用钱币、银行、保险、证券来解决实际问题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适应中职课程改革的需要

2014年11月,浙江省教育厅推出了《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这表明“以选择性教育为理念,以多样化课程建设为抓手,以制度创新为取向”的浙江省中职课改工作已经全面展开。中职课改要求学校至少为学生提供两个选择:直接就业或继续升学。在此基础上,学校还要赋予学生更多的选择课程、选择专业、选择学制的权利。这次课改的核心思想就是要赋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即更加关注和强调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发展,比如独立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当然也包括打理金钱和财富的能力。在市场经济蓬勃的今天,财富早已不再是人们忌讳的话题,正确对待财富和学习与金融相关的货币理财知识是中职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中重要的一课,尤其对很多第一次离开父母,完全拥有了对生活费支配权的中职学生来说,理财规划和财富管理的教育不但能适应我省中职新课改要求学生发展多方综合能力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更能较好地解决学生非常渴望了解金融知识,但苦于没有合适渠道的难题。

二、国外关于金融知识在青少年中普及教育经验的借鉴及我国的现状分析

(一)美国的金融教育

美国关于青少年金融教育的探索起步较早,比其他国家和地区发展更完善、更系统,这与美国社会浓重的商业氛围对教育体系的影响是息息相关的。1.纳入教育体系美国正式把面向全民的金融教育纳入国家法案是2003年颁布的《金融扫盲与教育促进条例》,之后美国有6个州通过立法,将金融教育列为12年学校教育(小学、中学)的必修课程。2.教育目标美国的金融教育在青少年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要求,具体且明确:3—4岁能辨别纸币和硬币,辨认币值,并知道金钱并不是无限的;5岁知道钱的等价物及钱的来源;6岁能数钱;7岁会看价格标签;8岁学会储蓄,并知道要通过自己劳动赚钱,懂得自食其力的道理;9岁能够制订开销计划,并比价;10岁懂得记账、节约,以备不时之需;11岁能分辨广告里的信息是否真实;12岁懂得正确使用银行业务中的基本术语;12岁以后直至高中毕业阶段则鼓励孩子从事一些购买股票、债券等投资活动,利用业余时间打工赚钱,从而为以后步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3.课程内容与形式美国金融教育课程内容丰富,以中小学生为例,其金融特色课程包括:儿童与金钱管理、人生理财、个人财务开支计划、储蓄和投资、金融决策、高中理财计划项目等。比如“股票游戏”就是一门非常具有特色的金融教育课程,它主要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分配给每小组假定投资本金1000万美元作为股本,让学生从纽约股市的几百家企业中选择投资对象,进行买卖股票的模拟操作。除此之外,还有“金融扫盲月”,网络平台服务活动,联储会定期举办全国性的金融教育校园挑战赛,模拟市场金融活动,组织参观联邦储备银行等金融教育活动,对象涉及中小学及大学在校生。

(二)我国广东省率先试点,将金融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地方课程体系

2015年9月,广州市36所中小学在开学时正式试点开设金融理财知识教育地方课程,参加学生将近一万人,广州也成为我国内首个将金融理财知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地方课程体系之中的试点地区。该课程以金融证券基础知识的学习为核心,以培养学生金融理财意识、基本能力、经济素养为基本目标,以塑造学生正确的财富观、理财观为教学理念,力争通过基础教育普及金融证券知识,培育合格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从青少年阶段开始加强投资者教育工作。广州市第十六中学是广州市教育局授牌的其中一所广州市财经实验学校。该校校长杨霞介绍,学校的金融理财课程以“综合实践课+金融理论课”的形式开展。其中,综合实践课分为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校内实践每年有大规模的商品交易会,模拟网上理财操作、迎春花市模拟投标、“我的创业梦”论文大赛等。校外实践则以参观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为主。金融理论课高一的主题是“理财金钥匙”、高二的主题是“一生的理财计划”。君武课程实验班的学生每周三下午上两节课。家长和学生对此反应积极,普遍表示支持。由此可见,随着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国际经济、金融的国际化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强,国民尤其是青少年的金融知识水平将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起到深远的影响。广东省率先在中小学中普及金融知识,将金融基础作为一门基础必修课。而作为相同年龄段的中职学生,很大一部分将在毕业后跨出校门走向社会,面对风云变幻的复杂社会经济形势,他们对金融基础知识的需求更加强烈。我们亟须在中职的课程中阐述金融原理,介绍金融工具和常识,分析变幻莫测的金融现象,让金融学走向更多的学生,让学生能够树立科学、合理的投资观、消费观和金钱观,这是中国经济市场化的需要,是资本市场走向成熟的需要,也是实现国家、民族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三、在本校开展“从零开始学理财”金融理财知识选修课的探索与实践

中职学生的学习认知特点决定了更有效的金融素养培育需要在实践中开展,为此,本校金融骨干教师在设计金融理财普及系列课程时,就以如何让学生“走进金融业、走近金融人、参与金融事”为指导思想和设计主线。其中,比较有特色的是学校“走进金融博物馆”“采访金融人士”“金融嘉年华”的实践课程。

(一)“走进金融博物馆”课程

该课程是以教师在线播放中国人民银行的数字资源——《反假货币展》和中国钱币博物馆、金融博物馆的在线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走进中国钱币和金融的历史,从而了解货币的起源。从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中关于借贷的详细记载和中国早有春申君放贷的故事,让学生走进信用的历史,进而了解银行一词竟然来源于意大利语Banco(即“坐长板凳的人”),这些活灵活现的金融史让学生对金融知识产生兴趣,进而不再觉得金融是多么神秘难懂的知识。

(二)“金融嘉年华”课程

该课程是学生在组织与服务中展现才能、体现责任的实践课程。该课程的实施由教师指导、金融专业学生负责落实,其主要对象是本校的非金融专业学生、外校高中和初中学生等。该课程设置了“虚拟投资比赛”“企业ERP沙盘大挑战”“金融知识竞赛”“银行实务技能大比拼”“知识飞毯”五个模块。其中,最真实紧张的是模拟股票交易市场,各类股票使参与的学生眼花缭乱,学生可以决定百万资金走向。是盈是亏?全在学生的一念之间,这一念需要知识、智慧、勇气,这就是“虚拟投资比赛”的模块。“企业ERP沙盘大挑战”既是一次经济知识的竞赛,又是一次领导力、团队精神、企业家自信心的比拼,在校内以ERP沙盘软件为平台,组建虚拟公司管理团队,做出关于公司产品价格、产量、营销费用、生产投资以及研究和发展费用等复杂决策,参赛团队要根据宏观经济环境和竞争对手的情况,适时调整战略决策,经过几轮较量后,业绩最好的团队将胜出。“知识飞毯”模块中,学生一起乘坐时间飞船到金融发展的起点,一步一步见证“金融”的成长。在这里,学生一起来到金融殿堂与中外专家们对话,观智者们的较量,论成功的契机;在这里,每个学生都可以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刺激。

(三)“采访金融界人士”课程

通过实施“采访金融人士”课程,让中职学生学会基本采访、采访提纲设计、报告撰写等技能之外,获得交流合作能力、即时应变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了解金融人士的素养、成功轨迹,为自己树立成功的信心。本校曾邀请到浙商保险湖州分公司总经理徐雪珍,与学生交流她在保险职业生涯中的点点滴滴,让学生近距离接触金融业成功人士,变身小记者做现场采访问答。王同学说:“我觉得我收获到的不仅是对金融方面更深的了解,还有对当今社会更清楚的认识。快节奏的生活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更高的要求、更大的压力,而对金融界人士所具有的素养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些良好的素养不是一朝一夕习得的,是需要不懈努力的。”学校的金融选修课程让学生“走进金融业、走近金融人、参与金融事”,开阔了非金融专业学生的眼界,让学生发现别样的风景。本校从2014年开设该课程至今,从25个学生选课到有200多名学生参与,此课程越来越被学生喜爱。笔者深信学生在中职阶段有这样一段关于金融理财方面的学习经历,一定会对他们的现在和未来产生影响,帮助他们学会一些基本的金融知识,进而树立理性、正确和成熟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白术瑁.中职生理财教育研究[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9.

[2]罗阳佳.东昌中学:以金融素养撬动人才培养[J].上海教育,2013(11).

[3]陈勇,季夏莹,郑欢.国外青少年财商教育研究梳要及其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5(2).

[4]杨子强.将金融知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J].中国金融家,2010(4).

中学生理财计划范文第5篇

《学会理财》是北师大版第二课思想驿站一节的知识点,在市场经济社会里,我们除了要关注国家的经济发展外,还应该掌握一些基本的经济知识,做到合理消费,科学理财。学生理解和把握理财知识,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生活能力。

二、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当前人们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的变化,学会理财,合理消费。

2.能力目标:帮助学生走出消费的误区,提高学生合理消费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理财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的理财、合理消费意识,树立绿色消费、环保消费的观念,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三、教学重点

学会合理消费,树立绿色消费观念。理由:目前,学生中盲目消费的现象比较普遍,引导学生合理消费,十分必要和迫切。同时,倡导绿色消费,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帮助学生树立绿色消费观念,用环保的眼光去选购商品,既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又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教法

本节知识: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采取问题讨论法和情景熏陶法等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设计九个环节,其中六个活动。第一环节导入新课,七个活动之后,n堂小结和课堂练习。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农贸市场的交易场景)

提问:大家知道家家户户收货之后他们的消费方式(有买汽车、摩托车、电脑等,还有存银行为孩子上大学攒学费),并讨论是否赞同父老乡亲的消费方式。

(二)活动一:消费方式面面观

多媒体显示自助旅游,考驾照,休闲,健身,求知等一组图片,然后分组讨论问题。

1.在现实生活中还有没有其他的消费热点?

2.人们的消费方式,消费结构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归纳小结: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选择越来越多样化,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也在发生变化,人们更加注重通过消费提升生活品质,追求更加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三)活动二:七嘴八舌话理财

多媒体显示:假如今年家里的农副产品收入3万元,你可以为父母支招,如何让家庭收入增值?这个问题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设计这个问题是引导学生树立理财意识,让学生知道一些理财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明白:学会理财是学生必备的生活技能。设计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为社会作贡献的同时也可能为家庭增加收入,使自己的理财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等,尤其是要学会抵制不合理消费的诱惑。

设计问题:1.你父母是月工资还是年收入?

2.他们是如何理财的?

3.你能为他们献计献策吗?

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归纳总结:俗话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我们要帮助家长了解储蓄、保险、股票、债券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家长教育

储蓄。

(四)活动三:问卷调查

方式:多媒体出示问卷调查表,题目为“中学生零花钱小

调查”。

1.你每个星期的零花钱是多少?

2.你的零花钱大多数是怎么支出的?

3.你节余的零花钱是怎么安排的?

4.你以前有没有不合理的消费?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设计这个调查既能让学生明白道理,又能引导学生克服不合理的消费行为。

教师归纳小结:我们在消费时要多一些理性,少一些盲目,学会合理消费,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观念

(五)活动四:绿色消费

此活动的目的是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增强学生的绿色消费观念。

学生讨论:1.绿色消费的含义是什么?

2.绿色消费有何重要意义?

3.你打算在生活中如何做到绿色消费?

学生讨论完毕,引导学生归纳出消费应遵循的原则:消费讲环保,利国利民利自己。

(六)活动五:消费者要学会维权

这个活动的设计是让学生了解消费者的维权常识,更好地保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问题设计:1.你购买的新物件有出现过质量问题吗?

2.如果购买的新产品有质量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

3.通过消费者维权活动,你得到了什么认识?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教师归纳总结:消费者维权四类证据不能缺:发票、说明书、合格证、保修卡。在今天的市场经济体制时代,我们每天都与商品打交道,了解消费者维权是十分必要的。

(七)活动六:做好家庭理财小帮手

这一环节的活动是要大家根据自己家庭的情况,同父母一起制定一份家庭理财计划书。

通过本环节活动,让学生了解家庭收支情况,体验生活的辛劳,知道父母挣钱的不容易,养成节约用钱,学会理财的良好

品质。

(八)课堂小结,强化知识

通过本节课学习,可以归纳为:

1.根据要求有计划、合理的消费。

2.根据能力选择合适的消费。

3.根据条件选择合适的消费。

4.根据法律选择合理健康的消费。

5.作为消费者要学会维权。

6.帮助父母亲为家庭理财出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