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教育的主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等教育;体育;教育评估;评价;主体;必要性;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81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4-0527-02
自1999年中国高等院校开始扩大招生到今天,我国的高等教育在规模上突飞猛进,几乎一夜间就从精英教育跨入到了大众化教育。2003年,教育部确立了五年一轮的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制度[1]。多年来的评估实践证明,现行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作用是积极的,效果是显著的。但是在评价高校体育教育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与不足。本课题以研究评估主体为切入点,重点探讨大学生作为评估主体参与普通高等院校体育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普通高等院校体育教育服务质量的SERVQUAL模型”,为更加全面和客观地评价高校体育教育质量提供借鉴。
1大学生作为普通高等院校体育教育评价主体的研究
1.1大学生参与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评价的必要性
1.1.1学生主体参与评价高校体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市场化的要求大学生作为主体参与高等院校体育教育的评价,是我国高等教育走向国际化和市场化的要求[2]。首先,中国高等教育在逐步实现与国际高等教育的接轨过程中,人们的思想观念已开始向更开放的国际化方向转变。国内大学在教学管理、课程、科学研究以及教育评价等方面也在积极汲取国外高等教育的长处。学生参与教育评价是国外高等教育的一贯做法,且具有法律的规定,引入学生主体参与教育评价也会成为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一个趋势。其次,中国加入WTO后,高等教育的市场化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交付学费接受高等教育实际上就是接受一种特殊的服务[3]。高等院校体育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教育当属于教育服务的范畴。对于一种服务而言,提供服务的主体不可以独自一家主观地评价其服务的好坏,其服务质量的优劣的结论则应由接受服务的主体做出。这样的评价才符合逻辑关系。因此,引入学生主体参与教育评价将是我国高等教育评价工作改革的一个必然趋势和一个重要内容。但也应看到,在整个体育教育的实施过程中,由于体育教育的活动过程是学校、体育教师、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完成,所以学生在评价体育教育时也不可能作为唯一的主体或至尊至圣的主体。而是三者之中之占有合理权重之一席。
1.1.2体育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学生作为评价主体的不可取代性体育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体育教育评价的特殊性。体育教育明显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体育教育功能的多元性、身体的活动性、身心发展的显现性、机能与素质提高的周期性等。因此,要想对体育教育做出客观和全面的评价,就要力求对体育教育过程的更多环节和过程进行考量。而现行评价活动中只看到了学校全部体育工作中的一个瞬间、几个点或一两个片段。让接受体育教育的主体参与评价体育教育质量,可以弥补专家评价高校体育工作中的不足,使其评价结果更全面和客观。2007年由课题组对全国163所普通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和已经工作的大学生共3 380人进行了涉及普通高等院校体育教育评价相关问题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45.36%的被调查者认为,普通高等院校体育教育的质量应该由学生来评价;32.76%被调查者认为应该由学生、校外专家、学校等共同来评价高校体育教育质量。在调查中78.12%的人都将学生视为评价体育教育质量的重要主体。
1.2大学生参与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评价的可行性研究
1.2.1大学生参与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评价的意愿调查与分析大学生在参与评价活动时的态度与主观意愿会对体育教育评价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从体育教育实际效果评价高校体育教育质量”课题组对上述相关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72.42%的学生对参与普通高等院校体育教育评价持积极态度;7.16%的学生持反对态度;20.41%的学生持中立态度。
在信息时代和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对自身的利益得失具有相当高的分析能力,同时高等教育也造就了他们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在接受高校体育教育中他们迫切需要学习体育知识、提高竞技技能、享受运动乐趣、培养意志品质及塑造完整人格等。参加体育教育的评价活动正好有利于满足他们迫切的需求和目标的实现。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大学生对参与体育教育评估活动的态度总体是积极的。
1.2.2对大学生行使评价权时所持态度的调查与分析课题组对“如果让您参与您所在院校的体育教育质量评价您会客观而认真对待吗”这一问题的调查显示,回答“肯定会”、“会”、“可能会”、“不太可能”和“不会的”的分别占被调查人数的22.78%、49.64%、20.41%、“5.80%”和1.39%。大学生通过参加评价活动反映主观需求,并以此实现自身愿望,其主观意向明确,而且自身需求强烈。因此,他们的认真程度也会较高,这一点与心理学理论相吻合。由此可以看出,学生评价高校体育教育质量能够持一种客观、公正和认真的态度。
2大学生主体参与评价普通高等院校体育教育质量的实际操作研究
2.1构建普通高等院校体育教育服务质量的SERVQUAL 模型 SERVQUAL模型是美国管理学家帕拉苏拉曼等人于1985年提出的,被认为是适用于评估各类服务质量的典型方法[4],是以服务质量差距分析模型为基础的调查顾客满意度的有效工具。高等教育服务质量观的观点认为,大学生在校接受教育实际就是接受一种特殊的服务[4]。高等教育作为一种面向学生、家长、国家和社会的服务,其接受服务的群体对高等教育的满意程度会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院校的教育质量不只是取决于高校自身的看法和专家的结论,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接受高等教育服务的学生对教育服务质量的评价。根据现代服务质量评价差距分析模型的思想理念[5],可以认为,大学生们对体育教育质量的评价,取决于他们接受体育教育服务的实际感知与预期希望之间的差距比较。因此,可以根据这一思想来构建普通高等院校“体育教育服务质量的SERVQUAL模型”,并以此作为大学生主体评价高等院校体育教育质量的有效工具。
2.2确定普通高等院校体育教育服务质量体系评价的内容体育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设定是体育教育工作水平的多个层面的集合,它既可以反应体育教育工作的各个层面的细节,也应该反应出重点环节和关键内容。因此,确定普通高等院校体育教育服务质量评价的内容,要以服务质量评价的“差距分析模型”为依托,以SERVQUAL的测量内容为基础。所确定的内容应是学生主体所需求的,是他们切身能感受的、亲眼所见的和亲自经历的。如,学校体育文化氛围与体育特色;体育设施的现状以及发展规划与落实情况;场馆设施对学生开放与服务情况以及维护情况;体育课开设项目的合理性与延续性、考试合理性、教师业务水平与人格魅力、敬业精神与教学态度、理论课内容的深度广度、与终身体育教育相关的项目安排;群体与竞赛活动开展情况;支持学生体育社团活动情况;与外校体育交流及本校运动队水平;学校领导对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等。
2.3科学合理分配学生主体在评价活动中的权重普通高等院校的体育教育活动是多向和多边的,涉及到不同的主体,如学生、学校和社会以及涉及到不同主体的价值观念与实际利益等多种问题,有关部门和研究机构应对此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合理设计和安排学生主体在评估系统中的权重,保证评价的科学性。
2.4收集评估信息的操作方法与评估主体的选定范围评估信息的采集和收集方法可采用问卷法或网络调查等方法。评估主体群应在恰当的范围内选取并采用较大的样本。如果作为学生代表加入到评估组织中,应选择本科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其原因首先在于大三以上的学生至少经历了两年大学体育教育,对本校体育基本情况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有效避免评估的片面性;第二,两年以上的大学生活使他们对其他高校情况的了解有了一定的积累,有利于在评估中进行横向比较;第三,大三以上年级的学生在从事体育活动中的亲身经历和感受相对于一、二年级学生而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更为丰富;第四,大三以上年级学生大部分已开始设计自已的今后人生目标(包括体育生活)。如果是寻求学生对高校体育教育质量的普遍看法,1~4年级学生均可参与。
3结论
通过研究分析笔者认为,高等院校体育教育评价引入学生主体后还应有如下措施作保证:1) 构建以学生为体育教育评价主体的评价指标体系;2) 在评价指标与方式上进行合理设计;3) 在教育评价的总体方案上给学生主体以合理的评价权重;4) 在学校体育管理工作中给学生以足够的透明度与知情权。
参考文献:
[1] 朱洪涛.中国高等教育教学评估工作的改革与发展[R].江苏省高校教学管理研究会2004年学术年会上的报告,2004-08-02.
[2] 黄六晓.浅析高等教育评估主体[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 2005 No.7-8,总第604、608期.
[3] 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结果: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文件(法律文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221.
关键词 主体参与;初中体育;教学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 G807.3
文献标识码 A
现行的初中体育课程都是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来进行教学的,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体育教学也不乏只追求对学生技术上的评价与考核,却忽视了学生在方法掌握、身体锻炼、发展能力以及体育态度等多方面因素。学生在身体素质上有所差异,且大多考核的指标对中学生来讲过于高,即使学生通过自身努力也很难达到,从而会极大地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无法提高学生的体育知识与技能,更谈不上综合素质的提高。体育教学应该注重对学生个性与身心特点的培养与发展,所以体育教学应该为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目标,让他们在体育教学中亲身体验到田径教学的成就感与快乐。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主体参与”的重要性
1.关于“主体参与”
根据我国最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认为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纲要》要求变革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主体参与教学模式是在学生的身体素质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包括兴趣爱好等)比较接近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对该类学生实施教学,通过实施主体参与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实现课堂主体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唤醒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主动意识、参与意识三大意识,通过“主体学”、“参与学”实现“我要学”、“我会学”的最终目的。主体参与教学模式既能使所有学生达到体育课规定的基本要求,又能使具有某一特长的学生得到进一步发展,使所有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普遍提高。主体参与教学模式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这种积极主动的参与态度、愉快的教育和教学情绪,极大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合作与交流的效率。
2.“主体参与”、“主动参与”的异同
“主体参与”与“主动参与”都是素质教育下的产物。“主体参与”是在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这个要求下提出的。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一致和统一,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首先必须转变旧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从知识的权威传授者转换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现代教学理论早已阐明,在教学双边活动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学生与教材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教材的对话等。在体育对话中,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因此必须强调学生在体育课上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主动参与”同样要求能够全面促进学生的基础、能力提高的师生共同参与。“主动参与”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具体表现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与教师的课堂全局把握协调统一。学生的“主动参与”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率和教师的教学动力,根据初中体育教学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主动参与”同样是素质教育的先进教育模式。“主动参与”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关注能够促使教师在教学中构建学生的主体活动,进而完成体育认知与体育发展的任务,促使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发展。
二、初中体育教学 “主导―主体”课堂教学的建构
“主导―主体”课堂是由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最先提出的。奥苏贝尔认为, 许多情感因素和社会因素, 诸如个性、群体、社会和教师的特征都会对课堂学习有影响。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奥苏贝尔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两类。其中的有意义学习即是“主体参与”学习。奥苏贝尔同时指出,要想实现有意义学习可以有两种不同的途径或方式: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接受学习是被动的,也就是我国传统的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教学模式。发现学习则是受教育者的主动学习过程。学习内容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挖掘出来的。“主导―主体”课堂教学模式是“主体参与”教学模式的具体体现。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组织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良好情操的培育者;学生是信息加工与情感体验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按照“主体参与”模式的要求。“主导―主体”课堂对学生的要求是课前准备、课中参与和课后延伸三个阶段,对教师的要求是课前策略、课中策略和课后策略。同时,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还应该有课程的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主体参与”课堂学习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综合学习。“主体参与”课后延伸包括课后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
三、初中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策略
1.科学教学管理, 提高教师素质
对教师进行“主体参与”的专题培训。让教师们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观,人才多样化,人人能成材的人才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发展观。培养人才也应该根据现实的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采用“主体参与”教学法进行体育教学。改变教师们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调动了老师们课题实验的积极性,使大部分教师掌握了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基本步骤和程序。
2.贯彻以人为本, 明确教学对策
开展“主体参与”教学,必须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没有这种思想作基础, 分层教学就是一句空话。教学过程是一个“双边”和“多边”过程,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亦应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无论哪种类型的学生,无论他的基础如何,他既然是学生,就是来学习的,他有享受学习知识的权利。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尊重学生,以人为本。因此,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培养各方面的人才。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运动快乐的基础
体育教师要用自己良好的师德、丰富的知识、高超的技艺,活泼的教学形式赢得学生的尊重和认可。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大厦得以建立的基石,一切成功教育都离不开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调整教师的教育教学策略,加强师生个别谈心,注重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内驱力,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形成师生同心、积极进取的学习氛围。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职责就是要帮助学生向社会需求的方向发展,培养有健康体魄的、高素质的、具有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人。
在快乐体育教学中,我们重视体育教学艺术性的研究,根据学校的条件以及学生个性特点,对体育课程进行艺术性的再创造、再加工,使运动快乐灵活地运用于教学实际中,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愉快的心境中去探索、去发现、去求知,体验运动的乐趣、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快乐体育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造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始终把学生主动发展放在主体地位。”在体育课传统的教学中存在着“你教我学、我说你听、我做你练”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新课程倡导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参与课堂的设计、课堂活动及课堂评价,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运动中学会求知、学会创新、学会健身、学会审美,引导学生把运动技能做到合理运用、创造性练习,要启迪学生的多向思维。
快乐体育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体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整个教学中,要时刻关注课堂变化,捕捉学生活动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指导。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的需要,教师不仅传授运动知识和技能,而且与学生一起分享对体育课程的理解和快乐,提高学生对运动快乐的认识,积极鼓励、正确引导,促进学生学会体育学习和自我锻炼能力,让学生在体育课活动中体验运动的快乐,使学生获得心理满足,产生努力向上的愿望。
三、丰富体育课的教学方式
快乐体育在学校体育课实施中,因其自身的特点,特别强调情调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体验上体育课的乐趣,并能对提高体育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要努力规范课堂教学,严格规范课堂流程,科学控制学生的活动量与愉悦度,使快乐体育成为课堂的主线。为此,我校“快乐体育”实验课题组对怎样创设情境的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究。
1.情景激励法
上好一节体育课,要根据学生要求、教材安排、场地情况,认真备课,细心准备。要事先创设情景,把活动内容用情节串联起来,使学生寓情于景,让学生在一个愉悦、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学习,进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比如在教授体操课时,可在课间放一段运动员进行曲,让学生尝试按音乐的律动做体操;在队列练习时采用叫号的方式把四列横队变成八列纵队,也可穿插其它一些花样等进行队列训练。这样都能使一些枯燥、紧张的体育课变得生动、轻松。情景教学通过创造一种“教”与“玩”的活动方式,让学生缩短与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促使学生以最佳的情绪状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并获得了主动发展、力求完美的境界。
体育课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在教师的设计或控制中进行的。在活动中制造问题情境也可诱发认知内驱力。我们体育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活动行为和利用时机及时对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特别要关心那些智力和体力较差的同学,及时帮助他们,在活动中让老师也参与进去,自己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表率,多和同学广交朋友,使师生在活动中关系融洽,拉近距离。在学生完成动作后,教师的鼓励会使学生发自内心的高兴;教师善意的指点与期待,会使学生产生继续练习的勇气。让学生从老师的关心与耐心中体验到安全感和归属感,尤其是在集体项目竞赛中互相切磋,通力合作,会使他们体验到集体的力量以及被同伴所认同的幸福感。
2.游戏活动法
关键词: 体育教学 民主教育 主体地位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课程化的主体地位逐步确立,这种教育改革的大趋势必然要求教育者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民主教育氛围,使学生具有展现自己个性的自由空间,从而激发兴趣,活跃思维,发展智能。民主教育是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以教学诸因素的相互作用为基础,师生共同营造一个适应学生心理发展需要、多边协调的活动情境,学生以积极的情绪状态、参与意识,进行信息交换、加工与整合,学生的主观意志和行为在教师的主导下得以充分展现。简言之,就是民主意识在教学多边关系中充分渗透。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民主教育是叫人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国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在一切的教学实践中,只有采取民主的方式,知识和情感才能充分共享和交流,个人的尊严才能得到尊重和保护,个人的发展目标才能得到鼓励和支持。民主的教学意味着给全体接受教育的人以平等、宽容、支持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获得知识、发展兴趣、实现理想;民主教学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思考,有独到的见解;民主的教学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意见,勇于大胆创新。教与学的民主化程度,师生之间的民主关系,直接关系到学生自主性作用的发挥、内在潜能的挖掘、个性特长的发展和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民主教育是一个值得我们重视的教育策略问题。
那么教学民主化的现状如何呢?一部分教师由于观念陈旧,教学民主的意识不强,教学方法呆板,仍热衷于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机械重复,重教轻学。教师教得神气活现,可学生学得无味无趣,学生置于被动地位,抑制了思维发展,教学效率不高。而那些极少数“放羊式”的教学也是令人担忧的。在这种现状下,为了顺应教育改革的潮流,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在教学中实行民主教育势在必行。怎样在教学中实行民主教育呢?
一、体育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传统体育教学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只会跟着教师进行模仿练习。这种旧的体育教学观,不利于新世纪新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在体育教学改革中,首先应当转变旧的教学指导思想,变被动式教学为主动式教学。只有教师转变旧的教学观念,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之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建立和发展教学民主关系,巧妙构思教学过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课堂教学有声有色,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肯想、敢说、善思,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把教师的角色定位在引导者上,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教师在构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时,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既要尊重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意发挥每个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比如:上新生的第一堂课,教师让学生畅所欲言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一技之长,使学生成了课堂上的主角,教师却成了忠实听众。
三、营造宽松、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他们把自己尝试学习的情况或思考的结果与同学交流、讨论,这样他们的思维通过碰撞才能产生美丽的火花,他们才有可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况且,在尝试学习之后再进行交流、讨论,学生也一定有话可说。对于同一个知识点,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时会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小组的讨论和交流、同学间商量,有利于学生将知识掌握得更全面更准确。这样学生一定敢于直言,课堂气氛肯定活跃,教学效果显著。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民主、和谐的氛围,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力得到培养,智力得到开发,心灵受到熏陶,情感得到陶冶,意志经受磨炼,使教学民主化意识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就会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学生置于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感受到的是母爱与师情、尊重与平等、信任与体贴,教师人格的魅力感染着学生。比如:教师可以学会转换角色,有时学做学生的长者,有时成为学生的朋友,与学生打成一片一道玩游戏,做练习,学生会把教师当作知己,向教师倾诉自己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惑或难题,久而久之,学生对教师由衷地产生尊敬和爱戴之情,师生之间就会情感交融,学生之间也会互尊互爱,互帮互学,互勉互进,团结向上,从而形成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班集体,这样的班集体有利于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
四、实现师生关系民主化
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直接交往和联系。传统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体育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中的控制者,还是体育活动中的组织者和体育成绩的判定者,是绝对的权威。多年来,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把自己的要求格式化。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学活动具有直接的影响,它是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促进教学成功的因素之一。因此,在教育中要发扬教学民主,教师不要以“权威”自居,不以自己的意志为主,不搞“一言堂”,对学生一视同仁,应看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教学过程中避免出现作风专制、态度蛮横、方法粗暴,甚至讽刺、挖苦、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这样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反感和不满情绪,进而导致学生对体育课厌烦。教师有义务倾听学生对体育课的意见和建议,顺应学生调整教学进度和学习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课堂教学与其说是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不如说是师生之间情感信息的交流过程。
五、要尊重学生
在社会活动交往中,相互尊重是人与人应有的基本行为准则。尊重学生要学会欣赏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比如:教师的一个赞美语言:“你能行”、“你真棒”;一个称赞的动作:“竖起个大母子”能给学生带去无穷的力量。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总认为学生尊重老师是应该的,而老师尊重学生是不必要的。其实,学生作为一个有独立的人格尊严、有人的权利的人,也需要老师的尊重。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把学生当作一种“知识源”,多一点表扬、少一点批评,多一点肯定、少一点否定,多一点信任、少一点怀疑,才能同学生一起把课堂构建成一个民主的美好的精神家园,才能使学生更全面地认识问题,理解和掌握知识。
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叶澜.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3]方元山.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4]叶运生,姚思源.素质教育在中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5]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6]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7]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8]马云鹏.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导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自主学习 创造性思维 创设情境 启发引导
发现学习理论指出知识的获取是学生经由类别化的自主发现过程,不是外力的强加给予,也不是别人的施舍灌输;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同样认同学习是由学生个体自主完成的,主张将学生的学习行为简化为学生的本能冲动。可见,学习不仅是学生自我的需求活动,而且是学生个性表征以及心理趋向的重要的载体。体育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健康意识,认知各种体育活动形式的重要途径,理应将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和意识开发出来,让学生乐于锻炼,喜于生活,善于运动。到底怎样在体育与健康教育课堂中渗透自主学习理念呢?本文基于此展开探讨。
一、正确理解关系、提高综合素质
自主学习是学生个体主观意志和潜能完全发挥的途径和载体,是尊重学生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主体性的保证。而合作学习则是将多个自主学习的个体连接起来,充分发挥这些个体的合力作用,让每一个个体都在特定的合作情境中进行交流、谈论、对话和辩论,促进学生思维的开放,激起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热情。探究学习看似高深,小小一个学生,能探究些什么?其实探究行为是儿童的一种常见表现,他们从小就爱问“为什么”,“老师:踏步走为什么这样摆臂”,“立定跳远脚为什么要分开”等等,但由于我们的忽视,不愿意去回答他们提出的看似简单、荒谬、愚蠢的问题,从而使儿童越来越少地去问“为什么”,越来越少地去探究这个世界。在体育与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对一些约定俗成的事物去进行探究,如为什么篮圈的高度是3.05米,高一点儿行吗,低一点儿行吗;又如人为什么要进行锻炼?为什么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够增进健康?再如,为什么篮球场的线要那样画呢?所以,自主学习作为一种只有个体独立参与的行为,是体育合作学习以及体育探究学习、体育综合性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只有个体的潜能和主动性得到完全发挥,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才能达到目的。
二、发挥教学民主、树立学习信心
1.发挥教学民主,鼓励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不是演变为简单机械的肢体训练,就是过多地掺杂纪律教育或干脆被其他课程占用,学生在这片原本可以带来欢乐和喜悦的土地上,看到的经常是遍地的荒芜,而无奈的叹息便逐渐侵蚀学生的主动精神,窒息了学生个性,所以,体育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充分发挥教学民主,重唤学生的主体精神。启发思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体育教师要充分运用教材内容编排的优势,合理搭配教材。想想篮球的“一大、二小、三高起”的三步上篮动作能否运用到跳高、跳远中去;排球的正面上手发球动作和抛掷实心球用力顺序有什么区别等。古人云“学起源于思,思起源于疑”。教师在教学时,要巧妙且恰当地设疑设卡,以此促进学生思维的迸发,及时捕捉学生闪光点,激励“差生”主动参与运动练习。一般地说,运动素质和技能不怎么样的学生心理素质差,如胆小、爱面子、自卑感强,缺乏竞争意识。差了就怕练、越不练就越差,越差就越怕练。这就需要体育教师以诚心和赏识之心慢慢矫正。在课堂上,体育教师要做有心人,多让他们做他们会的辅助练习,他们在练习中用一个点头、一个微笑、一个赞赏的神态给予肯定和鼓励,多让他们在同学面前展现自己。要善于“沙里淘金”,及时扬其所长,激起他们锻炼的欲望。
2.善于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
问题是一切探索的源泉,而问题意识又是每一个个体发展和进步的见证。因此在教学中体育老师应创设情境,激励发问,让学生会提问题。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就问而答,久而久之,造成学生一是不敢问,二是不知道问什么,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体育课上要想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体育教师就应想办法激励学生提问题。例如:在教五年级第二学期篮球移动步伐时,你在篮球场上干什么?进而引发学生自然而然地去思考:怎样运球?怎么摆脱防守?怎样移动?这样起动、侧身跑、急停、滑步这些移动步伐就会被学生想出来,以达到能自主地做出篮球的移动步伐。在学习五年级50米放松跑时,让学生先想到如何才能跑得自然放松,进而提出两臂前后摆动,前脚掌着地的动作要求的有关问题。当然,当学生提出体育知识问题,有同伴能够利用已知知识解决的,教师只可充当“旁观者”,学生回答教师提问时能够回答完整的,教师只可默默倾听,不可盲目插话,打击学生提出问题和问答问题的自信心。当然也得“激发矛盾”,让学生善于提问。同学和同学之间意见不一时,让他们自己拿出能说服同学的理由。
总之,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应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一般方法,与学生一起设计自主学习的方案,使他们在实践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坚定自主学习的信心。树立自尊、自信,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