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范文第1篇

(一)海洋资源会计研究体系的形成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和资源节约型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许多会计学者将会计理论与环境问题结合起来,指出自然资源具有价值,并进行了诸多自然资源资产价值的研究,逐渐形成了自然资源会计这一会计学新的分支。目前我国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自然资源会计的研究,比较成熟的有矿产资源会计、森林资源会计等,对海洋资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海洋开发战略与管理、海洋产业、海洋区域经济等方面,鲜有从微观的角度研究如何核算海洋资源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这是由于海洋资源的资产特性决定的。尽管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许多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条例,但这些法规的具体落实多方面均依赖于海洋资源会计的核算与监管工作。而处于探索阶段的海洋资源资产化管理问题,许多信息的取得需要通过海洋资源会计核算予以解决,因此海洋资源会计核算的研究有其必要性、迫切性和可行性。

(二)海洋资源的特性 一是海洋资源包括海洋生物资源、海洋港址资源、海洋旅游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水资源、海洋再生能源等。海洋资源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的多面性,使得海洋资源总的经济价值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有形的商品价值,主要是直接利用价值部分;一部分是目前研究还不够成熟的生态环境价值。由于一部分资源产品和服务价格难以确认,因此影响了海洋资源会计的发展。二是海洋环境与资源属于无价格的公共物品,其价值在量化上比较困难,不易与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的结果比较。三是海洋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性资产,既具有一般资产的稀缺性、收益性、权属性和有偿性,又具有海洋资源特有的海洋水体流动性、海洋空间立体性、海域质量差异性及使用功能的永久性等特征,使得海洋资源的资产化管理进展缓慢。

二、海洋资源会计文献综述

(一)国外海洋资源会计问题的研究概述 对于海洋资源会计问题的研究,国际会计理论界早就给予了一定程度的关注。早在上世纪70年代,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提醒沿岸各国注意,海岸带资源是一项“宝贵的国家财富”;艾伦·科特雷尔指出保护有限的海洋资源并展开海洋资源价值量的核算;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有20多个国家政府、国际组织或研究机构开展了自然资源核算理论方法的研究,但目前尚未有成熟的意见;CoastAnza等综合了各种方法完成了全球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估算。这些研究内容及成果具较高的前瞻性和系统性。

(二)国内海洋资源会计问题的研究概述 徐质斌提出实施海洋资源管理总的思路:即四个目标一国有资产所有权实心化、经济效益评价真实化、资源产权流动化、资源再生产循环良性化;一个核心—资源产权管理;三个步骤—产权登记、价值评估、产权经营。许启望等进行了“海洋资源核算的初步研究”,首次在国内提出了海洋资源的总价值量核算和分类价值量核算。吴姗姗对渤海海洋资源的价值量进行了初步的货币化估算。这些研究说明在海洋会计的研究上我国会计理论界也给予了较高程度的关注,为海洋资源会计的确认、计量和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些研究在我国会计理论研究领域有一定的前瞻性,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前我国海洋资源会计的研究思路。但因这些研究所使用的方法较为单一,其研究对象也不是直接针对全部海洋资源,研究主要集中在运用其他学科的方法和技术进行海洋资源价值的初步估算,没有建立完善的海洋资源价值评估体系,在我国对海洋资源采用有偿化、市场化的管理模式后,很多涉及海洋资源的会计理论问题更需做进一步的研究。

三、海洋资源会计研究体系的框架及其内容

(一)海洋资源会计研究体系的框架 整个研究以海洋资源的会计核算作为出发点,首先从会计的角度探讨海洋资源资产化管理中涉及到的资产、负债、权益、收入、成本、费用等基本会计要素,以及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问题,以此为起点,进一步研究海洋资源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和评价等管理会计的问题和微观核算如何与国民经济宏观核算对接的问题。海洋资源会计研究体系框架具体如图1所示:

(二)海洋资源会计的内容 一是海洋资源会计目标。海洋资源会计的目标具有两个层次: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基本目标是使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和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重视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优化,使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体目标是为有关信息需求者(主要包括政府、潜在投资者和企业合作者、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等)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关于企业因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破坏而产生的成本和收益的静态和动态情况,从而帮助信息需求者做出有利于自然资源保护的投入和收益实现均衡的对策。

二是海洋资源会计的对象。海洋资源会计作为会计学科体系中的一个新的分支,其对象包含以下几个层次:海洋资源会计作为一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它所研究的主要问题是海洋资源会计学形成的基本依据、形成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基础、海洋资源会计学的学科定位、学科结构、海洋资源会计的核算和管理体系和海洋资源会计的考核指标体系等;海洋资源会计作为一种管理活动的实施对象,它所反映和控制的主要内容是与资源生态循环过程相联系的海洋资源经济循环各阶段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海洋资源会计信息系统的具体业务处理对象是海洋资源的形成、开发、配置、运用、储存、保护、综合利用和再生等各个环节的经济活动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范文第2篇

【关键词】海洋 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1 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及主要内容

随着海洋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且已经对人类的发展和生存构成威胁,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被融入到海洋经济发展中。它强调的是海洋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做到海洋环境的友好不污染,海洋资源的节约不浪费。其理念是强调海洋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会破坏海洋生态平衡,以及不会对后人的生存发展环境造成危害。其具体内容主要表现如下:

1.1海洋经济与环境保护统筹发展。传统的海洋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味的粗放式超高速发展,会造成海洋资源的大量浪费和环境的严重污染。而海洋资源的枯竭与环境的污染会阻碍海洋经济的发展。因此,在环境没有污染之前,就要做好海洋经济和环境保护统筹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与其他发展不同的是,只有在环境和资源做到了有效的保护的情况下,才能够有效的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改变粗放式的发展模式。传统的海洋经济发展由于科技的不发达而严重依赖于海洋资源的高消耗以及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种发展模式造成资源大量浪费且污染环境,已经不符合时展的绿色要求。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一流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来优化生产作业,从而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发展的新趋势。只有做到低消耗高产出才能够减轻环境与海洋资源的负担。

2 实施海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实施海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目的就是要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节约海洋资源与环境的保护。海洋环境保护要基于海洋经济发展能够持续进行为前提,不能因为一味的强调海洋环境保护而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同样经济的发展也要以环境所能承受的净化范围之内为原则,最大化的减少环境污染。做到海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有机的统一而不是对立。两者在发展的过程中相辅相成。以经济发展促进环境保护,同样,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又服务于经济的发展。只有做到统筹兼顾海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权衡好短期和长期的利益,才能解决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环境的矛盾。这对于促进我国成为海洋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大国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也是解决我国人口众多带来的海洋食品供需矛盾的重要举措。

3 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紧迫性

海洋环境随着国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而日益恶化,海洋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发展和生存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参照《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的数据,我国2005年的海水未达标面积为13.9万平方公里左右。这些区域包括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以及锦州湾等,其中部分靠近大中小城市的水域也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这些环境污染不仅导致了海产品数量减少而且深受污染。这种受污染的海产品又被运到厨房上了餐桌,给人类的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此外,污染水域的海滩遭到废弃,相应的旅游业发展也受到了阻碍。面对日益污染的海洋环境所带来的一系列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传统的靠牺牲环境还来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现实,依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优秀人才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二选择。因此,实施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协调发展成为当前全球各国迫在眉睫的任务。

4 行政干预等海洋环境管理手段对企业的好处

4.1 消除企业在海洋贸易中的壁垒。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性各个国家敏感和高度重视的问题。各国的海洋环境管理也从以往的内部管理向外部管理发展。很多国家为了控制海洋环境的污染,制定了相关限制进口的措施。因此,未来的国际贸易发展趋势从过去的非关税壁垒发展为绿色壁垒。因此,只有强化海洋环境管理,才可以让企业在海洋经济贸易中争夺话语权,消除相应的绿色壁垒。

4.2 促进企业实施绿色清洁生产。通过行政干预等海洋环境管理手段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实施绿色清洁生产,企业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改变以往的末端治理污染模式,从整体的角度考虑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绿色清洁生产已经成为海洋环境管理的另一个重要的手段,能够有效的解决涉海工程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

4.3 促进涉海工程企业治理环境污染水平的提高。治理环境污染已经成为涉海工程企业自身管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企业在环境管理时,要自觉的通过方案设计、工艺流程检查以及评审等管理手段将海洋环境保护当作企业内部的一个管理目标。企业应从海洋环境保护的角度进行自我约束,通过管理评审等企业内部管理办法来提高企业治理环境污染的能力。

5运用法律等海洋环境管理手段来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1 优化对海洋资源和环境功能的划分。兼顾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经济发展,统筹并协调好各个方面的主导功能,从功能上对海洋区域进行划分。从海洋环境保护的角度去可持续的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综合考虑勘探海洋资源的分布量以及海洋当前的环境状况和今后的发展等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海洋区域进行功能上的划分,有效并恰当的开发利用海洋资源。

5.2 减少企业排污量,对违规企业加大处罚力度。相关的行政管理单位要对污染源直接排入海洋中的企业进行全面和系统的调查。研究控制近海区域的环境净化能力以及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量,使得污染物的排放在海洋环境承受的能力范围之内。坚决抵制“先污染后治理”的想法,做到排污负责制,谁污染谁就要负责治理等。督促企业研发利用高新技术进行海上作业,引进一流技术专家及知名管理人才对生产线进行优化,做到资源循环再利用,最大化的减少的污染物的排放,对那些偷偷排放污染物或污染物治理不达标的企业坚决查封,做到一旦触碰底线和违反规定的要零容忍,从而在源头上控制污染源,实现海洋环境的保护。

5.3 全方位检测海洋环境,建立相应的海洋自净区。我国海洋面积大,孕育着大量的生命,其在自然变化中,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对海洋中的废弃物可以进行稀释、氧化还原以及降解等自净活动,这是海洋自我保护的一种形式。因此,可以建立相应的海洋自净区域用于控制污染物的乱排放和总排放量,实现定点监测。此外,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大海洋环境监测力度,全方位多角度的跟踪,对污染区域要及时发现并快速处理。做到在海洋自净能力范围内,有效的控制污染物的排放,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4 倡导科学海上作业,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发海洋资源。传统的海洋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海洋资源的粗放式利用,一方面导致了大量的海洋资源被浪费从而污染了海洋环境。另一方面导致了海洋资源的过渡消耗从而出现资源枯竭活减少不能支撑海洋经济平稳快速的发展。因此,要改变传统的资源开发利用意识,积极倡导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做到海洋资源循环再利用,最大化的减少污染物排放量,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的发展。

5.5 建立健全相应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细化各个现有法律中的执法内容。加大海洋环境保护力度,让行政执法部门在海洋环境保护中做到有法可依以及执法必严等。只有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健全和细化,才可以有效的进一步规范涉海企业作业管理,减轻海洋生态负担,确保海洋的生态环境处于平衡状态。

6 结论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海洋环境保护的同时不能以牺牲经济发展为代价,同样,海洋经济的发展也不能以环境污染为前提。要统筹兼顾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经济发展,从整体规划海洋长远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协调规划好环境保护和海洋经济的统一发展。让海洋环境在得到保护和有效的改善后,能够有力的支撑起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样,在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又可以促进环境保护的发展。从传统的对立状态转变为互相促进互相发展的局面,促进我国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成为海洋大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纪明,程娜.可持续发展技术观下的中国海洋生态环境保

护分析[J].社会科学辑刊,2013,3:110-114.

[2]陈祖军,谭显英,韦鹤平.论我国海洋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

发展[J].水资源保护,2001,1:7-10

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范文第3篇

“十一五”时期,江苏省海洋经济总体实力有了较为显著的提升。2010年,江苏省海洋生产总值约为3 241亿元,比2005年提高了近2个百分点,海洋 生 产 总 值 占 全 省 地 区 生 产 总 值 的 比 重 约 为7.9%,按现价计算,年均增长25.6%,大大高于同期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

(一)主要海洋产业发展迅猛,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近年来,江苏省滨海旅游、海洋船舶修造、海洋渔业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江苏省造船业的市场份额全国第一,2010年完工量2 300万综合t,占市场份额的35.1%。亿吨大港数量也居全国第一,连云港港、苏州港、南通港、镇江港、江阴港、南京港都为亿吨大港,沿江港口货物的吞吐量约为5.1亿t,沿海货物吞吐量达到了1.51亿t。近年来,江苏海洋经济结构正逐步优化,工程装备、风电、生物医药等海洋新兴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至2010年底,江苏省海洋风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了150万kW,每年发电量25.5亿kW•h,高速齿轮箱、风力发电机等产品占领了全国一半的市场,产业链初步形成。

(二)科技兴海战略深入推进

为了摸清“海洋家底”,推进绿色海洋经济的发展,江苏省开展了“908”专项调查,并组织实施了国家海洋科技公益专项活动,启动了海洋环境容量的专项研究工作。海洋化工、海洋生物、海洋可再生能源等方面的应用科技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建成了一大批海洋公益性研究与服务机构,加快了产学研创新基地的建设步伐。

(三)海洋环境监管体系进一步健全

江苏省率先完成了省、市两级海域的动态监视监测系统的建设,海洋环境监管体系也在不断健全当中。全省共设各类海洋环境监测点536个,江苏省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适时全省海洋预报;其次,逐步完善了海洋环保分级负责制,推行了对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不断强化竣工验收及跟踪监管,陆源排海特征污染物的在线监测系统已开始投入运行;另外,进一步强化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注重海洋生态修复和海洋渔业资源养护,新建了2个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严格了捕捞许可制度,加强了伏季的休渔管理,开展了人工增殖放流活动等。

二、江苏省海洋经济绿色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海洋经济绿色发展理念和海洋绿色制度都有待进一步健全

海洋经济绿色发展理念是许多发达国家奉行的海洋开发战略。美国、俄罗斯等国每年都不惜投入巨额资金对海洋污染进行治理,以恢复、重建海洋生态平衡。大力推行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战略,是江苏省海洋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当前,江苏省虽制定了一系列的海洋环保法规和制度,但海洋经济绿色发展的意识和理念仍有待加强,追求当前经济利益最大化,不计海洋生态环境破坏的后果,无序开发海洋的现象仍比较严重。海洋绿色制度是海洋经济绿色发展的保障。当前,海洋资源环境的补偿制度仍不健全,生态税方面的法规几乎一片空白,同时,还存在海洋排污收费标准偏低、收费面不全等问题,使海洋生态破坏得不到应有的补偿,难以弥补海洋资源环境修复的费用。

(二)海洋经济评价体系不健全

江苏省现行海洋经济核算指标体系不完整,统计口径不统一,可比性不强。目前海洋经济核算的重点主要是海洋经济运行情况和总体规模等,主要计算的指标是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而在核算海洋经济生产总值时,主要是统计那些可以价格化的看得见的要素,对海洋资源的稀缺性和海洋生态环境退化等要素则很少予以考虑,不能全面反映海洋经济活动所支付的代价和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问题,导致海洋自然资源不断毁损,海洋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生物多样性下降。

(三)海洋资源开发层次偏低,科技整体水平不高

科技的发展制约着海洋资源开发的层次。江苏省港口、渔业、土地、矿产、盐业、能源、旅游等海洋资源十分丰富,但从目前的开发利用情况来看,仍局限在盐业、渔业、港口、旅游等方面。科技对江苏省海洋经济的贡献率不高,科技产出能力和产出效率都较低。受技术水平的限制,传统产业仍是江苏海洋经济的主导产业,海洋药物、海洋能源等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明显不足,占比仍明显偏低,产业升级较慢。海洋资源开发仍局限在低水平、低层次的粗放开发利用阶段,难以充分发挥海洋资源的综合效益。

(四)海洋生态环境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2010年江苏省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与2009年相比,江苏省污染海域面积进一步扩大,污染物主要为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污染严重区域主要集中在中山河口、灌河口、射阳河口、启东沿岸等海域。92.9%的陆源入海排污口存在污染物超标排放现象,重点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其中,连云港海域主要受到铬污染,盐城海域镉污染较严重。据测算,近几年来仅连云港市每年入海的工业污水量都达6000万t左右,生活污水COD每年排入大海的总量也达2万t,海区污染非常严重。苏北浅滩生态系统也仍处于亚健康状态,水体氮磷比失衡,呈富营养化,不利于海洋生物生长繁衍,导致海洋生物逐年萎缩,浮游植物群落简单化,浮游动物密度降低,鱼卵仔鱼密度也呈下降趋势。国家海洋局《2012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同时显示,长江口、苏北浅滩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关键生态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水平呈下降趋势。

三、江苏省发展绿色海洋经济的对策建议

(一)全面推行海洋经济绿色发展理念,完善海洋绿色制度

海洋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空间。只有全面推行绿色发展理念,强化社会公众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合理用海、护海观念,保护海洋生态资源,才能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要尽快建立海洋生态环境补偿金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利用海洋环境资源的时候,都要依据其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程度或依据其破坏、污染海洋环境的程度,缴纳补偿金。另外,要结合海洋的主要环境和生态问题,逐步征收海洋生态环境税。

(二)完善海洋经济绿色评价体系

海洋经济核算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污染、海洋资源浪费和破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应将那些没有统计进入传统海洋经济核算指标但对海洋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加以考虑,综合考虑海洋经济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只有完善海洋经济绿色评价体系,才能明确生态环境质量退化和海洋资源过度使用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才能协调海洋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才能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江苏省应尽快开展海洋经济绿色核算,对海洋环境破坏和海洋资源消耗的成本进行定价,并将海洋环境破坏和海洋资源消耗产生的经济成本从国民经济总值中予以扣除,以真实反映江苏省海洋经济发展状况。

(三)提高海洋经济的科技含量,大力发展绿色海洋技术

海洋产业是一种投入高、收益高、风险大的产业,需要高新技术的支撑。海洋科技的发展是海洋经济绿色发展的保障,能加快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海洋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江苏省应坚持海水养殖业、盐业、捕捞业、化工业、港口运输业、能源矿产业、旅游业多业并举,推进海洋产业科技的全面进步。具体而言,结合江苏省海洋经济的产业发展趋势和主导产业,应优先发展海洋渔业资源的综合利用、海洋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海洋生态建设、海洋环境污染控制等方面的技术,以促进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生态环境的良性协调发展。

(四)加大海洋环境保护力度

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范文第4篇

关键词:蓝色经济 经济结构 战略 研究

蓝色经济即海洋经济。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资源的开发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海洋蓝色经济日益成为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从世界范围看,拥有海洋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赢得先机。因此,大力发展蓝色经济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着力点,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关键切入点,是改善民生、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立足点。

1.发展蓝色经济的内涵及其必要性

蓝色经济是以蓝色理念为基础的一套可持续发展的海洋经济理论。现代蓝色经济包括为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直接或间接为开发海洋资源及空间的相关服务性产业活动等。它以海洋经济的发展为主线,主要涵盖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工业、海洋生态产业等。

目前, 我国学者对蓝色经济的概念界定主要有三种:一是纯粹海洋经济意义上的蓝色经济。二是认为蓝色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概念。三是一种可持续发展观视角下的蓝色经济。此观点认为蓝色经济是直接开发、利用、保护海洋以及依托海洋所进行的经济活动的总和。我们认为,蓝色经济与海洋经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蓝色经济虽然依托于海洋经济, 但它却超越了传统海洋经济的范畴,它是以陆地经济为基础依托、以海洋经济为主体成分、以高新技术为主要开发手段、以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为鲜明特征的一系列社会物质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的总和。蓝色经济的内蕴在于:(1)蓝色经济强调科技的重要性,要求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带动海洋经济的全面发展。(2)蓝色经济注重海陆统筹一体化布局,强调科学开发和综合利用各类海陆资源。(3)蓝色经济强调在发展海洋产业时,突出发展高端海洋产业,使海洋经济的优势和竞争力得以充分发挥。(4)蓝色经济关注海洋开发中的可持续发展,强调在资源适度开发和合理利用的同时强化生态建设, 推进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

蓝色经济事关国计民生。海洋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环境和重要资源,是维护经济发展的“蓝色大动脉”,是国家海洋发展的“蓝色战略”。第一,我国蓝色经济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第二,大力发展蓝色经济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关键切入点。美国政府认为,开发海洋科技和开发利用海洋比开发宇宙空间更重要。因此,发展蓝色经济已成为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矛盾的重要途径。

2.发展蓝色经济的思路及对策

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倡议提出,发展蓝色经济。提高海洋开发、制约、综合管理能力,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岛、海洋带和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重大。

2.1以更宽的视野调整发展思路

从我国海洋资源分布状况和海洋经济发展态势看,我国各地海洋可以建设四大海洋开发基地,即渔业开发基地、热带海岛休闲度假旅游基地、油气综合开发基地、材料和医药等海洋综合开发基地。海陆统筹布局可从五个方面推进:一是海陆基础设施统筹建设。即统一规划建设港口、铁路、公路、航空设施,建设内外通达的海陆空立体综合交通体系。二是海陆生产要素统筹配置。将物流、人流、资金流等资源要素,按照效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海陆双向合理配置。三是海陆生产要素统筹配置。将物流、人流、资金流等资源要素,按照效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海陆双向合理配置。四是海陆环境统筹治理。按照海洋环境容量确定陆源污染物排海总量,同时,加强海洋自身污染的治理,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五是海陆产业统筹发展。即把适宜临海发展的产业向沿海布局,把海洋产业链条向内陆腹地延伸。

2.2明确产业重点,优化产业结构,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根据国务院相关文件,我国海洋经济主要包括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海洋石油天然气、滨海旅游、海洋船舶、海盐及海洋化工、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和海洋生物医药等海洋产业。根据我国的海洋资源和环境优势,可以将海洋产业划分为先行性产业、主导性产业、骨干性产业、发展性产业和服务性产业。如:海洋油气综合开发业是海洋主导性产业,可以发展成为配套的工业体系,建设大型的油气综合开发产业化基地。市场前景看好的油气综合开发业具有产业链长的特点,可以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而推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提升区域经济实力。

2.3培育蓝色高端产业集群,加强海洋科技创新

蓝色经济区的基本特征是以区域科技创新为支撑、海洋科技先导和外向辐射。产业集群可以形成规模经济,发挥资源共享效应,节约交易成本,有效促进区域生产效率的提高,提高区域内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最终有利于提高区域竞争能力。海洋科技创新及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及其相关的陆域高端产业代表了蓝色经济的发展方向,是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优势所在。建设蓝色经济区,应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蓝色经济区的带动作用。由于蓝色产业属于技术密集、人才密集、资金密集型产业,应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海洋产业,建立健全海洋科研开发与服务体系,用科技创新来支持蓝色产业的发展。

2.4科学规划,加强海洋生态保护

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范文第5篇

相关概念、评价模型构建与数据来源

1海洋资源、海洋环境、海洋资源环境

海洋资源是蕴藏在海洋,能够作为空间、物质、能量被直接、间接利用的总和,分为海洋生物资源、化学资源、矿产资源、能量资源及空间资源。而海洋环境,在广义上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资源,可理解为海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狭义海洋资源、广义海洋环境两部分共同组成了海洋资源环境,其中狭义海洋资源包括①海域资源,即承载着各种海洋经济活动海洋空间资源,②海洋生物资源,即全部海洋生物,③海洋矿产资源,如海底煤炭、石油、天然气、可燃冰及金属结核等;而广义海洋环境包括①海洋水质环境是海洋自身具备的一定自净能力所能达到的一种水质状态,②海洋自然环境,如气候、地质等与岸线、岛屿、生物等自然要素,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海洋环境是海洋资源的一种抽象形式,如湿地、珊瑚礁、红树林等海洋自然环境在游客可以远观或游憩时便成为海洋旅游资源。

2海洋资源环境基础评价模型

海洋资源环境基础评价目的在于了解某地的海洋资源环境基础对当地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撑状况,进而指导当地海洋产业选择与空间组织优化,实现海洋经济良性循环。由于海洋资源环境基础涉及指标众多,在评价时要注意:①如何确定科学的指标权重以解决各具体指标影响评价总目标的重要性程度差异,②如何将属性、统计标准各异的指标转化为可比的、可综合计算的评价值,③选用何种综合测度方法能科学衡量区域海洋资源环境禀赋及区际差异。由此构建了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度量方法、评价指标体系集成测度方法组成的海洋资源环境基础评价模型。

2.1指标遴选与指标体系构建

评价指标的遴选,既受评价目的、评价对象的制约,又受评价操作主体的知识程度、经验水平与价值观念的影响。根据指标体系遴选基本原则、海洋资源环境的构成要素特性,构建了以海洋资源环境基础为目标层、海洋资源与海洋环境准则层、18个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表1)。其中指标层C1-C7、C10-C12代表区域海洋资源的岸线与港口、岛屿、海岸带、海水养殖与海洋能源等资源,C8、C9用以刻画沿海城市海洋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状态;C13-C18用以刻画区域海洋水质的背景值、排放值和人类处理状态。表1中准则层和指标层的权重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获得,这可避免损失各指标的重要性、属性差异及可靠程度。

2.2综合测度方法的选取

基于对常用综合测评方法优缺点比较,采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综合评分法。即首先将C1-C18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和得分值代入加权求和计算数学模型:式中:C为区域海洋资源环境基础综合评价结果,Bi为准则层标准化后的数值,Wi为权重值;Cj为指标层标准化后的数值,Wij为相应权重。

3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文中数据源自《中国海洋统计年鉴2011》、《浙江省海岸带和滩涂资源综合调查报告》、《浙江省海洋环境质量公报2011》、《浙江省统计年鉴2011》以及浙江沿海各市海洋与渔业局网站的相关资料数据,并筛选整理。由于浙江沿海各市未建立系统海洋数据库,各市海洋资源环境数据统计口径不一、不齐,导致所构建的指标体系中的部分指标缺失某些沿海城市的相关数据。鉴于缺失部分为效益型指标,因此,可令缺失数据为0,标准化结果也为0,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一般性。

浙江省沿海市域海洋资源环境基础评价

1综合评价结果

利用前述海洋资源环境基础评价模型,代入嘉兴、杭州、绍兴、宁波、舟山、台州、温州七市海洋资源环境基础数据,得到浙江省沿海市域海洋资源环境基础综合评价(表2):一是浙江省的海洋资源环境优势主要分布在舟山、宁波、温州、台州这四大沿海城市,嘉兴也有一定的海洋资源环境优势,而杭州、绍兴的海洋资源环境基础则相对较差;二是表2中海洋资源得分排名结果,与综合得分排名基本一致;而海洋环境得分排名结果,与综合得分排名出入较大,海洋资源优势城市得分相对较低,海洋资源劣势城市得分相对较高;三是整体而言浙江省沿海市域海洋资源环境基础的丰度与质量,处在以宁波舟山为显著优势区域,温州、台州处于第二梯队,嘉兴、杭州、绍兴处于第三梯队,呈现浙江省沿海中部、南部海洋资源环境基础优势度明显,具有较高的海洋经济发展基础。

2浙江省沿海市域海洋资源环境基础空间分异

2.1浙江沿海各市海洋资源基础差异

(1)地理位置:舟山、宁波、温州、台州、嘉兴属于滨海城市,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广大的海岸带陆地面积、管辖海域和优良的海港等。其中,舟山为岛屿城市,海岸线最长;但就大陆海岸线而言,宁波最长;潮间带土地资源以宁波、台州和温州最为丰富。而杭州、绍兴无直接临海地带,其濒临杭州湾、钱塘江入海口,间接沟通海洋,无海岸线、管辖海域、海港等,但属于沿海城市,拥有一定的海岸带陆地面积。

(2)渔港养殖区资源:杭州、绍兴既无渔港资源,也无养殖区资源。嘉兴虽无渔港资源,但有海盐歌山养殖区,适宜滩涂养殖。国家级渔港主要分布在舟山、台州、温州和宁波,其中国家一级渔港舟山10个、台州5个、温州4个、宁波3个;养殖区也主要分布于上述4个城市,台州5个,舟山、温州分别4个,宁波3个,其中,宁波只适宜滩涂、浅海养殖,而台州、舟山、温州还有网箱养殖。

(3)港口资源:杭州、绍兴没有海港,杭州港和绍兴港都属于内河港口。舟山、宁波、嘉兴、温州海港资源优良,多深水良港,尤以舟山、宁波为优。宁波-舟山港作为长三角仅次于上海港的综合大港和国际集装箱中转枢纽港,以水水中转为特色;嘉兴港主要服务地域为杭嘉湖地区,是杭州湾北岸与太平洋沟通的唯一通道,对当地海洋经济的发展起有力支撑作用;温州港连通了浙西南、闽北、皖南、赣东,居于我国承北起南的海运心脏地位,兼具远洋运输的优越地理区位。

(4)盐田资源:浙江沿海各市中,只有舟山、宁波和台州有规模较大的盐田区,如舟山中南部岛屿盐田区、宁波象山港北部盐田区、台州南部盐田区。

(5)海洋能资源:浙江潮汐能主要分布在宁波和台州。已开发潮汐发电的有温岭江厦、玉环海山,可开发潮汐发电的如象山南田岛、三门湾。潮流能则集中分布在舟山,其岱山县龟山水道潮流能区在建潮流能实验电站。海风能资源区则包括舟山海上海岛风能区、宁波沿海海岛风能区、温州台州海岛风能区。

(6)海洋旅游资源:舟山、宁波、温州和台州海洋旅游资源条件优越,居浙江沿海各市前列。其中,较为著名有宁波的杭州湾、象山港,舟山的普陀山、嵊泗列岛,台州的大陈岛森林公园、大鹿岛及三门湾,温州的南北麂岛、洞头列岛及乐清湾等。此外,杭州的钱塘江观潮旅游也极富盛名。

2.2浙江沿海各市海洋环境基础空间分异

如图1所示2010年东海区环境质量显示出:浙江沿海各市均有不同程度的海洋环境问题,尤其是社会经济发达的杭州湾、各沿海城市港口地区。海洋资源条件优越的宁波、温州、台州,由于粗放地发展海洋经济,导致其附近海域海洋环境严重恶化;杭州虽不直接濒临海洋,但由于其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通过杭州湾、钱塘江间接导致连通海域海洋环境恶化严重。而舟山、嘉兴、绍兴,由于其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较滞后,对其海域环境破坏作用相对较小。

3浙江省沿海市域海洋资源环境基础与海洋经济关联度

受数据限制,分析浙江沿海市域海洋资源环境基础与海洋经济关联度时,暂不考虑杭州、绍兴两市。将宁波、舟山、嘉兴、温州、台州市域海洋经济总产值标准化后与表2的海洋资源、海洋环境、海洋资源环境的综合评价得分利用SPSS19.0进行相关分析,得出相关系数R海经-海洋资源环境=0.9103、R海经-海洋资源=0.9001、R海经-海洋环境=-0.6045,可见海洋资源环境基础与海洋经济呈显著正相关,即海洋资源环境基础越好,海洋经济越发达,这也初步显示出浙江海洋经济对于海洋科技的依赖度较低;然海洋环境则与海洋经济呈负相关,这表明浙江海洋经济增长同时,无疑加重了海域环境污染。

海洋资源环境约束与浙江沿海市域海洋产业优化对策

浙江海洋经济正处起步发展阶段,要实现持续良性发展,需统筹考虑沿海市海洋资源环境基础优势与海洋产业发展相结合,形成各具特色的市域海洋经济。因此,凾待从海洋资源环境约束探索性提出浙江沿海各市海洋产业结构调整战略及布局优化策略。

1宁波、舟山海洋产业结构与布局优化策略

地处浙东北的宁波、舟山,海洋资源环境基础为浙江最优,又是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核心区,应依托优势,发挥宁波—舟山港口的规模效应,实现宁波、舟山两市的海洋产业的岛陆统筹发展与一体化发展。(1)宁波海洋经济位居浙江之首,然海洋产业结构不合理,严重阻碍了海洋资源环境基础开发利用的潜力,应大力发展以港口航运为核心的现代海洋服务业、滨海旅游业等第三产业,逐步淘汰高污染、高能耗的海洋产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2)舟山海洋资源环境基础虽位列浙江第一,但海洋经济发展程度相对滞后,应转变思想观念、改善基础设施,吸引外界资金、技术、人才,以其特殊的海岛资源环境优势,大力推进港口大产业发展,努力打造海上花园名城。

2温州、台州海洋产业结构与布局优化策略

地处浙东南的温州、台州,与台湾经济区隔海相望,其海洋资源环境基础虽次于舟山、宁波,但仍可打造成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南翼核心区,且应主攻滨海新城、沿海民营海洋产业集聚区。(1)温州应加强政策扶植并积极加以引导民营资本注入海洋经济发展,培育海洋科技力量,推进“一港三城”建设,加大港口物流业、现代海洋渔业等,着力发展海水利用、海风发电产业等。(2)台州渔业资源居浙江首位,但过度开发造成严重衰退,应实行海洋循环经济模式,对包括渔业资源在内的各种海洋资源集约利用。此外,应加大资金、科技投入推进水产品加工业、现代远洋渔业、船舶修造业等优势产业发展。

3嘉兴、杭州、绍兴海洋产业发展优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