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绿色产业前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畜牧业 绿色循环经济
[中图分类号] F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6-0236-01
畜牧业的发展在促进农业增收的同时,不但给环境治理带来了严重的压力,也造成了更大的安全压力。发展畜牧业绿色循环经济是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的重要措施,是建设生态畜牧业的发展要求,是保护卫生安全的坚实基础,是提高畜产品竞争力和维护生态安全的总要保障,是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
1 提高畜牧产业经济循环绿色发展模式的作用
1.1 是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畜禽养殖产生的污染物排入江河湖泊中,会造成水质不断恶化,水生生物逐渐死亡,甚至污染地下水。养殖产生的大量恶臭气体严重影响了空气质量,也影响畜禽的正常生长,此外,高浓度污水可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1.2 是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的迫切需要。畜禽养殖产生的排泄物中病源种类增多,大量的病原菌和寄生虫的大量繁殖,造成人、畜疫情;畜禽粪尿对养殖场的畜禽产生危害,给畜牧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养户养殖存在着面散、量少、意识不强的特点, 给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和打造生态化的畜牧业设置了障碍。
1.3 是实现资源再利用的迫切需要。面对日益资源短缺的资源,采取节约使用并举的措施,可以强化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综合利用,避免畜牧业污染的产生、迁移、转化,可以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利用畜禽废弃物生产,为绿色食品生产提供可能,也从根本上有效节约和利用资源。
2 发展畜牧业的绿色循环模式及其应用
2.1 种植-饲料-生猪养殖模式。应用生产饲料来进行生猪养殖,最后畜禽粪便和尿液经过发酵处理而直接还田,如:林地套养,利用树林空间,生产出来的畜禽产品符合绿色食品要求,畜禽粪便直接为树木提供有机肥,促进树木生长,良好的林地环境为畜禽的生长提供了自然空间.该模式的优点是操作简单,环节较少,缺点在于受种植业季节性的影响,对土地处理能力有限。
2.2 种植-饲料-生猪养殖-肥料制作-种植模式.该模式是通过作物种植来生产饲料,将生猪产生的粪便制作之后用于种植业,从而形成循环模式。该模式主要是把畜粪收集,经过发酵处理后生产有机肥,,如:生物有机肥生产模式,生物有机肥以规模化的肉牛场的粪便和作物秸秆为原料,把微生物复合菌剂利用生化工艺和微生物技术, 彻底杀灭病原菌,将微生物分解有机质,达到除臭,腐熟,脱水,干燥的目的,制成肥效优异的有机肥,其在保持产出基本不变的条件下能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农田中的化肥施用量。该模式对土壤改良作用明显,可以降低化肥等的施用量,减少农业生产成本,对畜禽粪便的处理利用最为彻底。
2.3 种植-饲料-生猪养殖-沼气-水产养殖模式。该模式主要是以种植业为依托, 以畜牧业生产为中心,建立起复合生态循环系统。“沼气是发展循环经济的纽带,沼气发电循环系统,是利用发酵产物和发酵剩余物生产清洁能源,通过集中收集液态物进入沼气池,充分发酵后发电,不产生外排处理的废弃物,实现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不但保护了生态环境,而且还提高了畜牧业的经济效益。该模式必须以产业化为导向,结合精品农业建设工程,实现健康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把握精品农业的内涵,有效地将分散的个体生产与市场联结起来,既可以实现规模化生产和加工增值的自我良性循环,推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2.4 饲料-加工-集群-链接模式。强化天然绿色产品大区地位,消费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由于环境污染、产品污染等对健康的威胁,使得消费者更加偏好绿色产品,绿色特色畜牧产品是以无污染的绿色大草原基地良性发展为根基,绿色畜牧养殖业为畜牧加工企业提供绿色原料,如同时围绕绿色养殖业,重点强化建设绿色畜牧产品生产基地,在长期内通过规模经济达到有效产量,获得具有持久生命力和对区域经济的持久带动作用,在降低生产成本,有效保护资源环境的同时,奠定了经济永续发展的基础。畜牧养殖业的绿色创新产业是中小企业自动连接形成的企业网络,如:在内蒙古实施具有区域特色的大草原大集群产业战略,-畜牧业的乳、肉、绒及皮革加工业,从市场类型看准入门槛低、产品有差异又有替代性、生产者较多,对价格有一定控制力,建立以大型企业为龙头的产业集群体系,有利于避免恶性竞争、减少资源浪费,不断提高区域整体竞争能力,还有利于促进区域核心竞争力,体现绿色产业集群的强大生命力,大集群强大驱动力量来自于以龙头带动中小乳品企业的产业集群,以草原牛羊肉加工为重点的肉类产业集群,以利用当地特色产品为首的加工产业集群,这种大畜牧集群不仅节约交易费用,为地方经济的整体增长提供了强大基础,还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力增长极和扩散极。
畜牧业绿色循环经济是一项生态,环保,公共安全的系统工程等,只有实施畜牧业绿色循环经济,才有可能提高畜牧业以及相关资源的配置效率,为畜牧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通过完善畜牧业循环经济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建立信息服务体系, 使更多的生态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达到畜牧经济效益和生态系统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宋德荣.毕节地区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战略与对策[J3.养殖与饲料.2008(2):87-90.
[2]沈金生.循环经济技术分析框架探微[J].经济问题. 2008(1):21-22.
查看更多《江苏氯碱》杂志社信息请点击: 《江苏氯碱》编辑部
专题论述
(1)甲烷氯化物产品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无
(3)氧化铝及烧碱发展前景分析 无
(9)液氯的困境和出路 无
(12)中空投原技术在电石生产中的应用 唐勇
发展热议
(14)用绿色发展托起生态文明 无
(15)双向互动提升国际竞争力 无
(15)以创新驱动发展方式变革 无
(16)升级示范酝酿出台技术指标从严要求煤制烯烃经济性再受考量 无
(17)《电石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征求意见三大技术助电石生产“换新颜” 无
(17)在技术、政策、定价机制多方面寻求突破页岩气开发探索“中国道路” 无
(18)迈向海洋拓展发展空间 无
(19)挖内潜调结构搞升级拓市场 江苏农化企业探寻增效之路 无
(20)农药创新要落到实处 无
(20)甲醇:内忧外患知多少 无
(21)园区跨省协作大势所趋 无
科技创新
(22)院士为能源化工减排支招发展ccu技术,优化产业布局 无
(22)实现深度净化 c0用做原料 电石炉尾气综合利用中试成功 无
(23)工业生物技术挑战传统化工预计2030年35%的化学品等将来自工业生物技术 无
(24)首条生物pva生产线贯通形成甘蔗薯类完整绿色化工循环产业链 无
(24)破解转化器堵塞难题减少汞触媒无谓消耗产品气净化技术为pvc生产送福音 无
(25)自主开发二代绿色合成技术结硕果单线产能最大己内酰胺项目投产 无
(25)阿克苏诺贝尔mta技术成功引入中国 无
(25)南化研究院开发二氯苯提纯技术 无
环保安全
(26)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党的十报告新意解读 无
(27)你了解“生态产品”吗? 无
(29)四部门联手防治危险废物污染——专家为农药业降低环境风险支招 无
(30)痕量物质导致催化剂中毒等危害少人关注,专家呼吁——煤化工产品深度净化应受重视 无
(31)江苏:产业置换升级推进节能 无
(32)散装化学品海运环境风险加剧——山东率先出炉海上污染应急预案 无
(32)工信部拟推广adc发泡剂清洁技术 无
(32)乌海形成煤焦氯碱绿色产业链 无
(33)中泰化学:走绿色发展之路 无
市场信息
&nbs
p; (34)“邻位”价格再创新高“对位”行情回落调整硝基氯苯高位呈现两极分化 无
(35)下游光伏产业进入整合关键期三氯氢硅市场有望企稳回升 无
(35)新增产能近百万吨下游行业持续不景气糊树脂增产扩能该刹车了 无
(36)tcca市场经历“成长的烦恼”随着应用领域拓展,消费量有望增长 无
(37)价格涨幅1个月内超过40%日本触媒事故引爆丙烯酸市场 无
(39)苯胺过剩亟待化解 无
(39)氯化石蜡交易难升温 无
(39)环氧氯丙烷加速下跌 无
(40)亚洲新装置竞相投产欧洲老装置陆续关停全球己内酰胺贸易格局或将大变 无
(41)百草枯价格连续上涨 无
(41)电石市场成交低迷 无
(41)先正达收购杜邦杀虫剂业务 无
国际?望
(42)看好水处理化学品服务升级前景跨国公司强化中国市场布局 无
(43)原料成本相当、人口数量接近,国际专家建议印度石化业——复制中国模式弥补供应缺口 无
(44)资源丰富位置有利市场需求快速增长日本氯碱企业抢滩东南亚 无
(44)全球生物柴油兴起副产大量廉价甘油甘油法环氧氯丙烷成市场主流 无
(45)建筑业显现复苏迹象美钛白粉生产商将迎曙光 无
(46)iea预测美经济长期受益页岩气近期50个天然气化工项目密集上马 无
(46)增加能源供应vs潜在环境风险英国拟放开页岩气开采引争议 无
(47)页岩气低成本优势惠及氮肥生产化肥巨头在美争相上项目 无
(48)美国需求锐减欧洲气价低迷卡塔尔lng出口目标转向亚洲 无
(49)以高附加值产品优势弥补原料成本劣势欧洲化工行业前景依然乐观 无
(50)整合渐入业务拓展提速全球化学原料药业前景看好 无
(51)多个项目无法按期投产应用拓展需求,恢复增长亚洲苯酚或再现供应短缺 无
(52)iea:天然气黄金年代将至5年后全球新增需求量5800亿立方米 无
论文关键词:绿色食品;开拓东北亚市场;发展战略
目前,我国绿色食品出口多集中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市场覆盖率和市场占有率比较小,市场风险大。因此,我国要把绿色食品营销战略重点转移到东北亚地区,积极开发新市场,分散贸易风险,扩大市场的互补性和降低进入壁垒,在东北亚地区产品出口国中寻求合作伙伴,并通过与之开展的多种形式合作和针对不同合作伙伴,制定不同的营销战略和策略,加强开拓市场的能力,以此不断扩大市场的占有率和提高企业竞争力。
一、本土化、区域化、国际化的发展目标
我国绿色食品企业市场营销在相当长时期内要加强本土化的建设和发展。本土化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在本国范围内进一步拓展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二是在出口国实现本土化,取得本土化成功后再向区域化发展,区域化是若干本土化的集合,是向国际化发展的前期准备,也是更大范围的本土化。
(一)本土化和国际化营销要突出加强的工作
1.扩大基地规模和发展产业集群。已具备发展产业集群的条件,在黑龙江和吉林发展绿色大米产业和山特产品产业集群;在内蒙、黑龙江发展绿色乳制品产业集群;在山东发展绿色果菜产业集群;在浙江、江苏、福建发展绿色茶叶产业集群等。产业集群的发展是本土化营销的重点,也是向跨国本土化发展的基础[2]。在扩大基地规模和产业集群发展中要吸引外资和民营资本的参与,内蒙的蒙牛成功的吸引了2600万美元的外资合作,开发新产品和新市场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2.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发展与跨国本土化相适应的营销组合。从市场需求、产品质量和特色、价格、渠道与促销活动诸方面考虑本土化营销组合及其重点,特别要适应出口国绿色壁垒和新的食品安全标准的要求。在这方面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3.建立与出口国优秀经销商的合作关系。用国际化的营销渠道出口我国绿色食品,使国内的本土化与跨国本土化更好结合和融合。如进一步加强与世界著名的零售连锁公司沃尔玛和家乐福的合作,可通过这些渠道将我国的产品更大范围的销售出去,这是实现由本土化到区域化和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黑龙江新棉精米加工有限公司成功地与日本企业合作,将绿色大米打进日本市场,就是一个极好的尝试。
(二)做好跨国本土化市场定位 国际市场不同于国内市场,由于国家与国家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市场营销环境也大不相同,因此,开拓国际市场要求减少盲目性、增强主动性和科学性。首先应全面了解国际市场的特点。目前世界市场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以欧、美、日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市场;第二个层次是以韩国、新加坡、俄罗斯等为代表的中等发达国家市场;第三个层次是以中国、印度、越南等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市场。
我国绿色食品出口主要是初级产品。但随着质量和标准的与国际化接轨,特别是市场定位(出口国、消费群体、消费习惯、产品需求等)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目标的逐步实现,从本土化到国际化营销战略目标的实现是有把握的。我国绿色食品企业开拓国外市场应采取从本土化到国际化的发展战略;搞好市场定位,提高营销的针对性,这是成功进入出口国市场,并能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三)国际化的营销策略 首先,分步国际化的营销策略。这是一种逐步到位的国际化策略。企业和营销人员刚进入陌生的国外市场时对市场需求的产品、消费习惯、文化差异的实际情况知之不多,对这些产品的市场前景没有把握,要求营销人员自己动手或请专家进行调查研究,从而比较确切地了解现有产品是否可以满足当地的本土化需要,接着将国外市场信息反馈给产品研发人员,以便开发出能在国外市场受欢迎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国际化营销策略是逐步实现的。其次,一步到位的国际化营销策略。企业和营销人员自始至终以一种整合的全球观点开拓国际市场,同时它又对营销人员的责任心提出很高的要求。这种策略下,企业和营销人员努力挖掘国外市场上与本公司生产能力吻合的最新需求,对顾客的类型和行为模式也更多注重研究。此外,企业和营销人员还应尽职尽责地做好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定位,使其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合作竞争,实现双赢
(一)通过合作竞争开拓国内外市场 目前,我国绿色食品出口多集中在美国、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市场覆盖率和市场占有率比较小,回旋余地小,市场风险大。要积极开发新市场,分散贸易风险,扩大市场的互补性和降低进入壁垒,就要在产品出口国中寻求合作伙伴,并通过与之开展的多种形式合作,加强开拓市场的能力。要针对不同市场和不同的合作伙伴,制定不同的营销战略和策略,不断扩大市场的覆盖率、市场占有率,进而提高利润率。
(二)通过合作竞争,不断优化产品结构 要加强对国际市场需求的跟踪调研,不断创新产品,同时大力开发有中国资源特色和融入出口国文化特色的绿色产品;在保持传统绿色产品出口优势同时,提高深加工产品出口的比重,特别是AA级产品的比重在上述过程中,要借鉴外国企业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做法和经验,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一要着眼于做大做强和提高效益,即通过不同形式的合作发展“航空母舰”;二要着眼于特色经营,尤其是中小企业要搞好市场定位,扬长避短,大部分绿色食品企业应在这一战略指导下,找到各自的角色和发展的空间。
(三)要为投资者提供好的项目和好的合作伙伴
外来资本和投资者到中国投资是来寻求好的投资回报,使其资本增值的。所以好的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更重要。好的项目主要包括:项目所处产业生命周期(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项目更能吸引投资者,而处于研发期和导入期的项目,由于市场前景不清晰投资者更多的是观望、等待,择机行动);项目的规模、投资回报、可持续发展的市场前景预测和分析。目前大多数招商引资项目的规模不大,很难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保持和发展竞争优势。企业规模不够大,还意味着需要进一步重组和整合,对重组与整合的考虑会使投资者举目观望。因此,要加强对投资者对投资项目和合作伙伴选择的具体分析,有针对性的加以解决。
三、根据目标市场特点战略
(一)锁定重点出口国家和地区 目前,我国绿色食品出口要在巩固现有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到周边国家,实施从本土化到区域化的营销战略。美国、欧洲、日本是重要的潜在市场,是我国绿色食品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的出口增长的目标市场。欧盟东扩后,为我们开拓这一市场提供了条件,欧盟的新成员在经济发展和收入消费水平上与老欧盟成员有一定差距,在对食品消费需求方面更适合绿色食品,这为我国绿色食品出口提供了机遇。
1.发达国家的市场潜力巨大。这一市场的商业设施完备、市场环境良好、消费意识和环保意识超前,具有巨大的出口潜力。实力较强的企业(特别是AA级食品),可将此作为重点出口市场。
2.我国周边的国家和地区是适宜进入的区域市场,如港澳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这一市场交通便利、信息畅通、成本相对较低,一些成长中的绿色食品企业和A级产品可先选择这一地区出口。
3.容易进入的是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这些国家的市场条件、国民收入、消费水平、产品质量技术标准与我国相当,一些中小绿色食品企业可将A级绿色食品定位于这一市场,逐步扩大出口。
4.扶持重点企业和产品的出口。在选择重点企业和产品扶植时,主要应考虑以下因素:
(1)企业的产品是否有国际市场竞争优势。不仅要研究国内市场,还要研究国际市场;既要着眼现实需求,也要着眼潜在需求,重点发展有特色的或市场前景广阔的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产品。
(2)产业基础。主要是强调要立足现有基础,并进一步挖掘出潜力。尽快形成产业规模优势。比如,我国的优质专用小麦,尽管专用品种没有美国那么多,但近年来在品种开发和生产工艺方面有了显著进步,单产水平高于美国、加拿大,特别是在我国黄淮海地区、长江下游地区和大兴安岭沿麓等地区,专用小麦进一步发展的产业基础很好。把这些比较优势发挥出来,转变为竞争优势,能够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权。
(3)企业的实力及产品特色。在选择重点企业时应考虑该企业的实力及产品特色,与出口国的同类产品比是否有比较竞争优势,以及企业持续的创新和综合实力的持久性,尤其是高级管理人员的素质及其业绩;在此基础上,再考虑该企业实力是否有满足出口国需求的潜力,以防止市场开拓后,因供给不足,使他国竞争者趁虚而入。
(4)合作伙伴及进入策略。中国企业要善于利用外国企业在全世界建立的销售网络,向更多的第三国市场渗透和开拓。这种合作有两个方面,一是参加外企的大企业集团在海外的承包项目;二是与外国的企业合作,利用外企的营销网络,共同开发产品,合作开拓更多、更大的市场。特别是在中国企业尚未涉足的第三国市场,更适合采取此办法打开市场。
(二)企业要抓住机遇、做强做大、不断创新
1.市场定位与目标市场的选择。
(1)以实力为基础的市场定位。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实力进行市场定位,经济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的企业可加大有机食品(AA级绿色食品)的开发,扩大出口,增强国际竞争力;规模小、生产能力低的企业,可进行A级绿色产品生产,首先满足国内市场需求,逐渐向生产开发AA级绿色食品的方向发展。
(2)以模式为基础的市场定位。企业可以发掘地方产品的传统优势和特殊的生态条件优势,将企业定位于绿色+特色模式、绿色+优质模式、绿色+低成本模式、绿色+品牌模式。
2。持质量和信誉取胜的发展方向。“以质取胜” 是产品战略的核心内容,也是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所在。为此,要牢固树立“以质取胜和质量第一、信誉第一”的观念,并从思想上对产品质量给予高度重视;加大培育“拳头”产品,和优质名牌产品的力度,增加研发投入以要适应国际市场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应按着“从土地到餐桌”全过程管理的要求,对产地环境、原料生产、加工流程、产品包装、储运销售等每个环节都强化监管措施,不断完善安全质量保证体系,靠质量和信誉的不断提高,实现扩大市场占有率和提高效益的目标。
3.作好品牌整合,加强品牌的竞争优势。品牌在开拓市场和提高企业效益中的作用。品牌整合是近十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品牌管理办法,是指为了维持和提高长期竞争优势,企业把品牌管理的重点放在建立企业旗帜品牌上;明确企业品牌或旗帜品牌与其他品牌的关系,使品牌家族成员能够相互支持;充分利用企业现有品牌的价值和影响力,进行品牌扩张。
我国绿色食品要在国内外激烈的竞争中保持快速发展,就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档次,培育和发展驰名品牌,靠质量和信誉开拓国内外市场,赢得社会经济效益。但市场品牌杂乱就难免盲目竞争和过度竞争,企业和地区的整体竞争优势难以发挥。如黑龙江省大米市场上出售的品牌过多(现在有30个以上),不利于发挥黑龙江省“北大仓”综合竞争力的优势,品牌过多说明企业规模偏小,在采用高科技及市场研发方面的投入受到限制,品牌多还为假冒企业和产品提供了藏身之地和以假乱真的机会。如能从现有的30几个品牌整合到l0个左右品牌,则可大大提高竞争力。即集中30个品牌的产品研发和促销费用,使品牌的无形资产价值的上升都会起到提高综合竞争力的效果。因此,有必要从地区和企业的角度,统筹考虑绿色食品品牌整合,以市场导向为基础,辅以适当的行政推动,为培育和发展著名品牌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1.好的市场、法律环境。良好的市场环境是指投资及产品的产销要体现公平、公正、公开,市场信息畅通及交易条件良好;法律环境是指对投资人的财产和投资行为的合法保护及对其正常经营的合法保护。以国家级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区、大学科技园区、海归人员创业园区等为载体,实现相关产业的高度集聚,从而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产业集群。
多维视野下的“绿色产业”
丁宪浩:对绿色产业的界定有小、中、大三种观点
范围最小的是生产过程绿色化的观点,如国际绿色产业联合会认为绿色产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基于环保考虑,借助科技,以绿色生产机制力求在资源使用上节约以及污染减少的产业”,即积极推行节能减排的产业。范围居中的是传统产业绿色化的观点,即除了生产过程的节能减排,其产品也应该是绿色安全的和环境友好的产业。范围最大的是产业结构绿色化的观点,认为绿色产业既包括用绿色方式生产环境友好的物质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也应该包括专门进行环境保护、生产生态产品的生态生产部门,后一部门主要由污染防治产业(习惯称为环境保护产业)和生态资源产业构成。在我国,从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性、全面性特点出发,主要采用第三种定义方法。
张育林:发展绿色产业不仅意味着培育新兴产业,也包括对传统产业实施“绿色再造”
提到绿色产业,通常的概念是低碳、环保、控制。我认为,这三者中,低碳是核心,控制是过程,环保生态是最终目标。基于这一认识,绿色产业不是单一的产业,而是涵盖了绿色农业、绿色工业和绿色服务业等诸多领域。发展绿色产业,不仅意味着培育新兴产业如新能源产业等,也包括对传统产业实施“绿色再造”,具体就是做好加减乘除四篇文章:一是做加法,大力发展低碳环保、生态优先、高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的低耗高效产业。二是做减法,叫停环保不达标企业,对重污染企业实施关停并转。三是做乘法,发挥环境在经济发展中的乘数效应,以良好发展环境吸引高品质项目落户。四是做除法,实施项目引进综合评估,坚决不上影响环境的产业项目。
李兆斌、李广伟:未来的经济竞争将是“绿色生产力”的比拼
从需求层面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以洁净、安全、优质、营养为主要特征的绿色产品消费,正在成为社会消费需求的潮流,绿色产品市场前景广阔。从投入层面看,“十一五”期间,全国环境污染治理年投资由2388亿元增加到6654亿元,增长了1.79倍,年均增长近22%。“‘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要求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由2010年的20000亿元增加到45000亿元。在国家确定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占据其中四席,显而易见,绿色产业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巨大。对于从业的企业而言,机会是前所未有的,我们坚信未来的经济竞争,很大程度上将是“绿色生产力”的比拼。
顾为东:大力发展绿色产业,走绿色发展之路,是符合江苏省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随着工业化不断加速,我省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和原材料的需求大幅度上升,资源、能源供需矛盾突出。解决这一矛盾,根本途径是要改变过去高投入、高排放、高消耗的经济增长模式。发展绿色产业,不仅是寻找经济新增长点的需要,也是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从江苏实际看,发展绿色产业具有许多有利条件:(1)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特别是能源结构的调整,有利于提高能源效率,降低单位产出的能耗和污染排放物;(2)城市化发展迅速,更多农民进入城市,缓解了农村生态环境压力,有利于更有效地利用城市规模效益,降低生产与消费成本;(3)相关产业起步较早,在新能源产业、环保设备、生物制药等方面有一定的技术优势;(4)国际化优势明显,有利于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一方面提供新的技术激励,另一方面提供市场激励。
绿色产业发展瓶颈探析
丁宪浩:产业形态的整合、支持机制创新仍在探索中
首先是形态瓶颈。绿色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其产业形态尚未成熟。传统产业绿色化处于较初级的发展阶段,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进展参差不齐,尤其产品绿色化相对滞后。绿色化的传统产业与新兴的、尖端的生态产业部门在生产目的、动力、手段、产品、功能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虽然同属绿色产业但各自保持着独立性,产业整合不足。其次是支持机制瓶颈。绿色产业体系中有相当部分产业内容属于市场失效的范畴,如物种保护、生态资源维护等,其产品属于公共产品,供给应由公共财政支撑,但目前公共财政保障力度还明显不足。属于市场调节的部分如传统产业的绿色化、环保设备制造等,因技术、市场发育等原因,形成投入多、经济收益少、投资回报率低的局面,完全依赖市场调节必然导致行业萎缩,也需要公共财政给予必要支持。而目前支持的对象、范围如何确定,支持的时机、力度如何把握,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
张育林:理念不强、竞争力偏弱、投入不足制约绿色产业发展
对县域来说,环境优美、资源丰富是发展绿色产业的天然优势,但总体来看,这些天然优势尚未转换成绿色产业的发展优势。原因主要在于:一是发展绿色产业意识落后。不少企业受短期利益影响,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两者对立,片面追求经济发展,不考虑环境承受能力。少数干部对绿色产业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也不到位,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二是绿色产业竞争力较弱。绿色产业的发展需要科技的有力支撑,只有科技创新始终超前一拍、领先一步,企业才能具备持久的核心竞争力。县域绿色产业普遍规模较小,自主研发能力较弱,产品质量和产品服务能力不足,尤其是受客观条件限制,绿色产业急需的高层次人才难引进、难培养,增强科技支撑绿色产业发展能力尚需下大力气。三是绿色产业投资不足。地方政府、企业对绿色产业资金投入仍偏少,一些先进技术、先进设备不能满足绿色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
李兆斌、李广伟:没有核心技术是光伏产业及其所代表的绿色产业发展的深层次危机
在欧盟削减光伏补贴、美国意欲发起“双反”调查的当下,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遭遇“寒冬”。但我们还是认为,光伏企业的窘境绝不意味发展绿色产业的大方向存在问题,融入生态循环经济仍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企业发展的重大机遇。我们觉得:没有核心技术是光伏产业及其所代表的绿色产业发展的深层次危机。在社会浮躁的氛围中,大家都想着尽快抢占市场,技术研发不为人重视。很多企业把光伏作为投资项目,而非持续经营的产业在做,遭遇市场重挫就是情理之中的事。对企业而言,要真正融入生态循环经济,必须始终将自主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
顾为东:缺乏自主知识产权造成产业发展受制于人
近年来,江苏风电和太阳能光伏等装备产业发展迅猛,技术能力有了较大提高。风机零部件方面,相比十年前什么都依赖进口,现在基本都有能力国产了。然而,大部分零部件实现国产化并不等于风机就实现国产化,在风机整机的研发和设计上,依然没有掌握核心技术。造成每生产一台风机,就得支付一定的技术使用费,为欧美国家创造外汇。欧洲有一家杂志称中国是“风电银行”,认为中国大型风机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几乎全部通过国外技术的转让和生产许可证来进行生产,我们生产的越多,他们在这个“风电银行”里拿到的利润就越高。再拿光伏产业来说,我们97%的光伏产品都是出口,自己却用不起。省内一家著名光伏企业和美国签订太阳能光伏的出口协议,美国制裁条款出来以后,三年就要损失4亿美元,为避免更大损失,只好忍痛撕毁合同,赔偿了1亿多美元。可见,作为一个可再生能源大省,要把风电、太阳能光伏等新兴的绿色产业做大做强,一定要建立一个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开发自己的核心技术,才能避免受制于人。
激活“绿色生产力”的路径选择
张育林: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激发绿色产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各级政府应制定出台分行业的绿色产业发展奖励扶持办法,建立绿色产业发展基金,按照有偿扶持原则,财政每年拨出一定资金,作为发展绿色产业资金的补充和引导,实行有偿滚动使用,补贴重点项目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产品整体形象提升。提倡和鼓励利用非耕地资源开发绿色产业,对通过规划的龙头企业用地,简化土地使用审批手续,在缴纳土地使用费和支付土地出让金的数额和时限方面给予照顾。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管理和生态环境有偿使用制度,完善自然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使发展循环经济、生产绿色产品的企业能在市场竞争中有利可图。推行“绿色资本”市场,完善“绿色信贷”制度,对环境友好的优质企业在上市融资、公司贷款、企业债券发行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政策倾斜。积极探索绿色保险机制,探索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探索建立多元化生态投入机制,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不同经济类型和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参与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经济项目开发。
丁宪浩:积极拓展绿色产业发展的市场空间
有三个基本拓展方向,一是以准入制度压缩非绿色产业的市场空间,适时淘汰非绿色产业,为绿色产业进入清空场地。这一制度不仅在公共财政支出领域应该坚决实行,即使在市场调节的领域也可以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制定出合理的强制性标准。二是采取多种措施引导消费,诱导、鼓励消费倾向的绿色化,以不断增强的消费者绿色消费偏好汇成逐步扩大的市场需求。三是积极拓展绿色产业的海外市场,并将其作为我国推进“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兆斌、李广伟:一方面企业要主动作为,另一方面政府也应科学规划,平衡供需关系,理顺产业链条
对从业企业来说,首先要通过科技创新,寻求技术突破,自救图强谋生存。其次,努力优化工艺流程,实现生产过程资源循环利用,瓦解高成本壁垒,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第三,转变市场营销观念,走出国门,扩大海外新兴市场份额,借助国外市场,化解产能过剩问题。同时,我们也希望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科学制定规划,平衡供需关系,理顺产业链上下游关系,减少“一窝蜂”上马相关项目的盲目性,不要让企业承担政府决策失误造成的巨大成本,为绿色产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基础环境。
顾为东:加强重点突破,培育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应用前景好的新兴绿色产业
【关键字】绿色营销;环境保护;绿色产品
一、绿色营销的概念
绿色营销以环境保护、生态和谐为经营理念,从消费者和社会对绿色产品的需求为出发点,通过使用绿色生产技术,开发绿色产品,建立绿色营销市场,最终树立绿色品牌的一系列企业经营与发展活动。
绿色营销的实施应建立在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的理念上,绿色营销的提出与实现,可以满足社会、市场与生态对企业的要求,它可以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多丰收。
二、绿色营销的发展前景
1、绿色营销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社会的发展依照着由低级到高级的规律。世界上所有国家都曾经为了追逐更大的经济利益,大力的发展工业,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各种化肥、农药,社会飞速的发展起来,然而却造成了环境的破坏。时至今日,由破坏环境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使我们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社会的发展也将从一个新的起点奔向一个更高的起点。就是利用更好的技术与管理实现经济的发展,这样的经济发展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对于企业来说,实现自身的经济收益,又要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就是要进行绿色营销。
2、绿色营销是高品质生活的标志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当前,再也不是上世纪50、60年代吃饱、穿暖的低层次要求,也不是上世纪90年代的吃香喝辣的生活追求,今日,人们更注重营养、健康。营养、健康的生活理念已经渗入到每一位百姓的心中,人们希望自己食用的每一粒粮食,每一袋牛奶,使用的每一件物品都是健康的、无公害的。这是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更说明人们的生活发展到了高品质的时代。绿色营销可以满足人们高品质生活的需要,因此,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
3、绿色营销是社会和谐发展的保证
社会和谐发展就要遵守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发展的规律,实现发展过程中的关系和谐,相辅互补,共同促进。在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不能以生态环境为代价为发展经济。要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共存。社会的和谐发展要想实现,就要引导与促进一些企业进行绿色营销,避免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处理好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问题。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实施,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4、绿色营销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绿色营销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是人们生活的需求,是企业发展的方向。企业实行绿色营销,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会受到人们的欢迎,会受到社会的鼓励。为了获取短暂的利益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必然会遭到社会的唾弃,也必然会走向发展的绝境。只在将生态环境保护当成企业的责任,以为人们提供绿色的产品或绿色的服务为企业前进的目标,才会在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广阔,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企业如何实现绿色营销
1、树立绿色经营理念
树立绿色经营理念是企业进行绿色营销的第一步,是绿色营销的前提。树立绿色经营理念要以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尽环境保护的义务,承担环境保护的责任为基础,通过对所要开发的绿色产品的前景进行深入的分析,坚定绿色营销的信念。以地方鼓励政策及群众支持为动力。思想上树立绿色营销理念,行动上以绿色营销理念为准则,事物的处理要以绿色营销为指导。通过对企业发展进行规划,对产品进行说明,让企业中的每一位员工了解绿色经营,让绿色经营的理念深入到企业中每一位员工的思想中,切实的从整个企业中树立绿色经营理念。
2、开发绿色产品
绿色产品的开发是绿色营销的基础。使用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标准,从产品的原材料的选择,到产品的生产,再到产品的包装运输都要进行全面的管理。绿色产品的开发针对企业经营范围的不同,会有不同的标准。例如对于茶叶生产企业来说,有机茶就是绿色产品。有机茶对茶叶上存留的残留物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实现有机茶的开发,就要严管茶叶的种植、采购、生产、包装到运输的多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会致使有机茶品质的下降。绿色产品是消费者与企业产生联系的纽带,没有绿色产品,绿色营销只是空谈。
3、市场建立
绿色市场的建立是企业进行绿色营销的必经之路。只有建立了绿色市场,才能将绿色产品与绿色服务推向消费者。而绿色市场的建立主要包括产品价格的定位,消费人群的定位及营销渠道的建立。
(1)产品价格的定位。绿色产品对生产工艺的要求较高,需要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生产成本较高。价格定位既要满足企业的利润需求,也要符合消费的购买力,找到企业产品开发与收益的平衡点,企业才有继续实行绿色营销的动力。
(2)消费人群的定位。消费人群的定位关系到开发的产品的类型及销售。蒙牛进行绿色营销开发出了适宜多种人群的产品,例如针对儿童的牛奶饮品未来星,针对高收入群体的特仑苏等。消费人群的定位是为了产品的定位,而产品定位则最终是开拓市场步骤之一。
(3)营销渠道的建立。绿色营销渠道是绿色产品从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经过的通道。绿色营销渠道的建立要注意中间商的绿色营销的理念的培养,要让中间商获取合理的收益,最重要的就是绿色营销渠道的建立,其中包括绿色交通工具有选择,绿色仓库的建立,还有其他一系列与物流有关的环节都要实现绿色环保。
4、绿色营销活动的开展
绿色环保是企业实现绿色营销的理念,也是一种生活的理念,当今社会,很多人认识到了绿色环保的重要性,也认可了绿色产品的特质,但是,还在有一些消费者对绿色产品认识不足。为了促进绿色产品的销售,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绿色产品的优点,就要开展绿色营销活动。绿色营销活动可以以要推销的绿色产品为策划重点,也可以脱离开绿色产品,以宣传企业的绿色经营理念为重点。活动的开展可以兼顾商业利益与社会效益。蒙牛乳业是绿色营销企业中的领头羊,它于2009年9月成立了“中国生态草原基金”,致力于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为宣传环保理念,又先后开展了“减法生活”、“绿色出行,碳路行动”、“蒙牛绿色骑手奔向北京”等活动,既促进了产品的销售,又提高了人们的环保意识。
5、绿色品牌的建立
品牌的建立是企业发展不断的追求。实行绿色营销的企业就要通过树立绿色的品牌。绿色品牌的建立与上面提到的几点都有关系,树立绿色营销理念,开发绿色产品,进行绿色产品市场开发,开展绿色的促销活动,这些工作做好后,自然就可以树立自己的绿色品牌。绿色品牌的树立将提高社会与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可以扩大销售渠道,创造出更好的销售成绩,以此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坚定企业走绿色营销之路。
四、绿色营销的本质
1、良心营销
当前,环境保护是社会关注的重点话题,而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经济发展已经为地球带来了无法挽回的损失。企业实行绿色营销就意味着着承担一份社会责任,要为环境保护尽一份力。众所周之,进行绿色营销的道路是十分艰难的,企业如果不进行绿色营销可以节省更多的成本,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选择绿色营销,就选择了一个困难重重的发展道路,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实行绿色营销实际是一种良心营销,不以将企业的发展建立在破坏所有人赖以生存孤环境上。
2、发展营销
企业实行绿色营销投入大,见效慢,但是一旦树立了绿色品牌,建立了绿色产品市场,就可以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绿色营销符合社会发展趋势,适应社会发展方向,是一项有市场潜力,有发展前景的产业类型。因此,企业实行绿色营销其实是自己打下了迅猛发展的基础,必然会在全社会认可绿色产品的时候,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3、科学营销
绿色营销的实现少了不科学的参与。科学的管理方法,科学技术的应用,科学的产品开发流程。绿色营销虽然实现的是对最天然,最绿色产品的生产与运输,但是在当前社会污染无处不在的大环境下,能做到真正的“绿色”可以说是难上加难。这就需要科学来解决绿色产品开发销售过程中的全面难题。绿色营销实质就是科学与污染一场战斗。科学战胜了污染,就会实现绿色营销。
4、效应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