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体育教学研究

高中体育教学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体育教学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体育教学研究

高中体育教学研究范文第1篇

新课程标准中心理健康被定义为关于心理健康,新课程标准对其有着相对明确的表述。从其内涵来看,可以从两方面予以判定:一是指心理健康状态。即学生在自我感觉极为融洽,心理不存在长期性的恐惧、忧虑及仇视等情绪时,我们可以认为该学生心理处于健康状态。二是指对心理健康的诊视、保持性规则及策略。

二、现阶段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当前我国大多数高中,学业负担上显得较为突出。学生既要适应学校的课程安排,还要满足家长对于学生的课外要求,更要迎接大大小小的考试与处理好人际关系。2014年5月,苏瑞思高中教育网络曾经做过一个关于“心理健康自我认知度”的问卷调查。参与此次调查的高中生达到3.4万人。结果显示:存在心理障碍的高中生比例,竟然高达31.4%。且这一问题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而在高中,由于心理障碍所导致的学业荒废,甚至退学问题也日益严重。有相关调查显示:认为自身人际关系存在很大缺陷的高中生占34.1%;认为自己目前正在遭遇着心理障碍,且影响到学业的学生高达39.2%。而在高压的学习安排下,存在性困惑的学生比例竟然也达到15.7%。这些都在反映着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相对薄弱的现状,更体现着高中生极为紧迫的需求。

三、体育教学过程中心理健康教学缺失调查

我们选择石家庄市普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调查内容,对石家庄市辖区内5所高中进行问卷调查或走访调查,从而了解了当前体育教学心理健康教学缺失的情况,为相关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现实依据。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教师及学生各200份,收回教师有效答卷198份,有效率为99%;收回学生有效答卷为192份,有效率为96%。

(一)教师问卷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从调查情况来看,体育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100%的认同;而在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及内容的认识上,显得参差不齐,不过完全不了解的教师占12.1%。同时,选择身体健康重要的体育教师要比选择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的教师多出6.5个百分点。这样相对分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认知,必然导致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度不够,且课堂效率受到限制。鉴于心理健康教育认知存在不足,且在一些学校领导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度也存在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的执行规范受到影响。所示,其中将近一半的体育教师对课程设计并没有放在与主科相同的重视地位。同时,心理健康教学仅仅局限于理论讲授,实操性讲解严重缺失,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效率值大大降低。

(二)学生问卷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可以看出,高中生对于心理教育的了解程度较高,99%的学生认为自己对心理健康教育了解,且对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需求也较为强烈。明确表示需求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生比率达到80.7%。整体来说,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中间的受欢迎程度较高。可以看出,在高中阶段,大多数学生没有听过专题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而在校本教材的开发中,学生也没有享受到心理健康课程的针对性教育服务。相对来说,高中体育教育课程更为偏向于体育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对于心理教育的重视度及执行度严重短缺。这种现状值得重视,更急需改善。

四、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心理健康教学优化思路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体育课程同为重要部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心理的及时探知与纠正,对其学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价值。高中体育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中去。

(一)树立体育教育理念,优化心理素质

在传统体育教学中,体质教育是重点。大多数教师只关注学生运动技能是否提高,运动技巧是否掌握。这种高关注度的投入,淡化了差异化、个性化的高中生心理问题。在体育教育越加关注“学生主体”的现在,教师应该及时更新体育教育理念。首先,要树立身体教育与心理教育和谐发展的理念。教师在执行体育教育时,要将心理教育与生理教育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教师要以学生积极心态培养作为常态化教学目标,要鼓励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做到敢打敢拼、乐观向上。其次,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在高中,除了体育特长生的重点照顾外,教师更要关注全体学生。教师要以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大局,积极利用体育心理课程的特点,帮助其达到心理素质提升。

(二)积极开展趣味活动,缓释思想负担

在高中阶段,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即为三年后的高考而努力拼搏。学生的学习压力是很大的。教师应该以体育课堂为着力点,尝试性地开展富有趣味的体育活动,以转移或缓释学生学习压力。竞技活动方面,如举办拔河比赛,培养学生团结意识;开展篮球技巧比拼,让学生在运动中体验体育乐趣。趣味游戏方面,如开展袋鼠跳活动,能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教师通过多方位、立体式的活动设计,让学生从体育课堂体会到不同层次、不同触感的趣味与魅力。这样,学生之间的交流机会增多,一些不善于交际的学生也因此得到相互理解与支持,为其阳光积极心态的培养创设条件。

(三)构建分类教学模式,促进心理素质提升

在体育课堂,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及不同素质的学生,其心理层次是存在差异的。教师应该在心理健康教学过程中,做到对其个体差异的及时掌控,所设计的教育方案策略要有针对性,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在身体上达到健康,在心理上做到积极向上。1.摸清学生情况。教师可从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心理素质等方面,分别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差异性分类。根据素质优劣依次分为A、B、C三个类别。2.实施分类教学。对于C类学生,教师进行体育教育时,主要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积极培养其学习信心;可实施“一对一”帮扶体制,积极开展针对性辅导,以疏通心理障碍,夯实体育基础。对于B类学生,要将心理教育放在与体质教育并行的位置,要时刻提醒其保持进取心态,要积极赶超自我,争取晋升A行列之中。A类学生,一般在各方面素质都体现地较为优秀,不过也极易因自身成绩的优越感,造成其傲慢与其他异化心理,进而与同学间关系趋于紧张。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暂时的优势,要将A类学生的运动技术优势及心理优势等利用起来,使其成为B、C类学生的好帮手。如此分类式指导,协调式发展,学生将处于相对良好的成长环境中。

五、结语

高中体育教学研究范文第2篇

1.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高中体育教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与实践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由于历史的、传统的和主观的原因,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程度深浅不一,对学校体育的本质观、目的观、价值观和质量观的认识,目前仍还处在较低水平的社会意识层次上。高中体育教育的实施,由于条件的限制,也存在着以下问题。

1.1体育教学的环境

体育教学的环境是影响学生体育兴趣的主要因素,现在的体育教学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由于教育资金的缺乏以及现代社会高考制度的压力和体育场地、器材的不足,造成大部分体育教学不能很好的开展;体育设施的不齐全,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体育课的开展。比如上篮球课时, 十几个同学共一个篮球,这是远远不足的。这些因素都大大的影响了高中体育教学的发展。

1.2体育教师的因素

目前,体育教师对制定各种体育计划和如何上好体育课都有一定差距,更谈不上改革创新。现在体育课教学大多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单调,教学程序多是先做准备活动后做操,剩下的时间就是自由活动了,体育教师素质水平以及上课情绪不高也极大的影响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

1.3社会及家长不重视

体育学科的教学特点有德育、智育、美育、身体锻炼与增强体质的教育功能。体育的多功能的特点,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而不少人认为体育就是跳跳蹦蹦、玩玩乐乐,没有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和深度去认识,这些观念滞后,学校没有完善体育教学设施,体育教师不能及时得到培训,极大地阻碍了学校体育的发展。现在父母“望子成龙”心切,为考取高一级学校取得铁饭碗为目标,对孩子参加体育活动不重视,在很大程度上仍存在“智育第一”、“分数第一”、“升学第一”。这些观念也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新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改革。社会上很多的家长,一方面崇拜象李宁这样的体育明星;另一方面却不让孩子参加体育活动,认为体育是“出息不大”或“没出息”。所以受这种观念的制约后,给学校体育的决策、管理和发展带来很大的阻力,因此很难发挥学校体育的各种功能和作用。

1.4学生的因素

现在有些高中学生在上体育课时无精打采,下了课却精神百倍,究其原因,除了以上因素影响了高中学生的体育学习的兴趣外,还有学生自身主观原因:高中学生对体育的价值缺乏切身的实际感受,对体育活动缺乏愉快的情感体验,如跑步,怕苦、怕累。学生自身体育能力差、对体育不感兴趣等等;客观原因:教学内容陈旧、枯燥、单调,体育教材乏味,缺乏新鲜感,干巴巴的讲解、示范、练习;单调教材教法也是乏味,加上运动量和强度过大,平时自由活动太少,生也不能自由组合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内容;场地器材不够也使部分学生等候的时间过长,不能得到充分的练习;天气差时无法上实践课,只得改上体育理论课,又因体育理论课的内容针对性不强,与实践课的教学脱节,容易导致学生讨厌上体育理论课;自己身体不适,如果教师对此类问题重视不够,处理不妥,也容易致使有些学生就趁机逃课。

针对以上这些状况,我觉得高中的体育教学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开展:

1.学校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从根本上变升学教育为素质教育,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全民健身计划,开满体育课,上足体育课,加强体育教育教学研究和体育活动的指导,以保证学生体育锻炼有一定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体育教师要严格要求,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加强对体育价值的舆论宣传,提高全社会公民体育意识,使每个学生家长真正了解体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并能给予大力支持,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的价值具有终身效益,从而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

2.要提高学生对体育教育的认识,从思想上转变对体育课的态度。教师要通过各种形式的讲解、教育,使学生知道怎样科学的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对开发的智力以及对心理起调节作用等知识,这些知识技能对自身及社会的意义,唤起他们的兴趣,以端正学习的态度,从而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要从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情景的创设着手培养学生学习情趣, 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通过竞赛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有效地培养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做到多鼓励、多表扬。当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师要以平常心来对待,寓情于教,循循善诱。当学生有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表扬,遇到困难时,要耐心细致地加以引导、启发、解决,并给予积极的鼓励。培养学生活动兴趣在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我们充分注意到了女生身体条件和运动技能方面的差异,并根据这种差异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让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并从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活动兴趣。对于基础稍差的学生,要信任他们,鼓励他们,在体育课堂注重他们体育兴趣的培养,对于全面贯彻和实施新课标的要求,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总之,学校体育工作直接影响着2 l 世纪建设人才的素质。体育教师要在体育教学方面的要总结经验,扎实工作,把我们的体育教育工作做得更好,向着更高的目标冲刺,体育之花绽放得更多更美的。

参考文献

高中体育教学研究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体育;体验式教学;有效策略

随着现代高职体育教学发展,社会上对高职体育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教学方法及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需求,为能够使高职体育教学取得较好效果,促进其进一步发展,应当对现代教学方法进行有效应用,使传统教学得到改善。体验式教学就是当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教学方法,体育教学应当充分了解该教学方法特点,掌握该教学相关要素,并且在此基础上选择有效策略使体验式教学得以实现,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下面就高职体育教育中的体验式教学进行研究。

1体验式教学特点分析

1.1体验式教学对学生个性培养比较重视

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个性培养属于最重要一点,对于体验式教学而言,其体现学生自身生命体验,属于个人的。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学生属于独立自我,其自我特点能够得到有效体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体现出的这一特点,属于学生今后世界观、人生观中的重要构成,在学生情感构造、个人取向以及认知结构方面均会产生很大影响。

1.2体验式教学对学生学习过程比较重视

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只对教学结果重视,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增强自主体验。在自身学习体验增强之后,学生能够体验到学习过程中的乐趣,其能够在体育活动中主动参与,可对体育学习提高兴趣,而并非像以往教学过程中将其当作任务,这样一来,在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体验式教学能够提供新型的一种学习过程,可在学习过程中融入自身思维情感。

1.3体验式教学将学生学习内在生成作为特点

体验式教学属于深刻且深层的一种情感反应,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能够得到独特体验,另外,通过体验式教学能够使学生得到永久性意义,并且还能够使其得到塑造性学习体验。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外部环境以及学生自我生命存在状态会逐渐趋向于心灵内部,可对学生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使其能够将自身经历及相关经验作为出发点,对于教学中一些深刻意义以及价值,可准确发现并且阐释出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使其内在天性得以形成。

2体验式教学方式要素分析

2.1体验式教学中主体体验

在高职体育体验式教学过程中,主体体验属于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体育教学目标方面也属于重要部分,其能够使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得以较好体现,对学生参与及实践加强重视。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己对教学情境进行设置,其能够主动获取体育知识,在学生得到体育知识基础上,教师强调学生应当通过在实践过程中所掌握技能,较好展示出所学知识,从而使体育知识及相关技能能够得以内化。在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为能够使自身身体素质得到良好锻炼,应当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所以,在高职体育体验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主体体验方式加强引导及重视。

2.2教学情境设置

在高职体育体验式教学过程中,情境设置属于重要因素。该教学方式强调以学生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依据高职体育教学相关内容,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激发及引导,使其树立体验式学习意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在体验式教学中能够积极参与,并且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体验式教学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选择与传统教学不同方式,教师要起到引导学生作用,通过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对不同教学情境进行设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主观能动性进行利用,使其在教学活动中能够更好参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选择不同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通过体育教学对学生情感进行塑造,使学生心理需求得到满足,从而达到预期效果,使学生积极性得到很大程度调动。

3高职体育体验式教学策略分析

3.1通过教学情境创设对学生体验意识进行培养

在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属于学生学习引导者及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师生关系进行较好处理,使师生关系达到和谐状态,应当通过利用讲解示范等相关手段使抽象知识更加生动直观,对相关动作进一步发展要积极探究,积极创设体验式教学氛围以及条件,从而在愉悦体验环境中对学生体育素养进行培养。对于高职体育教师而言,应当对体验式教学内涵准确把握,这样才能够使师生之间加强交流与沟通,从而在体育活动中能够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有意识地对体验式教学进行应用,从而对学生体验意识以及合作意识进行培养。为能够使这一情况得以实现,教师应当对体验式教学先进性充分认识,使自身首先将体验式学习意识树立起来。对于高职体育教学而言,其自身就是对体验情境的创设,通过体验得到自身感受,并且使其内化成为体育素养。

3.2体验式教学内容密切结合学生专业

在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实施体验式教学使职业实用性体育课功能得到有效发挥,从而减小体育教学内容和今后学生所从事工作之间差距,进而为学生与今后工作更好适应奠定良好基础。对于高职体育教学而言,其与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存在一定差异,具体而言就是高职体育教学应当将学生今后职业发展需要作为出发点,通过对体验式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依据人才培养目标以及高职体育课程自身规律,从而使不同专业、基础及兴趣不同学生需求均得到满足,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能够自主地、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依据不同学生专业特点及未来职业规划方向对学生体质素养进行不同要求,在设计体验式教学内容方面应当灵活进行设计,使教学内容更加合理,与学生专业特点及今后从事岗位特点进行有效结合,从而使体育教学能够得到理想效果,使其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

3.3增强师生间情感交流

在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属于核心人物,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教师情感及态度将会产生很大影响。因此,教师应当以学生自身特点以及综合素质为依据,使自身教学能力不断得以提高,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应当积极调动自身积极性,从而使体验式教学能够得以更好开展。对于高职体验式教学而言,学生属于主体,同时也是主要参与人员,因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对学生感情加强注意,对于不同学生应当选择不同方式实施体验式教学,从而使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4结语

在当前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使体育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应当对体验式教学方法进行合理应用,在掌握体验式教学特点及要素基础上,选择有效策略实施体验式教学,从而使其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对学生体育素养进行较好培养。

作者:陈炜 杨蕾 单位:湖南高尔夫旅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凤仙,董旭晖.高职体育教育中的体验式教学方法研究[J].运动,2014(5):130-131.

高中体育教学研究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中体育教学 教学质量 提高策略

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传统的只重视文化课的应试教育已无法适应人才需求,因此体育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高中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样的时期进行体育教学非常重要,可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同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体育特长。

1.充分激发学生兴趣

激发运动兴趣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因此要采取多种措施激发学生兴趣。要使每个学生体验成功,体育课中运用分层教学法有很好的效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通过这样的教学能使不同层次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体育学习的快乐,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有,要把教学内容组织得生动活泼,使学生感到新颖。只要教师注意教材内容安排的新颖性、教法手段运用的多变性,充分体现出体育课的活动性、游戏性和娱乐性,就能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体育兴趣。

竞争是体育的最大魅力所在,学生争强好胜,渴求表现自己,在教学中应创设竞争情境,为他们提供竞争机会,让他们在竞争中展示自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竞赛的内容、形式要多样化。

2.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在体育课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物理学知识进行教学,有助于增强体育教学的科学性和发展学生智力,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怎样运用物理学知识进行体育教学呢?以投掷教材铅球为例。铅球成绩的好坏,取决于出手速度快慢和角度高低,联系高中学生物理学中已学的斜抛运动公式,启发学生分析推铅球的远度与出手的速度、角度的关系:一次铅球课上,联系斜抛运动公式,向学生提出什么样的物体运动轨迹,物体的水平位移最大,学生立即回答出:“初速度越大,45°投射角,水平位移最大。”然后,教师向学生说明由于投掷器械的出手点和落地点不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出手点高于落地点,所以实际出手角度要小于45°,接着,向学生提出怎样才能加大器材的初速度,经学生的讨论、回答,教师加以总结,得出以下结论:初速度与作用力、工作距离、工作时间等有关。通过这样逐层深入,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揭示动作的内在规律和技术原理,使学生较好地掌握铅球出手速度和角度。

3.设置体育层次教学,全面提高学生教学质量

我校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行体育教学创新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尝试教学分层次的实践。可以根据学生成绩水平高低化为层次,也可以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针对不同学生提出适应自己的标准要求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有利于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每个不同层次学生达到最理想的发挥,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好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标准要求,享受成功的乐趣,充分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在体育教学中,积极鼓励,表扬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思想品质的双方面提高。

4.针对体育课的不同类型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

体育课通常分为实践课和理论课,而从体育课的特点和课时分布看,大部分为实践课。从教学内容分可分为:新授课和复习综合课。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新授课学习时,在泛化和分化阶段,教师利用一定条件,对某些错误动作加以限制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在动作学习的泛化和分化阶段,教师自身要加强正确方法的学习,为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和动作示范,并利用一定量的辅助手段进行学法指导,促使学生正确学会动作。在复习综合课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运用示范和点拨法,引导学生“学”法的迁移和运用,促使学生会“学”。

5.注重三维目标的融会贯通

新课改提出注重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的目标,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尤其是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实现。知识与能力目标是体育教学的最基本目标,高中体育教学需要将该阶段的体育知识及体育训练的技巧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初步形成完整的体育锻炼意识,获得相对系统的体育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的目标是具体的课堂教学的整体性,注重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思维及体育运动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是一个比较深层次的目标,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的具体化体现。三维目标是紧密联系的整体,在教学设计及教学活动中需要注重三维目标的融会贯通,真正让学生成为课程的主体,引导学生在交往与合作中实现综合水平的提升。

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方法很多,以上是笔者在实际工作中的几点体会。体育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钻研探索,寻找符合学生年龄、身心特点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真正喜欢体育课,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要求学习,才能切实强化教学效果,才能真正树立“健康第一”教育指导思想。体育工作者应该以加强广大学生健康素质教育为工作重点,大力推动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范德良.从教改实践谈提高高中体育教学质量[J].运动,2013,16:112-113.

[2]赵勇.高中体育教学方法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2,11:78-79.

[3]许凌.提高高中体育教育教学质量方法探讨[J].学子(教育新理念),2014,03:67.

高中体育教学研究范文第5篇

当代教育行业正突飞猛进地发展,高校教学中也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良好的体育教育可以充分强健学生体魄,增强学生意志力,消除疲劳,进而使学生拥有更加优良的身体素质。高校应将体育精神融入学生的思想当中,让体育陪伴学生终身,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一、终身体育教育的思想和意义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并接受正确的体育指导和教育。高校作为培育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场所,体育教学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起到重要作用,也是实现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必要工作。终身体育教育则是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环节,是利于学生身体素质长期有效的提升发展的思想观念,也是当前体育教学中的核心思想。

开展体育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繁忙的学习生活中解脱出来,通过运动、娱乐、竞技等方式引导学生释放内心中的焦虑和压力,并培养学生具有拼搏、坚强、向上的体育精神。体育教育不能停留在简单的说教阶段,而需要渗透到学生日常的生活习惯中,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在长时间的运动和锻炼中拥有强健的体魄,因此终身体育教育就是体育教学的延伸,对学生的成长和今后的工作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二、实现高效终身体育教育的方案

第一,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基础的体育理论教学,围绕人体知识、健身策略、卫生养护习惯等方面教育学生学习基本体育知识,在正确的基础体育知识引导下可有效地避免在运动和健身中受伤,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此时应将教学重点从体育的竞技性中转向学生自身的健身和娱乐当中,并将体育精神留在学生的思想意识中,让学生自觉地养成体育运动习惯,激发学生内心中的激情与活力,教师的教学工作才会事半功倍,因此理论课程教学应是体育教学的首位工作。

第二,在体育教学中应做到“以生为本”,教师引导教学,关注学生运动兴致和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针对学生特点进行教学。在高校的教育体系中,体育课课时相对较少,但还是会有一些学生不愿参加。因为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存在差异,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因体育课产生的压力甚至会大于专业课程学习的压力,体育作为释放压力、缓解疲劳的课程,不应在课程中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压力。所以,在体育课中应该针对学生的个人身体素质进行教学,每年的体能测试对此类学生也应适当放宽条件,因为超过身体能力的运动不但不利于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反倒会对学生的健康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三、鼓励课外体育锻炼,将体育渗透到生活当中

体育锻炼的重点在于持之以恒,体育运动也不能只停留在每周简短的体育课程中,应每天坚持锻炼,以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课外体育锻炼则是体育教育的延伸和发展,可以有效地巩固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强学生身体素?|。教师应适当地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运动,利用体育特有的竞技性和娱乐性,鼓励学生在运动中竞争,进而将体育精神更好地融入学生的头脑中,也能激励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自觉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体育热情;借助此类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并使学生们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也能让终身体育教育思想理念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