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业农村重点工作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农村三次产业收入分别达到42.4亿元、24.3亿元和21.7亿元,分别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50%、28%和22%,同比分别增长12%、13%和14%。全市农村县域内从业人员达到8.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7.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和18%。从农民收入构成上看,一产业收入1243元,二三产业收入1348元,劳务收入641元,分别占农民纯收入的38%、42%和20%。农民收入巳逐步摆脱主要依靠种养业的单一传统模式,二三产业和劳务经济已成为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和主要途径;粮食生产形势继续向好。全市投入备春耕生产资金10.7亿元,落实发放农民“四项严补贴资金3.6亿元,农资入户进程较去年同期快5天左右。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505万亩,其中粮食作物450万亩(玉米275万亩、水稻145方亩、其他30万亩),优质特用粮食430万亩,同比增加12万亩,占粮食作物的96%。全市粮油高产创建活动深入开展,通过农业技术集成组装应用,促进粮食稳产高产。目前,全市农业生产有序进行,各种作物长势良好;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百村示范、全面提升”工程深入开展,申报省级示范村建设项目115个,预计可争取专项资金2500万元。农民收入巳逐步摆脱主要依靠种养业的单一传统模式,二三产业和劳务经济已成为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和主要途径;产业化经营和乡镇企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185亿元、销售收入180亿元、加工量92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5%、15%和2%。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8户,新晋升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6户,新认定市级重点龙头企业34户,总数分别达到49户和139户。益盛平地栽参扩建、康美新开河人参GAP种植、万通药业生物产业基地建设项目、百泉参业林蛙加工和保健品生产等20个超千万元产业化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亿元。乡镇企业加快发展,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82亿元、增加值60亿元、税金6.5亿元,同比均分别增长18%;园艺特产业加速发展。全市特产业实现产值51亿元,同比增长25%。人参产业加快推进,产值达到17亿元,同比增长30%。上半年,全市蔬菜面积达到33万亩,棚膜蔬菜发展到6.3万亩。围绕鸭绿江河谷葡萄产业园区建设,实施山葡萄优质高产工程,打造高端优质山葡萄基地。切实加大7个超千亩种植基地建设力度,全市酿造葡萄发展到5.2万亩;农业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围绕“五个一批”、“十大工程”目标任务,全力开展农业农村科技效益年活动,不断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全市农机总动力发展到148万千瓦,完成机械化作业面积650万亩。农民教育层面和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已培训52万人次。落实五大粮食增产技术面积413万亩,农业科技的增产作用稳步增强。绿色食品产业持续发展,12个“三品”。品种开发认证任务落实到位, “三品一标”规范用标检查工作全面完成;农村改革和管理不断深化。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95万亩,占家庭承包地总面积的31%。农业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拓宽,全市参保面积196万亩,占二轮土地承包面积的67%。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功能不断增强,累计建立各类合作社1726个,带动农户10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30%。农民负担、农资打假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下半年,通化市将立足实标,切实抓好粮食高产创建、农业重点项目建设、农产品加工业推进、·高效园艺特产业发展等项工作,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和管理,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全力确保年度农业农村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一是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产量达到或超过34亿斤。
二是抓好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加工量达到21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70亿元。
三是抓好新农村建设,省级示范村全部达到标兵村标准,其余行政村的40%达到先进村标准。
**镇作为全县农业大镇,我们从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入手,认真组织实施了水利化、农机化工程,大幅度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我镇充分利用龙头桥灌区配套工程开工建设的有利契机,以抗旱除涝为重点,全力加强了全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20**年完成了前进至东进段4.7公里高标准的堤、涵、桥主要骨干水利工程,总投资近千万元。同时,在农业开发办的帮扶下,又投资700余万元,完善了前进灌区配套工程,修筑了标准化硬质沙石田间路7公里,新植农防林带两条14公里。通过落实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全镇已组建农机合作社2个,扶持发展农机大户130户,大中型农机具保有量达1500台套,田间综合机械化率达93%。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综合效益,我镇认真开展了秋季农业三项重点工作,20**年,全镇共完成整地任务12.3万亩,其中,深松整地7万亩,完成水利工程土方25万立方米,新建水稻育秧大棚4.5万平方米,建立了高标准蔬菜基地2个,农业阳光保险面积达13.3万亩。通过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粮食亩产由2007年的278公斤,提高到20**年的350公斤,大幅提升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二、以加大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力度为重点,强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进程
农业的发展方向是现代化。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进程,我们着重加大了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根据全镇南部烤烟、北部大豆、中部水稻的种植格局,在镇南部永红村建立了千亩烤烟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在镇中部兴旺村、庆东村建立了千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基地,在北部新城村和卫东村建立了大豆高产创建示范基地。为把基地培育成亮点,充分发挥其典型带动作用,镇党委确定了一名副科级领导专门抓示范基地建设,同时,每个示范基地都组建了农民专业协会,负责日常生产管理,使每个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在生产上都做到了统一整地、统一品种、统一栽培技术、统一田间管理,并建立了统一的生产档案,使基地生产逐步达到了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一年来,我镇新城村大豆高产创建示范基地和兴旺村的水稻高产示范基地多次代表县里迎接国家、省、市、领导检查,并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肯定,特别是20**年秋,在县农委的大力扶持下,兴旺村新建的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育秧面积4万平方米,水稻高台集中育秧大棚基地迎接全市农业秋季三项重点工作拉练检查,并受到市领导的一致认可,较好的推动了全镇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
三、以开展农村三项重点工作为突破,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3月3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主持召开部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2011年为农民办实事工作方案,部署了当前农业农村经济重点工作。韩长赋强调,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是农业部贯彻中央关于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具体行动,是坚持为农民群众服务、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举措,必须长期坚持,努力办好。
自2002年以来,农业部坚持每年都为农民办若干实事。今年,通过深入研究和网上征求意见,决定2011年为农民办理29件实事。主要包括:向农民群众宣传“三农”政策,为基层组织送报20万份,为农民送书送信息送广告服务,对300万农村劳动力开展农业技能和创业培训,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对1万名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机手开展技能培训,对100万新购置农机具农民开展培训,帮助农民提高安全用药水平,开展村级防疫员技术培训,免费为1.7亿农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帮助农民提高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帮助农牧民提高动物健康水平,向丘陵山区农民示范推广适用农机新技术,为农民免费提供网上音视频培训节目,为乡镇企业职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鉴定服务工作,为牧民提供牧草良种补贴,开展农产品加工重大技术推广和对接活动,开展“送良种惠百姓”活动,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深入开展“农超对接”及“网上产销对接”活动,开展鲜活农产品应急促销活动,为农民免费发放20万份卷帘机安全使用挂图,对贫困地区实施认证及标志使用收费优惠政策,为3700艘新型渔船补贴配备新型渔用对讲机,新增320万沼气用户,为农民群众提供高清数字影视服务,开展垦区危房改造,开展政策性渔业互助保险保费补贴试点,为牧区配置草原防火物资。
会议强调,为农民办实事要强化组织领导,以公仆之心、务实之风,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要狠抓落实,细化措施,明确进度;要强化督促检查,确保每一件实事有承诺、有督查、有反馈、有结果、有成效,做到让农民满意;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各级农业部门为农民群众做好事解难事,树立农业部门为民务实的良好形象。
据了解,9年来农业部共为农民群众办理实事152件,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给农民群众带来了实惠。特别是2010年所办的实事,在促进粮食产量连续7年增产、农民收入连续7年较快增长、推动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欢迎和好评。
会议部署了当前重点工作,强调要认真落实中央的要求,坚持不懈地抓好抗旱春管、春耕备耕工作。根据当前新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分类指导,抓住目前大部分地区旱情缓解的有利时机,抓紧加强春季麦田管理,科学抗旱保苗,特别是要落实好中央出台的扶持政策,强化技术服务,促进苗情转化升级,为夏粮丰收打下基础;强化农资市场监管,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稳定农资价格,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保障抗旱春管和春耕备耕顺利开展;扎实抓好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努力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要善始善终做好“百乡万户调查”活动,各调查组要把时间和精力更多地放在调查点上,深入走访调研,更好地掌握实情、倾听民声、承接“地气”、锤炼作风。各级农业部门要进一步集中精力抓落实,努力做好当前重点工作,切实抓好抗旱春管和春耕备耕,努力夺取全年农业好收成,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结合我县农牧业发展形势,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农村新青年、促进农村青年创业致富为目标,强化科技培训的组织管理、深化科技培训内容、创新科技培训方法,培养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了解经济信息、把握市场行情的复合型创业青年,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二、培训目标
培训工作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针对创业项目的不同,因人而异,分类指导,加强对从事农业(柑橘、茶叶)项目的青年进行技能知识培训,培训农村创业青年110名,创业项目带头人50名。
三、培训安排
(一)柑橘种植知识培训。
1、培训内容:①“现代果园管理技术”讲座,由县特产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吴述勇同志授课;②“柑桔培管关键措施”,由县特产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宋发安同志授课;③“柑桔病虫综合防治技术”,由县特产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郑忠同志授课。
2、培训时间:2014年3月16日;培训地点:县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
3、课程安排:
(二)茶叶种植知识培训。
1、培训内容:①“茶叶科技进步与发展趋势”,由县特产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宋发芹同志授课;②“茶叶加工和市场营销”,由县特产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宋育林同志授课。
2、培训时间:2014年3月17日;培训地点:县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
3、课程安排:
四、培训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本次培训是2014年度服务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工作重要举措之一,也是本年度重点工作之一。此项工作同时也得到县委组织部、县农业局等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希望各乡镇团委、农技部门高度重视,将本次培训与服务农村创业青年和培养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工作机密结合起来,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任务来抓。
关于设施农牧业建设,要抓好地块落实和落户工作,抓好贷款工作,抓好技术服务和产品销售工作,确保温室产品顺畅销售、农户稳定增收。关于特色林果业建设工作,要抓好地块落实和整地开沟工作,各乡镇必须在2月底前全面完成已落实林果业建设地块的整地和开沟工作,绝不允许因工作滞后延误栽植时间。要抓好底水浇灌和苗木调运工作。林业部门要会同各乡镇在3月底前,全面完成红枣和枸杞苗木的调运与假植工作。要抓好合作社组建和技术服务工作。林业部门要尽快确定进行林果业技术承包的单位或个人,并在2月10前和服务乡镇衔接并签订承包合同,确定技术服务区域。关于农业内部结构调整,要抓好高耗水低效益作物面积的压缩工作和大田节水技术推广。各乡镇和农牧、水务部门要加大节水技术培训力度,同时要切实指导好农民使用好大田滴灌、温室滴灌和沟灌设备,使其真正发挥好作用和效益。
关于绿化造林工作,首先要抓好各项准备工作,林业部门要及早谋划、统筹安排。结合年度计划任务,及早组织技术人员摸底勘查,落实造林地块。要抓好重点区域的生态治理和林木管护工作。要严格落实“五禁”规定,进一步明确乡镇是禁牧责任主体,靠实工作责任,严肃责任追究,确保把禁牧措施落到实处,促进生态保护和自然修复。要抓好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确定工作,抓紧制定方案,拿出规划设计。要在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协调、项目争取、陪同完善方面下功夫。同时,要抓紧做好已建示范点旧址拆迁等工作,确保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整体形象得到提升。
一要早动手,赢得落实先机。各乡镇和农口部门全体干部要尽快进入工作状态,立即进行安排部署,把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先干快干上,统一到落实会议精神上,统一到做好今年农业农村各项重点工作上。
二要早谋划,赢得工作的主动。各乡镇和农口部门单位要围绕今年重要工作节点去谋划、要围绕打开工作局面去谋划、要围绕不误农时去谋划,要围绕县上的要求去谋划,要围绕示范点的打造去谋划,力争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三要早宣传,赢得舆论支持。各乡镇和宣传、广电部门要通过各种形式向群众大力宣传设施农业和新农村建设贷款贴息政策,宣传贷款程序、引导群众依靠贷款支持,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和推进新农村建设。同时要大力宣传依靠小额担保贷款发家致富典型、诚信还贷典型和基层金融单位服务三农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