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研究性学习教学反思

研究性学习教学反思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研究性学习教学反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研究性学习教学反思

研究性学习教学反思范文第1篇

高中新课程改革推进五年来,笔者尝试开展了几次研究性学习教学:1.循序渐进,先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相关理论与方法的指导;2.人的兴趣各异,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结合教材选定自己的课题;3.汇总学生的课题,进行筛选,选出符合学生实际并具有可操作性的课题;4.把选定的课题在全班公示,让学生重新选择;5.学生选择后,对学生分组适当调整,确定课题研究小组,并进行分工;6.指导学生搜集材料,协调进度,指导方法,形成阶段性成果,最后结题;7.研究性学习反馈与讲评。

在实践中,虽然学生的兴趣很高,但效果一般。为什么教 师和学生费了这么大的劲,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呢?笔者认为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在高考的指挥棒下,研究性学习对学生没有太大的吸引力。目前高考中对研究性学习的考察很少,出于考试时间、命题技术等方面的考虑,对学生的研究性考察一般局限于三个方面:1.出个题目,2.说出搜集材料的集中方法,3.说出选题的依据。学生面对高考的巨大压力,一开始还觉得挺新鲜,持续一段时间后,学生的积极性就降低了,尤其是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觉得太浪费时间了。

二是教师既要承担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又要指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分身乏术,力不从心。历史课在高中课时少,教师教的班多,如果要求学生全员参与的话,以十个人为一个课题组,教师要指导15~20个课题组,加上教师本来就有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要想高质量指导学生的研究性课题几乎是不可能的。

三是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了研究性学习的推进。有能力的积极性不高,积极性高的能力又不行,有的学生压根就不参与,强拉进去,对付全员参与。

四是可供实际操作的课题太少。课题的选择一定要有可操作性,但是课题研究过程面临几个不可操作的难题。尤其是,学生要是外出考察面临更多的困难,首先需要钱,其次要注意安全,还要和各方面打招呼,争取他们的支持。教师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太少了。

针对上述客观因素的制约,结合教学实际,笔者认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以更好地推进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1.分阶段、分层次推进研究性学习。首先,学生不能同一时间全员参与,可以规定学生在一年内必须参与一次,适当分流学生;其次,课题的难度要有梯度和广度,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

2.把指导研究性学习的工作纳入教师的基本工作量,减少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为指导研究性学习提供时间保证。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方法来考察教师指导研究性学习,教学安排上也没有单独的课时安排,应当把指导研究性学习作为教师日常工作的一部分,纳入课时计划,并安排单独的研究性课时。

研究性学习教学反思范文第2篇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创新性思维;学生成长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0-0247-02

一、反思性教学的内涵

在1983年美国学者斯冈发表的《反思实践者:专业人员在行动中如何思考》这一著作中,反思性教学作为专门术语开始正式出现。他认为反思性教学是一个不断补充深化的过程,作为教师,还要学会从自己的教学经验中学习,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反思性教学这一概念的出现是一个超越,对于教育的改革,不再是一刀切的判定,而是在改革中进行调整。是将教学改革简单地贴上成功或失败标签的超越。反思性教学针对的对象是一些技术型的教师,针对其局限性,站在思维能力这一角度深入,突破了技术理性,目的在于发展教师的实践智慧。教师在反思教学过程中,是以一种饱含人文关怀精神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学生不仅是的教育客体,更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更是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这一角度来反思教师自身的教学行为。

二、反思性教学自身的特点

1.消除偏爱中心的影响。偏爱中心是指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在自身观念或者是教师的教学实践上以自我为中心或者是以个体的人或者是一小部分人为中心,只关注到发展中心,没有注意到发展的周边因素,对全体的的发展注意不够,过于关注发展主体个性而忽略了发展的共性等。教师作为反思的主体,就是要通过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改革教学方法,改善教学小环境,在教学过程中能将精力、教材器具、热情、关心等平等的分配给每个学生,能自觉关注到每个学生,通过对学生的人文情感关怀,从学生的成长角度,让教学中的平等对话得以实现,将关注的焦点视线从学生的整个群体具体的关注到每个个体,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启发学生思考,点拨学生自主寻找答案、利用设疑等教学方法一步步的让学生学会学习,在整体的学习中找到个体的存在,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心理健康有一个自我发展的平台。

2.探究式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成功的教师,要求能系统地思考教学实践并从经验中总结和学习。反思过程的实质,就是经验总结的过程。反思性教学是一个螺旋循环上升的过程,这一特点被广泛认可。因此,部分国外学者进行过多次探讨。其中,伊比认为,教师观察课堂情况―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分析资料―作出判断―考虑备选策略―思考计划怎样实施―将计划付诸行动这八个教学反思的步骤形成了一个循环。波拉德等人则认为,教学反思过程一般包括反思、计划、准备、行动、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和评价资料这七个步骤。这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在这螺旋上升的过程中教师将从实际的问题出发,通过自我监控、随时进行自我评价和修正,不断的进行自我突破,注意教学的全过程从而实现教学的合理性。

3.关注自身专业发展。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是教师队伍专业化的前提。教师应该带着严肃认真的研究态度和责任意识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将自己的教学状况作为研究对象,客观的进行分析,评价不能有个人的感彩,尽量客观。在教师进行教学情境反思是,应该主动地寻求问题,以研究问题的角度入手,对于教学过程的每个阶段,做到认真细致的思考,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并且结合实景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分析。随着教学反思的深度发展,不可避免的,教师的专业化进一步加深,教学型和经验型的教师开始向专家型教师转变,对待教学过程和教学现象从经验的分析总结上升到理论的客观分析。反思性教学能帮助教师加快更新教育理念,用理论指导实践,从常规的教学中迈开步伐,加快专业发展,加深自身的专业化建设,实现专业自主。

三、创新性思维的含义

每个人都有着巨大的潜能,更好的发挥出自身所具备的潜能,具备一定的创造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开发工具。在这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创新能力更是时代的要求,很明显的即是,若无创新之能力,吸收的大部分的知识仅能作为存储,而不能将其应有的价值转化出来。而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在揭示事物的本质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能提出新的、独特的、建设性的设想和意见,甚至在一定范围内开拓知识的新领域。和一般性的思维相比,创新性思维的特点是在思维结构上的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在思维方向上的指向性和求异性、在思维进程上的精细性和飞跃性、在思维效果上的可行性和整体性等。这些特点有的是要求学会发散性思维,这也是早期创新性理论别提出强调的,在发散之后要求学会聚合思维,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知道,只有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善于思考,其各方面的能力才能被有效地调动,从而可以进一步的进行独立分析、最终解决问题,能够灵活地处理在学习中的困惑。我们的教育要回归生活世界,反思性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教师在反思与总结自身的思考过程时而影响于学生,教师需要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注意教育的自我生成,要激发学生学会创新性思维,具备一定的创造能力,学会学习。

四、在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中反思性教学的运用

1.锻炼想象的能力。在思维活动中,离不开想象力的参加,特别是创造想象,本身即是受思维调节的。想象力就是将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进行综合和分析,思维借助想象力将大量的感性学习材料中的内在联系把握,构建相应的知识框架和内部图式,最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反思性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学会学习。在教学思维中,反思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反思即是通过检验和探讨教学方案、评估教学效果、分析教学过程,更新教育理念,从而激活教师的教育智慧,重新构建教学经验,选择教学情境,调整、优化教学策略,在各因素的互相作用下,产生超越已有结果之外的一些信息,从而达到指导学生的目的。教师对教学的反思,对于学生来说,可以有利于激发其想象力,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潜移默化中突出学习的过程性,对教育评价从强调结果向过程转变。通过学生自我的反思,改进其学习方式和方法,最终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2.注意培养问题意识。解决任何一个问题,往往都需要思维能从不同的角度和思路发散,与此同时还需要应用相关的知识与逻辑进行系统的思考,分析与综合,进而相应的解决。因此,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提高学生学会聚合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重要路径。那么在反思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和总结,在发现其中若存在某些问题时,即可创新性地引领学生进行相应的探究,将感性上升为理性,将直觉转化为沉思,进一步提高实践能力。教师的作用不在于直接向学生提供知识和结论,而是要让学生能够自己进行分析和比较所要学习的材料,自我生成性学习。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引,从最初的试探研究角度,在上升到会意和体验时,必会充满喜悦,体会成功。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如何去引导学生,让其实现这种飞跃,使学生成为自己的思想家和知识的发现者。

3.注重差别化教学。对于每个个体而言,教学面对的不再是整体,最终落实是为了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教育最终还是要从学习者自身出发的。学生的学习情况是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的过程中必须注意的要素。学生的学习状况最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教师应从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这一角度,用内化的方式,全面的考虑到学生实际的接受能力,在异特个体的培养过程中吸取创新性的成长养分。通过学生的随笔、课堂的观察、个案的分析等途径,来分析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出发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学生随笔、个案分析等途径,分析每个学生的独特性,让学生面对与之能力想匹配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进行差别化的教学。反思性教学反思可以发生在教学的前中后,在教学中反思可以结合学生实际灵活的调整课堂进度和问题,来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兴趣,感受成功体验。

4.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在反思性教学中,教师要清楚,影响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还有一些非智力因素,其中,良好的情绪体验是重要的一点。要相信,每个学生的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和无限的可能。教师在反思教学行为时,应该不断回顾自己对待学生的态度,是否平等的关注每一个学生,有没有存在对某些学生的不公与偏见。是否构建了和谐明快的教学情境。在教学前的反思应该注意这些,可以使得教学思路更加的清晰,优化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自然更加明显。对于某些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来说教师的一句话甚至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或者一个点头,都会在其心中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包容和关爱,也会换来学生对教师的敬爱,教育本就是主体间性的。反思性教学需要教师鲜明的责任意识和崇高的教育使命感,从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洪明.西方“反思性教学”的兴起与成因[J].上海教育科研,2002,(6).

[2] 叶澜.教育理论与学校改革[M].北京:高等教学出版社,2000:4.

[3] 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5.

[4] 邝先慧.浅谈创新性思维发生机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1).

[5] 卢新文.反思性物理教学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J].物理教师,2004,(9).

[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6.

研究性学习教学反思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信息技术;有效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1-0126-02

现代教育提倡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教学是指教学的效率要保持在一定的空间与平均水准以上。教师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主要因素,需要不断地对信息技术教学进行反思。但是,在当前的信息技术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低效现象,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观念陈旧,既使有新教材,还是按以前的教学方式去教;教师缺乏创新性;只是关注教师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学。其中,最主要的一点是教师反思少或者不反思。叶澜教授曾说过,如果一个老师常反思,他就会成为名师,只有在教学、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中,老师才能成长,教学质量才能提高。下面就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做好反思,笔者谈几点认识。

1 信息技术教学理论学习的反思

反思性教学并不是教师跟着自己的感觉随意进行,而是需要一定的实践为基础,还需要一定的理论作为指导。有了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教师就会进步更快。由此看来,对有关教育理论的不断学习是进行课堂教学的方法之一。就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有效教学而言,教师进行反思,要做的就是理解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与要求,深入研究,领会其精神,把这种精神转化成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思想,特别是研究反思性教学的理论,对于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2 课前教学设计的反思

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前要进行认真的准备,包括研究教材、了解学生、写教学设计等。教师要对信息技术教材进行全面的分析。为了使教学更有效,要求信息技术教师树立反思观,边反思边设计,以学生为中心。

但是,在一般的教学反思时,教师只是停留在对自己的教学方法的反思,这是一种表面现象。自己的教学反思固然重要,但不能不考虑其他的因素,很少有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背后需要什么样的教学理念与理论支持。反思时过于片面,比如只是简单地就一件事而论,就一种教学方法去反思好不好,该怎么做。没深入研究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坏处是什么,如果不好,应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在教学中,教学方法上的失误不是唯一的,导致方法上失误的主要原因是教学观念上的误导,观念错了就给方法产生错误指向。要多听听专家的教学指导,听听他们的教学经历,更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教学活动具有的价值和意义,并不断反思。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技术能力,让自己的专业成长步伐更快。

在进行教学准备时要做到全面了解信息技术教材,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运用什么方法把教学重点突出出来,用什么方法解决难点,根据本年级的学生认识规律与原有基础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要注重集体备课,定期参与讨论教学,在集体备课中解决自己的教学疑惑,倾心听取别人的好方法,以运用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反思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育教学中的核心环节,知识的传授都是课堂上传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教学设计可能与教学生成有一定的不协调之处,要及时调整。

反思教学情境的运用合理性 好的情境能迅速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比如,在动画制作内容的学习时,为了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先给学生播放动画,让学生观察所看到的两个动画有什么不同。学生认真观看这些动画之后感觉很好奇,问从哪里找来的。时机成熟,告诉他们动画是从网上找的,他们也可以去找,Flas也可以自己动脑动手去做。学生听了都想自己也来做一个,这样,学习欲望被调动起来,接下来的学习效果自然也会好起来。

反思教学目标在课堂上达成的程度 每节课都有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质量好坏要看目标的达成与否。目标既要有知识的目标,也要有体验情感目标,升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以推动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形成。比如,在进行“常见的网络设备”教学时,很多学生对交换机与路由器这两个设备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第一步是要搞清楚交换机和路由器的概念。交换机其实按英文来翻译就是“开关”,可以通过这个设备把电信号转发出去,可以为接入交换机的任意两个网络节点提供独享的电信号通路。而路由器是连接因特网中各局域网、广域网的设备。它是互联网络的枢纽,起到交通警察的作用。路由器能根据信道的情况自动选择和设定路由,达到最优化路径。

第二步提出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大家观察一下机房内用的是哪种设备?校园网连接外部的设备是哪一种?看一看家庭用的路由器,它能不能直接接入计算机呢?学生可能无法回答,可以让他们通过研究来解决,也可以带领他们认识学校的各种设备,看一看机房电脑的接入情况,记住设备的外观和形状。这样,前两个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交换机可以直接连接电脑,交换机与交换机可以连接在一起,共同组成机房的一个整体,称为局域网;而路由器则可以把校园网与外部连接起来,而且只能由路由器来完成这个任务;路由器还可以与交换机直接连接。最后一个问题也自然解决了,然后让学生做一个实验,本来是好好的机房,电脑都可以上网,把其中一台的网线拔下来连接在路由器上,再看还能上网吗?结果是能。这说明路由器将电脑与局域网连接起来,电脑就可以上网了,所以就很容易理解家里的路由器为什么可以使电脑上网了。

4 信息技术课后反思

在一节课快要结合时,或者在一节课的一个知识点结束时,都要进行总结反思,对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进行回顾,把经验写在教案上,改正不足,以完善教案,使教学法更得体。进行课后反思,把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与理论联系起来,把教学方法成功或者失败的例子记录下来,与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理论知识相联系进行合理反思。

对精彩片段与遗憾的地方进行反思 把自己在教学中出现的好的教学方法或者机智处理的问题记录记来,并对这些精彩部分进行分析。当然,教学难免会有疏漏之处,也对其进行分析改正,并在下次教学中改正。

反思教学是否以学生为中心 虽然自己在教学设计时想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使教学效率降低。所以,要及时地关心学生的学习。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反思,没有反思就没有发展,也没有进步。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反思中才能成长,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时兆慧.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育[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0(5).

[2]纪旭英.浅谈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设计[J].中小学电教,2010(1).

[3]卢明各.浅议在信息技术课中实施分层教学[J].教书育人,2006(20).

[4]李永胜.为信息技术课插上腾飞的翅膀[J].中小学电教,2011(4).

研究性学习教学反思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

在2004年教育部颁发的文件《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中,第一次出现了要求在高中的必修课中使用“研究性课题学习”,如今,我国高中学校对数学的研究性学习进行了一定方式方法的实施,通过数学的研究性学习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教学上的进步,为高中学校的健康快速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在高中数学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因为没有成熟的经验,需要学校、教师等各个方面多加观察和改变。本文就高中数学在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方面及相关策略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1.什么是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

高中数学的研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从社会生活中、课本中选取具有促进高中生思考能力的课题进行研究的过程。让学生能够在与科研相似的学习方式中实践自身学到的数学知识,从而达到牢固掌握的效果以及研究性思维的发展。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以及实践性等特点。开放性就是高中数学研究性课题的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没有任何限制。探究性就是指让学生主动的进行研究问题,需要学生对问题的深刻了解。实践性就是在研究性学习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高中教学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策略

2.1在进行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中要做到因学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学校和学校之间是存在很大的差别的,在地域、教师能力、学校的氛围、学校的硬件设施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在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这些差异,做到因学校的不同而不同,做到适合本学校的发展。比如在经济发达的、教育资源丰富的地区通常高中学校能够通过与周边的高等学校、科研单位以及学术性团队之间数学专业的创新性人才进行交流,选择合适的高中数学研究性课题,比如,银行存贷款汇率的研究等。但是,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教育资源不丰富的地区就无法做到以上的程度,这些偏远地区的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教育更加需要得到实施,在这些地区就需要充分运用自身的教育资源,充分了解自身存在的优势,以及所在地区能够支持的资源,然后通过整合运用到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中。例如:怎样打车能够做到最省钱?通过对出租车的计费方式和变量进行分析,建立一个里程数与出租车费相联系的方程,通过方程计算最优的打车方案。另一方面,各个高中学校的教师专业素质并不相同,按照拿来主义的标准进行自身学校的实施,不仅不会产生促进作用甚至会产生相反的作用。所以在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要着重注意因学校制宜。

2.2在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实施中要注意教师因素,转变教师的观念

2.2.1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是一个主要因素,承担着进行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实施的角色。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就是要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知识的探索,所以就需要教师从传统的课堂主导者转变成为研究性学习课堂的引导者。学习最终起于对问题的疑惑。在高中数学实施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要做到时刻引领学生思考和对问题的质疑,帮助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建立知识的重新组合,比如,通过情景化的问题设计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质疑解疑。

2.2.2教师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课题选择中要做到有针对性,结合区域因素、学校的教学条件、教学资源的状况进行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设计。此外,还需要教师在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要及时对必要问题做好解释,在实施过程中视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2.2.3教师在研究性学习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做到及时对学生作出评价和对此次教学作出反思。在实施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一个阶段完成之后,需要教师主动对学生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对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需要改变的方式都要做出合理的评价。比如,把在研究性学习中表现较优的学生的研究方法、思考问题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评价的典型例子进行全班评价,同时,总结出符合学生思维方式的教学理论。教师还需要进行本次研究性学习教学的评价和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总结出本次教学优秀的方面以及不足的方面,然后,再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要规避不足,逐渐完善和发展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

2.3实施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需要做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实施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听的模式,需要做到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和知识的主体,让高中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到数学研究性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思考能力。通过模式的改变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索的能力。通过在课堂上设置单独的时间让学生进行问题的思考以及学生之间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规定好学生需要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能够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到。

总之,在高中数学实施研究性学习中,需要做到学校、教师、学生等各方面的参与,改变传统的高中教学模式,实施素质化教育、研究性学习教育,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激发学生对问题的研究兴趣,从而使学生切身参与到数学问题的研究中去。

【参考文献】

[1]何昱.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探索[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10

[2]张欣.基于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美术),2012.7

研究性学习教学反思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生产性实践课程;研究性学习;问题解决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3-0240-02

高职课程体系中的实践教学是围绕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方法,有效地提高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而开设的重要教学环节。目前实践教学大多仍采用以教师为主的被动式学习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自主创新能力。应用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在实践课程中构建开放性、个性化的自主学习环境,倡导积极、主动的探究式学习,可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突出培养。高职实践教学中开设研究性学习模式是全面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实现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一、高职实践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从自然、社会和现实生活中自主地选择并确定专门的研究课题来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相对于接受式学习来说,研究性学习能让学生亲历知识产生与形成的过程,使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实现发现“知识”、获得“方法”和“态度”形成的有机结合和高度统一。由于研究性学习依赖学生主体的信息加工,遵循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并重视运用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策略,因而,研究性学习是积极、主动、科学的认知过程。高职实践教学研究性学习模式是学生在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应用知识、自我探究、团队协作、亲身体验,并主动获取知识、应用技能、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高职实践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模式,从学生具备探究和创造潜能的生理心理特点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以及求知欲,并且强调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认知结构的完善,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更注重了创造性和主体性人格的培养。在近几年来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任务驱动、项目引导等教学方法广泛应用于实践教学。基于工作任务的实践教学,通过引入真实工作任务,设置真实工作场景,使学生很好地将理论与工作实践有机融入。同时,真实工作任务为实践教学渗透研究性学习提供了重要载体。在工作任务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应用理论、获取新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并鼓励学生亲身体验、大胆尝试、不断创新,通过情境、协作、沟通等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自身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基于问题解决模式实践教学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构建

研究性学习有不同的操作模式,如建构主义模式、创造性模式和问题解决模式等。其中问题解决模式认为学习与科学研究方法具有相似之处,强调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地获取信息和创造性的思维过程,强调一种良好的认知结构比获得零散知识更重要,是近年来广泛应用的学习模式,也是适合高职实践教学的最佳操作模式。研究性学习的问题解决模式认为学习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目的指向性,学习是有目的的过程,最终要达到某个终结状态;二是认知操作,学习依赖于一定的思维策略,并依此进行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三是操作序列,学习应该包括一系列的心理过程和有序的活动。为此,以问题解决模式构建的实践教学研究性学习把学习过程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1.工作任务表征阶段。基于开放性工作任务的前提,工作任务表征阶段要求学生在准确理解本实践教学的能力培养目标后,源于对专业能力的准确理解,主动分析与思考,多渠道收集资料,在教师的引导下确定工作任务的具体内容,并依赖已有的专业知识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表征和理解。问题表征的差异最终决定了知识结构的差异。因此,工作任务表征阶段是学生对已有专业知识进行全面、系统性自查的过程,可帮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巩固。在这个阶段要求实践教师采取有效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关注学生的感受。通过有效沟通,了解学生的知识体系,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相关信息,并协助学生拟定能切实解决的问题,做好信息的咨询者。

2.策略选择阶段。学生在明确工作任务的内容,并完成问题表征后,将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并进行实践和反复检验,最后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决策和方法。策略选择阶段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团队合作,主动获取知识并获得问题解决的过程,是学生认知结构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高职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和应用、职业素质和道德养成的环节。要求实践教师做好协调工作,配合学生顺利开展各种实践认知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亲身体验,同时,促进、激励学生主动解决问题,实现创新与超越。

3.反思结构阶段。在工作任务完成之后,学生对整个工作过程进行反思,检验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完善和优化方案。同时,总结工作过程中的教训,并积累经验,及时调整和完善认知结构,使能力与素质发生质的变化。教师通过对工作成果的科学评定,帮助学生反思过程,激发学生新的认知体系,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在此阶段性,教师要特别用心组织学生共同完成每个学生的学习评价。学生通过主体多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定性为主的客观评价,正确认识自我,找准差距与努力的方向,以便更好地满足学习的需要,并且能通过有效的途径达到学习的目标。

三、实现实践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要素

由于研究性学习是自主探究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因此对实践教学的教学双方、教学环境、教学内容设计以及教学评价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1.开放性的自主学习环境。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教学强调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人格和创造性的培养,那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以及求知欲是关键。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规律,积极创设开放性的自主学习环境。在学习内容的设计和教学组织管理上要有灵活性、多样化以及开放性,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学习环境。研究性学习中,工作任务的内容及要求应该由学生自己确定,教师可以明确能力培养目标,可以明确工作任务的方向,学生也可能面对信息不全的工作任务,学生源于已有的专业知识和对专业能力的准确理解,主动分析与思考,在教师的协助下确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任务,并制定实施方案以及成果方式,再由学生自主完成工作任务。开放性的特点使学生的认识领域大为拓展,吸纳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为多元化。

2.个性化发展的学习空间。高职实践教学通常是学生面临择业前的重要学习环节,学校有责任为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尽快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和完善自我,克服择业时迷茫和从众的心理。实践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索性学习,为创设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最佳平台。在工作任务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以团队方式,并根据个性与能力特长进行有效分工,通过分工协作、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而展开工作。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三种指导(全体指导、分类指导、个别指导)与学生的四种学习(独学、对学、群学、请教)有机地结合,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的看法和展现自己创造力的机会,走出自己的成长之路。

3.具备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教师主体。高职实践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创新,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给实践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能力与素质要求。近年来,高职院校中实践指导教师大部分外聘经验丰富的能工巧匠,在实践教学中,有的教师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教师成了技能的传授者,更像一名称职的师傅,采用了“师傅带徒弟”的传授方式,谈不上教学组织与设计。而实践教学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信息的咨询者、情感的支持者。教师应具有多样化的职责,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教师应该从单纯关注学生的技能培养,转向多方位关注,要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思维水平的提高,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重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和知识结构的更新,同时把情感目标提到与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并列的重要地位。因此,实践教学开展研究性学要求教师有娴熟的技能以外,还要求其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反思教育的能力、网络资源教育能力、人际关系交往的能力、激活创造力的能力。

4.自学领会研究性学习内涵的学生主体。研究性学习在对实践教师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对学生也有相应的认识要求。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独立性的学习,学习过程就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更贴近以后工作环境中所面临的自我成长的过程。实践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能更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在实践教学的动员会中,教师要让学生清楚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内涵,详细解读研究性学习的运作模式以及对学生自身素质与能力的要求。学生应有足够的心理与思想准备,并积极配合教师开展每个学习活动,注重自身的参与和实践,强化独立思考的能力,丰富学习的体验,培养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

高职实践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打破了传统消极、被动学习的模式,将学习转变为积极、有意义的过程。在实践教学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问题表征过程、问题解决的认知过程和创造性解决问题三个层次的学习,完善了知识结构,重点培养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也获得全面发展。高职实践教学研究性学习对实践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有着切实的成效和重要作用,值得广泛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