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泰州市 文化名城 海陵区 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既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目标;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也是民生幸福的重要标志;既直接贡献于经济增长,也对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泰州市的主城区,海陵文化建设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到泰州“文化名城”战略的实现程度。因此,如何做好文化海陵的建设,是当前一个重要的现实课题。
一、文化海陵建设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在海陵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该区文化战线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扎实推进,文化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组织体系较为健全。在海陵区委的领导下,区委宣传部牵头负责全区文化建设的协调、指导工作,区文联、区社科联为区委宣传部的挂牌机构;区文体新局在区政府的领导下,负责全区文化建设的具体工作,下设业务指导单位——区文化馆,各镇街文化站在区文化馆的指导下开展工作。
2.阵地建设初见成效。目前,该区拥有海陵区文化馆、范家花园、单声珍藏文物馆、海陵影剧院等4个区属公共文化设施,其中海陵区文化馆于2011年8月创成国家一级馆。该区共建有6个镇街综合文化站,已建成4家镇街宣传文化中心,2家在建。基层文化室、图书室、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全覆盖。建有各类特色文化广场111个,全民健身工程点119个,配套健身路径200多条,室外健身器材1600多件。
3.文化传承有力推进。该区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完成泰山岳庙、北山寺、范家花园、王氏住宅等文物古建筑的翻新修缮,建成单声珍藏文物馆。对全区117家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摸底调查,梳理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家,加大对各文物保护单位周边环境安全隐患的清查力度,文保单位完好率达90%以上。并积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成功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五大类23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1项、市级3项。
4.群众活动特色鲜明。以特色文化广场为平台,组织开展了“舞动海陵”、“快乐海陵”、“活力海陵”、“广场文化节”等系列广场文化活动,形成多个特色文化广场品牌。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文化双进”、“文艺轻骑兵”、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送书送戏送电影”到农村等活动深受欢迎。打造特色文化队伍,成立了群众性文体队伍近200支,其中“舞动海陵”俱乐部已发展到40多个社区(村)分俱乐部,拥有会员1万多人,每年组织各类文艺演出活动100场次以上。
5.人才队伍初具规模。区文联、区文化馆的专业指导功能日臻完善,人才不断集聚。区文联下设6个专业协会,会员319名,其中国家级会员16名,省级会员93名。
6.文化产业蓄势待发。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主阵地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引进各类文创项目20多个,2011年工贸总收入突破10亿元,2012年有望达到50亿元。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园已被列为全省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之一。
二、明确文化海陵建设的发展思路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推动文化海陵建设,必须注重科学谋划,强化规划引领,形成切合海陵实际的文化建设思路。
1.突出主体地位。要立足中心城区独特的地理优势和肩负的历史使命,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海陵在泰州市文化建设中主阵地、主力军的作用。整合各方资源,集聚社会力量,不断提高海陵文化建设的首位度,将海陵打造成泰州文化的高地,促进形成“泰州文化看海陵”的良好局面。在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上尤其要突出“市区一体”的理念,共同推进文化名城建设。“市区一体”体现在:一是建设一体,工作规划、实施进度、责任分工同频共振;二是功能一体,主动对接,促进市属文化设施功能下延,促进中心城区居民更充分便利地共享市、区提供的文化惠民服务;三是人才一体,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促进市、区文化人才共同为文化建设出谋划策、合力推进。
2.明确主攻方向。当前文化海陵建设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就是认真贯彻落实《文化名城建设行动计划》。《文化名城建设行动计划》是今后一段时期泰州市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其重点任务是:紧扣“四个重要突破”,实现“六个显著提升”,着力推进“重点工程”,组织实施“26项文化行动”。根据《文化名城建设行动计划》,泰州市委、市政府已与海陵区签订了《文化名城建设目标责任书》,对海陵文化建设工作提出了目标要求、明确了序时进度,今后必须要不折不扣地组织实施推进。另一方面,紧扣发展目标,紧密围绕“十二五”发展规划和《江苏省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体系》,突出工作重点。《江苏省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体系》四大类30个项目中,有2项与文化工作直接相关,一是第23项“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要达到6%”,而该区目前还不足2%;二是第24项“人均拥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要达到2.8平方米”,该区目前才达到1.85平方米。这些目标必须分解到年度,纳入全区年度考核体系,为确保该区2016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夯实基础。
3.强化主流意识。一方面,紧跟中央与省、市、区委的相关部署和要求,紧扣时代主题,充分发挥文化的凝聚力和引领力。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弘扬“三创三先”新时期江苏精神。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引导全区上下融入大局、找准定位、树立标杆、奋发作为,全力以赴争科学发展之先、领社会和谐之先、率基本实现现代化之先,在稳中求进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另一方面,加快提炼具有历史厚重感、地域认同感和鲜明时代感的海陵精神。要将这些主流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成为全区上下共同的思想基础和价值追求,促进全区上下精气神提得更强,信心鼓得更足,工作抓得更实,将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海陵区委对发展形势的准确研判和科学决策上来,为打造“三张名片”、建设“五个海陵”,争创转型升级先导区,率先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提供坚实的文化条件。
三、推进文化海陵建设的切实措施
推进文化海陵建设,必须瞄准目标,突出重点,凝聚发展合力,狠抓措施落实。
1.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文化名城建设目标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体系,都对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以文创园为载体,加快培育文化产业。要举全区文化之力支持服务文创园建设,重点协助做好招商引资、项目推进、人才引进、积极上争等工作,促进园区按照“高新化、特色化、现代化”的目标定位,进一步完善优化文创园“中心绿核+弹性组团”的空间布局。力争通过两年的努力,创成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5年内形成500亿元以上工贸总收入,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逐年提高,成为支柱产业。
2.促进文化事业大繁荣。加快发展文化事业是建设文化海陵的基础性工作,必须坚持条块结合、上下联动推动文化事业发展。要以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做到文化惠民。一是坚持服务群众。要始终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作为繁荣文化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加强阵地建设。一方面要不断建设增量,另一方面要盘活存量,要潜心研究、务实推进,让现有的阵地更好地发挥作用。三是突出人才培育。要以“造就一批名人、名家、名团队”为目标,加大对人才的培育和培养。四是打造文化品牌。“梅兰”系列文化活动是以丰富文化生活,提高文化品位为目的,彰显海陵特色的品牌文化活动。五是培育网络文化。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放大主流声音,疏导负面情绪;加强网络宣传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和专业技术水平;加大网络监管力度,完善信息传播秩序,引导网民理性思考、文明发言,努力把互联网建设成为诚信有序、文明和谐、共建共享的美好精神家园。
3.促进工作能力大提升。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工作本领,调优精神状态,改进工作作风,促进全区文化工作者具备“三个心”。一是有“文化心”。文化工作者首先要发自内心热爱文化,尊崇文化,推广文化。“文化心”既是工作的基本素养,也是实践的重要基础,更是提高效率的最佳途径。二是“用心”。文化海陵建设工作不是孤立的,是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大文化”建设,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三是“贴心”。文化工作的根基在基层,活力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文化工作者要始终与基层、与群众“贴心”,要坚持目光向下、重心下移,贴近百姓心声,满足基层需求,促进基层群众共享文化建设成果,引导社会群众共同参与文化建设,始终保持文化工作鲜活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乡镇文体设施建设 必要性 重要性 对策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4(b)-0218-01
新时期,山区乡镇文体设施建设的普及已迫切需要。文体设施是文体活动的物质载体,它包含文体活动的场所和用于开展文体活动的设备。它对丰富山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山区群众的综合素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政府对山区群众文体设施的投入逐步增加,山区乡镇文化站已经逐步上等级,文体设施缓慢地向着各个村级配备起来。村级文化广场向着高标准、高层次、多样化、综合性的方向发展,成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在我省,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省文化厅和计委制定的《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 《广东省山区文化建设工程》,同样把文体设施建设,特别是山区文体设施建设摆到了首要位置。那么如何把握机遇,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把山区乡镇文体设施建设推上一个新台阶,就成了山区乡镇群众十分关注,各级领导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
1 当前山区乡镇文体设施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乡镇文体设施的建设需要一大笔资金的投入,对于贫困乡镇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发展山区文体事业,办好山区乡镇文体设施建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体生活已是人们的精神粮食,农闲时间没有文体活动,人们会寻迷于赌博,甚至是聚众闹事,给社会稳定造成负面的影响。当然,开展文体活动要有个场所,文化广场是开展文体活动必不可少的阵地、配备文体设施是社会经济发展、人们身心健康、幸福指数提高的必需。
当前各级党委和政府正采取有力的措施,加快农业发展步伐,特别是加大扶贫的力度,帮助贫困山区尽快脱贫,这无疑为山区经济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扶贫生力军就是扶贫挂钩单位,以龙门县龙华镇的大坪村、长滩村和马嘶村为例。他们在扶贫单位的帮助下,分别建设起文化广场,使到群众有了文体活动的场所。值得一提的是龙华镇马嘶村,在带动村民种植准山搞活经济的同时,还为村民建设起4500平方的文化广场,篮球场,配备了一系列的运动器材。有了这些文体阵地和设施,人们早晚到球场打球的、来广场跳舞的、进行其他运动的男女老小都有。尤其是迅速兴起的广场舞,已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人们既增强了体质,又活跃了文化生活,并且减少了歪风邪气、聚众打牌赌博、聚众闹事的事情发生,社会公德、社会治安都得到好转,人们的集体观念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加快山区文体事业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对于提高山区群众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文化发展跟上时代步伐的标志。
2 当前山区乡镇文体设施建设必需从实际出发
山区乡镇文体设施建设必须要从山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既不能超越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又不能搞一个模式。山区由于受自然条件限制,群众居住分散,甚至单家独户,文体设施的建设必需就简为主,文化室和其他活动场点建设,要选择接近群众居住相对集中的地方,方便群众活动为原则。在人口相对比较集中的自然村,可以以行政村为单位兴办文化室,使之成为群众乐于参加的文娱活动场所。也可以与邻近行政村共同联办文体活动场地。这样联办,首先有利于针对山区群众居住分散,文体活动以小型分散为主的特点,无论文艺活动,电影放映或体育类活动均在活动中心举行,便可以解决周围多个自然村群众的文化生活问题。其次也可以集中物力才力,资源共享,有利于开辟山区文化发展。有了这些场地,龙华镇文化站经常组织到沙迳广场举办文艺晚会、放电影、篮球比赛等项目。也给上级送戏下乡提供适合的场地和条件。一个广场就有邻近村、居委受益,可见联办也不失为一件好办法。按照山区的实际,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争取领导重视、挂钩单位扶持、广大村民的支持,山区乡镇文化设施建设将会不断完善和发展的。
3 对建设山区乡镇文体设施应采取的对策
乡镇综合性文化站是国家设立的全民所有制基层文体事业机构,是进行思想教育,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交流经济信息,开展文体活动的综合性事业单位,是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乡镇文体设施建设必须审时度势,把握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文化的方针、政策、法规。在加强领导,增加投入,稳定队伍、改善设施,丰富内容等方面,下大功夫,加大力度,采取有效对策,加速乡镇文体设施建设。
首先,思想认识要到位,争取领导的重视。乡镇党委政府要把文体建设列入党委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经济建设和乡镇公共设施建设的总体规划,把文体设施建设经费纳入乡镇财经预算计划当中。只有提高认识,摆正位置,积极投入,加强建设,才能真正使文体事业与经济同步发展,文体建设才有保证。近年来,文体活动已引起上级领导的逐步重视,场地设施的建设已是基层工作的任务,各挂钩单位已多渠道扶持搞好村级的文化广场,配备所需设施,我县龙华镇已经有五个行政村,在挂钩单位帮扶下建设好文化广场并配备好设施,还有一个行政村正在建设中,可见全方位重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次,国家要对山区实行“文化扶贫”。发展山区的文化,主要靠山区本身的努力,发挥自己的优势,改善内部环境,采取得力措施。但国家给予必要的“扶贫”支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也是必要的。近年来,经济发展,省、市、县已有一定经济上的支持。村级的文化室已经全部普及,去年通过政府扶持的五个村级文化广场,篮球场也验收完毕。到目前为止,我县龙华镇有22个村居委,有文化广场和配备设施的一半还不到,国家的“文化扶贫”当然要扶起来为止。《广东规划纲要》提出的“十项工程”应该一项一项落实,推动山区乡镇大发展大繁荣。
最后,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强乡镇文体设施建设的后劲。在得到领导的重视,国家的扶持下,村居委的干部也要积极和重视起来,争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场地的建设,要有足够的地方。场地是前提,建设是保证,这就需要我们村居委干部的共同努力,多渠道去筹集资金。有企业的争取企业的扶持,也可以争取经济雄厚的村民的支持。村民们也必须全力支持和配合,该出钱时要出钱,该出地时要出地,该出力时要出力。共同把我们的文体设施建设好,我们只有把文体设施建设好,才可以保证我们群众的文体生活的开展。为农村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造福子孙万代。
参考文献
[1] 广东文化强省建设(2012年4月)[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