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海外市场开拓案例

海外市场开拓案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海外市场开拓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海外市场开拓案例

海外市场开拓案例范文第1篇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走出去”良机。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中国经济率先复苏,外汇储备额庞大,企业所受创伤较小,资金充足且成本低,具有海外并购能力。相比之下,金融危机使很多海外企业资金链发生断裂,出现困难,许多企业希望能够得到外界支持,找到合适的“婆家”。因此无论是市场的变化还是兼并的成本上,都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很大的机遇。以2009年为例,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行为仅次于德国,居世界第二位,中国企业正以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参与全球竞争。但是对于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来说,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是失败与成功交织。据统计,我国近年来企业海外并购的整体成功率不足三成,中铝与力拓收购交易失败案、武钢与澳大利亚Western Plains Resources公司合资受阻案、腾中收购悍马夭折案,海外并购失败案例层出不穷。为什么在国家大力支持我同企业“走出去”,同时海外企业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困难重重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却不能得心应手,这确实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一番。

腾中收购悍马夭折:海外收购必须准备充分

2009年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个典型事件,就是当年6月四川腾中工程机械公司与要收购美国通用汽车旗下的悍马品牌,并达成收购协议。腾中重工是四川一家民营企业及国内领先的路桥、建筑机械及能源设备的制造商。根据初始交易条款,腾中重工通过收购,将享有使用悍马品牌的权利并获得极为关键的高级管理层及营运队伍,还将承续与悍马经销网络相关的现行的经销商合约。另一方面,作为整体交易的一部分,腾中重工将与通用汽车就总装,部件和材料供应的长期合同进行磋商讨论。四川腾中表示对悍马品牌和产品研发能力的投入将满足美国和全球市场高端产品的需求;悍马方则表示作为一家全球知名品牌,在腾中重工的投资和强劲支持下,悍马无论在新拓展的市场,还是在现有市场推广新产品方面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并且一旦交易成功,3000多个美国本土的就业职位将得以保留,因此愿意与新的合作伙伴携手开拓成功的未来。

你情我愿,腾中联姻悍马看来是板上钉钉了,社会各界也一直关注着事件的进展。但是2010年2月25日,通用汽车公司在美国底特律总部宣布,由于四川腾中没有能按期完成对悍马的收购,此项收购交易失败。随后,通用汽车声称将关闭悍马品牌,此举获得了美国环保人士的欢迎。沸沸扬扬的腾中收购悍马案终于胎死腹中。人们不禁要问,在两厢情愿的情况下,为什么海外并购依然失利。

首先,腾中对悍马的收购并不是完整的收购。通用出售悍马时的“叫价”是5亿美元,但是最终双方的协议价格却是1.5亿美元。而伴随收购价格的减少,腾中收购的内容也大幅减少,仅包括了品牌、商标、渠道和一些专利使用权,并没有涉及到悍马股权、生产线以及核心技术等,这种收购实际上对腾中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实力的提升并没什么实质性的好处。其次,成功发展悍马前景暗淡。2006年一2008年悍马汽车全球销量每年下降近50%,2008年全球销量仅3万多辆,并且在全球低碳经济发展的潮流下,悍马的高耗油率已经越来越不受欢迎,2009年悍马已经接近于停产。腾中一旦收购悍马,光是开拓市场就要再花上数十亿美元。而腾中作为一家中型企业,注册资本仅为3亿元人民币,2008年销售收入为15亿元人民币,如此实力,摁成功“驭马”确实力有不逮。第三,腾中不具备汽车生产资质。在2010年年初底特律车展上,通用汽车(中国)总裁甘维文就曾表示,腾中收购悍马最大的障碍是腾中不具备汽车生产资质,只有解决这个问题才能完成交易。腾中是一家以生产搅拌机等筑路机械为主的企业,不具备汽车生产资质。要把悍马原来的大排量产品改变过来,需要过硬的汽车技术,同时开拓国际高端汽车市场还要有与国际汽车行业进行充分合作的国际经验。在这些条件都不具备的情况下,要去收购一个已经陷入困境的国外汽车品牌,进入高端越野车行业,几乎是天方夜谭。而腾中此前欲联手东风汽车公司共同收购,也没有获得东风同意。正因如此,而腾中在了收购公告,并不断与悍马洽谈后,由于发觉自己收购悍马后并没有成功发展悍马的实力,也没有向商务部正式申报(我国规定,凡是对国外并购企业,如果超过一亿美元的投资要向商务部报备。),收购行为迟迟未执行。就这样,腾中耗时两年的收购悍马终因自己的准备不足而以失败告终,期间还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一收购夭折案例给我们启示,海外并购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要对自己的资质和能力,对被并购对象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有一个充分的考虑,避免盲目性。

中铝与力拓收购交易失败:政治经济因素不能忽视

2009年,中国最大的海外并购案要数中铝斥资195亿美元增持力拓股份。当年2月12日,中铝宣布将通过认购可转债以及在铁矿石、铜和铝资产层面与力拓成立合资公司,向力拓注资195亿美元。如果交易完成,中铝可能持有的力拓股份最多上升到18%。当年6月,这场交易计划因力拓毁约宣告失败,力拓集团董事会撤销了对中铝交易的推荐。并依据双方签署的合作与执行协议向中铝支付1.95亿美元的“分手费”。

力拓是世界三大铁矿石巨头之一,全球市场占有率较高,但在国际金融危机下,铁矿石价格下跌,资金上也出现了困难,公司已经负债387亿美元,急需外部资金补备。而中国经济的率先复苏,经济增长的高速度,也需要有价格稳定、供应充分的优质铁矿石资源。中铝收购力拓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国家发展战略考虑的。从2月份宣布收购开始,也似乎是一帆风顺。实际上当时在澳大利亚内部就一直反对声音不断,力拓与中铝也在收购问题上进行了充分博弈。澳大利亚国内许多议员与政府官员,还有一些协会组织甚至一些国际组织都认为中铝是中国国有大型企业,代表中国政府的利益,它对力拓的收购将极大地损害澳大利亚的国家安全,它们不断游说澳政府不要批准这一并购。当年3月中旬,中铝力拓交易先后通过澳大利亚反垄断机构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ACCC)、德国联邦企业联合管理局(FCO)两关审查后,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批委员会宣布,交易将在原定的30天审查期基础上,再增加90天直到今年6月15日,实际上将这场并购事件的审批拖延下来。而这期间,国际铁矿石价格上涨,同

时美联储开始启动印钞机,全球资本市场明显好转,全球资本流动性重新充裕,力拓英国公司和澳大利亚公司采取了配股方式筹集了充足资金度过了难关,于是便采取了毁约的方式,并宁愿出1%的违约金。其实,力拓利用与中铝的交易条件的公布,获得了市场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也顶住了股价下滑的压力,并且成功配股度过危机,可谓是好处多多,区区1.95亿美元的违约金也在这几个月中通过铁矿石交易价格的上涨获得弥补,而大多的铁矿石是出口到了中国,从中国赚的钱又还了一部分回来,是再合适不过了。而中方意图没有被满足,反倒一直在承受包括力拓股东、澳大利亚政府以及国外舆论的压力,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

总结这一经验,我们发现海外并购除了实力之外,还有一些不能忽视的因素在里面,就是政治的和经济的因素。现在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威胁沦在海外颇有市场,这影响到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海外发展。从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失败,到中铝收购力拓不果,再到前些时候的鞍钢集团与美国钢发展公司在美合资建厂受阻,这些都折射了东道国政府对中国资源及其加工类企业在海外发展的担心,它们担心中国获得资源而经济不断发展和强大,也担心本国相关行业受到冲击而影响产业安全,它们要遏制中国的发展,因此对中国的国有企业大规模并购行为采取了消极态度甚至是反对态度。同时,经济因素不容忽视,在中铝收购力拓案件中,力拓的毁约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国际经济出现了复苏迹象,铁矿石价格上涨,使其实力重新增加。宝贵的四个月时间,由于国际经济的多变性,给力拓带来了决定性的好处。因此,当中国企业在采取海外并购行为时,一是要不断淡化国家色彩,淡化企业的国有色彩,不要过分高调宣传,亮出底牌和好处。更要注重加强己方在东道国的游说能力,而在本案例中,中铝在游说澳大利亚政府和力拓股东接受注资方案方面都显得声音微弱。

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专业化、国际化并购团队

2010年3月28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瑞典哥德堡正式签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经过一年多的艰苦谈判,中国民营企业吉利终于以18亿美元的代价,获得了拥有80多年历史的豪华汽车品牌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以及相关资产,包括知识产权。今年第三季度完成交割后,吉利集团将保留沃尔沃轿车在瑞典和比利时现有的工厂。同时也将适时在中国建设新的工厂。从收购标的看,吉利将100%拥有沃尔沃轿车品牌,同时拥有沃尔沃轿车的9个系列产品、3个最新平台的知识产权,接近60万辆产能、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生产线,以及2000多个全球网络及相关的人才和重要的供应商体系,包含了沃尔沃轿车的所有资产及知识产权。从财务数据上看,2009年,吉利总营业收入为42.89亿元,而沃尔沃轿车的总收入约合人民币1000亿元。把总收入超过自己20倍的豪华车巨头沃尔沃轿车收入囊中,吉利此次并购的成功,有利于迅速做大自身的产销规模。从品牌价值上看,根据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的国际品牌榜显示,拥有百年历史、被誉为“最安全豪华轿车”的沃尔沃轿车,品牌价值高达20亿美元。收购沃尔沃,利用其高端品牌形象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对于吉利而言是条捷径。从技术上看,虽然“嫁入”福特之后,沃尔沃轿车的部分产品平台与福用,但是,沃尔沃轿车仍是一家具备造血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公司,拥有4000名高素质研发人才队伍与体系能力,拥有可满足欧6和欧7排放法规的车型和发动机等低碳发展能力。特别是沃尔沃轿车在汽车主动、被动安全领域的众多领先技术,以及研发、生产豪华车型的体系能力,更是吉利所缺乏且梦寐以求的。

可以说,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成功对其长远发展将带来巨大好处,而吉利的“蛇吞象”之举也为中国海外并购提供了一个里程碑式的案例。论起成功的原因,首先,吉利是一家私营企业,它的政府色彩比较淡化,足以消减那些鼓吹中国的声音;其次,吉利近年来快速发展,形成了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和善于学习的企业文化,并不断的参与海外市场的投资经营活动,积累了大量的海外发展经验,通过在欧美等地的展销提高了自身的海外知名度与声誉;第三,吉利建立了一只专业化、国际化的并购团队,其200多人的并购团队中包括了国际金融巨头罗斯柴尔德银行团队,他们对收购进行了充分的精心准备,为沃尔沃制定的雄心勃勃的发展规划,获得了被收购方的认同,罗斯柴尔德团队在并购中还发挥了财务顾问、知识产权顾问以及政府公关等重要作用。

从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案例我们可以得到一些经验,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一要建立有效的并购团队;二要有充足的实力和国际化的、现代化的企业文化;三要有较强的游说能力和较为淡化的国家色彩。这些成为中国企业减少海外并购障碍的必要因素。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成功之道

从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需要政府和企业双方面的努力。

海外市场开拓案例范文第2篇

去年以来,国内企业争先恐后迈向国际医疗市场,单起并购交易金额屡创新高,几亿美元甚至十几亿美元的并购案越来越常见。诸多并购案例还显示,不同于过去对单个产品和技术的试探性收购,国内资本逐渐开始尝试跨境控股型、战略性投资,在创新和前瞻性早期项目方面也不惜血本。

中国资本热衷跨境医药投资的背后,是国内医药产业面临的愈发迫切的升级压力,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仅靠关门研发改造并不可行,“走出去、引进来”是可行的手段。

但出海并非一帆风顺,相反,更多的是险滩闯关。“中国医疗企业海外并购刚刚起步,并购战略不清、尽职调查专业能力不足以及并购后整合困难,导致不少海外并购案例难达预期效果。”华盖资本董事长许小林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资本争相出海

去年国内医药企业400多起并购案例当中,约6%属于海外并购,标的集中在原料药、仿制药、医疗设备、肿瘤技术、基因检测、医疗机构、保健品等领域。在新药研发方面,跨境合作项目也越来越多,例如,药明康德与Juno成立合资公司主攻CAR-T免疫治疗,复星医药现金出资2000万美元与Kite Pharma合作,引进后者CAR-T治疗产品KTE-C19。

谈及近两年的跨境医疗投资,君联资本合伙人蔡大庆最直接的感受是,国内资本出去得很快很急,对一些项目给出的估值要高于国外其他投资者。

在高特佳投资集团主管合伙人胡雪峰看来,国内企业投向海外的医疗资本金额比较大,一些大的并购项目层出不穷,且早期研发项目和成长期成熟期企业尽收囊中,涵盖了制药业、医疗器械、诊断试剂、医疗服务等大健康全产业链。

为什么近年来国内资本争相出海投资医疗健康?蔡大庆认为,一是因为汇率,2015年下半年开始,美元对人民币汇率攀升。二是因为国外技术领先,价格优势比较明显,即海外标的拥有更好的性价比,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的市盈率差来赚取利润。

此外,近两年国内药品市场竞争激烈,一致性评价、医保控费等多重政策因素对药企生存产生影响是直接的推动力。

许小林将跨境医疗并购项目分为两类:一是通过海外并购弥补技术差距,即用资金换技术进度。公开消息显示,海外并购案例中,新兴技术的并购和投资占到总并购案例的40%左右。

去年年底,和铂医药以现金加股权的方式收购总部位于荷兰的Harbour Antibodies BV公司,在此基础上打造专注肿瘤免疫领域的世界顶级生物医药公司。“我们依托收购的转基因鼠技术平台,开发创新药产品管线,同时也计划与国内开发生物大分子药物的公司进行合作,共同推进国内生物医药行业和国际接轨。”和铂医药CEO王劲松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另外一类,则是通^海外并购扩张全球市场。例如,三诺生物于2016年初完成对尼普洛诊断的并购,通过该并购获得标的的全球销售网络,尤其是美国的销售渠道。又如,去年7月复星医药收购印度药企Gland Pharma,目的之一是借机进入欧美市场并进一步获取全球注册与认证的能力。而人福医药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人福美国花5.5亿美元收购Epic Pharma公司,也将对集团麻醉镇痛药品业务的全球市场拓展起到积极作用。

克服“水土不服”

对频频出海收购医疗资产的国内资本而言,交易达成可能只是漫漫长路的第一步。

“跨境并购失败率超过70%,财务、业务整合都需要关注,最难的是文化整合。”盛世投资首席投资官李丹表示,由于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加上文化和理念的差异,不少企业和投资机构在投后管理上不够顺畅,主要是缺乏经验和人才。

特别是在并购发达国家的优质标的过程中,如何守住原有技术及管理团队,对中国团队来说是巨大考验。

据王劲松介绍,去年年底和铂医药收购Harbour Antibodies BV公司时,之前的投资人、共同发起人、创始人以及团队,都很看重平台价值的体现和回报的最优化。如果收购方来自美国,他们的顾虑会比较少,可能就看一些基本的商业模式或运营计划。然而,中国的投资方参与及新公司运营总部移到中国,则让他们顾虑重重,担忧点主要集中在中国整体创新环境、国内市场和西方成熟市场的差异等方面。

为了从体系上和模式上打消对方顾虑,王劲松决定,新公司成立并完成收购后,企业将继续让荷兰的团队进行平台优化以及新药研发方面的工作,同时,拓建实验室,在美国波士顿开展和生物医药行业主流接轨的新药研发活动。

除了并购后整合方面的困难,许小林认为,中国医疗企业海外并购还面临并购战略制定不清、尽职调查专业能力不足的风险。一方面,不少企业缺乏清晰的并购战略路线图,并购目的不清或对协同效应规划不足。一些企业推行海外并购并非出自战略考量,而是因为政府的鼓励或中介机构的推荐;另一方面,缺乏国际化经验、对海外商业法律环境和盈利模式理解不深,组织和协调内外部资源的能力缺失,对尽职调查风险点评估和决策能力不足。

对第二点,蔡大庆颇为认同。据他观察,国内很多基金是第一次往外投,相对比较谨慎,但关注的点不是特别到位。比如,去国外投资,虽然标的价格相对便宜,但人员工资、各类开销支出很高,不少机构只看价格低就投钱,没有意识到公司可能未来烧钱很厉害,使得投资回报难达预期。

海外市场开拓案例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国际营销 国际市场竞争

方案一:产品集聚——低成本、小产品拓展海外市场。

温州目前共有30多万家中小企业,生产了全国60%的剃须刀、65%锁具、80%的眼镜、90%的金属外壳打火机和90%的水彩笔。光从这个数据就可想而知,温州企业生产的很多产品具有劳动密集型,生产成本低,产品规模小,这样的特点。那么针对这样子的产品,在开拓海外市场的时候,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营销手段——低成本,小产品开拓海外市场。

当今世界处在信息化时代,随着互联网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积极寻找海外客户,拓展海外市场是很多企业采取的营销拓展战略。积极开发全球市场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走之路,采取低成本的开发渠道是企业以低成本领先获得竞争优势的必备条件。因此,企业要根据自身的条件,采取适合自己的一些低成本开发策略,进而获得客户和市场。企业除了参加展会以及海外营销等一些昂贵的手段去寻找海外的客户外,还可以采用一些低成本的手法。外贸开发信;网络B2B推广;外贸网站;客户转介。

方案二:连锁经营,促进品牌国际化。

连锁经营是一种商业组织形式和经营制度,是指经营同类商品或服务的若干个企业,以一定的形式组成一个联合体,在整体规划下进行专业化分工,并在分工基础上实施集中化管理,把独立的经营活动组合成整体的规模经营,从而实现规模效益。是一种经营模式。

连锁经营成功的典型案例就是温州的康奈集团。康奈集团能作为在国内国外知名的真皮生产商,和集团的连锁经营的成功是密不可分的。康奈集团的国际化战略是从鞋业价值链的下游——销售领域开始的,地域市场是从法国、美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的大都市开始的,拓展市场的方式是国内生产,出口到目标国家,再由康奈品牌专卖店对外销售,品牌专卖店由当地华人华侨、主要是温州人来经营。在海外建立品牌专卖店,通过专卖店方式销售中国国内生产的产品,在中国制鞋企业中,康奈集团是第一家,而且到2005年底规模已达到100多家,数量也是最大的。康奈集团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将1000家品牌专卖店作为目标,更是肯定了这种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康奈集团的国际化战略目标中,除创国际名牌之外,就是品牌专卖店的数量。

方案三:做全球专业化的OEM制造商

“贴牌生产”一词源自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

urer),英文原义是原始设备生产商。在我国往往从不同角度称之为“贴牌生产”、“代工生产”、“委托生产”、“委托加工”、“定牌制造”、“生产外包”等。虽然称谓各异,其本质都是指拥有优势品牌的企业为了降低成本,缩短运距,抢占市场,委托其它企业进行加工生产。并向这些生产企业提品的设计参数和技术设备支持,来满足对产品质量、规格和型号等方面的要求,生产出的产品贴上委托方的商标出售的一种生产经营模式。

温州大大小小的企业中,有很多企业做的都是贴牌生意。当然,做贴牌也是有利可图的,只是,其中的利润大部分被国外的商家拿走了。如果做个调查,我们会发现,那些国际市场上价值不菲的品牌服饰,有50%可能产地就在中国,有90%可能正是温州生产的,绝不牵强。因为世界顶尖的十大国际品牌,有五个已经授权温州服装企业做加工贴牌,欧洲、日本的一些高档品牌产品以及国内一流品牌,开始往温州转移,或迟或早,都在温州做起了加工贴牌。“温州制造”不再是街头的低档货,特别是由温州贴牌加工的男装已经摆上了国际名品的精品柜。近年来一些服装企业纷纷把目光由创品牌转向高档贴牌加工,因为他们发现这里的市场空间更大。据了解,像报喜鸟、庄吉、乔顿等一批服装企业的贴牌加工费高达30-40欧元,而夏梦·意杰的加工费则更高,从30-90欧元不等。以夏梦200万套的年产量来计算,收益不菲。显然,贴牌加工是快而有效的原始积累方式,通过给国际知名品牌做贴牌加工,还精化了自己的生产能力,只有养精蓄锐才能厚积薄发。所以,这又是一个信息,一些做贴牌的温州中小企业,何不专业做贴牌,加工贴牌是自主创品牌的前期准备,高档贴牌加工的空间很大,它能帮你实现原始积累,对你后期做实业也有很大的益处,特别是一些国际品牌的规范化管理经验。

方案四:通过建立合资企业,引进先进的技术,提升产品竞争力。

温州企业中,最有名的合资企业就是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德力西是温州、乐清市最大的合资企业,2007年10月12日,经国家商务部批准,德力西与法国施耐德电气公司组建合资公司——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同年11月16日,中法合资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在乐清柳市正式挂牌成立。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6.2388亿元人民币,德力西与施耐德双方各自拥有50%的股份,使用德力西品牌。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成立两年来,充分融合中西方企业文化、管理模式,企业经济实力、技术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构建了中国电气发展的新模式,促进了中国电器之都的产业升级。目前,德力西已经在国防、航天、电力、建筑、冶金、交通、石油化工等国家十几个重点行业的重大工程项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综合实力位居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前列。

海外市场开拓案例范文第4篇

不可否认,国际化与全球化让整个世界正在变成一个村庄。在原有的市场秩序中,除领先的欧美日韩企业之外,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等新近崛起的大国正在不断地调整自身的姿态,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和劳动力优势,以进一步开放的国内市场和政府政策来参与全球竞争的博弈。

在全球市场,行业管制不断放松,产品技术的生命周期不断缩短。这些特征在汽车、电讯、计算机、IT、手机、家电等行业急剧加速。中国和印度正在相互竞争成为世界的生产基地。

此时,企业的生产管理活动范围将由国内拓展到全球,不能仅靠利用国内资源来谋求发展,而是必须广泛地利用世界各国的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发展自己,以求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同时,其生产协作关系也不再局限于国内,而是要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合作伙伴;而且,企业的发展也不仅仅受国内经济形势、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要受到国际经济形势、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制约。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管理必须建立高效、便捷、可靠的全球化要素传输流动网络,采用各种先进的要素传输手段,特别是信息传输手段,否则,企业就无法在国际竞争中取胜,这对企业的组织结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外国企业卷入中国市场的同时,中国企业也在积极寻求海外发展之路。在汽车、家电、IT等行业,全球的主要竞争者都已经在中国亮相,合资、并购、OEM等商业现象不断出现。中国企业也开始向全球化迈出艰难的第一步,体验着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度和难度。

这种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的“逆过程”,以及发展中国家彼此迅速渗入的国际化进程,最终会导致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一体化格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战略联盟已成为西方企业间合作竞争的新形式。

案例:沃尔玛的全球化6原则

沃尔玛自1991年开始从美国向海外拓展以来,一直大力推行全球化。从1996年至2000年,该公司销售增长中有27%来自海外经营。即使是全球经济不景气的2001和2002年,海外经营对公司销售的贡献也达到了17%。

沃尔玛成功拓展海外市场的经验,总结起来就是做好几大决策。

选择产品:选择一个或少量的产品系列作为全球化的先头部队。

选择市场:通过认真分析,挑选适合进入的市场。

选择打入市场的方式:选定目标市场后,企业应确定出口产品与当地生产的比例。

移植企业文化与经验:把企业的经营模式带入目标市场。

海外市场开拓案例范文第5篇

10月的中国并购市场完成数起大宗并购交易,仅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CDMA,所涉及金额就高达160.92亿美元。但从总体来看,伴随着整体经济增速的放缓,并购市场活跃度依旧呈现下降趋势。本月并购案例数量18起,环比减少18.2%。其中,已披露金额并购案例15起,涉及金额255.37亿美元。从行业上看,制造业、能源及矿业、金融等行业并购活动较为活跃,三个行业并购案例数量总和占中国并购市场案例总数量55.6%。本月并没有出现VC/PE背景企业并购案例,机构退出依然艰难 (见图1)。

电信收购联通成就境内最大电信业并购案

本月中国企业境内并购案例数量13起,环比下降18.8%。其中,已披露金额案例11起,涉及并购金额182.82亿美元。从行业角度来看,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CDMA为国家性质的行业整合,旨在开发新的增值业务,国内电信行业出现大规模重组的可能性不大。此外,南方航空14.63亿美元入股辽宁机场集团,南航有意以航空运输为基础,通过产业转型,向航空产业链两端延伸,拓展新型服务 (见图2)。

中海油服完成对挪威AWO收购

本月中国跨境并购市场并购案例5起,已披露金额并购案例4起,并购金额达到72.55亿美元。跨境并购最大看点在于,招商银行45.79亿美元收购香港永隆银行,招行旨在利用并购目标的现有网络和客户基础迅速融入当地市场,从而达到国际化战略。这一宗并购也成为国内迄今最大、香港近7年来最大的银行业并购案例。

此外,中海油服也于10月中旬最终完成25亿美元对挪威AWO公司100%股权收购,标志着中国公司进军全球油田服务业的一次重大尝试。中海油服作为中国近海市场最具规模的综合性油田服务供应商,借助此次收购可大幅节约建设成本,并同时获得多项深海作业技术,有助于提升其国际市场竞争能力(见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