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环节

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环节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环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环节

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环节范文第1篇

1、创设教学情景,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所谓教学情景,是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学习某个知识而设置的一种教学氛围。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从而使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在这一环节中,重要的是教师如何设计问题,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哪些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己探究,哪些内容由教师直接讲授,这需要教师仔细斟酌。就计算机基础课而言,操作技能类的教学内容占很大比例,如Office2010办公软件的使用、Internet的概念及应用等,其中很多内容适合进行探究型教学。如在“WORD字处理软件”一章的教学中,教师在简单地讲解WORD基本界面和文档的基本操作后,就可对文档的排版和图形操作等内容,采用探究型教学模式。首先利用课件设计问题的情景,将几幅设计完美的文档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对文档的编排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教师通过对该文档的介绍,引导学生明确其中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每人设计一份精美的贺卡或班级简报等。

2、实施探究操作,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新知识。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探索。该环节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创新,从多角度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互相讨论、上机操作等方式掌握新知识,完成教师提出的任务。这一过程学生可独立完成,也可由分组完成。分组的益处在于通过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可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共同提高。在学生实施探究操作过程中,教师应给以相应的指导,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对学生的探究过程给以及时的评点,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层的思考,逐步完善探究活动。

3、重视交流、总结,做好评价探究结果工作。

交流、总结、评价探究结果是整个探究式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态度、知识点的掌握及探究成果等进行总结,对探究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给以讲解。具体作法可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讲述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思考方法、创作手段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互相交流,教师在此基础上对其成绩给以肯定,对其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在教学中可以看出,成果展示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也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的成果让大家共享。在评价探究成果的环节中,应鼓励学生多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允许互相争论。教师作出否定评价时,应持慎重态度,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进行探究型教学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1、加强双基教学,扎实探究基础,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中,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对探究式教学能否有效地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进行探究式教学之前,应对学生必须掌握的一些基本知识进行讲解,使之具备相应的背景知识和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使之能够利用计算机作为工具去完成教师布置的探究任务。

2、明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特点精心设计探究问题。

设置探究问题是探究型教学模式的核心,问题设置得合适与否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在使用探究型教学模式之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对可用探究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内容,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探究能力,设置恰当的探究问题。在学生进行探究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有效的调控,以减少学生操作的盲目性。

3、加强上机实践环节,建立良好的探究环境。

计算机基础课实践性很强,相当多的知识都需要通过上机实践来掌握。为此,必须重视上机实践教学,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探究环境。首先教师应针对每堂课的重点内容,给出具体的上机实践题目,以减少学生上机操作的盲目性。其次,应尽量多安排一些具有可操作性和综合性的题目,以提高上机实践课的质量。第三,应加大上机实践课的教学时数,做到精讲多练,以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第四,应加强上机实践课的测试和考核,在给出上机实践课成绩时,除了应检查学生是否较好地完成了测试题目外,也应考虑到该生独立操作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三、总结

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环节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生物学教学

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为了切实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对教学思路进行了反思和重构,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整合出了高中生物“情境-问题-探究-应用”的课堂教学模式,与同行们进行交流。

1 本模式的设计思想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情境-问题-探究-应用”课堂教学模式正是以这四大理念为指导,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形成“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情境的创设”及“尝试应用”这两个环节主要体现了“注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一理念,学生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提出问题,学习新知识,最后又运用所学新知识解决问题,体现了知识来自于生活,最后又回归生活的原理。而“提出问题”、“自主探究”环节主要是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符合“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整个模式的实施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目的。

2 本模式的理论基础

对“情境-问题-探究-应用”课堂教学模式影响重大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教师和同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灌输知识的方式,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主动获取知识。

人本主义理论是实施该模式的前提。人本主义理论提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观点,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学生个性,实现其潜能。教育应把自我实现的抉择权留给学生,以学生自主探究,自我发展为目标。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学生不同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也要有相应的针对性的撸导。该模式中的提出问题、探究教学、尝试应用等环节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学生也就有了更多的发展和成功机会。

3 本模式的实施

3.1 本模式的流程

“情境-问题-探究-应用”教学模式的四个环节即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尝试应用,前后呼应,相辅相成。设置情境是提出问题的基础,而一个好的生物学应用问题本身又构成一个好的生物学情境。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自主探究,也可以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继续提出新的问题,再探究学生应用所学生物知识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可以看做是一个新的情境创设的过程,在该情境中学生还可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四个环节密切联系,相互依存,构成了“情境-问题-探究-应用-情境-问题-探究-应用……”教学链,这是一个有机联系,前后贯通,不断延伸的、开放的、动态的教学系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可以从某个环节切入,也可以在某个适当的环节结束。

3.2 本模式的实施过程

“情境-问题-探究-应用”模式的实施主要分为四个阶段:感知生物知识阶段、激发求知欲望阶段、探求生物问题实质、应用知识综合提高阶段。下面以“细胞呼吸”为例具体介绍该模式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创设情境,获得感性认识阶段。

用学生喜欢的法拉利跑车和关注的人物奥运会短跑冠军博尔特引入新课“细胞呼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比较燃烧与细胞呼吸的异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迁移,使学生对细胞呼吸有个感性的认识。高中生物知识大多是抽象的、微观的,如细胞的分裂、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等学生看不见摸不着,所以比较难懂。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各种手段,如图片、录像、动画等,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拉近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或者设疑激趣,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

第二阶段:提出问题,激发求知欲望阶段。

在比较了燃烧与细胞呼吸的基础之上,提问学生燃烧释放二氧化碳等物质,那细胞呼吸分解又释放什么产物?本环节提出问题主要是由学生提出,在教学时间比较紧迫的情况下也可以教师直接提出;提出的问题可以是学生在课前收集的,也可以课堂上学生根据创设的情境或教师提供的资料提出;可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也可以由小组讨论提出。在该模式中,提出问题是一个重要环节,它是下一个环节自主探究的起点。从长远来看,“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生物课的重要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给予及时的点评,在点评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第三阶段:自主探究,探求生物问题实质阶段。

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应该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在本节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酵母菌相关的背景资料,请学生根据背景资料提出问题,如酵母菌是不是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又可以进行无氧呼吸,酵母菌有氧呼吸是不是会产生二氧化碳,无氧呼吸是不是会产生酒精等等。在设计实验时,教师有时需要提供一些必要的实验材料、背景知识,甚至一些问题提示,目的是降低难度,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否则学生会无从下手。“探究酵母菌呼吸作用的产物”时可以建议学生考虑:实验需要做几组?怎样保证酵母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能正常生活?如何控制有氧环境?如何控制无氧环境?如何检测产物?最后完成实验,得出结论。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给学生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实实在在的独立探索。切忌蜻蜓点水式的自主探索。(2)重视探究学习后的互动交流环节,让学生共享学习过程与学习成果以增加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学习的成就感。

第四阶段:尝试应用,提高深化阶段。

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环节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课堂模式;五环探沟;教无定法;提高素养

当今,教学模式之风盛行,但有长期生命力的模式却不复存在,历史课堂教学亦不例外。从洋思教学模式到杜朗口模式再到自我生成的“五环探构”模式,都有其优劣,对于历史学科来讲都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为此仅从教学历程与个人认知方面浅作剖析。

以《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和历史教科书为依据,根据“内容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全面完成历史课程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教学目标。以学情为依据辩证使用方可有效,全盘接受与行政化使用,概适得其反。

洋思中学的教学观念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正是教育要面向全体,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才会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这是教育发展方向,也是办人民满意学校的体现。

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是:“二三三六”自主学习的高效课堂模式。即: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三个模块(预习、展现、反馈);六个环节(预习交流、认定目标、交流合作、展现启示、交叉巩固、达标测评)。此模式做到了破旧立新,体现课改“以学生为本”的要求。

在学习上述模式之后,本地区自我生成“五环探构”模式。“五环-探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中,“五环”是指“导、学、探、练、清”五个环节;“探”是指探究性学习;“构”是指让学生建构知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探”是核心,“构”是目的,“五环”是操作程序。该基本模式的理论依据是“素质教育”“新课程理念”“建构主义”和“发现法”。其精髓和要义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导、学、探、练、清”五个教学环节的实施和运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觉构建相对“内化”的课堂知识体系,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其流程为:“目标导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达标训练堂清检测”,并强调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该模式的基本内容为:作为教学环节,“导”是指“目标导学”,即采用恰当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将学生带入新课。作为教学理念,“导”是指在教学环节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包括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作为教学环节,“学”是指“自主学习”,即按自学指导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作为学习方法,“学”是指在自我调控下的自主学习,主要表现形式有:学习目标自我确定、学习方法自我选择、学习过程自我调控、学习结果自我反馈。作为教学环节,“探”是指“合作探究”,即采取同桌、组内、组间、师生等形式进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解决个人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作为学习方法和科学研究,“探”是指探究性学习,它包括科学探究的经历、体验等内容。“探”贯穿于课堂始终,“探”是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作为教学环节,“练”是指“达标训练”,即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训练。在知识与技能训练中要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分层训练。作为教学环节,“清”是指“堂清检测”,即对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测评,通过测评,了解学生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测评要以基础知识、重点内容为主,测评的方式可灵活多样。“探”指的是探究性学习,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是“五环―探构”教学基本模式的灵魂和核心。“构”是学生建构知识,即让学生通过相互之间的协作、交流和利用必要的信息等获得知识。在“五环―探构”教学基本模式中,“探”是核心,“构”是目的,“五环”是操作程序。

通过教学实践,“五环―探构”教学基本模式的优点是:凸显了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把学习、成长的主动权真正交给了学生,尊重了学生的自主,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能够带着兴趣、欢乐和合作意识去学习。把教师解放出来,再现了学生教学生的热烈场面,而教师只是起到点拨和评判作用。其不足在实践中也凸现出来。教师讲得少,学生说得多,凭学生知识很难把问题从不同角度讲明白,教学质量难以保障。卢氏县是贫困县,地处山区,农村学生数量众多,知识面窄,双基薄弱,口语表达能力不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难以展开。如此依葫芦画瓢,有违初衷。

综上所述,模式教学不是灵丹妙药,它只是初入讲台的学步车,是陈旧模式的治疼药,长期使用必有弊端,与时俱进才是良策。绚丽多姿的课堂需要个性飞扬的教师,鼓励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学手段上标新立异,走进历史教学的本真,我们的课堂才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朱汉国.初中历史新版课程标准解读与教学指导[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6.

[2]朱汉国,王斯德.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5.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2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06.

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环节范文第4篇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案例整合生物课堂

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能有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方法,受到极大重视,成为新一轮理科课程改革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突破口。 教育部2000年7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试验订版)》指出,高中生物课程要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试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侧重研究“探究性学习案例”整合到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模式和“探究性学习案例”整合到课堂教学中的展开形式。

一、“探究性学习案例”整合到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模式

根据教学需要,“探究性学习案例”可以整合到课堂教学中的任意一个教学环节中,而“探究性学习案例”也可以是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某一环节。

1.“探究性学习案例”可以作为教学素材,组织新课引入

“探究性学习案例”可以作为教学素材,组织新课的引入。例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节,可提前布置探究性学习——探究植物根、茎、叶的向重性,在上课时,展示植物根、茎、叶的向重性的拍摄图片(探究学习的“实验结果”环节),进行比较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2.“探究性学习案例”可以作为讲授环节,组织新课教学

“探究性学习案例”可以作为讲授环节,组织新课教学。例如,“种群数量的变化”一节,在学习“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部分教学时,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编写特点改编成探究性学习案例(全程探究,见下),组织新课教学。

探究案例 自然界中生物的种群是否一直保持“J”型增长

提出问题 在理想条件下,生物的种群呈“J”型方式增长,在自然界中生物的种群是否一直保持“J”型增长?

作出假设 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当死亡率增加到与出生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有实例证明吗?

设计实验 高斯曾实验:在0.5mL培养液(每天的培养液含量维持稳定)中放入5个大草履虫,然后每隔24h统计一次大草履虫的数量。

实验结果 高斯经过反复实验,得出了如图所示的结果。(大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略)

得出结论

3.“探究性学习案例”可以作为复习环节,组织巩固教学

“探究性学习案例”可以作为巩固环节,组织复习教学。例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一节教学,为了让学生尝试进行杂交实验的设计,设计一探究性学习案例:

现有一只光脚雌鸡和一只毛脚雄鸡,光脚和毛脚是一对相对性状,请设计杂交实验,探究鸡的光脚和毛脚,哪一个性状是显性?

4.“探究性学习案例”可以作为拓展环节,组织作业布置

“探究性学习案例”可以作为拓展环节,组织作业布置。例如,“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教学后,可进一步挖掘出探究性学习案例——探究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临界浓度,安排学生课后探究学习。

5.“探究性学习案例”可以作为整个环节,贯穿课堂教学

“探究性学习案例”可以作为整个环节,贯穿课堂教学。例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一节,本身就是一个探究性学习的典型案例,教材中关于分离定律发现过程的编写思路,体现了“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归纳综合、总结规律”的科学研究一般过程。

二、“探究性学习案例”整合到课堂教学中的展开形式

“探究性学习案例”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在展开时要防止探索过程科学的固定化,应以活泼多样的探究形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模仿式

在初次接触探究性学习时,教师先提供探究性学习的案例,让学生模仿探究学习,使学生对探究性学习有一些感性认识。例如,《分子与细胞》模块的第一个探究性学习——“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通过模仿学习中,学生大概了解探究性学习的全过程可分为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进一步探究八个环节。同时对“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等环节有了一些感性认识。

2.讲述式

在探究性学习中,设计实验是难点,教师应结合一些探究性实验,简述实验设计得原则、如何控制变量、如何设计对照实验等。例如,“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对“设计实验”环节,教师要结合多种对照实验(如空白对照、相互对照、条件对照、自身对照)案例重点讲述,并分析这些对照实验是如何控制单一变量的。

3.讨论式

当学生对探究性学习各个环节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论认识后,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时,就可以根据培养探究能力的需要,侧重对某一探究环节以讨论方式进行开展。例如,“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在学生对“设计实验”有了较为全面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可结合探究内容设计一些关于设计实验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如,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可采用哪种对照实验?怎样设计?怎样控制有氧和无氧的条件?等

4.引导式

一些生物科学发展史,本身就是一个探究性学习的典型案例,例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史,教师可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家的思维方式探索生长素基本理论的形成过程,不仅促进学生深刻领会生长素理论的论点,而且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中接受科学方法的训练。

5.研究式

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环节范文第5篇

所谓探究教学,主要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适当的设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究,使学生学习完全自主,教师主要承担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在新课程改革中,探究教学是最为显著也最为本质性的变革,值得教师以及学生的关注和参与,这主要还是因为探究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两性互动,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实施探究教学

1.探究教学是重要的高中化学教学方式

在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发现,探究教学方式是高中化学教学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非常符合高中化学知识内容的教学特点,另一方面也能够满足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

在实施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在备课时将各个环节的因素和问题都进行综合性考虑,经过全面系统地分析之后,从整体角度来进行教学实践内容和方法的安排.也就是说,高中化学探究教学通常都是经过了相当精心的设计和科学的谋划的,对于一般教学设计原理也会充分涉及和整合利用.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教师既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导演,也是教学环节的重要指导者,促进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指导学生进行具体的实验探究,并根据实际条件和环境的差异灵活选择探究方式,最终通过细节部分的安排、知识结构的构建以及基本技能的充分掌握来实现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充分提升.

2.通过知识迁移实现实验探究

高中化学教学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将教材中的知识迁移到学生的思想和意识中.更重要的是,需要加强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能力,这才是知识迁移的最终目的.在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模式中,就是通过探究教学模式来实现上述迁移,这主要是因为实践教学本身强调的就是内容和过程,而探究内容的本质也就是内容的认知过程,基本理论知识的铺陈就是实现高中化学实验探究的基本前提,如果在探究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的话,探究过程就不具备意义,甚至完全无法进行.

化学教材中的基本内容以及基本结构知识对于学生后期教学活动的展开十分有必要.教师需要通过基础知识的教学来保证学生基本的认知能力,基于此来进行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活动.

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实施探究教学的反思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可以看到的是,新课程理念对于探究教学方法十分推崇,这固然是因为探究教学方法具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优势,但是方法再好也不意味着能够完全应用于任何一种内容的教学,因此在对探究教学方法加以利用的时候还需要注意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否则就本末倒置,就会在过于关注教学方法的情况下抹杀了教学本身的目的和意义.

2.正确认识探究教学中的交流

在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中有两个显著的变化,一个是学生拥有了主动学习的姿态,另一个就是学生主动发现知识,而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因此在这种模式之下,就非常容易出现学生观念认识不一致的状况,这主要是因为学生本身无论是自身学习基础还是探索视角都会有较大不同.因此,教师需要采取措施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他人的观念,并准备表达自己的看法,从而加强师生之间以及学生相互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此外,教师也需要在探究教学的交流环节中适当地进行评价,通过教师一定程度的权威性来让学生更加良好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所在.

3.发现课程体系方面的不足

主要强调的是在探究教学过程中充分建立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这种评价体系,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潜能,在发现学生学习需求的同时采取措施满足之,使得学生能够在建立自信的基础之上更好地实现个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