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病虫害发生特点

病虫害发生特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病虫害发生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病虫害发生特点

病虫害发生特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油菜花;病虫害;出现原因;发生特点;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S56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333075

1 油菜花病虫害发生主要原因

1.1 天气因素

天气因素是导致油菜病虫害频发的主要因素之一,蚜虫会因为春秋2季的气候干旱而频繁出现,其他时间则因为天气较为阴湿,蚜虫的出现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农民所遭受的损失也会较轻;值得注意的是气候的不同也会使得蚜虫害的类型不同,因此其防治措施也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故而在防治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当地气候情况。

1.2 降雨因素

降雨的多寡直接影响到了油菜花病虫害的严重程度,其主要可以分为3类:当油菜花开花时当地降雨若是低于1mm,油菜病虫害发病的机率就会很小;当油菜花开花时当地降雨为1~3mm时,油菜花病虫害发病的病情较轻;当油菜花开花时当地降雨高达5mm时就会爆发严重的油菜花病虫害。

1.3 湿度因素和温度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空气湿度也会引起油菜病虫害,当空气湿度处于80%以上则会导致油菜病虫害病菌的快速传播;温度因素的影响作用也要引起重视。当病菌处于适于其生长的环境温度时,油菜病虫害也会较为严重。种植者要保证油菜种植环境的温度及湿度处于一个适宜的范围以防止油菜病虫害的发生。

2 常见的油菜病虫害的几种类型及其防治措施

2.1 油菜菌核病

油菜菌核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分布在土地以及油菜花种内的病菌,因此在种植油菜之前要对土地以及种子做好处理措施。油菜菌核病会对油菜的茎秆造成极大的损害,当油菜花处于开花结荚时期时其会出现枯死等现象。油菜菌核病常出现于温暖潮湿的时期,因此在该时期要做好植株保护工作。

2.2 霜霉病

油菜霜霉病的病菌是一种真菌,常存在于土壤中、粪肥中和种子内部,在种子萌发后会使得幼苗发生病变,并在油菜生长各个时期对其多个部位进行多次浸染。该类油菜病虫害在阴晴不定的地区多有发生且情况较为严重。针对此类油菜病虫害,应在其初期时将已被浸染的病叶等摘除并进行焚烧处理或者选择深埋。当情况较为严重时,应当进行合适的药剂防治。

2.3 病毒病

油菜病毒病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主要是因为多种病毒的复合浸染并以蚜虫作为病毒传播媒介。春季因其气候所特有干燥少雨等因素成为油菜病毒病多发时节,且油菜病毒病的流行和油菜品种、蚜虫、气候等多方面因素都有关系。在播种油菜时要选择抗病性较强的油菜品种,适当的推迟播种时间并且要保证油菜田内良好的通风。

2.4 蚜虫

在油菜种植中危害较大的蚜虫主要为萝卜蚜和桃蚜,其繁殖速度快、破坏力强,会给油菜种植者带来惨重的损失。其主要集聚于油菜的叶子上、茎枝处和花轴处以便于吸取大量的汁液,对油菜内部的叶绿素等造成极大的破坏。针对该种油菜病虫害应以药剂防治为主,要严格按照药剂配比来进行防治措施。在药剂防治过程中要做到交替用药以防止蚜虫对药剂产生抗药性。

3 油菜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对策

3.1 播种前期做好油菜种子处理工作

在播种前期,播种者要尽量选取未携带病菌的、抗病性强的种子,不应选择表皮有破损的、干瘪的种子。为了防止蚜虫等对植株造成危害,要先用具有一定浓度的盐水对种子进行一段时间的浸泡并将浮于表面坏种挑出,完成一系列处理工作后才可以进行播种工作;还要选定适宜的播种时间并要注意植株之间的最适距离,保证播种后所萌发的幼苗的高素质性能以及其自我防护能力。

3.2 要对油菜进行药物防治

在对油菜植株进行药物防治工作时可以选取菌核灵可湿性粉剂来进行1~2次的药物喷洒,为油菜笼上防护罩。在挑选药物时要选择正规厂家出产的各方面指标合格的产品,切勿因为价格等原因错过了油菜病虫害防治的最佳时间,从而造成更大的损失。

3.3 在油菜种植过程中要加强农业措施

种植者在进行油菜种植工作时要注意肥料的使用,要做到有效增强土壤肥力。因为湿度对油菜病虫害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要做好田间通风排水的工作,并且要注意杂草的生长情况并及时清除,使得油菜花可以生长在一个干净舒适的环境中;还要对油菜早期幼苗进行相应的保护措施,比如说覆盖薄膜等。

病虫害发生特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辣椒;苗期;病虫害;发生特点;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5-0160-01

辣椒栽培中,尤其是采用保护地栽培容易产生病虫害,苗期发生的病害以及虫害往往影响后期辣椒的生长,造成品质和产量的下降,从而降低农户的经济效益[1-6]。现将辣椒苗期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1 辣椒苗期病害

1.1 非侵染性病害

烂根病又称沤根,是苗期主要病害之一,发病初期根部变成浅锈褐色,地上部茎叶无异常症状,至根部溃烂时,叶片变黄萎蔫、以至枯死。该病不是受病原物侵染所致的病害,而是由于大气和土壤温度过低、湿度大、通风不畅、幼苗生长衰弱而导致的生理性病害。

防治措施:采取综合防治办法,提高育苗技术水平、控制棚内湿度,低温天气,可人工增加棚温,晚间在膜上增加草帘,撒细干土、草木灰等吸潮降湿;适当增施钾肥和艾格里微生物叶面肥,提高幼苗抗病能力。

1.2 侵染性病害

猝倒病、立枯病和疫病等是造成辣椒死苗、烂苗的主要病害。

1.2.1 猝倒病。辣椒处于幼苗子叶期,最先出现水渍状病斑的是幼茎基部,随着病情发展,病部转变为褐色,然后慢慢缢缩,逐渐形成线状,最后倒伏。高温高湿时,病苗附近有许多白色絮状霉。初期仅个别幼苗发病,以此为中心,病害发展很快,几天后即向外迅速蔓延扩散,最终导致成片的幼苗发生猝倒。

防治措施:该病属土传性病害,育苗时必须用敌克松对苗床彻底消毒,如果已造成死苗、烂苗,必须立刻用杀毒矾、百菌清、铜铵合剂、辣椒特效治病灵、敌克松或枯腐必克、枯腐宁加辣椒稀施镁连续喷施3~5次,每次间隔3 d左右。苗床湿度大时,不宜再喷药水,用甲基托布津或甲霜灵等粉剂拌草木灰或干细土撒于苗床上。发病中心应适当加大用药量,把床土喷湿喷透。发现病苗及时拔除,立即用生石灰∶草木灰1∶10的比例配成黑白灰撒入苗床。

1.2.2 立枯病。此病多发生在幼苗木栓化以后,死而不倒,因此称为立枯病。该病在幼苗刚出土至植株基部已形成本质部均能对其产生危害,一般幼苗中后期发生较多。幼苗的根茎部发病,幼苗茎基部患病后产生椭圆形病斑,呈现为暗褐色;随后失水变黑。病苗早期白天发生萎蔫,但是到夜晚可以恢复过来。病情逐渐发展后,病斑会继续扩大,甚至围绕茎一圈,使受害部位缢缩干枯,最终导致辣椒幼苗死亡。一般情况下,病株叶片多变为淡绿色,然后转为黄色,最后枯死、脱落。患病部位产生不显著的淡褐色霉,呈蛛丝网状。

防治措施:该病也属土传性病害,同猝倒病防治方法大致相同,强调的是:育苗时床土必须疏松,不要压得太实,间苗后要适当松土,必要时撒草木灰以减轻立枯病为害。加强苗期管理,防止苗床内出现高温、高湿状态。增施磷钾肥和艾格里微生物叶面肥,增强秧苗抗病力。苗床床土消毒要将五氯硝基苯和福美双混合使用。发病期可用甲基立枯灵乳油或甲基硫菌灵悬浮剂或井冈霉素等喷洒。一般每7 d喷1次,连喷2~3次。当苗床同时出现猝倒病和立枯病时,可用普力克加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用绿亨1号(95%恶霉灵)1 000倍液浇灌。

1.2.3 疫病。辣椒的苗期、成株期均可受疫病的危害,茎、叶和果实都可发病。幼苗发病多发生在根茎部,茎基部最初呈水浸状、暗绿色,后形成梭形大斑,病部缢缩,呈黑褐色,幼苗易折倒伏。成株期发病时,最初叶片白天萎蔫,夜间恢复,数日后整株枯死,根茎部变褐色,湿度大时病部出现白色霉层。叶片发病,多从边缘开始,初如开水烫伤,病斑暗绿色,果实发病多从蒂部开始,初呈暗绿色水渍状不规则形病斑,后扩展至全果。疫病病菌一般在辣椒病残体或土壤及种子上越冬,是最初侵染辣椒的病原。遇高温高湿的适宜条件时,病菌经过雨水飞溅或灌溉水传播到茎的基部引起发病,田间温度25~30 ℃、相对湿度高于85%时发病重。一般在雨季或大雨过后天气突然转晴,气温急剧上升,疫病最易流行。若土壤湿度在95%以上,持续4~6 h辣椒疫病的病菌即完成侵染,2~3 d就可发生1代,特别是排水不良、密度过大、不分苗、通风透光不良的苗床发病最重,若在3~4叶分苗的发病较轻。

防治措施:一是种子处理。二是轮作换茬。三是采用合则密植、高畦栽培,严格避免大水漫灌。四是高温闷棚(仅适用于秋延后辣椒)。五是药剂防治。如果处于少量发生时,应当及时拔除病苗,然后用药剂对病苗周围的土壤进行处理。发生量较大时,可用64%的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7%普力克水剂600~800倍液,或21%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50倍液等药剂,任选一种进行喷雾防治,每5~7 d喷1次,连喷2~3次,注意交替用药。

2 辣椒苗期虫害

辣椒苗期虫害主要是地老虎。地老虎喜温暖及潮湿的环境,菜田及周边杂草多,可为其提卵场所,蜜源植物多,会形成较大的虫源,危害严重。

防治措施:一是消除田间周边的杂草,减少地老虎产卵场所,杀死虫卵和初孵幼虫。二是每天清晨查苗,发现断苗,便扒开表土捕虫杀之,连续进行5~6 d。三是诱杀防治。用糖6份、醋3份、白酒1份、水10份、90%敌百虫1份调匀,也可用老虎喜食的灰菜、刺儿菜、苜蓿、艾蒿等杂草堆放诱集地老虎幼虫。四是药剂防治。地老虎1~3龄幼虫抗药性差,是药剂防治适期,可以选用多虫净、统杀等农药进行防治。

3 参考文献

[1] 王浩.蔬菜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方法[J].中国园艺文摘,2012(6):167, 198.

[2] 高治文,张伟兵,樊延莉.温室辣椒高效嫁接及壮苗培育[J].西北园艺:蔬菜,2011(3):14-15.

[3] 兰成忠,李本金,陈庆河,等.辣椒疫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1(23):222-223.

[4] 孙文秀,张修国.不同来源辣椒疫霉菌的系统发育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2009(2):76-78.

病虫害发生特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舞钢市 小麦病虫害 发生热点 防控策略

在上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下,今年舞钢市小麦植保监测防控工作按照 “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工作理念,认真抓好了以病虫测报为基础,搞好病虫预测预报;以农民技术培训为重点,抓好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以建立植保专业合作社为重点,推进病虫统防统治,及时有效地控制了病虫的危害。

一、舞钢市小麦生产基本情况

今年,我市小麦种植面积23.6万亩,郑麦366、周麦22、矮抗58、豫麦49~198等优质主导品种比例达到95%以上,良种覆盖率达到了98%以上。平均单产368.2公斤,总产86895.2吨。

为保证夏粮安全生产,省站、平顶山市植保站科学指导,及时召开植保工作会议,安排布署植保工作,在上级业务部门领导下,舞钢市增设了病虫草害监测网点,加大了防控力度,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实行周汇报制度,对小麦病虫草害坚持实行三天系统监测,七天全市普查,及时上报病虫草害发生新情况新信息,为领导当好参谋,为全市小麦生产保驾护航。

二、小麦病虫草害发生特点

今年小麦病虫草害发生的总体特点是病害较常年重,虫害中等偏轻发生,草害中等发生。全市麦播面积23.6万亩,病虫害发生总面积66.3万亩次。其中病害发生面积20.5万亩次,虫害发生面积45.8万亩次。小麦苗蚜发生晚,上升迅速,小麦穗蚜上升快,虫量大,历期短,小麦红蜘蛛发生晚,虫口密度接近常年,消退快,小麦吸浆虫出土羽化集中。小麦粘虫零星发生,小麦纹枯病发生早,历期长,小麦中后期病害如小麦叶锈病、小麦叶枯病、小麦赤霉病普遍发生,未见小麦白粉病发生。小麦黄花叶病零星发生,小麦全蚀病零星发生。

三、小麦病虫害发生基本情况

1.纹枯病

中度偏轻发生,发生面积4.5万亩。危害盛期3月中旬至4月上旬。

2.叶枯病

中度偏轻发生,发生面积3.7万亩。危害盛期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发生的主要品种是豫麦49-198、花培5号。

3.黄花叶病

发生面积0.6万亩,发生盛期3月中旬-3月下旬。发生的主要品种是众麦2号。

4.小麦叶锈病

发生面积4万亩,危害盛期5月上中旬。

5.小麦条锈病与叶锈混合零星发生,危害盛期5月上中旬。

6.小麦赤霉病

发生面积11.2万亩,危害盛期5月中下旬。

7.麦蚜

苗蚜中度偏重发生,穗蚜偏重发生,发生面积27.3万亩次,危害盛期4月下旬至5月中旬。

8.麦蜘蛛

中度发生,发生面积17.8万亩次。危害盛期3月中旬至5月上旬。

10.小麦吸浆虫

轻度发生,发生面积0.7万亩。危害盛期4月下旬至5月中旬。

四、原因分析

1.气象因素

今年麦播基础较好,土壤墒情充足,实现了一播全苗。由于墒情充足,今年小麦群体较常年略高,一、二类苗面积比常年比重大,使小麦纹枯病发生较早,病虫害基数也较常年略高。进入春季,天气一直干旱少雨,气温偏低,抑制了病虫害的发生漫延,返青日期在3月初,受冷暖气流的共同影响,我市出现了一次明显的降水过程,各地使我市持续的旱情得到明显缓解。降水过程结束后,气温缓慢回升,光照条件好转,光、温、水等要素适宜,墒情足,对纹枯病、小麦红蜘蛛发生比较有利。 4月份小麦抽穗扬花期有一次降雨过程,这对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极为有利 ,同时对后期的病害发生也创造了良好的湿度条件,进入4月中旬,气温升至20度以上,蚜虫发生迅速,小麦锈病、叶枯病等病害也相继发生。到5月上旬有一次降雨,后期气候条件对穗蚜和小麦赤霉病的发生都有促进作用。

2.品种抗性

今年我市种植的小麦主要品种有周麦22、豫麦49-198、矮抗58、众麦1号,郑麦366等,这些推广的高产小麦品种抗性都较差,特别是小麦赤霉病,当前没有较高的抗性品种。豫麦49-198、矮抗58感叶枯病,品种豫麦49-198叶锈病也比较严重。矮抗58、周麦22不抗纹枯病和赤霉病。郑麦366不抗叶锈和叶枯病。

3.小麦长势

麦播墒情充足,小麦出苗整齐,苗情比去年较好,一、二类苗比上年比率加大;小麦生长进入后期后,抗病性降低;部分麦田施肥不合理,氮肥施用量偏大,整地质量差,利于小麦蚜虫和红蜘蛛的滋生及小麦病害的发生和危害。

五、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科学监测

为保证夏粮安全生产,我们及时召开各级植保工作会议,安排布署植保工作,充实了病虫害监测网点,全市设立了病虫害监测网点8个,固定测报员4人,开展定期、不定期的病虫系统调查和普查,突出重点时期、重点病虫的调查,对小麦纹枯病、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小麦蚜虫、红蜘蛛、吸浆虫、小麦粘虫等进行了重点监测,加大了防控力度,及时上报病虫草害发生新情况新信息,为领导当好参谋,为全市粮食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2.强化农业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发生

积极与农技部门结合,宣传推广适用耕作栽培技术,优化种植制度,选择种植适用抗耐病虫品种,清洁田园,铲除田边地头杂草;秸秆还田后深耕细耙,保证土壤上虚下实,田间排灌通畅;增施腐熟有机粗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实行配方施肥,增施磷钾肥,避免过量施用氮肥;播前进行种子精选,精细播种等。

3.抓好宣传培训,提高群众实施防治的自觉性

加大技术宣传和培训力度,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明白纸、手机短信等有效方式,大力宣传病虫害发生时期和防控方法。充分发挥专家和技术人员的作用,深入乡村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班,和乡村干部群众进行面对面的讲解和宣传,提高他们开展病虫害防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病虫预报7期,开展技术培训3万人次,媒体宣传10次,印发资料5.4万份,召开各种植保工作会议5次,现场会2次。

4.建立示范样板田,促进综合防治技术的大面积落实

与小麦高产创建相配合,在交通方便、利于群众观摩的地方建立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样板田,抓住病虫害防治时机,利用无公害高效低毒农药积极推广病虫害防治技术,辐射带动周边群众采取科学措施搞好病虫害综合防治。

5.发展统防统治,确保防治效果

整合社会各类植保资源,抓好植保专业化组织的建设,积极与土地流转大户、植保合作社联系沟通,大力开展统防统治、技术承包、综合防治等防治措施,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建立病虫草害防治示范点2个,组建应急防治服务队2个,应急防治面积1.6万亩,专业化防治面积7.2万亩,全程承包防治面积3.7万亩。下乡干部包村包点,确保各项植保措施落到实处。

六、取得成效

全市小麦病虫草害发生总面积87.6万亩次,防治面积129.5万亩次,占147.8%;防治次数累计15次,通过防治共挽回损失34735吨,其中病害发生面积20.5万亩次, ,防治面积50.1万亩,挽回粮食损失17325吨,虫害发生面积45.8万亩次,防治面积46万亩次,累计防治5次,草害发生面积21.3万亩,防治面积20.7万亩,挽回损失3420吨。

七、存在的主要问题

1.植保专业技术力量不足。

2.植保技术服务体系不够健全。

3.部分农户对小麦生产不重视,外出打工,没有劳力,错过了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使个别地块病虫害发生严重,成为侵染源。

参考文献

[1]邓伟.浅议小麦病虫害的防治[J]. 大观周刊.2012年.第47期 1 页 225-225页;

病虫害发生特点范文第4篇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 料

    材料为病虫害防治水平保持一致的统防统治区或粮食功能区中的水稻,包括甬优12、秀水134等品种。

    1.2 调查地点

    调查地点主要分布在余杭区余杭、仁和、瓶窑、良渚、仓前等街道的粮食功能区暨统防统治区。

    1.3 调查方法

    采取随机5点取样法调查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稻曲病。

    2 结果与分析

    2.1 稻纵卷叶螟

    2.2 稻飞虱

    2.3 稻曲病

    3 小结与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杂交稻甬优12与余杭区常规种植的粳稻品种秀水134等相比对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稻曲病更敏感。从甬优12品种特征上看,由于其叶色浓绿,剑直而内卷,有利于稻纵卷叶螟形成卷苞;茎秆粗壮,便于稻飞虱在基部取食;穗大粒多,着粒密,有利于稻曲病的危害。目前,甬优12病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治方法的研究还未见报道[3-8]。王会福等[4]和徐森富等[6]研究了甬优6号褐飞虱种群繁殖速率的制约效应以及防治指标,表明在分蘖期、孕穗期、灌浆期不同阶段褐飞虱增殖速度不同。金标等[8]研究提出了甬优6号通过增施钾肥,配合药剂防治稻曲病的综合防治技术。具有相同亲本的甬优6号、甬优9号等稻飞虱、稻曲病等病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治方法可以为甬优12病虫害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瞿洪法,黄贤夫,叶建人,等.超级稻甬优6号病虫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17):98.

    [2] 丁灵伟,陈人慧,杨廉伟,等.单季稻‘甬优9号’病虫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0(17):264-268.

    [3] 郑红霞.水稻稻瘟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时应注意的问题[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3):48,76.

    [4] 王会福,陈伟强,汪恩国,等.超级稻甬优6号褐飞虱发生危害与防治指标研究[J].植物保护,2010(1):110-114.

    [5] 刘水芳,杨秀荣,孙淑琴,等.水稻品种抗稻瘟病鉴定技术[J].天津农业科学,20077(4):55-58.

    [6] 徐森富,王会福,汪恩国,等.超级稻甬优6号褐飞虱种群繁殖速率的密度制约效应[J].安徽农业科学,2011(15):9019-9021.

病虫害发生特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特点;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文章对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意义进行了介绍,对城市园林出现病虫害的原因进行了阐述,通过分析,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知识,对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

二、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意义

以保护生态、优化环境、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强调利用自然界对病虫的自然控制因素,达到控制病虫害发生的目的。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的防治方针,遵循“突出重点,分段治理,属地负责,联防联治”和“治早、治小、治了”的原则,通过改进园林绿化植物的栽培管理措施,创造有利于园林绿化植物及其害虫天敌生存的环境,而不利于病虫害滋生和发展的环境,直接、间接地消灭或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及危害。建立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长效机制。坚决遏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为生态城的环境建设提供安全保障。

三、防治原则

1、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要强调安全为主的原则,要注意对人畜,环境,天敌及植物的安全,尽可能地采取一些物理、生态防治方法和高效低毒的化学药物进行综合防治。

2、城市园林病虫害防治以园林技术措施为基础的效益原则,因地制宜地协调好生态、 物理、 化学等综合防治方法, 经济、 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虫害。要用最少的人力、财力、物力去控制病虫害,做到经济效益最大化。

3、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一定要贯彻以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一旦发现病虫害,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尽可能地把病虫害控制在景观效果允许以下的范围之内,杜绝扩大蔓延。

四、城市园林出现病虫害的原因

1.外来物种的引进

由于城市绿化需要和美化环境,会从其他地方引进不同风格和种类的植物,让城市园林建设的配置和方式更加的多样丰富,但是伴随着异地植物的迁移,也带来病虫害,会对植物造成危害,降低植物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破坏园林生态平衡,严重的会导致植物死亡,从而增加了园林维护的难度;另一方面,园林绿化植物的变化频繁,会导致主要病虫害种类的更迭,比如主要的害虫有:蚜虫、蚧虫、螨虫、粉虱等;由于周围生长环境的变化引起的病害,比如溃疡病和枯病等。总的来说,一些固有的病虫害严重影响城市园林和草坪的建设。

2.对园林病虫害控制需要加强

有些地方片面的追求绿化进度,没有进行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很容易导致随着外来植物带来的新病虫害,如果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就会形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一方面由于生态原因,外来病虫害的蔓延;另一方面由于城市人口密集,对植物的生长造成频繁的干扰,使得园林植物种植结构失调,生长的空间狭窄以及环境不断恶化,无法满足植物正常生长的需要,天敌不断减少;还会导致园林区域调控能力降低,加深了园林病虫害的发生和长期危害。

防治的难度不断增大

随着园林规模的扩大和植物种类的丰富,对园林病虫害的防止难度和成本也不断的增加,从而造成教的危害和损失,有些害虫生命力较强,适应力较强,不同的药物难以真正消灭;而且有的的植物的病害还具有传染性,给园林病虫害的防止和处理带来很大的风险,增加维护的成本。

4.农药的不合理使用

首先,农药质量的不容乐观。对农药市场进场检查之后可以发现,“老药新名”“一药多名”等农药大量存在,其中除了假冒伪劣以外,还存在过期农药的问题。其次,农药选择不对口。有时没有搞清楚状况就胡乱施药,这种见虫就杀虫、见斑就杀菌的随意用药行为不仅不能“对症下药”,还会耽误最佳防治时期,间接把植被原本的免疫能力破坏掉,反而给病虫提供了入侵的机会。最后,落后的防治手段。

5.综合防治病虫害的意识不强

由于负责病虫害防治的相关部门不清楚病虫害发生的规律,存在“应急防治为重,化学防治为主”的问题,而且没有合理利用农药、生物、物理等综合防治措施,使得防治时间不统一,在化学防治过程中,也存在用药量不准、用药不及时的问题,费时费药又造成污染,导致了不理想的防治效果。

五、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1.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病虫害防治方针。充分利用园林植被的多样化来保护和增殖天敌,抑制病虫害。一般一种病虫害的发生都有较固定的侵染对象,即寄主谱。寄主谱之间的受害程度存在差异,如果栽植树木时根据寄主谱规划栽植不同的树种,可以避免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此外,针对本地区多发的病虫害种类,绿化时选用抗性强的树种。

2.引进和输出种苗,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和本市有关植物检疫法和有关规章制度。从外地引入苗木、花卉、草坪及绿化材料必须先经植保专业人员检查,确无检疫性病、虫、草害,才能种植,若有其它严重病虫害必须经植保人员进行技术处理后方可种植;本地苗圃出售苗木、花卉、草被及绿化材料,严禁附带病虫原出圃;对有检疫性危险病、虫、草害原的进口园林植物,必须在隔离温室或隔离区观察或处理,经一年以上确无危险病、虫、草后才能繁殖或定植。

3.应做好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制定长期和短期的防治计划。

4.发现危害严重,且大面积发生的,应及时组织力量进行调查、分析,针对性采取措施。

5.必须对本市园林植物危害既普遍又严重的各类蚧壳虫、蚜虫、叶螨、粉虱、天牛、木蠡等害虫,以及炭祖病、褐斑病、黑斑病等病害进行综合防治。

6.园艺防治

加强养护管理,夏、秋生长季节应适量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禁止施用未腐熟的堆肥、厩肥、饼肥和植物残体,做好排水工作;删除病、虫枝,挡风、遮光徒长枝;对病叶、病枝、病根、病株应及时集中焚毁;结合中耕(冬耕)除草,消灭地下害虫;有土传病原的土壤,应及时消毒。

7.人工防治

摘除休眠虫体,悬挂或依附在植物体和建筑物上的越冬虫茧、虫囊和卵块、卵囊并集中焚烧;直接捕杀个体大,危害状明显的害虫,有假死性或飞翔力不强的成虫(天蛾、尺蠖、蚱蝉、天牛、金龟子、叶甲);刮刷枝干虫体,要注意刮刷干净,不要损伤枝干皮层。刮除枝干病斑时尽可能不损伤树体,病斑的伤口处应进行消毒(可用千分之一升汞消毒),然后涂抹保护剂(波尔多液浆:硫酸铜0.5公升,加水7.5-10公升)。

8.加强技术培训,对无公害产品生产技术的大力推广

这需要增强植保技术服务手段,以讲座、热线电话、科技直通车等形式对负责各地区的植物病虫害防治的部门进行技术指导,使传统的施药理念在根本上得到改变,综合防治技术得到提高,帮助病虫害防治工作人员学会安全、合理用药,降低用药风险,对植物自身的安全进行保障。无公害的生产技术是可持续发展的,是有广大市场的。要把农业、生物、物理三种防治技术和生态控制技术综合运用,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从而保证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顺利进行。

六、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