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课程改革教学目标

新课程改革教学目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课程改革教学目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课程改革教学目标范文第1篇

【摘 要】新课改的实施对中国教育界的影响是具大的,根据新课改的内容,各个学科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改变,高中的信息技术作为众多学科中的一支,也顺应着要做出合理的转变,根据新课改的六项具体目标,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学也得到了相应的课改启示。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高中;信息技术

随着知识经济、我国的政治经济与教育发展的共同需求,我国在1999年正式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新课改”,在这次的课改下,许多学科都根据着它的课改方向作了适当的调整,走在科技前沿的信息技术当然也不应落后。以新课改作为依据,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上做出改变,实是符合时代要求的。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在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教育是指学习、利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质,促进学与教优化的理论与实践。它之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是由于它与新课改提出的综合实践活动密切相关,这个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而去增强探究以及创新的意识,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习到科学的研究方法,而信息技术就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学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自主地学习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这是非常符合新课改的理念的,高中的学生信息技术有一定的积累,在深入了学习后,完全可以做到自主、合作、探究几点,掌握新的科学的学习研究方式,因此信息技术在新课程改革中是非常重要的。

二、把握高中信息技术在新课改下的方向

新课改之后国家教育部又于2000年1月9日制订了《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草案)》,在这部草案里又明确指出“中小学信息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等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这部草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他们的兴趣与意识充分反映了新课改理念,而后的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等都比较符合新课改的目标,从这里我们可以理解到高中的信息技术同样没有不同于小学、初中,只是可能学习的内容更深入,而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在工作、生活中灵活运用深刻地体现了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学科的新教学观,这也是高中信息技术在新课改下的方向。

三、在新课改目标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开展

新课程改革基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教育方针,提出了六项具体的目标: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这些目标是新课改方向的代表,与之前提的要把握高中信息技术在新课改下的方向是一脉相承的,在此我们来更深入地讨论在新课改目标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该如何开展。

①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实现从“传授”到“引导”的功能转变

以前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总是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信息技术知识,学生进行操作的模式,由于信息技术是一门与时代紧紧相连的学科,教材有一定的置后性,加之有的教师的语言缺乏生动性,往往令不少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上提不起兴趣来。比如在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的教学中,其实很多内容与时代是有些脱节的,加之在这本教材中理论的东西较多,教师又不能把理论生动、生活化的话,则容易使得学生不能好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教育的方针相违背。面对这样的境况,我们有必要做出从“传授”到“引导”的改变,倒不如直接让学生去自己探究,有不懂的来问老师,老师给予相应的点拨,这样的学习效率反而更高。

②体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综合性与选择性

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学并不是局限一门的学科,它可以和许许多多的学科融汇贯通,比如学习多媒体信息加工的软件flash、Photoshop可以和现代美术相结合,学习字表加工则可以和语文、数学学科相联系,这是非常灵活的,体现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综合性以及其选择性。

③把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与时代生活紧密相连

信息顾名思义就是新的有一定可靠性的消息,这也就表明了它不可能与时代相脱节,然而正如我们前面提到过的一样,虽然信息不与时代脱节,可是我们并不常更换的教材却相对置后,如果教师再照本宣科的话,就更容易让信息技术的教学与时代脱轨,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新课改的目标下,教师也可以根据时代的发展,把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与时代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比如在学习字、表处理一章时,课本中用的却是word及excel 2003版,可是这款软件已经升级到2010版了,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使用新的版本,并根据新的版本的改变,给学生讲解使用的新方法,紧跟时代的脚步。

④改善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学习方式

有的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方式有一问题,是为了应试而去学习,死记硬背,机械地学习,这种学习信息技术的学习方式是存在问题的,毕竟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比较强的学科,它的工具性远大于它的理论性,如果停留在理论上,则有可能陷入“纸上谈兵”的死循环,因此这种学习方试要改变,教师需要给这些学生一定的点拨、指导,把他们引到学习信息技术方法正确的途径上来。

参考文献

[1]广东省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基础[z].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7 p440

[2]陶增乐.信息技术基础[z].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07

[3]让信息技术教学充满活力[J].wenku.baidu.com

/link?url=c9lzHyz_Kt0cBC2eqA9RQTozt3ZJm-qY7eYIWi4J

新课程改革教学目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设计类课程 教学改革 创新思维

[作者简介]罗萍嘉(1977- ),女,四川乐山人,中国矿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景观规划设计;洪缨(1970- ),女,福建南安人,中国矿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设计教学中心主任,教授,主要从事造型研究与教学工作。(江苏 徐州 22111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观念与创新:艺术设计造型基础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1JSJG275)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04)23-0153-02

在国务院2011年完成的普通高校本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工作中,新增了三个与设计有关联的一级学科,有风景园林学、城市规划学和设计学。设计类专业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关注,与此同时,探索符合其专业特点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也是亟待进行的。

在有关“设计”的词语解释中,“有目的的创造行为”是对设计一词最为简单的定义。高校教学很重要的一个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设计类课程教学活动具有更多的原创性,相对其他课程而言更加强调对学生创新思维及创造能力的培养。要实现以上目标,不仅需要更新教学观念,而且要在教学的各个具体环节上进行相应的改革创新。

一、“教与学”观念的更新

传统的教学观念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是评判对错的主体,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但这种单向、单一的评判体系的教学观念已经不适于新时期的高等教育,特别是不适于设计类专业的高等教育,因此需要从“教与学”两方面进行观念创新。

1.“教”的观念更新。设计类专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设计没有绝对的对与错。特别是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任何“疯狂”的想法都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教师仅仅能告诉学生一些常态的原则和基本的法规,除此之外学生的设计结果没有“对或错”,只有“合适或者不合适”。因此,在设计类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尽量摒弃自身对于设计风格上的好恶,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任何一个看似不可能的想法,哪怕这个想法与教师本人的设计观背道而驰,也应该鼓励学生去完成他的想法。

2.“学”的观念更新。学生在传统式课堂教学中成长,已经习惯了“一切靠教师”,这限制了学生的自我思考和学习的主动性。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很在乎教师的观念,没有自己的思想。针对这种状况,必须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和挑战权威的勇气。要求学生除了课堂学习外,要进行更多的课外学习、讨论和思考,并以“怀疑教师”的态度去讨论和思考设计问题(设计法规除外)。笔者在教学中就要求低年级的设计类学生多做优秀案例研究,并以批判的态度去看待大师的设计作品,只要能自成体系的案例分析都应该鼓励。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大学的设计类专业的基础大都来自于德国包豪斯的“三大构成体系”,教学体系是沿袭了苏联的模式,一般都是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以及专业基础课程所组成。在“三大构成体系”的基础上加入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形成自身的教学定位才是每所大学设计类发展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也是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性思维的必要途径。

设计类专业是一门综合性、系统性、交叉性很强的专业,该专业对学生的科技知识、文化修养、艺术素养均提出了较高要求。但由于我国设计类专业大都开办于艺术类院校,长期只招收艺术类学生,导致大家认为设计类专业等同于纯美术类专业,而忽略了设计类专业交叉性的内涵。在越来越多学校特别是重点大学开办设计类专业后,其交叉内涵才越来越得到重视,许多学校的设计类专业结合其学校强势学科,探索出一条有根基、有特色的学科发展之路,这同样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之路。以笔者所在的中国矿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景观规划专业方向为例,该专业结合矿业大学的优势着重在矿业废弃地景观重建方面进行学科交叉,使得学生在了解艺术设计、景观规划设计专业知识的前提下了解并学习部分矿井建设、土地复垦、新能源等专业的基础知识,在拓宽知识面的同时也认识多种物体形态。比如增加分子结构形态内容的讲授,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设计形式的来源,以夯实创新思维的知识基础。教学内容的改革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多方面的学科知识,并根据自己的特长与爱好进行重点学习,最后达到创新的高度。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

1.重新定位教与学的关系。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开展启发式教学、探索式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实践和创新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探索适合本专业特点的新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精心设计、灵活运用。采用探索式、启发式教学形式,支持研究型学习、资源型学习、案例式学习、协作型学习、发现式学习等多种学习方法,通过专题讨论对话、市场实地调研、激智创意、举办展览、参加竞赛的形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开放性创新思维以及实际的解决课题的实践能力。

笔者与课题组成员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出了一套培养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遵循推进三个模式,做到三个突破。三个模式为:基础先修课程和之后的延续课程进行必要性有机对接的教育模式;综合多层次的课题与单项课题双管齐下的课程训练模式;个人能力与整体团队协作共进的全面性综合素质的培养模式。三个突破为:突破原有的封闭式的班级教学模式,形成一生多师,多生多师以及师生交叉互动的方式,构建一种真正的开放式的沟通教学方法,铸建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体现教学的艺术性;突破教师一个人进行教学的模式,组织学生进行对于课题的深入探讨和对话,指引学生积极地去参与整个科学探索以及演变的过程,使学生真正变成“我要学”的学习状态;突破闭门造车或埋头制图的死板局面,进行实际市场调研,增强学生对现有市场的敏感性。

2.建立双团队教学模式。双团队教学模式即“教与学双团队”建设,优化师资结构,使团队教师之间的知识体系在教学中形成互补,同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

整个教学团队的建设要求在实际的教学中采用课程建设负责人制度,教学的整体团队需要保持相对稳定。以“学科交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思维”为目标,有效控制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和变量。笔者认为,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前提是教师对于学科动态的敏锐性,教学团队的建设必须要高度重视以及深入研究该领域的科学性,使得教学团队同时成为一支高质量的研究突破团队,以高水平的建设研究来推进高水准的教学,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高能力的综合高素质人才。

新课程改革教学目标范文第3篇

关键字:初中化学;教学评价;策略

一、化学合作学习方式的评价目标和内容

新时代的背景下在化学教学活动当中引入合作学习的方式已经成为时展的趋势所向,化学合作学习方式主要是研究在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当中如何才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协作意识,通过多渠道的方式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个人和集体的智慧,相互协作,共同配合解决问题。因此在对合作学习能力的评价的时候,我们一方面要注重考查学生对化学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基本情况,另外一个方面还应该重视学生团结合作,交流,创新探究能力以及价值观等方面是否得到提升。既要科学的对学习效果作出一个准确的评价,又要注重学习过程当中的考核。既要关注每一个学习个体的成长进步情况,也要注重对教学目标的整体评价效果。毫无疑问化学合作学习的评价目标应该是多方面的,我们应该将重点放在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上面。

1.1知识与技能的评价。

初中阶段是学生积累知识的关键时期,对于化学的教学工作而言,应该要注重将知识与技能的学业目标灌输到每一个知识点的传输过程当中,要求学生能够对身边常见的事物的物质组成拥有一个大体的认识,熟悉他们的性质并运用化学符号表示出来,掌握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和知识。另外一个方面评价考核的重点还应该涵盖学生对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是否能够自己动手设计并操作一些小实验,了解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

1.2过程与方法的评价。

初中化学的教学目标强调学生能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初中化学强调过程与方法的原因在于这是对学习过程和尊重学生个体的最本质需要。初中生的化学学习实际上是一个对科学不断探索和追寻的过程,与此同时也是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要求。这就需要初中生能够主动的发现生活当中的化学问题,对信息和信息加工的方法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并在整个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要通过多途径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的激发起他们的探索能力。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

初中化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业目标上的体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学习兴趣的养成方面,需要不断的保持和增加。在对问题的理解和深市方面,需要让学生对辩证唯物主义拥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过程。在关注社会方面,能够自觉主动的参与到与化学相关的社会活动当中,并产生正确的决策意识。在热爱祖国方面,需要形成真挚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化学教学方式的评价方法和策略

2.1化学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活动实际上是帮助我们有效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主战场。通过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能够引导教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和方式。在全社会都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是否能够取得硕果,有赖于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新时代的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需要具备科学性和导向性,他们的成功开展与否直接影响到了新课程改革的效果。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面,课堂教学评价效果与新课程改革的成败是息息相关,紧密联系的。新课程改革对化学教学活动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首先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培养。希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一个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当中吸取知识,而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则能够有效地帮我们有效的推进教育改革。既要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拥有一个清晰的评价,又要通过科学有效的评价方式来衡量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在情感价值观念方面的成长情况。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我们应该要鼓励学生学会不断的反思和及时的进行自我评价。

2.2对教师本身的教学方法的评价。

新时代的背景下,高效科学的课堂评价方式一方面要包含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考核,另外一个方面还要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是否具有科学性和效率性。评价教师在课堂上面是否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知识点的需求进行教学方法的选取,能否抓住重点和难点内容,通过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教师的课堂设计科学与否直接与学生的学习效果相联系,因此我们在上课前一定要详细的做好教学计划和教学准备,并结合班级内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学习情况对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调整,要按照新课程改革的标准要求对教材进行解析,最终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

三、小结

本文结合个人在实际工作过程当中的实践经验,就初中化学教学评价展开探讨,具体的分析了化学合作学习方式的评价目标和内容,化学教学方式的评价方法和策略。然而由于个人所学知识以及阅历的局限性,并未能够做到面面俱到,希望能够凭借本文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

参考文献:

[1]于光磊;上海高校学生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新课程改革教学目标范文第4篇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校广大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积极探索、不断进取,取得了一些成效。结合自己进行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教学的经验,谈谈对初中语文新课改的几点粗略看法。

一、正确的理论和观念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基础

建设数字校园,使社会、学校、家庭教育实现有机整合,为校园网络文化构建创设条件。网络相连,信息相通,打开师生眼界,丰富语文教育环境;及时发掘电子图书信息,把老师、家长、学生推荐的好书第一时间传递;利用教室电视机播放电视或远程教育资源,为学生开辟课获取语文知识的渠道。

“硬环境”虽然重要但影响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却是“软环境”――教学评估评价机制。新课程改革能不能顺利开展,新课程改革能不能实现课程标准的要求,关键就在于教学评估评价机制。可见,教学评估评价机制这“软环境”在新课程改革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语文新课改不可或缺的条件。

三、合理的激励机制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保障

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多种语文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就需要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合理的激励机制,才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才能让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理的激励机制,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四、高效的课堂模式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途径

不断研究和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寻求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建构和形成新的高效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改革的途径。新课程改革是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改革,是教法更新的改革。新课程标准突出了教与学之间“学”的重要性,突出了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传统教学是不能体现这些的。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在实践中我总结出了一套新的语文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是:明确目标;自学释疑;合作交流;精讲点拨;练习达标。明确目标:老师引入新课后向学生说明当堂课的学习目标,可以口述,也可以投影或板书,学习目标是老师依据课程标准,由各备课组所有教师共同研究制订的。自学释疑:一上课老师不要急于讲,学生依照老师提供的自学题目先自主学习。老师要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只有做到了“四明确”,学生才能紧张而高效地学习。这个过程老师不要打断学生的自学,也不要急于解答学生不会的问题。这个过程的特点是每个学生都在动,都在参与,或阅读,或思考,或记忆,或心悟,是一个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合作交流: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老师把学生每4个人分成一小组,8个人分成一大组,先由每小组相互检查自学的情况,不会的问题再由大组相互帮助解决,如果小组把问题解决了,大组就不用再讨论了,如果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再拿到大组上来讨论解决,大组还解决不了的问题可由全班讨论解决,教师要退到最后一步,如果学生再不会的问题,就要转入下一个环节,老师的“精讲点拨”。精讲点拨:学生通过自学,小组讨论,大组讨论,全班讨论后,真正不会的问题已经不多,所以老师的讲解已不是系统讲授,而是“点拨”。在这个环节老师主要是起三方面的作用: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规范学生的专业用语和书写习惯;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练习达标:这一环节主要是要通过练习来巩固当堂所学知识。

例如在教授《狼》这篇课文时,我就采用了“五环节”的教学模式。按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需两课时才能完成,我采用了“五环节”的教学模式后学生在一课时内完成了教学目标。首先是“认读”读准字音,通读全文。其次是“美读”,梳理文章,读出文意。再就是“品读”,去品赏优美的语段、优美的语句,如品第三段、第四段就分析、品赏这段的用词的准确生动、屠户心理描写的妙处等。这一学习过程始终注重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注重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路,因此学生学习兴趣浓,学习积极性高,从而使课堂始终呈现出“生动、活跃”的气氛,教学效果显著。

通过多年的课改实践总结的“五环节”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

参考文献:

新课程改革教学目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课程改革;新课程标准与理念;英语新教材的应该用;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126-01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英语新教材的使用,对我们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教学工作者开始注重了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上的改变。他们逐步从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转变到重视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从应试教育的传统外语教学观转变到了素质教育的外语教学观。面对一场史无前例的整体性课程改革,如何充分发挥其新课程教材特点,这是每一位英语教学者值得探究的。

1高中英语课程改革教材的特点

要想充分发挥高中英语新课改教材,首先,我们必须了解高中英语课程改革教材。高中英语课程改革教材(贵州版)特色鲜明,符合新课标的精神,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 新教材题材和体裁广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话题新鲜时尚,能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

(2). 新教材体现了话题,功能和任务相结合的原则;

(3). 新教材语法学习相对集中,每三个单元为一个小循环,每册书又会对本册书中的语法项目进行回顾,使学生便于复习,巩固和应用;

(4). 新教材的知识点带有前瞻性,超前引入性和重复性;

(5). 新教材注重口语交际和语言表达能力地培养,课文对话灵活化、多样化,情景化;

(6). 新教材注重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适度点拨学生注意语言用语规范;

(7). 新教材对话与课文情景创设,更加贴近生活化;

(8). 新教材紧跟时代的发展,响应新课改的号召,扩充了大量信息,思想性强,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2高中英语课程改革教材的方法应用

在我们英语教学正由传统的知识型方法正迅速地向语言交际运用型教学方法过渡的时期,结合英语新教材诸多特点,我们到底该怎么教,学生该怎么学呢?针对当前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新教材的特点,我有以下的认识和看法:

2.1学习新教材的词汇(Vocabulary)。在学习新教材词汇时,应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学习:

①分散学习目标,集中学习单元单词,逐课消化掌握词汇。集中学习单词是"张思中英语教学法"的理论精髓,新教材的单元单词的集中,有助于我们在学习新教材时先集中学习单元词汇。在集中识词时,可采用每生一词试读词汇法引入新词学习目标(完全可行,我们从小学就开设了外语课,音标关应该说问题不大),然后教师纠正并规范读音。

②掌握(Productive)黑体词汇,理解(receptive)常规词汇,了解练习题(Workbook)中出现的词汇。"深挖洞,广集粮",扩充词汇,是提高英语表达能力的前提。新教材词汇量大,只学黑体词汇显然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全部掌握课本词汇学生会感到困难,所以许多教师抱怨新教材的词汇学习无处择手,不知掌握多少是好。我个人认为这是没有悉心领会教学大纲要求和为学生全面成长负责的消极表现。

③进行"词句文"教学。即把词汇放到放到具体的句子中学习,把句子放到形象的短文中学习。现代英语教学法研究表明,在英语学习中创造学习情景,把词汇放到放到具体的句子中学习,把句子放到形象的短文中学习是促进学习者快速掌握语言的便捷途径。

2.2学习新教材的课文。新版教材系统性高,所以应提倡整体法,先从课文的整体内容上着手,了解课文的主旨和文法,然后逐一学习语法(Grammar)与知识点(knowledge point)。本人认为在具体学习课文中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①遵循短文阅读学习原则,运用问题教学法组织课文教学。问题教学法是快速学习短文的方法之一,它的主旨是用教学知识点或几个概括课文大意关联的问题来唤起学生的认知注意,在教师正确诱导下快速阅读短文课文。

②调整使用新教材:新课程标准和旧的教学大纲有较大的区别,在使用的过程中,英语教学者应充分理解新课程标准思想,面对新教材存在的个别不足之处,敢于大刀阔斧地调整、创新。

2.3简化语法教学,突出操作练习,精讲多练。新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要淡化语法教学,注重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良好学习习惯、学习策略的养成。反复操练是掌握与实现这一学习目标的方法和途径。具体体现在:①把握基础技能和基础认知的教育培养,进一步加强英语听说写方面的教学,夯实基础。②教师应指导好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及阅读、听说技巧,注重学习策略指导。③充分利用电教资源,把学生的兴趣和语感放在突出的位置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开放式教学。④加大自由会话和信息交流的力度,促使学生从语境中感知信息,学会技能,升华语言交际功能,突出语言的实践性和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总之,新教材的使用,为我国的英语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但也对广大的英语教学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这一挑战与难得的机遇,每一个高中英语教师都应力求在个人修养、业务素质等有所提高,去适应新教材教学,满足学生需要。当然,英语教学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整个新教材的学习是一个从认识到探究的过程;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新。随着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及新教材的应用,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也在不断的摸索、改进中提高完善。与此同时,要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很好地进行统一,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及求新、求异的创造能力,最大限度的推动我们的英语教学,实现我们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走进高中新课程》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1月第1版

[2]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4月第1版

[3]杨晓钰 普通高中标准试验教科书(必修)第1-2册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4年7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