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档管理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档案馆危机管理是全面管理而非局部的管理
档案馆与外界环境或相关组织的任何不平衡或冲突都可能导致档案馆危机。档案在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利用、展览等整个过程中,每个环节的疏忽或处理不当也都可能引发危机,制定危机预案以及处理危机时,应系统分析和统筹安排,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另外,危机管理是档案馆的重要管理职能,是一项系统的、有计划、有组织、决策非程序化的管理过程,有效的危机管理应该包括培养危机意识和危机管理能力、设置危机管理机构、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档案馆管理制度、妥善安排危机管理的人、财、物等各个方面,只有全面地为危机预警和处理做好各种安排,才能真正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二)档案馆的危机管理是全程管理而非某一阶段的管理
危机生命周期理论指出,危机从出现到结束过程有不同阶段,且不同阶段有不同特征。危机管理需要按阶段确定工作重点。档案馆应根据各种征兆来辨别危机,并着手处理。许多档案馆投入大量精力于危机后的救治及恢复工作,殊不知,有些损失本可以避免的。档案馆危机管理应是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控处理的连续链条,是一个系统工程,绝不等于危机后的救治,也不仅是危机前的预防。
(三)档案馆危机管理是全员管理而非某部门的管理
危机管理作为档案工作的重要内容,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将其纳入到所制定的法规、制度、方针、政策中。档案馆领导者是危机管理中主要的管理主体,领导者的危机意识、创新管理能力、专业技能以及对技术发展和外界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决定了档案馆危机管理的有效性。档案馆工作人员是档案业务工作的主要承担者,要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加工整合、组织、提供利用,因此需要熟练掌握相关信息技术、正确操作各种信息系统,时刻注意保护档案实体安全及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营造有益于危机管理的组织文化。除此以外,档案馆危机管理还涉及档案界研究人员、学术团体、学会、协会、社会公众以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有关政府部门、电信管理部门、交通运输部门等),实现这些主体在分工基础上的通力合作是进行有效危机管理的基本策略。
二、改进我国档案馆危机管理的策略
(一)优化档案馆管理危机的管理
管理危机是由于档案馆管理水平落后,思想意识保守,管理体制不健全,责权利不明确,缺乏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缺乏可供借鉴的标准等原因而造成的危机,实现档案馆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首先,提升战略规划水平。战略规划是在全面了解档案馆所处环境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制定面向未来的使命、远景、目标、战略及其实施计划的思维过程与框架。提升战略规划水平,档案馆应主要从以下三点入手:一是准确定位,即根据本馆的组织结构、人员素质、服务能力、馆藏状况、研究与开发能力、设备与财务状况、档案馆外部环境特征等,制定其长期与短期发展目标。二是在战略规划中要突出数字资源管理开发与创新档案馆服务,以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三是强化评估体系,监督战略规划的实施过程,以确保其战略目标的实现。其次,创新档案馆组织结构。传统的档案馆组织结构,是根据档案在档案馆的流动而进行的分工,因为部门与部门之间缺乏沟通而不免会存在重复劳动、责任推诿现象。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有条件的地方要对机关档案机构和人员进行有效整合,进一步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能。”创新组织结构是在档案业务流程重组的基础上,对档案馆组织结构进行的改革,使档案馆成为一个紧凑、富有弹性的组织。最后,完善管理制度。“无规矩无以成方圆”,制度是档案馆管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是档案馆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档案馆所面临的管理危机、档案实体及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的安全危机、资源危机、服务危机等都需要通过制定、执行完善的制度而减免。
(二)优化档案馆资源危机的管理
首先,优化馆藏资源建设。一方面,综合档案馆、高校档案馆、专门档案馆、城建档案馆等由于社会分工不同,在资源建设方面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档案馆应根据本馆定位建设馆藏,如综合档案馆作为社会记忆保存的主要场所,其资源体系也应是多维的,要能反映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应将数字档案资源与传统档案资源进行整合。大量档案以电子邮件、音(视)频等电子形式生成、传输、利用,这些记录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产物,在构建社会记忆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喜的是,数字档案资源的建设在上海、青岛等地的档案馆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其次,完善档案组织存储效果。组织是使档案资源程序化的过程,是其可用的前提。档案组织是为了更好地揭示和利用档案及其价值,然而,大多数档案组织是专业性有余而可用性不足。笔者在访问国内大多数档案信息网站时发现,各档案馆能够从多个角度组织档案信息,进而提供多个检索途径,如分类号、档号、关键词、责任者、发文时间等,但这些组织方式无不是从档案工作的角度出发,很少用户能真正了解这些术语的含义,更别说利用这些途径检索档案了。因此完善档案信息组织效果,应以用户需求为中心,从完善馆藏分类体系、优化档案著录效果、优化电子文件元数据标准、采用XML等资源描述方法等方面入手。
(三)优化档案实体及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运行安全危机的管理
档案实体及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的安全是档案馆赖以存在的前提。近年来,由于天灾人祸等突发事件致使库房及档案实体遭遇灭顶之灾的事件已不罕见。病毒、黑客、不正当操作等对档案管理信息系统造成的损失有时也是致命的。应对这些危机,档案馆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强档案馆基础设施的安全建设。档案馆建筑设计及分区布局必须严格按照《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25-2000)》以及相关标准进行,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配备相适应的防火、防盗、除尘、加湿、空气净化等设备设施,做好日常的防护工作,确保各种形式的档案在保管、利用等过程中的安全。其次,确保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的安全。信息系统环境下,档案著录、档案检索、原件的批量扫描与批量挂接、鉴定销毁等业务活动中有一大部分是通过管理信息系统来实现的。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档案工作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性还会增强。因此,应注意以下三点:第一,保证机房的安全。在《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中,根据机房所承载服务的重要性将其分为A、B、C、D四个等级,并对各级机房制定明确的设计规范。档案馆应为本馆机房选择合适级别并严格执行设计规范。除此之外,还应从机房选址、机房抗震防洪、防雷电、电磁屏蔽、通风、供电、防火、排水以及安全保卫系统等方面确保机房的安全。第二,保证计算机服务器、网络交换设备、存储设备、通信设施等硬件的安全。除了要采用质量合格的产品外,还必须要做好日常的监测、维护工作,以及时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第三,保证软件系统的安全,可以从定时升级、杀毒、合理划分使用权限、制定并执行严格的管理制度、用户培训等方面入手,防止各种有意或无意行为对管理系统造成的损害。
(四)优化档案馆服务危机的管理
为了避免在网络时代惨遭淘汰,档案馆必须转变服务观念,提升服务能力、创新服务方式。首先,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档案在支持决策及业务运营方面价值日益凸显,这就要求档案馆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条理化、精细化的品格、较高的沟通能力和业务水平,还应该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多维的知识结构、较强的专业素养及沟通能力,主动将档案信息及信息产品推送出去,实现档案多元的价值。在天津、浙江等省市实施的《天津市档案工作人员持证上岗实施办法》、《浙江省档案管理岗位资格证书管理办法》等规定,就有利于提高档案实践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及理论素养。其次,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服务方式。数字环境下,用户需求个性化越来越强,但档案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若能将日前较流行的微博、微信以及一些即时交流的方式整合到档案馆服务体系中,必将大大拉近档案馆与用户的距离。另外,档案馆应承担起社会教育的职能,目前档案馆大多是通过成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办展览、讲座等方式实现的,这些方式的受益人群有限。而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档案信息网站是履行其教育职能的重要阵地,如在NARA网站中,有“数字化教室”这一板块,并根据用户类型(如教师、学生、科研人员、军人等)提供不同的内容,这对我国档案馆服务领域的拓展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
三、总结
1.1档案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和依据,并服务于企业文化建设。
档案记录着企业的成长,是企业发展的历史长卷,记述和反映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历史,包含着企业发展过程中做形成的价值观念、经营哲学和拼搏奋进的精神取向,而这些都是企业的文化建设的前提和依据。企业档案的有效管理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和各种有效资料和素材,可为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借鉴和依据,同时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并树立了了企业良好的形象。而企业文化也是以档案为依托,企业文化以档案形式为表现,档案多年的文化沉淀形成了企业文化,可以说,企业文化的建设离开企业档案管理是无法完成的,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1.2企业文化的发展也影响着企业档案收集整理和鉴定工作。
企业文化作为整个企业的精神和灵魂所在,体现了企业的个性特征和独特魅力,是企业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着企业发展的方向。企业档案是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存在价值在于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文化也会随之不断地完善,企业文化所体现出的价值取向的改变和发展也影响着档案管理工作,也就是说企业文化若发生变化,企业员工受到企业文化的影响,在收集和整理企业档案过程中,对企业档案在收集管理和主观鉴定,也会随之发生相应变化。
1.3二者对企业的发展有着相同之处。
企业档案管理和企业的文化建设都共同服务于企业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他们共同致力于引导企业员工形成积极的价值取向,共同影响着企业的决策方向,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推动作用。
2档案管理对企业文化的作用和功能
2.1档案管理工作促进了企业文化发展,企业档案在企业的文化建设中体现了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首先,企业档案记录了企业发展的成长史,是企业发展历程的载体。它以文字、图片、影响资料等呈现着企业成长的点滴,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精神财富。其次,企业档案突出了企业文化与众不同的特色,使企业文化个性的塑造更具针对性。每个企业的发展,都有着自身与众不同的发展过程,档案沉淀着不同企业的不同的文化精髓,继承者本企业的优良传统,因此,各企业文化形成也各具特色,可以说企业的个性设计和形象塑造都离不开企业的档案工作。最后,企业档案为企业员工的文化教育培训工作提供教材。档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包含大量的历史知识,是企业宝贵的精神财富,企业档案最真实的记录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相关资料,如企业财务、材料工艺、经营状况、文化建设等等重要内容,为企业对员工培训和教育提供了必要的教材资料。也提高了员工的综合素质,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增加员工对企业的热爱。
2.2企业档案与企业文化具有相同的功能
他们工作服务于企业管理工作,是文化与经济结合的产物,共同组成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企业档案对企业文化具有以下功能:a.导向功能,档案工作收集之际便取其精华,择取积极价值观资料,将职工引导到企业的发展目标上来,因此企业档案对企业文化具有导向功能。b.约束功能,企业档案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是企业的一种无形的文化力量,企业档案的收集影响着企业文化的建设,并影响着企业的价值观、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等,企业档案和企业文化共同约束着员工和公司的行为。c.融合功能,档案管理的收集工作,会将符合公司价值观的信息搜集起来,使之融合,共同体现企业文化,同时融合职工的思想、行为,使之达成共性。d.凝聚功能,档案工作推进企业文化,得到员工认同并凝聚人心,团结员工,使员工有归属感,从而使员工团结一心,共同为企业发展而奋斗。e.辐射功能,企业档案使企业形成不同的企业文化,对外则代表不同的形象,并使其对外部有一种辐射力,既树立了自我形象,又对整个文化建设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3如何有效发挥企业档案管理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1.1档案管理不严格基层农机安全监理机构不少没有配置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很多都是由微机操作人员代为执行。加上在岗人员频繁换岗,导致责任分配不均、交接手续不完备,进而对档案缺乏有效的监管,造成档案管理混乱的问题。而且,不少监理人员档案监管意识薄弱,责任心不强,工作得过且过,很少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导致档案监管流于形式。
1.2监管人员素质低就目前农机档案管理情况而言,很多基层农机安全监理机构不健全、物质装备不齐全、设备维修不到位,档案管理仍停留在人工工作阶段。而且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低下,队伍稳定性差。而在农机安全监理系统中,具备档案专业技术职称的少之又少。很多监管人员没有参加过正规培训,有的甚至身兼数职,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准确性。
2农机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建议
2.1认识农机监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农机监理档案客观反映了农机监理机构执法规律,对今后农机监理工作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由此,从这个角度来讲,农机监理档案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是农机监理机构的宝贵财富。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必须把农机监理档案管理放在应有的位置,各级各部门提高认识,重视农机监理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
2.2农机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现代化随着计算机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农机档案管理系统日趋信息化、现代化。今后,建立电子档案将是今后农机档案管理的必然趋势。所以,要实现具有农机监理特色的办公自动化管理与必要的人工管理的有效结合;要积极参与当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开展的档案工作达标升级活动,促进农机监理业务档案的优化管理。
2.3充分调动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结合地方工作开展实际情况,通过制定《农机方案管理办法》、《农机档案保密制度》等等规章制度,加强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明确工作责任,建立业务档案规范管理的长效机制。要实行专人管理,严禁档案人员工作时间空岗、串岗,确保有人调档必有人接待。要对档案人员进行工作细化分工,制作《档案工作人员职责分工表》,明确各自职责,定期考核,奖罚分明,.促进档案管理人员树立竞争意识、危机意识,充分调动档案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
2.4农机档案管理微机、人工录入相结合档案管理所有数据必须要录入微机,作为今后管理的重要参考数据,对于安全监理工作的转籍、变更、补证、报废、增驾、查询、注销等等,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由此,在数据录入的同时,必须要本着准确、规范的原则进行,确保各录入项目准确、清晰地存档与微机内,便于今后查阅使用。考虑到整个数据录入过程,需要人工完成,出现错误信息是难免的。为了尽量减少各种问题的出现,确保档案录入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建议微机记载与人工存档并存,确保档案监理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
一、落实专人,强化培训,提高信贷档案管理水平
全面提高全行人员对信贷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更新观念,加强对信贷人员规范化操作、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的培训,化被动为主动,要求每个基层行处必须明确一名信贷专管员,专门负责信贷档案的日常收集、整理、归档、装订、维护等;同时落实岗位责任制度,按实际信贷工作与客户分工,根据信贷业务与单位的不同确定相应的信贷档案责任人,加强贷后管理的同时,建立独立的信贷档案,随时监测信贷风险,确保信贷档案的完整,并且统一安排定期与不定期的信贷档案人员培训。
二、强化考核,奖罚分明,确保信贷档案管理有效开展
在建立档案管理相关办法和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信贷档案管理的管理内容、装订标准、调阅程序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订信贷档案管理的规范化考核标准与办法。另一方面,加强信贷档案管理的日常考核力度,奖罚分明,激励信贷人员对做好信贷档案工作的积极性。对未能按时完成信贷档案资料整理的,或因工作失误造成信贷档案缺失的,严格执行惩罚制度,对相应的员工进行积分以及罚款;对违法的,并造成重大损失和影响的,更要做到违法必纠,执法必严。三是强化信贷档案标准化管理,提升档案管理质量建立信贷档案综合管理体系,集中统一管理,仍需强化信贷档案标准化管理,规范其操作流程,严格遵守档案管理制度。
设置不同的档案管理控制的节点,使控制节点能够反映出该工作阶段的工作要点和次一级的要点。不能脱离工程的实际情况是要求在设置控制的节点时,要充分考虑工程建设的现实状况,根据工程发展进度进行整体规划,挑选可以让节点体现其控制职能的时间点。在工作中体现指导作用是要求控制节点的设置在其个数上和要求上都要对其体现的价值进行研究,在工程中尽可能地展现其控制作用,让水利工程的档案管理工作得到有效的保障。由上述的分析获知,可以在水利工程档案管理中放置下述的三个节点进行整体控制。第一个节点设置在招标分标的方案获得有关批复以后;第二个节点设置在核心标段的招投标工作告一段落后;第三个节点设置在单项工程的竣工验收以前。三个不同阶段的节点设置,体现着档案管理工作在水利工程施工进程中的不同指导作用。
二、水利工程档案管理中控制节点的限制要求
水利工程档案中的节点控制是分段进行的,而不同的控制节点由于身处的工程建设的阶段不同,其各自的核心要求存在差异,所以要让控制节点发挥最好的工程控制作用,就要为设置的控制节点匹配合适的限制要求,保持控制节点与工程现实状况可以紧密相连的状态,由此促进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的优化和升级。其各个节点的限制要求如下:
(一)第一个节点的限制要求
招标分标的方案获得批复的时候是在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班子确定并且扩初设计已经完成的时候,这时招投标还没有开始,工程处于整个建设的初期阶段。这时工程档案的管理和保存由建设管理单位负责,而需要进行归档的建设工程的有关内容也已经有了初步的分配,所以非常适合在此时建立一个档案管理的节点。这个节点的目的是把整个项目档案管理的标准确定下来,完善管理的体系,其核心的工作是编制关于需要进行归档的文件类型及其保存期限要求、档案的管理办法、档案管理员的职责等有效文件,并确立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领导班子。自档案管理的最初期开始就对哪些文件需要归档、如何归档、怎么保管等问题进行限制要求。因为水利工程的档案管理体系初期建立直接决定了整个工程建设过程当中档案管理模式的出发点,所以初期档案节点的设置非常重要,可以说是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地基”。
(二)第二个节点的限制要求
第二个节点所指的招投标工作包含了工程监理、主体工程的施工以及主要设备的安装。工程监理是水利工程能否完成质量目标不可或缺的一环,有义务对工程归档的情况、尤其是不同标段施工企业的档案情况同时进行监察和管理。主体工程的施工企业以及主要设备的安装企业完成了整个建设工程的核心建造工作,其形成的档案文件数量繁多,质量要求更是在整个工程中占有无可匹敌的地位,它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建设工程档案工作的好坏。所以,在这一工作阶段必须设置控制节点并指出清晰的限制要求。在这个控制节点中,要确立档案收集的逻辑外延、档案归类的规则、档案保存的方法以及归档的质量标准。在这一节点中把工程档案管理的标准综合起来,向这三家单位清晰解答他们对于档案管理的困惑之处,使档案在初步建立的时候就跟从规范的指引,以保障档案最终的准确性、完整性、体系化与安全化。
(三)第三个节点的限制要求
水利工程建设通常由多个企业共同完成,在标段竣工后,施工企业就会传递相关的档案文件并离开施工现场。因为并非所有的施工单位都是在工程整体竣工的时候完工的,若没有在单个单位竣工验收前放置控制节点,没有能够在适当的时间内把这些单位的工程档案归档完毕,就无法保障这些档案不出现缺失或错漏,这样势必影响到整个工程档案管理的质量。等到进行档案的专项验收时才看出问题,会因为时间和人员的迁移而无法修正。所以在此处设立控制节点是非常重要的。这一节点的核心限制要求符合关于归档的范围和保存时间的有效文件中的规定,对已完工的单项工程进行档案检查,包括其内容是否完整、分类是否科学、鉴定是否正确、图纸是否齐备以及文件的可保存性是否已达标。如果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应当监督相关的施工企业进行修正。档案的专项验收开始前的其他工作也应照这一节点的限制要求实施。
三、水利工程档案管理中节点控制的具体效用
(一)加强档案管理的有序规划
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不仅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有序性,同时也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容一点马虎。但凡在任一工作环节有所纰漏,都会导致档案质量的不达标。必须在档案管理的前期设立专门的控制节点,并明确统一、规范化的标准,同时,还必须设立和完善相应的工作体制机制,使得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有制度依托。不仅如此,还必须订立详尽的工作计划,切实分阶段、分层次、有计划地进行档案的管理,使得档案管理工作开展及时并尽在掌握。
(二)加强档案管理的针对性
无论是档案管理控制节点的时机还是内容的选定,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针对性,均为了在特殊时期或特定情况下,就特定的且在当时具有普遍性的档案管理问题提出一系列解决方案,并切实有效地将这些问题进行解决,以制约那些对档案的收集、分类等工作开展具有负面作用的因素。所运用的控制手段也具备实际操作的可能性,能够贴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提高工程档案的结构和质量。从管理方面来控制水利工程中可预见以及不可预见的不利因素的萌生和发展。
(三)抓住档案管理的重点内容
依照帕累托法则,在任意一组东西中,往往起决定性作用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内容,而剩余部分尽管占有更多空间与数目,却无关紧要。对控制节点进行设定,其中一项重要作用也是将起决定性作用的一小部分内容紧紧抓牢,从而促使工程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更加安全、全面、精准以及系统化的开展。抓住档案管理的重点内容,也能够切实提升工作的效能与管理水平,实现人力、财力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并且实现水利工程全过程的档案管理优化与升级,既节约时间,提升工作效率,又能保证施工过程的有章可循。
四、水利工程档案管理节点控制的注意事项
目前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的节点控制还有待加强,要切实完成水利工程中档案管理的节点控制工作,必须从根本出发,系统地管理和遵循档案工作的发展规律,切实地做到以下三点:
(一)领导加强重视,狠抓落实
任何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领导的重视与支持,节点控制工作的开展亦是如此。水利单位的相关领导要进一步加强对档案管理节点控制方面的重视,并由领导带头对水利工程档案的具体管理方面狠抓落实,从思想上将档案管理的意识扎根工程系统工作,这样才能避免节点控制浮于表面化,杜绝档案管理敷衍式的开展,确保节点控制能够切实地实现,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规范管理的指导性依据,从根本上树立起对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的重视态度。
(二)制定科学、规范的档案管理操作流程
一套科学、规范的档案管理操作流程是目前节点控制工作开展的关键所在。规范化的流程能够使各项工作的开展有据可循,避免各自为政、各执一词的现象,让各个部门之间可以联合起来,使管理过程统一、规范,能够在问题出现时第一时间找到管理依据,从而在执行的过程中找准方向,使在具体的操作中能够更加规范化,也更加科学合理化,为节点控制的操作提供理论依据,最终统一整个节点控制的操作规范,将其提升一个档次。
(三)制定强制性的纠正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