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新课程改革的思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新课改 素质教育 人文素养
英语是高中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然而,在英语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新课程改革在给我们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挑战。在实施新课程的讲授时遇到了以下问题,对此,笔者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1.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呼唤新的考核形式。那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归根到底就是考拔标准的问题。虽然《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提供多种选择,适应个性需求”高度褒扬了人本主义,也体现出高中英语课程的人文性,但是事实从检验学习的考试形式看来,却没有和这种理念接轨。无论什么学生到头来都是考一种题目,没有哪个教育部门专门为每个学生设计一份符合他特性的考题。一考定终身的考试机制使学生很难把英语学习当成一种享受,还是沉浸在背语言点、记单词、做考题的苦差事中。为什么现在还存在为语言而语言忽视人文精神的英语教育?就是在于高中英语新课标理念和评价脱离的现状。针对这种情况,我建议从最根本的高考开始列现有的英语考试题型来一次变革:增试口语,内容以必修模块各个单元的主题为基础,设置情景英语的考核;阅读题应该出能考出学生真正蒯读技能的题目,形式应该有问答题、归纳演绎或其他形式而不只是多项选择;减少语言知识点方面的考核,更多的设计一些有关文化背景的或是开放性的题型。
2.部分老师和学生不重视。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在部分学校,学生水平较差,平时就是搞清楚课本的一些内容已是花去大半课堂时间。稍微讲一些人文知识或布置一些小组作业都被学生认为是浪费时间。有学生就问过我:“老师,我承认你上课讲的很多知识我们都没听过,都很有用,我们这样上课也很开心,但是你讲的这些还有叫我们做的一些作业考试都不考啊,那学来有什么用呢?还不如多划划重点,讲讲题。”很多老师也认为给学生讲这些还不如分析分析语法,傲多点题来的实惠,甚至学校本身也就是看考试成绩,对这方面的教育比较忽视,因而人文精神的培养迟迟看不到曙光。
3.部分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不够,教师缺乏对新课改的热情。现在大家都知道globalization(全球化),任何东西都要与国际接轨。外语教学更是这样,过去我国实行的科举、应试教育,方法是简单的,甚至是落后的,如果要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心灵智慧的方法,就必须实行课程改革,而且势在必行。那么要课改,也势必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甚至可能会面临失败。因此新课程改革,毕竟是一种新生事物,我们教育部门应该从领导到普通教师,都应该去学习,去适应。但事实却与此相反,许多领导都不愿在教育改革中出风头,不敢“轻举妄动”,如果失败谁负这个责任。他们本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只要不影响教学成绩就行。这样,作为普通教师,如果没有领导的大力支持,谁还敢放开手脚去干,这确实束缚了教师新课改的热情。
4.教师课堂活动设计形式化。
新课改理念下的英语教学要求对语言实践活动作精心组织、巧妙设计和具体指导。教师对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把握不好,每位教师都有一本教师教学用书,可有些时候老师们照搬教案,没有从教材出发,没有从学生出发,没有从实际出发。这个实际包括很多,有课堂,教材,及学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加以创新,让学生乐于去学习,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充分开发他们的智力及思维方式,帮助他们树立明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面对这样的问题,要在有限的时间、固定的教材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下完成英语教学,难度是相当大的。英语教师迫切要求拥有浓厚、宽松的学术氛围,也希望能通过各种形式和类别的培训,提高英语综合素质,使自己顺利地完成英语教学工作,做到教学相长。为此,本人有以下几个观点
1.立足教育实践,为教材编写和评价提供依据。
没有任何事物在一诞生时就是完美无缺的,一套新教材也是如此,它也需要在长期的使用中经历见证、不断完善。由于经济文化环境不同、教学条件不同、使用者不同和认识角度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对一套教材的使用体会,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也是常有的事。况且,基础教育改革本身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与之相对应的教材编写和教材试验也是一个逐渐摸索的过程,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2.强化英语教师的英语基本功,提高自身素质。
继续教育强化口语、听说训练,就是为了帮助英语教师真正实现用流利英语进行课堂教学,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提升个人素质,为其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的目的。要做一个优秀的外语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3.集体备课,提高教学效益。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语文教学;思考;情感体验;课外实践活动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应该对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深入思考,并积极采取符合新课改理念和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策略,使语文教学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发挥出最大限度的教育意义和价值。
下面,本文就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对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进行一番详细说明。
一、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目前,仍有相当部分教师深受应试教育思想的禁锢,认为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小、身心发展不成熟,所以,总是采取对学生进行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即将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等死板灌输给学生,学生没有主动参与的权利,整节课的活动控制权被教师一人牢牢把持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师应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鉴于这一课程基本理念的提出,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就应积极转变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从而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积极性。
比如,在学习六年级下册中《各具特色的民居》这篇课文时,我并没有直接为学生讲述本篇课文的内容,而是将班里学生进行了分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对全文进行阅读,然后选择一种民居深入地读一读,读完后讨论:这种民居有什么特点?最后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我们也可以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在学生回答了客家民居的“奇”之后,我们可问他们“奇”在何处?客家民居中都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如果你是一名导游,在向游客介绍傣家竹楼时,你会如何介绍?……这样,我通过让学生以分组方式对课文相关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一方面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提前预知和了解,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获得了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常规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师常常只关注学生对字、词、句的理解和掌握,忽视了对学生情感的教育和熏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除了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外,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借助教材中所蕴含的情感思想,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从而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比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中《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时,我就运用信息技术将西沙群岛美丽富饶的情景以逼真、生动的方式呈现在了学生面前,如,瑰丽无比、五光十色的海水、海底岩石上各种各样的珊瑚、海滩上的美丽贝壳……眼前的美景令学生看的如痴如醉,然后,我又要求学生选出课文中优美的语句和最喜欢的段落,并以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西沙群岛自己最喜欢的美景。这样,我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知,另一方面使学生深入了解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达到了很好的情感教育效果,有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诸多方面的和谐发展。
三、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开展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
如今的小学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之内,我们还应适当拓展教学空间,将课外实践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而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正确把握语文课程所具有的实践性这一特点,并积极为学生提供各种参与语文实践的机会,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大量的语文实践,体会、掌握语文规律,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比如,我们可以开展语文知识竞赛,如“找错别字”,具体形式为: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到学校附近的街上、商铺,或者自己家、邻居家等处找错别字,找到之后要加以归类记录,并进行及时指导和矫正。然后,依据各个小组所做的整理记录给予评分,选出优胜的一组;又如,可以在中国的某个传统节日,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元宵节等等,举办编辑黑板报活动,要求学生自己写稿、自己编辑、自己排版、自己设计,力求做到图文并茂、内容充实……总之,语文课外实践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通过开展这些活动,我们能开阔学生眼界,发展学生智能,同时对学生收集、整理、乐于创新、勇于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作为现代化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对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进行积极有效的思考,使有瑕疵的地方得以改进、完善,还语文以本来面目,使语文本身所具有的无穷魅力重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能够真正爱上语文、喜欢上语文。
关键词: 高中英语 课程改革 英语测试
普通高中教育不仅要为高等学校培养和选送一批高水平的人才,还要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新课程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教育评价改革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对学生外语学业成绩的测定和评价成绩很多,问题也很突出。对问题的认识和反思,是改革的开始。只有找出问题所在,并勇敢地面对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才能更好地推进高中学生英语学业评价改革。
一、目前英语成绩测定和评析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对学生外语学业成绩的测定和评价,不仅方法多样,而且考试名目繁多。这些考试为推动我国英语教学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是他们在检验学生学业成绩和外语能力方面,效果却不尽人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是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
(一)“高分低能”在目前的学生中似乎是比较普遍存在的现象。
有不少学生在考试中得到了高分,但英语技能的运用能力十分低下。造成“高分低能”的现象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这种现象可以看作是学校应试教育的产物。在我国,评价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往往是看该校的学生的考试分数的高低。有的学校为了提高自身的声誉和知名度,只能搞应试教育,追求高分数和高升学率。二是这种现象可能与考试命题和判卷不科学有关。现在有些考试过分标准化,都是些有标准答案的多项选择题,模式僵化。因此,考试分数很难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和能力。
(二)在目前的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中,往往局限于对学生分数的评定,忽视了非分数的因素。
许多教师在评价实践中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忽视独立思考及批判性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责任感等多方面素质的培养与评价,导致师生关系、学生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等反面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教师缺乏培养和评价学生多元素质的经验,不知道如何科学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各种素质和能力。很多教师对成长记录袋、表现性评价等新兴评价方式还比较陌生,不知道如何在实践中实施学业成绩和成长记录袋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
二、英语测试的类型
要有效地组织和实施英语测试,达到英语测试的某种目的,我们必须对各种类型的英语测试的性质和作用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英语测试的类型多种多样。按测试的目的可以分为:1)成绩测试,这是用于了解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学制或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要求。2)学能测试,这种考试的目的不是衡量应试者现有的英语水平,而是在于预测应试者学习外语的潜在能力。3)诊断性测试,它的目的在于检查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进展情况,了解他们在学习上的困难和教学上的薄弱环节,以便弥补教与学的不足之处,达到改进教学、促进英语学习的目的。根据不同的评分方法,测试可以分为主观性测试和客观性测试;根据测试方法的不同,测试又可以分为口试和笔试两种。
三、测试组织工作的要点
使考试科学化、考试分数客观化,以求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业水平,是广大的外语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加以研究解决的问题。学校中的考试规模较小,一般都由教师直接组织实施。尽管规模小并且受到一定的条件限制,学校考试也必须遵循外语测试的基本原则和规律,提高测试的信度和效度,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测试效果。为此,应注意以下测试组织工作要点:
(一)注意收集教学反馈信息,灵活使用不同形式的测试方式。
测试的目的是要及时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学校教学。因此,测试的次数不能过于频繁,以避免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更不能把测试作为迫使学生用功读书或奖惩学生的手段。同时,为了获取不同的信息反馈,应该灵活地使用各种不同的测试方式。除每学期的期中和期末考试外,还可以根据教学进度情况举行一些必要的单元测试。这些测试或测验可以记录成绩也可以不记录成绩,目的是要使教师能及时、正确地了解教学的发展情况,改进教学,弥补不足。
(二)在课程标准规定的范围内,组织各种测试。
测试要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全面地检查学生语言的基础知识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命题要与课程标准要求相一致,而且要有针对性、难易适度,既要体现教学重点,又要强调命题的覆盖面,避免超出课程标准的难题和偏题。
(三)注意测试的计划性和命题的科学性。
测试的计划性,是指测试要有一个合理、周全的安排,每次考试要有其特定的目的和要求。计划性包括考试时间、考试方式和方法、考试内容及考试重点等。命题的科学性,就是命题要程序化。这个程序包括:1)决定考试内容和认知层次;2)决定考试方法,确定命题范围;3)编拟试题,注意分配试题和难度比例;4)检查修订试题,制定评分标准。
(四)注意试卷的设计、安排和管理,要提高试卷的卷面效度。
要做到这些,应注意下列几点:1)试卷用语要准确,不能产生歧义。特别强调的词语应该使用黑体字或大写字母表示。要注明各个题目的记分方法;2)题型不易过多,特别要慎用新题型。出现新题型时,应该有说明或示例;3)试题安排一般应该由易到难;4)题目中不应含有暗示本题或其他题目答案的线索。阅卷评分要客观准确,尤其是主观性试题更要有明确具体的评分标准,包括记分原则、可接受答案、不同类型错误的扣分方法等。评卷记分始终如一,防止因为评卷人的心理状态、卷面的整洁情况、客观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忽高忽低、时宽时严的现象。
英语测试是教师系统地获取学生个体发展和教学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通过考试,教师可以了解和检查学生掌握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深度、广度和熟练程度。考试,也是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教育目标的检验。因此,考试不单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判,也是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的检查。新课程要培养全面而个性发展的人,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今后我们的英语测试工作要围绕这一目标,在多方面做好调整,更好地为新课程服务。
参考文献:
[1]李锋伟.教学评价改革是英语课程改革的关键.教学新思维,2007年第12期,总第353期.
[2]徐晶.深化英语测试改革 推进英语课改进程.现代教育科学,2008 年第1期.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英语 实效
新课程改革实施强调课堂教学应该倡导体验式、探究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合作交流。初中英语是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优化教学结构,突显学生的主体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本文结合笔者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如何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实效性提出几点在自己的观点。
一、以新课程为准则,灵活运用英语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新课程提出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重点突出“学生的整体发展是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教师在教学实际中,要充分把握新课程,依据现有的教学条件、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具体教学上的需要,灵活把握教材,在不违背教材大纲的前提下,对教学设置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方法等都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使教材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学习英语的需要。结合新、旧教法,讲解语言知识为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服务。同时在使用教材时,还要结合实际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需要、兴趣、知识水平,选择性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学习。教师可以采用图片、实物、顺口溜、肢体语言、简单有趣的故事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把知识化难为简,让学生易于接受。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初中生有好玩的特性,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开展游戏活动,指导学生边玩边学。运用有趣的事物、英文歌曲FLASH、故事、表演等多种形式吸引学生的兴趣,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浓,学习例如积极性就越高,学习效果就越好。例如,在身体部位 eye,nose,ear,mouth,hand,face 等单词教学时,和学生一起 做“Touch your head” 游戏。 开始教师先作示范,然后说 Touch your nose. 学生边听边点自己的鼻子。依次练习 nose,ear,eye,mouth,hand,face;重复几遍之后再进行小组比赛;并加大难度,学生一旦摸错,要被“罚”下场,游戏结束,小组违规最少者得胜。整个活动由学生自愿轮流当发令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游戏使枯燥的单词变生动了,难记的知识变容易了。生动夸张的表演,欢乐愉快的情绪激发了学生兴趣和热情。
三、注重实践活动运用,满足学生学习需要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实践运用活动才能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感知和领会教学内容,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会采取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样化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参与学习任务探究,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增强学生的学习感悟能力。例如笔者以新目标英语八(上)第9单元的Section B 3a-4为例,说明如何进行整体设计。教学目标是学生学完Section B 3a 之后,能用本单元的重点句型He was born in 1995.He started skating in 1999.When he was 4,he started skating. At the age of 4,he began to skate.模仿课文,写出自己喜欢的人物成长的经历。本课以听各种乐器导入,复习一些乐器名称和学习一些新的乐器名称,然后以著名的钢琴家李云迪为主线,以他想了解学生们小时候有哪些才能为切入点,学习新句型When I was ... years old, I could ... At the age of ... I could ...
四、实施激励评价,促进深化研究
要想进一步优化初中英语教学的实效,离不开及时、恰当的评价活动,通过激励评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更加热衷于英语学习的探究活动。客观有效的评价活动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但是以往的评价只重结果不重过程,而且也没有贯穿于学生学习英语活动的全过程,因此,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片面性,这往往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抑制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潜能的发挥。为了有力配合优化初中英语教学的需要,笔者会不断关注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的合作精神、个人表现、探究意识等,并采取教师点评以及小组互评、全班互评的方式寻找学生的亮点,从而激发学生更加主动、更加积极地投身英语学习。在此基础上,笔者还通过口语语言和肢体语言(赞许的眼光、微笑的表情、和蔼的态度,等等),既让学生体会和获得良好的探究成功愉悦感,又可以不断鼓励学生投身英语学习之中。例如:笔者在评价学生的问题回答时,一般会多问几个“Why do you think so?”,以此来表示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之后,再用“You are clever!”等语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从而进一步激活学生的学习潜能。
五、研读《英语课程标准》、《英语课程标准解读》,领会新教材
一、防止教学过程的“伪生活化”
所谓“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模式”是指:遵循教育规律,贴近时代、贴近实际、贴近学生,以了解、服务社会为内容,以形式多样的活动载体,以稳定的实践基地为依托,以建立长效机制为保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最终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既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思想政治学科课堂教学目标的应有之义,更是思想政治教师的责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思想政治学科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生活中蕴含着大量可以转化为教学资源的素材,并且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政治理论学习的落脚点是指导实践、服务生活。为此课堂教学必须回归生活,关注时政热点,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去感悟生活。这样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才能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才能让学生感到思想政治课的价值和有用性。因此真正的“生活化”一定要坚持“从生活中来”,要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实用功能,“到生活中去”。
但是我们也要防止教学中的“伪生活化”。“伪生活化”是指教师只是一味地为了使教学形式多样化,在导入新课和课堂小结时简单用歌曲、诗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做点缀,无视学生生活中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中还要求学生复制书本知识的情况。甚至生拉硬扯、牵强附会,联系社会生活或学生生活经验,生硬地将教材知识与生活世界联系起来的现象。这样的形式,看着热闹,却难以真正让学生产生共鸣,怎么能让学生学以致用呢?
为了防止教学过程的“伪生活化”。(1)要坚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从学生的生活世界中精心挑选资源,通过教学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形成自己研究生活的方式,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践行。(2)要切合实际地布置体验式作业,让学生开展调查研究,不断增强学生的法律、权利、义务、责任等意识,这应该比简单的记忆效果要好。
二、防止教学过程中学生地位的“伪主体化”
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的一言堂、满堂灌,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这显然已不再适应当今时代的需要。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是让学生成为“好知者”乃至“乐知者”。对教师来说,就是在教学中要做到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好知者”,但是兴趣不足以激发学生持之以恒地学习,教师还必须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并从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成为“乐知者”,这样才算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改革的摸索中,我曾经试探过利用学生课下搜集资料,教师指导学习,分组讨论,课堂展示的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但是经过试探后发现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主要就是“伪主体”现象。
1.在农村中学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文献资料很少,住校生更不可能上网查阅资料。教师让学生课下查阅资料,其实只能是每组小组长代劳,因而导致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这一过程中来。等于只是给了少数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机会,大部分学生仍是被动地接受,又怎能“好知”“乐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