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教育观念

体育教育观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教育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体育教育观念

体育教育观念范文第1篇

关键词:认识观的转变教师观的转变课堂教学观的转变

面对21世纪,学校体育教育的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因此,为适应素质教育。我们对体育教育观念也应有所转变,应以终身体育观为出发点,对体育教育的认识从低级走向高级,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单一走向多元,由局部走向整体。

一、认识观的转变

体育的功能具有多因素,如健身、健美、医疗保健、延年益寿的生物功能和教育、政治、经济的社会功能。其价值不仅是为了健康、娱乐,或为了升学、就业作准备,而是为了人的一生作准备。因此,应根据体育学科特点,从知识、技术的传授,身体素质的锻炼以及情感教育、德育教育入手,采取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教学中,不仅要锻炼学生的身体,还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非智力因素及坚强的意志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会知识、技术、技能,还要教会学生会学习;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还要教会学生如何生存。要注意培养“学是为了用”的观点,努力创设学生动脑、观察、练习、创造的机会,充分发挥体育多功能的作用,为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服务。

二、教师观的转变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因素。在其他学科中,随着学科内容的更新发展,从事这门学科的教师都要进修和培训,学习一些有关教育理论方面的课程,如教学论、课程论、教育学、心理学等。然而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却很少有机会“充电”,通常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的体育教师,二十年前学习的知识至今还能完全胜任现代教学,这在知识更新如此迅速的年代,怎么能相适应?其结果必然导致体育教育落后于现实。体育教师既是脑力劳动者又是体力劳动者,他们并不是社会世俗偏见认为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不能只满足于“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应形成多层复合结构:(1)掌握有关当代自然和人文两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工具性学科的扎实基础,并能熟练运用。(2)更多地了解和熟悉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知识,了解体育教育对社会、人类进步的人文价值,从社会发展来揭示、认识学生素质发展的规律性;提高人际交往中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外语能力,具备计算机一般知识和操作技能。(3)对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花更多的精力去设计教学,在课堂上更多地关注学生和整个教学进程状况。(4)应注重现代教育理论和思想、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现代教学手段及教学科研等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还应结合教学进行教育研究,每学期都应写一些科研论文。教师不是单纯地进行知识的传授,而是像心理学工作者那样,发现学生心灵的奥秘,捕捉学生内心的感受,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个性,建立起高尚美好的情操。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来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归根到底是对教师的要求。无论是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将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态度。教师除了应注意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能力、专业技能之外,更应该注意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心理品质,从政治、道德、知识、能力、心理、审美等诸方面提高自己,使其全面发展和综合提高,成为全能型、开拓型、创造型的教师。

三、课堂教学观的转变

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然而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由于内容繁杂、时间少,教学过程受到严重的挤压,每节课的教学过程因内容膨胀而无法实现目标。笔者认为,想通过两节课来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其实是不现实的,只有使学生注重学习运动技能和掌握练习方法,才是体育教学中最实在的目标。如果目标不清,就会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明白自己是在学习健身方法,还是娱乐活动,还是为了参加比赛。如果各种项目的内容都要面面俱到地在课堂中完成,那么在目前课堂教学设备的条件下,技术教学仅仅是在低水平上的重复,学生既体验不到运动的充足感,又体验不到提高技术和掌握知识的乐趣,教学容易出现因内容空泛而产生的“游戏化”和“活动化”倾向,很多时候只是让学生参加活动,根本达不到体育教育的目标。

美国教育家林格伦把课堂上的师生交流分为四种。第一种是单向交流,教师讲、做,学生听、跟;第二种是双向交流,教师问学生答;第三种是多向交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问答;第四种是综合交流,师生共同讨论、研究、做实验。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面对全体学生讲解、示范,学生模仿跟随练习,基本上是教师―学生之间的单向传递,这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今体育教学的需要。因此,现代体育课堂教学信息传递方式应由“单向”转向“多向”,即学生―教师,学生―学生,学生―社会;课堂―课外活动―家庭―社会,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多手段的综合性立体化的教学模式。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任务是:(1)教给学生基础的、系统的体育知识;(2)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能力;(3)使学生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和能力;(4)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自觉锻炼的态度;(5)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交往能力。并且,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提问题,找思路,做实验,分析错误动作,让学生主动地接受知识,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育教育观念范文第2篇

关键词:积极转变 认识观念 提高 教学效果 体育教改

学校体育作为国民体育的基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要教育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面对21世纪,学校体育教育的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提高运动成绩,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和一大批体育骨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和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因此,我们对体育教育观念也应有所转变,应以终身体育观为出发点,对体育教育的认识从低 级走向高级,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单一走向多元,由局部走向整体。

一、转变认识观念、努力具备良好的情感品质

体育的功能具有多因素,如健身、健美、医疗保健、延年益寿的生物功能和教育、政治、经济的社会功能。其价值不仅是为了健康、娱乐,或为升学、就业作准备,而是为了人的一生作准备。因此,应根据体育学科 特点,从知识、技术的传授,身体素质的锻炼以及情感教育入手,采取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要注意培养“学习是为了应用”的观点,努力创设学生动脑、观察、练习、创造的机会,充分发挥体育多功能的作用,为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服务。

二、转变教师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态度

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提出的要求,即是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无论是体育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因素。在其他学科中,随着学科内容的更新发展,从事这门学科的教师都要进修和培训,学习一些有关教育理论方面的课程,如教学论、课程论、教育学、心理学等。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不能只满足于“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应形成多层复合结构。另外,还应结合教学进行教育研究,每学期都应写一些科研论文。教师不是单纯地进行知识的传授,而是像心理学工作者那样,发现学生心灵的奥秘,捕捉学生内心的感受,培养 学生健康良好的个性,建立起高尚美好的情操。

三、转变教材观念、体育教学渗透思想素质教育

在高科技蓬勃发展的今天,教学内容的现代化是我国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是中小学、中专、大学的教学内容没有真正地构成有机的整体。各层次的教材内容缺乏传递性和发展性,致使体育教学内容在低水平上重复,处于陈旧和滞后状态,缺乏时代性和超前性,与学生的现实需求和未来的实际需要不相一致。编写教案时,要根据本课内容、任务,目的精心设计,采用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开发他们的创造力。如垒球投掷课,单一的投掷学生兴趣不浓,思想教育也跟不上,如果设计成“投弹炸鬼子”游戏(在投掷区前划一条及格线,远处放一个或多个标志物,看谁能炸着,如不到及格线者算炸伤自己,罚做俯卧撑,促其加强臂力练习),则学生们兴趣盎然,都能奋力向敌人投掷。这既是效果好的体育课,又是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四、转变师生观念、协调好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和谐,对体育教学有积极的意义,对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和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将产生直接的影响。对此,体育教师应有充分的认识,积极创造这种和谐关系。要做到师生关系和谐,就应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寓教于乐”的“游戏教学法”。如跳单双圈时,有的学生因图快或不认真,常常踩出圈。可将之设计成“小猫捉老鼠”游戏,谁要踩出圈,就算被小猫捉住,这样再跳时学生就会很认真,又很有趣。又如“送盲人回家”游戏,让“盲人”戴上娃娃头,“少先队员”推着“盲人”绕“土堆”“过小桥”,看谁先送到“家”,学生们看着憨态可掬的“盲人”乐不可支,都争着去送盲人,从而达到了锻炼和教育目的。总之,体育教师要注重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对自己,对学生,对教学,对工作都是一举多得的。当然要注意把握正确的思想方向,以免适得其反。

五、转变课堂观念、积极、大胆的创新体育教学

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然而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由于内容繁杂、时间少,教学过程受到严重的挤压,每节课的教学过程因内容膨胀而无法实现目标。现代体育课堂教学信息传递方式 应由“单向”转向“多向”,即学生―教师,学生―学生,学生―社会;课堂―课外活动―家庭―社会,形成 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多手段的综合性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并且,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提问题,找思路,做实验,分析错误 动作,让学生主动地接受知识,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之,笔者认为:中、小学的体育教育应加强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观念,大、中专学校的体育教育应以终身体育教育的观念为主导。以上几个方面的转变是影响当前体育教育的主要因素,是未来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值得我们每一位体育工作者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刘春燕等.影响体育教学效果的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体育,1999(1)

[2]王焕勋,实用教育大词典[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体育教育观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观念更新;课程改革

随着教育的改革,体育教学在教学观念与课程设置上也亟须创新与完善,体育教学关乎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培养学生主体性、基础性、全面性发展的有效措施,体育是全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的改革创新,对促进学生今后的发展与成长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现阶段体育教育存在的不足之处

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国家对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关键性意义,虽然新课改的提出对体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优势,但是其中的问题也屡见不鲜,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科目教学,它更加注重实践操作,如果一味地像其他科目理论知识的纯粹性讲解很容易造成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反感,降低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以下内容将详细分析现阶段传统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体育教学缺乏创新意识

体育教程在教学内容上比较丰富,但是仍然存在授课教师对讲课内容一带而过的现象,在体育课程教学上依然循规蹈矩,毫无创造意识,教学课程缺乏科学性。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学习国内外体育教学模式与体育教学的先进之处,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比如体适能与体育教学结合、体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都是提高体育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因此,体育教学缺乏创新意识是体育教学效率下降的关键要素。

2.师生关系不平等,缺乏有效的沟通

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有效沟通的关键要素,只有了解学生的实时动态,掌握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制订针对性的教学方案,科学地调节教学进度,从体育实际操作到教学方法,体育教师都应审时度势,做出合理变动,直到适合班级内部的所有学生,实现学生体育学科的共同进步。然而现阶段,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教师与学生无法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没有有效的沟通交流,因此,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是体育教学改革创新的关键要素。

二、体育教育观念更新与课程改革的主要实施策略

体育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然而体育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要实现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进行体育教育观念的创新与体育课程的科学合理化设计,以下内容将针对现阶段体育教学存在的不足,给出体育教学模式创新的具体实施策略。

1.加强体育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

新形势下的体育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体育教学上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体育教育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在练习投篮技巧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间的分组,进行小组比赛,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行进行探索学习,制订比赛规则,最后由教师进行客观的评价,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做知识的服务者、引д撸体育课程创新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对提高体育教学效率有着深远的意义。

2.建立趣味课堂,保障体育教学方案科学性

体育教育不同于其他科目的学习,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构建趣味性课堂,利用对话式教学实现师生间的有效沟通与交流,在体育实践中,因为个体身体素质的差异,教师应该设计更加科学合理的体育训练方案,如体适能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体适能”理论体育教学方法相比较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案,具有灵活教学的优势,“体适能”理论体育教学方法强调了个性化与自主化的教学特点,充分实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的整体进步,在教学课程上,教师应该做好课节的穿插,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育教学是一项关乎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重要学科,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法上的创新,保障教学方案的科学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受益。

三、结束语

体育教学关乎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然而现阶段在体育教学上还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体育改革要从实际出发、在教学模式上积极探索创新,保障体育教学课程的科学合理性,努力创新教学手段、建立趣味课堂,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体育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课程改革对推动体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体育教育观念范文第4篇

一、认识观的转变

根据体育学科特点,从知识、技术的传授,身体素质的锻炼以及情感教育入手,采取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教学中,不但要强化体育知识,还要注意社会知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使学生的知识达到广、博、精、深,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不仅要锻炼学生的身体,还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非智力因素;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会知识、技术、技能,还要教会学生会学习;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还要教会学生如何生存。要注意培养“学是为了用”的观点,努力创设学生动脑、观察、练习、创造的机会,充分发挥体育多功能的作用,为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服务。

二、教师观的转变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因素。在其他学科中,随着学科内容的更新发展,从事这门学科的教师都要进修和培训,学习一些有关教育理论方面的课程,如教学论、课程论、教育学、心理学等。然而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却很少有机会“充电”,通常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的体育教师,应注重现代教育理论和思想、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现代教学手段及教学科研等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还应结合教学进行教育研究,每学期都应写一些科研论文。教师不是单纯地进行知识的传授,而是像心理学工作者那样,发现学生心灵的奥秘,捕捉学生内心的感受,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个性,建立起高尚美好的情操。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来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归根到底是对教师的要求。无论是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将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态度。教师除应注意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能力、专业技能之外,更应该注意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心理品质,从政治、道德 、知识、能力、心理、审美等诸方面提高自己,使其全面发展和综合提高,成为全能型、开拓型、创造型的教师。

三、教材观的转变

体育教材应与培养学生能力和未来实际需要挂钩,使一些具有时代性和实用性的体育内容进入体育教学,删除效果较差的教材,使教学中的体育与生活中的体育更加接近,使教材反映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让学生能学习和掌握体育学科中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动态,提高学生 的学习兴趣。

四、器材观的转变

在体育教学中,器材因素对教学效果、学生的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与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和限制。如果我们在体育教学中适当地改进或变换一下器材的重量、高度、大小等因素,那么教学效果就会绝然不同。如在篮、排球教学中,将篮圈的高度适当降低些,篮球变小些,那么学生就能像美国“NBA”明星那样能扣篮;同样,将排球网的高度适当降低些,学生扣球、拦网效果会更好,战术更丰富。学生既能体验到先进技术带来的乐趣,又能激发和调动学生对篮、排球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如果在田径项目考核中,选用技评与运动成绩结合的标准,那么学生在学习中就会重视先进、正确的技术动作的学习,而不是一味地只顾追求运动成绩,而忽视技术动作的学习。因此,笔者认为,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适当降低器材标准,将主要精力注重于学习先进的技术动作,利大于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课堂教学观的转变

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然而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由于内容繁杂、时间少,教学过程受到严重的挤压,每节课的教学过程因内容膨胀而无法实现目标。笔者认为,想通过两节课来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其实是不现实的,只有使学生注重学习运动技能和掌握练习方法,才是体育教学中最实在的目标。如果目标不清,就会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明白自己是在学习健身方法,还是娱乐活动,还是为了参加比赛。如果各种项目的 内容都要面面俱到地在课堂中完成,那么在目前课堂教学设备的条件下,技术教学仅仅是在低水平上的重复,学生既体验不到运动的充足感,又体验不到提高技术和掌握知识的乐趣,教学容易出现因内容空泛而产生的“游戏化”和“活动化”倾向,很多时候只是让学生参加活动,根本达不到体育教育的目标。

体育教育观念范文第5篇

一、教师的职业观由经验型的“教书匠”转向研究型的“教育家”

传统教学观念中,体育教师只要上好体育课、搞好群体活动、组织课余训练与竞赛,就已经做好工作了。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示各国教育界“使教师们从一心传授知识的工作中摆脱出来,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致力于他作为一个教育家所应负的使命”。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应把自己从一个感性的实践者变为理性的探索者,完成从经验型“教书匠”到研究型“教育家”的转变。教师要认真研究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评价等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计并有效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手段,了解体育运动中的健康知识,增强安全意识,懂得如何评价自己、同伴的运动能力和水平,从而养成终身锻炼的意识。

二、教师的主体观从“以教师为中心”变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定学。要求学生服从老师的指挥,服从统一目标,统一要求及规范化和有序性。教师始终是“主角”,学生仅仅是“配角”。如此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是不利于学生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英国教育家威廉逊说:“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较好的教师是讲解,优秀的教师是示范,伟大的教师是启发。”体育新课程标准倡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课程在充分发挥教师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的同时,十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其实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正确的导”和学生“主动的学”是紧密结合的。教师在考虑学生的运动兴趣和要求、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学生积极进行问题的思考,让学生自己去领悟运动技能,去发现完成动作的最佳途径。如在耐久跑教学中教师可以在组织形式上进行创新,创设情境,利用“故事”串联,采用练歇式(首先用故事引入练习,达到一定负荷后又用故事间歇,然后再练,并在场地上设置几个休息小圈,跑累的同学可到小圈中休息一会,然后再加入练习)的形式,既达到练习的目的,又考虑学生实际并让学生了解自身情况,充分体现了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三、教师的师生观从传统的“师道尊严”变成“民主的伙伴、朋友”

新课程理念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重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就必须改变传统教育观念下的师生关系。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认为“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平等、在交互活动中民主、在相处的氛围上和谐。它应该体现学生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教师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建立和感受到自主的尊严,体验和感受学习的乐趣。因此我们每一位体育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从“师道尊严”的权威中解脱出来,俯下身子,去聆听孩子们的心声,从指挥者转变为参与者、合作者。教师必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可见只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够在教学中形成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体育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边活动,也是师生通过活动进行情感、兴趣、能力的心理交流。爱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表扬和批评的手段,经常和学生谈心;要合理运用形体语言,增加有声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在教学中我尤为推崇双拇指赞扬法、击掌鼓励法和拥抱法;中学生最会“察言观色”,教师应该多些微笑,多些表扬,多些真诚,让学生感觉我们是他们学习上的伙伴、生活中的朋友。只要建立起一种新型的、相互尊重、平等的师生关系,就一定会在师生的心灵深处碰撞出和谐而愉快的火花,建立起一种长久而和谐的体育情感,也只有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之下,学生才能够自觉而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才能够激起学生自觉学习、乐于学习的愿望,从而使他们热爱体育,达到全面健康发展的目的。

四、教师的评价观要根据课程标准建立多元的学习评价体系

以往的体育教学评价方法采用定量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只重结果不重过程,评价时不考虑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态度,只以学生的运动技能作为考核标准。运动成绩高则体育成绩好。这极大挫伤了部分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学习积极性。造成了身体素质较强的学生,由于在体育课的学习中得到成功的喜悦和,而变得更加喜爱体育课;身体素质一般和差的学生,则因不能在体育课中得到喜悦和成功,而对体育课产生厌倦情绪,甚至不愿上体育课的两极分化现象。

新一轮课程标准评价“倡导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以多元内容、多样的方法、多元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构成科学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体系”。我们不仅要注重结果性评价,更要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通过合理选择学习内容,多方面评价学习主体,采用多样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方法,结合学生在体能、知识与技能、态度与参与、情意与合作方面进行终结性评价,并及时反馈给学生,与学生一起判断体育与健康学习目标的达成程度,分析学习的进步与不足,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不断取得进步,从而增强学生的自尊与自信,并提高体育与健康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