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遗传学的分支

遗传学的分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遗传学的分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遗传学的分支

遗传学的分支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IL-33;IgE;肺功能

[中图分类号] R562.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9(c)-0103-03

Level change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analysis of serum IL-33 in patients with bronchial asthma

GUO Lu-sheng

People′s Hospital of Suichuan County in Jiangxi Province,Suichuan 3439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level change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serum IL-33 in patients with bronchial asthma. Methods Sixty-four patients with bronchial asthma admitted into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classifi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and another 60 health people for physical examination in our hospital in the same period were categorized into control group.Level of serum IL-33 in the two groups was tested and serum IgE and pulmonary function index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determined respectively.Expression level of serum IL-33 in the two groups and IgE and pulmonary function index at different state of illness and severity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level of serum IL-33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Bronchial asthma;IL-33;IgE;Pulmonary function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BA)是呼吸道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咳嗽、呼吸困难、喘鸣等,重者引发呼吸骤停,危及生命。目前,我国BA患者约有3000万人,儿童发病率高达3%,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威胁人们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因素[1]。深入分析BA的发病机制,予以BA高危人群有效的防控干预是降低疾病危害、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临床上,BA是由多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共同作用而致,病理机制尚未明确。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不断深入地研究BA发病机制,普遍认为气道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性是哮喘发病的主要原因,而气道炎症的产生是由多种炎症因子调控的结果。白细胞介素-33(IL-33)是近年来新发现与BA发生、发展相关的炎性因子[2]。本文以本院收治的64例BA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血浆IL-33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以期为防治BA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6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组制订的诊断标准[3],排除合并其他肺部疾病者、近6周内有呼吸道感染史者及近2周内服用糖皮质激素者,其中男34例,女30例;年龄16~66岁,平均(43.5±5.5)岁。根据患者病情特点,将其分为急性发作期30例,临床控制期34例;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度28例,中度30例,重度6例。另选择同期于本院行健康体检的6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15~67岁,平均(44.7±5.2)岁。

1.2 方法

1.2.1 血清IL-33检测 于患者入院第2天清晨抽取空腹外周静脉血10 ml,于健康者体检当日抽取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分别取其中的5 ml于EDTA抗凝管中放置,并于3000 r/min离心分离血清,取上层清液置于-80℃环境下保存待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各研究对象血清的IL-33水平进行检测,检测试剂盒由上海酶联生物耗材有限公司提供,检测方法严格按照试剂盒规定标准进行[4]。采用自动酶标仪(美国Thermo公司提供)对吸光度(A)值进行测定,计算IL-33水平[5]。

1.2.2 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检测 将观察组患者上述剩余的5 ml血液标本,同样采用ELISA法检测,检测试剂盒由上海酶联生物耗材有限公司提供,检测步骤严格按试剂说明进行[5]。

1.2.3 肺功能检测 采用s-980a系列肺功能仪(四川思科达科技有限公司)对观察组患者的FEV1、FEV1/FVC及FEV1% pre进行测定。

1.3 观察指标

①根据血清IL-33检测结果,对比和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IL-33水平。②根据IgE及肺功能指标检测结果,观察不同病情及严重程度患者IgE及肺功能指标水平。③分析观察组患者血清IL-33水平与IgE、FEV1、FEV1/FVC、FEV1% pre指标的相关性。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多组间多重比较采用SNK-q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以P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IL-33水平的比较

观察组血清IL-33水平高于对照组(P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IL-33水平的比较(pg/ml,x±s)

与对照组比较,*P

2.2 观察组不同病情特点血清IL-33、IgE及肺功能指标水平的比较

在观察组中,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IL-33、IgE水平高于临床控制期(P

2.3 观察组不同病情严重程度血清IL-33、IgE及肺功能指标水平的比较

在观察组中,重度患者血清IL-33、IgE水平高于轻度和中度患者(P

2.4 观察组血清IL-33水平与IgE、FEV1、FEV1/FVC、FEV1% pre的相关性

观察组IL-33水平与IgE呈正相关(P

表4 观察组血清IL-33水平与IgE、FEV1、FEV1/FVC、FEV1% pre的相关性

3 讨论

遗传学的分支范文第2篇

(南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9)

【摘 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身份标志,各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文化实力在总体上反映出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者的大学生青年,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直接影响到社会民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通过对南通大学学生青年中展开问卷调查,验证了大学生青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进而从大学生青年获取全面知识和形成成熟价值观的主要载体——高校出发,探析了如何在高等教育中提升大学生青年的传统文化认知水平。

关键词 大学生青年;中国传统文化;现状;对策

基金项目:南通大学团建课题“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青年价值观影响研究”(13080013)。

当前大学生青年一代对中国传统文化及其思想精髓的认识,处于一个彷徨和迷惘状态,大学生青年普遍表现出对民族文化的疏离,同时对民族文化的认同现状也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民族传统文化知识欠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不足、盲目推崇西方文化等。2014年4月~8月间,笔者就南通大学学生青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

1 大学生青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现状

本问卷设计了三套题型,每套题型各设计问卷100份,抽取学生的年级随机。第一套题型主要调查本校大学生青年对于中国古代名著和历史人物的熟知程度;第二套题型主要调查本校大学生青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第三套题型主要调查本校大学生青年的过节习惯。一共发出问卷300份,收回有效答卷249份,收回率达83%,其中本科生占73.3%,研究生占26.7%。

第一套问卷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青年普遍认为传统经典阅读不可或缺,但在实际阅读的书籍中对传统经典的阅读率普遍偏低,阅读内容具有盲从倾向。另外由于很多经典被改变后搬上荧屏,使得阅读具有快餐化、通俗化和网络化的倾向。从具体的问卷调查分析来看,就中国的四大名著,全读过的大学生青年占22.8%,读过三本的占26.5%,读过两本的占24.1%,读过一本的占18.1%,都没读过的占8.5%。另外就最近电视媒体热播各类题材的历史剧,笔者在问卷中以“对武则天的评价”在学生中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选择“没考虑过此问题”和“不清楚的”分别为19%和17%,持完全肯定或否定意见的占33%,选择“功过参半”的占31%,由此也反映出多数学生在对待历史人物的认识缺乏,没有理性认知可循,这与大学生青年的知识结构不无关系。

第二套问卷主要从认同、知晓、态度三个大方面调查了大学生青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调查显示,有27.3%的大学生表示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兴趣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了解,71.4%的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点了解,剩下来的3.7%则一点也不了解。

随着中国的全球化发展趋势,大众媒体商业化的发展走向,“西化”、“韩流”的宣传使得我国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色日益淡化,处于认知成长阶段的大学生青年无论从思想认知还是生活习惯上都在极度模仿和推崇外来文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民族文化的认同危机。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在大学生青年群体中针对过节习惯做了第三套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春节是一年中最期待的节日,但也有31.7%的人表示更喜欢西方的节日。值得欣慰的是,当大学生青年听到韩国把中国的传统端午节说成是发源于他们国家时,大部分学生感到非常气愤,并积极捍卫中国的传统文化。

2 高校如何对大学生青年实施有效的传统文化教育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身份标志,各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文化实力在总体上反映出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者的大学生青年,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直接影响到社会民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高校在培养大学生青年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树立高尚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方面承担着不可替代的重任。那么,如何在大学生青年群体中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填鸭式的灌输显然不得人心,唯有每天耳濡目染、积极参与,才能达到自觉主动学习的效果。

2.1 完善中国传统文化的课堂传授模式

开设第一课堂通识课——高校的人文素质课是人文知识传授的重要载体,课程开设的有效程度直接关系着学生的接受领悟水平。本文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探讨:

1)课程目标设置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使其认识到自己是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者和参与者,对中国传统文化能够给出自己的价值评判和批判性见解。

2)课堂教学模式方面:加重人文素质通识教育的比重,采用“公共选修+公共必修”模式,在学分制度上进行强制管理,不足学分不得由所学专业选修或必修课程代替,以此来确保学生的自主选修权。

3)课堂执行方面:考虑到选课学生人数和教学资源的因素,一般高校通识课的授课普遍采用大班授课模式,交流互动很少。为确保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可在课程设计中安排一定量的定期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后投入大量精力阅读,在下次课中以阅读报告交流研讨形式呈现,进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思辨能力。

2.2 开展第二课堂校园文化活动

由于课堂授课模式的种种局限,学生无法完全掌握课堂上传授的所有知识,这就需要借助课外活动在日常生活中营造一个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以此来与课堂教学相呼应。活动开展形式多样,可以借助社团、网络媒体、传统文化节和各类竞赛等等生趣活泼的各类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刺激学生主动消化被动传授的理论知识。

2.3 开展契合主题的课外实践活动

亲身感受人文教育,聆听国学讲座、观看传统文化演出、寻访历史文化古迹、参观历史纪念堂博物馆等历史景观,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高风古韵。

2.4 完善课程考核方式

考核是对学生学习成果最有效的验收方式,也是促使学生积极学习的有效动力。可以在现有的考试、考查模式基础上稍作改革,如命题上增加开放性命题比例,考核环节除笔试外增设实践环节等。

除了高校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应该承担起育人责任外,政府、社会、家庭以及个人自身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政府方面,发挥行政力量在社会范围内开展传统道德文化理论研究和制度建设,同时加大民族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对各类文化传播媒体建立奖惩机制,在法律制度领域实施必要的强制措施;社会和家庭方面,利用民间力量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广泛形式多样的宣传和交流,使民间形成一种浓厚而自觉自愿的良性文化学习氛围。同时,在家庭中,长者自觉承担起利用亲身感受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粹来教育下一代的责任,通过自己“言传身教”促成下一代“耳濡目染”。当然,大学生青年也应自觉注重人文素质的提升,增加传统经典阅读量、积极参与人文讲座和活动,利用所学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来改进和弥补自己的思想道德缺陷,从而树立健全的人生价值观。

3 结论

今天的大学生青年处在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只有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内容,促使传统文化的发展与时俱进,才能促使中国传统文化占据世界文化制高点。同时,大学生青年只有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在多元文化交融的环境中建塑和提升自己的道德价值观,成为德才兼备的知识精英,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肩负起历史重托。

参考文献

[1]桂署钦.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9(10):25-26.

遗传学的分支范文第3篇

【关键词】咳嗽变异性哮喘;基质金属蛋白酶;外周血细胞计数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level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in blood of the patients with cough variant asthma(CVA).Methods To select 30 patients with typical asthma,40 patients with CVA and 20 healthy controls.We detected MMP-9 by enzyme linked immunoabsorbent assay(ELSIA)and detected eosinophil count and lymphocyte count in peripheral blood in the three groups.Results The levels of MMP-9 in plasma of CVA group and typical asthma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healthy group(P0.05);The number of eosinophil in blood of CVA group or typical asthma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healthy group(P0.05);The number of lymphocyte in blood of CVA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ypical asthma group and healthy group(P0.05);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vel of MMP-9 and the eosinophil count or lymphocyte count were both positive correlation.Conclusion CVA is a kind of chronic airway inflammation with eosinophil andlymphocyte,and MMP-9 participates the airway inflammation and airway remodeling in CVA.

典型的支气管哮喘常有喘息、胸闷、咳嗽三大症状,而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又称咳嗽型哮喘(cough type asthma),是指以慢性干咳为主要或唯一临床表现的一种特殊类型哮喘。随着病情发展,约30%在几年内可发展成典型的支气管哮喘[1]。早期诊断CVA患者并加以正确的治疗,可望减少CVA发展成典型的支气管哮喘的几率。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是MMPs家族的一员,MMP-9参与典型哮喘的气道重塑及气道炎症国内外已有相关报道,但MMP-9是否也参与CVA这种特殊类型哮喘的发病,目前国内外未见相关报道。本研究拟通过观察CVA患者血清中MMP-9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外周血中淋巴细胞计数、嗜酸粒细胞计数相关情况,来探讨MMP-9在CVA中的作用,为CVA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1 对象及方法

1.1 对象 全部病例均为2005年12月至2007年5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就诊和住院治疗的患者,按就诊顺序将患者分为CVA组和典型哮喘组。CVA组,男19例,女21例,平均(32.1±15.2)岁,病程(10.2±3.6)个月,病例诊断符合标准[2-3]。典型支气管哮喘组,男14例,女16例,平均(38.5±13.9)岁,病程(11.7±5.4)年,病例诊断符合2003年全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4]。以上两组患者均为急性发作期,抽血前1个月均未应用糖皮质激素,无合并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免疫风湿病等其他系统疾病,并排除妊娠妇女。健康对照组,男9例,女11例,平均(34.3±11.2)岁,均无过敏性疾病、外伤、肿瘤及其他部位病史。以上三组研究对象均无吸烟史,性别、年龄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

1.2.1 血清MMP-9测定 留取空腹静脉血3 ml,静置自凝1~2 h后,再用3 000 rmp,离心15 min,分离血清,放入-70℃冰箱保存。使用美国R&D SYSTEMS生产的试剂盒,采用ELISA法测定,具体操作参照药盒说明。

1.2.2 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 采外周血按常规计数。

1.3 统计学方法 细胞计数、MMP-9数据用(x±s)表示。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分析。取α=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CVA组与典型支气管哮喘组、健康对照组血清中MMP-9水平比较 从表1可见,CVA组与典型哮喘组其血清中MMP-9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

2.2 CVA组与典型支气管哮喘组、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较 见表2,CVA组Eos和Lym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Lym则显著高于典型哮喘组(P

2.3 CVA组血清中MMP-9水平与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相关性分析 由图1、2可见,CVA组MMP-9水平与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r=0.581,P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由许多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病理生理表现为气流阻塞和气道高反应性。其病理学基础涉及气道炎症和气道结构改变。CVA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支气管哮喘,许多研究表明,其发病机制和病理学改变与典型支气管哮喘相似。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是一组具有相同功能、结构高度同源、依赖锌离子的内肽酶的总称,其主要作用是降解ECM和基底膜。由于MMPs在介导细胞移行和细胞外基质(extral cellear memberma,ECM)重构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近几年来,人们开始关注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在哮喘发病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MMP-9是MMPs家族的一员,其水平在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痰、血清、血浆中都增加[5]。它不仅能降解气道和肺的ECM和基底膜,而且能调节其它蛋白酶和细胞因子,在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表明:CVA是以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慢性气道炎症,其中淋巴细胞较典型哮喘明显增高,提示哮喘的不同阶段,其气道炎症的启动机制是有差别的,详细机理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CVA患者血清中MMP-9水平与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淋巴细胞相关性说明:在CVA发病中嗜酸粒细胞、淋巴细胞可能参与或影响了MMP-9的合成与释放,这与Ohno,Weeks等[6-7]研究结果一致。

本研究分别测定CVA患者和典型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时血清中MMP-9水平,结果显示,CVA患者血清中MMP-9水平和典型支气管哮喘患者一样都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 Fujimura M,Nishizawa Y,Nishitsuji M,et al.Predictors for typical asthma onset from cough variant asthma.Asthma,2005,42(2):107-111.

[2] David J,Lucy M,Osbornk.Cough variant asthma:a review of the clinical literature.Asthma,1991,28:85.

[3] Corrao WM,Braman SS,Irwin RS,et al.Chronic cough as the sole presenting manifestation of bronchial asthma.N Engl Med,1979,300:633.

[4]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及教育和管理方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03:132-138.

[5] Jeffrey J.Atkinson and Robert M.Senior.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in Lung Remodeling.Am.J.Respir.Cell Mol.Biol,2003,28(1),12-24.

[6] Ohno I,Ohtani H,Nitta Y.Eosinophils as a source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in asthmatic airway inflammation.Am.J.Respir.Cell M ol.Biol,1997,16(3):212-219.

遗传学的分支范文第4篇

本文针对学生本身的感兴趣的学科,遗传学进行深入剖析,通过追溯学习模式研究对于学生的整体学习兴趣的提高及主动性与积极性提升的协作效果,也进一步研究这样的学习模式在学生中受欢迎的程度。

1遗传学教育的现状分析

所谓的医学遗传学就是将遗传学与医学相结合,再结合当下的各类学科,将其浓缩至生物科学与医学的相关核心内容,这是现代医学趋向着基础医学、分子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桥梁。

医学遗传学课程内容相对比较抽象,理论知识比较零散,记忆由困难。运用病例分析教学可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的掌握。高职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很大一部分是文科生,高中生物知识薄弱,接受理解遗传学的分子基础和细胞学基础部分有困难。高中“填鸭式”的教学让学生失去了主动追求知识的兴趣和方向,加上学生本身学习能力的限制,导致学生对于医学遗传学的学习兴趣低迷。

医学遗传学是高职学校临床医学专业的必要课程之一,充分利用学生对于遗传学的兴趣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教学方法与模式,将枯燥乏味的遗传学内容通过生动形式进行合理表现,也是医学遗传学重要的研究课题。追溯学习方法指的是研究事件发生的结果通过逻辑主线将事件的发展过程及原因,根据事件发展情况进行贯穿式的研究学习。经过整个学习过程,可以充满挑战性、趣味性等,很容易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通过学习而获得的成就感。

2调查研究

医学遗传学主要包括基础知识和临床病例两大块,第一部分的基础理论知识由任课老师讲述,先介绍医学遗传学发展简史,然后介绍现代医学遗传学的发展现状和各个相关分支学科,梳理遗传学发展历程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知识亮点,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格里菲斯的肺炎链球菌实验、沃森和克里克对DNA双螺旋结构的探索过程、人体染色体数目与疾病的发生、基因诊断、治疗和基因编辑技术等等,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理论知识框架。在讲授人类遗传病的特点,诊断、治疗和防治部分,采用追溯学习法进行学习引导,帮助学生自主进行资料的查询,融合,主动搭建网络知识结构体系。

对高职院校的临床医学专业新生进行随机取组抽样,主要是对4个班级的学生进行研究,其中设置两个实验班、两个对照班,平均每个班级有将近50人。将实验班分为四组,主要选择临床较为常见的遗传病,例如白化病、红绿色盲症、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并指症等,这样的每个组就可以主要负责一种典型的遗传病。各组的主要分工必须要进行以下工作:

第一阶段:任务,资料查阅。包括疾病的症状、发病原因、疾病的遗传特点、病理诊断、病理治疗、病理预防及最新的研究进展,对国内外的疾病研究文献进行深入调查。小组的所有成员上交一份完整的学习文案,再通过小组进行讨论,全员进行制作PPT。

第二阶段:任课教师将课程分为4个板块,利用抽签方式将这4个板块进行4个小组的分配,每个组的成员把第一阶段进行资料上的搜集,调查遗传病的发病机理以及该遗传病的遗传特点。在每个板块结束的时候,选择两个小组代表要将PPT内容进行汇报。对方小组成员可以在汇报结束后进行提问,由汇报小组成员进行解释回答。交替完成后,任课教师进行点评,由班级其他同学进行打分,分数较高的小组成员予以加分的奖励。

第三阶段:进行个人知识竞赛,由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利用“智慧职教云”进行知识竞答题目的,用时最短,回答最准确的同学予以加分奖励。

经过以上的3个阶段的知识统筹,任课教师对于每个小组进行学习评价。对照组根据遗传学的教育方式举办知识性问答。在相关课程结束后,可以对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遗传学课程学习情况,其中包括课程的受欢迎程度、课堂气氛的程度、学习积极性、文献查阅、学习成绩、学生的综合素质等等。

3数据统计

使用EXCEL2003进行数据及图表标准化处理,采用SPSS19.0(IBM,2010)进行统计分析,多重比较基于最小

显著差数法(leastsignificantdifference,LSD)。显著水平P<0.05。

4结果分析

对于四个学期的实践与调查,经过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实验组的学生对于遗传学的课程学习人数较对照组要多(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课堂上的学习气氛较为活跃、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有所提高、文献查阅能力逐渐加强、参加知识竞赛人数逐渐增多、综合素质也逐渐增高(P<0.05),并且考试成绩也较高(P<0.05)。

5讨论

遗传学的分支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 遗传学史 情感教学

情感是人们内心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感觉和反应。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此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1]。情感态度价值观一般包括对已、对人、对社会、以及对自然及其相互关系的情感、态度、价值判断,做事情应具有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人文精神[2]。在高中生物遗传学教学中引入遗传学发展史的介绍,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动机、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素质、人文素养、科学精神,为今后促进我国遗传学的进步提供生力军。

一、 情感教育的意义

1.调节课堂气氛,是新课导入的有效手段

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学习压力大,因此课堂教学相对比较沉闷,如果没有一个适当有效的新课导入方法,会导致整个堂课显得沉闷,无形中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情感教育能够调节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中常常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通过遗传学史的学习,不仅在遗传学教学上主题明了,生动有趣,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遗传学的兴趣,引导学生轻松愉快的融入到新课中,让他们积极地投身到我国遗传学事业的发展中去[3]。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情感教学还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导致认知优化和促进对知识认知深化。积极的认知也会反过来引发积极的情感;消极的认知会导致消极的情感。所以如果能在课堂教学中恰当的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学生的认知能力。

2.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素养

科学态度是指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尊重实证,思路开阔,积极主动地去考虑不同的、有冲突的实证。批判性地思考,权衡、观察和对观察到的事实进行评价。灵活性,积极主动地接受经证实的结论和重新考虑自己的认识。科学精神则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科学精神是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它一方面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影响人类发展进步。科学素养为三个组成部分,即对于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积极的情感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从而促进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健康发展。

3.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需要教师自身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情感教育的实施,不仅能引起教师对自身专业情感的关注,还能以积极的情感促进自身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发展。因此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仅仅注重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已经不能满足时展和新课标对教师要求,还必须全面提高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二、 遗传学在高中生物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模块的内容包括遗传的细胞基础、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生物的变异、人类遗传病、生物的进化六部分。必修2教学时间长,内容的抽象和繁琐,重难点相对集中,题目中对知识点的运用灵活多变,造成了学生学习难度大。纵观必修2,遗传学部分是教学的核心内容,新课标对本册教学的要求主要有:第一,要求学生理解生命的延续和发展,认识生物界及生物多样性,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第二、让学生理解有关原理在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增进人类健康等方面的价值。第三、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让学生参与调查、观察、实验和制作等相关活动,体验科学家探索生物生殖、遗传和进化奥秘的过程,学习有关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应用有关知识分析和解决实践中问题的能力。

三、遗传学的产生和发展史

遗传学(Genetics)―是自然科学领域中探究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遗传信息和表达规律、了解基因本质的科学。遗传学的产生和发展主要包括了以下两个时期:

1.遗传学的诞生时期

1865年孟德尔研究表明生物遗传性状的传递和表达上具有相对独立的遗传单位,首次把生物的性状和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即基因联系起来,并发现了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经典遗传学的基础;1900年剑桥大学的遗传学教授贝特森(Bateson)等人重新发现孟德尔法则并创立了遗传学、等位基因、纯合子、杂合子等概念;1909年丹麦的科学家约翰逊(Johannsen)创用了基因、基因型、表现型等遗传学概念,这一时期称为遗传学的诞生时期。

2.遗传学的发展时期

遗传学的发展时期有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细胞遗传学时期(1900-1940),1910年摩尔根及其学生创立连锁定律,1927年Muller X-射线诱发突变,说明了基因是一个抽象的遗传因子,既是功能单位,又是重组单位和突变单位。第二阶段:微生物遗传和生化遗传时期(1941―1960年),1941年Beadle和Totum提出一个基因一个酶学说;1944年Avery确定遗传物质为DNA;1951年McClintock B.发现跳跃基因或称转座子;1953年Watson和Crick建立双螺旋模型;1958年Kornberg发现DNA合成酶;在此期遗传的基本单位是顺反子(Cis―trons)。第三阶段:分子遗传时期(1961~1985年),1961年Jacob和Monod建立乳糖操纵子模型;1962、1968年Arber,1978 Smith发现限制性酶;1964-1965年Nirenberg,Khorana破译遗传密码;1972年Berg建立重组技术;1975年Temin发现反转录酶;1977年Sanger&Gilbert 建立测序方法;1977年Sharp 和Roberts发现内含子;1980年Shapiro发现转座子;1981 Cech和Altman 发现核酶;1985 Mullis K. 建立了PCR体外扩增技术,此期基因的概念是一段可以转录为具有功能性RNA的DNA,它可以重迭、断裂的形式存在,并可转座。第四阶段:基因组和蛋白质组时期(1986~至今),90年代,随着全球性基因组计划尤其是人类基因组计划规模空前、速度惊人的推进,人类对生命世界的理性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但是,人们在欢呼基因组计划辉煌业绩之时,亦愈来愈清醒地意识到一项更艰巨、更宏大的任务即基因组功能的阐明已经摆在面前,生命科学几乎在转瞬之间开始了新的征程―蛋白质组研究,进入了新的纪元―后基因组时代(postgenomeera)[4]。

四、遗传学发展史具有的情感教育价值

1.遗传学史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具有积极的意义

逻辑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每门功课的基础,学习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高中生物遗传学的学习过程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演绎推断能力要求极高,尤其是在解答遗传学相关计算的试题中。因此,遗传学史的介绍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让学生有很好的认知体验,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以此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科学态度。除此之外,对整个遗传学发展历史的认识还能够增加学生对遗传学的认识,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科学精神和对科学发展进步的正确认识,让学生更加尊重科学和热爱科学;重温先人的不畏艰辛、勇于探索的过程,这对于学生深刻理解科学理论,学习科学家锲而不舍 的求索和创新精神是有益的[5]。思想的改变推动了科学的进步,科学的进步反过来又促进思想的进一步升华,这不仅指生物学,其他任何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思想意识的更新。遗传学史揭示了人们思考和解决生物学问题的思想历程,这些科学事实客观存在,但由于受当时文化背景和科学技术水平制约,很大程度地阻碍了科学真理的揭示,这要求研究者打破传统的思想方法。因此,对遗传学史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态度,对社会进步的正确认识、领悟科学精神和认识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学习遗传学史对于学生认识生命科学各个学科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意义

学习遗传学史能让学生建立起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比如基因与表型的联系;遗传在育种中的应用,能让学生理解科学发展与人类社会之间的联系,培养他们对科学研究价值的正确态度,促使他们将来去追求真理,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遗传学的产生和发展衍生出了分支学科,比如发育、进化、分子等,这对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生物学有促进作用。

3.遗传学史对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遗传学知识是科学家对前人的结论不断质疑,不断证实的基础上进行自我更正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通过了解遗传学核心概念的发展历程,对培养教师和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有积极意义的,同时也能加深学习者正确认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从事实中提高哲学素养[6]。另外,在遗传学在育种和生物制药方面的发展还能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道德观;在对世界各国科学研究者的科学事件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世界观;遗传学发展对人类生产生活的贡献还能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五、全文总结

遗传学史是科学史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史,它是研究遗传变异的客观规律及利用规律改变生物性状的历史,其过程充满了艰辛与曲折,凝聚了几代科学研究者的智慧和汗水,其科研成果举世瞩目,取得了辉煌成就,推动了生物学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带动和催生了其他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因此,在遗传学教学过程中以历史为线索,使学生遵循历史发展的迹来学习遗传学,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特别是科学世界观,科学道德观和科学价值观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人类的每一项科学成果和科技进步过程的过程中,都包括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相互作用。因此,遗传学教学过程中加强遗传学史的教育,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世界观,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而且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上都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董晓星,陈家麟.情感教育对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5,6(1):32

[2]刘长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分类及表述[J].大连教育学院报,2009,25(3):15

[3]吴雪芳.遗传学史与遗传学教[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NO.07:166-177

[4]贺福初.蛋白质组(proteome)研究―后基因组时代的生力军[J].生物学通报,1999,44(2):113-120

[5]李明晖.遗传学史在遗传学教学中的作用[J].遗传学教学,2006,28(8):989-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