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乡土课程资源的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由于个人思想、理念不同,因而教育界人士对乡土课程资源概念的理解也不相同:黄浩森(2009)认为:乡土课程资源是师生和学校所处的某一个具体的行政区域内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科技人文等方面的反映群众文化心理并且带有积极教育意义的系列内容,具体包括地方历史、地理、物种生态、文化习俗、人物风情、生活生产经验及社会科技进步等一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物质性和非物质性的因素。宋林飞(2011)认为,若给乡土课程资源下一个通俗易懂和实践操作性较强的定义,那就是在课程活动中所使用到的一系列取自于“乡土”的,有教育潜在价值的内容,包括地方历史、地理、物种生态、文化习俗、人物风情、生产生活经验及社会科技进步等一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物质和非物质的因素。刘杰(2011)认为,乡土课程资源是指在课程活动中,有利于课程目标实现的本乡本土的所有素材、条件和精神力量,它包括当地的乡土历史、自然资源、环境资源、物产、人口资源、动态生成性资源等。
在本文里,我采纳黄浩森学者的关于乡土课程资源概念的定义:乡土课程资源是师生和学校所处的某一个具体的行政区域内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科技人文等方面的反映群众文化心理并且带有积极教育意义的系列内容,具体包括地方历史、地理、物种生态、文化习俗、人物风情、生活生产经验及社会科技进步等一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物质性和非物质性的因素。
二、乡土课程资源的分类
目前,对于乡土课程资源的分类,有学者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对其进行了相关的分类:如王颖萍(2010)则按照来源不同,分为校内和校外乡土课程资源;按照基本组成要素,分为自然和人文方面的乡土课程资源;根据呈现方式不同,分为真实生活中和虚拟环境中的乡土课程资源。在具体的地理学科中,周顺心(2006)根据基本组成要素的不同,把地理乡土课程资源分为自然方面的和人文方面的地理乡土课程资源;按存在地区的不同,分为城市的和农村地区的地理课程资源。宋林飞(2011)按涉及空间的不同,分为社区资源、家庭资源与学校资源。
三、农村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出现的问题
(一)对农村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意识欠缺
我们说,如果一个人对一项工作的价值认识不到位,那么就很可能会阻碍其对这项工作的开展。在农村,由于地理环境闭塞的原因,无论是家长、教师还是学校领导对农村乡土课程资源的认识都是比较零散的,他们有的只是对乡土课程资源的概念有一个比较模糊的理解,并没有深层次地认识到乡土课程资源的价值意义,因而导致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工作进展困难,缺乏支持力度。
(二)农村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支持力度不够
我们知道,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项巨大的任务,它需要各群体的同心协力,但是现在面临的问题是:由于农村地方偏僻,消息传播相对缓慢,因而教师对乡土课程资源的认知欠缺,甚至有些地方未曾听说过课程资源一词;由于农村师资紧缺,很多教师都是教多门科目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占用教师很大一部分时间,从而导致教师对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积极性不强,甚至是持反对意见;学校领导由于对乡土课程资源认识的不足,开发意识欠缺,出于学生安全问题的考虑等等,因而学校领导也不是很支持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地方各部门对农村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支持力度欠缺,导致课程资源开发经费不足,工作也进展不顺;再者,家长的不支持也是很大一个原因,他们认为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考试并没有多大联系,相反还会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对学生学习没有帮助,进而缺乏家长这个群体的支持。
(三)农村乡土课程资源开发能力欠缺,开发广度和深度不够
农村乡土课程资源的主要开发者是教师,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专业的知识背景,相对缜密的逻辑思维,能有条不紊地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但是,目前,由于农村教师普遍学历层次较低,导致其专业理论知识不足,加上目前农村教师大部分属于中年阶层,缺乏年轻有活力、有热情的教师,这部分中年阶层的教师由于还要兼顾家庭的事务,往往抽不开身去进行课程资源开发,这就使得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举步维艰。即使已经进行课程资源研究和开发的,其研究成果总的来说还是肤浅的,缺乏深入的探究。
四、农村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对策
(一)加强培养教师、领导的农村乡土课程资源开发意识
农村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前提就是要让教师、领导者对它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且要把这种认识上升到一种坚定的意识的高度。教师和领导是这项开发工作的关键人物,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他们了解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目的,明确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内在价值,从而把这种认识发展为一种行动的信念和意识。因此,当地要尽可能多地举行一些关于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会议和培训,让领导者们明确对乡土课程资源的认识,开发利用乡土课程资源有利于学校领导举办具有特色的学校;让教师明确乡土课程资源的概念,认识到开发利用乡土课程资源的价值,认识到开发利用乡土课程资源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开发。只有让领导和教师对这种认知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而且使这种深化到达一个行动意识的层面时,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工作才有可能变成现实,且得以更加顺利的进行。
(二)加强乡土课程资源开发支持力度,争取多方支持
首先,争取政府的支持,学校设立专门的教育管理及科研机构。课程资源的开发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的日常管理需要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对其进行运营,具体到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则需要成立专门的科研小组对其进行研究,这就需要地方政府积极的支持,如政府制定相关政策,以保证工作真正落实到位,只有政府重视起来了,家长、教师和领导们才有积极开发的动力和相应的物质保障。
其次,应该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加强对乡土课程资源的认知,合理安排教师工作时间。这就要求学校领导要抓紧教师的学习进修和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以加强教师对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认识。加强师资的引入工作,使教师的教学更科学,同时也减轻了其教学负担,让教师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工作。
再者,加强校长培训工作,加深对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认识。校长培训可以提高校长对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深层次认识,因此,校长培训内容应该包括对课程资源开发的相关认识、课程资源开发工作应该如何具体展开、如何在开发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利用以及如何对课程资源进行科学管理等。
【摘要】乡土地理环境是人们生存和生活的环境空间,是每个人的文化之本、文化之根。从“根”上建构初中生的地方感,使学生产生热爱乡土的情怀,从而增强学生对地方的归属感、依赖感和责任感。
关键词 地方感;乡土地理教学;策略;初中生
学生的乡土“根”意识淡薄,会影响信仰的传统伦理观念建立,对于国家来说,就可能会缺少一种眷乡恋土的民族情结。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在初中乡土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方感的策略,以期抛砖引玉,与同仁共勉。
一、改善条件性课程资源
条件性课程资源是地方感教育的物质基础之一。根本条件的改善还取决于国家经济的发展与教育投入的增加。在国内广大农村地区,改善条件性课程资源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需要改变等、靠、要的思想,发挥个人的创造力,创造“条件”改善乡土地理教学或地方感教育的教学条件。教具损坏或缺乏的学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地理板图、板画的功能,或者动手制作一些简易的地理教具。发动师生共同收集图片、资料等,稍加时日则可以建立班级或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库。
建设一支责任心强、专业过硬的教师队伍是乡土地理教学成败的关键。当务之急,就是鼓励现有教师接受在职业务培训,尤其利用远程网络教育普遍提高本地教师业务素质。
二、开发乡土地理课程资源
乡土地理课程具有显著的地域性,可供直接选择的课程资源比较少。地理教师要联合多个部门、多校共同开放乡土地理课程。在人员选择上,因为乡土地理跨学科比较强,可吸收科研能力较强的生物、政治、历史等科目教师参与。课程资源团队的活动应当形成一种长效机制。团队成员在平时的生活与工作中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地理课程资源,比如图文资料、视频资料和教学案例等。每个月统一组织成员将相关资料汇总、筛选与加工。最终目标是建立本地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库,可利用专门网站实现校际资源共享。
三、寓乡土地理课程资源于课堂教学全过程
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等是深受学生喜欢的乡土地理教育活动。教师要学会整合乡土、乡俗、乡风、乡情等课程资源,开阔学生的地理视野,培养学生“地方感”。
第一,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进行新课导入。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基本上都是学生所熟知的,能够唤醒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产生适合的教学情境,为教学的进一步开展创造条件。
例如,讲授人教版七年级地理“多变的天气”之前,教师可提醒学生看看窗外,回答这个季节的天气。季节在变,天气在变,天气的变化也带给学生不同的感受。学生兴趣高涨,课堂气氛自然也活跃起来。当导入之后,教师趁热打铁,进行知识引导。这样的课堂情境,学生感到亲切、有趣,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得到激发。
第二,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释疑解惑”。初中地理知识并非总是学生所熟悉与容易理解的,当遇到一些教学难点之时,教师巧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就可能化抽象为直观、化繁琐为简单,学生一目了然,思维自然豁然开朗。
例如:学生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地理“季风气候显著”这课内容时,难以理解“季风”这一概念。教师可以启示学生,留意家乡夏季、冬季风向的变化,对“季风”这一概念的本质就化难为易了。至于季风形成原因,教师也可结合学生熟知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从温度、气压、地形等因素考虑。
第三,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丰富教材内容。家乡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它们也是地方感产生的精神“内核”,影响着学生家乡依恋感与认同感的形成。
例如:在讲授湘教版八年级地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内容时,可以引入本地的耕作类型、饮食习惯和民居风格。让学生从地理学科视野判断本地地理具有什么地域类型特征。江苏省泗阳县经度:118.68°E纬度:33.73°N,南临淮河,处于我国南北区域过渡地带。对本地乡土地理的特征的分析也帮助学生澄清了地理特征的划分是具有相对性的范畴。
四、进行乡土地理实践活动
学生的认知尤其道德认知是在交往和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地理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根本途径。
第一,根据教材的安排,有计划的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在初中地理课程模块中,普遍增加了“地理实践”的内容。教师就近组织乡土考察、访问等探究活动,有利于学生形成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分析现实问题。
例如:讲授“水资源”内容时,教师可要求在全班举办“保护家乡水资源”的汇报课。水,是乡土地理最重要的物质资源。教师可提前将任务按小组分解,比如家乡水源调查、家乡水资源利用调查、水污染状况说明以及水环境治理等内容。学生针对上述任务,开展相关探究活动。
第二,让学生动手制作海报、手抄报、展板。学生动手设计制作海报、手抄报、展板,这些方式更灵活、简单、易行,更经济,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地理有关的纪念日可以成为海报、手抄报、展板等利用的素材。世界水日(3月22日)、国际土地日(6月25日)、世界粮食日(10月16日)等都属于世界各国共同的纪念日,体现了人们对地理环境共同的价值追求。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学生动手设计制作海报、手抄报、展板。为增加制作品的地域特征,教师可指导学生,关注家乡在上述领域的变化,将乡土地理融入到地理纪念日活动中。
第三,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乡土地理摄影图片展。地理摄影图片能直观形象的反映地理事物的特征。教师可把那些爱好摄影的学生组织起来,用自己的镜头捕捉家乡改革的种种变化,并以学校或班级为单位开展乡土地理摄影图片展。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也是乡情得以抒发的过程,是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增强的过程。
关键词: 乡土地理 课程资源 初中地理 教学方法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地理的喜爱与理解是初中地理教学的最重要目的,为达到此目的,需要完善教学方法,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对学生学习地理、研究地理意义重大,日后必将成为初中地理教学的必备资源,学生亦能从中受益匪浅。
一、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对于初中地理教学的益处
1.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主要内容介绍。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指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地理现象、事物等,对于地理学习极为重要,尤其对于初中地理这种奠基性强,与生活紧密相关的课程而言,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犹如最好的教科书和校练场,地形地势、天气变换,季风洋流等,都能有较为直观的感受,初中生刚刚进入地理学习,基础概念冗杂,且未深入学习,难免枯燥乏味,乡土地理给予学子自然的感知环境,创造天然的实验场。地理本就是需要实践的课程,乡土地理资源有复杂的地形,一些地质构造能直观呈现,从天气分析大气运动,从昼夜变换感受太阳运动等。
2.在实践中理解、巩固理论,强化教学目标。作为一门实践性基础学科,初中地理并不涉及大量理论研究,其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对基础性概念有所了解,对一些地理现象有所认识并能够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将所学知识与现实地理现象相连接。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就是一个实践场所,立体生动地将书本知识展示在学生面前,由于其是由多种因素作用而成的,以此作为初中地理课程学习的资料,对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等实践能力具有极大的作用,地理学习不能纸上谈兵,不深入实践无法真正对地理形成真正系统而细致的认识,这也是乡土地理资源对于初中地理课程来说必不可少的原因,二者的结合才能提高学生能力,实现教学目标。只有亲身体会才能巩固知识,透彻理解原理与现象。
3.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于地理学习来说,兴趣是最重要的老师,初中学生正处于对世界充满探索精神的时期,一切未知的事都容易吸引其注意,而课本却并不受其喜欢,至少相对而言兴趣不浓厚,单一对其灌输学理与知识,容易适得其反,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引入恰巧解决了这个问题,告别枯燥的单向式接收,能够以自身兴趣为着手点,自动探索地理奥秘,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对地理的认同感,从而激发学习动力,引导学生对世界形成科学的认识,杜绝知识无用论等消极思想,积极面对人生,体会自身价值所在,感知到自己与世界的联系,对世界具有价值,这种心理认同感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引导,对学生终身均有益处。
二、初中地理如何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
1.以案例促进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如何引入乡土地理资源,使其进入初中地理课堂?首先,在教学中引入案例进行说明与讲解,例如,在地形地势介绍一章中,对于平原、高原、山峦、谷底各种复杂的地形,仅依靠教师的口头表述和平面展示,是很难使学生真正了解各种地形的构造和还原到现实世界的,这个时候,利用学生平时所见进行学习,就能够省略许多冗杂的描述,再如学习天气、气象时,如果能够对平时的天气、气象与课本进行对比,更能使学生了解其表现及成因。地理更多的是对自然界的研究,自然地理需要学生亲近乡土,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土壤、地质等的直观呈现,各种石头的成因及其特性,在生活中已经有了认识,如果能够将这些认识与书本对应,则二者就能协调融合。
2.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充分利用乡土地理。动手能力是检验地理学习成果、加强知识理解运用、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组织教学实践,能够有效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地理学习,研究大气运动时,对城市的热岛效应进行研究,组织学生在城市及其周边设置观测点,定时进行温度测量和风向研究,通过对地面的温度及风向研究印证城市热岛效应,还可以组织对湖水周围及其地区温度比较研究水的吸热作用,能够在峡谷地区开展峡谷效应的研究,对于湿地等对气候的影响等也可以开展实践调研活动。总之,要利用所学知识,确定具体的研究课题,开展实践活动,充分利用乡土资源中汇集的各种地理现象及特征,对所学知识进行印证或者进一步拓展研究,如此便能利用乡土资源对初中地理教学真正起到强化教学目的的作用。
3.分小组展开研究性活动,锻炼思维。一个人的智慧终究有限,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利用乡土资源的过程中,分小组开展研究性活动,确定研究主题,例如,学生可以研究云霞的成因,朝霞、晚霞与天气,与大气折射等的关系,模拟实验进行研究,或者创建地球运动模型,模拟其自转、公转、地球的昼夜变化,这种研究可以是对已知知识的模拟分析,也可以是对未知板块的大胆假设,总之,在乡土中发现、研究,培养地理学习的方法、路径,集众人智慧进行学习,这种研究性学习对于团队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养具有极大意义。如研究地理环境对人的生活习性的影响,就是一项极具意义,也具有乐趣的研究性课题,乡土资源与地理学习的研究性活动结合,需要具有可研究性和值得研究性。
笔者以自身研究和大量资料为依据,撰写了本篇文章,旨在促进初中地理教学的发展,充分利用乡土地理资源。案例、实践、研究性活动等形式,是地理课堂的调味剂,也是点睛之笔,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是初中地理教学改革的作用方法。
参考文献:
[1]张碧秋.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利用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14,(03).
关键词:乡土资源;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
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强调“引导幼儿感知和体会生活中相关的数的信息”。我园地处农村,周边环境中可开发利用的乡土资源相当丰富。在课题《园本化主题课程背景下的区域游戏研究》实施过程中,我园尝试将各类乡土资源投放到数学区域活动中,丰富各年龄班数学区域活动内容,引发幼儿在活动中自主选择、积极探索与实践,促使幼儿在与操作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获得有价值的数学经验,为幼儿的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挖掘乡土资源,丰富区域内容
乡土资源具有易获取、成本低、操作性强的优点,有着其他资源比不上的优势,幼儿操作起来也很方便,它能让幼儿在操作摆弄中掌握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排除有毒有害和不卫生的资源,数学区最常用的是稻麦秸秆、农作物种子、果壳等材料,这些材料收集容易,消毒方便,操作便捷,放在数学区中让孩子进行分类、排序,比较大小、多少、高矮、长短等非常适用。如稻麦秸秆常用来测量;种子常用来点数、计数;果壳用来排序、统计等。在此过程中孩子不仅“玩”到了游戏,也“学”到了数学知识。
二、巧用乡土资源,激发活动兴趣
1.同一乡土材料在不同年龄班数学区的巧妙运用
在“区域游戏研究”课题实践中,我们尝试将同一种“乡土资源”投放到各年龄班数学区域游戏中,以达到“一物多玩”的目的。如乡土类资源主题“豆豆总动员”中,大班幼儿可以将橡皮泥制作成各种形状的蛋糕,根据“点餐单”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蛋糕切成“二等分、三等分、六等分”,将12颗豆豆均匀地粘贴在每一等分“蛋糕块”中,帮助幼儿掌握“数量等分”的抽象概念。中班幼儿则可以将橡皮泥做成“雪糕”,雪糕棒上贴有数字几,就在“雪糕”橡皮泥块上镶嵌几颗豆豆,进行数量匹配练习。小班幼儿可以将豆豆装在口香糖空罐中,盖子上标有数字几(或几个圆点),就在空罐中装几颗豆豆,进行“响瓶摇摇乐”游戏,鼓励幼儿在“动手动脑”过程中享受自制“响瓶”玩具的乐趣。
2.不同乡土材料在同一年龄班数学区的整合运用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还将多种乡土资源整合运用在同一年龄班的数学区,以达到“多物同玩”的目的。如小班组数学区活动中,利用各类植物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不同让幼儿进行“种子分类、种子点数”等游戏。又如中班组数学区活动中,利用黑豆和橡皮泥做成“豆豆魔方”玩飞行棋的游戏,每一面镶嵌不同数量的黑豆做成“豆豆魔方”,抛滚“豆豆魔方”后,朝上面是几颗黑豆就走几步。又如大班组数学区活动中,可以将“秸秆”作为尺子,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进行测量,看看桌子有“几杆”?钢琴有“几杆”……测量同一物体的还可以相互对比测量的结果是否相同,以此判断自己或同伴的测量方法是否科学、准确,有效提升幼儿科学、规范测量的操作活动意识。
3.同一乡土材料在同一年龄班数学区的灵活运用
在投放乡土材料的时候,我们不仅关注同一班级内不同能力水平幼儿的学习需求,还注重分层促进幼儿的个体化发展。如小班根据班内不同幼儿数学思维发展水平,设置“红、黄、蓝”三色区域,代表不同操作难度的“区中区”,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游戏需求及能力发展水平,自行选择不同难度的游戏活动;中大班设置“闯关”的游戏环节,幼儿可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自主选择“关卡”进行数学操作游戏,以此让每一位幼儿都能获得成功感,有助于每一位幼儿都能向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顺利过渡与发展。
三、共享乡土资源,提高游戏水平
为实现“游戏材料共享”的目的,我园平行班之间经常进行“资源交换”,一种游戏活动可以在平行班之间进行分批轮流游戏,既节约游戏材料成本,又能让教师在共同商讨、交流切磋中积累“区域活动”指导策略与经验,顺势提升教师数学区域游戏指导与管理能力。我们还定期组织课题组教师进行“专题研讨、经验交流”等活动,帮助大家总结在数学区环境创设、乡土材料投放、游戏组织与管理等方面的经验与成效,梳理各自零碎的实践经验,积累“互助研讨、经验共享”的团队研究成果,提升参研教师新课程执行能力。
在“区域游戏研究”课题的实践过程中,我园积极筛选、巧妙运用乡土资源开展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为幼儿营造出自由探索、积极思维的自主学习环境,帮助幼儿通过操作式、体验式学习获得个性化发展,逐步提升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水平。在今后的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中,我们将继续坚守“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充分挖掘利用本地区所特有的各种乡土资源,为幼儿的各类自主性学习活动营造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论文摘要:随着终身学习教育思想的普及,以及绘画课程理念的更新和“美术”概念的内涵及外延的不断扩展.绘画课程不仅仅指课堂教学,它有很大的延伸空间,绘画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课程资源开发是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也是其中的一个难点。它是所有课程领域中综合程度最高、开放性最强,也是在实践过程中最容易出问题的一种课程形态。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应该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倡导“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意味着“课程领导”概念的转变和“课程开发方式”的转型。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这些规定都说明了我国课程实行三级课程体系、开设校本课程、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我国很多省市教研室及学校编写了校本教材,校本教材的编写促进了绘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所以。绘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成为绘画教学的重点。在绘画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有许多新的问题需要我们研究、探索和实践。
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绘画课程资源不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绘画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随着终身学习教育思想的普及,以及课程理念的更新和“美术”概念的内涵及外延的不断扩展。绘画课程不仅仅指课堂教学,它有很大的延伸空间,绘画学科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全国每个省市都具有一定的经济、地域、文化特点,充分利用本地区的特点开发课程资源,有效避免了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由于学习材料的缺乏,使得教学不能正常进行的情况。把现有的教学资源闲置起来,是对资源的最大的浪费。所以,开发本地的教学资源用于绘画教学中去.成为学科的科研的课题,以此解决一些课程的资源匮乏的问题。
校内绘画教材的延伸,首先是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宝地”。在美术学科实施课堂教学中,重要的问题就是怎样才能开发好教材资源。就美术学科教材内容而言。具有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需求的特点。其中的绘画教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管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均可视作塑造学生动手、动脑、合作、创新以及学生个性培养的教学资源,而且,这种资源是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挖掘、丰富的,它的价值是在“创造性”使用的过程中显现的。部分美术教师开发与利用教材资源过程中,过于注重完成绘画教材基本教学目标,而对教材内的教学资源的利用是不够重视,只是教教材.不能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 另外,探索绘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途径。可采取开发当地的生态经济资源的形式。由于一些农村学校根本没有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等丰富的社会性课程资源,所以开发课程资源可广泛利用当地生态经济资源。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地区开办了很多企业,地方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根据这一特点,可利用当地企业生产的产品进行有效的开发与利用。开发本地生态经济资源,成为绘画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挖掘身边资源.经过绘画课堂教学转化,美化生活,唤起学生热爱生活的欲望。课上,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启发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好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应在教学中得到认可,把绘画开发的课程资源带进课堂,带进师生活动过程中,通过与学习者发生互动,才能最终体现课程资源的价值。美术教师不能把课程资源带进课堂,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会造成了课程资源的闲置与浪费。最后,利用乡土地域特点开发绘画教学资源。绘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要求美术教师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一些美术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学校实际的乡土地域特点。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对乡土地域资源进行挖掘、整理、组织成教学内容。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发掘和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乡土地域素材.从乡土资源中挖掘出丰富的绘画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