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药专业的认识

中药专业的认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药专业的认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药专业的认识

中药专业的认识范文第1篇

Abstract: As the pharmaceuti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especially after joining the WTO, China's traditional medicine industries are also speeding up the pace of modern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many countries and many domestic priority areas are scrambling to foster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industry in China's traditional medicine industries, in the new situation,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requires complex Chinese medicine personnel. The article analysed the necessity of additional of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and identification combined with the back-ground of the era, and explored the professional training mode combinning with teaching practice offered in Guangdong pharmaceuticaluniversity.

关键词: 中药栽培与鉴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式

Key words: herbs cultivation and identification;professional training model;teaching methods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6-0203-02

0引言

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是我国在中药现代化发展需求的形势下产生和设立的,目前在为数不多的农业院校和医药院校中设立,这是一个全新的专业,有机地融合了中药学、农学以及生物学的课程体系,协调各学科之间的关系,对于全方位培养中药人才、加快我国中药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广东药学院中药栽培与鉴定专业开设于2006年,经过近三年的专业建设,笔者对在医药院校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一些问题和设想,也为该专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1开设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的必要性

随着医药经济的发展,尤其在中国加入WTO后,我国的中药行业也加快了现代化、国际化的步伐,许多国家和国内众多地区也竞相列为重点扶植发展的战略产业。新形势下,中药领域新学科、新行业不断涌现,社会迫切需要一批新型中药人才,以推动中药事业和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随着中药产业的发展,中草药的来源问题日趋严峻,由于野生药用资源的盲目采挖与破坏、生态环境恶化及过度开发,已使一些宝贵的中药材资源日趋枯竭,有的种类濒临绝灭。此外,中药材的质量不稳定,品种混乱,制约了中药产品的水平。有些药用动植物虽经人工驯化或培育成功,但缺乏良种选育;大宗中药材品种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不够;生产管理粗放;单产低、质量差的现象较为普遍;对珍贵的种质资源保护和优质中药材的引种和栽培还缺乏统一的组织和协调管理;一些珍稀濒危药材的代用品研究比较薄弱,对地道药材的研究和开发还不充分;中药材的病虫害防治和农药残留污染问题还比较严重;野生药材资源的人工养育和管理缺乏研究等。为解决这些问题,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了《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试行),并逐步进行中药材认证制度,所有这些都需要中药技术人员进行GAP技术研究,对中药材生产进行指导和管理。目前的状况是从事中草药栽培技术的人才短缺,中医药企事业单位中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有的是药学相关专业毕业的,有的是农学专业毕业的,他们或缺乏中药基础理论相关知识,或缺乏中药栽培、资源保护与开发知识的实践能力。随着中药事业的发展,中医药企事业单位需要既懂药用植物栽培生产技术,又懂新药开发、质量检测等理论与技术的新的复合型中药专业人才。因此,在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新形势下,设立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

2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的特点

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是一门新专业,这个专业的设置是在我国中药现代化以及中药事业发展的新形势下产生的,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所培养学生的知识构成已不能适应社会需求。我国最早是甘肃中医学院于2001年首批开设了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四年制本科[2],后来在甘肃农业大学等院校也陆续开设这个专业。该专业的特点是将生物学、农学与中药学有机地融合起来,培养学生具有更加广泛的大中药知识和适应中药产业发展需求的能力,使大中药的思想在这个专业中得到充分体现。中药材既是药物,也是植物,它具有所有植物的一切生理生化特性,其生长发育规律、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种植方法都遵循植物特有的规律。因此,对于中药学院学生的培养,除要求学生要掌握中药的基本特性、成分分析、制剂、药理等知识外,还应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中药材生物学、繁育方面的知识,包括繁殖方式、生态习性、生理特征等,即大中药的知识和理念,这是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新形势下,对于中医药类院校培养学生标准提出的新要求。

该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按照“植物学基础-药用植物繁育-中药基础-中药化学-中药鉴定”等课程为主线,主要包含了药用植物学、药用植物生态学、植物生理学、土壤与肥料学、药用植物栽培学、植物保护学、中药资源学、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学、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等课程,培养学生掌握具备中医药、常用大宗药用植物的种植以及生物学的综合知识和技能,并探索培养具有从事或指导包括中草药科学标准化种植技术的大中药专门人才的教育教学模式。

3教师队伍建设是培养人才的关键

该专业的学科跨度较大,对于医药院校,要有能够从事药用植物栽培、植物生理学等专业的教师队伍。广东药学院中药资源系有从事该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七人,包含植物生理学、药用植物学、药用植物生态学、药用植物栽培学、土壤与肥料学等方向,结合采取到华南农业大学进修等方式,以满足该专业的教学与科研的需要,从事本专业的教师具有年轻化、学位高、知识面广的特点。随着该专业发展的需要,对于教师队伍建设的模式还需在实践中思考探索解决,如在科研、学术交流方面进行鼓励,使该专业教师的学术水平在教学科研中得到提高和发展,为培养合格的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学生作出贡献。

4该专业依托的设施及条件

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需要药用植物种植园,药用植物栽培实习基地、药用植物实验室、植物生理学实验室、药用植物栽培实验室、中药鉴定实验室等基础设施。广东药学院中药学院拥有药用植物教学实验园、药用植物标本园、药用植物实验室、中药鉴定实验室、药用植物栽培实验室等设施,基本能够满足学生教学的需要,但仍有一些不足,如缺乏教学实习基地,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与本省或地区的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GAP基地)进行产学严合作,无论对于教学和相关科研工作都是非常必要的,我院目前这方面工作也正在积极努力当中。

5改革教学方式,着力进行学生能力的培养

通过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学,如对药用植物栽培学、药用植物资源学、药用植物生态学等课程,教师通过布置一定的题目,让学生到图书馆和上校园网进行文献查阅、综述、进行课堂交流,使学生尽早接触学科的前沿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也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文献综述、交流表达能力。再是实行开放式教学,组织学生轮流参与教师和研究生的科研课题,实验前由导师提出方案,实验中进行指导,实验结束后由学生写出实验总结。并实行实验室开放制度,鼓励学生进行课余的实验活动,加强科研能力训练;另外,鼓励学生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开展药用植物种植、资源调查等科技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除了介绍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外,结合穿插讲解研究进展,发展现状、以及最新的学科发展进展等方面的信息。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互动式、启发式,并利用图片、多媒体等手段进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如在药用植物栽培学的实验课教学中,根据学校现有的设施,开设了药用植物栽培学必须掌握的一些基本技能方面的实验,如整地、播种育苗、扦插、种子处理与萌发等实验。另外,探索走出去参观广东一些道地药材如广藿香、穿心莲的GAP基地,了解中药材GAP基地、标准化种植、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问题,更加深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增强了学习的兴趣,以及对该专业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三年来的办学实践,这个专业在广东药学院在不断改进和探索中发展,我们今后也将更注重该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并通过深入药厂、制药企业中,了解对于该专业人才所需的实际需要,更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课程设施、培养模式,使该专业朝着科学合理、满足社会需求的轨道上健康发展。

6结语

广东药学院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通过三年多的教学探索,已经初步形成了办学理念和特色,这是一个崭新的专业,应该在其发展的萌芽阶段去扶植和支持,并探索如何办好该专业,使该专业按照中药产业发展的需求、在不断完善当中健康地发展,为在新形势下培养中药事业的人才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中药专业的认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生;专业认知教育;起步的最佳时机;重要性

孔子言:“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真正认识,爱好自己的所学,并为其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当前高职生的专业教育应做到让学生正确地、充分地了解、认知,直至热爱自己所学专业,使其成为学有所成、学以致用,并能最大限度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一、对专业认知概念的再认识

大量的调查和相关资料表明,当前国内对于学生专业认知概念的界定并不一致。一种方式是将专业认知相关内容的探讨,限定在并未接受任何专业课程以及职业规划指导的刚入学新生群体里的调查和研究,强调初学者对所学专业的“感性认知”;另一种方式是将专业认知范畴仅仅局限在学生学业过程中对于所学专业各门课程的认知状况,强调学生对于学科知识内容及其相关技能的掌握和理解。本文认为以上对于专业认知概念的认识都趋于片面。应该说,目前高职生专业认知应建立在让学生了解并具备本专业所学知识与技能,明确专业学习的目的和内容的基础之上,感受职业特点、工作内容,让学生对自己将来所从事职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有较清晰的整体认知。在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理解和认定上,都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特点,不仅涵盖对专业的认识、对技能的认知,也应涉及学生对于自身职业规划领域的情感认知。专业的认知过程并非是一成不变的静态过程,而是由最初形成的对专业的“情感萌芽认知”,随着其学习的逐步深化逐渐向“理性认知”转变的动态过程。对于高职生专业认知教育是使其获得健康、积极的专业价值观和稳定的专业态度的前提,也是影响高职生能否成功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研究高职生专业认知教育的重要性

笔者认为,进行专业认知教育是使学生最终能够顺利且成功就业的先决条件。就业问题是现今高职院校乃至高校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也是困扰教育工作者的难题之一。笔者所在的科研小组就围绕这一问题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本文遴选几项相关调查数据,希望借此说明问题。

已成功就业的高职生对于专业认知

与就业之间关系的调查反馈表(部分)

根据对已经成功就业的毕业生的调查,序号1、4问题的数据信息表明,对于影响工作与就业的教学环节普遍和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等因素密切相关;积极的专业认知是促成学生成功就业的基础和必要条件,但序号3问题的数据却从另一角度说明成功就业有时对毕业生的专业情感因子具有一定的逆向推动力;序号2的数据说明,能力、学历和专业是影响学生就业的三个重要因子。

这说明学生对专业的认知不仅是使其开始学业的起始,也是使学生最终事业有成的原动力。高职生在校学习期间校方应该把握好教育时机,并根据专业的市场需求,以培养实践性的专业技能人才为人力资源输出原则。

三、对高职生进行专业认知教育的两个最佳时机

第一阶段,学生刚刚接触或者说刚刚踏入校门的学业初期。学生往往在本阶段并不了解所选择专业属性,盲目地接受外界各方面积极或消极信息的影响,而对学习和就业方向作出一些较为错误的判断。针对这一现象,学校应对其作出早期的干预,把学生的认知教育工作作为本阶段思想教育乃至教学的工作重点。渗透和引导正确的、科学的专业认知思想。这也是改善学生在入学之初因情绪不稳定而盲目更换专业和院校生源流失现状的重要前提,也是使学生最终做到学有所成的基础。关于这一阶段专业认知教育的时机问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不能一概而论,但有其基本原则,应该越早越好,并以年轻人较易接受的形式,在学生还未形成对专业的负面认知之前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教育干预活动效果最佳。

第二阶段,通常是在学生对于专业的学习和实习深化到一定程度后逐步形成的专业认知,一般会有两种可能的发展变化规律:①从最初的不认同,随着学习的深入和理解的升华逐渐转变成为喜爱甚至热爱所学专业,从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了积极的专业态度,并对其今后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②从起始的不确定或者不排斥态度,随着在学习中遇到的具体困难或者对实习中看到的现实和理想的实际差距会产生厌学等心理排斥的现象,经调研发现这类学生对于其将来的就业预期是非常差的。

以上两种情况都是在学生专业认知过程中经常出现的较为普遍的现象。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正确认识并根据其出现和存在的规律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提出解决方案,使学生在校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对知识和技能的被动接收和对师长命令的被动盲从,而是要真正从感性到理性层面都对自己所学专业有正确的估量和积极的态度。这才是研究和探讨高职生专业认知问题的核心和工作重点。

四、专业认知教育工作的改进策略

中药专业的认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英语专业听力教学;元认知策略;培训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2-0142-02

一、引言

英语专业听力教学中元认知策略培训实验是把元认知策略引入到本科的英语专业听力教学中,目的是为了强化英语专业学生的元认知策略意识,增强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和成绩,在给学生做听力练习的同时指导学生学习元认知策略的理论,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与训练英语专业学生的元认知策略。

二、英语专业听力教学中元认知策略培训实验的主要发现

本课题研究主要是调查了英语专业学生对听力策略的运用情况,并从元认知视觉深入的讨论了的阻碍学生听力理解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还考查了元认知策略训练对听力教学的影响。在实验培训中得出以下主要发现。

(一)学生在听力课堂上应用元认知策略来帮助听力理解的频率相对较低。本科院校的学生学习英语已经超过六年但听力水平仍然很差。他们没有足够的认知意识去开启,选择,应用策略来提高他们的听力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应该把听力策略引入到学生听力活动中对学生的听力提高是很有帮助的。

(二)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越高,使用元认知策略就越频繁。学生经过元认知策略的培训后更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他们通过制定学习计划和监控学习过程来规范和评价自身运用的听力理解策略的准确性和适用性从而提高听力理解水平。

(三)听力教学中基于元认知策略培训对提高学生使用元认知策略来指导英语听力学习的意识起着重要影响。学生在元认知策略培训十周后,实验培训模式引导学生学习更加自主了。在听力课堂中,学生深入学习元认知的计划策略,监测策略和评价策略,学生已经学会使用听力策略来协助他们的听力理解,从中受益匪浅。

(四)听力教学中基于元认知策略培训在英语听力理解中是很实性和有效的。实验组受到元认知训练后他们的元认知意识和听力水平都要很大的进步。而对照组没有元认知培训,

接受传统的教学模式,他们的听力成绩没有取得重大进展。从实验两组前后的比较表明元认知培训也是学生学习成功的关键方式之一,为我们指出英语专业听力教学中基于元认知策略培训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

三、英语专业听力教学中元认知策略培训实验的启示

通过实验,作者意识到在听力过程中是否实用元认知策略来指导听力过程对听力理解的影响很大。听力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放录音,对答案的阶段,或简单地追量的积累而忽略了策略培训。听是一种主动而有意识的听力过程。在听的过程中,策略训练应成为听力教学的一部分,从而听者能准确灵活的使用各种不同的策略。通过课题培训实验研究,作者得出以下教学启示:

第一,教师可以运用元认知策略来指导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在听力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意识,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策略,从而使学生能计划,监控和评价自身的学习和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

(1)引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在听力教学前,应进行元认知策略培训,使学生了解学习任务,制定计划,在学习活动前预习学习内容。

(2)指导学生监控学习过程。在听力任务前,学生要注意预测听力任务,了解听力材料。学生还可以通过浏览和扫描来推断听力材料的内容。

(3)引导学生评价学习效果。学生在学习活动完成后,应该深入的反思和总结学习过程,这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最重要部分。自我评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养成爱思考的好习惯,看到自己的成绩和不足,反思学习经验,树立新的学习目标。教师要帮助学生从反思中吸取经验,积累经验,实现从具体的学习活动转变为抽象的学习经验,从外部环境中完成内化的过程,使之成为思维的认知结构。

第二,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听力教学过程中进行听力策略的训练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中心。教师是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策划者从而引导和帮助学生完成练习和任务,同时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好多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他们是被动的学习者。教师必须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和宏观调控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例如,在学生制定好学习目标和计划后,教师应该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学生对该计划的执行情况,让学生做自我反省。在听的过程中,教师有必要示范更多元认知策略和解释更多的学习策略,使得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同时,教师也要深入了解学生,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策略。

第三,在课程设置上,在大一第一学期,学校应该开设英语学习策略课程,并对学生介绍各种英语学习策略,特别是元认知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使学生明白到学习策略的重要性,尤其是元认知策略。通过元认知策略训练使学生学会学习从而成为学习的主导者。通过学习课程,使学生意识到高等教育与中等教育的区别时,在他们刚进入大学校园,就树立自主学习的观念,掌握学习方法,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和创造自主的学习环境。

第四,策略要长期进行。在听力课上,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去应用元认知策略,但是在缺乏老师的监督和指导时,许多学生由于还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仍然我行我素去机械般地完成听力任务。这也说明想让学生熟练地使用元认知策略,短期的训练是元远不够的,因为短期训练对学生不能产生长期的效果。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提高学生的策略意识,而且要监控学生的听力元认知策略训练。经过长时间的反复训练,学生可以熟练的运用元认知策略,有意识的去把陈述性知识转变为潜意识的程序性知识。

第五,要对学生进行元认知策略的培训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本身备课前就要系统地学习认识了解以及掌握元认知知识和学习策略从而渗透到教学中去,备课要按照和根据学习策略来进行引导和督促学生使用元认知策略来提高自身的策略意识和听力水平。

第六,学生在培训和掌握元认知策略后能更好地体会通过使用元认知策略可以提高他们的英语听力水平和听力成绩。同时教师应该也引导学生尝试将元认知策略学习运用到英语学习的其他领域当中去提高英语成绩。

第七,在听力策略培训时,相对于单一的策略训练,综合的策略训练更有效。老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和已掌握有的策略来选择策略培训。学生掌握越多策略类型,就越有助于提高听力水平。

四、英语专业听力教学中元认知策略培训实验的局限性

由于大部分学生英语听力成绩较差,作者研究和实验了元认知策略得出结论:在听力教学中,元认知策略训练有助于学生听力成绩的提高。作者在介绍和研究元认知策略的基础上,在听力教学过程中对元认知策略培训进行实验,取得了好成绩。元认知策略培训使学生认识了更多的学习策略,并提高了英语学习兴趣和英语学习成绩,增强了自主学习能力,特别是英语听力学习。作者认为,越来越多的学生将元认知策略应用于英语听力和英语学习的其他领域。

然而,本实验研究也有其局限性和不足。首先,实验时间短,缺乏全面而详细的解释元认知知识的认识和测量系统,所以实验教学过程不是很完整。战略实训需要长时间的反复训练。学生能否完全掌握元认知策略有待进一步验证。因此,教师必须坚持把学习策略培训长期渗透在听力教学中。其次,调查的结果主要是依靠2个班的学生在考试前和之后根据所得的数据分析结果,因此它需要进一步验证其客观性。第三,本研究的样本量相对较小。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这项实训研究的结果是否可以应用有待进一步验证其有效性。最后,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对所有的学生的培训方案都是一样的,这不容易取得好成绩。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培养方案。因为元认知概念具有抽象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我们对元认知策略的概念、学生成绩和个体差异的了解也不够深入和透彻,对不同的学生老师应该研究应用不同而且是最有效的策略使用和策略训练方法。因此,由于这方面的缺陷与不足,作者希望更多的研究人员能够在这方面进一步研究。

中药专业的认识范文第4篇

一要更新观念,做好人力资源规划。长期以来,传统人事管理工作的主要职能一直定位在对人力的管理方面上。在管与被管之间,人――这一原本最具活力的生产要素,其自身的能动性、创造性受到了诸多制约。在实际操作中,许多科研院所更关心的可能是它的资金和市场问题,人力资源管理常常为其所忽视。然而恰恰可能是人力资源的瓶颈阻碍了企业化科研院所的进一步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人被赋予了“资源人”的新内涵。开发人力资源并使其升值,将成为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的主要目标。人力资源战略应同企业竞争战略相一致,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应以企业总体的发展战略为指导,以远景规划所规定的目标为方向。企业在确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时,首先必须清楚企业的远景规划和战略目标,然后再确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人力资源战略作为企业发展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企业发展的总体战略起着巨大的支持和推动作用。科研院所转制后,一方面对各种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另一方面人员流动更新也不断加快。这就要求围绕企业总体发展的战略目标,在充分考虑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的基础上,科学预测企业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制定出长、中、短期相结合的人力资源规划;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人员的补充与使用计划、接替与提升计划、教育培训计划、评估与激励计划、劳动关系计划、退休解聘计划等。克服选人、用人方面的随机性,增强前瞻性,使人力资源配置更为科学合理。

二要创造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发掘新的利润增长点。唯有不变的是不断创新求变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超越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具备为企业创造新价值的功能,这种价值创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模式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运作成本从而增加了企业收益;二是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在企业内外提供有偿服务,逐步演化为利润中心。企业应该充分发挥其人力资源的潜力,在长期发展中不断积累经验,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市场。

三要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协助个人职业发展。随着科研单位迈向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的人员结构,已不能满足全新的市场化运作要求。科研院所要更加重视对企业内部员工潜能的开发,做到培训性开发和使用性开发相结合,着力培养能干、会算、善管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转制后企业发展的要求。随着科技人员的新老更迭,不少科研机构中1982年以后毕业的大学生已占到70%以上。他们对个人职业的发展空间和环境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发展和受教育的机会、自我价值的实现、事业成就感将成为他们追求的主要目标。人力资源管理要重视员工的个人发展要求,在企业总体人力资源规划框架下,因人而异协助员工制定和实现个人职业发展计划,做到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

四要建立良好的培训机制。企业为满足成长的需要,可以从内外两方面(即引进人才和内部培训)来丰富自己的人力资源构成。由于缺乏知名度和吸引力,大多数企业都面临严重的人才缺乏问题。在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内部培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员工培训是企业解决人才需求不足的重要途径。科研院所转制后,要致力于将自身建设成为一个培训学习型组织,建立良好的培训机制,使得员工素质得以迅速提升。一个良好的培训机制离不开科学的培训规划以及合理的控制制度。员工培训必须做到经常化、制度化。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国家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各种社会辅助教育等形式来开展员工培训工作,既要注重培训的内容,又要注重培训的层次。企业也应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制定多渠道、多形式的业内培训,以提高员工业务技能和敬业精神。在具体操作中,企业定期对人力资源状况进行全面清查,即进行人员需求预测和供给预测,在这两种预测的基础上,为长期所需弥补的职位空缺事先准备具有一定资历的人员,从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管理思维等方面对其进行系列培训,确保未来用人需求。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就是,能够调动员工积极性,将企业发展与员工个人发展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时严格控制费用。培训是一项投资,要花费大量资金,培训成本需要适当控制。有效的培训应该是付出的代价小于培训给企业带来的总收益。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可将培训费用分摊到部门,只有当部门承担培训费用时,才会把最合适的员工送去培训,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五要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发挥关键人才作用。目前科研单位人才外流的最直接原因就是待遇问题。面对一些外资、合资及民营企业开出的诱人高薪,受到条条框框限制的科研单位更多的是无奈和困窘。转制后的公司化运营机制为建立新型薪酬体系创造了条件。在考虑企业长期支付能力的基础上,按照创造陛劳动、复杂性劳动、简单性劳动的划分对内部岗位进行界定,同时建立科学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绩效考核体系,使员工的薪酬既体现内部公平性又有外部竞争性。这对发展初期的已转制的高科技企业来讲至关重要,因为对人力资本

的投资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技术企业的发展既要依赖于有利创新的环境和机制,更要发挥拔尖人才的作用,企业的成败兴衰往往取决于几个关键人才。要为他们创造施展才能的空间,并辅以相应的政策,加大激励措施力度,营造鼓励冒尖、冒尖光荣的浓厚氛围,以形成示范效应。

六要宣传福利政策,使其更为公开透明。福利待遇的高低也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具有吸引力的重要因素。完善的职工福利保障体系正是国有企业的一大特色。但在实际工作中,尤其在宣传企业的优势时,却往往忽略了这重要的一点。因此转制后不仅要制定更为完善、更为灵活的员工福利政策,还必须善于宣传企业的福利政策和内容。如可以借鉴一些成功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做法,实行福利货币化等等,为吸引人才加上重要砝码。

七要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工资、奖金只能起到短期激励作用,要实现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必须寻求新的长期有效的激励方式。科研院所转制后所从事的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风险,产品的技术突破和市场机遇具有难以确定、不可预见等特点。因此要鼓励科技人员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框架的建立以及机制的完善。公司必须从整体战略眼光来构筑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的大厦,并让激励机制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环节(如培训开发、管理沟通、岗位轮换、考核等等)相互联结、相互促进。当然激励机制的最重要部分则体现在对员工的奖惩制度上。一是可试行股份期权制;二是实行技术永久分成,对职务技术成果的完成人和转化人员,可从其技术转让或转化成果的收入中拿出相当比例予以奖励,并允许用技术作价入股,享受长期收益。通过建立期权激励机制,特别是以股票期权形式体现的薪酬机制,可以将高层管理人员的利益与投资者的利益挂钩,改变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行为,使其关注于企业业绩的提升和长期价值的创造。合理的股本结构以及有效的期权激励机制可能成为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规避员工道德风险的重要手段,不仅如此,恰当的薪酬激励机制能够吸引最优秀人才以及保持员工忠诚度。

八要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新机制;过去国有企业习惯于把“是否安心本职工作”作为衡量职工优劣的重要标准,但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科研开发工作只有在人员不断流动重组,多学科不断交叉碰撞中,才能不断涌现出新观念、新思想,孕育出新成果。此时再刻意强调科技人员“从一而终”,只能自缚手脚。因此,一方面要完善内部竞争机制,实现“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日臻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在调节人力资源分配中的作用,引进”合适”人才与短期聘用、临时用工相结合,构建科技企业用人新机制。

九要培育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企业发展的凝聚剂和催化剂,对员工具有导向、凝聚和激励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增进企业员工的团结和友爱,减少教育和培训经费,降低管理成本和运营风险,并最终使企业获取巨额利润。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其灵魂是企业精神。企业精神体现企业员工的意志和利益,反映企业奋斗目标、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一种集体意识。在优秀的企业精神影响下,员工会不讲条件、不讲得失、不计报酬地为企业工作而自己又感到自豪和满足。转制后的科技企业主要由高智力人群组成,客观上要求建立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通过广大员工普遍接受和认可的企业宗旨和价值观,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通过建立工作团队,提高组织工作效率。通过文化建设提高企业形象,使企业和员工之间能形成良好的“心理契约”(“心理契约”是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施思(E.H.Schein)教授提出的一个名词,即企业能清楚每个员工的发展期望,并满足之;每一位员工也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全力奉献,因为他们相信企业能实现他们的期望)。

中药专业的认识范文第5篇

Abstract: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environment teaching staff is the key factors of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each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peciality. The using and manufactureing situat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pharmacy and pharmaceutical factory in Jiangsu province has been surveyed in order to consistent teaching content to enterprise post. The teaching content training resources and teaching staff also have been adjusted and optimized according tothe mainli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oduct of Jiangsu province which will provide references of major construction and curriculum reform.

关键词: 中药专业;理实一体化;研究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peciality;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research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5-0212-02

0引言

近年来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传统中药产业由于科学技术进步、工艺设备更新和管理方式不断改进,对中药职业技术人员的规格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药专业作为培养在中药生产、经营、使用、管理、服务一线工作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专业,必须对江苏省的中药产业进行调研,并在教学内容、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配备等方面与当前中药产业对接,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才能为企业和社会培养出合格的技术人才。

1中药专业的教学现状

1.1 讲述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不利于学生技能的形成近年来由于高校连续扩招,“普高热”持续升温,初中生人数减少,各职业类院校出现了学生生源锐减质量下降现象。讲授一直是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缺乏学生的主体参与、主动探索。另一方面使学生的思维越来越僵化,习惯了灌输式的教学,无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可言。教学模式存在着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互不相干、互相割裂、自成体系等矛盾。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二者截然分开,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学生所学的知识不能及时转化为技能,不能学以致用。在理论教学时,教师多用简单的挂图、多媒体图片对学生进行讲解,缺乏操作展示,学生往往对所讲内容缺乏感性认识,学起来枯燥无味,教学效果差。在进行集中技能训练时,一方面由于时间上的滞后性,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忘记较多,另一方面由于课时和师资的限制,最终导致技能训练效果差。

1.2 中药专业实验实训资源缺乏系统性整合,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中药专业显微实验室设备陈旧,操作台老化,空间狭小;中药专业高级工所要求的400种中药材尚无统一的确定依据,学生得不到足够的实物进行认知学习;标本室标本老化,不系统,陈列混乱;中药鉴定技术实训室缺乏,严重制约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开展。“一体化”教学是高效地利用教学资源,实现理论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同步进行的教学模式。它既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一体化,也要教室与工作岗位一体化、实习指导教师与理论教师一体化。因此,加强对江苏省中药产业的调研,合理整合现有实验、实训资源,科学规划好新校区的药用植物园、中药标本馆、制剂中心、中药饮片厂、中药房等实训场所就显得极为重要和迫切。

1.3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成熟,教学目标不规范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理论和实验指导教师身份的分化,造成两位老师产生教学依赖现象,理论教师认为理论讲不了的由实习解决,实验教师却只负责操作训练,导致教学脱节,影响教学效果。另外中药专业教师课程分化明显,教师往往只重视所承担课程的学习,缺乏其他课程的学习和技能,教中药学的教师不认识中药,教鉴定的对中药化学、制剂又不熟悉,这样更不利于学生知识、能力体系的形成。

2深化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和建设的主要措施

2.1 整合与优化教学内容学校有针对性地在苏南、苏中、苏北选择10家医院的中药房进行调研,对各医院中药饮片使用情况进行排名和统计分析。10家医院的总计使用中药饮片为628种。统计中药的重复使用情况,10家均使用的有373种。我们在基础技能形成阶段统将中药材及中药饮片品种统一为422种,将中药材品种目录按照根及根茎类、茎木树脂类、皮类、叶类、花类、果实种子类、草类、菌藻类、动物类、矿物类等进行分类,并按照功效排列,并确保在在专业技能形成阶段统所学习的制剂均为江苏省各制药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主成分均包含在422种中药材及中药饮片之中,进而统一了中药专业核心课程中所涉及到的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品种。以中药化学实用技术、中药制剂技术等核心课程为突破口,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化教学研究。结合当前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的学制优势和学生的特点,从课程标准、教学方案、教材、教学资源、评价体系等方面对中药化学实用技术开展理实一体化、项目化教学改革和优化。编制与课程标准相配套的校本教材。紧扣中药专业相关岗位技能要求的实际和中药现代化生产的前沿;删除了原有教材中与就业岗位关系不密切,或已遭淘汰的内容;增加有助于提高当前中药专业学生中药化学综合技能的项目内容。在中药方剂、中药鉴定技术、中药炮制技术、药用植物知识等课程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开展多种评价方法的研究与探讨,并取得了可喜成果。培养的学生在各种技能大赛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2.2 整合和优化实验实训资源学校组织教师利用暑假分别到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南阳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考察,为我校实验实训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和新校区标本室建设收集资料,并积极听取同行的建议。本课题选择我校实验实训资源相对薄弱的中药鉴定实训室进行理实一体化改造。在学校教学用房十分紧缺的情况下,把整个图书馆五楼的空间腾出来,投入20余万元资金,进行改造。建成了目前实训室、标本室、教室一体化的中药鉴别实训室。学生学习、实训的环境大为改善。学生在用中药标本、药用植物图片、中医药文化橱窗营造的一体化教学环境中学习中药鉴定知识的同时,感受中医药文化。我们在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同时,结合中药专业的特色,有针对性地在教学中融入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组织学生用中药饮片和药用植物标本进行工艺品创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受到了同行和媒体关注。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理念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由“做中学,学中做”到“做中创,学中乐”。

在新校区建设过程中,开展“一馆多能”的中药标本馆研究与实践。按照建设的功能定位和总体要求,结合调研参观国内相关院校中药标本馆的成功经验,将我校中药标本馆建设在新校区图文信息楼六楼,建筑面积2133平方米。定位为对教学、科研、科普和交流发挥重要作用,教学、实训同步进行的一馆多能实训区域。道地药材标本区含全国、江苏及连云港药材分布介绍图;墙面有标本制作流程图等。陈列标本含腊叶与浸泡标本区、中药材标本区、中药饮片标本区、方药与中成药标本区、中医药文化展示区、中药数字化展示区等。发挥教学功能培养学生技能;构建科研平台促进教师提升;提供普及基地弘扬中医药文化;开辟交流窗口扩大社会影响。

2.3 从新教师开,抓一体化教师培养我校每年对新引进教师都有在教学、教法、科研等方面系统化的培训,我们课题组在充分分析全校专业教师年龄、职级、专业背等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中药专业年轻教师开展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凡是新引进教师都要同学生一起参加高级工的考核。根据所授课程的特点,要求中药炮制、中药鉴定、药用植物等任课教师参加中药炮制与配置工、中药调剂员的高级工鉴定,而中药化学实用技术、中药制剂技术的教师参加中药制剂工和化学检验工的高级工鉴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新教师动手能力差和专业面窄的不足。

2.4 针对不同课程开展评价方法的研究与实践在整个中药专业的各核心课程开展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研究,革新学生课业的方式和内容,采取完成方案设计、进行小组专题实验、组织专题实验答辩等形式,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意识的培养。采用日常考察法、笔试口试结合法、方案设计考核法以及专题实验考核法以及行业专家参与学生考工考级等多种评途径相结合的方式,从基础知识、操作技能、分析设计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逻辑思辨能力、职业素养等多个维度全方位、立体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3讨论

3.1 教学内容是实施中药专业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基础一体化教学内容要求教学内容与产品对接,在核心课程中统一中药品种。中药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是中药调剂岗位和中药制剂生产岗位。无论是在调剂岗位还是制剂岗位,学生所面对的都是中药产品。调剂岗位是在医院或者药房调剂中药饮片和中成药,而制剂岗位是在药厂的车间里生产中药。中药专业的核心课程无不与中药的生产、加工、销售、使用有关。中药产品是贯穿中药专业核心课程的主线。本研究对江苏省现有中药品种的调研在一定程度上统一了中药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422种中药材及饮片、25种剂型,824种中成药对中药专业的教学内容整合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随着教学的逐步深入,学校专业设置的变化,在具体内容的选择上还将有所变化。

3.2 教学环境是实施中药专业实施一体化教学的保障一体化教学内容要求教学环境与岗位车间对接,在教学环境引入企业文化和专业文化。中药专业的一体化教学环境主要有药用植物园、中药饮片厂、制剂中心、中医药博物馆组成。中药饮片厂、制剂中心在空间布局、设备摆放、管理制度等要与药品生产企业相一致。营造药品生产企业的环境和文化。而药用植物园、中药标本馆等实训资源在既要在展示内容上要与江苏省的医药产业相对接。同时还具有教学、科研、科普、科技服务等多种功能。本研究仅是对新校区的实验实训资源进行了规划和准备,如何发挥新校区一体化实训环境的多功能作用,打造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专业文化,还需要实践的检验。

3.3 师资是实施中药专业实施一体化教学的灵魂一体化师资要求教师与车间主任对接,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近年来,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有了明显的改善,用人机制也非常灵活。从制药企业引进了一部分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这些人在实训基地建设,课程改革中带来了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理念。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一大批青年教师走上了教学岗位。但是多数青年教师缺乏教学经验,教学技能和专业技能都不成熟,因此要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创造更多的深造机会[1][2]。采用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加大对高学历教师的引进力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