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孩子创新思维的培养

孩子创新思维的培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孩子创新思维的培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孩子创新思维的培养

孩子创新思维的培养范文第1篇

一、幼儿美术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注重时间段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孩子的身心发展要着眼于孩子的年龄和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作为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孩子的最近发展区是教学发展的最佳期限,在最佳期限内所进行的各类、各种教学是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和培养各种能力的最佳的教学。因此,幼儿美术创新思维培养也应该根据最近发展区来进行全面核定和科学设定。幼儿美术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具体的幼儿美术教学过程,要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将所要施教的内容建立在那些尚未成熟的心理机能上,考虑孩子的现有认知水平和潜在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好教学中所存在的难易问题、快慢问题、多少问题,让孩子尽快接受授教内容。使所授教的美术教育的内容和进度,符合孩子整体的最近发展区。因此,在幼儿美术创新思维培养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的现实,注重孩子的学习时间段,只有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才能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达到培养幼儿美术创新思维的目的。

二、幼儿美术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注重创设环境

幼儿教育环境的创设非常重要,为了促使幼儿美术创新思维得以全面培养,一定要在幼儿美术环境的创设上下功夫。因为幼儿年龄小,在环境的创设上一定要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心理适应能力。在色彩上,教师一方面要注意图画色泽的选择,最好是接近大自然,另一方面还要意识到幼儿喜爱明快的色彩对比,选用适合孩子身心特点的色彩。还要考虑画面的整体美,使环境的创设更富有艺术感觉。在造型上,应以易操作、简洁为主,尽可能不增加孩子的接受难度。从幼儿教育的心理特点来讲,圆浑、墩实、稚拙、简洁的美术作品最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可以考虑以此为主。在内容上,要特别注意为幼儿创设熟悉的、符合心理要求的环境,不能让孩子在学习的环境中产生不适感。例如在新生入园时,可以将孩子的照片贴在楼道或者主要活动室的墙壁上,孩子们看到自己的照片会有天然的亲和力和熟悉感,会减少初入园时的恐惧感和不适感。等孩子适应了幼儿园的环境,可以将幼儿的美术、绘画等各类作品,悬挂、张贴在走廊、楼梯等处,还可以将幼儿活动、演出的照片,教师的儿童画等作为环境创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的创设恰当、合理,符合幼儿心理特点,更能够达到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创新思维的目的。

三、幼儿美术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抓住教育的即时性

教育的偶然处处存在,在幼儿美术创新思维的培养中也有很多偶然,离不开教育的“即时性”。根据幼儿教育的实践,我们都有这样的认识:教师针对教育内容进行的施教活动,幼儿往往会在教师意想不到的情况下达到我们所要求的“创新思维”培养的目标。让我们欣喜的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要达到这样的教育效果需要教师放手,只有教师的全面放手,孩子们才能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大胆随意地进行创作,通过幼儿天马行空般地头脑产生创新的火花、创作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来。教师要意识到美术创新思维的培养,不能循规蹈矩,固步自封,要超越其他学科的严谨和规范,让“活”字主导,教师灵活施教,引导学生活学活用,学生才能创作出活灵活现的美术作品来。教育即时性的把握不可刻意而为,关键是幼儿教师个人一定要有培养幼儿美术创新思维的意识。

孩子创新思维的培养范文第2篇

创新思维是具有主动解决问题并能够提供新颖的解决办法的一种思维方式。创新思维主要强调的是主動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两个方面。小学教育是学生的启蒙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的重要时期。心智与生理快速成长的重要时期,培养小学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对小学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提出:提高学生审美修养、丰富精神世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创新思维培养是当前小学教育的当务之急。

二、目前小学教育创新思维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教育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

目前我国小学教育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解题能力、考试能力、分数高低,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的创新思维的培养。例如在做试题的过程中,教师过于强调答案的唯一性,一些有着新奇思想的学生,教师常常予以否定,甚至是批评。这种主观的评判思维既让小学教育缺乏趣味性,还让小学学生守规矩、不敢发散思维,严重阻碍小学学生的思考。传统的教育模式是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阻碍,它是中国几千年来封建社会教育的遗风,一时半会难以取得突破性的发展。

(二)教师缺乏创新教育理念与意识

目前我国小学教师整体上缺乏创新教育理念与意识,难以突破小学教材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来进行创新教育。主要原因是由于小学学生处在一个关键的学习时期,不管是学校还是家长都特别重视孩子的成绩,一旦孩子的成绩不好,主要责任在于教师,因此,教师不愿意承担这个巨大的风险。其次是目前小学教师在文化水平与教育见识有所欠缺,特别是偏远山区的教师,缺乏丰富的教育经验交流,缺乏广阔的学习平台,导致教师只能根据教育部门及学校的规定完成学时。

(三)小学学生自我独立能力较差

创思思维主要体现的主动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两方面,每一个小学学生都具有童真爱幻想的特点,这属于创新性思维的一方面,但是小学学生缺乏主动性思维,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不会主动去想办法解决,更不会主动想一些新颖的办法来解决。这也是小学创新思维培养的难点,小学学生具有自律性差、思维意识不成熟等特点,小学教师难以严格约束,也难以快速的提升他们的自律性和成熟思维。

三、小学教育创新思维培养的难点

创新思维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不是说培养就能获得的一种能力。因此,小学教育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一定的难度,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当前的小学教育仍然以传统教育模式为主,这一点不是凭借一个教师能改变,也不是在短时间内能改变的。传统教育模式下,分数是权衡学生学习成绩和教师教学成果及管理成果的重要评估指标及评估标准。教学评估和教学激励机制的严酷性使得素质教育获得的难以用指标考评的成果黯然失色。在传统教育模式下,素质教育几近无立足之地很难得到教学和教学管理者的足够的重视。

其次,教学资源的有限性使得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具有很大的操作难度。目前小学教师的待遇问题是教育界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特别是偏远山村的小学教师,其次社会上普遍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思想,大量优秀人才从小学教育系统流失。许多小学教师本身素质有限,自己都无法有效进行创造性思维,自然就很难培养学生获得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第三,就创造性思维本身而言,这种能力很难用确定的,客观的标准进行考核与评估。这就不利于在管理层面对其进行大规模的推广。

四、小学教育创新思维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习惯与能力

创新思维最重要的一部分是自主思考能力,在问题面前学生愿意自己动脑思考,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学生才能够去想新颖的办法。因此,小学教师要从基础的习惯做起,抓学生的自律性、自主性,让学生能够管住自己,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和思考获取价值。其次,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小学教师要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先让学生自己想问题去解决,解决不了的情况下,通过循循善诱的办法,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每一步中又进行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二)培养学生多维思考能力

创新思维不仅仅是想到一个新颖的办法,更应该是通过多向思考,寻找多种途径解决问题,也就是常说的多维思考。在一个问题面前,学生可以想很多的办法来解决,甚至可以一一尝试,让学生自己在运用的过程中总结最为实用最为简单的办法。因此,不管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学生遇到问题会通过多向思考,寻找最佳的解决途径。

(三)拓宽学生的视野与见识

小学学生在见识上相对较为狭窄,要想培养小学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定要让学生接触更多的知识,了解更多的事物。学生只有在知道得更多的情况下,才能够发散思维,想出更多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的视野与见识的扩宽,需要教师与家长同时为之。教师要跳出教材,在课堂上传授更加丰富更加精彩的知识,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外阅读中。家长要经常带孩子出去玩,让孩子在不同的大环境中接触更多的事物,认识更多的人,并且能够让孩子对所见所闻总结心得。

孩子创新思维的培养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创新思维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 (2007) 22-0162-04

1创新思维活动

创新思维由一系列心理活动组成。人们通常会用一些特殊的方法和技巧来激发创新力或使他们专注于某一事情,比如著名诗人Andrew Motion时常利用“冷疗法”诱使自己的内心处于抑郁心理状态,因为他发现这种状态有助于创作。在某些领域,这些特殊方法被称为创作者的“独门手艺”。

此外,还有一些容易被人忽视的思维习惯和倾向也有利于创新,这里用“习惯”和“倾向”,而不是方法和技巧是为了强调创新不仅仅依赖于思维能力和对所做事情的专注程度、反应方式等,而且还依赖于做事情的习惯和乐趣等因素。富于创新的人随时准备并乐于关注一些在做事情过程中出现的迷人细节,并能承受挫败和享受解决问题带来的满足感。除了思维习惯和倾向外,兴趣、信念和价值观等因素也会影响创新的产生,这些往往是更深层次的、影响创新思维习惯形成的因素。

此外,创新还受到一些更加本质的、更加底层的因素影响,比如与生俱来的大脑记忆方式、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等,而这些因素是认知科学家广为研究的话题。由于已有大量研究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因此本文重点放在更上层一些的因素,即思维习惯、价值观和做事情的态度等(即上一段提到的因素),因为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人为改变以培养或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创新思维习惯和倾向

本文将有利于创新的思维习惯和倾向分为以下6类:

2.1好奇心

富于创新的人常常会对一些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提出质疑,虽然这种倾向更多地表现在他们所从事的研究领域的知识。这种好奇心、质疑方式和想把事情弄得更加明白、看得更加清晰的企图是影响创新的重要因素。如果交给青年人一个要求有创新性的课题,而他们却对此毫无好奇心,也不愿意对已有的研究结果提出质疑,那么这个课题的研究就很难有所创新,因为他们错过了一个发现问题的关键过程,而该过程是创新产生的源泉。

2.2坚持与毅力

真正的创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困难而且枯燥的过程,并不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产生的。创新所带来的满足感来自于面临和应对外部的挑战(比如制作一个小发明)或者内在的理解事物本质的需求,富于创新的人有一种寻求事物本来面目的强烈欲望,而不愿意接受已有的观点和方案。这种寻求本质的欲望和克服挫败带来的成就感也是创新产生的必要因素。而这种承担挫败、面对挑战、不轻言放弃的精神是富于创新的人的主要特点。

此外,富于创新的人有一种坚韧的毅力:坚持自己的质疑和想法,即使别人没有意识到他所质疑的问题,并且认为他是在胡言乱语。创新意味着思维、做事情的方式和行为过程都要有所不同,富于创新的人往往能从人群中站出来,独立思考,虽然可能最终的结果证明他们的想法是错误的。独立思考与判断是富于创新的人的另一重要特点。

2.3乐于尝试

富于创新的人喜欢尝试使用新材料、新思想和新的可能性。虽然他们正在进行的工作对他们而言很重要,但他们仍会以一种游戏的态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试图从新的视角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愿意花时间去重复前人走过的路。“如果这样做结果会如何呢?”,“也许应该……”,这样的问题是富于创新的人时常问自己的。如果年长的人在青年人面前说:“你们应该知道你们正在做什么,你们要做什么?”,这往往会抑制他们去尝试新思路和新方法,从而抑制创新产生的可能性。

2.4专注力

在尝试的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如果没有引起注意,也是不能产生创新的。富于创新的人通常会有强烈的、而且对他们而言是很容易的专注精神,他们能让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所尝试的事情和想象的世界中,并能全神贯注,沉迷于其中。即使正在做的工作很紧急,他们也会花相当时间专注于尝试新的方法,在他们大脑思维的后台,始终期望着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和惊喜。一个为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人往往会采用成熟的、已选定的方法去求解问题,而对与之无关的方法视而不见。相比而言,一个热衷于创新的人却会避免为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会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出现的相关问题和线索都有所关注,并沉迷于其中,从而有利于出现他们所期望的新的突破口。

2.5思维活动

人们如何利用大脑活动空间和思维会极大地影响到他们的创新能力。有以下几种内在的大脑活动和思维方式:

1) 考虑你所遇到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办法。

2) 深入的、系统化的思考。

3) 为寻求事物本来面目的敏感性的思考。

4) 处于幻想状态时(比如刚刚醒来、进入睡眠或者做一些重复性的日常事务时的大脑状态,如洗澡或者驾车……)大脑的半自动“图像放映”(或者叫半意识想象)。

5) 对直觉(预感、大脑暗示、灵感等)持以的敬畏怀疑态度的思索。针对以上方式,富于创新的人往往知道何时该尽力而为去深入思考,何时该放弃,就像一位精湛的管玄乐作家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思维活动。脑电图研究发现,富于创新的人能自如地在朦胧意识状态和深入思考状态之间切换,而一般的人常常会陷入某一思考状态,难以脱离。

2.6环境

富于创新的人通常觉得身边的环境(物理的、社会的)会影响他的创新。在不同时候,他们会选择和设置不同的环境以有助于创新的产生。他们尽可能地选择和调整社会环境以便进入他们所需要的思维活动状态。富于创新的人常常喜欢与那些有利于他们产生创新想法的人交流,无论是情感的、智力的、还是实用性方面的,他们知道如何利用时间节奏去平衡各种思维活动,他们知道一天中什么时候该辛勤工作?什么时候该幻想?他们知道幻想和休假的意义,他们知道一天中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有助于他们的创新思考。

以上是富于创新的人的一些思维习惯和倾向,也是让一个人持续创新的长效因素,当然这些习惯和倾向会因为个体的细微差别而有所不同。总之,使自己持续创新和让自己一时处于头脑风暴(Brain Storm)状态相比,前者的要求要高得多。

3改变教学理念

为了了解创新思维习惯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这种习惯,我们分析了现有的课堂教学方法,并研究了创新思维习惯的培养理念和过程。创新思维习惯形成的速度较慢,但对创新的产生有着长期持续和更为深层次的效果。总体而言,培养理念体现为一套大家共同认可的信念和价值观,这些信念和价值观又会加强大家的共同判定准则,比如:什么是常规?什么是好?什么是违规?什么是危险,什么是创新?为了养成真正的、有效的创新思维习惯,现有的培养理念必须做一些改变,改变身边发生的事情(即使有些事情可能看上去很小,却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并将这些事情累积并联系起来。这些改变产生的结果不仅仅只是营造出产生创新的思考方法,而是养成创新的思维习惯和倾向,并且使之得以强化。培养理念的转变包括如下几方面:

1) 改变可获得的教学材料与资源;

2) 改变所允许的、所鼓励的学生行为及活动;

3) 改变教学时间的组织和分配的方式;

4) 改变空间和环境的利用方式;

5) 改变对学生行为、成绩和所做事情的评价方式和语言表达方式(有时候不一定做出公开评价,但表示默许的态度);

6) 改变评价尺度,知道哪些应该正面评论,哪些不宜正面评论;

7) 改变评价方式,如采用玩笑和故事;

这些改变如果持续有效进行,将会对青年人创新思维习惯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4实例说明

本节引用两个例子说明转变课堂教学理念在培养创新思维习惯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英国加的夫小学师生开展了一项为期4年的研究,涉及到大约150位老师和所有学生,研究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在学习中养成创新思维的习惯,他们对该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评估,现列举两个实例以说明之。

实例1:一年级教师维多利亚发现孩子们最初不能意识到创新思维在学习中的重要意义,而她也没有从根源上去鼓励他们的创新意识。在她的报告中写到:“虽然我教学和传递知识的方式有所改变,以求鼓励他们能有创新的想法,但是在教学中给学生设计的具体教学形式、行为以及执行这些行为所采用的方式是简单有的、有限的、依照惯例的,因此没有能发挥出孩子们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力,而这个是学习中的重要环节”。

为了改变这种状态,教师维姬改变了教学中的空间利用、教学资源以及语言表达等方式,并通过一块黑色的布帘将教室的一角布置为一个创新角,这是一个安静的、相对隔离的地方,有微弱的灯光和优美的音乐。维姬鼓励孩子们尽可能地利用创新角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她会在课堂上设置一些时段的全班性想象力培养课,在这些时段孩子们要闭上眼睛,让自己的思想在大脑里自由驰骋,然后记录下自己想象的内容,并编制了各自的《幻想之书》。在课堂上,维姬对孩子们明确表示书中的内容由孩子们自己确定和编写,而且她不会评阅这些《幻想之书》。此外,每个孩子也为自己制作了“想象力徽章”,一旦发现自己在每天的学习和生活中用到了这些想象画面和内容,就给自己戴上一枚徽章,逐渐地,讨论创新在学习中的作用与价值变成了学校的热门话题。

该课题也对孩子们做了一些个人调查,结果发现,经常利用想象力的孩子的比例有所增加,从16%到22%,而通过想象力来帮助学习的孩子的比例有明显提高,从4%到19%。针对后一部分孩子做了进一步调查,结果发现,这些孩子中绝大部分都表示:

1) “当我需要帮助时,我可以利用发挥想象来解决”;

2) “想象可以为你提供思路,因为它让你想得更多”;

3) “想象让我的写作更加动人”。调查发现,更多的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养成了利用想象力的习惯,而丰富的想象力也变成了这些孩子有别于其他孩子的重要特点。现在,这些孩子已经很少到他们曾经经常去的创新角,因为他们已经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并且在他们学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实例2:另一个子课题围绕着如何让6岁的孩子对所做的事情进行更深入细致的思考,并逐渐养成创新思维的习惯。教师路易丝首先分别对班上每个孩子所说的:“老师,我已经做完了,现在该做什么?”进行统计。然后将结果分别反馈给他们,以激发他们对学习态度和习惯进行讨论。接着再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如何才能更好理解和体会学习中的关键问题。逐渐的,路易丝只告知孩子们去做什么,并提供一个做这件事情的要领的建议,让孩子们养成思考的习惯,独立考虑如何去做这件事,并且如何才能把这件事情做得更好,并对各种实现细节和可能性进行比较和分析。路易丝表示,教学思路和理念的转变是需要一些时间和耐心的,刚开始,有必要开展一些全班性头脑风暴活动,引导孩子们自己去讨论如何去做好一件事情。接着,这种活动可以逐渐减少,因为孩子们的思维习惯和方式正逐渐发生改变,他们能更加独立地去制定自己的学习策略,做事情的方式。此外,路易丝发现,孩子们学习的效果有明显的提高,她说教学理念的转变是要让孩子们专注于他们所要做的事情,老师和孩子们都需要明确共同的目标,深入交流,逐渐让孩子们养成创新思维习惯。

5结论

本文引用了两个实例说明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习惯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其中一个是关于如何鼓励孩子们养成对所做事情进行深入思考的习惯,以加强他们的想象力。另一个是关于如何培养孩子们的好奇心、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两个课题都表现出改变课堂教学理念能有效改变孩子们的思维习惯和倾向以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而这种改变比教会他们一些创新的技巧更有价值和意义,并且这些改变都在课题教学中是能够有效实施的。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思维习惯和倾向是有必要的,也是有长效意义的。

参考文献

[1] 徐光伟,史有群,黄秋波,孙莉. 培养创新能力的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 计算机教育, 2007,(7).

[2] 张菁. 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J]. 计算机教育, 2007,(3).

[3] 马云,何淑雅,曹运长,龙石银,虞佳. 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加强生物科学创新人才的培养[J]. 高等教育研究, 2007,(3).

[4] 黄庆. 开拓创新培养途径,推进本科研究型教学进程[J]. 中国高等教育, 2006,(2).

[5] 贺定修.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实施研究型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教育探索, 2003,(11).

[6] 卢焕章,吴东. 创造性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01,(2).

[7] 刘宝存. 大学理念的传统虞变革[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8] Hmeloce, Ferrarim. The problem-based learning tutorial: Cultivating higher order thinking skills[J]. Journal for the Education of the Gifted, 1997,(4).

作者简介:

廖勇(1976-),男,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实时计算,嵌入式操作系统,最优控制。

雷航(1960-),男,博士,教授,副院长,省级精品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负责人,研究方向: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可靠性,测试。

桑楠(1962-),男,博士,教授,省级精品课程《嵌入式系统及应用》主讲教师,研究方向:高可信计算,嵌入式操作系统,实时构件。

孩子创新思维的培养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思维;发散思维;时代的发展

一、培养数学创新思维是时展变更的要求

新课标的要求迫使教育理念发生改变,明确了素质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素质教育中指出,在教学中,老师不只关注学生的成绩,也关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创新能、独立思考个性发展,在这样教学理念下培育出来的学生,才不会被时展而淘汰。其中以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为主要培养目标,时代的变更和发展要求学生具有创新思维,对同一事物应该有着不同的看法、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和发展的核心,创新带动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也带动着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孩子培养创新思维的习惯,让孩子从内心爱上数学这门学科。每个学小孩都有自己对事物的不同看法,他们的心中都种有创新的种子,只是现期的教学方法压抑了他们的成长。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发展,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中,老师作为课堂中心,只着重于课本知识的讲解,而缺乏了对学生独立思考的培养。在新时代提出的教育要求中,着重强调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至高地位。新课标的实施为我国现代教育开启全新的价值取向与工作方法指导,提出创新教育是时展的要求和我国教育现在所处的状况所决定的。

二、小学数学对创新思维培养的作用

小学阶段的学生是习惯培养的黄金时期,小孩子天性好动、强大的好奇心既是从教者的机遇又是一种挑战。数学这一学科逻辑性强、趣味十足、解题思路广,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数学思维。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思维方法。一个具有创新性思维能力的人,应该不受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能从事物的多种层面、联系、发展变化中去了解事物的本质,探求事物的变化规律。教师在指导学生解决具体问题时,应该也从这些方面给予方法上的指点。首先教学中老师应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特殊的思维训练。发散思维与逆向思维是不可缺少的,经常进行这两种思维方法的训练,就可以有效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纵横思维可以将各种知识点联系起来相互影响、启发。帮助学生塑造新的想法与思路。

三、利用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

教师应创设富有创新性气氛的课堂。课堂上应引导学生多思、多问,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多多表扬学生有独创精神。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解答数学题目,肯定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例如:鸡兔同笼这一应用题既可以用方程法,又可以使用算数法,还可以进行推算。在讲解之前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找到多种解题方式。任何发现和发明,应首先确立思路,这就需要学生具有创造性,在通过发散思维对已有思路进行扩充,最后实现创新。注意培养学生与众不同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任意发表意见,再进行比较,这样既鼓励求异,又重视优选,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创新性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工作实践中,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改革创新,我们提出了这个严峻的课题,数学教学中创新素质的培养工程,这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工作。

四、时展与创新思维相辅相成

教育是知识经济的中枢,小学是人才培养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社会的发展所要求的一流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还需具有创新的思维。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新世纪人才的素质教育为重任,重视小学数学方式创新,全面提高人才的思维方式是适应时展的最终抉择,也是为我国输送新型人才的最终目标。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我们要创新教学方式,改变教学观念,教师要具有新的教学思路,创设新的教学体系。在小学这个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对孩子今后的成长与发展都有着特殊而又重要意义。老师不能被传统教育的方式和理念捆绑住手脚,应该在教学中大胆创新,利用各种教学优势,培养和引导学生拥有独立思考、与众不同的习惯,为新时期输送优秀人才,为时代的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张远林.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研究.学术期刊.科学导报,2013年12.

孩子创新思维的培养范文第5篇

人防知识是一门集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劳技等多学科综合性的知识,具有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因此,如何抓住人防教育这个阵地,发挥其独特的作用,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人防教师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就此谈谈初浅的体会。

一、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创新动机

对一般学生而言,往往认为创新是一件可望而不可求的事,因此,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创新其实并不神秘,它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属性之一,在知识形成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见解和做法就是创新。

如17世纪解剖学家利用干燥种子吸水膨胀的原理,巧妙地把头颅骨分离的方法,在当时就是创新。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大胆假设,引导学生标新立异,敢持己见,并抓住各种契机,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因为想像力是智力结构中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因素。

如在制作“简易滤毒罐”时,笔者一方面把统一准备的材料发给他们,另一方面鼓励他们利用废旧材料,根据滤毒罐的原理,自己设计制作“简易滤毒罐”,视制作情况给予表扬和加分,并设法引导他们联系实际,分析比较、发现问题、广泛联想、大胆想像、进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其成功的喜悦和由之激发的浓厚兴趣,会起到巨大的“内驱力”,产生强烈的创造意识。

在制作中,有的学生想到了把纱布棉花铺好后叠起来一起剪,一次就可剪出六层纱布,三层棉花,既快速又统一,这就有创新的苗头,由此也激发了他们的创新热情。

教学中,还应注意不要急于析疑,可以把学生学习中碰到的问题交给小组探讨或在课堂上点化,给学生创造一个“柳暗花明”的效果。通过营造创新氛围,引导学生分析、比较、质疑、假设、想像、创新等,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想像能力、研究能力、动手能力等,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动机。

二、创设心理条件,开发创新潜能

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自由。早在几十年前,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六大解放”: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孩子的嘴,使他能谈;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能接触大社会、大自然;解放孩子的时间,使他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因此,教师要站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用热情、真诚和友善的态度与学生进行交流,少严肃、多和蔼,少批评、多鼓励,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平等而又相互尊重的心理氛围。教师不再是权威的代表,而是激发学生创造欲望的人,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与教师相处学习时心理的安全和自由。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让学生自主学习,疑难之处随时毫无顾忌地质疑,有认识、有想法时可以畅所欲言,从而无所顾虑地充分表达自己的创见,不时闪现创造思维的火花。

上课时,笔者在提出导学目标后,让学生用十分钟时间自学,然后,针对本节课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师生交流,生生交流,若有独特见解,则给予表扬和鼓励。如在学习“常规空袭时人员的识别与防护”内容时,交流中有的学生对课本中“卧倒时面部向下,掩住耳,张开口,……”提出了异议,认为“既然掩住了耳,就不应张开口,否则会把鼓膜冲破……”,对于这种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行为,笔者当场就给予了表扬和鼓励。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又发展了思维能力。只有提供了良好的心理条件,学生的创造潜能才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发。

三、引导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创新思维,而质疑是创新思维的起始,许多重大发明都是在质疑的引导下,通过创新思维而最终实现的。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每个问题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并且,要进一步追问下去,沿着这种思路去思考问题,就有可能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在学习“对核武器的防护”时,引导学生对防护措施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要利用浅色衣物遮盖身体?”“为什么浅色物体对光辐射有防护作用,深色物体就没有吗?”“为什么切忌看火球?”“看火球为什么会烧坏眼睛?”“滤毒罐为什么能滤毒?”“滤毒材料又是怎么滤毒的?”等等。同时,由于要回答这些问题,既要运用物理知识,又要运用化学知识、生物知识等,因此,既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研究能力,也激发了他们探究知识和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各种创新思维,如求异思维、辐射思维、逆向思维、侧向思维、联想思维、灵感思维等等,让学生在求异、求奇、求新、求深中寻找灵感,发展思维。

我们可结合科学家、发明家创新思维的成果,启发学生利用科学知识进行创新思维。如1865年法国园艺师搬花盆时,不小心掉在地上,结果盆碎了,根系和土壤却抱成一团,十分坚固,于是他用钢筋编织框架,用混凝土填充建新花坛,果真非常坚固,然后,进一步将这种方法应用于建筑、桥梁等,成为一个跨学科、跨行业的伟大发明。我们可以以此来启发学生注意身边的事物,进行创新思维。在学习“高技术局部战争”后,可让学生利用废旧材料设计“海陆空三用战舰”等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的模型等活动,有的学生就想到了用“航模”中的螺旋桨、泡沫塑料、饮料瓶等材料,并利用反冲力进行制作。对于学生的创新成果,即使是微小的苗头,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或者是不成熟的创新成果,也必须给予激励和扶持,要努力保护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并积极创造条件促使创新思维变成创新成果,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及时巩固和进一步深化,创新能力得到更深刻的发展,同时,又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实践中得到检验。

四、运用现代技术,提高创新能力

将现代教学技术运用于人防教学,可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教学氛围。现代教学技术集图文、音像于一体,用生动的画面、声像多感官刺激,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使无声无色的静态文字变成有声有色的动态图象,由学生自己观察、比较、归类,让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录像和多媒体进行教学,也有利于学生的认识从形象上升到抽象。

如在学习“人防工程”内容时,笔者先用录像及多媒体把人防工程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搞清了人防工程结构,懂得了各种系统的布局和作用等,而后,让他们针对核、化、生武器杀伤破坏因素,自己设计人防工程的防护系统,并鼓励他们观察、比较、总结前人设计的人防工程,大胆想像,尽可能设计出有自己特色的人防工程,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总结能力、想像能力等,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