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如何培养财务思维

如何培养财务思维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如何培养财务思维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如何培养财务思维

如何培养财务思维范文第1篇

一、《财务管理学》的课程特点

1、财务管理是一门应用性管理学科

财务管理产生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与各方面的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具体是以现金流为研究对象,研究企业如何筹资,如何投资,如何分配利润。《财务管理学》是研究如何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规划和控制的一门应用性管理学科。它是高等院校会计、财务管理的专业核心课,其内容是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财务活动包括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营运活动以及利润分配活动,它涵盖了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价值方面,是企业管理活动中最具综合性的活动;财务关系是指企业进行财务活动所形成的各种经济利益关系,包括企业与投资者、债权人、债务人、政府、职工及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

2、财务管理的内容表现出很强的实践性

财务管理的内容来自于生产实际,表现出很强的实践性,这就决定了《财务管理学》必须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是学以致用的桥梁,是培养技能的途径,是考核能力的手段。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知识的力量、思维的奥秘和创造的奇迹,从而逐步培养其创造的能力。通过《财务管理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管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财务管理学》的教学方法及手段的设计上应尽量体现其实践性特征,才符合《财务管理学》的教学规律与特点。

但现在多数高校老师在讲授中还采取传统教学法,讲课一般通过演绎推理的方法来传授知识。但由于这些理论和方法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综合性,学生没有接触实践难于理解其内涵,学习时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方法,一时记住了一大堆的财务管理概念、原则和计算方法、公式,但在接触企业财务管理案例时,仍然不懂得该如何运用财务管理有关知识去解决其问题。其教学效果将难以达到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应结合实际教学生学会思考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如何筹资、投资、利润分配,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这就需要在授课中结合案例进行互动式教学,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地参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案例教学法在《财务管理学》课程中的运用优势

1、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使用案例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有针对性地运用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这时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从而可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另外,在案例讨论中,学生还会发现自己在学习该课程时的薄弱环节,从而在平时学习中加以弥补。例如,通过提供公司筹资的案例,让学生讨论和了解,在特定的宏观金融环境和特定的公司财务状况下,公司如何分析,如何选择有利的筹资渠道和方式,并确定公司最佳资本结构,学生通过案例的学习和讨论,就能够牢固地掌握财务管理的筹资理论和分析方法,并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加以灵活运用。

2、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独特的教学方法,它不仅要在课堂上传播已有的经济管理理论知识,而且更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案例中设置各种问题,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充分考虑公司的约束性条件,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措施,利用已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论证、分析评价及优化。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和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创新性思维能力将不断得到锻炼和强化。例如,提供公司进行项目投资决策的案例,在案例中涉及投资项目的物理寿命周期和经济寿命周期的预测资料,投资项目在寿命周期内每年现金流量(现金流量是计算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的主要依据和重要信息之一,它包括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的预测资料、资本市场利率的未来发展趋势预测、项目投资风险的预测资料、项目融资规模与公司资本结构变动对财务风险的影响等等,上述资料的预测方法是否科学合理,需要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分析评价,创造性地提出多种备选方案,然后利用已学过的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内涵报酬率法、年成本法、最小公倍法等项目投资决策分析方法从不同角度评价,选出符合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投资方案。学生在讨论分析过程中,使学过的理论知识得到深化,同时又增强了创新思维能力。

3、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是互动式的教学,教与学紧密配合,要求学生必须积极参与,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传统的财务管理教学方法主要注重于传授理论知识,强调理论的系统性,在课堂教学中,知识是一种单向的流动,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虽然有些教师在讲授进程中也采用提问式和启发式教学法,但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所占的比重还是比较低。“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现代高等教育为适应现代科技广泛应用的发展趋势和要求,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参与。案例教学是互动式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强调教师和学生的知识、观念的互动交流,学生在进行案例讨论时,以企业管理者“当事人”角色,身临其境,思考企业在特定环境下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在学习中有了成就感,这样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财经写作能力

财务管理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参与案例的讨论,积极发言,对案例中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管理观念、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措施,而且允许学生相互辩论,这对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并且学生在案例讨论之前,必须进行充分准备,要求写出发言提纲,在案例讨论结束之后,要求写出案例分析报告。例如,公司筹资案例,最后要求学生写出筹资计划分析报告;项目投资案例,要求写出项目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综合财务案例要求学生写出年度财务分析报告等,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财经写作能力。

5、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有利于教师知能结构的发展

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注重案例选编的针对性、启发性、客观性和实践性,要求授课教师不仅要具有较高的财务管理理论水平,而且要有相当的管理实践经验。教师在选择和编写案例过程中,要考虑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注重通过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个案例的设计,应该体现财务管理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在案例讨论中得到启发,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作为“优秀教师不是因为他们拥有更多的‘专业知识’而在于他们更富有智慧、才能、直觉或艺术,这些都是在实践中生成、扩充、发展的。”

如何培养财务思维范文第2篇

关键词:STEM;智能财务;人才能力框架

2017年国务院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人工智能产业提到重要的战略地位。2018年教育部出台《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人工智能+X”复合专业培养新模式。2021年财政部《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要求切实加快会计审计数字化转型步伐,为会计事业发展提供新引擎、构筑新优势。在国家政策及发展规划指引下,高校陆续开始智能财会本科教育改革探索。本文试图以STEM为视角,探讨智能财务专业人才能力框架及实现路径。

一、数智时代对财会人才的冲击与影响

(一)财会人才的工作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数智时代是指在信息技术普遍应用背景下,经济活动大量依赖于平台支撑、数据驱动和智能算法等技术时代。在数智时代,各类组织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及会计软件应用,从业务到财务部分或全部实现线上处理,改变传统财务的业务流程和工作方式,形成具有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工作场景。随着财务共享和智能财务的广泛应用,传统岗位逐渐消失,而适应数智时代需求的新岗位不断崛起。(二)财会工作从核算反映型向管理型、决策型转变。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通过数字信息系统处理的应用,令复杂繁琐的会计工作变得高效简便,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效率。传统会计业务,诸如发票真伪识别、往来账务核对和报表编制等工作,现在可以由财务机器人自动完成。在数智时代,对财会人员的需求从核算反映型向管理型、决策型转变,需要更多财会人才借助智能技术进行大数据分析、智能决策、风险控制。财会智能机器人可以完成一些基础的财会工作,这使得财会人员从大量日常的基础会计工作中脱身,将精力集中于财会专业化工作。由此,财会专业人才的培养应当面向管理服务型财会岗位群和技术服务型财会岗位群。(三)会计人员工作所依赖工具与基本技能发生本质变化。会计人员需要在先进的财务管理理论、工具和方法之上,借助智能机器人和财务专家的有机合作,去完成企业复杂的财务管理活动。由于财务共享和智能机器人的普遍应用,各个信息“孤岛”被打通,业财数据实现了互联互通,大量财会人才从事数据采集、数据模型设计与计算、数据服务和应用等决策层次的工作。譬如,财会人员利用大数据技术,实时对资金运营进行动态监控,实现资金运营效益的最大化;利用神经网络技术、专家辅助决策系统在预算管理、项目可行性分析等方面发挥作用;利用射频识别技术(RFID),以实现资产的高效管理,在资产管理方面结合电子监视技术及智能机器人实现无人仓储管理。

二、基于STEM的智能财务专业人才能力框架设计

(一)基于STEM的能力框架1、STEM的能力内涵。STEM是指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四位一体的教育理念。2019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教育局(IBE-UNESCO)的《探索21世纪STEM能力》对于基于STEM建立跨学科的人才培养方案有一定借鉴意义。IBE从能力发展观角度将能力定义为“在21世纪背景下,以能动性和伦理性地使用知识技能、价值观、态度和技术,实现个人有效参与体现集体和全球利益的行动并发展能力”。所谓能力,包含了“是什么”和“怎么做”两个基本部分,同时在能力实施过程中,还要体现人才本身的伦理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和团队沟通、协作能力,最终人是以一种综合能力方式参与工作。2、STEM能力框架的内容。在STEM能力框架中,以能力为本位建构人才培养方案,打破了传统学科界限,形成跨学科的知识架构。科学蕴含着不同学科的知识,构成了人们探索客观世界而形成的事实判断、概念、原理、思想等内容;技术主要包含一些程序性的和技术性方面的知识,主要是指解决问题的步骤、程序、要点和操作技能等方面内容;工程是指技术知识的规模化、产业化和流程化的特点,是推动技术性知识转化为产品的知识和技能;数学在人才培养中是基础性的知识,渗透在科学、技术和工程的方方面面。基于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维度,进一步分解为认知能力、数据分析能力、解决问题和工程思维、科研与探索能力、数字与计算思维、设计思维与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沟通写作等8项技能。(图1)(二)基于STEM的智能财务人才能力培养框架设计。根据STEM能力框架,智能财务人才能力框架可分解和细化为:1、认知能力。智能财务人才需要洞悉数智时代给财会行业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并准确把握智能财务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系统架构,能够掌握信息技术应用的逻辑和核心场景,对未来信息技术演变有一定预见性。认知能力并不反映人才本身的知识储备,而是通过学习、观察、实践、思考等环节,以分析性、推理性和批判性思维获得认知;通过逻辑推理发现问题本质,学会在不断实践中提升认知技能。必要时借助一定工具和方法等。2、信息处理能力———数据解释和数据分析。信息处理能力包括数据获取、解释和分析,并以有效的方式显示结果。在智能财务领域,有大量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组织,并选择有效的信息进行分析,是数智时代智能财务人才所具有的基本技能。要求智能财务人才能够通过利用数据图、Excel电子表、数据库、大数据分析软件等工具,培养自身数据驱动决策能力。3、解决问题与工程思维能力。通过识别分析复杂问题、分析数据、制订解决方案、评估和实施解决方案来发现智能财务领域的问题。工程思维离不开解决问题能力这一基础,另一方面也体现系统化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解决问题时,注意项目的可行性和程序化的流程设计,为系统性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工程思维还需要考虑客户需求,考虑项目的可持续性和可靠性;设计解决方案,并进行测试,并准备可能的备选方案,最终以可视化形式展示工程结果。4、科学调查。用数据来驱动决策,前提是要获得可靠的数据来源。在智能财务领域,依赖智能技术,获得信息和数据,分析数据,验证与测试假设,探索和发现相关规律和答案,以提供财务决策的理论依据。5、计算和数字思维。在智能财务领域,计算和数字思维是指采用计算机科学的概念、算法、数据模拟等方式,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计算和数字思维是有利于STEM任务的高效执行,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重要思维训练。6、动手操作技能。在智能财务领域,技能训练包括如何依赖智能技术在财务分析、决策等领域的应用和操作。通过智能财务技能的培养,使得学生能够以智能工具解决财务问题。7、设计思维与创新能力。在智能财务领域,工程和技术是保障智能化财务产品落地的前提和基础。创新性思维还依赖于设计思维的锻炼和培养。通过头脑风暴、构思和原型设计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通过创造性的战略和过程来完成产品开发和方案的设计,为学生构建一个结构化的框架。8、沟通协作技能。在智能财务领域,团队需要协作设计构建许多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是不可或缺的技能。有效的团队协作能让团队成员在平等机会之上进行交流。在教学方案设计中,通过沟通环境设计,促进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达成共同愿景、责任担当、信息传递、相互交流和合作。(三)融入STEM态度和价值观。价值观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偏好、态度、方式和方法,是解决困境、面对利益冲突确定最佳行动方案。在智能财务领域教学设计中,要培养学生对数据伦理的重视,在制订决策方案时,如何选择对社会好处最大,损害最小的方案是十分必要的。

三、基于STEM的智能财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路径

(一)跨学科要素的重新融合。STEM的能力培养框架是跨理、工、文、经等多学科要素的组合。在智能财务领域,应摒弃以传统财会专业核心课程为主干,再附加若干个计算机课程模式;而是通过跨学科要素的重新融合,将会计、业务和技术融为一体,避免“两层皮”的情况出现。通过跨学科导师制和跨学科教学团队的建设,培养学生跨学科的融合能力。通过整合计算机与会计学科师资的专业知识来建设跨学科的课程项目,诸如Python在财务决策领域的应用、商业决策和数据挖掘等课程开展,基于多种专业的教师队伍协作研究跨学科课题,以项目、问题的形式来展示课程内容。除了开展跨学科课程以外,学生还可以跨专业、跨院系,或者是跨学院选修核心课程或选修专业课,或者开展不同院系或不同学院之间的专业研讨会,通过选择不同专业的导师学习各学科知识,来形成跨学科知识结构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训练学习者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二)智能财务课程体系设计路径。STEM能力框架的培养着眼于解决现实问题。智能财务领域课程设计路径分别有以下几个:1、传统设计路径。常见的传统课程体系设计主要是“专业学科+辅助计算机课程”模式。这种模式是目前大多数院校智能财务培养的主要方式。这种模式的优点是仍旧保留原有专业的培养框架和课程体系,对师资转型没有太大要求,教学目标和教学步骤清晰。辅助计算机课程委托其他系老师讲授。缺点是呈现“两层皮”的情况,学生思维仍旧被固化在原有专业框架中,对于计算机在本学科的应用缺乏认识和锻炼。2、跨学科设计路径。跨学科智能财务的设计路径要求学生对两门专业学习是平行进行,同时对于计算机课程学习强调底层逻辑和计算机思维。学生从两个或多个相互联系的学科中学习概念和技能,课程体系设计更多增加一些应用类和设计类课程,例如,通过智能财务相关项目设计,在有效的跨学科方法中,相关学科融合在一起,避免“两层皮”的情况。3、融合学科设计路径。以解决真实世界问题或执行真实项目为导向。应用来自多个学科知识和技能,形成自身独立的思维模式和操作技能。融合学科的精髓在于寻求跨越传统学科之间的鸿沟,这样使其比跨学科走得更加长远。这种模式对师资和学生学习能力、资源整合能力要求都非常高。(表1)(三)以能力为本的跨学科智能财务课程体系“搭建”。基于STEM的能力框架“搭建”智能财务课程体系中,以从学生认知能力和底层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起步,由低阶到高阶逐步推进,最终通过设计综合项目训练,达到解决智能财务领域复杂问题的能力。课程体系设计如图2所示。(图2)智能财务专业人才培养最终是要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世界和情境的复杂问题。需要通过思维训练、专业能力和应用能力多个方面着手。在高阶阶段,教师要围绕培养目标,通过融合类课程的构建,引导学生解决复杂问题。(四)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培养路径。在智能财务跨学科培养模式中,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形成协同一致的多元利益主体。企业、社会团体、专业社团等多个利益主体参与,不仅仅依赖政府、学校的力量,建立合作机制,共同参与、联合培养,从而形成有效合力。开发产学研联合示范培养项目,发挥校企联合项目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多导师制、导师负责制、跨学科导师制等方式,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将理念、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产学研培养路径能够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真实或模拟的体验,参与真实的财务方案设计活动,实现学习资源的共享、学习问题的交流和经验分享。(五)建立能力可量化的评价机制。能力是学生通过学习所具备的技能,能力培养既是学习成果,也是学习目标。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是能力培养的载体,将能力培养与课程评价标准联系,明确学生应该掌握什么样的内容,掌握的程度。通过课程标准建立,能够为学生获得某种能力程度提供参考依据。课程标准不仅仅包括内容标准,还包括培养质量。前者描述了能力框架内学生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够做什么,后者明确学生掌握知识和获得能力的程度。(图3)

四、研究结论

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催生了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新的要素市场结构对会计人才能力要求提出新的需求。本文以STEM为基础,构建了智能财务人才能力框架,并探讨了智能财务人才能力实现的路径。本文分别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评价机制等方面对可实现路径进行了论述。从而为开设智能财务方向、或开设智能会计专业奠定了一定理论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陈鹏,田阳,黄荣怀.基于设计思维的STEM教育创新课程研究及启示———以斯坦福大学d.loftSTEM课程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9(08).

[2]许昊,陈怡斐,潘慧凡,张成.人工智能背景下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革[J].改革与开放,2018(01).

[3]李闻一,李栗,曹菁,陈新巧.论智慧财务的概念框架和未来应用场景[J].财会月刊,2018(05).

[4]董泽华,卓泽林.基于项目学习的STEM整合课程内涵与实施路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9(08).

[5]董蓝蔓.中国的STEM教育面临三大瓶颈[N].文汇报,2015-07-17(006).

如何培养财务思维范文第3篇

 

一、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主的操作技能课程。该课程是集合会计学、信息技术和管理科学为一体的综合交叉学科,是现代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操作相对复杂、兼具理论性和实操性的应用型课程,是为培养适应信息化需要、符合市场经济要求、既具有会计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电脑操作和财务软件操作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服务的一门主要课程。纵向来看,该课程是会计基础知识和信息应用技术的运用和融会贯通,是对学生会计职业技能的提升;横向来看,与会计职业规范、岗位实际环境对接,通过财务软件分岗位学习和综合操作训练形成技术应用能力和素质,为学生将来就业、创业的适岗竞争能力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

 

以用友ERP-U8为例。用友ERP-U8是一个企业经营管理平台,以集成的信息管理为基础,以规范企业运营,改善经营成果为目标,帮助企业“优化资源,提升管理”,实现面向市场的赢利性增长。牡丹江师范学院的会计电算化课程以用友ERP-U8为平台,涉及软件中的总账、报表、应收应付、固定资产、薪资、销售、采购、库存、存货等模块,完成某生产型企业一个会计期间的全部经济业务的处理工作,主要包括外部银行业务、市场业务、税务业务,企业内部凭证编制、材料核算、报表编制、财务分析等业务,让学生理解各模块及各个操作程序间的环环相扣的关系,提升学生基本财务、业务技能。

 

二、会计电算化教学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关系

 

(一)会计电算化教学塑造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

 

1.市场思维。通过会计电算化模拟企业的一个会计期间的业务可以让学生意识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是市场,采购什么,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都应该由市场决定,企业只有做好市场分析与预测,才能生产和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

 

2.战略思维。会计电算化工作涉及企业的采购、库存、制造、销售、财务等经营活动,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理解各个环节的关系,更要思考如何将企业的采购、库存、销售等所有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整合?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增值流、工作流该如何进行一体化管理,实现整个企业“供应链”的优化。ERP-U8将管理思想、模式与企业的管理进行了有效的结合,为学生的创业思维提供了方向。

 

3.团队意识。会计电算化课堂在完成基础教学后,会将学生分为会计主管、总账会计、出纳、供应链会计等职位,各职位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来共同完成企业的经营业务。这让学生的团队意识有了全新理解,不论是哪个团队,它的健康运转依赖于所有成员的良好协作,必须要求成员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而不是自行其事。

 

(二)会计电算化教学有助于培养创新创业技能

 

会计工作的主要职能是核算,是将零散的经济活动信息利用会计方法加工整理为系统的信息传递给相关的信息使用者,以便信息使用者做出相应的决策。会计电算化工作是通过财务软件将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记账、算账、报账,简单的来说就是用计算机核算取代手工核算。但无论何种形式的核算,本质都是运用会计理论处理企业的经济业务,所以会计电算化课程不仅强调学生会操作软件,更要求学生明白操作软件的目的,最终要完成的工作是什么,这就离不开会计学等财务知识。企业发生的经济活动如何确认,如何计量,如何报告,以及财务分析、成本分析活动都离不开财务知识,所以如果只会操作软件不懂财务知识,那么这是无法完成正确的会计处理工作,无法为管理者提供准确的信息,电算化工作便失去了其根本的意义和作用。

 

财务知识是创新创业人才必备的知识技能之一,而会计电算化课程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通过对U8系统的操作来处理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使学生巩固了相关的财务知识。

 

三、改进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法,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电算化会计的操作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应用软件的不同,操作也会相应变化,为此,仅根据实验指导书中给定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应重视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一)强调操作流程的思路,抓住业务本质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领悟电算化的精髓,让学生在每一步的实验操作中,思考计算机完成了哪些手工的实际操作,计算机内部都做了哪些工作。比如:在讲授采购模块时,首先让学生思考在销售业务发生时会计要完成哪些分录,其次思考在采购经济业务时需涉及到哪些原始凭证,进而考虑这些原始凭证应该在哪个模块填制或审核,还有考虑处理经济业务时数据的链条关系,如何传递,最后考虑生成凭证在哪个模块完成。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掌握U8中操作的顺序,也能理解软件所完成的工作,又能巩固会计的基本知识。

 

另外,目前ERP-U8系统仍保留了较大的开放空间,可让学生积极发现目前系统存在的漏洞,参与设计,根据经济业务的需要,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电算化工作中去。

 

(二)引导自主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在操作软件时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只是给他们指导思路,余下的让他们自己动手去做。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再不断鼓励他们自主解决。比如:讲授销售模块时,必须要进行库存和存货的期初结存数据录入和记账工作,其中库存的期初结存要对每一项存货进行逐一的审核或者选择批审,才能保证库存管理模块中有可用的存货数量,但是学生往往忽视这一重要操作步骤。进行销售业务时,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库存中显示有足够的数量,但是系统提出出货量不足。此时,一般不直接给出学生出现此问题的原因,要求学生顺藤摸瓜,反复思考、查找和此业务相关的步骤和单据,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错误出在哪里,这样才能起到更好的预防再犯此类错误的效果。

 

(三)鼓励、引导学生对实验教材中的实验内容、步骤、要求等质疑问难

 

在学生使用电算化会计软件时,对于部分掌握较好的学生,鼓励他们发现现在使用的会计软件哪些地方还存在问题,讨论改进方案。比如:讲授货到票未到的采购业务时,需要进行暂估入库处理,教材给出的答案是借记“库存商品”,贷记“在途物资”,此时可引导学生思考“在途物资”科目在财务会计中所学到的核算范围,这与会计电算化的使用范围并不一致,引发学生思考在此处使用该科目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可否修改为某科目或增加新科目来处理暂估入库业务。这样可极大地激发学生对于会计软件的探索兴趣,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自学能力。另外,针对电算化会计软件的这些功能主动按需设计,努力提高自己的独立创新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鼓励学生进行逆向操作

 

各模块、各操作步骤间互相牵制、互相联系、环环相扣是ERP-U8操作的最大特点。比如:完成采购业务的正向操作顺序是:库存模块填制审核入库单(省略请购、订货、到货)——次够模块生成审核销售发票——应付模块中审核销售发票并生成记录采购成本的凭证——存货模块中进行正常单据记账——存货模块中生成结转入库成本凭证,所有的环节一环扣一环,每个环节的操作都依赖上一环节的正确操作,完成所有程序后可要求学生清除和此业务相关的所有操作,这就是从下游到上游的逆向操作,通过逆向操作能够让学生加深理解各模块、各环节之间相互牵制,相互联系的关系,比如要清除销售发票,那必须先去应付模块中删除凭证,再取消审核,才能够回到采购模块中删除发票。

 

(五)引入“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将ERP-U8与其他软件比较

 

所谓“比较教学法”是指要指导学生比较类似事物,发现并归纳其间的异同,从而理解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如前所述,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本质是将会计的核算等职能由计算机操作替代手工操作,操作流程与手工会计有联系也有区别,所以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将手工与电算化在进行会计处理时的区别找出。另外,目前市面上大大小小的财务软件十分之多,应用比较多的比如用友、金蝶等,而用友公司针对不同规模的企业开发了U系列和T系列的软件,应尽可能的多提供给学生各种资源,让学生横向比较不同财务软件的处理方式、操作流程等方面的不同,这样可以增强对各种财务软件的认识并积极探索各软件基本操作的共性,学会归纳总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何培养财务思维范文第4篇

关键词:本科会计专业 创新型财会人才 提高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641文献标识吗:A

文章编号:10004―4914(2010)04-129-02

目前我国高校无论是财经院校还是综合性大学,无论是工科类院校还是其他类型的院校,凡是设置会计专业的学校,会计主干课程基本都要开设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以及一些主要的行业会计课程等,如银行会计或金融会计、商业会计等行业课程。这种课程体系的设置不仅课程之间相互重复现象严重,而且每门课程的知识结构暴露出许多弊病。

一、教学模式不能突破历史的影响作用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会计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都受到了“”的严重破坏,尽快建立一套适应经济发展的会计课程体系,成为当时会计教学理论研究的焦点。一些具有影响力的大学,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同时参考国外一些会计教学课程体系与知识结构,总结出一套培养我国记账型财会人才的知识结构与主干课程体系。它是以基础会计、工业企业会计、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外贸会计、银行会计、农业会计、行业经济活动分析与行业财务管理为主干课程,以管理会计、西方财务会计为辅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系在学生入学之前需要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按照事先选定的教材和传统的章节讲述方式开展教学,每门课程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讲述该课程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教会学生如何解决已经发生的实际问题。

上个世纪末,随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建立,西方财务会计课程中的一些理论与核算方法被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所采用,西方财务会计课程也就随之取消,会计专业主干课程也进行了相应的修改,逐渐取消了工业企业会计、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外贸会计等课程,取而代之的是财务会计课程。近几年来,尽管各高校对会计专业主干课程与各门课程知识结构的改革从未间断过,但事先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选定教材,并按照各门课程之间知识衔接关系及每门课程的章节进行讲述的教学模式,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几乎没有发生质的变化。按照这一既定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证明只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记账员。

二、知识结构不合理及教材之间内容重复固化了学生思维模式

1.会计专业主干课程的知识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基础会计课程,仍然沿用改革开放初期某些大学编写的教材模式,这一模式的知识结构是以制造企业的资金循环为主要教学内容,围绕着制造企业的资金来源、资金使用、资金退出企业及资金分配等会计循环业务,教会学生如何将这些业务记录到会计凭证及会计账簿中、以及如何编制出会计报表。与这种知识结构模式相对应的考核形式,就是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已经发生的经济事项,按照标准答案写在试卷上。会计专业后续课程的教学内容,都与这种知识结构相呼应,教学目标就是根据会计报表数据分析相关指标。虽然一些课程中也告诉学生财务会计具有预测功能等,但按照资金循环的知识结构开展教学活动,其结果是固化了学生思维模式,使学生认为会计课程就是按照规定的会计科目记录经济业务,并将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以数据的形式对外进行披露。这种固化的思维模式,对学生就业后自觉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形成了很大冲击。根据我们对一些毕业生跟踪调查记录的显示,很多毕业生工作了多年后,不仅不会预测、分析与判断经济事项可能给企业带来的预期结果,而且不知道该学习哪些新知识。

2.每门课程的教材自成体系且相互之间重复现象严重。以基础会计课程为例,为了讲清楚企业如何筹集资金以及资金进入企业后的具体核算方法等,将会计定义、目标、假设、原则会计核算方法以及会计要素的核算与披露等全部纳入到教材中,同时还要将许多账户结构,以及这些账户结构的具体用法,一些资产的计价方法、费用分摊方法、收入确认方法、资产减值核算方法及加速折旧等方法作为基础会计教材内容。目前大多数高校为了培养宽口径的专业人才,专业课的课时都在缩减,按照现在基础会计课程的知识结构进行教学,只能导致教师在课堂上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平时学得一知半解、考试前只有晕头转向的死背。后续教材为了使知识的连续性,还需要将基础会计课程已经讲过的一些知识纳入到教材中,特别是对一些账户结构的解释及用法、一些会计核算方法等,在多门教材中重复出现。

3.一些会计专业课程的内容仍停留在经济体制改革开放初期。除了以制造企业资金循环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基础会计课程外,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讲述的计划成本核算、委托代销商品核算,以及按照定额成本、定额消耗量核算产品成本、数量进价金额核算、数量售价金额核算以及进价与售价金额核算等方法,都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所采用的会计核算方法,这些方法体现在各行业会计的教学中。我国自经济体制改革至今已有30多年的会计实践,许多会计核算方法、成本计算方法以及具体预算的编制方法等,都随着经济发展变化而不断改进与完善,许多企业早已不再用手工记账,ERP被广泛用于会计核算、成本计算与财务管理中,但教材中这些核算几十年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如果有变化的话,也是会计科目用法上的改变。

三、提高本科会计教学质量的建议

1.按照会计目标培养会计专业人才。会计目标是通过会计人员运用会计核算专门方法记录财务会计信息,运用会计人员自身职业判断技能对会计信息进行归类、总结、分析和预测,并将分析总结和预测后的财务信息定期提供给使用者,从而确保决策者作出正确决策。本科会计专业应按会计目标培养会计人才,并将会计目标贯穿每门课程始终,根据这一目标培养出的是创新型会计专业人才。创新性具体体现在,这种人才不仅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技能,而且还能够对未来不确定事项进行预测与判断,通常能够利用第一手数据资料及相关信息,及时把握和提供不确定经济事项的发展态势,从各项数据中能够寻找获利机遇或发现危机,利用会计记录的“死”数据为企业、行业和部门的生存与发展服务。这一培养目标体现在各门专业课程中,就不能只注重培养学生对日常经济业务的核算,而应注重培养学生归纳与总结经济现象变化的规律性;特别是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与预测能力,而不是单纯的教会学生如何记账算账。

2.改革目前考核教师的方式方法。培养具有一定分析能力与判断能力并能不断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财会人才,离不开专业基础教育,专业基础教育的基石愈坚固,专业人才对未来适应能力则愈强,而培养专业人才离不开教师的日常工作。目前,我国许多高校主要以科研成果作为对教师考核的依据,特别是在评定职称方面,教师发表文章的级别与数量、出版的专著等是考评的硬指标,而教学成为考评的软指标,甚至是可有可无的。在这种对教师考核机制的作用下,教师绝大部分精力必然放在科研上,而忽视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这种考评机制如果不进行彻底改革,培养能被社会认可的专业人才就是一句空话。对于教师的考核,首先除了课时、学生打分外,还应将教师到企业等实际单位调研作为一个考评指标,特别是在对企业调研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改革、发表的教改文章等,应作为对教师考核的重要指标;其次,学校应组织教学督导组对教师进行连续性听课并打分,教学效果在3个学期以上获得优秀者,才有资格晋升,同时应考虑取消教授终身制的做法,当教授连续3个学期不能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以及教学效果达不到学生满意度时,应取消其现有职称并向下降格。

3.改革目前会计专业的知识结构。(1)对会计专业现有的知识结构进行整合。为了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并提高学习兴趣,应对目前按制造企业资金循环为起点的知识结构与讲述内容进行改革。例如基础会计课程,应主要介绍一些最基本的财务会计理论,以及这些理论对微观企业、对整个宏观特别是对国家税收的影响作用,让学生在一开始接触会计专业课程时能够真正理解会计是经济管理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单纯的记账工具。又如在财务会计课程中,每一个知识结构都应与分析相结合,而不是将核算与分析放在不同时间与不同课程中进行讲述,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每门课程时,知道该门课程各知识结构的作用以及如何具体运用这些知识。(2)对会计专业现有的教材进行改革。取消会计专业现有教材中的重复内容,并将重复内容的教材进行合并。例如,取消管理会计、国际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内容,将管理会计、国际财务管理与财务管理的内容进行合并,作为一门课程的教材;将成本会计并入中级财务会计内容中,作为成本费用章节的内容。对于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选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原版教材,作为双语教学或专业选修课程,如管理会计、物价变动会计等课程都可以选用国外原版教材。对于一些专业选修课程的授课方式可以采用网上教学,教师将本门课程讲述的主要内容、每一章节需要学生掌握与了解的具体知识、需要学生回答的问题与作业等挂在网上并定期答疑,让学生在学习时间上有更大的灵活度,同时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注:[本文系北京工业大学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项目编号:ER2009-C-46]

参考文献:

1.梅劲.刍议高校本科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财政监督(财会版),2009(6)

2.王娜,胡剑.改革开放30年我国会计准则变迁的思考.经济师,2009(5)

3.李建华.中国30年会计理论研究的回顾与评价.会计之友,2008(12)

4.张英明等.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调查与思考.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7)

5.赵雪枝.美国会计教学改革对我国的借鉴意义.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

如何培养财务思维范文第5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7月3日

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课程要突出专业知识的拓展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是理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理财价值观,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适应经济生活的能力。因此,财务管理课程应围绕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开展多个环节的教学改革。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内外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对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长期以来,各高校财务管理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满足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实际操作能力差,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如何改变财务管理教学现状,大胆进行教学改革研究与尝试,是亟待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清。应用型教育是一种与经济社会紧密结合的、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宗旨的教育模式。目前大学本科教育已逐渐转化为“大众教育”,本科大学生也逐渐成为一般的专业人才。所以,对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教育目标必须调整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指导目标,从而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可到底何为应用型人才?可能有很多人都是一知半解。正是因为对应用型人才概念模糊导致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缺乏明确的目标定位。我们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哪些人才是社会所需要的?我们如何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贯穿到日常教学工作中去?面对这些问题,尚缺乏明确的认识和总结,从根本上制约了财务管理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偏好理论教学,轻视实践课程教学。目前,许多高校财务管理教学还停留在以理论教学为主,不能理论联系实际。部分任课教师在个人职称和科研双重压力下,不愿意改变现有教学模式而在理论教学中插入实践教学,把实践教学工作看作是额外负担。有些高校尚未建立专业的财务管理实验室,且开设财务管理实验课的也少之甚少,大多还处在探索研究阶段。基于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又没有专业的实验室,同时缺乏相关实践教学高水平的教师,加之部分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偏好理论教学,轻视实践课程教学。这些都造成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离,学生对教师纯理论的说教觉得枯燥乏味,因此财务管理教学要上升层次是很困难的。

(三)教学内容重复,课程衔接不合理。财务管理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综合学科,交叉性强,在相关学科的教学计划中都有开设,其中有很多教学内容在不同学科中都会涉及,如货币时间价值在财务管理学、项目投资学、成本会计学中都会讲到,金融市场在财务管理学、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学和金融学中也会重复讲授,造成学时紧张。另外,许多高校在课程安排上存在一些问题,如管理会计学中的变动成本法在财务管理决策中用的较多,但时常会遇到没有学过管理会计学就学财务管理学的情况。又如,财务管理学中大量运用了线性规划和概率统计中的理论和方法,但大部分高校并没有开设这两门课程。

(四)案例教学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存有局限。为提高财务管理课堂教学效果,很多高校开设有案例教学课程,其被当作提高学生财务管理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许多专任教师在财务管理课堂教学中,大篇幅地穿插案例分析,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但通常案例是事先进行组织和规划好的具有理想状态的事例,相关条件和问题不需学生去分析和确定,只要求学生按照约定的案例环境和条件去解决问题;如果案例篇幅较长,学生容易缺乏对案例背景的现实感性认识,其效果并不显著。因此,案例教学不能很好地培养、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转变教学观念。财务管理教学的目标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在知识方面,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要有一定的知识广度和深度,能力上要有一定的操作实践能力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在素质上要有较高的专业和非专业素养。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就需要将其逐渐渗透到本科教学过程中去,建立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的教学课程体系,重塑教育教学质量观,使学生在学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与提升,使其具有能自主思考问题、处理日常事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深入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理论研究,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将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尤其是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对实践教学要求更高。自1998年教育部批准设置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以来,对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理论教学研究比较完善,但对实践教学研究尚且不足,这就需要我们财务管理教育教学工作者深入研究,建立并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体系。再者,要提高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水平,首先要具有专业化的实践指导老师,实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人员分离制度。高校也要加强对专职实践指导老师的培养,做好培训、进修、研讨工作。同时,还要加强校内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财务管理专业实验室和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等。

(三)改革调整教学内容,进行分模块教学。为避免课程授课重复,建议各课程主讲教师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提前研究确定授课内容,避免课时浪费。对于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学期和不同学时数,可进行分模块教学,即分为“基础知识模块”(属必将内容,学时要有保证)、“重点应用模块”(联系理论知识介绍实际应用,学时可适当调整)、“拓展应用模块”(可根据学时不同进行增减)三个模块,有利于在不同课时情况下有效安排教学内容,便于学生理清思路,增强学习效果。在精简课程内容的同时要充分注意财务管理学科发展的成果和动态,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

(四)坚持、定期地开展多媒体教学示范性活动。多媒体教学逐渐成为各高校提高财务管理课堂教学效果的现代教育手段之一。现代教育手段与传统教育手段相比,着重突出“现代”二字,其目的是吸收现代科技成果和系统思维方法,使教育技术更具有时代特色,更加科学化、系统化。如何让更多教师坚持并定期开展多媒体教学示范性活动很重要。首先,课程所属单位教学主管要将多媒体教学建设与发展列入学期工作日程当中,使多媒体教学质量工作常态化;其次,利用每学期课程结束后将本学期深受学生喜爱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软件予以展示,并开展多媒体教学质量评比活动;第三,加强示范性活动后续培训工作,传授教学中常见问题的处理。多媒体信息量大,如何使学生思维紧跟幻灯片切换速度,要适当补充必要的板书。板书的好处在于过程清晰,节奏与学生的思维基本同步,因此,在关键内容或关键过程上,辅之板书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钱国英,王刚.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及其培养体系的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10.9.

[2]龚凯松.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J].财会通讯,2011.2.

[3]李素英,吴永立.对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的思考[J].财会研究,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