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冬小麦病虫害的防治

冬小麦病虫害的防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冬小麦病虫害的防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冬小麦病虫害的防治

冬小麦病虫害的防治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冬小麦 病虫害 特点 播种期 防控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1-0097-01

1 冬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分析

1.1 冬小麦病虫害之地下害虫特点分析

结合山西省当地的环境条件,小麦在播种期最容易产生的疾病就是蛴螬、金针虫以及蝼蛄等地下害虫,特别是近几年当地出现了较多的闲置麦田,耕作制度也发生了改变,甚至是导致麦田出现缺苗以及断垄问题,出现了毁苗现象,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当地冬小麦的实际掺量和种植稳定性。

1.2 冬小麦病虫害之小麦吸浆虫特点分析

麦蛆也称为吸浆虫,对于冬小麦有很严重的影响,在生产条件改善之后,相关种植制度和运行框架也发生了改变,导致该地区小麦吸浆虫又出现了回升的趋势,主要是从南部之间延伸到北部。据不完全统计,在当地灾情较轻的地区会导致减产20%到30%,但是在当地灾情较为严重的地区会导致减产高于50%。

1.3 冬小麦病虫害之麦蚜虫特点分析

在对冬小麦麦蚜虫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要对麦蚜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复杂性进行分析,才能减少其对于冬小麦种植的影响。特别是在爱麦田复种过程中,麦蚜虫发生的几率较大,麦蚜虫的普及也会为其他寄生虫提供食物来源。麦田在水浇面积管理过程中,由于提升化肥的实用数量,同时需要相关管理人员提高管理水平,小麦长势和营养结构较好,反而为小麦蚜虫的生长和聚集提供了条件。

1.4 冬小麦病虫害之黑穗病特点分析

冬小麦出现黑穗病的几率也较高,主要是整个植物的系统受到影响,发生侵扰性病害。在实际病害侵染过程中,主要是小麦的种子出现带菌传播,会在小麦幼苗状态发生严重的侵入问题,这就需要相关管理人员提高处理机制和管控措施。特别要注意的是,小麦黑穗病会在幼苗期侵入,但是会在种植中后期发病,这就会致使病菌侵入后难以利用药剂进行临时性控制,产生的不良影响也非常大。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在选种过程中提高认知和安全意识,强化种子的安全处理机制。

1.5 冬小麦病虫害之白粉病特点分析

在冬小麦种植期间,山西省耕作制度发生了变化,集中在密植项目以及灌溉项目,在实际种植项目上对于氮肥的用量也进行了加量控制。因此,近几年,该省小麦生产上的常发性白粉病也在不断增多。特别要注意的是,冬小麦白粉病是传染性疾病,对于小麦的种植情况以及生长稳定性都会造成影响。

1.6 冬小麦病虫害之全蚀病特点分析

对于冬小麦种植来说,全蚀病是非常重要的且关键的病症,需要相关研究人员提升管控机制,建立健全更加完整的处理措施。由于全蚀病本身存在严重的传播性,就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危害,据不完全统计,在当地灾情较轻的地区会导致减产10%到20%,但是在当地灾情较为严重的地区会导致减产高于50%。另外,全蚀病存在很大的传染性,且寄生范围比较广,会在土壤中对病残体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在粪便中也会出现病原体,导致整体小麦种植项目遭受重创。

2 冬小麦播种期病虫害防控工作策略分析

2.1 有效运行农业栽培技措施

种植者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完整的处理机制,确保能在播种期对整体项目进行优化处理,实现有效防治的处理目标,更好的助力冬小麦产量的增长,实现防治机制的优化升级。第一,运行轮作倒茬农业栽培机制。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轮作倒茬机制,主要是由于该处理机制对于全蚀病友非常显著的效果,能在合理化安排种植计划的同时,建构更加有效的管理机制,确保作物防病后增产。倒茬植物通常都选择豆类或者是甘薯等,若是地方有条件,也会使用水稻。r间控制在两年左右,能有效的缓解病虫害对于冬小麦的影响。第二,运行适时晚播农业栽培机制。在山西省南部,种植冬小麦要集中选取有效时期,对于南部旱地集中在9月25日到9月30日左右,对于南部水地集中在10月5日到10月10日左右。只有保证适时种植冬小麦,才能提升植物整体的抗病性,从根本上减少全蚀并以及纹枯病。对于地方种植人员,要保证有效的管控框架,运行先种植无病田地,再进行有病田地。第三,利用增加有机肥和磷钾肥机制。要在秋耕前每亩施加杂肥4000千克到5000千克左右。第四,有效选取抗病以及耐病的品种进行播种。相关研究人员要提升管理机制,确保在小麦播种期集中选取抗病能力较强的种子,也要对土壤进行基本处理,能从源头对黑穗病进行规避。

2.2 有效进行化学防治措施

第一,进行优化土壤处理。相关种植管理人员要在每亩施加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千克左右,并且伴有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千克,有效处理种植土壤。第二,进行优化种子处理。主要是利用包衣种子和药剂拌种的措施,有效防治地下害虫,确保冬小麦种植过程中苗齐苗全。

结束语

总而言之,针对冬小麦种植要提升监管机制,为地方冬小麦种植可持续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种植建议。

参考文献

[1] 陈楠.菏泽市冬小麦生育期内病虫害发生与气象条件关系探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15(24):9957,9959.

冬小麦病虫害的防治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优质冬小麦 水肥管理 化学调控 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TH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1-0380-01

一、 播种前准备

1. 选用优良品种 优良品种是优质冬小麦增产的内在因素,是实现冬小麦高产、稳产的基础,目前我地区主要选用轮选987、石家庄8号、石家庄15号等高产优质麦品种。

2. 精细整地 整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播种质量。经常采用旋耕的,不宜过深翻耕,以免翻出大量生土。秸秆直接还田的要清除过长的秸秆。做到耕层深浅一致,表土细碎。耕作前达到地面平整无根茬的标准。

3. 施足底肥 一般亩施有机肥4000千克,标准氮肥20-30千克,磷肥30-40千克,钾肥10-15千克,硫酸锌1.5千克。施用底肥时应将全部有机肥、氮肥、70%的磷肥、钾肥、锌肥于耕作前均匀撒施于地面,然后耕翻地下。30%的磷肥于耕作后撒于垡头,耙平埋入。

4. 适期播种 一般情况下,冬小麦的播种时期在始霜期前25天为宜,根据我地区多年气象资料分析,冬小麦适宜的播期在9月26日-10月7日。播种过早分蘖超过4个以上或播种过晚冬小麦苗龄过小都会影响到冬小麦安全越冬。播深一般掌握在4-5厘米,每亩播种量一般在15-20公斤左右。

二、田间水肥管理

1.越冬前水肥管理 冬前水肥是保证冬小麦顺利越冬,早春防冻、防旱的重要措施。一般在日消夜冻时的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进行冬灌亩灌水70立方米左右,并随水施用尿素10公斤。做到不漏浇、不积水。浇后及时锄划破土,防止地面龟裂、透风伤根造成死苗。

2.返青后水肥管理 在开春后根据苗情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浇好返青水,并随水亩施尿素20公斤。4月下旬至5月上旬浇好孕穗杨花水,并随水亩施尿素5-8公斤。5月下旬浇好麦黄水,此次浇水既可促进小麦灌浆、增加千粒重,又可防止干热风的发生。

三、化学调控,培育壮苗

在冬前二叶一心期至三叶一心期喷15%多效唑40-60克加水50-60公斤,目的是促根壮苗,增加分蘖及提高越冬安全性。在春季返青至拨节前喷施20%壮丰安乳油1000倍液,目的是控制旺长,防止倒伏,促进物质合成及分配,协调产量结构。

四、病虫害防治

1.小麦吸浆虫病 吸浆虫在化蛹盛期和成虫羽化盛期对药剂敏感,应抓住蛹盛期施药,在成虫羽化期作必要补充工作。一般在5月5日小麦拔节前后,每亩用50%1605乳油或80%敌敌畏150毫升兑水2-3公斤喷洒。在成虫羽化期,小麦抽穗至扬花前扒麦一眼可见成虫2-3头时,每亩用40%敌敌畏乳油进行喷雾防治;或用80%敌敌畏150毫升对水3-5公斤喷在25公斤麦糠上拌匀顺垄撒施,进行熏蒸灭虫。

2.白粉病和锈病,当白粉病发病率达10%,锈病发病率达1%或当地越冬菌源形成发病中心时,可用20%粉锈宁50毫升对水50公斤喷雾防治。

3.小麦蚜虫 5月中下旬百株蚜量800头以上,天敌与麦蚜比不足1:150-200时,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或50%甲胺磷乳油1500倍液喷雾防治。

4.小麦根病 小麦全蚀病、纹枯病、根腐病等根病,可在小麦返青拔节时,用多菌灵、粉锈宁、甲基托布津等喷浇小麦基部防治。

五、适时收获

在小麦蜡熟中末期,即植株旗叶变黄、茎秆变黄、80%以上的籽粒变黄、千粒重最大时及时收获,以确保丰收。

参考文献

[1] 侯连德.农业科技通讯,1993.4.

冬小麦病虫害的防治范文第3篇

一、播前准备

(一)深耕整地

近几年来,农机具的更新换代很快,目前晋城市已普遍采用旋耕机进行耕地。连续多年只旋耕不深耕的麦田,在旋耕15厘米以下的土层,易形成坚实的犁底层,不利于小麦根系下扎和土壤蓄水保墒。正确的耕翻方式是,旋耕3到4年,用铧式犁等机械深耕或者深松一次,破除犁底层。深耕或者深松要逐次加深,一次加深一点,不宜一下耕得太深,否则容易翻出大量生土。具体耕地深度是:畜力犁耕18~22厘米,机耕25~27厘米。

耕翻后的麦田表层土壤疏松,必须经过耙耢以后才能播种,否则易导致播种过深,从而影响小麦分蘖的发生。因此土地耕翻之后要及时耙耢,耙碎土块,疏松表土,平整地面,使之上松下实,达到“深、细、透、实、平”的要求。精细深耕整地,是确保播种质量,以利小麦发芽出苗和幼苗生长,夺取小麦高产的重要环节。

(二)施足基肥

俗话说,麦是胎里富。合理施肥,提高土壤肥力,是小麦高产、稳产的基础。要想达到小麦高产的目的,最好的方法是测土配方施肥,即测定土壤养分含量以后,根据土壤养分情况和小麦需要的养分量,确定使用肥料的种类和施肥量。

基肥的施用,应掌握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氮、磷、钾配比适当的原则。一般要求亩施充分发酵、腐熟的有机肥3000~5000公斤,或者腐熟的鸡粪1000公斤,氮肥8~9公斤,磷肥8~10公斤,钾肥7.5~10公斤,硫酸锌1公斤,硼砂0.5公斤。基肥要结合深耕整地,均匀撒施后翻埋于土中,切忌暴露在地面上,以免肥分损失。

(三)浇足底墒水

足墒下种是确保苗全苗壮的重要增产措施,有水浇条件的地块一定要浇足底墒水,这样不仅能满足小麦发芽出苗和苗期生长的需要,保证苗全苗壮,而且为中、后期生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没有水浇条件的旱地,一方面要多保蓄伏雨、秋雨,防旱蓄墒,另一方面要快收快耕,抢墒播种,随耕随耙随播,尽量提高播种质量,确保全苗。

(四)选用良种

要想让小麦达到稳产、高产、持续增产的目的,种子的质量至关重要,须选择单株生产力强、抗倒伏、抗病、抗逆性强的品种。另外,最好使用经过包衣的良种,因为小麦专用种衣剂中,含有防病和防虫的药剂、微肥以及生物调节剂,有利于综合防治病虫害,培育壮苗。

通过多年的试验筛选,适宜晋城地区种植的旱地小麦品种主要有:长6878、长6359、运旱21~30等抗旱品种;水地小麦品种主要有:中麦175、烟农19号等优种。

二、播种

选择适当的时间播种,提高播种质量,确保苗全、苗齐、苗壮,为小麦丰产打好基础。

(一)适期播种

适期播种就是根据当地的气温、土壤及品种特性等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时间进行播种。播种过早或过晚均会给小麦的生长、分蘖、年后返青和穗分化造成不利的影响,从而导致穗数少、穗子小,大面积减产。因此,抓住农时,适期播种,是提高小麦单产和大面积均衡增产的有力措施。根据气候情况和实践经验,晋城市小麦播种的最佳时期是秋分前、后5天。另外,地块、肥水、品种等不同,播期也有所差别。同一区域使用不同品种时,要先播冬性品种,后播弱冬性品种和春性品种。根据地势、肥水条件,先播旱地、薄地、岭地、阴坡地,后播水肥地和阳坡地。

(二)播种方式

采用15厘米等行距机械条播或两行畜力机播,要求做到播行端直、下籽均匀、接茬准确、覆土良好、镇压确实。播种要视墒情进行镇压,一般应随播随压,土壤墒情较差的要重压,土壤过湿的需晾墒后及时踩压或轻压。

(三)播种量和深度

一般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块亩播量5~6公斤,肥旱地亩播量6~7.5公斤,旱地亩播量7.5~9公斤。比适宜播种期每推迟2~3天,亩播量增加0.5公斤。播种深度要一致,严格控制在3~4厘米。

三、田间管理

(一)秋冬季管理

冬小麦从出苗到翌年麦地解冻这一阶段的管理称为秋冬季管理,包括出苗期、分蘖期、越冬期。此阶段,是决定每亩穗数的时期,需促根增蘖、促弱控旺、培育壮苗,使麦苗安全越冬,提高冬前分蘖成穗率,为穗大粒多打下良好的基础。

1. 查苗补种

播后10天左右,及早查苗、补苗,消灭断垄,保证苗全;消灭疙瘩苗,保证苗匀,有利苗壮。

2. 增湿保墒

采取积极的增湿保墒措施,防止小麦冻害死苗,为来年春天小麦返青积蓄水分。

3. 麦田划锄

小麦冬前划锄,松土保墒,改善土壤透气情况,提高地温,加速有机肥料的分解,有利于分蘖和根系生长。划锄的深度应当掌握在10厘米左右,不宜过深。

4. 适时冬灌

有水利条件的要浇好越冬水,以平均气温降到4~5℃,“日消夜冻”时浇越冬水为宜,一般亩灌水60~80立方米。

5. 镇压保墒

近年来,晋城市出现了几次时间较长的冬春季干旱天气,给小麦的分蘖和根系生长发育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所以针对旱地麦田、因冻化跑墒的田块、表土已干至分蘖节的麦田、整地质量不高、坷垃较多的麦田要采取镇压的方法提墒保墒。镇压时间一般在麦地封冻后,麦田经过一冻一化,地表有一层干土时进行,一直到返青前均可镇压,但早压比晚压的效果好。镇压时要选择晴天的中午或下午抓紧作业,早、晚有冻不能镇压。

6. 防止啃青

严禁麦田放牧啃麦。越冬期间保留下来的绿色叶片,返青后即可进行光合作用,它是刚恢复生长时所需养分的主要来源,冬季放牧会使这部分绿色叶片遭受大量破坏,抗寒能力下降。

(二)春夏季管理

冬小麦从起身到成熟这个阶段的管理称为春夏季管理。包括返青期、起身期、拔节期、孕穗(挑旗)期、抽穗期、开花期、乳熟(灌浆)期、成熟期。

1. 及时春耙

冬小麦返青后适墒及时春耙,耙地深度4~5厘米。春耙能压碎坷垃,弥合裂缝,防止翘虚,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地温。

2. 水肥管理

拔节期是决定小麦穗数及穗粒数的关键时期,也是小麦需要氮肥最多的时期。有水利灌溉条件的地块,小麦起身后进入拔节期浇第一水,同时亩追施尿素8~9公斤。抽穗、扬花、灌浆三个阶段也要保证供水,浇灌浆水一般在小麦开花后10天左右进行,但是要掌握不旱不浇、有风不浇、雨前不浇,避免灌水后大风天气造成倒伏。冬麦后期如有缺肥表现,结合抽穗、扬花期的浇水,每亩再追施尿素5~7公斤。如果遇到连续干旱天气,即使是无浇灌条件的地块,麦农也要采取积极的抗旱措施,保证冬小麦各生育期的水肥供应。

3. 化学除草

小麦起身拔节期,是小麦除草的最佳时机,除草可以根据杂草种群选用相应的除草剂。对于以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以用唑酮草酯等除草剂喷洒;对于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麦田,可以用甲基二磺隆等除草剂喷洒,除草剂的用量和方法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标准使用,要求喷湿,喷透,及时灭除田间杂草。

4. 合理化控

返青后对于生长过于旺盛、群体偏大的麦田,在小麦起身期喷施多效唑等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阻止麦苗顶端生长优势,控制小麦植株旺长,抑制茎秆伸长,缩短节间,促进根系下扎,增加小麦抗逆性。

5. 预防干热风

小麦进入扬花灌浆期,向小麦茎叶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1~2次,亩施量为150~200克磷酸二氢钾兑水50~60公斤,两次施用间隔时间为10~15天,应早晚喷施。

6. 病虫害防治

要重视对病虫害的预防,把握好防治适期,根据病虫害防治指标,选用合适的药剂开展防治,大力应用杀虫剂与杀菌剂混合施药技术,实行科学防治。

根据小麦各生育期的气候、病虫害和苗青情况,提倡将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微肥等混合在一起喷施,一次施药多方防控。采用“一喷多防”措施,达到防虫、防病、防干热风、抗倒伏、增大穗、增粒重的目的。

冬小麦病虫害的防治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麦;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0-142-01

伴随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对小麦种植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标准。在小麦种植方面,虽然取得一些成效,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制约小麦产量的提高,例如,用户防治意识淡薄、技术水平落后和病虫害防治不及时等。因此,为有效提高小麦产量,用户应掌握先进的小麦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小麦种植技术

(一)进一步优化耕作方式

合理的耕作方式对提升小麦的种植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优化小麦种植土壤的肥沃性,要求不能多年使用同一块土地进行同一种小麦的种植,这样会减少土壤对小麦的营养的补充,导致小麦生长的养分大量流失。因此在小麦的种植过程中要懂得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合理选择和处理种子

麦种的选择无疑是种植小麦最重要的环节,关系到小麦的产量。在选择麦种的过程中要对小麦的品种进行选择,择取抗病能力较强,并且产量和品质都上等的小麦;应该对小麦种植地区的土壤以及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以确定是种植冬小麦还是春小麦;在进行种子筛选的过程中,应该选择粒大饱满,并且纯度较高的种子,为小麦的优质高产奠定基础。

(三)科学施肥

在小麦的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养分,而土壤所供应的营养成分是有限的。因此合理的施肥对提升小麦的产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小麦的种植之前为了保证种子的成活率要先施加迟效性的底肥同时在播种时增加一些底肥能够更好的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

(四)合理灌溉

无论是人类,动物还是植物都离不开水分的滋养。小麦亦是如此,科学的灌溉技术不但能够促进小麦的优质高产,更能够节约成本资金,节省人力物力的付出。目前我国小麦的种植灌溉技术有畦灌、沟灌、和喷灌。其中喷灌在近年来比较流行,因为它具有省水、灌溉均匀、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壤结构的特点。

二、小麦病虫害防治

(一)实施药剂拌种

在小麦播种过程中,用户可以将具有杀虫性质的药剂和种子进行搅拌,能够有效防治小麦病虫害。用户在选择药剂的过程中,应明确药剂的作用和剂量,尽量选择一些对小麦种子没有副作用的药剂,以免影响种子的正常发育。现阶段,对小麦没有副作用的药剂是EC乳油,有很强的防病虫害能力,在小麦播种过程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强化病虫害防治

在小麦返青阶段,用户应积极防治吸浆虫、纹枯病等病虫害。纹枯病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进程。在防治纹枯病的过程中,用户可以将纹枯净可湿性粉剂、三唑酮乳油、禾果利可湿性粉剂与水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小麦的茎基部进行喷射。在防治吸浆虫过程中,用户应当利用甲基异柳磷乳油与土进行搅拌,以有效防止吸浆虫带来的危害。

(三)抽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

在小麦生长的过程中,在孕穗期与扬花期阶段,应将防治的重点放在麦蜘蛛、赤霉病、锈病等方面上。在防治麦蜘蛛的过程中,应采用虫螨克乳油;在防治锈病和白粉病过程中,应定期进行观察,当病害达到一定程度时,为防止其大肆传播,应采用三唑酮乳油、禾果利可湿性粉剂,进而有效防治抽穗期间的病虫害。

(四)灌浆期病虫害害防治技术

在小麦灌浆阶段,是病虫害的高发期,是小麦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关键阶段,因此,用户应重点防治锈病、白粉病和麦穗蚜。在防治麦穗蚜过程中,用户可以采用灵乳油和辉丰菊酯乳油进行防治,在防治锈病和白粉病过程中,用户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防治。灵乳油和辉丰菊酯乳油还能有效预防小麦叶枯病。

(五)春季强化病虫害防治及绿色病虫害防治技术

春季是小麦病虫害的高发期。在春季,用户能否有效防治病虫害,将直接影响小麦的整个生长期。春季是小麦的返青阶段,经常会出现低温、阴雨状况,极易发生根腐病、白粉病、纹枯病。所以,在春季,应及时防治小麦病虫害,如果发现有害虫存在,一定要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以免病虫害不断蔓延,进而确保小麦的正常生长。

防治小麦病虫害的过程中,应全面考虑季节的变化,并且熟悉和了解季节性的病虫灾害,对于季节性的病虫害,用户应依据季节变化特点,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进而确保小麦产量的稳固提升。近年来,绿色农业这一理念逐渐渗透到农业生产领域,农作物中对化学药剂的用量多少逐渐成为农作物绿色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传统的一味的使用化学药剂是不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潮流的,也不被人们所看好。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的采取新的病虫防治方法为绿色农业增加新的力量。要合理的安排播种时间,尽量选择不在病虫高发期进行播种;还要及时的除草,这样不利于病虫的滋生和蔓延;我们还可以采用纯天然的物理方法进行去除害虫,比如在不伤害庄稼的前提下可以多放置害虫的天敌在田间。

三、结语

多年来,小麦一直是关系农民增收的重要大田作物,更是人民喜爱的面食的重要原料。小麦在种植过程中技术的提高才能使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有显著的提高,从而增加经济利益。那么我们就要积极主动的采取科学的种植方法,并在小麦生长过程中做好病虫的防预工作,使小麦健康的生长,保证粮食安全。

参考文献:

[1]叶华江.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研究[J].北京农业,2014(6).

冬小麦病虫害的防治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优质小麦;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

小麦是我省生产中主要粮经作物,常年种植面积8000万亩左右,小麦生产中农业有害生物发生种类多,流行快,受害面广,损失大。为了有效控制我省农作物生物灾害,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结合我省小麦病虫发生特点,镇农技推广站的全体工作人员分片到田间地头进行实地讲解小麦主要粮经济作物田间管理及重大病虫害防治技术,效果明显。

1.优质小麦田间管理技术

1.1苗期管理

小麦在苗期的管理需要保证全苗、匀苗,最好使其尽早扎根、分蘖,努力在入冬前让幼苗达到壮苗标准。

1.1.1冬前管理

小麦在冬前需浇好冬水,这样将对小麦安全越冬提供保障,而且在立春后能够较好的保持墒情。小麦的头水需要在其3叶1心时进行,而在此阶段最好不要施冬肥。

1.1.2育苗管理

(1)旺苗管理。引起旺苗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播种时间不当、雨水偏多再加之施肥不当等等因素的影响,使得麦苗长势过旺。对于旺苗需要采取镇压、深耕、喷洒植物生长抑制剂等方法来抑制其生长进度,尽量压制分蘖发生,进而实现控旺转壮。

(2)弱苗管理。由于土壤肥力不均或者是墒情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一般会出现幼苗长势较弱现象,因而需要对其及时进行浇水追肥,同时对土壤进行耕松,这样可有效促进弱苗根系以及分蘖的生长。

(3)壮苗管理。对于底肥比较足、播种时间适宜、墒情较好的壮苗,对其一般不需要再次施肥,只需要适当的松土保墒即可。

1.2中期管理

小麦的中期,其主是小麦生长过程中最为旺盛的一个时期。而该时期的管理主要是要做好追肥、灌溉以及防除杂草的工作,以此来有效提高小麦的光合利用率及分蘖成穗率,进而培育出壮秆的大穗。

1.2.1春季追肥

在小麦的生长期一般需要追加3次的速效氮肥,而追加速效氮肥的量需依据播前施底肥情况而定,一般为667m2需追加16~24kg尿素,注意需分次追加。一般第一次追加时需与浇头水同时进行,667m2需追加12~14kg尿素为宜,通过此次追肥可有效促进幼苗早发[1]。

1.2.2适时灌溉

一般小麦的灌溉在其生长期一共需5次,头水最好是在幼苗3叶1心时进行。而该阶段的需注意拔节期的浇水,同时还可进行及时的松土,这样可有效实现保墒、通风,以此来提高地温,促进大蘖生长,强化麦苗的碳代谢水平。

1.3后期管理

小麦田间的后期管理主要集中在子粒形成阶段。此阶段小麦在抽穗后其叶、茎、根的生长已停止,而进入小麦的开花、受精结实、子粒灌浆、养分运输以及产量形成期,这个阶段将最终决定小麦的产量与质量[2]。

在小麦进入开花期后,尤其是在灌浆后期,若土壤中的含量过高,其必将会降低小麦的质量,因而在小麦进入开花期后,需有效控制土壤中的水份含量不宜过高,一般是在浇过开花水后就不用在进行浇灌。

1.4化学除草

对于小麦在生长期的除草需准确选择适当的除草剂。例如:若田间的杂草比较多时,可选择氟乐灵联合丁草胺进行除草;防除单子叶禾本科类的杂草,我们一般选用拉索、异丙隆等;若田间的杂草是以阔叶杂草为主,一般是选用阔草清、它隆等;若田间的杂草主要是以阔叶与单子叶混合为主,则可选用麦草星、异绿隆等除草药剂。

2.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

2.1小麦播种期病虫害防治措施

在小麦的播种期,其病虫害的防治整个将影响其整个生长发育的防治效果,该阶段若能够有效实施病虫害防治工作,那必将有效降低小麦的整个生长期的病虫害基数。播种期最主要的病虫害有以下几种。

白粉病、纹枯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是采使用200g的15.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来与100kg麦种进行拌种;蛴螬的防治措施:需采取50%辛硫磷乳油:水:种子以1∶80:(600~1200)的比例进行均匀混合,该防治方法还可兼治金针虫和蝼蛄病;吸浆虫的防治措施:一般是使用3.0%辛硫磷颗粒剂或者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混合380kg煤渣或40kg/hm2拌砂,在翻地时将其均匀的撒与土壤中即可;金针虫的防治措施:需要使用40.0%甲基异柳磷乳油:水:麦种以1∶70∶(900~1100)的比例进行均匀混合,然后在堆闷3h即可进行播种[3]。

2.2中后期病虫害防治

在小麦的生长中后期,一般病虫害集中为穗蚜、赤霉病及白粉病。其防治措施:穗蚜,可使用200~350g/hm2的45.0%蚜虱净对800kg/hm2的水进行均匀喷洒于小麦的穗部;赤霉病,一般是采取800g/hm2的35.0%纹霉净可湿性粉剂或者是1600g/hm2的85.0%多菌灵对约750kg/hm2的水进行均匀喷雾;白粉病,防治该病一般可采取500g/hm2的30.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对约700kg/hm2的水进行均匀喷雾。

3.结语

总之,加强冬小麦越冬期田间管理,重点落实好各项抗旱防冻保苗措施,加强重大病虫害监测预报,确保小麦安全越冬,为明年夏粮丰收奠定基础。优质小麦品质优,种植效益较好,很受群众欢迎,广大群众有强烈的种植愿望。小麦是我国主要农作物,在小麦的生长过程中,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小麦的质量和产量。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病虫草害的发生面积逐年增加,同时病虫草害的种类也不断发生变化。致使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工作难度不断增加。本文主要介绍了优质小麦在不同时期的田间管理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以期能够为广大种植户提供一定的参考。 [科]

【参考文献】

[1]唐德伟.小麦田间管理技术,河南农业,2009(5):39.

相关期刊更多

上海采风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风采童装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广东蚕业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东省丝绸纺织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