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育学心理学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医学生物学;教学质量
一、教育心理学应用于教学中的意义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情境中教育学的基本规律的学科,它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的基础上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通过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规律,帮助学生更好地汲取知识,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激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良好、有效的沟通。教育心理的研究,可以有助于解决如何教得更好的问题,进而有助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有效教学提供科学依据,增强教学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育心理学在医学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医学生物学是医学院校学生必修的基础医学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深度的、积极的学习活动,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欲望,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需充分了解学生及其心理动态,在此基础上结合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才能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汲取知识,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掌握技能,更能陶冶情操,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在医学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应用教育心理学:
(一)认真钻研教材
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的教学用书。教师应认真钻研教科书,阅读有关参考资料,明确教学目的、要求以及内容。教材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也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重要工具。教师必须吃透教材,才能因材施教。
(二)做好学情分析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是教学过程重要的环节。学情分析仅分析学生的知识背景、学习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增加学生心理动态、心理特征分析,充分了解学生,针对不同的对象而采取不同的要求和教法,使教材的使用和教法的选择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三)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
学习环境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愉悦的课堂气氛对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以健康向上的情绪带动整个课堂,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控制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使学生保持最佳的心理情绪状态,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微笑、言语亲切、学会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调动气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的进度,难易适度,深入浅出,循序渐进,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就感和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价值感,使学生积极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比如,我院的医学生物学的教学安排是连续上3个学时,而学生很容易疲惫和情绪下降,出现走神或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这个时候教师可穿插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或者讲个笑话,重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消除学生的疲劳感,这样教学才有好的效果。
(四)加强记忆,强化印象
医学生物学这门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强,内容多,概念杂,微观抽象,学科进展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记忆很多知识点和概念,透彻理解抽象微观的内容难度较大。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大学生的记忆特点、个性差异及教学内容等的不同而进行教学设计和指导,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通过大量图片、动画、视频等资料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强化印象。
(五)善于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上课时多采用多种媒体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用适当的评价和赞许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加鼓励,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对学生的反应给予及时、积极的反馈,增强学生的参与热情;在课堂上经常提问,促使学生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独立分析思考的能力。例如,在医学生物学教学中,我们采取分小组完成相关教学内容的备课,让学生转变角色成为“教师”上台授课,学生认真准备,再加上有小组之间的评比,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学生的参与意识特别强烈,在给他们自我展示机会的同时,学生的成就感得到满足,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很大提高。总之,教师在医学生物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心理学的运用,了解并掌握学生的心理及其变化规律,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增强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宗洪.教育心理学在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15(4):159-160.
[2]张顺仓,骆乐,蒋金金,等.浅谈教育心理学在植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6(52):219-220.
关键词 高中英语教学 教育心理学 运用
在高中英语教学改革中,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摸索,英语教学工作者越来越意识到,把教育心理学知识运用到英语教学过程中去,这样英语教学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笔者结合多年来的英语教学工作经验,探讨教育心理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以供同仁参考。
一、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激发积极的学习动机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有一部分学生对英语厌学怕学,主要缘于他们没有端正学习动机,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丧失了学习英语的兴趣与热情。他们学英语的动机不是为了提高自身运用英语的能力,而是想取得一个较为满意的高考英语分数,以便考取心目中的理想大学。然而,高中英语的词汇短语、句型结构、语法特征等知识,这些需要学生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记忆、分析及运用,使一些英语学习意志原本就脆弱的高中生,逐渐对英语学习厌倦、自暴自弃。
教育心理学指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拥有持久活力的学习动机来源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厚兴趣及所产生的强烈求知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随着当今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英语已成为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获取世界各方面信息与认知、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中国欲更好地融入世界,就需要具有专业技术特长并有一定英语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故,英语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学习英语的重要意义,端正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自觉性与主动性,促使他们积极深入到英语学习环节,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针对学生的心理个性差异,注重“因材施教”
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效果如何,不仅与学生自身的智力因素关系密切,而且与学生的心理个性差异息息相关。教育心理学认为,因个体成长环境与所受教育程度的差异,不同的个人不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点,即个性差异。通常而言,性格开朗、自信心强、认真负责的学生英语成绩好于那些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心学生的成绩。外向型性格的学生善谈、反应迅速,有利于获得更多的知识摄入与实践机会。消极、悲观、恐惧、自卑等不良性格则会给英语学习带来消极影响。针对高中学生中存在的个性差异,英语教师应采用灵活恰当的教学方法,注重“因材施教”,做到有的放矢。
例如,在高中英语学习中,有些学生有较强的学习主动性,有些学习相对缺乏;有些学生擅长阅读而听力薄弱;有些学生分析能力较强;有些学生记忆力较好等等。这就需要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个体差异特点,针对不同的学习任务,在不同的场合引导学生发挥其个性中积极的一面,以适应各种不同的教学环境和任务。如应用情景表演进行英语教学时,教师要把性格外向与性格内向的学生搭配在一组,让外向型的学生带头,领着其他同学一起完成学习任务。在做题时,可以多让性格内向及分析能力强的学生去完成。只有把握住学生心理的个体差异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果。
三、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实现师生互动教学
英语课堂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活动的质量决定着英语教学的质量。现代教育心理学指出,创设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要求英语教师要加强创新研究,勇于进行教学改革,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在轻松、愉快、和谐、民主、开放的课堂环境中参与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让高中英语课堂更加活跃高效。如适时引入“游戏”,不断融入“音乐”以及经常插入“故事”都是活跃课堂的有效方法,学习喜欢的才是最有效的,否则只会出现一人唱独角戏的局面。
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师生互动教学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但这并不是否定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教师仍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规划者、控制者。因此,教师在设计 “互动”活动的内容必须充分考虑学习者的需求,激发学习者参与活动的内在动机,使他们在接近真实情景的交际活动中感受到真实性、趣味性、实用性和挑战性。尽量避免仅仅为了学习和巩固某一语言点而设计的那种人为的交际,当语言成为传递学习者感兴趣信息的媒介时就会刺激学习者的内在动机。互动教学过程中新输入的内容必须要同学习得到的已有知识相关联,将新旧知识结合而形成互为关联的知识。强化长进记忆和使用能力,促进英语课堂教学。
四、树立教师人格魅力形象,增进师生间情感交流
英语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展现出英语教师的人格魅力,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教育心理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包括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学生学习的过程,还包括师生之间思想、情感等心理活动双向交流的过程。有研究表明,英语教师品德越高尚,学识越渊博,身心越健康,英语教师人格魅力就越大,英语教师对学生的吸引力也越强,英语教师的教学效果也就越好。
英语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情感,英语教师的作风和意志等心理都从不同侧面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效果。故,英语教师应重视塑造人格魅力形象,增进师生间情感交流,如树立“学者”形象。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英语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教育理论和渊博的百科知识,并且与时俱进;树立“亲者”形象。教师要爱学生,尊重、宽容、平等地善待他们,多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让学生容易亲近;树立“严者”形象。教师还要树立自己的威信,对学生的严要真挚而理智、有内敛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奋度”和“内驱力”。英语教师注重多与学生沟通,成为他们的严师益友。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使情感成为一种力量。
总之,英语教学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具备良好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并把这些知识方法运用到日常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师生交流.才能提高英语教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韩淑萍.浅论英语教学中的心理学因素[J].学周刊,2011,(06):22.
[2]李凤敏.浅谈教育心理学与英语教学[J].世纪桥,2010,(19):111-112.
[3]吴麦仙.教育心理学与英语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09,(S4):286-287.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途径
积极心理学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塞里格曼提出并倡导的。[1]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如何全面提升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帮助受教育者走向幸福。幸福感是一种心理的感受,积极状态的人不一定富有,但一定是幸福、快乐和乐观的。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全面促进学生积极心理状态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追求幸福和感受幸福的能力。
一、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是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1.积极心理学是大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的孩子衣食无忧,物质和文化生活都日益丰富,理应快乐幸福。然而,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很多学生却出现了心理失衡现象。多年来,高校的心理老师想尽一切办法处理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疲于应付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危机。在消极的“问题”心理学导向下,大多数心理没有问题的学生心理发展需要被忽略了,影响了他们追求和感受幸福的能力的发展。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不仅仅应对损伤、缺陷和伤害进行研究,它也应对力量和优秀品质进行研究;治疗不仅仅是对损伤、缺陷的修复和弥补,也是对人类自身所拥有的潜能、力量的发掘;心理学不仅仅是关于疾病或健康的科学,它也是关于工作、教育、爱、成长和娱乐的科学。积极心理学家们发现,积极教育中的“幸福计划”可以有效减轻青少年绝望感,提高乐观情绪,可以有效减少和预防焦虑;可以减轻行为问题,如攻击行为问题、网瘾等,而且它对不同种族背景的孩子都起作用。因此,积极心理学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也可以促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更加充满积极的能量,指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2.积极心理学是构建和谐社会,增强人民幸福感的需要
和谐社会的目标指向是要实现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及人自身的全面和谐。和谐离不开积极的情绪、积极的品质、积极的人格、积极的自我、积极的关系、积极的改变。当社会处于稳定和繁荣时期,人们将会更加关注个人、集体和社会各层面的积极品质和美德;而对积极品质和美德的关注又会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和谐、繁荣与富强,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理解并帮助人们获取幸福和主观幸福感是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目标。[2]幸福和幸福感既包括积极的情绪,如喜悦和安详,也包括积极因素的状态,如沉浸或欣慰。积极情绪为我们提供了创造更好的关系和显示更强生命力的机会,促使人们产生创造性的更宽容的思考,积极的情绪状态引发思想和行为更富有创造性和灵活性。具有积极观念的人具有更良好的社会道德和更佳的社会适应能力。积极情绪改变着人们,帮助他们成为良好的自己。处于最佳状态时,人的寿命最长。[3]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幸福课,就是帮助人们获得幸福的课程,幸福课在高校的普及,将对促进社会的和谐与人民的幸福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3.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与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
心理学有三大使命:(1)医治精神疾病;(2)使全人类的生活更有效率、更充实、更完善、更幸福;(3)发现和培养人类的卓越才能。[4]二战以后,心理学更多地关注人的消极方面,全世界的学校心理教育都把主要目光放在发现和治疗学生的心理问题方面。这种消极心理学导向的学校心理教育忽略了学生的独特的积极品质、自我实现以及社会发展。积极心理学指出:预防是为了避免问题的产生或者为了尽早搞清楚问题而缩小问题可能造成的消极后果所采取的措施。促进健康则是指通过增加个体的能力,以便使他们自觉去采用那种能增强自己生活质量的生活风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把工作重心落在预防和促进上,在兼顾解决心理问题和预防的基础上促进广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积极地引导,使每一位大学生掌握并能有效运用心理调适方法,产生对过去和现在的满足、幸福的体验,对未来抱有希望和乐观的态度,增强生活幸福感,并发挥自我力量和潜能,完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
二、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1.提升学生的个人优势
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不应只停留在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上,而应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关注学生人格的完善上,找到学生自身存在的积极力量,发掘学生自身具有的优势与潜能。心理老师不仅要了解学生心理可能存在的问题,还要发现学生正向的力量,关注每个学生的心理需求,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学生,通过美德的发掘、积极品质的培养等途径帮助他们获得或激发积极的力量从而克服现实中的诱惑和困难。让学生对自己、对生活充满希望,有生活目标,体验成功和成长的快乐与价值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鼓励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对环境的控制感。引导学生关爱自己、关爱生活、关爱他人,学会接纳自我、接纳他人,使学生能够面对挫折时充满希望,具有应对逆境的心理弹性。教育学生利他、善良,遵守社会规范,接纳社会,学会体验幸福生活。只要将目光锁定在学生的积极面,就会发现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个体,才会对未来充满希望。以赞美的方式告诉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带着美德和优势去生活和学习,这可以成为每一位学生一生享用的财富。
2.诱导学生的积极情绪
诱导积极情绪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积极情绪诱导对个体心理健康起作用的核心在于这种方式能增加个体的心理资源。心理资源其实就是心理能量,它主要用来支撑一个人产生或进行名种有意识的心理活动以及外在行为。诱导积极情绪可以扩建认知领域的功能,扩展注意范围思维的多样性,改善对挫折及失败的认知,提高抵抗压力和逆境的能力,以及从消极状态中恢复的能力;还能扩建个体的生理资源。诱导积极情绪能增加人们对熟悉人的信任感,甚至还能扩建积极品质,诱导和增加乐观主义、宁静、自我恢复能力等一些与心理健康相关的品质的形成。
3.在目标定位上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成功
美国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视为学生学业与人生成功的基础与关键,并认为良好的心理健康能够保证学生学业与人生的成功。因此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定位上是以成功为导向的,更多地关注学生内在力量的增加与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关注为学生的成功提供恰当的指引。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普遍存在以问题导向为主的现象,较多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较少关注学生积极因素心理品质的培育以及对学生成功的指引。这种问题导向为主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服务对象与工作范围,并限制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所能发挥的作用。我们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在关注学生心理问题的同时,更多关注学生的成功与幸福,并为他们的成功与幸福提供指引。把心理中心从“心理垃圾的处理站”变成“心理能量的加油站”。
4.发展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基于发展性的有利因素对学生成长与发展所提供的强有力的、积极的影响,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要运用多种策略来培育发展性的有利因素,通过建立并增强外部的与内部的有利因素,在学生身上发展积极心理品质,减少学生的消极情绪,并帮助学生在学校取得成功。
一方面通过增进并关注外部有利因素,帮助学生们获得支持、认同,使学生在学校里能体验到支持,获得一种尊重、认可与价值感。明确父母和学校的期望和行为的边界,使学生提高对自己的期望。另一方面建立并增进内部有利因素,帮助学生设置合理的成绩期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完善学生的个性,培训积极因素的价值观;提升学生的计划与决策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文化品味、情绪控制技巧、抵制技能以及和平解决冲突的能力;让青少年能将自己视为积极的个体,认为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三、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1.普及幸福课
教育应该是快乐的,是关注人类潜能与优势的。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幸福课是指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关注人类优势与幸福,帮助人们快乐与幸福的课程。幸福课在大学的实践首先是赛里格曼于1999年从宾夕法尼亚州大学开始的,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充分的肯定与发展。我国高校的幸福课应该致力于关注积极优势、积极情绪、积极关系、积极应对、积极成长、积极组织六大主题。[5]在课程设计层面,应该注意尽可能地进行创意设计,让参与者能够获得参与课程的惊喜;课程设计与校园文化、学生生活相适应;对课程的目的、概念以及针对哪项积极能力,应有明确评估;课程配套工具、操作流程以及教学效果应能重复检验;可借助专业心理公司生产的团体活动器材。
2.评估积极的大学生心理资源
国内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年来,传统的做法是,当新生入学的时候,做心理健康状况的普及性测试,主要选用的量表如UPI、SCL-90,都是筛查学生心理问题的。筛查出有心理危机和心理问题的同学,供心理老师选择性地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问题咨询。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他们需要揭示出正面的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状况,扬长避短,全面发展积极心理品质。随着我国积极心理学以及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运动的不断普及和深入,国内很多学者也在研究怎样对积极心理品质进行系统评估。目前,国内心理专家根据积极心理学相关研究成果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吸收中西文化的精髓,将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多维结构通过心理统计学的方法建构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科学性高、实用性强的测量工具。为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朝积极方向转型,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性、发展提供科学依据。[7]
3.积极心理咨询
在心理咨询方面,积极心理学的主要观点是:(l)心理治疗不是修复受损部分,而是培育人类最好的正向力量;(2)用积极的力量培育与强化来取代个案的缺陷修补;(3)发挥人类正向或积极的潜能,包括幸福感、自主、乐观、智慧、创造力、快乐、生命意义等。[6]积极心理治疗的特殊之处在于治疗过程中运用直觉与想象,运用故事作为治疗者与患者之间的媒介,强调激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患者最终成为环境的积极治疗者。只有内在的积极力量得到培育和增长,人性中的消极因素才能被抑制。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全面快速发展的阶段,对于他们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过去而是未来。大学生心理咨询不必过分纠结于过去的创伤和问题,而要充分激发他们积极的心理能量,最大限度地去发现和发展自我,开创美好的未来。
4.激活学生心理组织的积极因素,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积极心理学是“研究有助于发挥人、团体和机构的最佳状态或功能的条件和过程的一门科学”。它提出了积极预防的思想,认为在预防工作中所取得的巨大进步是来自于在组织内部系统地塑造各项优势能力,而不是修正缺陷。目前,很多高校都成立了心理健康协会,班级里都有学生心理委员,他们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得力助手。我们可以给他们上幸福课,教给他们做积极心理团体活动的方法,激励和引导他们的积极情绪,通过团体心理活动课的推广,带动全体学生积极心理优势的发展。通过在学生心理组织中建立心理支持系统,进而在班级里进行推广,加强同学间的心理支持系统,从而构建心理危机的积极预防体系。
5.建设幸福教师工作室,促进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
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受校园环境影响,与教师心理品质有紧密的联系。中国的学校,从小学到高中很少让学生感到愉悦,当学生感受不到校园生活的愉悦和求知的乐趣时,厌学问题随之而来。高校教师面对越来越复杂的职业压力,如果缺乏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没有积极地调整和应对策略,就会引绪衰竭、非人性化、低成就感等倦怠现象,如果学校里没有积极的心理援助,就会导致教师心态失衡、产生怨职情绪、缺乏爱心和耐心、创新力丧失等,从而影响或降低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心理教师不仅应当与本校教师建立协作关系,还应该通过师资培训、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教师团队活动等致力于促进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从而创建师生共同拥有的幸福的校园生活。
参考文献:
[1] Int.http:///view/911556.htm.百度百科.
积极心理学.
[2] [美]Alan Car.积极心理学[M].郑雪,等(译).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3] [美]芭芭拉·弗雷行昊克森(Barbara Fredrickson). 王
珺(译).积极情绪的力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2010:25.
[4] 宋风宁.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的构建[EB/OL].Int.http://.cn/
Conference_7429511.aspx.
[5] 阳志平,等.积极心理学——团体活动课操作指南[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6] 百度百科.积极心理学(EB/OL).Int.http://baike.baidu.
com/view/911556.htm.
朗格朗终身教育思想的内涵
关于终身教育,不同的人、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理解。可将其视作一种教育理念、一种理论或是一个思潮等。学术界认为,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它包括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在内的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方式;指的是人从生到死所受的连续的有系统的教育。朗格朗认为,随着社会的急剧变化和快速发展,知识和技能的老化、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传统的把人的整个一生机械地划分为受教育期和工作期的传统观点和做法已不合时宜,教育应贯穿于每个社会成员的整个一生,应当根据个人一生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和发展需要进行相应的教育规划和教育安排,包括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终身教育不但在纵向上包括婴幼儿教育、儿童教育、青少年教育、成人教育以及老年教育,而且在横向上包括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是―个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相互沟通和相互协调的有机体系。朗格朗认为,终身教育是指人从出生到死亡为止整个一生的教育,教育并不限于青少年阶段,而是贯穿人的一生,并且人一生的教育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即在某年龄阶段的教育是由先前的教育所决定或影响的,又将对未来的教育起决定或影响作用;其次,教育并不限于在学校中进行,应该使学校以外的社会机构也承担教育的功能,把教育扩展到社会整体中,并寻求各种教育形式的综合统一。教育就是个人一生的教育机会与社会的教育机会的统一,是教育过程的统一性和连贯性。在朗格朗看来,终身教育的目标有两个方面:
(一)培养新人
朗格朗指出,教育的真正对象是全面的人,是处在各种环境的人,担负着各种责任的人,即具体的人。在终身教育中,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发展道路。终身教育提供了一系列不同种类的,适合各人个性、独创性的职业。总之,朗格朗认为终身教育一方面能够使人适应各种变化,特别是经济和职业方面的变化;另一方面,能够“培养每个人通过多种形式的自我教育在真正意义上和充分的程度上成为自己发展的对象和手段”。即培养具有丰富个性的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人能够充实、幸福的生活。
(二)实现教育民主化
教育民主化的核心内容是教育机会均等。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是贯穿人的一生的教育,它不仅可以在学校教育阶段,而且可以在人的终身教育过程中考虑实现教育机会均等问题。他认为终身教育是实现真正平等的手段,提出终身教育是贯穿人的一生的教育,它不仅在学校教育阶段,而且可以在人的终身教育过程中考虑实现教育机会平等问题。
朗格朗认为,建立终身教育的模式必须遵循一个总原则:教育成为生活的工具,成为使人成功地履行生活职责的工具。把终身教育看作是一种美好的教育理想可以激发人们对现实教育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可以把许多适合的教育价值观念赋予终身教育,激发人们不断努力。把终身教育看作是一种指导原则和策略,不仅为教育发展指明了具体的方向,而且指出了具体道路。将终身教育看作一种实践或运动,强调要把终身教育落实到实践当中。
罗杰斯的教育观和学习观
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观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全人化教育,反对教育的无目的论,倡导教人、做人、成人的教育,以培养自我实现或充分发挥作用的人。罗杰斯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认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能够适应变化、知道如何学习的“自由”人。
(一)罗杰斯的教育观
罗杰斯主张教育目标应该是促进变化和学习,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人,他明确提出,培养目标应该是使学生成为“学会如何学习的人”“学会如何适应变化的人”,从而成为能够适应社会要求的“充分发挥作用的人”。这种人具有巨大的灵活性、自主性与能动性。罗杰斯的教育观包括两个方面:
1教育的目的是人的发展
罗杰斯认为,教育是为人服务的,教育的真正目的乃是创造一种释放人们内在创造性的条件,促进学生的自我提高、自我发展,使学生摆脱外在权威的强制影响,实现自身的发展潜能。在罗杰斯看来,每个人都蕴含着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潜能,他们自有求知向上的内在潜力。只需设置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他们就会学到所需要的一切。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不是按预先设定的模式进行生产。教育的终极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得不断进步、不断超越、不断成长的能力。
2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大机器工业时代,人们倾向于把学生视为学校这一特殊流水线下的产品,被动地由教育机构生产出来的产品。这种观点忽视了人本身的存在,与其人本主义理论相呼应,罗杰斯认为教育的中心不是教师和教育机构,也不是教育体制,而是人,是学生。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学校为学生而创设,教师为学生而教。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教学工作的中心,不是教育的被动受体,更不是教学工作的被灌输者。
(二)罗杰斯的学习观
罗杰斯的学习观主张意义学习。所谓意义学习,是指一种是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是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这不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目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罗杰斯认为,意义学习是最好的办法。“意义学习把逻辑和知觉、理智与情感、概念与经验、观念与意义等结合在一起。当我们以这种方式学习时,我们就成了一个完整的人,即成了能够充分利用我们自己所有阳刚和阴柔方面的能力来学习的人。”同时,罗杰斯主张要让学生自由学习,并列举了10种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方法:(1)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2)提供学习的资源;(3)使用合约;(4)利用社区;(5)同伴教学;(6)分组学习;(7)探究训练;(8)程序教学;(9)交朋友小组;(10)自我评价。这种以自由为基础的学习原则,可以释放学生最大的潜能,启迪学生从知识中获得个人意义,培养健全人格。罗杰斯认为,良好的师
生关系应具备三种品质:真实、接受、理解。教师在学习中的作用,应为促进者、帮助者、辅助者、合作者、朋友等角色。反映在教学思想中,罗杰斯认为,作为教育者要创造―个适当的环境,帮助学生发现自我,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使之成为一个完善自我的人。
朗格朗终身教育思想与罗杰斯教育观的内在统一
从理论角度而言,教育与心理密不可分。教育结构的构建、教育过程的展开、教育课程内容的安排以及教育目标的确立大多具有心理学基础,意味着采纳或赞同某些心理学的观点或假定。从心理学视角看,教育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心理活动过程,或心理品质的发展过程。终身教育在人本主义心理学上从人的发展角度出发,为一个新世界培养新人,必须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使人成为“自由”人,最终使终身教育能够贯穿于人的一生之中,并持续下去。
(一)实现“培养新人”与“以人为本”的统一
终身教育的目标是能够培养新人,这种新人适应各种变化,能够通过多种形式的自我教育真正地、充分地成为自己发展的对象和手段,具有丰富个性,是全面的人、具体的人。这与罗杰斯的教育观中主张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相统一。罗杰斯的“以人为本”强调把人当作真正的人来看待,扩展到学校教育体制,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真正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中心,学校为学生而设,教师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使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成为教学工作的中心。现阶段而言,终身教育针对每一个发展中的学生,通过学校教育和非学校教育相结合的统一体系,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培养新人的终身教育目标,也即是完成人的自我实现。
(二)实现教育民主化与“自由”学习的统一
终身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教育民主化的实现,这种教育民主化体现在教育机会均等上。朗格朗认为,这种教育民主化一定要放在为民主而教育这一点上,因为终身教育是贯穿人的一生的教育,它不仅可以出现在学校教育阶段,而且也可以出现在人的终身过程中。罗杰斯的学习观主张让学生自由学习。这种自由也是一种在教育民主化,即教育机会平等的前提下,让学生、让每一个人自由学习,以释放学生最大的潜能,启迪学生从知识中获得个人意义,培养健全人格。从而实现终身教育学习的自由化、均等化、个性化以及整个教育的社会化。
关键词: 非语言 英语教学 心理学
从言语教学与非言语教学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比较来看,言语教学为教学中最主要和传统的方式。就从中国英语教学的现状来看,言语教学是最主要的方式。曾有心理学家指出,在面对面的交流中,非言语暗示表达了交际含义的93%,非言语行为不仅仅是言语交际的补充,而且还单独作为一个语用行为存在。
非言语交际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是不可忽略的,表现在以下两大方面:(1)非言语交际相对于言语交际在交际过程中的作用表现为:1)重复言语交际的表达。非言语常常能说明和解释言语所表达的内容,例如,用英语解释car这个词时,教师可以用挥动手臂连带手指划圈或是用粉笔在黑板上图示。2)协调示意并调控他人的行为,用非言语的手法调控信息交流。例如,在调动课堂气氛,希望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时,可以稍作停顿,用期待和鼓励的眼神给学生暗示,以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3)补足并增强言语行为“以情感人”的效力。例如,在表扬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可以在言语表达的同时给予赞同和认可的微笑。4)替代言语所表达的信息。例如,在平息教室内喧哗时,可以稍作短时的停顿,或者走到表现最活跃的学生旁边作近距离的停驻,这样可以用非言语代替言语传达信息。5)强调言语表达的情境。例如,可以用非言语中的副语言的语调的提升去引起学生的注意。6)抵触言语并表达复杂的交际意图以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例如,在学生有上课迟到时,可以微笑不语,但并不是鼓励,而是表示这次不当全班的面为难,下不为例,让学生自己觉得自己的做法欠妥待改进。(2)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老师在个体上成为英语语言和文化的一种载体,其自身的非言语构成元素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具体应用如下:
1.目光语:人的目光具有非同寻常的心理接触力和表现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目光可交流一种愉悦的心情和传达鼓励的期待。教师愉悦的心情在眼神的交流中使学生处于一种放松心情,更利于学生愉快地吸收知识;目光交流可拉进学生与英语学习的距离;鼓励学生在学习时勇于提问和克服回答问题时的紧张情绪等。教师还可用环视表示一种对待学生的重视及平等态度,用眼神的关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稳定课堂的秩序。目光交流也为的是多掌握学生反馈的情况,并加深学生对授课内容的专注。在非语言交流中,目光接触非常重要,课堂教学中正确运用目光应注意以下几点:(1)正确选择目光投放点。正确的目光投放点是放在倒数二、三排的位置。(2)目光给予信号,影响学生的行为。(3)加强目光巡视,杜绝出现课堂死角。英语课堂上学生容易出现担心出错以致保持沉默的状态,教师的目光巡视通常可刺激学生接受心理暗示,从而使其开口表达。
2.面部表情:面部是确认情绪反应的重要部位,并且有助于教师将信息准确地传达给学生,而且从学生的面部表情反馈到学生的接受情况,进而适时调整教学的内容与进度,人性化地做互动与互补的调控。一位面带微笑自信的教师能更好地带动课堂气氛,如果是初次见面,这样的老师更能拉进和学生的距离,缩短磨合期,而且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掌握知识。教师的一个微笑对回答问题的学生来说也是一种认可与肯定。另外,较之中国人,原英语文化人也更倾向于用更多的面部表情来表达,英语教师也可用丰富的面部表情让学生融入英语文化中去。
3.副语言:传递特定信息的非言语的声学现象譬如音色、语气、语调和语速。这些副语言灵活运用使学生更容易、更准确地接受信息。英语教师可根据情况适中地调整自己的副语言特征,不完全同于而又趋同于英语副语言的特点,让自己的副语言特点引起学生的注意而又让其容易接受。例如作为显性的英语文化,特别是美国人,有更多时候、更强烈程度的副语言表达,语调更高―――在笑的时候更不例外。再如,英语的语调和重音在表意的侧重与汉语是有区别的。
4.身势语言: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身势语言是教师使知识形象化、立体化,增强与学生沟通交流,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因素。例如,英语教师可用身势语言更好地解释和说明其在英语文化中的特定使用;学生可以在英语课堂里减少拘谨的身势语,特别是在英语口语时采取比较放松的姿势,也可以用稍汉语夸张的身势表现手法来表达英语。这些都能营造出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5.空间学: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Hall指出,空间的变化会对交际产生影响,或减少或增强交际的效果。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这种空间学的运用具体就表现在教师与学生的空间距离。具体表现在教室有限的空间内、教师与学生的空间距离,例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可走到学生跟前倾听,以表示足够的重视和鼓励等;而且在教室内用可活动的课桌来摆设,圆形的摆设更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平等的地位,例如,在口语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及分组讨论,从而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感情。
总之,在英语课堂的教学中,非语言教学技巧虽然不能增加知识量,但可影响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任何一位优秀的英语教师除了要求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外,都需要重视非语言技巧的作用。熟练掌握和运用非语言教学技巧是教师的必备的基本功。
参考文献
[1]汤桂芳,汤福球.简论非语言教学技巧的心理学意义.教育评论[J].199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