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危化品实验室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食品检测;安全管理;问题分析;对策建议
近年来,国内实验室安全事故屡屡见诸报端,2021年有多起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被公开报道,造成惨痛的生命财产损失[1]。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作为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技术支撑的检验检测机构发展迅速,但实验室整体普遍存在散、乱、弱、小等问题[2],实验人员的安全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特别是在基层县域范围内的检验检测机构,面临资金投入小、技术人才缺乏等问题,必须合理规划实验室建设,进而促进实验室安全高效运行。结合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主要从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仪器设备安全管理、试剂药品安全管理、危险废弃物安全管理等方面,阐述影响实验人员安全风险因素的种类和来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便找出切实可行的实验室安全运行模式,以期为基层食品检测机构实验室使用与管理人员提供参考。
1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1.1基层食品检测机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现状及存在问题
伴随国家深入实施的“放、管、服”改革与第三方检测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新成立许多食品检测机构,为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食品安全国家战略”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众多因素导致很多基层食品检测机构实验室制度建设不健全、不落实,进而引发一系列实验室安全问题。相较于发达国家,国内很多基层食品检测机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建立起步稍晚,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很多实验室建立相应的安全环保管理制度,管理体系逐步健全,实验室安全形势总体稳中向好。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很多基层食品检测机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有效性、可操作性、充分性不够完善,安全制度的执行落实缺乏必要的监督检查,出现制度和执行“两张皮”现象[3],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归结如下。1.1.1安全意识淡薄部分检测机构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或制度脱离实际,导致质量手册中的安全预防措施成为摆设,方案仅仅停留在纸面上,未能有效落实。安全培训不定期、不系统、不规范,机构未发生过或仅发生较小安全事故,这些都会造成实验人员思想上的麻痹大意。1.1.2资金投入不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很多检测机构“重业务轻安全”,没有做好安全方面的资金预算,本着只要能应付各类督导检查、能省则省的心态,安全管理上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或没有将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1.1.3专业人才缺乏食品检测机构涉及的危险源有很多,如机械、电气、化学品等,尤其是种类繁多的化学品,如酸类、碱类、易燃易爆易制毒类等,需要专业人员进行规范操作,但多种因素导致许多基层检验检测机构的资金投入小,专业人才相对匮乏,部分实验室工作人员跨专业工作,专业知识储备不够,人员流动性大,不能很好地将制度措施执行到位。
1.2基层食品检测机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对策建议
综合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概况,随着国家、省市对检测机构监管力度的加大,各机构实验室一般均能建立一套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但如何有效真正地落实落地,是需要集众人智慧来解决的问题。针对此项问题,初步提出几点建议。1.2.1完善规章制度,明确安全责任基层食品检测机构应完善健全实验室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可以试行将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引入到实验室安全日常监管[4],结合实际制定具有很好操作性的规章制度,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职责范围,同时开展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安全责任层层分解,做到人人担当,人人有责。1.2.2注重安全培训,强化制度落实严格做好实验室人员安全培训,防止流于形式,监管机构可以做好顶层设计,结合信息化、网络化,建立网上安全教育培训系统平台,在共性问题上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安全教育考核,同时实验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特别是做新的实验前要分析安全风险,提前考虑好可能危险及做好应急预案,不断强化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1.2.3保障经费预算,做好安全检查机构要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经费预算,切实将防护资金投入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同时充分利用好日常检查、专项检查、综合检查等形式,定期做好实验室安全情况检查,及时发现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
2仪器设备安全管理
2.1基层食品检测机构仪器设备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内基层的小型食品检测机构一般也配置部分高端精密仪器,比如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等,由于检验检测项目相对固定,大型仪器的操作管理及清洁维护一般由各自实验室专门人员负责,按照使用前编制的操作规程规范操作,及时更新仪器设备标识,便于结果追溯。然而,基层食品检测机构在仪器设备安全管理上也存在一些问题[5]:一是部分高端精密设备缺乏专业人才操作,检测人员的检测水平参差不齐,检验结果准确度不高,能力验证不能顺利通过;二是基层机构存在较多陈旧的仪器设备,如老式火焰原子分光光度计、高温电炉等,或因资金投入不足,不能及时将仪器设备更新换代,若使用不当,可能引发安全事故;三是压缩气瓶作为实验室常用设备,管理不规范,日常使用操作未按操作规程进行,碰撞摔倒或者高温等都会发生危险,特别是瓶嘴处,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安全隐患。
2.2基层食品检测机构仪器设备安全管理对策建议
实验室存在的各类仪器设备,可以区分为大型仪器设备、小型仪器设备及压缩钢瓶,分别进行安全管理,主要有以下几点。(1)大型高端精密仪器设备对操作人员技术水平的要求自然较高,仪器建档验收后,一般需要专职管理人员及时进行清洁维护。一是要配备好必要配件,出现故障后第一时间与仪器设备厂家沟通维修,为了安全及结果可靠,不可带病作业;二是要配备不间断(UPS)电源,防止突然停电对仪器设备造成危害;三是要及时排除可能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比如易燃气体的泄露可能引起爆炸、操作不当烧毁仪器配件等,尽可能将风险降至零。(2)小型仪器设备也需要规范操作,专职人员做好定期检查与日常维护,特别是陈旧的设备,注意是否存在线路老化,检验检测功能是否正常,能否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并及时标识。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及时对仪器设备更新换代,以满足检验检测安全与结果准确的需要。(3)压缩气体属一级危险品,一般建立专门气瓶室对压缩钢瓶进行统一管理,采用集中供气管道装置配置所需气体到各个实验室,钢瓶必须固定,以免摔倒发生危险,更换过程中注意操作规范,同时避免高温日晒,保证使用安全。
3试剂药品安全管理
3.1基层食品检测机构试剂药品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机制体制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基层检验检测机构紧跟时代步伐,安全管理体系逐渐完善,试剂药品采购、管理与使用总体比较规范,但由于部分检测机构使用的化学品种类较多,采购人员对化学试剂药品知识匮乏,对供应商经营资质、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把关不严现象时有发生。试剂药品采购后,部分检测机构不能很好地分类存储,严格管理,尤其是易燃易爆易制毒类化学试剂,虽然机构可能制定“五双”管理制度,但执行落实过程中存在“打折”现象,比如没有执行双人领取,存在安全风险,同时由于监管不到位,试剂药品处理办法大多流于形式。试剂药品使用过程中防护措施不到位或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进而引发爆炸、火灾等安全事故,并对应急预案不了解或不熟悉,导致自身受到伤害。
3.2基层食品检测机构试剂药品安全管理对策建议
综合上述试剂药品安全管理概况,针对实验室所用药品种类多、涉及面广的特点,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3.2.1采取统一采购,源头把关质量试剂药品的质量会直接影响样品的检验检测结果,检测机构通过公开招标,采购前严格审查供应商相关资质等材料,特别是易制爆、易制毒等相关试剂药品的采购资质,做好公安系统备案,从源头确保试剂药品的质量。3.2.2存储合理安全,领取使用规范采购后的试剂药品要做好相关验收工作,并根据不同性质,将危险化学品统一管理,做好分类储存管理,设置通风、防晒、灭火等安全设施,做好安全保卫措施,以防药品丢失,试剂库负责人建立试剂入库与出库登记薄,易制爆、易制毒药品严格执行“五双”管理制度[6],按照使用量规范领用,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化系统做好追踪记录工作,使用时严格做好个人防护,实验室留存试剂药品满足一般需求即可。3.2.3备好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实验室根据各自对试剂药品的需求,做好常用试剂药品的管理计划,每个化学品均有化学物质安全信息表,将应急处置方案整理归档并装订入册,特别是易燃易爆等危险化学品,要时常对实验人员培训,并定期组织演练,比如防止出现发现火灾不会使用灭火器的现象。
4危险废弃物安全管理
4.1基层食品检测机构的危险废弃物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14年国家出台GB/T31190—2014《实验室废弃化学品收集技术规范》[7],标准较详细,明确废弃化学品定义、废弃化学品分类注意事项及收集储存要求。2017年国家出台GB/T34696—2017《废弃化学品收集技术指南》[8],标准明确废弃化学品分类要求、收集要求、包装要求、标签要求、贮存要求和收集管理要求,但很多基层检测机构没有完全按照此标准进行化学品废弃物处理,一般是分类集中收集后,在废液间(可能只是隔离出的房间)分类集中贮存,定期转运到有处理资质的第三方进行无害化处理,并报环保部门与危险废物处理部门备案,形成基本的闭环管理模式,但一方面部分食品检测实验室规划初期没有设置危废贮存场所或以租赁形式进行工作,仅仅隔离出一个小房间用于贮存,各项硬件设施都达不到规范要求[9]。另一方面很多机构对实验过程中废弃物产生数量、去向缺乏有效监控,造成有些实验室废弃物未经收集或处理就作为一般废弃物直接进入生活垃圾[10],没有突出实验人员在实验室废弃物治理中的主体作用。
4.2基层食品检测机构危险废弃物安全管理对策建议
针对检测实验室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4.2.1健全危废处置管理制度,不断加强政策宣贯实验室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一套包括产生、转移、贮存、转运等在内的危废处置制度,明确各环节责任人及操作流程,及时有效记录危废台帐。食品检测实验室各个工序与仪器都可产生危废,实验人员应认真学习国家政策标准,牢固树立对危废的安全处置意识,不可将有毒残物随意丢入垃圾桶或倒入下水道,突出实验人员在废物治理中的主体作用。4.2.2逐步完善硬件配置,不断规范危废处置2001年国家出台GB18597—2001《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11],标准详细明确贮存容器、设计选址、运行管理、安全防护等要求,新建实验室在设计初期应严格按照环保要求,对危废贮存场所进行布置,同时按照“三同时”原则验收使用。旧的实验室应积极整改,做好预算,逐步完善硬件配置,做好应急预案,规范危废处置。4.2.3培养危废处置专业化人才,夯实危废处置安全基础基层食品检测机构面临人才匮乏的困难,可采用服务外包方式,多措并举,如聘请专业化危废处置单位的工作专员对实验人员进行系统持续培训等,培养出机构自身的专业化人才,夯实危废处置的安全基础。
5结语与展望
1、切实抓好教育信息化装备、实验室建设与配备工作
(1)硬件建设,配齐装备。现有班级中心校20个,**5个,**6个,全部实现班班通,微机室建设中心校小学部1个,微机44台,初中部1个,微机50台,**15台,**30台,满足最大班额需要,中心校现有录播教室一个,供小学部、初中部使用。目前学校已经建成千兆主干、千兆到桌面的校园网。校园网按照要求,建设规范,IP地址固定到设备,网线两端有标签,机房布线合理规范,建立创客空间1个,能基本满足学生需要,内部配备机器人5台,烤瓷机1台,焊机20个。
(2)软件建设,资料完善。
根据实验仪器配备及教学要求,加大设备投入建设,更新设施设备,做好学校标准化实验室、功能室建设工作,我校的教学仪器配备率达标。
建立健全电教设备、多媒体教室、实验室等的使用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微机室的使用记录及使用情况,实验室的实验通知单、实验分组记录、危险化学品的领用、保存、危险废弃物的管理、音体美特室仪器借还记录等。加强各特室的财务管理,做到账物相符,加强实验教学、音体美特室的开课率,使用率。加强危化品管理,投资6千元建立危险品储物柜两个,双人双锁管理,制度齐全,领用手续完备,开展危化品安全演练、危化品安全知识讲座及危化品防护知识材料发放。
2、加强智慧校园建设
(1)继续做好**市教育云平台运用工作。全面完成我校师生登录**市教育云平台注册,按时更新平台数据。上传教师的教案、学案、集体备课、课件、教学视频,确保每一名师生都能用上平台优质教育资源。
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新能源技术一起并列为21世纪影响国计民生的四大科学技术支柱产业。我国生物制药产业虽然起步比较晚,但经过了将近20年的发展,以基因工程药物、单克隆抗体、疫苗为核心的研制、开发和产业化已经颇具规模。但由于生物制药生产过程中涉及病毒、细菌等多种病原体的传播载体,这些具有极大生物危险的感染性致病因子,无论是直接感染,还是间接地散播到环境中去,对人类社会、动物或植物都是一个现实的或潜在的危险。因此应强化生物制药企业的安全意识,提高相关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能力。
(1)加强预防性生物安全管理意识。
思想意识上对安全工作不重视,工作人员势必有章不循、执章不严。因此,做好生物制药企业从业人员的动态安全管理必须要克服安全管理的无科学性、简单化、形式化。建立、健全安全法规,制定、完善、落实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并使规章制度正规化、规范化有效运作。开展不同形式的安全检查,监督、检查、落实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促使人们对生物制药行业的生物安全生产活动形成自然循环规律。
(2)加强从业人员生物安全专业知识培训。
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具体体现在工作人员的生理条件及对生物安全知识的了解掌握程度。例如,实验室工作人员对专业知识和专业实验技术环节比较过硬,但是对安全操作和个体防护往往疏忽,就有可能发生事故。某病毒实验室的一位研究员在清理运输箱废弃物时,未按规定戴上手套,因而感染了肝炎病毒。因此,要经常开展安全宣传教育,使企业工作人员熟悉和掌握安全常识和操作技能及个体防护技能。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安全技术素质,达到生物实验室安全操作的客观要求。加强基本技能的培养,让广大从事生物制药企业的工作人员、技术人员,成为既懂专业知识,又懂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合格专业人才。
(3)建立健全生物制药企业生物安全的操作规程及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及管理制度为实验室工作人员免遭生物危害提供了保障。生物制药企业由于产品不同,所涉及的生物危害因素也各不相同,因此必须由专业的技术人员,根据生物安全的一般要求,参照国务院颁发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实验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等法规和文件,结合企业生产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经过生物安全防护相关知识的培训;实验室准入制度:实验室入口处应有安全警示标志或限定无关人员进入标志,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半污染、污染区的工作区域;安全检查制度:实验室的门应保持关闭,与实验室无关的动物不得带进实验室,有良好的实验室内务行为,禁止食用品与试剂或标本放置同一冰箱。
转贴于
根据实验室工作人员所接触不同的传染源,定期对应注射不同的疫苗,增强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体质;实验室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工作时,根据实验室生物安全个人防护的配备原则穿着适应的工作服或防护服、鞋套或专用鞋等;在进行可能接触到血液、体液以及其他具有潜在感染性材料的操作时,应戴手套(一次性手套),必要时戴防护眼镜,穿隔离衣。
严禁在实验室中穿凉鞋、拖鞋、露趾和机织物面的鞋。实验室工作人员手上有皮肤破损或皮疹时应戴乳胶手套或双层手套,严禁穿着实验室防护服离开实验室工作区域,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结束或者离开实验室,防护用品应先消毒、后摘除,随后必须洗手,在感应水龙头下流水肥皂洗手、使用酒精擦手;标本采集时工作人员应遵循生物安全的要求,操作者均要穿工作服、戴手套、口罩。克服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侥幸心理,要加强普遍性预防的理念,使用安全可靠的血液、体液用品。血液、体液标本是实验室的主要标本,也是实验室潜在危害的主要物质,血液体液检验中安全问题尤为重要。我国是乙肝感染和发病的大国,近年来,爱滋病的发现与流行对每天与血液、体液打交道的检验人员造成了极大的危胁。因此在采集血液、体液标本时尽量减少检验人员直接或间接接触这些标本的可能。应使用与仪器匹配的真空采血管及一次性试管。尽量避免开盖以防微生物气溶胶的吸入,标本直接上机,构成全封闭系统。减少检验人员在体液收集、采血、运输、处理、上机及废物弃置等检验过程中与血液、体液产生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可能。
(4)加强制药企业设备设施和实验室安全工作条件的管理。
根据实验室的等级需要和标准做好设备选购、验收、安装调试,进行技术培训掌握性能和安全使用要求。进行运行中的所有设施设备、个体防护装备的检测、检查、维护、巩固可靠性。建立设备档案,做好设备事故调查分析、严格设备的检查、维护和报废制度。严格按实验室的等级和标准规范要求加强实验室安全工作条件的系统规划管理和控制,防护装备和用品的使用、管理要达到标准的要求。这同时也为职业安全健康工作提出了要求,这是事关工作人员的基本人权和根本利益的问题。因此,无论从保护劳动健康还是完善我国经济运行机制都应注重职工的劳动保护,进一步改善安全生产状况,加强职业健康安全的经济和技术投入,推动我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发展。
(5)加强生产环境管理。
生产车间及实验室应定期消毒。方法可采取加强通风、紫外灯照射或臭氧消毒法;公共场所物体表面消毒:采用含氯消毒剂喷洒至湿(约10ml/m2),作用25min。使用抹布、拖布擦拭2遍。抹布、拖布要保持清洁与干燥;环境物体表面消毒:用拖布浸消毒液拖擦2遍或喷洒至湿润。生物制药企业生产废物垃圾的处理。应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规定执行,严防废物流失、泄漏、扩散。首先应对从事废物收集、运输、储存、处理的工作人员及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安全防护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废物应有专人负责收集、运送、处置。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的要求,结合教育系统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整治目标
以*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按照教育部和自治区党w、ZF的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深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
通过专项整治,推动各地各学校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强化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机制,完善责任体系和风险防控体系,扎实推进教育系统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安全形势持续向好,实现教育系统安全发展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任务
(一)推进安全责任体系建设。
进一步完善对盟市、高校学校安全考核评价办法,推动健全地方ZF的领导责任、教育部门的监管责任和学校的主体责任。按照“党政同责、一岗2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三个必须”的要求,建立人人有责、层层负责、各负其责的全员安全责任体系和明责、知责、履责、问责的安全责任运行机制,加强学校安全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责任处室:人事处、学校安全管理处、督导室)
(二)推进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推进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体系建设。把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有关法规文件纳入各级教育部门、高校党w(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重要内容,通过集中学习、专题研讨、培训等形式,及时传达贯彻中央和自治区党w、ZF的决策部署,定期研究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各级教育部门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推进安全宣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指导学校建立教职员工安全业务培训制度,严格落实学生安全教育教学有关要求,不断师生提升安全素养和风险识别能力,提高应急处置和自救互救能力。(责任处室:办公室、机关党w、学校安全管理处、基础教育处、高等教育处、职业与成人教育处)
(三)推进安全基础保障体系建设。
推动地方ZF落实安全投入有关政策措施,加大学校安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安全保障条件。制定出台学校安全有关地方性法规和标准,规范安全管理、事故处置、责任追究等行为。加强高校安全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为学校安全管理提供人才支持。以学校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构建自治区、盟市、旗县、学校视频监控联网系统和连接公安部门的应急报警系统,实现隐患排查、问题清单、日常巡查和应急处置信息化。(责任处室:财务处、政策法规处、高等教育处、学校安全管理处、科技与信息化处、信息中心)
(四)推进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体系建设。
建立安全隐患“三个清单”(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制度。各级教育部门要指导学校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风险辨识评估,健全安全风险评估、管控、公告制度,落实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实现隐患排查、登记、整治、报告、消账闭环管理。推动各级建立学校安全联席会议机制,加强与应急、市场、公安等部门的协同联动,促进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和综合治理,形成护校安园工作合力。(责任处室:学校安全管理处、各有关业务处室)
(五)推进应急处置能力体系建设。
全面修订完善教育系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进一步规范值班值守、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和应急响应制度、程序。严格落实学校应急演练制度,定期组织师生开展应急演练。建立健全舆情监测、研判和处置机制,提高风险防范能力。(责任处室:办公室、学校安全管理处、学生与思想政治工作处、科技与信息化处)
三、开展重点领域安全专项整治
(一)开展学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以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为重点,聚焦校园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进一步推动落实学校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和教育部门监管责任,严管严控食品经营风险,坚决防范校园发生群体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年,全区学校、幼儿园食堂“明厨亮灶”率达到*%,“四D”、“六T”厨房规范化建设全面启动,中小学、幼儿园相关负责人陪餐制全覆盖建立,创造条件推进家长陪餐制度实施;*年,全区学校、幼儿园食堂“明厨亮灶”率达到*%;*年,全区学校、幼儿园食堂餐饮服务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率达到*%,食品安全知识抽查考核合格率达到*%以上,中小学生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达到*%。实施大宗食品原料公开招标、集中定点采购的学校、幼儿园食堂达到*%以上。(责任处室:学校安全管理处、体育与卫生艺术教育处)
(二)开展学校消防安全专项整治。
以完善消防基础设施、打通消防生命通道和微型消防站建设为重点,*年,集中解决一批校舍消防验收问题,完成校园消防通道清理、划线标识和畅通工作,重点部位微型消防站全覆盖,中小学全面启动消防操活动;*年,城市校舍消防未验收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城市校园微型消防站达到全覆盖,中小学消防操活动全面开展;
*年,全区校舍消防未验收问题得到基本解决,消防基础设施正常运行,校园微型消防站达到全覆盖,各级各类学校消防安全制度健全,专业管理人员满足消防管理工作需要,消防安全教育、应急疏散演练常态化开展,消防安全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责任处室:学校安全管理处、各有关业务处室)
(三)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
以“护校安园专项行动”为抓手,加快推进《中小学幼儿园安防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在*年完成中小学与城市幼儿园专职保安员配备率、封闭化管理、一键式紧急报警、视频监控系统达标率、城市校园“护学岗”“四个*%”的基础上,*年,城镇幼儿园专职保安员配备率、一键式紧急报警、视频监控系统达标率、“护学岗”达到*%;*年,乡村幼儿园专职保安员配备率、一键式紧急报警、视频监控系统达标率达到*%,城镇幼儿园封闭化管理达到*%;*年,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完全实现“三个*%”。
以建立和完善学校联席会议机制为重点,协调有关部门加强月会商机制、定期通报机制、联合整治机制、督导检查机制、联动应急处置机制建设,持续开展校园周边治安环境、文化环境、食品卫生环境、交通环境整治,形成常态化护校安园工作合力。(责任处室:学校安全管理处、督导室)
(四)开展实验室危化品安全专项整治。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实验室及危化品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和运行机制,明确安全主体责任和日常管理责任,形成从购买、储存、使用、监督到废弃物处理全主体、全品种、全链条监管体系。*年,全面排查各级各类学校实验室及危化品现状,摸清底数,建立危险源电子台账、分布图,完成重大安全隐患整改;*年,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实验室及危化品安全管理制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处置机制,改善重大危险源储存管理条件;
*年,各级各类学校实验室及危化品安全管理制度、应急处置机制全面建立,日常管理职责明晰,运行科学规范、安全有序,有关管理人员、科研实验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每年不少于*周)制度常态化,建立高等学校科研实验室重大危险源在线监测预警机制。(责任处室:科技与信息化处、基础教育处、高等教育处、学校安全管理处)
(五)开展校车交通安全整治。
严格落实《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继续推动各级ZF建立多渠道筹措校车经费的机制,通过财政资助、税收优惠、鼓励社会捐赠等多种方式推动校车制度实施。协调配合应急、公安、交通等相关部门建立应急救援机制,持续开展拉载学生车辆、校园周边交通环境综合整治,坚决杜绝非法校车和黑校车接送学生的现象。督促指导学校和校车服务机构严格落实校车安全管理制度,完善服务方案,加强对驾驶人和随车管理人员的培训,强化源头管理、动态监测,保障学生交通安全。(责任处室:学校安全管理处、督导室)
四、时间安排和要求
(一)动员部署(*年*月-*月)。
制定印发《全区教育系统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各级教育部门、高等学校根据《实施方案》的要求分层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落实专项整治分工责任,成立工作专班,全面部署和启动专项整治工作。
(二)排查整治(*年*月至*年*月)。
按照《实施方案》提出的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工作任务,全面排查摸清底数,找准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时限,确保按时完成年度工作目标任务。
(三)集中攻坚(*年全年)。
在全面排查、建立“三个清单”的基础上,坚持立查立改、边查边改,实行问题销号管理。要对梳理出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实行领导包案制度,细化责任和措施,加大攻坚力度,确保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
【关键词】实验教学 管理 保障
陕西省实施高中课程改革以来,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实验教学管理如何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广大教师经常思考的问题。实验教学管理是指学校管理层和教师对学校实验教学工作进行计划、组织、实施、检查、总结和改进,包括实验教学计划、质量、项目、过程管理和行政管理。根据教育部教基二[2009]11号文件精神,按照高中新课程标准要求,必须建设一支实验教学管理队伍、健全实验教学管理制度,使实验教学管理工作做到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
一、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实验教学管理队伍是实验教学管理的关键
按照高中新课程标准要求,配备了达标的实验室、实验仪器和设备,如果没有规范的实验教学管理,实验教学最终将流于形式。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实验教学管理队伍,是实验教学管理的关键。实验教学管理人员必须会管理、会准备实验、会协助任课教师辅导实验、会维修、保养仪器设备和会自制教具。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选择具备专业知识,热爱实验教学工作,能够全心全意为实验教学服务,熟悉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熟悉实验内容,身心健康的教师担任实验教学管理人员。实验教学管理人员除了应具有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关学科的全部实验操作技能,应熟悉各类仪器、试剂的规格、性能、用途、保管和维修等知识。了解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内容,及时提供各种实验的器材和药品,了解实验仪器的性能,规范操作实验仪器,努力做到仪器存放系列化,仪器保管科学化,实验仪器做到分类存放,贴有标签,注明名称编号,记好进出帐,同时做好实验室仪器标本的防腐、防潮、防尘,防蛀工作。学校要加强对实验教师的管理,狠抓实验教师队伍的培训和提高工作,真正把每一位实验教师培养为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的管理行家,教师学生的得力助手。学校只有选配懂业务和工作责任感强的教师做实验教学管理工作,并保持相对稳定,选配专业对口的教师进行实验教学,才能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有序和稳定开展。组织实验教师认真逐条学习新课标和实验教学有关规定,明确各册教科书的实验内容及分组、演示实验项目和要求。认真制定实验教学计划,做到应开实验必做,努力完成实验教学目标。实验教师必须按照新课标要求,认真做好实验,发挥仪器作用,使实验教学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开出率达到100%。实验教学管理就是人的管理、物的管理和制度的管理,有了稳定的实验教学队伍和管理人员,实验教学就一定能落到实处,实验教学的最终任务落实在实验教师和管理员身上,贯彻新课标就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健全实验教学管理制度是实验教学管理的保障
健全实验教学管理制度是实验教学工作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学校要使现有的实验室和教学仪器充分发挥其教学效益,就必须有一套完整的实验教学管理制度来保证。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教学管理制度,使学校领导、实验教师、学生和实验员明确职责和应遵守的条例。用《学生实验规则》对学生进行管理,让学生自觉遵守实验教学的规章制度。用《教师实验守则》规范教师的实验教学行为,按实验守则办事,按实验规程和相应的步骤进行实验,教师必须全程监督、巡回指导,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得出正确结论。用《实验员岗位职责》使实验人员按照新课标要求,发挥仪器作用,认真做好实验,完成实验教学任务。用《实验安全管理制度》使师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注重实验安全,确保实验安全,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特别是在化学实验中,对危化药品的使用,更要慎之又慎。如玻璃导管的连接,要按要求操作,防止导管断裂而划伤,对实验后的废水必须按要求处理,不可随便乱倒,防止污染环境等。用《教学仪器(药品)管理制度》管理好实验室的财产,使实验室的管理者和使用者按管理制度和规则行事。实验室及其附属用房的设置和室内布置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中的普通高中部分的要求。用《仪器损坏赔偿制度》来保证在仪器发生损坏时,照价赔偿。用《实验仪器定期增补制度》确保对实验室的仪器和药品定期进行剔旧和补充,以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坚持实验教学考核制度,教师要认真批改学生全部实验报告,期中和期末考试应包括实验教学内容,注重考查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只有严格按制度办事,使各项制度落实在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形成自觉遵守制度的良好习惯,才能行之有效的搞好实验教学,使实验教学始终处于有序的常规管理之中。
三、实验教学管理工作做到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是实验教学管理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