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财产品设计方案

理财产品设计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理财产品设计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理财产品设计方案

理财产品设计方案范文第1篇

针对关于债券黄金ETF的消息,笔者联系北京、上海、广州和深证的基金公司了解到,这两类产品的发行的确渐行渐近。

这又是一次ETF产品设计的创新。ETF产品的创新在今年开展得如火如荼,并且成为基金公司的新业务增长点。

债券ETF有两家公司正在准备,分别是深圳的博时基金公司和上海的国泰基金公司。

“债券ETF的产品方案提交给了上交所,并且得到了认可,目前正和证监会沟通,沟通好了将上报产品方案。”博时基金公司的一位市场部负责人告诉笔者。

国泰基金同时也表示,债券ETF产品的设计方案得到上交所的认可,并且已拿到了上交所的授权,投资标的为国债。

今年股票市场低迷,市场中权益类的ETF被机构抛弃。《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统计,目前市场上的47只ETF基金今年以来的平均收益率为-5.10%(未包括今年新发产品),亏损最多的高达9%,如嘉实深证基本面120ETF、建信深证基本面60ETF、交银深证300价值ETF;今年新发了10只ETF、其中两只为跨境ETF,今年发行亏损最多的高达17%,而两只跨境产品截至目前为正收益。

股票市场近几年让投资者伤透了心,债券市场的理财产品成为投资的重要方向,今年新发的基金主要面向债券市场,“发行债券ETF产品可以满足投资者债券投资的需求,是一个细分化的方向。”上述博时基金的人士告诉笔者。

黄金ETF是另一个呼声较高的理财产品,也得到了上交所的认可。上海黄金交易所副总经理宋钰勤公开表示,证监会将在近期推出首批黄金ETF创新产品,以满足市场投资者的黄金投资需求。

理财产品设计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小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产品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11)04-0066-06

一、引言

证券公司的创新发展直接影响证券市场的发展质量,其中,产品创新居于证券公司各类创新的中心地位。证券公司产品创新从本质上讲。是一个巩固市场份额、探索新业务机会创造利润的过程。证券公司开展产品创新的意义体现在:第一,证券公司开展产品创新可以增强公司现有资源的利用能力。证券公司开展产品创新可以作为一种期权,通过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树立该领域的创新品牌,有助于在细分市场上培育独特的核心竞争力。第二,利用产品创新来寻找新的业务机会。通过产品创新,公司可以培育潜在的利润空间并建立能更好适应于环境变化的认知框架,以前被忽略或过滤掉的信息和机会将会被重新审视,从而建立新的业务模式。第三,开展产品创新活动可以消除惰性,注入创新意识,打造学习型组织,实现证券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截至2010年底,我国共有证券公司106家。这106家证券公司的注册资本总计为1876亿元,平均为17.69亿元。本文主要以注册资本为划分依据,结合10%的统计显著标准以及市场影响程度,将注册资本高于30亿元的13家证券公司(含中金公司)定义为大型证券公司,注册资本低于30亿元,高于17.69亿元的26家证券公司界定为中型证券公司,注册资本低于17.69亿元,高于5亿元的证券公司界定为小型证券公司;注册资本在5亿元以下的证券公司界定为微型或专业证券公司。由于证券创新业务的开展与资本实力挂钩,以及避免成为并购对象的考量,主要从事经纪业务的微型证券公司正在向传统业务全牌照加速转化,注册资本亦在不断增加,纯经纪类券商或将消失。

我国证券公司的主体是中小证券公司,证券产品创新水平离不开中小证券公司产品创新程度。近年来,传统业务份额日益向大型券商集中,中小券商的生存发展空间不断受到挤压。在证券承销业务方面,2009年全国共有111家公司首次发行股票上市,10家大型券商承销金额占比高达79.76%。在经纪业务方面,2009年排名前10家券商所占市场份额超过41.52%。伴随着证券行业品牌经营时代的到来,大型优质券商依靠监管政策倾斜,凭借品牌优势和强势市场地位,不断蚕食中小券商的传统业务,抢占和控制具有良好盈利前景的各项创新业务,中小券商市场边缘化趋势明显,粗放式经营已经接近极限。面对如此严峻形势,中小券商如何挖掘创新潜力,拓展生存空间不仅是现实要求,更关系到我国资本市场的创新发展。

二、基于SCP范式的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数据剖析

本文基于近6年的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数据。研究大型券商和中小型券商的产品创新能力,分析市场结构与证券公司产品创新之间的关系,尝试从理论上有所拓展。

(一)资产管理业务正在成为证券公司产品创新的重要领域

由于经纪业务面临衰退,很多证券公司大力拓展资产管理业务,资产管理业务收入已经成为新的利润来源。资产管理业务作为高风险的创新业务,曾是监管当局重点控制的对象。2004年10月,中国证监会了《关于证券公司开展集合资产管理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等相关文件,为了稳妥推动该项业务的发展,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中国证监会确定了“先试点后推开”的原则。在试点阶段仅创新类券商能够开展集合资产管理业务。2005年3月,广发证券的“广发理财2号”和光大证券的“光大阳光”正式推广发行,标志着券商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开始进入理财市场。

2008年6月,《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颁布,昭示该业务对规范类券商彻底解禁,券商集合资产管理业务阵营不断扩容,资产管理业务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具有私募性质的券商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与公募基金有很多区别,券商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投资范围更加宽广,产品设计也更加多样化。券商集合理财主要针对自身营销网络中的客户,由于对客户的风险偏好比较了解,为客户“量身定做”的理财产品具有鲜明的投资风格。中小券商为了在资产管理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在投研、渠道和人员配备上准备充分,推出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有颇多创新之处。如中航证券的金航1号和普通混合型理财产品相比,该产品增加了股指期货套利策略。东海证券的东风5号集合资金管理计划重点关注人民币升值、制度变革、成本转移和消费升级、低碳经济、节能减排与新能源主题,资金投向ETF、创新型基金、可转换公司债券等创新型金融_T具。山西证券的汇通启富l号依靠独立开发的基金评价及投资组合优化系统,优选基金品种,构建投资组合。

(二)资产管理业务数据的SCP分析

哈佛学派认为企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即市场集中度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的市场行为,企业行为又决定了企业运行绩效,这就是“市场结构一市场行为一市场绩效”fSC P1分析范式。经过修正完善,SCP范式已成为产业组织理论的核心和常用_T具。越后贺典根据Bain分类方法和亚洲国家的产业分类实践,提出了判断市场结构的标准见表1。

H,DefnsetZ(1973)和D,Needham(1978)的研究表明:当市场集中度超过50%以后,行业利润率与集中度的正相关关系就开始出现;而当集中度在10%-50%以内时,行业利润率反而随着集中度的提高而下降。我国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开始时市场集中度非常高,从2005年到2010年,券商资产管理总规模CRl0指标一路下滑,从极高寡占型发展到指标值大于80%的中寡占型,目前正在由中寡占产业向低集中产业过渡。这说明我国大型券商在资产管理市场仍然居于支配地位,但是影响力有减弱的趋势。

本文根据2005-2010年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各项指标,综合测算券商资产管理集中度、资产管理规模,并对理财产品运营绩效(ZCR)进行评估。市场集中度是指规模最大的几家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占整个行业的份额,本文选取CRl0,即前10家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规模所占市场份额。CRl0值越大,说明市场集中度越高,市场支配势力越大;市场规模(zCS)选取当年证券业资产管理总规模作为衡量指标,采用对数化处理为LNZCS。在中小券商进人市场后资

产管理规模越大,说明产业竞争程度越强;以上证指数投资收益率代表证券市场整体收益水平fMR),来判断证券市场整体收益水平对券商理财产品的影响程度。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我国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市场结构与经营绩效回归结果:

从回归结果来看,券商理财产品运营绩效除与市场收益率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外,与市场集中度、市场规模关联度不大。即使市场集中度超过50%,也不存在投资收益率与市场集中度的关系,明显有悖于权威的市场机构标准。这主要是政策管制导致市场准入门槛过高,考察期较短,数据不完整的缘故。

从图1可以看出,在2008年6月之前,仅创新类券商能够开展集合资产管理业务,中小券商参与度较低,这对于大型创新类券商树立资产管理品牌起到很大的支持作用,但该阶段券商理财产品投资收益总体上低于市场收益率。2008年6月以后,中小券商陆续进入理财产品市场,改变了券商资产管理业务的生态环境,使得市场集中度不断下降。增大了产品创新的边际收益,为投资人获得超越市场平均水平的投资收益,尤其在弱市下抗跌性良好。据wind统计,2010年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收益率超过10%的有15只,其中有7只是中小券商理财产品;收益率为负的理财产品共有25只,其中15只是大型券商理财产品。

随着中小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市场份额扩大。市场集中度(cSl0)与市场规模呈现-0,975的负向高相关度。说明近年大型券商市场份额逐渐缩小,市场结构的变化显著地影响到证券业的竞争程度。

三、理论思考

究竟是大型企业和垄断市场结构在促进产品创新方面具有主导作用,或是竞争行业要比垄断行业具有更强的创新激励因素,西方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就此争论不休,至今无法统一认识。从实证结果看,我国资产管理市场上市场集中度与证券产品投资绩效关联性不强,大型券商缺乏证券产品创新的前瞻性和主动性。

(一)缺乏产权保护限制了大型券商创造力的发挥

1、证券公司产品创新的成本。

证券公司产品创新的成本主要包含两部分:研究与开发成本十寻租成本

证券公司研究与开发成本与其所处行业内地位、竞争环境,地理位置、客户资源、组织结构、自身研发水平、技术力量、资金实力有较密切的关系,属于可控成本。激活开发团队的潜能,设计出契合市场需要的证券创新产品;打造出高效的新产品开发模式,合理定价和销售各类证券创新产品,是证券公司的卖方属性。

寻租成本属于不可控成本。发生寻租原因如下:首先,就产品创新而言,由于创新蕴涵着风险甚至带来系统性金融风险,我国采取严格的监管政策即各种政策的存在使许多产品设计方案在短期内无法具备充分的可行性,这就必然带来巨大的寻租性制度空间;其次,方案的产品化是指计方案标准化、并改进其交易效率的过程,而这一进程若脱离了证券市场监管者(尤其是交易所)的必要技术支持是难以完成的;第三,大量衍生型创新产品方案必须基于基础产品才能进行设计,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基础产品的缺乏也滞后了相关创新方案的实用化进程。总之,监管当局所提供的政策支持、技术支持和交易环境对于证券公司产品创新具有关键性影响。

寻租成本与监管程度呈正比关系,监管程度越严,寻租空间越大,寻租成本越高。

证券公司一旦创新成功不仅会提升自身知名度和品牌,还会带来巨大的垄断利润。在生存压力、垄断利润(如图2)和寻租成本的比较中,证券公司必然会不计成本地进行寻租行为,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2、证券公司产品创新的收益。

当前各家证券公司的创新业务品种和方案尽管为数不少,但除了组织创新和经营模式创新外,其余方案大多仍停留在初步设计阶段,仅有集合理财等少数品种可以达到实用化程度。

出现上述状况主要源于两个原因:政策和搭便车行为。

我国证券市场仅仅发展了二十多年,尽管发展规模和速度都很快,但与国外成熟的证券市场相比,还处于比较低级的阶段,这自然存在巨大的创新空间。但如果政策过度存在,必然加大寻租成本,同时寻租行为本身也面临着很多风险。

另一个因素是搭便车行为。证券市场是信息流动性极强的市场,出于经济人的理性思维和追逐利润最大化动机,证券市场的任何创新行为必然带来极强的市场回馈反应――复制或模仿。由于我国缺乏针对证券市场知识产权的专门保护手段,或者说证券产品创新的知识产权很难获得保护或基本上没有保护。证券公司本质上是证券经营服务的中介机构,客户资源基本处于流动性状态。由于对外宣传或沟通的原因,这种商业秘密(知识产权)很难称为秘密。在这种情况下,除非该创新产品进入门槛要求很高或客户资源有限、客户需求已经得到最大化满足,否则创新产品就变成了准公共产品,证券公司收益就未必是垄断利润。还有可能是(图3所示)亏损。譬如,一家大型证券公司正在考虑是否对它不能取得专利的创新产品进行研究。研究带来的创新如果难以得到保护,一旦发明公之于众,其他证券公司就能进行无成本或低成本复制、通过竞争分享一部分开发商的利润,这样进行研究与开发就没有什么回报。与此类似,“羊群效应”使市场对此缺乏信心和提供的资金不足。从国外的发展状况来看,通过创新获得的垄断利润是短暂的,长期获得的是正常经济利润。实际上,一种新产品在被一家券商推出后,如果比较成功,马上会吸引其他券商跟进。唯一的区别就是研究实力和优化能力的不同,券商的研究实力和动态的优化能力难以被其他券商模仿。研究实力和优化能力的差异决定了各券商在资产管理业务中的竞争能力。

AJ模型和KMZ模型的结论显示,存在知识溢出的情况下,市场机制会导致产品创新不充分。并且,随着这种知识溢出的增加,以成本降低程度来度量厂商创新的效果会有所下降,创新者难以通过创新行为获得市场领先者的地位,从而市场结构趋向于竞争。

(二)中小券商是新兴资产管理市场重要的创新主体

Klepper(2002)认为,产业演化是企业产品创新与市场结构的互动演化,以及企业之间形成比较优势的过程。

每个产业都要经历由成长到衰退的发展过程。产业的生命周期一般分为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在产业周期的不同阶段,产品创新与市场结构的关系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征。产业初建不久,社会大众对新产品缺乏全面深刻的理解,较高的创新产品成本与较小的市场需求的矛盾,使得开展产品创新的公司不但没有盈利,反而出现较大亏损,甚至财务破产。譬如,2001年就曾风靡一时的券商委托理财业务,一些曾经非常知名的券商迫于买方市场的强大压力,采取错误的资产管理模式,没有规模控制意识和缺少相应的风险管理手段,把庞大的资产管理规模全部置于风险敞口状态,最终成为资产管理市场演进过程中的铺路石。

当某个产业步入加速成长的轨道,大都会经历一

个进入企业大于退出企业、竞争不断加剧的阶段,也会在此后稳步成长阶段呈现出退出企业数量超过进入企业,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的特征,从而形成比较稳定的市场结构。并且,无论是高速成长阶段企业数量的上升,还是稳步成长阶段企业数量的下降,都是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的,从而形成清晰的产业震颤现象。

Javanovic和MacDonald(1994)认为,产品创新对市场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突破性创新和重大技术范式变革发生时,市场结构会发生急剧变化;而在渐进性创新阶段,市场结构缓慢和温和地变化。

证券市场要求不断推出新产品,新产品又意味着新商机。在新商机出现的时候,由于内部流程的复杂和价值观的固化,大型券商习惯依赖成熟的产品和服务流程,并将主要资源投放在巩固既有市场份额上,难以灵活、迅速地做出反应。

中小券商出于“分得一杯羹”的考虑,并不在意“被模仿”,更愿意标新立异,挑战难度大、风险高的项目,激励机制更加直接、有效。全体员工的利益都与产品创新成功与否密切相关,中小券商通过开发新产品实现“弯道超车”的欲望更强。因而,中小券商作为新进入者,是推动新兴资产管理市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量。

任何一个商业产品都不是一次突破就得以完成。建立完整的产业链,需要大量的连续的精细化创新开拓业务范围,强化新产品的渗透率,探索新的商业模式,中小券商是原创性产品的主要载体。大型券商具有将离散的产品创新成果整合集成、再创新后转化为品牌支持的主流产品能力,是实现产业化的中坚。

因此,在新兴资产管理市场中,市场结构既有可能出现中小券商迅速成长,成为产业的绝对霸主f如高盛)的形式;也有可能呈现出大型券商激烈竞争,但没有任何一家券商能占据领导地位的状态。

我国资产管理市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市场,据预测2016年我国资产管理市场规模将达到1.4万亿美元,并创造20亿美元至30亿美元的年利润。中小证券公司在资产管理业务上,不乏创新的激情和动力,只是政策歧视、市场准人和资本实力等因素限制了其创新潜力的发挥。即使如此,中小券商仍取得不俗业绩。

由于中小券商倾向于集合理财产品,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并非“以大为美”的特征逐渐显现。从2010年经营业绩来看,中小券商理财产品的投资业绩领先于大券商,东海证券、第一创业证券、浙商证券等异军突起。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统计数据,浙商证券2009年底净资本为25.1亿元,排名38位。2010年其集合理财产品规模已超过40亿元,管理收入逾亿元,60多家开展理财产品的券商中跻身前10位。

(三)中小券商的创新发展有助于解决金融风险问题

美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历程和规模经济决定了较高的市场集中度,形成以超级投资银行为主体,中小投资银行为补充的多层次格局。既有国际化的超级投资银行,也有侧重于区域或本土市场竞争为主的中小投行,还存在一些专注于特定领域的小型投资银行。

美国金融危机某种程度上可以称为“大型金融机构的危机”。大型金融机构由于过度投资于风险巨大的衍生品。发生经营破产危机,再通过要素市场之间的相互传染,结果导致资产证券化市场出现多米诺骨牌式崩溃。这凸现了美国证券业结构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少数大型投资银行的寡头垄断可能蕴涵着更大的金融风险,而中小投资银行却体现出更强的生命力。

美联储(Fed)主席伯南克认为,“金融危机的一个教训就是企业大到不能倒的问题必须得到解决”。依据美国监管部门的最新思路,对金融稳定存在威胁的超大型投资银行可被直接分拆,大型投行垄断的格局将逐步削弱,美国投资银行的竞争格局面临重构。的确,处于垄断地位的大型投资银行具有极强的连带效应,证券产品创新的负外部性蕴含着系统性金融风险。

与美国投资银行业改革方向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证券经营机构正在向大型金融控股集团迈进,证券公司的业务范围将朝多元化方向发展。我国也存在着“大而不能倒”的隐患。事实上,我国已经形成大型投资银行垄断传统业务市场,中小券商在夹缝中生存的态势。

美国投资银行业失败的经验教训说明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无益于金融稳定,甚至不利于证券产品创新。美国资本市场创新主要由大型金融机构推出,一旦证券产品创新出现风险问题会造成巨大的社会福利损失。而且,市场结构趋向于垄断,垄断机构为了最大程度地获取利润,必然会选择推出信息不透明、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或者将利润微薄的创新知识产权束之高阁,出现大量研发支出并没有增进社会福利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加强市场竞争,尤其要培育中小券商的产品创新能力,这才能够提升证券业整体的业务创新素质,亦可分散和规避证券产品创新风险,防止证券产品创新风险蔓延开来。

四、主要结论和创新策略选择

(一)主要结论

证券业要持续向前发展,从价格竞争逐步向产品竞争、服务竞争转化是必然趋势。从实证结果和理论分析来看,我国大型券商并不具备担当证券产品创新领跑者的角色。由于创新产权很难保护,搭便车行为和寻租行为的存在,以及反应迟缓,过于依赖既有竞争优势等因素,严重制约了大型证券公司全方位开展产品创新的动力。这就注定证券产品创新很难成为证券公司塑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也难以作为券商构建新盈利模式的主要手段,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大型券商之间、大型券商与中小券商之间的竞争不会演变成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

在目前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中小证券公司确实具有极强的产品创新动机。何况资产管理市场刚步人高速成长的轨道,市场尚未饱和,正是中小证券公司充分发挥产品创新潜力,获取超额利润。争夺市场话语权的最佳时段。一些中小证券公司通过突出产品创新特色,实施精益管理,经营业绩超常规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品牌经营基础,甚或发展成为未来我国资产管理领域的龙头企业。

美国投资银行失败的经验教训说明,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并不真正有益于证券产品创新,是金融稳定的重大隐患。因而要提升证券业整体的业务创新素质,着重在于培育中小券商的产品创新能力,这既可分散和规避证券产品创新风险,又能防止证券产品创新风险蔓延开来。

(二)证券公司产品创新的策略选择

我国的资本市场起步晚,基础薄,在证券产品创新上更多是参照美欧的蓝本。ETF、集合理财业务都属于政策指引下的“舶来品”。尽管美欧证券公司受到重创,但并不等于否定创新,其创新精神和创新方向依然值得借鉴。

实力雄厚的证券公司作为市场领导者,通过资源整合,推出覆盖面较大,适应不同客户多样化需求的证券创新产品,以期获得更大的商业份额和保持长期的市场领先地位。

面对实力强大的国内外竞争对手。在资金实力有限的情况下,中小券商应当明确自身创新发展定位,树立精品意识,不求大而全,而求小而精,即集中力量做好一个或几个投资主题,通过为客户提供专业化、差异化服务的创新产品,争取在细分领域建立自己的品牌,培养稳定的客户群体,走通过做专、做强的发展道路。

理财产品设计方案范文第3篇

课题组组长:宋钰勤

课题组副组长:郑敏,徐小迅,孙久朋

课题组成员:曾祥龙,刘响东,顾安,刘克逸(执笔),张爱农,罗江,谢善鸿,宋耀(执笔)。

摘要:目前,我国黄金市场投资品种比较单一,投资渠道也极为有限。与此同时,国内流动性过剩和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不断积累,加剧了投资者对理财产品多样化的需求。在上述宏观背景下,本文就如何发挥信托优势开发黄金信托产品以拓展投资渠道进行了探索,着重提出了三类具有可操作性的黄金信托产品的具体设计方案及其实证分析,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黄金投资;信托;黄金挂钩结构性信托产品;黄金投资信托产品

中图分类号:F83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1428(2007)12-0084-04

一、信托公司开发黄金信托产品的意义与优势

1.信托公司开发黄金信托产品的意义。

首先,国内投资热点目前仅局限于房地产、股票以及基金。上述领域在大量资金持续涌入后,已经蕴藏了较大的系统性风险,而黄金作为新兴的金融理财品种还不为大多投资者熟知。开拓黄金信托产品作为新的投资领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分流房市和股市资金,缓解我国资本市场流动性过剩的压力。

其次,我国黄金市场还是一个初级市场,交易品种不够丰富,无法满足多样化的投资需求。信托公司可以通过创新型的信托产品设计,拓展黄金市场投资产品,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建设。

再次,由于金交所实行会员制,根据规定会员以外的其他投资者必须委托交易所金融类或综合类会员进行交易。作为金交所金融类会员的信托公司,依托黄金信托为载体向非会员客户提供专业性的黄金投资中间服务,是非会员机构或个人进入黄金投资市场的一条重要渠道。

最后,国际黄金市场的发展经验表明,在黄金市场开放初期,引入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参与黄金市场的发展,一方面可以借助金融中介机构的资产管理经验与营销渠道迅速扩大黄金市场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信托公司延伸自身的业务范围,提高其资产管理能力,成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机构投资者。

2.信托公司开发黄金理财产品的优势。

2007年我国监管部门实施了信托行业“新两规”,为信托公司的业务领域和目标客户进行了重新定位,机构和高端客户成为信托公司资产和财富管理的主要客户群,从而使信托公司开办黄金信托投资业务具有一定的特殊优势。

第一,信托在委托理财和投资交易活动中具有制度优势,主要包括合格投资者、破产隔离、账户独立、风险揭示等,上述制度保证了信托财产在存续期内不受创始机构(委托人)、投资管理人、受托人的信用或破产风险影响,增强了黄金投资活动的安全性、连贯性和稳定性,继而形成了独特的保护受益人利益、强化风险内控机制的制度优势。

第二,通过诸如“优先/一般”的结构化设计等各种特有的信托制度安排,信托公司可以向不同偏好的投资者提供差异化的风险组合或迥异的理财服务,从而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资产管理需求。

第三,信托公司是我国唯一可以跨越货币、资本和产业投资三大市场的金融服务机构。目前,国内发展领先的信托公司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设计开发能力,并推出了一系列横跨三大市场的专业化、结构化的信托组合产品。信托公司通过贯穿三大市场开发创新型的黄金信托产品,可以通过信托产品在收益性、风险性和流动性的匹配,满足不同层次投资者的需求。

第四,信托公司的客户群以具有较强的专业判断和风险承担能力的合格投资者为主。这些机构客户或高端客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黄金投资市场平稳、有序地发展。

第五,信托系列产品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黄金信托产品介入黄金市场具备充分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2004年以来,国内信托公司已陆续开展黄金信托产品的前期开发和设计工作,比较可行的有黄金自营及业务、黄金投资业务和黄金租赁融资业务等三类方式。

二、黄金信托产品的基本方案设计

本文认为目前信托公司可实施开发的黄金信托产品为:黄金挂钩结构性信托产品、主动型开放式黄金投资信托产品以及被动型开放式黄金投资信托产品等三类。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后两类产品中的主动和被动之分主要基于受托人在黄金投资管理中的角色定位――信托公司如果在黄金投资管理中既是受托人又是投资管理人,称之为信托公司的主动型投资管理;反之,信托公司如果仅以受托人身份接受投资人指令,不实际参与黄金投资,则称为被动型投资管理。

黄金信托产品的设计,有两个假设前提:一是信托公司已经获得金交所金融类会员资格,并可依法从事黄金交易经纪业务;二是把黄金信托产品的“潜在投资者”默认为合格投资者,其以长期持有信托产品为目的,故设计封闭式(或者半封闭式)黄金信托产品不考虑单一投资者对黄金信托产品可能的临时性退出、转让等特殊需求。

1.黄金挂钩结构性信托产品。

(1)基本框架。

图1 黄金挂钩结构性信托产品基本结构

(2)产品增值分析。

设计思路:信托公司将信托资金投资于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和黄金(T+D)交易品,并留有一部分现金或具有很强流动性的替代产品作为黄金(T+D)的备跌准备金。受托人将一部分信托资金投资于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用以实现信托产品到期部分或全部保本收益;同时按照“看多/看空”黄金价格走势投资于交易所黄金(T+D)并长期持有,按照一定倍数放大投资规模(目前金交所黄金(T+D)交易保证金比例为10%,因此理论上依照杠杆效应可将交易规模放大10倍),以获取金价“上涨/下跌”的超额收益。在操作过程中,留有部分现金作为保证金储备,一旦备跌准备金完全损失,则立即终止黄金(T+D)投资,并持有固定收益的投资品直到信托计划结束。

信托公司在配置上述三部分资金比例时,可根据利率、黄金价格和已实现收益或损失的具体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3)投资策略分析。

当信托公司预计黄金价格未来呈上升走势时,受托人可买入黄金(T+D)并长期持有,信托存续结束后卖出黄金(T+D)实现金价上涨带来的投资收益。反之,当信托公司预计黄金价格未来具有下跌趋势时,受托人可首先卖空黄金(T+D),信托存续结束后申购黄金(T+D)进行清算,以实现金价下跌带来的投资收益。

(4)产品风险及对策分析。

由于黄金(T+D)投资是一种保证金交易,具有放大效应,因此是一项风险较大的杠杆投资,在交易过程中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素。

① 由于错误判断金价走势,而出现黄金(T+D)现值PV和与预期价格FV走势完全背离,由此引致的操作风险。

② 尽管正确判断了金价走势,但由于计算失真而导致预期利润与实际利润存在明显偏差。

③ 基差风险。

针对上述三点不确定因素,信托公司可对应采取以下策略控制投资风险:

① 建立仿真模型,研判金价走势。不断对仿真模型中运用的公式和算法进行定期检验、合理优化,以提高金价仿真走势的准确度;及时对仿真模型中涉及的交易数据和金交所相关规定进行更新或补充,以保持仿真模型的时效性。

② 事先制定缜密的投资计划并严格执行。由于黄金(T+D)是一项保证金交易,它的价格浮动将带来投入资金更大幅度的波动。为此需要在投资计划中明确交易的止损和止赢点,并在交易过程中严格执行。

③ 每日动态跟踪基差,并深入研究其影响因素。事先设定基差出现不利于黄金(T+D)交易的各种应对措施,当基差波动超过预先设定范围时,严格采取止损策略结束交易。

(5)产品流动性安排。

“黄金挂钩结构性信托产品”的资产配置主要集中在现金(或具有很强流动性的替代产品)、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和黄金(T+D)三者之间进行分配。上述三个投资品种具有不同的风险收益特征:现金及其替代品的流动性较高但收益率极低,平均收益率大约等于活期存款利率;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的收益基本趋于稳定;黄金(T+D)的收益率则是按照现货黄金价格波动按杠杆倍数放大。在投资过程中,受托人不仅要严格限制信托财产的投资标的,而且还须全面控制各投资标的的投资比例。

通常情况下,黄金投资中以保证金方式进行放大操作的投资品种,其放大倍数应有一般性的上限。根据经验,全部合约值与本金之比不超过5:1(即,投资于黄金(T+D)的资金应大致与备跌准备金的金额相等)。在这一投资区间内,受托人可酌情调整投资比重。如果受托人对金价走势和波动区间有较为确定的把握,那么可以在黄金(T+D)的配置上较为积极一些。

2.主动型开放式黄金投资信托产品。

(1)基本框架。

图2 主动型开放式黄金投资信托产品基本结构

(2)产品增值分析。

设计思路:将相似风险收益偏好的投资者进行组合,以投资者认可的黄金投资品种为标的池,由受托人确定投资策略,并采用受托人投资管理与第三方机构托管相结合的投资管理模式。在该模式下,受托人和托管机构按信托计划规定共同执行严格的风险控制程序。信托产品募集的资金将通过信托公司投资于金交所已有的交易品种,通过金价波动对投资品种进行有效组合,为投资者获取投资收益。

(3)投资策略分析。

信托公司作为投资管理人可采用CPPI (constant proportion portfolio insurance) 动态保值技术(即“恒定比例投资组合保险”)与风险对冲保值技术相结合的投资策略:一方面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通过积极混合配置黄金交易产品获取投资收益;另一方面对黄金(T+D)与黄金现货进行资产组合配置,通过套期保值等交易方式规避黄金市场中的价格波动风险。

(4)产品风险及对策分析。

主动型开放式黄金投资信托产品的投资者可能面临以下风险:

① 投资风险。由于黄金价格受到利率、汇率、国际经济政治形势、国际原油价格、国家产业政策、黄金供求关系及相关法律、法规调整与变化的影响,投资管理人对各种影响因素把握不当可能造成投资决策失误,从而降低投资收益或产生投资亏损,进而影响黄金信托产品的预期收益率。

② 流动性风险。由于信托资金所投资的黄金品种不可视为现金直接分配给受益人,因此可能出现投资管理人在金价低位变现黄金资产以获取现金向受益人返还信托利益的情况;或出现在信托期满时投资管理人无法按期望价格集中变现黄金资产的情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受益人预期收益产生负面影响。

③ 管理风险。在信托资金的管理运用过程中,可能发生受托人与托管机构信息沟通不畅或存在理解偏差,从而影响信托产品资金运作的收益水平。

为了把上述风险降低到最低点,在操作过程中,信托公司应首先在公司内部构建一支职业化的黄金投资研究团队,并要求黄金信托计划的执行经理对未来金价走势具备很强的预见性。其次,为保证交易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完成,信托公司须在金交所开设机构交易专线,并同时采用客户编码技术保证单个黄金信托产品独立拥有交易专用账户。再次,信托公司内部除了必须具备详细的风险控制条例外,还应针对单个黄金信托产品制定明细的投资策略,并全程监控信托执行经理交易流程。

3.被动型开放式黄金投资信托产品。

(1)基本框架。

一类采用“同股同价、同股同权”的做法,即信托公司将黄金交易所已有的黄金投资产品按照既定比例组合打包构成指数化的黄金信托产品,投资者通过向信托公司发出指令自主投资于该指数化黄金信托产品以获取投资收益。投资者之间权责平等,投资收益亦无优先、劣后之分。

另一类则采用“优先/一般”的法律结构,将不同风险收益偏好的投资者进行组合,以受托人设计的备选黄金品种为标的池,由一般委托人确定管理方式,并采用一般委托人指令权和受托人指令权相结合的投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到期依据信托计划的规定按照“优先/一般”的法律结构和权属关系分配信托利益。

在实际操作中,信托公司将根据投资者风险偏好程度,视情况决定采用何种投资结构。

(2)产品增值分析。

该黄金信托产品与银行目前推出的纸黄金业务较为相似,但与之不同之处在于,信托公司可根据需要将金交所推出的多种黄金产品按照某一特定比例打包构成指数化的黄金信托产品,该产品更能够客观追踪黄金价格波动。投资者的买卖交易记录只在预先开立的“个人黄金信托账户”上体现,而不涉及现货黄金的提取。

(3)投资策略。

信托公司在此类信托产品中仅扮演受托人角色,不参与黄金投资交易。委托人借助信托公司预先制定的交易规则,根据金价波动通过低买高卖,获取差价利润。相对现货黄金投资而言,这种方式比较方便快捷,而且交易成本也相对较低,适合专业投资者进行中短线操作。

(4)产品风险及对策分析。

被动型开放式黄金投资信托产品的投资风险主要由投资者自己承担。对信托公司而言,为控制投资者风险,可以考虑为其预先设定黄金指数化信托产品投资的价格波动区间,引导投资者在合理的价格区间内完成交易。

三、实施黄金信托产品的政策建议

1.政府应从宏观层面引导黄金市场合理有序地向纵深方向发展。

我国黄金投资市场正处于新兴发展期,其内在潜力和发展前景极为广阔,在这一阶段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作用举足轻重。我国政府应广泛学习和借鉴国际成熟黄金市场成长运行的经验与管理模式,加快推进黄金市场法律法规建设、丰富黄金市场投资门类,积极倡导黄金衍生品及黄金交易方式的创新以及重视投资者队伍的培养,逐步实现黄金市场投资主体多元化。

2.监管部门应积极支持黄金市场引入信托交易方式。

黄金信托尽管在国际上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投资方式,且投资运作模式业已成熟,但目前在我国仍是新生事物。作为信托公司监管机构的各地银监局应积极支持信托公司开展此类业务创新,提高监管效率,树立层次化的监管理念。对于符合新“两规”合理创新范围内的黄金信托产品采用事后监管,推行备案制度;而对于出现突破性创新的黄金信托产品(如拓宽合格投资者范围、取消信托产品发行对自然人的份额限制等)则严格要求事先报批,实行审批制度。

理财产品设计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综合改革;改革方案

经济学院于2014年前半年进行了专业自评估,根据我院自评估情况,计划对金融学专业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进行综合改革。

一、改革目标

本次专业综合改革的总体目标为:围绕着培养适应民族地区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这个目标,对现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团队建设、实践教学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改革,以期更好的实现培养目标。总目标中有七个子目标,每个子目标服务于总目标。第一,完成对金融专业的网络课程建设,以网络课程来带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的全面改革。第二,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来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彻底转变教学中师生的位置,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第三,将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落实在教学的每门课程和每一个教学环节上。第四,探索校企合作的新途径,以校企合作来整合现有的教学资源、实践资源、科研资源等,强化学院与实习基地的合作关系,以期建立稳定的长期合作机制。第五,对金融学所有课程的内容进行综合改革,紧密结合金融专业各类证书考试。第六,改进实践教学工作,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工作较好的衔接,并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在整个本科培养过程中的作用。第七,建设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教学科研互相促进的团队,包括科研方向将逐步转向实务领域,教学团队的成员的实务能力的培养等。

二、现状概述

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可简述为能从事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及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专业工作的应用型人才。金融学专业现有在编教师12位,校外实习基地外聘教师多位,专业方向分为银行、证券、保险、理论四个方向,其中在编教师中证券方向4人,银行方向3人,理论方向4人,保险方向主要依托于保险教研室的师资。金融学专业现开设课程60门,总修读学分为170学分。所有课程分为四个模块:通识平台课、学科平台课、专业平台课、实践创新平台课,四个模块之间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在教学内容上,主要围绕以上四个方向展开,以2012版修订后的《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和实验教学大纲汇编》为依据。教学方法以多媒体辅助的传统讲授为主导,并依托金融实验室开展实验与部分课外实践活动。在考核方面,分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专业基础课已基本实现计算机组卷考核,选修课和主要专业课的考核形式多以闭卷考试或课堂考查为主。实践教学方面,主要有课内实验、课外实验开放项目、各类实习、毕业论文几个方面。近几年取得的成绩主要体现在开办了多期全校性的“模拟炒股大赛”、“期货模拟交易比赛”;实验室开放项目成果对实验教学的支持作用表现突出;学生参与各类科研项目的比重不断增加;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不断提升。教学管理方面,主要依托于学校与学院层面的相关制度开展工作,目前,金融学专业教研室层面主要从事对教师的教学进行监督,对新进教师进行辅导,定期针对教学、科研集中开会等工作,尚未形成完善的内部机制。

三、改革方案

本次专业综合建设改革的亮点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第一,网络课程的大范围开设,学科平台中的大部分课程和专业平台中的所有课程借助教师发展中心的BLACKBOARD平台开设网络课程,力争在3年内彻底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由选课的自和自愿学习的积极性。第二,对所有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调整,将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银行从业资格考试、期货从业资格考试、注册金融分析师考试、金融英语等级考试、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初级会计师考试的内容与相关课程的教学结合起来,并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鼓励学生考取这些证书。第三,考核形式的改革,主要分三个方面:1.基础理论课程要进一步加强题库建设与闭卷考试,除了期末采取计算机组卷的闭卷考试外,还应加入计算机组卷的单元考试。2.专业课程的考核形式要向多样化方向发展,课程总评成绩的构成成分将有重大创新。比如:与资格证书考试相关的课程考核将加入资格证书考试的成绩作为总评成绩的部分;期货、股票等金融产品的限期模拟交易的收益率以及排名将作为考核的重要部分,除此之外,现场答辩、上机操作、当日行情分析讲解等将作为期末考查的新形式。3.与实习基地的合作单位共同进行课程内容的建设与考核改革。部分选修课程将实行考教分离,考核环节由证券公司或银行等合作单位与任课教师共同制定考核方案,由合作单位完成评分环节,最终由任课教师、教研室审核评分工作。第四,对专业选修课的课时进行整体规划,开设小课。加入体现金融理论前沿研究成果的课程,服务于计划保送研究生和考研的学生。针对以上四个方面,具体的改革措施将从团队建设、课程与教学、教学方式方法、实践教学、教学管理几个方面展开。

(一)团队建设改革

目前金融学专业教师12人,其中教学副院长1名、院长1名、川大在读博士1人、专职辅导员2人、兼职辅导员1人、特殊情况休假1人、实际以教学工作为主的人员只有6人。根据目前的情况,团队建设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强与校外实习基地的合作,将一些有教学能力的,对教学工作有热情的,长期从事实践工作的人员吸收到专业的团队建设中来。这样既可以解燃眉之急,又可以提升实践教学的水平。在实施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必须以在编教师为主导。可以考虑每年定期向教务处、人事处报送外聘计划,该计划包括外聘人员的基本信息、拟从事的工作(课程建设、课程考试、独立授课、课外指导等)、人员的工作业绩考核。第二,鼓励在编教师考取金融领域的职业证书,对于国际性的、考试费用较高的证书考试,学院给与一定的资金支持。三年之后,金融学专业的年轻任课教师的授课资格方面,应考虑其是否持有金融领域中与课程相对应的证书。该项条件也可作为后续进人的标准之一。第三,组建科研团队。目前金融学专业的教师科研方向不统一,专业背景差异大,需要进一步作资源整合。另外,为了达成培养目标,日后的科研内容应侧重于实际的、微观领域的问题研究。科研团队的建设可以考虑加入合作单位的人员。第四,继续引进人才。近几年可以抓住国有银行降薪的契机,引进银行的一些管理人员、证券公司的中高级投资顾问等。

(二)课程与教学改革

第一,借助BLACKBOARD平台使用翻转教学法,对专业课程进行网络平台课程建设。网络平台课程建成后要能实现三个目标:1.所有课程重修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课程的资源完成对课程完整的学习。2.网络课程的资源丰富,足以支持对该课程有兴趣的学生完成自学,并能通过课程考试。3.教师的课程教学工作将从传统课堂讲授转变为课堂案例讨论、在线答疑解惑、组织考试三部分工作。网络课程建设成形后,选修课部分可以允许学生提前选择网络课程学习形式获得学分。4.采用网络课程教学后,大幅度丰富教学内容,难度较低的知识点全部由学生课外自学完成,课程的总体信息量比传统讲授模式下要有大幅度的提升。第二,对课程学时进行调整。选修课部分可以采取课程学时分割、课程配对选择的新模式。本次自评估中,专家提议开设18—20学时的小课,以提高授课效率及课程之间的关联性。根据本条建议,本次教学改革将银行、保险、证券三个方向的选修课进行重修整合,对关联性较高的两门同方向选修课程压缩课时,两门课总共36学时,一门课18学时,1个学分。学生在选课时,必须两门课同时选择。在开课时,两门课同一学期开设。例如:证券方向的选修课中《金融衍生工具》与《期货理论与实务》两门课程关联紧密,内容叠加较多,可以在同一学期开设,学生必须两门课程同时选择。前半学期开设《金融衍生工具》,18学时,后半学期开设《期货理论与实务》18学时。在二年级初次进行选修课选择时,给学生安排一次选课指导,主要介绍课程组合对专业方向与个人职业发展的影响。第三,结合专业类证书考试,对课程的内容进行调整。目前,根据金融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及金融学专业的师资情况来看,主要针对以下几个考试进行课程内容调整: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银行从业资格考试、期货从业资格考试、注册金融分析师考试、金融英语等级考试、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初级会计师考试。课程内容调整的大致思路如下,以证券方向为例。基础课部分:证券方向主要结合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和期货从业资格考试。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包括五门课程:《证券基础知识》、《证券投资基金》、《证券发行与承销》、《证券交易》、《证券投资分析》。根据目前的培养方案,《证券投资学》为该方向的基础课程,该课程在进一步调整教学大纲时应以证券从业资格考试中的《证券基础知识》课程为蓝本进行课程内容调整。该课程需要进行网络课程建设,网络授课资源与课堂讲授资源的内容加总起来,必须全部涵盖证券从业资格考试中《证券基础知识》考试大纲中的所有考点。选修课部分:《证券投资分析》对应《证券投资分析》;《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对应《证券发行与承销》;《基金管理》对应《证券投资基金》,这些选修课全部进行网络课程建设,使学生可以提前通过网络课程的学习,尽早考取证券从业资格证书。再比如,《金融英语》课程应直接与金融英语考试挂钩,在每年前半年开设,因为金融英语后半年考试。该课程的教材选用金融英语考试的指定用书,并配备中国人民银行指定的辅导用书。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帮助学生考取金融英语初级证书。该课程需要建设网络课程资源。银行方向、保险方向也将以以上思路展开课程改革。近几年,金融学专业从事保险专业工作的人员较少,建议压缩保险类课程门数。第四,加入体现金融理论前沿研究成果的课程,主要有《Matlab在金融领域的应用》、《ARCmap在经济领域的应用》、《ARCview在经济领域的应用》、《金融物理学导论》、《金融地理学》、《金融职业道德操守》(参考注册金融分析师一级考试必考课程《金融职业伦理道德操守规则》)等课程。这些课程有一定难度,主要服务于科研。因此,每门课在正式开课的前学期,先开设几次课外讲座,为任课教师积累一些教学经验。另外,该类课程主要适合于计划考研、保研的同学学习,因此在课程选择时应设置一定的基点标准,符合标准的同学可以选择该课程,该课程的考核应尽量宽松,目的只是为有这方面兴趣的同学普及该课程得基本知识。第五,考核方式的改革。考核改革的主导思想有四:1.无论专业基础课还是专业选修课都应加强分阶段考核;2.强化计算机组卷闭卷考试在基础课中的作用;3.选修课的考核形式要趋于多样化;4.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参与考核。下面针对以上几点,举几个例子来说明改革思路。例如《证券投资分析》是一门选修课,其总评成绩可以分为三部分:考勤、收益率排名、期末现场投资分析三部分,各占一定的比重。其中,收益率排名可以针对选课的同学开一学期的模拟证券投资组合大赛,即学生通过实验室的比赛,自由选择股票、基金、债券等金融产品组合,最终期末时由系统自动生成的总收益率排名来确定该项成绩。最后期末时,教师选择当日的一支股票或其他金融产品,由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一个分析报告,该报告交由与我院合作的证券公司评分,评分标准应事先由证券公司与任课教师共同制定。再比如《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是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可以考虑建设计算机题库,题目的选择应加入银行从业考试的题目。题库建成后主要用于阶段性考试,期末考试采用上机操作加现场答辩的形式分小组进行。上机操作主要使用金融实验室的《商业银行综合柜员业务模拟软件》。第六,积极联系实习基地,邀请其工作人员参与到我院的教材编写、课程建设、课堂教学等方方面面。

(三)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教师的课程教学工作将从传统课堂讲授转变为课堂案例讨论、在线答疑解惑、组织考试三部分工作。网络课程建设成形后,选修课部分可以允许学生提前选择网络课程学习形式获得学分。另外,翻转教学法在当下还存在一定的争议,基础课全部采取网络课程———翻转教学法和传统接受两种教学模式并行,以供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听课方式。各门课程在教学方法改革中,都应注意同一个问题,就是不再将一些简单的理论讲授来占用课堂的宝贵时间,基本概念、理论等简单内容全部放到网络资源中去,由学生自学。课堂上应大量使用案例和讨论等新形式。为了更好的整合教学资源,计划在部分课程中,留出2到4学时的课时,使用在线视频由合作实习基地的人员参与或在线视频或音频讲授课程。

(四)实践教学改革

第一,模拟比赛改革。目前,金融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与理论教学的联系还不是很紧密,基本处于单独运行的状态。下一步对于实践教学的改革应着力于将实践教学的工作逐步分解到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学生课外自学平台等多个方面中去。例如:股票模拟大赛与期货模拟大赛可以逐步变为经济学院对外宣传的途径之一,以及为全校学生普及金融知识的平台,而不再作为专业实践环节的主要构成部分。日后将直接面向不同的课程,根据课程的需求,专为金融班学生开设比赛,比赛的规则设定将更为严格。比如,当前期货模拟大赛的起始资金为1000万,而日后的专业性比赛中,起始资金仅10万元,操作不慎极易暴仓。比赛的结果也会在相应的课程考核中占有一定的比重。第二,毕业论文改革。本专业意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但目前的毕业论文撰写完全遵照学术论文的撰写模式进行,与培养目标相背离。计划加入体现实践性的行业研究报告、行情预测分析报告、银行金融产品设计方案等新形式,计划在未来三年中,实践性论文题目应占到论文总题目的50%。教研室在进行论文题目拟定时,可以邀请合作单位参与,共同给出论文题目,最后的论文答辩学术型题目和实务型题目分开答辩,实务型题目的答辩必须由合作单位的参与。第三,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改革。目前我院申报的该类项目中,金融占比最高,但创新项目全部属于学术研究类,创业项目与金融完全无关。建议下一步创新项目应与实务创新或科研领域涉及MATLAB、金融地理等前沿挂钩,创业项目应鼓励学生使用立项资金进行证券投资或是投向银行理财产品,项目运作过程邀请实习基地的相关单位参与指导。

(五)教学管理改革

这部分改革主要涉及教研室的制度建设问题。在学校和学院的框架下,进一步给出具体的措施来保障以上改革的顺利进行。除以上几方面外,还有一些其它方面的内容简单阐述。首先,充分发挥大学生学本营的作用,除了招募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辅导外,还应加入各类专业证书的辅导。改进奖惩机制,对于辅导同学考取证书的导生应按考取证书的人数给与奖励。鼓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邀请导生,申请教室和实验室的使用,自发性的开展学习。鼓励导生自定辅导课程计划,招募学生开展证书考试类的辅导,学院给与一定的资金支持。其次,由于教学改革的工作量巨大,金融教研室人力有限,可以考虑借助大学生学本营,为需要助教的老师招募网络课程建设助理。第三,对于每门课程的建设思路与规划,应由教研室主任单独约见每位教师共同商讨,关联课程的改革方案应由相关课程教师与教研室主任共同讨论,及时将改革进展报送主管院长。第四,改革过程本着转变思想、兼顾各方利益的原则推进。一方面要积极培养年轻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提高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给老教师足够的空间进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调整,充分发挥老教师的科研长项,与年轻教师和校外合作人员组建教学科研团队。

作者:孙光慧 杨黎琼 单位:西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