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设计美学原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关于美学的概念和理解
“美学”(Asthetik)这个术语最早出现于“美学之父”鲍姆嘉通在1735年发表的《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中,之后,鲍姆嘉通于1750年正式出版了《Asthetik》一书。随后,康德、黑格尔等赋予美学以更进一步的系统的理论形态,使之在他们的哲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古希腊哲学家对美的问题非常感兴趣,他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美的定义。比如,毕达哥拉斯学派主张美在于数的和谐关系,最美的图形是球形和圆形,克拉克利特主张美在于对立统一的和谐;苏格拉底主张美在于有用,如果分粪筐适用金盾不适用,那么粪筐是美得,金盾是丑的。柏拉图对这“美是什么”的问题展开了艰苦的探索,他否认了当时流行的各种观点,认为美是不美的事物,不是使事物显得美的质料或形式,不是某种物质或精神上的满足等,全部的对话以这样一句古希腊谚语结束:“美是难的”。由此可见,探讨“美是什么”的问题并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情。
2技术美学
技术美学(aestheticsoftechnology)是研究美意识的技术表现,以及人的精神需求与物质需求恰当结合的科学,是应用美学的分支,是技术学科及美学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
技术美学与产品设计有着非常深厚的历史渊源,可以说,产品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技术美学的诞生,引导了技术美的发展。反过来,技术美学也促进了现代产品设计审美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在产品设计中,技术美学主要体现于产品的功能、形式和材料上。
3技术美
技术美是技术美学最核心、最基本的范畴。没有技术美的存在,也就没有技术美学的产生。“技术美”是科学技术与美学完美结合的产物,是人类生产劳动充分考虑“人性化”与“协调性”的结果。“技术美”虽然以主体的人工造型取胜,却仍如自然一样,浑然天成。从构成上看,技术的主要内容是功能美,也包括形式美和艺术美的因素。其产品的造物结构形式与功能的关系等等都是技术美学本体论的重要内容。
4技术美学原理指导下的产品设计
4.1“道”与技术合规律性
“故通于天下者,德也;行于万物者,道也;上治人者,事也;能有所艺者,技也。技兼于事,事兼于义,义兼于德,德兼于道,道兼于天。”此语出自《庄子·天下》,是对“技”(技术)与“道”(美)关系的更进一步阐释。在庄子看来,道家思想中的至美之“道”最终归结为对事物本性的顺应与依从;而“技”不过是“道”的最外在、最具体的体现,因此,“技”也应该是对事物本性自然而客观地表达与展示[1]。
庄子认为,“技”应该是循法自然的至美之“道”的外在体现和具体表达,属于直观的、可感的经验与实践范畴;而“道”则是“技”的内在意蕴和本质,属于非直观的、难以传达的形而上学范畴。应该说庄子在这里传达了这样一种哲学主张:真正高超的技术(“技”)是美的本质(“道”)的体现。或者说,技术是美的本质的“外化”。
4.2产品应具有功能合目的性
《庄子·天下》中有这样一段表述:“犹百家众技也,皆有所长,时有所用。”《庄子》明言现实中的各种技术都各有各的长处,但只有那些适应时代与社会发展要求的技术才能被社会认可和接受,并得以应用。
这里,庄子在探讨技术的适用性问题的同时,也谈到了技术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问题,即技术的审美性问题(即关于技术美的问题)。在庄子看来,技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达道”或“合道”。而“合道”本身就包括“合时”与“合用”,即庄子所谓“时有所用”。
4.3功能要有力动性和社会性
技术美的特征在于表现功能的力动性,这种力动性无论在动态产品或静态产品上都可以表现出来。高耸云天的铁塔把人的视线引向天空,也把人的精神提升到超越于现实的存在。横跨江河的大桥把两岸连接起来,使道路可以跨越障碍而延伸开来。在这些静止的直观形态上,展示出充满动势活力的美的外观。这就是技术美功能的力动性[2]。
技术美这一范畴的提出,确立了物质文化领域所特有的审美形态,它对于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也许有人会说,强调技术美使人见物不见人,造成人们对于科学技术的拜物教,这是一种误解。实际上,强调技术美,正是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和技术的社会目的性,因为审美价值是以满足主体情感需要为尺度的主客体相统一的价值关系。技术美的确立,不但不会造成人们对于科学技术的拜物教,相反却能促进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和谐,因为美的事物具有与人的生理和心理的适应性。
4.4产品应具有特殊的形象性
产品的形象性主要表现在产品的感性形象上。然而技术美得以实现的积极因素和必要条件是产品的感性形象。人通过感官——眼、耳可以直接感知产品的具体形象,因此产品设计不仅要注重产品功能的合目的性,更要意识到体现产品物质载体的感性形象。基于技术美学提出,当代中国设计应积极吸收后现代设计富有价值的内容,如产品个性化、审美丰富性的追求,以改变国内某些产品单调、模仿、缺少个性等状况,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4.5产品具有文化美
文化对设计内容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文化是设计内容的直接来源,不同的文化知识形态客观上限制着对设计内容的选择。也正是因为各个国家历史、地理、人文文化的不同,决定了各个国家的设计风格的迥异。以服饰设计为例,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服饰的审美取向是不同的。世界各地的服饰设计所运用的款式及色彩等要素,是各民族在不同历史、不同地理环境条件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产物,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构成了设计文化的一部分内容。
4.6要有较大的可变性
技术和科学的发展始终是紧密联系的,科学为技术发展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和依据,而技术实践又推动科学的发展。随着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产生和运用,促进了新产品开发和老产品更新换代的加速。产品的审美标准也随着技术美的发展而变化。然而审美标准的变化直接影响消费心理和购物导向。因此,这种消费心理和购物导向则对产品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设计产品要有较大的可变性。
4.7产品要充分体现“人性化”
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美学越来越注重研究现实环境问题和技术的人性方面因素,而技术美本体提供了“人性化”尺度。“人性化”是一种全方位考虑和满足人的生存目的的设计原则,它已经成为当代设计的新潮,而人性化和技术美是紧密相连的。
技术美不像艺术美的体验那样仅与审美心境紧密相关,其审美体验中充满着智力结构中多种知识的综合作用,尤其那些技术性知识,如发明、程序、模式、结果等,使人从中感受到人类自身的创造之美,体悟到它给人类诗意生存和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之美带来的博大精深的含义,感受到人通过技术美展现而达到的人与自然相互支持和协同进化的“亲和性”关系。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技术美作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是现代设计美学特征的时代产物,对现代设计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然而,现代设计对美的表达日趋多元化,技术美仅仅是多元表达的一种手段,只有将技术美与设计的其他美学特征和影响因素有机结合,才能实现现代设计多元、和谐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室内设计;美学原理;应用室内设计是一项对于建筑物内部空间进行设计的艺术工作,是整体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室内空间的重要前提。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不同文化的交流逐渐加深,人们对于自身所居住的室内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如何满足居住者对于室内空间的精神需求,成了现代室内设计中的重要方向。室内设计不仅仅是对于室内空间进行简单划分、家具拼装等,设计过程需要结合现代的美学理念,为居住者创建一个可以满足其精神需求与生活需求的环境。
1室内设计要以美学原理为引导
在室内设计过程中,要结合室内环境的特点、建筑物的相关标准,运用设计理念、美学理念以及技术理念,实现完美的艺术创作。室内设计需要利用美学原理为设计提供有效的引导,对室内的各项要素进行综合设计,从而实现当代室内设计完美的艺术作品。室内设计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创作。室内设计离不开对美学原理的应用,其创作过程中需要满足居住者生活中的物质与精神的需求。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必须重视美学意义和审美理念在设计中的有机融合,以美学理念作为室内设计的创作方向,并对其提供引导,是现代室内设计的重要特点。
2室内设计的空间审美性
在室内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对于室内空间进行合理的设计,并且通过合理的空间利用,达到室内设计的合理性,满足居住者的视觉需求。设计时在进行室内空间设计上,要与居住者自身需求进行结合,并且从审美角度对于设计形式进行不断的探索,从而设计出具有较强特色性的空间形象。对于室内空间的划分上,要保证空间划分的合理性,为突出空间美感提供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利用不同的装饰材料,可以更好地通过质感来体现室内空间的特点,并且丰富室内空间的艺术气息,让市内空间的美感形式更加丰富。
室内空间的色彩设计必须要保证一定的合理性,保证与时代风格合拍,色彩设计要与时俱进。将色彩设计与美学原理进行良好的结合,满足不同人群对于空间美感的需求。因此,室内的色彩设计,要注重色彩的选择,将色彩对于人体视觉与心理上双重影响进行细致的分析。
3室内设计的整体审美性
室内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于多种要素进行组合,并且从整体的角度对于整体设计的艺术氛围进行营造。在设计中要合理的运用不同的要素,通过美学原理,将看似独立的要素进行整合,从而保证室内设计具备足够的审美价值。室内设计的整体性,是实现室内设计的一个重要基础,也是设计者自身设计水平的一个重要表达。建筑设计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创作形式,在创作过程中,需要对于周边的环境因素进行整体的考察。不同建筑的地理位置、生活背景、需求等都有所不同,并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居住者对于房屋审美理念也存在很大的不同。设计风格与设计理念受地域性影响,并且也受长久以来文化历史的影响。室内设计风格的形成,是多种因素作用下的结果。在进行室内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不同因素,从而保证设计作品具有良好的文化内涵。
4室内设计的材料审美性
需要对装饰材料与装饰工艺进行明确的限定,并且通过对装饰材料与工艺的选择,有效地实现设计意图,形成良好的室内美感氛围。在进行室内环境的设计上,要通过美学理论,对于室内设计材料的审美艺性系进行明确的要求,并且将艺术性与科学性进行有机的结合。室内设计与时代社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新的设计风格与设计理念都会受到当时社会潮流的影响。因此,材料的审美性也是随着社会科学不断发展而提升的,人们生活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人们对于建筑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变化当中。
5室内设计的人文审美性
室内设计在追求美学原理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实现人文化精神,将以人为本作为室内设计的重要准则。在室内设计中,要提高设计的实用性,处处将人的需求作为设计的第一要素,并且提高设计表现手法的先进性。在进行室内设计的美学研究中,可以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并且通过三维模型等,将设计成果进行展示,并且通过美学理念,对于设计作品进行不断的修改,从而更好地将人文关怀审美意义融合于室内设计之中。
6结语
室内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设计学科,其中涉及了文化、审美、建筑、心理等不同专业的内容,做好室内设计工作,必须要对于美学原理进行深入的研究。如果室内设计中,缺乏对于审美原理的应用,就会造成室内设计缺乏组织性,并且难以符合居住者的审美观念,不能满足居住者的精神需求。人类对于美学的理解一直处于变化当中的,室内设计工作需要不断地与时俱进,在美学原理的指导下,提高室内设计的文化内涵与美学价值。参考文献:
[1] 王欣远.现代室内设计中传统内涵与现代形式美学原则的应用[J].浙江工艺美术,2008(04).
关键词:美国州立大学;学院设置;学科层次
高等教育体系内部的组织结构问题己经成为制约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1999年,我国高等院校开始了连年扩招,学校规模迅速扩大,院系数量急剧增加,同时,也产生了高校学院设置盲目,数量偏多等问题。近几年,随着生源的逐年下降,入学率的逐年上升,毕业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提升高等教育质量被提上了日程。教育部于2012年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第一条指出“坚持内涵式发展。……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稳定规模,保持公办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规模相对稳定,……”十再次强调了这一政策。今后我国公办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规模将保持相对稳定,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成为首要任务,内涵式发展成为高校发展的必经之路。
美国是世界公认的高等教育强国,根据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的全球大学学术排行榜,美国大学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排第一位。州立大学是美国最富特色的高等教育类型,是美国高等教育民主化和大众化的最佳代表,与我国地方综合性大学在各自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基本处于相同层级,在学校类型和职能上也有很多相似之处。美国州立大学的成功离不开其科学的内部组织机构,学院是其最主要的学术组织机构,承担着大学主要的教学、科研与管理等任务,对大学的存在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支撑与建设性作用。因此,研究美国州立大学学院设置,对我国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学院设置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有利于促进我国数量众多的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内涵式发展。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美国州立大学
美国州立大学是指由美国州政府管辖的四年制大学和学院,由各种类型和层次的大学与学院构成,具有多样性,一般为地区综合性院校,为社会提供专业性教育服务[1]。主要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以公共机构的形式建立,并由州政府管理;第二,采取开放性入学政策;第三,主要由州政府税收资助,采取低学费政策;第四,由州级高教管理机构管理或协调。[2]
大多数美国州立大学在1862年《莫里尔法》颁布后创建,与私立大学相比,历史较短,但其发展速度和取得的成绩却令人惊叹。美国州立大学一直紧密结合社会不断变化的需求,视社会服务为其发展的根本动力,以服务地区为主要使命,以培养实用人才为主要目的,以自主发展为主要精神[3]。根据美国联邦教育部国家教育统计中心2009年统计,美国有652所拥有学位授予权的四年制州立大学和学院。其中,只有几十所大学属于卡内基基金会(Carnegie Corporation of New York)有关大学分类中拥有博士授予权的大学或研究型大学,其余绝大多数均属于综合性大学、学院,或文理学院。本文所涉及的美国州立大学均是综合性大学。
(二)学院
大学的学院制最早可以追溯到中世纪。近代以来,在知识领域不断拓展和知识分化的同时,还出现了知识综合化的趋势,导致各种横向学科、交叉学科和综合性学科不断涌现。“围绕着知识内部逻辑结构的调整和变革,以及对知识外在应用价值的推崇,人们在继承传统学院制模式合理内核的基础之上又进行了新的改革尝试,在高度分化的系所建制基础之上,逐步形成了具有现代意义的多种模式的学院制组织结构”[4]。因此,现代意义上的学院制是在知识总量快速增长、学科交叉突出、知识综合化趋势下而采用的一种组织形式。
学院是大学中的二级机构。按照不同的标准,学院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照学科标准,分为学科性学院和非学科性学院;按照举办主体,分为与事业单位联合共建学院和与其他企业联合共建学院等;按照学院办学自的有无,分为实体型学院和虚体型学院[5]。本文所研究的学院是依据学科发展原则而设立的学科性学院,一般有教学与科研功能,通常译作school、college 或者faculty,其中college一般指侧重学术研究的基础学院,如文理学院等,school一般指侧重社会需要的专业学院,如商学院、法学院等。
二、美国州立大学学院设置现状及特点分析
(一)美国州立大学学院设置数量及学科层次比例关系
伯顿·克拉克认为“学科”包括两种涵义,一是作为一门知识的“学科”;二是围绕“学科”而建立起来的组织[6]。“学科层次”是指按照美国联邦教育部颁布的学科专业目录CIP划分的学科群、学科、专业。“学科门类”是根据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和国家科学院等权威机构的统计及世界著名大学的院系设置统计等划分的。[7]
美国的学科专业目录将学科层次划分为17个学科门类、38个学科群、362个学科;我国2011年学科专业目录规定了13个学科门类、110个一级学科,《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2006年更新版)规定了392个二级学科。总体来说,美国的学科门类与我国的学科门类相对应,学科群与一级学科相对应,学科与二级学科相对应,专业与我国的专业相对应。
下面笔者选取10所具有代表性的美国州立综合性大学,对其院系设置的数量、设置标准与学科层次的关系、各学科层次的比例进行分析,以探寻美国州立大学学院设置的特点和规律(详见表1、表2)。
(二)对美国州立大学学院设置的分析及思考
1.学院数量适中
由表2可以看到,美国州立大学的平均学院数量为9.5个,大多数州立大学的学院数量为10个以下,10所大学中只有3所大学的学院数量高于10个。绝大多数州立大学的学院数量比较适中。
2.学院设置的学科层次高
从表1与表2可以看出,美国州立大学学院设置与学科层次设置的关系为:美国州立大学大多数学院按照学科门类设置,所占比例为70%以上;按学科群、学科、专业和其他标准设置的学院所占比例很小。
3.学院的学科覆盖面广
首先,大多数学院依据学科门类设置,保障了大部分学院较强的综合性。其次,一些学院并不是单纯按照某一学科门类、学科群、学科亦或是专业来设置的,而是交叉设置的。从表2下半部分可以看到,按学科门类设置的学院中,有14.92%是按学科门类交叉设置的,即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门类;还有一些是按照不同学科层次交叉设置的,如表1中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教育和心理学学院,教育学的学科层次为学科门类,心理学则是一个学科群。这种交叉设置拓宽了学院的口径,对于学科之间的融合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此外,美国州立大学的学科覆盖面很广,即使是学院较少的学校也不例外。例如,只有6所学院的旧金山州立大学的专业涉及我国学科体系中的9个学科门类和多个一级学科,还拥有一些我国没有的学科专业。其中,仅艺术和人文学院就包含哲学、文学、艺术学三个学科门类。
4.学院设置既有共同之处又不乏特色
表1显示,在美国州立大学中,有几大学院是每所学校几乎都有的,如人文学院、理学院、工商学院、教育学院、农学院、卫生和人类服务学院等。这些学院所包含的学科专业都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联,可以为其所在的州提供人才、科技、医疗等智力支持,对区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另有一些学院是各大学自身的特色,如堪萨斯州立大学的技术和航空学院、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纺织学院等,均体现了区域特色。
三、美国州立大学院系设置
对我国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启示
(一)我国地方综合性大学学院设置现状
扩招以来,我国地方综合性大学发展迅速,院系设置变化较大,但也导致了一定程度上的学院数量增长过快,缺乏设置规范。下面笔者选取我国比较有代表性的部分地方综合性大学,并对其学院设置情况进行分析(详见表3、表4)。
(二)对我国地方综合性大学学院设置的分析及思考
1.学院数量较多,应适当减少学院数量
由表4与表2对比可知,我国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平均学院数量为19.38,是美国州立大学的平均学院数量9.5的2.04倍之多。学院数量过多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管理的效率和组织的有效性。管理跨度理论认为,一名管理者直接领导或管理的下属数量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一般认为,基层管理者能有效管理的下属为15~20人,中层管理者有效管理的下属不宜超过10人,高层管理者有效管理的下属不宜超过7人[8]。管理跨度过宽或者过窄都会影响组织运行的效率。当然,这也与管理的环境、组织的规模、分权的程度、管理者的个人能力、下属的水平和素质等因素有关。一般而言,管理者的能力越强,分权的程度越大,下属的水平和素质越高,管理的环境越好,管理跨度就可以越大[9]。从管理跨度理论来看,我国地方综合性大学学院的设置应当更加集中,适当减少学院设置数量,以利于大学组织结构的有效运行。
2.院系设置应以综合性为导向
表4与表2显示,国内地方综合性大学59.35%的学院按一级学科设置,以学科门类设置的只占32.26%,而美国州立大学的学院70.53%按学科门类设置。从学院设置标准上体现出我国地方综合性大学学院的学科包容性不强,学院口径偏窄。过窄的院系设置容易形成资源壁垒,造成师资和教育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跨学科研究的开展。群理论认为,为了获取新的和互补的技术,从互补资产和利用知识的联盟中获得收益,加快学习过程,降低交易成本,克服(或构筑)市场壁垒,取得协作经济效益,分散创新风险,相互依赖性很强的企业、知识生产机构、中介机构和客户通过培养人才链相互联系形成网络,这种网络就称为群[10]。对于大学而言,其从事学术活动的部分——学院,是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而知识创新的一个重要保证就是要在一个个知识领域的边缘进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综合,即一个学院的设置要具有一定的包容性,学科群的形式更有利于知识的创新发现活动,大学组织形成一个个知识创新群会更好地实现大学的功能[11]。从以上观点来看,大学的学院设置应当适量,过多的学院必将导致较窄的学院口径,使学术交流和资源共享难以实现,对学术发展造成障碍。
3.加强理学类、工学类学院内部之间的综合
通过表1和表3的对比不难发现,我国地方综合性大学的文科学院、教育学院、医学院、经济学院和管理学院,在学院设置上基本上都是以学科门类为标准,属于规范性学院。但是,理学类和工学类的院系设置大部分按照一级学科设置。我国现行的学科专业目录中,理学包含14个一级学科,工学包含38个一级学科,以一级学科设置学院必将导致学院数量的庞大。例如,表3中,苏州大学的以下7个学院: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一级学科交叉)、纳米科学技术学院(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一级学科)、电子信息学院(一级学科交叉)、机电工程学院(一级学科交叉)、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一级学科)、城市轨道交通学院(一级学科),均属于工学类,可以合并为工程学院;数学科学学院(一级学科)、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一级学科)可以合并为理学院。表3中其他7所大学也均存在着同样的问题,由此可以推测,这是我国地方综合性大学学院设置的通病。因此,规范理学院和工学院的设置是规范我国地方综合性大学学院设置的重中之重。
总之,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学院设置应以综合性为导向,以并入或合并为准则。新增的院系、学科或专业如果在学校中有上层学院,应遵循并入已有学院的原则;如果与现有非标准性学院共同隶属于更高的学科层次,则可以综合为一个新的学科层次较高的学院;如果与现有学院关系密切,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度高,则应采取合并的原则。
注释:
①表中各个大学的学院设置情况均来源于各学校的官方网站,不包括名誉学院、成人与继续教育学院、研究生院等。学院划分标准参照美国的学科专业目录CIP-2000。学院命名中涉及不同层次的分类,以较高的层次为准,下表同理。对于一些比较模糊的交叉学院,根据其所包含的具体系别来判别其学科层次。例如,俄勒冈州立大学的公共卫生和人类科学学院的设置标准是一级学科交叉,而旧金山州立大学的卫生和人类服务学院的设置标准是学科门类交叉,原因在于前者包含的学科专业限于院系名称所涉及的学科,属于一级学科交叉设置;而后者基本涵盖了公共管理类的所有学科,还有医学和护理学院。
②④表中百分比是由四舍五入法求得,小数点后保留两位,相加总和不一定为100%。
③表中各个大学的学院设置情况均来源于各学校的官方网站,不包括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国际文化教育学院、远程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等。层次划分标准主要参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和《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2006年更新版)。学院命名中涉及不同层次的分类,以较高的层次为准。
参考文献:
[1]James J.F. Forest & Kevin Kinser.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An Encyclopedia[M]. Santa Barbara:ABC-CLIO ,2002:564.
[2]余承海.美国州立大学治理结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6.
[3]德里克·博克.美国高等教育[M].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1:13.
[4]阎光才.识读大学——组织文化的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80
[5]吴伟伟.美国著名大学内部学术机构设置研究及启示[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7:11.
[6]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7]刘念才,程莹,刘少雪.美国学科专业的设置与借鉴[J].世界教育信息,2003(1).
[8]芮明杰.管理学:现代的观点[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131.
[9]李福华.研究型大学院系设置的比较分析与理论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 (6):54.
【论文内容摘要】美学形式法则是前人在千百年来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创造形式美的规律,它是我们分析判断、创造美的对象的基本原则。形式美是符合自然形式的规律性与人的感官相统一的创造性的活动。而自然规律的形式是自然理性的体现。我们可以发现数理逻辑思维在形式美中的应用和表现非常丰富。这就是形式美的数学造型,数学的图形具有某种永存不变的纯粹的固有的特性,考察这些特征的本质与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人类体验美的最高境界。
早在古希腊时期,古希腊人就非常迷恋于抽象的数字,古希腊文明包括其艺术创造的辉煌灿烂达到人类艺术的一个高峰与这种理性的精神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在希腊古瓶、巴黎圣母院、米兰大教堂等完美的造型中,数学思维的设计所产生的和谐、稳定,给人以秩序性的形式美体验。中国古代桥梁建筑、塔和园林,也运用了数学思维中的比例分割造型,使得中国古代建筑有着独特的宁静、庄重的气质。所以数理逻辑思维在设计的美学形式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笔者从形式美的几个规律来考察其中的数学思维。
一、变化与统一原则中体现的数理逻辑思维
变化与统一从而达到和谐是艺术设计形式美的重要法则,变化与统一的和谐就是强调设计各个局部形式也就是变化的多样性在整体中的共同性和协调关系,体现设计整体形式的同一性和秩序性。变化和统一的和谐也是秩序的和谐,所以数学思维是统一和变化理性的和谐。而很多物象的美就存在于矛盾的对立与调和的理性统一中。我们可以看到水面上的波纹层层扩散,非常美,这也是数理逻辑的美的形式。同心圆的逐层扩大的确是和谐的,圆的相似和半径的渐渐增大以对立统一的形式共存于一个形式中。其他如雪花状的数学结构、各种涡线等多样性的统一的数学造型在设计中有很多的应用。人们对这种理性结构变化统一的形式美的感受是天生的也是共通的。数学思维体现的统一多样性原则也能呈现丰富性。单纯造型的埃及金字塔以棱锥体为原型,体现出稳固、坚定、浑然一体的形式美感。同时,一些现代高层建筑也包含复杂的几何构成,结合不同的数理逻辑思维形成变化多样的形式,同时,由于其理性和秩序而统一于一个整体的理性架构的形式美。
二、均衡对称的形式美特征中的数学造型
均衡对称体现在设计艺术中的视觉重量的平衡,这一原则体现在设计构图构成造型等不同方面,要求设计物符合视觉均衡,表现有秩序的形式美。逻辑思维下的数学造型设计运用其特有的理性化、量化的本质进行均衡的处理,可以形成均衡的形式美特征。如“S”形结构,能形成一种分割的动态的均衡样式,在设计中能进行多种设计应用,像中国古代的太极图和现代雕塑的各种“S”形造型,都给人以视觉均衡美的感受。均衡体现在视觉中的对称形式(左右上下对称、旋转对称、平行对称等)都有数学思维的应用。
1.规则对称,就是对称中心两边上下左右完全对称。这种对称形态是人类发现的最早的对称规律,人们对完全对称有一种普遍认同的美感。它可能源于人们对自身身体形状的美的感受。完全规则的对称需要理性的思维和数学造型数理逻辑的精密设计构成。这在纹样设计、家具设计、器物设计中有多种应用。
2.放射旋转对称,这是大自然的花卉中体现的结构。旋转对称在数学造型中的基础原型是这样:以一点为圆心画圆,以圆周等分出一定角度,旋转,配置出造型。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变化在设计中也有多种应用,它的形状多以平衡中显出运动的态势而富有表现力。
3.扩大的旋转对称,以自然界海螺的生长形式为原型。最基本的还有层层同心圆的箭耙形等,数学基本造型是这样:以两点等间隔画法,直线上任意设定A、B两点,以A为中心、AB为半径,画半圆弧B1,以B为中心、B1为半径画半圆弧1、2,如此反复于直线上求出3、4、5、6……画出连续半圆形即为旋转线形。这种对称多以涡线的形式出现,如阿基米德涡线、正方形法涡线、渐进法涡线等。数学的造型使得对称均衡富有秩序,同时充满变化。
另外,平行对称、移动对称等多种均衡形式也体现了数理逻辑思维在设计造型中的应用。
三、数理逻辑中的比例与尺度在形式美中的应用
早在公元前6—5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提出“美是和谐和比例”的观点,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也指出“美感是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的神圣的比例关系上的,各特征必须同时作用,才能产生出如痴如醉的和谐比例”。19世纪80年代,德国美学家费希那通过实验发现黄金比例最能使人产生美感,而研究发现大多数传世的艺术杰作在构图中也遵循某种比例关系。所以,比例尺度是很重要的美的形式法则,而比例尺度遵循的就是数理逻辑规律。我们来看看几个应用,体现形式美的数学比例。
1.黄金比例,它的比例是1:1.618,用黄金比分割的线段组成的矩形称为黄金率矩形。黄金比例是只有两个量构成的关系式,极具简单性、肯定性、和谐性,被公认为最美的比例而广泛应用。
2.整数比例,它是以正方形为基础派生出的一种比例,这种比率可构成一系列整数比的矩形图形。由于正方形形式肯定,派生出的系列矩形表现出强烈的节奏感,具有明快、均整的形式美。
还有均方根比例、中间值比例等,这些比例关系都体现数值关系明确,形式肯定,过渡和谐,给人以比例协调的自然和形式韵律感强的美感。
3.模度理论,它是建筑师柯布希耶根据生物自然生长受到某种数理原则的支配而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这个体系以人的基本尺度为基础,在建筑中为调节建筑各部位的构造、尺寸和比例关系而拟定了一种尺寸单位,现在逐步推广到其他设计中。模度系统中的几何网格模度可以控制所有的线段尺度,找出最好的比例关系。这一系统能应用于各种几何图案的设计、版面设计,还有中国古代建筑的隔扇和园林的花窗,现在还应用到计算机的设计中。
四、数理逻辑能体现节奏韵律的形式美
自然现象中充满着循环、变化、跃动的规律,如四季的变化、泉水的声响、人的呼吸。由于人的联想,许多符合这些规律的重复与变化的形式给人以美感。艺术设计中的节奏与韵律指的就是运用形式的重复与变化使造形物符合审美要求。节奏韵律是自由的形式美,不能简单地量化,但它也有其内部的规律,有一定的数理逻辑的表现。不少渐变的节奏中,可以找到数学中数列的规律。数列也称“模数”,是按照一定规律的级数排列,有等差模数、等比模数、费波那齐模数、佩尔数列等,它呈现一种内在的有序性,表现在外的是富有节奏韵律的形式美。在设计应用中,这种模数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和渐变秩序感。在西安大雁塔、西藏布达拉宫、古希腊的柱廊、哥特教堂的天拱造型中,都能找到这种模数关系。在平面构成中,通过这种不同数理变化形成的重复渐变交替的节奏韵律充满着各种变化,表现得更为复杂多样,形成多样视觉形象的节奏韵律的形式美。
我们在通过形式美规律构建设计美的时候,需要有一定的数理逻辑思维。依据数学这种纯粹理性思考所做出的造型,具有数理的秩序性、韵律美感,是我们进行设计时所不可缺少的思维模式。但艺术不是公式,理性代替不了感性的创造性思维,形式美主要是人们感觉上的,不能绝对化和精确化,这会导致艺术设计的完全僵化。所以数学思维只不过是我们进行形式美设计创作的一种思维,决不能完全依靠。
参考文献
[1]李立新.艺术造型概论[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2.
[2]诸葛铠.图案设计原理 [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 美术设计专业 课堂开发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霍华德•加德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加德纳认为人类的智力是多元的,主要有八种智能:(1)语言智能;(2)视觉―空间思维智能;(3)身体―运动智能;(4)音乐智能;(5)人际关系智能;(6)自我认识智能;(7)自然观察者智能;(8)逻辑―数学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是一个为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无限网络沟通的智能体系。可以建立“发掘性”的学生观、“成功感”的教学观和“多元”的学生评价观。
多元智能开发内容涉及认识、思维、创意、自然、社会、生活、自我、空间、时间、数学、语言、绘画、手工、迷宫等主题,可以均衡的培养学生开发多元智能的能力。多元智能理论认为:“视觉空间强的人,在色彩、形状、线条方面,有很强的形象思维。”如美术设计中的平面设计师、工艺美术师、造型师、环境艺术设计师等。美术设计学科中绘画教育、手工教育和美术欣赏教育是多元智能教学的有效直观的途径,是感受美、评析美、展现美、创造美的审美教育,为开发学生们的艺术天赋拓建了多元智能开发和教学的新思路。
一、美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多元智能的课堂开发
1.课堂中塑造真实情景或情景再现
如以世界著名绘画、优秀的影视、自拍纪实录像、无线广播作品作为课堂教学工具创设真实情景、语言情景,完成课堂教学的环境创建。充分运用直观的具体形象来加强对视觉思维的引导,完成美术设计教学。
2.主体性课堂的建立
通过室外写生、顶岗实习、社会体验、景区游历、户外游戏、音乐表达、娱乐竞赛、班级合作、公益资助、关爱环境与弱势人群等形式,才能建立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必须在心理、行为、环境等方面引导,完整的提供让学生能体验感悟不同形式美的教学环境。
二、多元化通道将多元智能运用于美术设计专业教学
1.空间思维能力的开拓通道,多元智能是沟通平台
美妙的语句能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美术设计教育是有目的的创造性活动,美术创作更具有它的目的性。学生们就是创造性活动的主体,活动中敏锐的观察力、形象思维力、形象判断力、形象感知力、想象能力、绘画技能得以应用。
案例:Y0706班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经历必然是不一样的,学生的异想天开却有着奇特而美丽的共同点。在多媒体的课程里,笔者设计了一个环节,利用多媒体软件录音的功能,将每位学生不同的经历录下来,在多媒体动漫制作手绘环节时播放,通过听,将不同的故事情节画下来,组合成完整的动漫故事情节。起初,同学们喜欢将所有听到的事物都画下来,或者不敢动手,当笔者和学生一起完成后,学生们都对自己的成绩做出了肯定,在多元沟通平台上开拓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2.形象感知力开拓是建立在真实情景平台上
感受各种不同类型的社会环境,是取得形象感知的直接而深刻的环节,也是对形象差异性的处理和总结。在良好的情景教学环境里,学生对形象的认识刻骨铭心。
案例1:美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有一门学科是书法,包括软笔书法和硬笔书法。笔者将学生分成了两组,一组将体育课堂上学来的小洪拳进行表演,而另一组则仔细观察,并迅速找出书法字帖中与之相似的笔画,再共同商量,一一记录一招一式与书法的笔势之间的联系。当两组相互表演、记录完以后,学生的观察力得到了提升。通过训练学生的观察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书写能力和技巧。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课堂就显得更加生动,富有生活情趣。
案例2:在创设情景的同时,兴趣教学引导是学生们获得知识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多媒体让大家情有独钟,而生活中不同的人物形象是动漫设计的素材。在如此快乐的游戏活动情景中,学生能大胆、深入地投入和创意,体现主体心理受环境激发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如在《人物速写》的教学中,笔者巧妙的安排了“人物百态”的情景,每节课让3~5名同学们为自己设计好不同的人物形象造型,表现不同人物的特有的造型。通过学生对人物模仿形象感受,学生在模仿中和绘画观察中,体会到了哪些特征是人物的主要特点和基本动态;绘画中形态捕捉准确,表现神形兼备,最大限度地训练了感知能力和观察力。
3.善用音乐启发式教学平台
“莫扎特音乐”对婴幼儿智力开发的成果是当今世界不争的事实,作为艺术的不同表达形式,使人进取的音乐有着独特的魔力。音乐的节奏与绘画的激情在普通人群中都具备共性,两者应用在一起显然是最为理想的智能平台。善用智能平台启发学生进行更好的学习,是必行的教学方式。
案例:美术设计专业的书法课《楷书创作》一课的教学过程中,W0707、Y0701班学生喜欢轻音乐,笔者在学生创作过程中,让他们听熟悉的乐曲“绿袖子”,用音乐启发孩子们对世界各种物体形象的认知、感受,感受美―理解美―应用美在乐曲的演奏中,引发了学生在此课程环节设计中完成对创造美的能力培养。
4.建立情商沟通合作平台
团队合作精神是拓展基地中,训练方式里的关键因素。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中,团体的成功是所有成员共同协作来达成的。独立完成艺术创作的实验性课堂里,学生被动参与的作品和组队协作主动参与的作品,是有着明显区别的。
案例:《设计色彩:情感色彩的表现》一课中,要求每个学生在作业纸上画出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接着将自己的情感色彩任意贴在黑板上。通过Y0702全班的合作,需要考虑相互之间怎样摆放、搭配,才能使班级绘画出一幅美丽的情感世界。这节生动的学生情感色彩的绘画课,是通过学生亲密协作创作完成的。
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艺术设计大师是难以达成的。但是,用多元智能的先进理念在艺术教学中,从主体出发开拓适合于每个主体的施教方式,可以给学生艺术创作赋予永恒的灵感。每一种智能在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们不能使每位学生成为艺术家,但可以给予学生在艺术创作中善于发现美的心灵之窗。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