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设计美学的现实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装饰艺术随着原始人类对工具的发明与使用,伴随着人类对美的追求而诞生,是人类以审美和艺术方式掌握世界的一种手段。装饰艺术审美取向的趋同性与特异性日趋明显是以条理化、规律化、程式化、理想化等艺术方法,运用美的规律得以展现。现代装饰艺术受到传统装饰艺术的影响,继而突破传统装饰艺术的审美法则的束缚,使其艺术风格更加生动活泼,赋予时代的特征。
装饰艺术内容和样式的丰富性使得现代装饰艺术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1981年袁运甫师生为北京燕京饭店设计了以中国历代文化精华为题材的壁画《智慧之光》,首次采用了传统建筑彩画工艺中的沥粉贴金工艺手段,成功的将传统的装饰题材结合现代装饰艺术设计。
一、传统文化与装饰艺术设计的内涵
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流传了数千年,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精神,从本质上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各种美好特质。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影晌着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为古人思想和精神凝结而成的精髓,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我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内涵深厚,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丰富的艺术价值。其中,有书法、绘画、雕刻、刺绣等多种艺术门类和形式,以及诸如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和有地方特色的民族节日等。传统文化的范畴非常广泛,可供设计借鉴的元素很多,但装饰艺术设计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不能照搬照抄,而应在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精髓。现代社会中,人们可以看到各种形式的艺术设计,而借鉴传统文化的艺术设计则应在对其传承的基础上进行。传统文化与艺术设计可以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在民族风盛行的当下,装饰艺术设计对传统文化的融合非常重要,在满足现代人精神审美需求的基础上,装饰艺术设计应对传统文化进行更深远的继承和创新,以在设计中更全面地体现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和价值。现代装饰艺术设计能够对人们更好地生活产生较大的引导和帮助。在设计中,设计师既需要保留传统文化的艺术特色,又要紧随时代步伐,结合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形成民族个性突出的设计风格。
二、装饰艺术的和谐统一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人类对自己的生存环境、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质量不断提出更高的需求。当今的装饰艺术设计,比以往更多地受到心理学、美学、思维科学、人类学、公共关系学、信息学、传播学等学科理论的影响。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的丰富内涵冲破了地域文化的封闭,在多维的空间中互相依存、共同发展,更具普泛性文化的特色。
1.材料
装饰艺术区别于其他造型艺术的特点之一,就是材料运用的广泛性。现代科学的发展无疑拓宽了现代装饰艺术材料的选择范畴。现代装饰艺术材料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天然材料,如橡胶、棉花、沙子、石材、蚕丝、金属、亚麻、羊毛、皮革、粘土等。另一类是人工材料,如玻璃、塑料、陶瓷、人造革、人造纤维等。现代装饰艺术的创作构思与表现有赖于材料的开发,开发材料的审美特征就是艺术再创造的过程。正如,好的雕塑艺术家在审视作品时,除了形式在上的独特及具体形象的斟酌外,还要充分考虑材料的质感美。必须熟悉不同材料的特性,才能更好塑造出优秀的艺术作品。现代装饰艺术设计特别要强调对装饰材料在形态、质感、色彩和肌理效果上进行处理。要充分展示出高科技手段生产出来的现代材料特色,又不可忽视对原始粗犷的本土材料的应用,以体现出天然材料与人工复合材料并存的审美趣味。
2.尺寸
现代装饰艺术尺度大小由所装饰的环境的尺度决定。跟架上绘画相比,装饰艺术作品的尺寸远远超过架上绘画尺度。一副大型装饰壁画则要达到几十平方米,甚至几百平方米。所以往往对观者的视觉冲击力比较强烈,观者置身于作品之中,往往给人的印象极为深刻。装饰艺术更受空间的局限,根据室内空间环境决定装饰作品的尺幅大小。
3.形式
装饰艺术比其他造型艺术更注重形式本身。形式美在任何艺术创作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装饰性强的艺术品更是强调形式美。从我国装饰艺术走过的各个历史发展时期装饰形式与作品风格的关系来看,完全可以断定美的形式发展足以构成某种相对固定的美的风格,并对后代产生深远的影响。往往形式美就是其内容,尤其是抽象艺术作品。装饰艺术与写实艺术相比,正如舞蹈和电影相比较。舞蹈更侧重于舞蹈动态美与节奏美,动作表现内容和情节是第二位。而电影更侧重在内容和具体情节上,表演的本身必须结合内容。
对形式语言的推敲经营并确定其在作品上的独立价值,往往导致作品的倾向性。许多艺术大师的经历表明其创作风格的装饰倾向特点。如:毕加索综合时期的陶艺和雕塑作品具有明显的装饰风格倾向。装饰形式语言高度概括了生活和自然的美的感受,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语言。装饰所特有的表现语言如韵律、和谐、渐变、对比、均齐、重复、律动、对称、多样统一等形式美要素,通过对这些要素的理解与把握结合艺术家的艺术修养,影响作品的成败。
三、传统工艺的运用及审美特性
着眼历史,装饰设计其实是传统工艺美术的现代化形式,二者之间必然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传统工艺美术为现代装饰设计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传统工艺美术是生活与艺术的结合,充分体现了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和强大的创造力。现代装饰设计最早见于西方世界,展现的是西方文化内涵。但只有将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内涵融入到我国现代装饰设计理念中,才能推动我国现代装饰设计的进一步发展,使其兼具实用性与强大的文化内涵。
装饰设计能够反映和传承传统文化艺术设计对传统文化的借鉴,可以表现在设计作品中的风格、色彩、材料等方面。纵观设计的发展历史,几乎每一件设计作品都被打上了深深的文化烙印。有些设计作品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如我国的古代大型建筑多体现着“天圆地方”的哲学思想。还有些作品是民族特定气节或性格的体现。传统文化与设计之间在很多时候能够相互融合。早期的艺术与文化本是一体,传统文化是时代积淀下的产物,不能将其与落后联系在一起,人们应积极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并秉持批判的精神对其进行继承发展。传统文化的影响在社会中随处可见,而摒弃民族特色的艺术设计则缺少相应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传统文化在任何时候都会对艺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通过艺术的各种形式体现出来,直接或间接地发挥着其应有的价值和影晌力。
传统图案和色彩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元素,是后人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传统图案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在我国古代,古人喜欢用图案纹饰表达对生产生活的美好寄托与希望。传统图案的形式和内容都较为多样,具有“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特点,常采取比喻、谐音、比拟等表现手法表达寓意。如传统图案中的喜鹊,代表喜事降临,作为图案可增强设计内涵。祥云图案,象征吉祥如意、生生不息,常作为装饰性图案出现在平面设计中。
传统色彩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形式,其通常包括红、白、黑、黄和青五色,代表五行中的火、金、水、土和木。色彩具有较强的视觉表现力,并被赋予一定的象征意义,如红色象征喜庆与欢乐,黄色象征富贵与地位,青色象征生机,白色象征纯洁与高贵,黑色象征沉稳与神秘。红色是传统色彩中最常见的颜色,表达出喜庆与欢乐。
传统工艺美术赋予现代装饰设计独特的审美情趣,研究传统工艺美术的历史会发现,装饰并不仅仅只是装饰,其与工艺美术的功能性完美结合到了一起。随着时代的进步,在装饰设计中融入了更多的审美情趣,功能与美实现了自然的结合,和谐统一的指导思想发挥了重要作用。而现代装饰设计偏重于技巧和制作工艺的科学、便捷、模块化,其优势也在此。现代装饰设计能够最大效率地完成设计,完全符合当今社会自由、迅捷、多元的时代特征,但装饰设计中艺术与技术的脱节造成的审美情趣的衰落同样明显。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充分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传统工艺美术的独特审美情趣理应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得到更好的传递。
四、结语
装饰艺术是生活的升华,它有独特的艺术境界。由于其实用性和审美性并存,装饰艺术在现代社会形成了它独特的艺术形式:简练、概括、夸张、变形、追求完美的意境,给人以广阔的艺术想象空间。装饰艺术是理想化的艺术,它的艺术形式是现实生活的升华和自然底蕴的呈现。现代装饰设计起源于工业发展,强调人的感受,同样崇尚对美的追求,有一定的文化因素。
关键词 动画艺术 现实意义 人文意义 审美意义 审美特征 美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0002-02
根据历史与现实,从古今中外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设计实践经验中来看,设计的概念都毋庸置疑地包含了两个内容:即功能性和审美性。功能性是设计的内容,审美性则是设计的形式。用哲学的观点来看,内容决定形式。因此,在设计的理论中,功能性应该是第一位的,而审美性则是第二位的。优秀的设计必须是内在的使用功能与外在的审美功能的完美结合,优秀的设计作品其本身也就被人们公认为艺术作品。
一、现实意义
动漫产业指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动漫产业由于具有科技含量高、能源消耗少、附加值大等特点,一直以来被业内人士称为最具潜质的朝阳文化产业。大部分人理解动漫只是指单纯的动画片或者漫画是不全面的。事实上,动漫产业应该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包括动漫图书、报刊、影视、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
就以强大的日本动漫产业为例子,日本动漫已经成为该国文化出口的主要产品,日本动画产业,是动漫产业中较大的一部分,概括的说,它是指围绕着动画这个价值中心,由各个产业部门本身以及产业部门的各个经济活动形成的经济领域。
据有关资料显示,日前全球最大的娱乐产品输出国美国,每年的动画产品和衍生产品的产值达50多亿美元。日本则通过动画片、卡通书和电子游戏三者的商业组合,年营业额超过90亿美元。而后起之秀的韩国,其动画业产值也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生产量占全球的30%,是中国的30倍。
所以,大力发展动漫产业,对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我国经济区和文化强省建设,实现祖国崛起、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二、人文意义
动画片拥有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形象和魅力深受广大群众尤其是少年儿童喜爱,动画片是迅捷有效的信息载体,它所蕴藏并传递的信息,对幼儿、青少年乃至成年人产生深远的影响。动画片在传递科学文化信息、影响人们精神生活方面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
纵观世界动画片创作发展的历史,动画艺术以一种特殊的形式使观众易于接受,是美育的最佳材料。制作的初衷看,动画艺术强调“文以载道”“寓教于乐”的思想以及“道德伦理”文化内涵,动画艺术选择的焦点集中在神话、科幻、童话题材上。许多作品的主题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思国家、社会、历史、民族渐进历程。籍历史事件的经验,探讨现实人生轨迹、思索命运变化和人性缺失之成因,寻找与社会制度、政治信仰之间的逻辑关联。
动画艺术作品能以宏观的视点积极关注、探索、拷问和思辨――在现代社会中,人类、生命、权利、道德、伦理、秩序、自然、科技、自我、发展与未来世界之间,不容忽视的重大主题。
在以日本动画为例,宫崎骏,世界的“动漫诗人”,代表了日本动画的质量与内涵的一个高峰。他在动画这种被认为是小孩子的娱乐当中加入了深切的人文关怀和环保意识,提升了动画片的高度。《萤火虫之墓》充满着对现代和未来的关注,具有高度“人本主义”的思考意识,作品再现了战争环境下,因成年人沦于群体性的人性缺失,而人为地致使无辜孩子丧失了宝贵的生命。表现战争、生存、人的本性、爱与恨,通过对战争瞬间的再现和人与人关系的,深刻描写,使人们重新认识和反思战争。同时作品反映出导演客观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东京教父》作品表达了对底层人物命运的深刻同情,对渺小人物超越自我的善良举动发出了由衷赞美,对人生灰暗经历善意鞭挞与超然的宽容。《攻壳机动队》作品为观众提出,人类在高科技未来的生存环境下,如何主宰自我命运与维持世界秩序的深刻思考。
三、审美意义
动画电影既有漫画绘画语言审美特征,也有动画电影综合艺术性及动画画面连续运动性审美特征。动画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具有独立审美意义的艺术样式,自20世纪初产生并发展以来,已经成为影视艺术领域中的别具特色的新秀,为广大受众所喜爱。与传统观念认为的动画主要面对未成年人所不同,时至今日,动画已为越来越多的成年人接受。人们喜爱美国和日本的动画片与喜爱动画片中成功地塑造的具有文化内涵的鲜活的动画形象息息相关。
【关键词】菩提青蛇;导演构思;思想立意;美学原则;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007-02
一、我们要通过演出让今天的观众思考什么
《菩提青蛇》虽然事件及人物取材于《白蛇传》,改编于李碧华小说《青蛇》,但重点以还原“青蛇”这个人物独立的人格个性,讲述现代人的欲望与本我之善的矛盾冲突:表面上白蛇所象征的“痴”,许仙所象征的“贪”,法海所象征的“嗔”造成了他们在相互的纠葛之下种下了种种因果;实际上是贪嗔痴俱全的青蛇在人性成长过程中的善恶对峙,是她的欲望与自我克己意念的抗衡。
因此《菩提青蛇》以故事当事人之一青蛇的叙述角度出发,从八百年的历史反思开始,引领观众回顾剧中人物、事件的前因后果,从而阐述这样一个思想立意:人类有着生老病死、六道轮回,也有着七情六欲、贪嗔痴毒,但是千丝万缕总关情,人们可以有着自主的选择:白蛇、许仙、法海选择了六道轮回,既享受着生而为人那因情而生的幸福感,也饱受贪嗔痴欲的折磨,继而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而青蛇的选择不再是全知视角的绝对论,她怜悯人类,觉悟自我,最终选择永离轮回,果证菩提,而菩提青蛇依旧关乎于情,但是此刻这种情已然得到了升华――有情菩萨,菩萨有情。所以,究竟什么是菩提?这将是怎样一场“觉悟”之旅?青蛇是如何完成自我成长的蜕变的?这一切,我们将让观众在轻松、幽默和情感激荡中领略那些让人头疼的人生难题,最后再让他们去思考这些问题的答案吧,那应该是在走出剧场以后的事了。
《菩提青蛇》的现实意义体现为:
1.重在佛教文化可补现代教育之偏的戏剧育人之意义
《菩提青蛇》是以戏剧教育为创作初衷的,而戏剧的教育不应是说教,应该以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美的艺术享受过程中,心甘情愿地接受心灵的洗礼、净化,因此体现着佛教文化可补现代教育之偏的戏剧育人要义;
2.用“美”的舞台呈现进行“戏剧教育”为目的的“叙述体戏剧”
《菩提青蛇》综合了“中国戏曲”的身段、文武场、锣鼓经等程式化的表演,以及“古希腊戏剧”的“歌队”,在形体与舞蹈场面中还运用了中国舞、现代舞等舞蹈元素,是一部综合运用“舞台艺术语汇”的“极大舞台假定性”的具有时空流动性质的舞台作品。使得作品不但具有戏曲语汇、戏剧语汇、舞蹈与肢体语汇的“杂糅性”,从而具有戏剧导演艺术的学术研究价值,也因其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具有社会公益推广与艺术交流价值。全新改版的《菩提青蛇》在导、表演手法,舞台美术设计,音乐、音视频效果等方面努力进行了创新。此次由师生们共同完成的舞台创作,可以说既是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的科研成果展示,同时也是科研成果反哺教学的实例。
二、如何呈现我们的演出
这个戏的处理原则应该是表现美学为主,这源于剧本结构。《菩提青蛇》剧本结构分为现实时空和非现实时空。“现实时空”包涵了“自然时空”和“物理时空”等时空概念。无论是八百年后青蛇所处的现实时空,还是由她的回忆引起的历史事件的演绎时空,都属于现实时空;而青蛇回忆事件中的“梦境”或是想象时空、她个人的心理时空,则是属于非现实时空。然而不论是现实时空还是非现实时空都是依据神话故事而来的表现性时空,因此整个戏的处理原则应该是表现美学为主的。同样,在这些现实时空或是非现实时空中还会出现歌队与青蛇的思辨、叙述,起到叙述体的链接作用,起到场次内部的间离的效果,这也应是表现美学原则的。
这种表现性美学还体现在演出中将最大化地强调舞台的假定性:在演出形式上借鉴了中国戏曲的假定性时空。四位演员登台入座便整幕不会下台,借用中国戏曲“文武场”的形式感,坐落于舞台的东南西北四角。然而,与戏曲又有所不同:演员既是角色的扮演者,又是戏剧的文武场伴奏,同时演员还是类似希腊戏剧的“歌队”。而“歌队”的运用则是一种特殊的“间离效果”。
在观演关系上,整体上还是追求舞台与观众席一分为二,保持与观众间接交流,让观众体味人物细腻的情感及其外化的心理节奏处理,要观众欣赏演员精湛的形体技巧。
我们将以灯光、多媒体、音乐音响的变化表达场与场之间的转折,许多时空的转换运用形体舞蹈进行交代,不进行暗场切换。
但是,演员间的交流、判断依旧遵循再现主义的原则,要求真情实感,尽量展现每一个人物内心的变化。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是表现手法与写实手法相结合,理性思索与情感共鸣并存,整个戏的观剧过程将是情感共鸣与理性思索交替产生的过程。我们应把握好思索与煽情这一对矛盾的关系。
三、视觉形象的处理
1.空间:我们的演出空间不追求整体以及细节上的真实,而是强调假定性并运用表现美学原则来处理。除了高低错落的几何“桥体”作为舞台后区的基本支点外,舞台前区空间基本为空的空间,一方面依靠演员之间的相互行动产生的“虚支点”来完成舞台调度,另一方面,空的空间还可以满足演员在此进行舞蹈表演和时空转换的便捷性。
舞台空间几何桥体通体白色,质感犹如磨砂玻璃,同样色质的歌队坐席使得空间具有统一性。这种灰白为主的色调便于光色的渲染,有助于全剧整体场景时空的有机转换。背景则是具有中国泼墨山水画的代表性特征,采取多媒体LED或是投影设备的背景衬托,运用FLASH动画设计突出美轮美奂的写意与诗化,有机联动的视觉形象来突显主题,衬托表演。
2.道具:演员手持道具写实与写意处理均有,写实的均是现实生活中可见的,例如剑、酒具、伞等;写意的均是神话圣物,例如仙草、仙丹等,但通过形体语汇会有典型性和提示性的交代。
3.服装人物造型:在表演上大量运用中国戏曲的元素,故事题材也是古代传说,考虑古装服装应该更有代入感,已经选择传统造型。虽然也会有现代时空以及比较现代的台词出现,但是不妨碍古装造型。由于许仙、法海、素珍既是角色又是歌队,其服装规定了其中性化基调。我们的“中性化”表达则是从色彩上要求的:颜色要整。
4.灯光:不刻意追求有光源的灯光效果,依靠灯光切分舞台空间,但要注意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同时在不丧失演员面光照度的前提下强调气氛的营造和造型的表现力。将大量使用色光,但要保持灯光干净。同时,灯光还要起到划分时空的作用。因为背景为多媒体视频设计,考虑用光要亮,灯具考虑LED染色灯、电脑灯,部分需要造型灯。
四、听觉形象的处理
1.音乐:《菩提青蛇》借鉴了电影《青蛇》中的部分音乐灵感,重新进行创作。音乐应该具有中国古典风格,纯音乐为主,但也有特殊的场次存在人声乐曲。这些音乐将完成舞蹈、形体段落的交代,烘托气氛,渲染情绪、鉴别时空以及场景转换等作用,以主观音乐为主。
2.音响:运用民乐中的打击乐器:锣鼓镲钟等,歌队演员与现场乐师配合。特殊场次考虑人声,例如三幕六场“素珍生子”。同时音响功能有二:一是规定心理节奏,强化情境;二是现场拟音,例如沙沙声响、白蛇的喘息声等。
五、表演的要求
1.表演:这个戏中当演员扮演剧中的角色时,要求演员与角色合二为一,强调在体验基础上的再体现,塑造出活生生的人物形象,这也是这个戏核心和灵魂。
在扮演群众演员和歌队时,要求演员能够迅速地转换角色身份,找到人物身上最主要的外部特征、形体特征。这种表演是高度提炼的,带有很强的假定性;
在心理时空和剧场时空中的表演,要求演员仍然以角色的身份进行表达和倾诉。
2.台词:诗化的台词并不意味装腔作势、不说人话,还是从人物出发,强调性格化的台词处理,注意体现台词中的“冷”幽默感。
3.形体:要求寻找到人物的形体感觉和情感表达方式――借鉴戏曲,但不能过于程式化,要根据人物性格特征,从生活出发,寻找到帮助演员塑造人物形象的肢体动作;舞蹈将以古典舞为主,融入现代舞的元素,凸显流畅、飘逸。武打场面则是要求有武术的美感和力量感,但也是写意的。
六、人物关系的处理
1.青蛇与白蛇的关系:这是全剧的最主要的人物关系,表面上是姐妹亲情,实际上青蛇对白蛇的依赖像是孩子对母亲的依赖。例如,当她对法海有了思慕之情,她第一个是告诉姐姐;当她以她的的视角看待白蛇和许仙的这段情感时,她认为姐姐不值得,委曲求全,于是她也因为心疼姐姐而阿谀奉承许仙;当她听到姐姐为许仙甘愿为人,经历生老病死,她第一次感到无助;于是到了第五场“欲望之梦”她将这种情绪逐渐外化,她心底的贪嗔痴恨逐渐占据心灵。为了让许仙抛弃姐姐,她试图设计白蛇现形吓死许仙,可是她知道痴情的姐姐绝不会善罢甘休,她会救活许仙,于是青蛇又想到了第二步――勾引许仙,要姐姐看清这个男人的真面目……所以说,青蛇对白蛇的依恋绝不是妹妹对待姐姐那样简单,她把姐姐当做母亲,和她谈心事,又要故意犯错引起她的重视,像极了顽皮任性的孩子。
2.青蛇与法海的关系:像所有少女一样,心中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法海就是这样一个偶像。尤其是在对比了许仙以后,青蛇更加觉得自己喜欢的男性类型是像法海那样有责任心、有能力的男人。这需要理顺第三场“缘定今生”中二人的关系。不得不说青蛇初见法海是有些胆怯的。因为法海的身份,佛光等因素是有的,而更多则是一个少女见到了偶像的紧张感。她在试着和他沟通、交流,他那慈悲、威严的形象是她所迷恋的;他那通晓事理佛法,明了人生真谛的学识是她所仰慕的,因为青蛇知道这正是她渴望明了却又不得而知的,从这一点来说青蛇是个有追求、很上进的女孩子。于是面对这样一个“导师型”的男人,青蛇的相处之道显然有些笨拙,也正因如此,她的懵懂无知,才使得法海心中留下了青蛇可爱的印象。
3.青蛇与许仙的关系:青蛇看不上许仙――优柔寡断,生性多疑。青蛇心目中的许仙是她把对于人类的自私与贪婪无限放大化:许仙是个十足的小人,贪财贪色――这其实是青蛇武断、嗔恨心重的一面,是她想当然地给人类贴上的标签。直到许仙因为白蛇的死而殉情,她对许仙的误会才彻底解除,她忽然发现她看不起的人类有也可爱的一面,她看到了姐姐常说的“情是要从一而终的”。
总之,青蛇的菩提开悟,其实是在讲述一个女人的成长问题,是她从幼稚、自私、私欲到理解、怜悯、慈悲的心态转变过程。
健美操教学课堂教学教学示范传统的健美操教学模式中知识的传授、素质的培养主要以教师讲解,学生练习、巩固为主。理性知识太多,感性材料太少,不能充分发挥学生认识的主体性。一个人如果对健美操感兴趣,就会积极参加,全力投入,并由此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
一、健美操教学的特点
健美操的教学特点就是借助体育美学这门新学科固有的特点,通过健美操教学过程中的审美活动和审美教育,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健康的审美情趣以及对美的感觉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激发学生自觉投入健美操运动锻炼的兴趣和意识。
二、体育美的概述
体育美学是体育科学的学科之一,运用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体育领域中美学规律、本质和特点的科学。体育美学不仅要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美的表现和发展变化的规律,而且还要研究人对美的意识、美的观念、美的创造在体育运动中的反映和表现形式。由于社会现实决定,体育美学在中国的萌发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
三、健美操教学中如何体现体育美
在健美操教学中教师怎样才能使美学因素合理运用到动作,形体示范与讲解之中,有效发挥其潜在的美育功能,使学生从动作、身体和心理上获得美感,这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发挥健康美的教学特征
“健康美”是一种积极地健康观念和现代意识,是机体最有效发挥其机能的状态。健美操是一种有氧代谢运动,通过较大密度和强度的身体练习,从而有效的改变体重、体脂等身体成分,提高心血管呼吸系统等内脏器官的机能,增强体质,促进学生生长发育日臻完美。学生通过健美操运动,使生命健康、强壮、充满活力和创造力而呈现出美的魅力。
2.发挥动作创编美的美学教学特征
健美操动作是构成健美操运动美的基本框架,以培养学生协调舒展的动作及健康优美的身体形态为主要目的,其教学内容基本上以体操、舞蹈、现代舞、爵士舞、武术等基本动作为。健美操教师的首要工作即为教学设计创编合理有效的教学内容,动作的创编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围绕教学目的,创编的动作力求简洁实效,使学生既能轻松掌握,又能有效发展身体,改善形体,体现出美学意义上的“简洁美”和“实用美”。
3.发挥音乐与动作和谐美的美学教学特征
动作是无声的音乐,音乐是有形的动作。音乐与健美操可以说是密不可分的,在健美操运动中,旋律优美,节奏感强的音乐,有助于练习者牢记动作顺序和掌握动作;而欢快、热烈、富有节奏的音乐,能有效的激发练习者的积极性和热情,使练习者闻声而娱,渐而入境。
4.发挥形态表现美的美学教学特征
在健美操教学中,教师的形态气质,丰富的学识内涵是唤起学生美感,引起学生兴趣的完全形象,对学生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引导性。另一体现者是学生,学生形态美的获得是教师教学成果的具体体现,其中包含着学生对形态美的理解和再创造。教学中教师无论是对身体姿态的控制还是简单的身体动作,都要求规范、到位,强调节奏感和表现力,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对姿态和动作精雕细刻,使学生身心获得美的感受和体验,形成良好动作和形态的动力定型。
5.发挥动作示范与讲解的艺术性美学教学特征
动作示范与讲解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两个重要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在教授动作时,二者相互依随、补充,经教师的创造发挥共同起作用。
健美操教学的内容十分丰富,教学中教师必然要做大量的动作示范,教师协调准确优美的示范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清晰,完整的动作表象,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并且能唤起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结论
体育美学中美的特征所具有的社会性、客观性、形象性、象征性和独创性等。在健美操的运动过程中都会有所体现,美学的内容通过健美操这个实体得以展示,健美操对于美学的内容可以加以完善与补充。在健美操教学中实施有效的体育美学教育方案,可以科学的、系统的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使学生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等能力得到全面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裴益民.论体育美的本质[J].甘肃教育学院,2002,(1)
[2]黄祁平.加强大学生体育美育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6,(2)
[3]金大陆.体育美学:人,运动,未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摘 要:任何一门人文科学研究都应当对变化着的社会文化现象作出及时而有力的回应,而且它不应该是封闭的,应该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审美向生活的倾斜,不仅是社会消费文化使然,也是它发展的内在要求。所以说仅仅只是停留在对文艺作品审美观审上是不够的,未免局限了她的发展,就应该从纯文本走向非文本形态,走向生活中有可能进行审美的场域。
关键词:日常生活审美化 非文本形态
任何一门理论的学习必然要导向实践,否则就只能是空中花园,不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现代美学原理也是一样.通过学习这门课程,不仅仅能运用其中的原理分析古今中外大量的文艺作品,而且对我们的生活和整个的人生规划,以及现实社会建设都有积极意义。
现代美学原理是用马克思整体观对美学和文艺学进行探索的尝试,它是通过能作为能动主体的人,站在人类历史的高度,整体把握人类生存事实的完整的科学方法。作为主体的人,绝不是空洞抽象的人,而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个体。
歌德笔下的浮士德博士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最好的例子。他既有追求爱情,与葛丽卿结合的感性冲动与愿望,也有追求古典艺术的理性冲动,还有实现社会价值创造,达到永恒的审美创造之冲动。一个健全的人势必要追求从感性冲动再到理性冲动,最后上升到审美创造冲动的全过程,不能只居其一或居其二,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而且这一体系所达到的高度又是通过不断否定低层次的冲动来完成的,个体的生命总是指向于共聚物高层次的各种创造,那么就必然要由否定当前不进入到更高境况之中去。浮士德的经历具有必然性,是人性的普遍表征。
如果说,学习现代美学原理仅仅停留在能分析文学作品这个层面上是远远不够的,这必须使我们关注生活,关心自身,完成人生甚至是社会的完美建构。美学必然要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或者说把美学导向日常生活中去。
这并不是臆想。各种门类的美学,如建筑美学,园林美学,饮食美学……的出现,由此可见,审美早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其中最先对这一现象发文评论的当属陶东风的《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化研究的兴起――兼论文艺学学科反思》,文章称审美活动已经超越纯艺术的范围,渗透到大众生活中,如广告设计,流行歌曲,街心花园,购物广场……等等,都表现出审美化的倾向或特征。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同这一观点,赵勇的《再谈“日常生活审美化”――对陶东风先生一文的简短回应》,文章从当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语境中生成的理论和社会现象是否符合中国的现实情况这个角度出发,质疑了命题的普适性。朱国华也发文表示, “日常生活审美化”不是一个普遍的命题。
“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一命题的提出并不是中国学者,而是英国的迈克・费瑟斯通,他1988年在大众文化协会大会上的演讲就是以《日常生活审美化》为题,后又有韦尔施在《重构美学》中倡导“全球审美化”,“经济基础审美化”,“物质审美化”,甚至提出“审美化已经成为全球性首策略” 。1988年召开的第十四届国际美学会议上弗恩特说道,“审美化正成为当今社会的首要组织原则”,“通过设计,技术以及风格化,美学已渗透到现代性生产世界,商品也具有了文化属性”。从以上几位学者的观点来看,他们所要说明的是生活和技术之间的距离缩小,甚至是界限模糊,审美已经超越纯艺术范围,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陶东风认为,“生活空间和审美空间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甚至完全丧失了。购物中心,超级市场,街心花园,度假胜地成为新的审美活动的主要场所(即使是精英知识分子也很少到高雅的美术馆,音乐厅去进行审美观赏)”。①如果我们走出去多转转,大概是会同意陶东风的观点的。深圳的市民中心和深圳图书馆,音乐厅坐落在红荔路以南的片区,单单是市民中心建筑群,就给人惬意的感受,它的楼顶是流线性设计,像一片此起彼伏的银色海浪,靠西边一点有一个略尖的穹顶,特别是到了晚上的时候,市民中心建筑群本来也有灯火,围绕在周遭的街灯都亮起来,若是能站在图书馆水墙的阳台上观望,那真是美极了的。市民中心并不仅仅是观赏性的建筑,它提供的服务和功能大得多。深圳市博物馆就坐落在东区,这里常年举办各种展览,有文物展,画展,民俗风情展等等不一而足,免费向民众开放。博物馆正门出来是一个广场,高大的热带植物呈环抱状延伸开去,树下有许多环形石礅,和高树相呼应,以供休息之用。西区为通常为各种公共功公益活动提供场地。每周这里都会举行亲子教育活动或是防火防灾知识宣讲,或者是文艺演出等等。当然这里的布置没有一般会场的呆板和严肃,枣红色的落地帘,舞台宽阔大气,简约大方的吸顶灯和装饰灯,洒下来的光线也是柔和,非常体贴人的眼睛。整个观众席设计成五舞台形,坐椅和落地帘的颜色都是庄重的枣红色,也保持一种和谐,地板是颜色较深的简易木纹板。我常常在感叹,这里给人的好感可不会比音乐厅差呢!这些地方都属于公众活动空间,但又不只是提供公共服务那么简单,或者只是一个活动场所。它们本身就具有一种吸引人的物质,一种比较轻松自由的美感。建筑物不是没有生命气息的静态物质,它已经是兼有实用功能和审美效果的有意味的人文设计。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有很多。陕西的“新唐风”建筑 ,广州天河城,深圳万象城,还有各地的城市广场等等,不仅是这些,街市上琳琅满目的广告,家电,日用品,甚至是流行歌曲歌词,手机短信等等都在挑起人们美的味觉和视觉。当然有人担心审美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是审美泛化的表现,或者说是审美民主化的症状,是审美的“祛魅”“去精英化”,但是这并不能说服所有人都表示认同,自康德提出审美的无功利以来,得到很多人的拥护,反对审美向日常生活倾斜的人则认为这种物质性的审美的美学的堕落。
“任何一门人文科学研究,在我看来都应当对变化着的社会文化现象作出及时而有力的回应”,②而且它不应该是封闭的,应该有海纳百川的胸怀。那么,恰恰《现代美学原理》对我们就有这样的要求,原理学得之后要进行研究应用,再走向现实设计,与现实生活结合,能分析我们身边的社会现象,更能够对我们的人生进行美的设计。日常生活审美化是一个必然态势,审美向生活的倾斜,不仅是社会消费文化使然,也是它发展的内在要求。
注释:
① 陶东风 著《精英化――去精英化与文学经典建构机制的转换》.《文艺研究》.2007年第12期.第17页
② 陶东风 著《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文化研究的兴趣――兼论文艺学的学科反思》.《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第168页
参考文献:
[1] 李健夫著《现代美学原理――科学主体论美学体系》.[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