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当前教学改革的核心

当前教学改革的核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当前教学改革的核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当前教学改革的核心

当前教学改革的核心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核心理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9-000-02

一、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理性认知

受社会发展与市场需求的推动,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一直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因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发展速度较快,其整体人才质量逐渐降低。理性分析,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人才质量降低是受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专业特征不突出、缺乏层次性与学生整体素质不高,是当前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缺乏个性与层次性,共性趋同特征显著

近年来,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发展速度十分快,但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安排等方面仍存在着较多问题,尤其是众多教材缺乏更新,甚至采用十几年前的教材,教学方法缺乏创新,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缺乏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关注,没有体现出教学特色。众多学校在人才培养定位上多表现出共性趋同特征,其人才培养越发难以满足当前时代对多层次、多样化与复合型人才的现实需求,不利于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人才培养定位偏高

在不同的院校中,其对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有着不同的描述,但整体来看,目前我国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在于: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具备扎实的现代经济管理理论知识、能够从事经济管理实际工作的高级经济管理专门人才。随着时展,其“高级专门人才”的内涵并没有产生多少变化,然而“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目标与我国发展的实际国情不符。事实上,经过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毕业的学生成为高级经济管理专门人才的可能性较低,甚至很大部分一部分学生无法成为高级经济管理专门人才。然而其院校所秉承的高级专门人才则会给其毕业生以一种虚假的“高级专门人才”身份,学生从内心抵触、不愿意进入到中小型企业中进行工作,一味去追求高级管理部门的稀少职务。人才培养定位偏高成为了人尽其用的一种客观限制,也是未来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改革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核心理念的分析

综合考虑知识经济发展的实际,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为宗旨,合理树立人才培养目标,需要明确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核心理念,其核心理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第一,高素质。当前时代,知识资源尤为重要,直接关系着企业竞争的成败。为满足企业需求,学校应加强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学生整体素质,推行素质交易以提高人才的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确保所培养出的人才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基础上,不断调整自我、自我教育以满足未来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推动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相统一,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创新,要求创新教育方式与教育内容,切实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第二,高能力。当前,虽然知识数量出现了大幅增长,但知识老化周期变短,知识结构综合化与知识传播数字化等特征越发显著,为此,在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过程中,要求强化学生基础理论教育的基础上,还需要切实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包括信息接受能力、信息判断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信息辨析能力、综合思维能力、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研究与组织管理能力等;第三,宽广的知识面。当前,时代要求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人才具备更为宽广的知识面与更为科学的知识结构,确保人才素质能够满足时代创新型人才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当前,在国外一些院校中十分关注学生适应社会环境能力的培养,推行“百科全书式”教育方式。在很多卓有成就的人才中,其一般是某一些学科的专业人才,同时也是其他学科的通才;第四,创新性。创新性是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理念中十分关键的一个核心理念。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创新性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即知识创新、培养创新人才与创新教育体系。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需要以学生知识创新为关键节点,充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创业精神与首创精神,引导学生更为关注自身能力的发展。进行教育体系创新,构建出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与复合型人才的教育体系。

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核心理念的创新,是推动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的现实条件与必然基础,只有在核心理念创新的指导下,方可推动教学模式的变革,并培养出满足时代需要的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

三、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路径探究

在明确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核心理念后,需要推动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教学模式变革。当前,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课程教学存在的突出性问题在于理论突出而缺乏实践操作,创新性活动少且缺乏自主创新培养,缺乏对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关注。为推动学生全面发展,需要推动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整体能力提升,发展复合型人才与具备现代管理观念与思维的人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市场竞争之中。推动教学改革,是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其改革路径主要表现为:

(一)转变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观念

传统教学观念已不适应时展的现实要求,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是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当前教学模式下,更为关注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倡导学生更多背诵理论知识,这样教育体制下的学生所具备的判断力、表现性与创造力十分有限,其整体素养难以满足知识经济与市场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为此,需要转变教学观念,除了在教学生理论知识外,还需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与创新性能力培养。基于此,需要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需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教学与研究相统一,充分重视知识的可操作性与可实践性;要求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需要与市场需求相挂钩,引入当前市场与社会中的一些问题,强化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教师发挥引导作用,试试探究性学习方式与研究性学习方式,引导并帮助学生自主拓展研究新的知识与领域。

(二)选择灵活而多变的教学方式

在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中,讲授法属于主要的教学方法,但其并不能作为唯一方法来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实际,尤其是应引入经济管理类相关的实际问题,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如选择多媒体教学、视频教学、探究性教学等,不断激发学生求知欲望,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要引导学生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学会举一反三,将知识内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而多变的教学方式,是实现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举措。

(三)引入生活素材并丰富教学内容

当前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并不能仅仅依靠课本,还可以借助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设备,不断拓展教学内容深度与广度,拓展学生眼界,不断向学生介绍经济管理类前沿变化。教师应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教学素材,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丰富与大学生生活相结合的实际问题,确保让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够更加关注实际,关注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与自我发展。

(四)以创新为着力点,推动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改革

当前,经济管理类专业改革需要以创新为着力点,确保让学生学会思考,具备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教学环节中,教师需要关注过程教学,尽量表现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并引导学生参与其中,确保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思维去解决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创新与进步,高度关注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此外,教师还需要充分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尊重并引导学生个性发展。基于此,在经济管理类专业课堂教育中,教师需要提高教学开放程度,增加学生自主探究与学习的强度。

(五)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

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需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充分反映生活之中存在的客观性问题,打破理论知识局限,将其拓展到实际问题之中并训练学生综合应用技能,强化实践与操作,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以致用,确保其不仅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能够根据实际问题中的信息提出解决方案。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引入丰富而具有趣味性、娱乐又具备知识性的第二课堂,课外活动设置需要体现自主性、创新性与实践性,作为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其需要充分拓展学生知识面,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整体素质。

四、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及其效果初析

在经济管理类专业核心理念的指导下,我校在经济管理类领域推行了教学改革,创新了教学模式,获得了相对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改革层面,采取了以下措施:其一,在教学方式上引入探研型教学方式,在给学生讲授经济管理类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求学生自主查阅相关图书与资料,引导学生自我思考,并结合生活实际问题提出选题、设计出解决方案,积极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其二,在课堂讲授过程中,邀请相关企业或一些承担有科研项目的学生活教师在课堂上介绍实际中所面对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现有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其三,邀请富有经验的企业工作人员,让其到校向学生介绍经济管理类专业知识在工作中的应用,帮助学生深入现实并发现素材,学会将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其四,选出学生设计中具备创新性与优秀的研究方案,引导并帮助学生依据兴趣成立科研实践小组,为科研小组配备一定的经费,安排高年级学生或教师来协助学生开展市场调查工作,引导学生将所学用到实际;其五,积极鼓励科研小组应用学校现有的资源,充分应用课余时间开展各项调查与谈论工作,以团队自身努力,解决科研与实践过程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在学期考核过程中,科研实践小组应将其所研究的问题通过实践报告总结出来,并发表自己的体验与相关收获。

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改革后,课程教学获得了十分好的效果。如学生学习兴趣获得了极大提升,学生更为主动投入到学习之中,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与探索知识,这些通过考核与试卷考试均可以看出,学生掌握了较好的经济管理类专业理论知识;学生思维能力获得提升,尤其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获得了极大提升,理论知识逐渐内化为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教学素材的丰富,不仅充实了教学内容,还活跃了课堂学习氛围,拓展了学生知识广度与深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科学创新能力与科研水平。简而言之,经济管理类专业通过改革创新,切实实现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参与意识获得增强,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获得肯定,具备一定的推广价值。

五、结语

当前,时展对人才培养的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专业型人才与复合型人才成为了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在经济管理类专业,为满足知识经济时展的实际需要,需要充分创新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核心理念,充分认识当前经济管理类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转变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观念、选择灵活而多变的教学方式、引入生活素材并丰富教学内容、以创新为着力点,推动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改革、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等举措实现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改革。实践证明,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改革获得了良好成效,值得广泛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滕松蓉.以创业就业为导向的经济管理类教育模式研究[J].赤子,2015,(9):332-332,333.

[2]鄢旭光.基于工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开放性试验的教学研究[J].大观周刊,2012,(29):178-179.

[3]岳梦夏.高等职业教育经济管理类专业教材建设思考[J].科教文汇,2014,(18):113-113,116.

[4]欧阳胜.针对经济管理教学改革几个问题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5,18:378-379

当前教学改革的核心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控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

一体化教学是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结合成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其核心特征是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和建立职业认同感相结合;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符合职业能力发展规律与遵循技术、社会规范相结合;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学生通过对技术工作的任务、过程和环境所进行的整体化感悟和反思,与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的统一。

一、职业学校一体化教学改革必要性

一体化教学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当前大部分职业学校把职业教育课程分为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实操模块课等三块。现有的课程模式的最大弊端是课程内容与职业操作能力要求相脱离,不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和企业对技术工人的要求,因此,必须打破原有教学模式,整合专业课程,打破传统的单科独进式专业课程体系,根据企业用人的具体要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组织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体化教学是在充分考虑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职业教育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的,目的是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一体化教学是充分考虑学生认知、掌握职业技能的规律,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技术工人的需求,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实行一体化教学改革中我们需要解决校企合作机制和实习基地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等宏观层面的问题,还需要在中观及微观的课程与教学层面上,结合产业发展需要,结合学校的办学能力积极探索,逐步推进建立适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符合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二、数控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

如图1所示,对数控专业进行一体化教学改革,首先要对数控、机械加工的行业企业调研,通过专家访谈、典型工作任务调查等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其次,根据学校现有条件整体规划合理制定可行性一体化教学实施性教学计划,编写对应的一体化教材,建设对应的一体化教学场地,实施过程性课程评价等。一体化教学的核心是一体化师资,师资是连接所有一体化教学因素的纽带,纽带连接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体化教学的质量。

图1 “工学评”一体化开发流程

笔者所在学校在数控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中选取了数控高(三年)1001班作为试点。该班为高中起点毕业生,共30人,适合进行一体化教学改革实验。改革开始前我们进行了大量的调研,组织专业骨干教师前往广州数控机床厂等多家行业知名企业了解行业对数控技能人才的要求,到兄弟院校了解其一体化教学实施的情况。当时很多学校正在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改革中遇到不少问题,有一体化场地的建设、一体化教材的开发等等,但最大的问题还是一体化师资的建设。为了保证一体化试点班级的教学质量,我们将数控专业最好的理论教师与实操教师抽调出来组建了一体化教学的师资团队,并安排一位一体化教师全程跟踪整个实验班的教学。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上,以《机械手制作》工作任务作为整个教学的载体,除了将《机械制图》和《机械设计基础》两门理论课程单独进行讲授之外,其余课程均重新整合。在机械手的制作过程中,学生要用到机械加工的设备就讲解相关的知识及操作技能。所有的学习都变得目的明确,学习是为了工作――机械手的制作,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尽早制作出自己的机械手作品,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跟踪的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哪方面薄弱,就安排教师在实训教学中穿行相关辅导,教学计划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微调整。在教学的初级阶段困难比较多,学生都是从零开始,要对基本的专业知识有个初步了解,还要掌握相关的技能,零散的专业知识相对难以理解,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主动学习各知识点,不懂及时向教师请教,这让我们改革团队得以坚持下去,到一体化教学中期时,学生基本具备了机械加工的基本操作能力、掌握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制作的过程越来越娴熟,教师上课的难度也慢慢降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团队合作、相互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

在一体化教学改革实验班最后一年下厂实习前,我们对其进行了问卷测验及专业测试。结果发现该班学生的整体动手能力比较强,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明显比其他没进行改革的数控高级三年制班级的学生要高,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好,虽然知识结构的整体性不如其他非实验班,但是学生经过完整的项目工作实践,对机械加工设备工量具的使用比非实验班好,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理解比较透彻,自我学习、合作工作、职业素养比较好。从该实验班的教学改革中可以看出,一体化教学对师资的能力要求比较高,教学的安排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上课的形式可以比较自由化,这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2013年,笔者所在学校的数控专业借助学校建设中等职业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机遇,在一体化教学改革验班的基础上推行在高中三年制高级班施行一体化教学。2013年暑假,我们按照一体化开发的整个流程进行一体化课程开发,最终确立了其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核心课程及课程标准。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有:《简单零件加工》(普车、普铣、刀具知识及刀具刃磨技术、普通机床结构原理等)、《复杂零件加工》(数控车、数控铣、数控专业英语、数控机床基本维修与保养知识、数控机床结构原理、机床夹具知识等)、《钳工技术与产品制作》(金属材料工艺学知识、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相关知识等)、《特种加工技术》(主要加工老爷车项目、特种加工基本原理、线切割、火花机的技术等)、《三维逆向成型技术》(UG软件使用)、《数控铣中级证实训》、《数控铣床高级证实训》、《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员考证实训(机械)》;专业核心课程基本以项目教学为主,个别甚至为学习领域课程为主(例如复杂零件加工课程)。

三、实施数控一体化教学改革反思

施行一体化教学改革,需要结合自己学校本专业现有专业能力去制定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一体化师资、一体化课程、一体化教材、一体化教学环境、质量评价的整体性规划方案。针对笔者所在学校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结合调研中发现的近年来各兄弟院校在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中碰到的困难,笔者发现目前数控一体化教学改革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盲目追求一体化,改革过于“彻底化”

一体化教学对师资、设备、环境、教材都有严格要求,并且他们之间有较高的“集成性”。如果条件不够成熟,盲目推行一体化,可能会出现改革后的教学质量还不如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质量。可以采取“试点班”的形式逐步推进。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是个长远过程,教学成本必然提高,对教师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都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时间去积累改进,在改革的初期可能不会有理想的明显效果,教师们应坚定信心、积极探索。

为了一体化而盲目追求一体化课程,例如《机械制图》课程,有的学校也施行一体化,合并至钳工实习中。机械制图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学生机械零件的表达,帮助学生建立空间现象能力,掌握制图的国家标准,看懂各种工程图,达到工程语言交流的目的。我们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借助现代技术手段,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解,而不是生搬硬套地融入某一实操中进行一体化。可以把实操的案例通过视频或现场观摩的形式让学生更直观的掌握制图的一些重点、难点知识。也可以在教学进程的安排中让学生先具备一定的加工知识,以便学生理解学习机械制图的真正目的。

2.一体化的模式贯彻不彻底,导致理论和实践脱节

教师习惯了将理论和实习分开教学,在实际的一体化课堂中,教师没有做到真正的一体化教学,只是把理论知识从理论课堂搬到实习场地讲解,与旧的教学模式是“换汤不换药”。一体化核心特征是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学生通过对技术工作的任务、过程和环境所进行的整体化感悟和反思,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的统一。

3.一体化师资的培养跟不上教学改革的需求

建设一支高素质、能打硬仗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是职业类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双师型”师资除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岗位技能,更要具备“项目工程师”的课堂协调掌控能力。因此培养一体化师资是改革的重中之重。随着教学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化,理论课教师与实践课教师的身份界限不断弱化,只会根据教材讲理论的教师已不受学生欢迎。受学生欢迎的是既能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实操、实习和实际生产的教师。应注重一体化教师的培养,利用外出培训学习、假期强化训练等多种培养模式大力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技术水平。

4.一体化的课程评价机制不完善

建立健全一体化的课程评价机制是教学质量、一体化持续改进的制度保证。当前一体化教学质量的高低考核评价机制尚不完善,大部分仍以最终课程考核的结果作为依据,而忽略了过程评价以及第三方包括企业、学生、家长的评价。因此,做好对一体化教学实施的过程监督和结果考核,以核对人才培养质量是否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受教育者的需要至关重要。按照管理思想,课程体系应当能够得到持续改进和不断完善,且具备自我反省和优化能力,所以需要有系统科学的过程性监控与评价作保障。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价不能仅仅我们自己说了算,还有用户(企业、学生、家长)参加评价,注重用户评价、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仅有合格的材料,先进的设备与手段,更有科学规范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全因素、全过程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保证。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的同时,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做,能有力地保证坚持以技能培养为核心,满足社会需求为能力目标的职教特色。

综上所述,面对如今数控专业招生的严重“滑坡”,而数控、机械加工企业屡现“用工荒”的供需矛盾现象,作为数控专业教师应该意识到数控专业问题的严重性,进行数控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刻不容缓,我们必须更新观念,改革创新,肩负起为这一改革的历史使命。在数控专业教学中,我们必须坚持“以生为本”、“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体化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通过一体化教学改革,使师生共同成长,树立学生数控职业认同感,培养出企业需求的“能干事”、“干成事”的数控人才,走出一条适合本校数控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交通行者”之道。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

[2]崔仁泉,黄远飞.广州模式:现代技工教育体系探索[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1).

[3]赖辉.试论中职数控专业一体化教学新探索[J].科技与企业,2013(7).

当前教学改革的核心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专业数学;教学改革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中职教育发展的快慢将直接影响到该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这些年,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发展面临着不少困惑,尤其是基础课的教育教学。我们一直在进行着教育教学改革的尝试。

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教育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主旨就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通知,对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深入推动素质教育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意见。但如何理解、推进素质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发展,是所有关心、关注中等职业学校发展人士和从业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探讨的一个话题。

1.明确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目标,实施素质教育。在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通知中所提及的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笔者总结概括了中等职业学校的素质教育目标,即实施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和以就业为导向的技能教育。

2.对加强中职教学教育改革要有着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切实做好中职教育教学的基本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职教学加速推进改革进程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不但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也是中职教育加速发展、规范教育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我们必须重视加强和改进中职教育教学工作,深入推动中职教学改革,引导中职教学沿着社会需求的步伐迈进。在中职学校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促进中职学校深化发展规模与内涵素养,这些对中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把优秀的教学质量当作中等职业学校的立校之本和发展的生命线。近年来一些教育工作者对中职教学的认识产生了一些误区,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1)教学无用观。一些中职教育工作者认为中职教育既然是以就业为主,那么只要用工单位需要便及时输送即可,教学工作只是面子工程,学不学教不教都没多大的关系。

(2)教学少用观。有的教育工作者认为学生在校学习的技能知识70%以上以后都用不到,因此在学校没必要过多的学习文化知识,从而放松了教学质量。

(3)单纯理论观。有教师认为学校是学习理论基础知识的地方,扎实的理论知识学好了就是教学质量提升了;技能教育是用工单位的职责,学校没法“教以致用”还不如不教。

(4)单纯教学观。更有甚者认为中等职业学校是学习的地方,只管发毕业文凭,至于学生能否就业、就业前景如何都是学生自己的事,与学校无关。

以上几种错误的观念都是对中等职业教学的片面认识,既误导了中职教育的发展方向,也阻碍了中职教学的规范、科学现代化发展,是必须要纠正的。

4.从多方面入手抓好中职教育的基本教学质量体系工作。要让学生全面掌握专业所需的基础知识,获得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证书;要让学生熟练运用所学的基本技能,考取技能职业资格证书;在学校学习就业所需的基本礼仪、应聘技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日常知识;要培养学生在普通话交际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自身权益维护等就业方面的知识能力;学习就业中的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知识;要尊重学生选择的权利,让其自愿选择升学继续深造或创业、就业等意向。

在这些方面中,就业是中等职业学校基本教育教学质量体系的核心和根基,因而就业也就成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标杆和生命线。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需要结合专业和就业来进行。

二、中职数学教学的现状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着基础知识欠缺、基本技能不足等问题;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普遍对文化课教育存在着恐惧或厌烦感心理,对中等职业学校也是抱着没有压力的心理来对待。从我国当前的教育政策和教育制度上看,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制度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这些都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所面临的现状。

三、中职教育教学改革

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下,中职学校要吸收现代教育教学新理念,改进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根本”,充分了解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实际学习状况为基础,认真、明确、细致的做好课改工作,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充分把握文化基础课程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对学科教学深度和广度的把握、内容的取舍,都要根据不同专业课程对教学的要求来进行,课堂教学也要在此基础上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取舍。

首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知识结构单一性较强,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专业背景下的教育工作,加强中职教师文化课程的专业学习就成为了一个突出的问题。

其次,理论联系实际,对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应提升他们学习的信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科学地设置教育教学的内容。不断更新教材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专业课程内容需要,遵从专业特色教学,对不同专业的课程设置和考核要区别对待。

当前教学改革的核心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嵌入式操作系统;教学改革;应用服务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1-0116-02

1 引言

随着嵌入技术的不断成熟及其技术装备应用的更加广泛,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激增[1]。一方面,嵌入式技术的门槛较高,需要扎实的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融合;另一方面,嵌入式处理器更新技术迅速、应用协议众多,使得各大高校不知如何入手嵌入式技术的教学工作。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根据以上特点,把相关技术分为三门必修课进行教学(嵌入式操作系统、微处理器体系结构及嵌入式应用与开发),融合贯通了嵌入式技术的核心,本文仅针对嵌入式操作系统教学展开讨论,探索一条符合应用服务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教学方法与理念。本文把嵌入式人才需求的特征及嵌入式技术本身特征相融合,对当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多个方面和多个角度探析如何进行教学方法改革。

2 嵌入式操作系统选择

当今嵌入式技术中所用的操作系统非常繁多,主要有uC/OS II、uCLinux、FreeRTOS、RTX、Arm-Linux、VxWorks、

Nucleus、Palm OS、Windows CE、Windows XP Embedded、嵌入式Linux、eCos、Symbian、Android、IOS等[4]。经过多年的国内考察,本校以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作为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教学核心,所用的host系统为Ubuntu12.04,Linux内核为linux-2.6.24.4(主要考虑与现有的实验平台相兼容),所用的交叉编译器及C库为arm-linux-gcc-3.4.6-glibc-2.3.6。

3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方法与教学任务左右不定 当前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灌输晦涩难懂的各种操作系统内核结构、BootLoader启动代码及相关抽象数据结构, 而且所开设实验都是在相关实验平台上验证,不仅学生不能深刻理解技术概念,同时屏蔽了很多相关技术细节,反而增加了学生的困惑,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对操作的理解难以深入,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没有兴趣的学生彻底搞不清楚所学的是什么内容。

教学内容过于陈旧,教学内容选择拿捏不准 现在市场上的教材都是以前陈旧的内容[2],理论环节与当今比较先进的技术存在严重代沟;实践环节大多为验证性实验,不能发挥学生的相象力和创造性。在教学内容上,很多教材偏重于原理的解释、算法上的探讨,这与应用服务型人才的培养体系是完全脱节的。根据应用服务型人才培养系统,本教研组编写了一本相关教材,现在已使用两年。

实践环节被动性高 嵌入式操作系统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以前的实践环节都是参考课程内容进行安排,灵活性不够。特别是很多实践均是在理论课后的2~3天后进行,很多情况下学生早就把理论知识部分忘得精光了。因此,学生的实践效果较差,很被动。

考核体系不合理 当前进行专业课程考核时,主要的考核内容是对学生的理论素养进行考核。这样学生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去背相关的概念及公式,这与本课程的特点是完全不相符的,对考核体系的改革与探讨是本文的一个重点。

4 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

转变教学思路 针对嵌入式操作系统这门课程操作性较强的性质,首先要明确这门课程最终目的是为ARM应用开发提供基础及构建相应工具链,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熟练Linux最基本的常用命令,能够根据芯片手册构建与之匹配的交叉工具链,从而解决实际开发应用中的问题。根据上述,教学的基本思路为先熟悉Linux命令,然后学习Shell编程,最后学习交叉工具链的配置及构建。

教学内容的编写 目前市场上的教材大部分注重内核分析为主线的教程,教材的内容过于理论化,与实际结合不够。这与应用服务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完全不相符的。针对这些问题,学校根据教学定位及自身情况,编写适合自身条件、符合地区发展需要、与行业发展相结合的教材,并根据行业发展情况更新相关内容。每章节均有与之配套的实践项目,让学生能达到所见即所得的效果,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手段的更新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后马上能够进行相对应的操作练习,提高辅导效率,学校采用小班上课、“合一教学”的教学手段,从而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教学模式。为了激发学生进行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定期举行与课程相关的设计比赛,如C语言程序设计大赛、Shell程序设计大赛,比赛结果可作为考核的一部分,从而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能力。

评价体系的改革探索 由于本课程在教学上采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方法,因此在评价体系上也得作出大胆的改革,不能采用笔试的单一评价体系,而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从各个方面评价每位学生,避免出现“高分低能、低分高能”的现象。对于参加比赛的学生,可以采用比赛结果为核心的考核方式;对于只是理论学习很好的学生,采用上机操作为核心的考核方式;对于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采用以笔试为核心的考核方式。最终的考核成绩=多元考核成绩*70%+平时成绩*30%。经过三年的探索,发现本考核方式比较适合应用服务型高校使用。

5 教学改革成效分析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对嵌入式操作系统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已经历了三个春秋,受益学生有600人之多。通过改革和探索,以培养大批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对我国嵌入式操作系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然后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思路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自编教材弥补教材知识更新速度较慢的不足。通过教学改革解决教法单一的问题,以学生为主体,边学边做,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最后形成多元化的考核体系。从学生的考核样本进行分析,本教学改革探索能够避免出现“高分低能、低分高能”的现象,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得到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廖伟强,郑崇林.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课程的教改与探索[J].大众科技,2013(164):159-160.

[2]陈卫兵,束慧,曹洪其.基于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单片机课程教改研究[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3(4):40-51.

当前教学改革的核心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时期;中专化学教学;改革措施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社会对素质教育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中专化学教学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其教学质量不高,这制约着我国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更好地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合格的实用型人才,中专化学教学如何加大改革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中专化学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新时期中专化学教学改革的意义

中专化学教学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学方式依然以老师讲授为主,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会制约学生的发展,进而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加大中专化学教学改革,实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改变以往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不断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进而也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二、新时期中专化学教学改革措施

1.教学观念的转变

新课标对教学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方法所教导出来的学生已经很难满足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我国中专化学教学中就必须积极地转变教学观念,将“要学生学”转变为“学生要学”。例如,在某中专化学教学中,老师就化学知识的难点进行圈点,由学生进行知识讲解,鼓励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等多种途径进行查阅,让学生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认识到学习的快乐,进而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为自身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中专化学教学中,教学方法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势必会影响到化学教学质量,进而不利于培养我国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为此,化学教育工作者,必须从根本上进行创新,不断转变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要立足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某中专化学教学中,教师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采用提问的形式,由学生自己去找答案。同时,老师要积极与学生交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从而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此外,学校和教师应积极改革传统的单一纸笔测试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课程学习、实验探究能力、实践活动环节等多方面的学习活动进行综合评价,以督促教师和学生在探究能力、科学素养、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方面积极探索和进步,从而逐步增强中专毕业生的综合素养和在人才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

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社会发展对专业型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作用巨大。中专化学教学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新时期,为了更好地满足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就必须重视教学改革,为我国现代社会培养更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