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校实验室应急预案

高校实验室应急预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校实验室应急预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校实验室应急预案

高校实验室应急预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安全性;应急事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034-02

高校应急事件所造成的突发状态不仅构成了对高校正常教学、管理和师生生活秩序的威胁,而且还会使高校的形象和声誉受到严重的损害,直接影响高校稳定、改革和发展。因此,增强高校应急管理意识,构建应急管理体系,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防止高校突发事件的演变,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高校必须正视的一个严峻而重要的课题。

高职院校应急事件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突然发生的、具有强烈冲击力和影响力的重大事件,需要立即采取措施加以处理。如果处理得当,无论从事态的控制还是从后期的影响来讲,都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反之,一旦处理失当,事态有可能进一步恶化,影响也可能不可挽回。所以研究和处理好高职院校应急事件的特征,以及建立应急事件处理系统十分必要。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安全性应急事件的类型

当代中国正处在社会变革时期,旧有的社会控制机制正在解体并失去效力,新型的社会控制机制正在建立但还不够完善,导致地区之间、民族之间、单位之间、家庭之间、个人之间、合法与非法组织之间的矛盾时常涌现。这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在不同程度上也渗入到高校,引起高校的发生。

高职院校大学生安全性应急事件是高校应急事件中较常见的一类事件。这类事件危及生命安全、引发身体伤害,如火灾、食物中毒、传染病爆发流行、意外伤害事故等等,其中又以意外伤害事故较多。这类事件一旦在高校发生,可能引起个人或集体伤亡,招来外界误解、指责,造成学校整体形象的损害。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安全性应急事件的特性

高校应急事件的特性,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

(一)应急性。应急事件发生前有时并无征兆,真正发生的时间、地点超出了正常的高校运行秩序和教职工、学生习惯性的心理承受能力,具有突发的特点。如果事前没有相应的预案,往往是防不胜防,使管理者措手不及。

(二)不确定性。由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人的有限理性、信息的不对称,应急往往产生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主要表现为状态不确定性、影响不确定性和应急回应不确定性。

(三)应急处理的非程序性。决策者对于应急的处理时间有限、信息有限、资源有限,应急情况下的对应策略往往不能按正常程序进行处理。

(四)应急的双重效果性。应急会带来各种损失,但应急也蕴含着机会和转机,如果决策者能抓住机会,很可能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高职院校大学生安全性应急事件出现的原因

(一)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缺失,法制意识淡薄

我国高校法制教育已经开展了很多年,但长久以来我国的法制教育主要偏重于哲学类知识的教学,忽略了对刑法等法律方面的教育。

另高职院校无论是从法律教育的师资方面、教育方法、教育途径等方面都处于高校教育的弱势一方,没有受到高校的足够重视,这就导致了学生在法制意识方面的淡薄,遇到法律侵害事件后不能很好的保护自己或没有都得到良好的约束,导致更严重的后果,让应急事件进一步升级。

(二)高职院校学生年龄偏小,自控能力较差

高职院校除招收高中后学生外,还招收一些初中后的学生,这部分学生一般家庭条件较优越,在家也得不到很好的家庭教育,到学校以后难免将一些不良习惯带入学院。另由于他们年龄偏小,所以对自身的约束能力较差,而对一些不法事件的模仿能力较强,容易导致一些如打架斗殴等安全性事件。

(三)高职院校学生数量增多,质量普遍下降

近几年,学生人数大增,生源质量普遍下降,教师工作压力大,高校辅导员工作开展速度缓慢,后勤社会化不断深入,办学层次繁多,等等,这一切使高校师生员工承受了比以前更大的压力,担负更多的责任。尤其是高校辅导员负责的人数较多,很难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学生和学生中一些隐性矛盾,有些矛盾通过日积月累往往会导致高校的一些安全事件。

(四)高校与外界的联系日益加强,诱惑增多

由于高职院校本身的定位使得校方、系、专业教研室、老师个人,以及学生都与企事业单位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与本科院校相比,这方面的联系更加紧密。

上述的校内外关系的复杂化使得问题、矛盾、纠纷出现的概率提高,增大了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四、高职院校大学生安全性应急事件的对策

(一)防患未然,开展应急意识教育与培训

为了使相关人员对应急事件的发生保持一种时刻警惕的状态,需要对其进行的相关的教育与培训活动。当然这种应急意识教育不仅是居安思危意识的强化,而且包含应对应急事件的各种技能的培训与培养。只有全体师生员工都树立起正确的应急意识,才能减少应急发生的可能;只有全体师生员工都有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才能在应急发生之际,自觉按照学校统一部署,同心同德,共渡难关。

(二)防微杜渐,建立相应的心理咨询制度

高职院校也应该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制度,一般入学以后就应该进行一次心理问卷普查,将有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通知班级负责人重点关心。成立学院心理咨询中心也十分必要,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一些简单心理问题。

大量研究表明,公开谈论并接受应急事件给自己造成的消极情绪,比压抑它能更快地消除不良影响。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学校要大开倾诉之门,通过专门化的心理咨询队伍或者受过专业化心理教育的辅导员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主动与学生交流,帮助其减缓压力。

(三)通畅沟通,提高应对应急事件的能力

提高应对应急能力的一个关键因素是进行应急管理沟通。建立完善的沟通机制和汇报制度,有利于将应急事件控制在萌芽阶段。如镇江XX学院建立了辅导员进学生公寓和学生住在一起,及时发现处理应急事件;每栋公寓建立服务站,设楼长一名,辅助辅导员老师工作;每层公寓楼选出一位层长,辅助楼长工作;每班安排一名负责人,及时汇报班级动向。通过一段时间的操作,我们发现这个方法对处理学生应急事件很有用处,解决了高校学生公寓这一管理盲区,值得我们学习。

(四)未雨绸缪,制定应急管理政策和操作程序

在突发事件管理中,借鉴和运用西方企业管理中的“项目管理”和“危机管理”理论,为形成专门针对我省高职院校突发事件的高校危机管理理论做出必要的探索。高校危机管理理论的建立需要全方位的协作。一方面,以教育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为主,展开对突发事件管理案例的评析研究,总结经验,对高职院校的危机管理理论做必要的探索。这是本课题的主要责任。另一方面,应组织一批专家不断进行前瞻性的理论研究,针对假设危机事件进行模拟探索。

高校为了面对将来发生的应急事件,要事先制定相应的应急管理制度。应当设立相应的应急监测、预警部门,分别设定应急管理人员的职责、规范应急事件的判断程序和通报方式,构建一个反应迅速的应急机制。

镇江XX学院就建立了,分管学生的院长总负责,学院办公室辅助,学院保卫处联动,系部分管主任负责,公寓辅导员老师汇报,公寓管理站学生辅助处理的大学生应急处理体系。通过这一些列的程序监管和处理,可以将应急事件控制在最初的形态,大大降低其损害和恶劣影响。

(五)痛定思痛,建立综合评估制度和善后修复制度

每次事件处理完毕后,要及时对高校的应措施及其效果等进行综合分析评估,以便总结经验教训,更好地建立健全高校的应急管理体系。该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在应急事件过后,具体负责消除应急所造成的损害,恢复高校正常的教学工作秩序。该系统应视应急大小及危害的性质、程度及损失的情况,进行有效的补救。

五、小结

高职院校安全、和谐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有很大的关联,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高职院校突发事件的应对则是和谐校园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应加强对高职院校突发事件的研究,防患于未然,建立高职院校突发事件防控处置机制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体系,以便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沉着应对,有效化解,并且要认真对待突发事件的后期处理工作,才能更好地建设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1\]何炬.加强高校法制建设提高依法治校水平\[J\].广西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02).

\[2\]李刚.健全公共应急法制应对重大突发事件\[J\].辽宁警专学报,2005,(04).

\[3\]洪兴文.论我国高校管理的法治要求\[J\].现代大学教育,2004,(01).

\[4\]王绍让,顾方磊,徐骏.高校公共危机的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新西部,2010,(02).

\[5\]刘文光.消解高等院校突发事件诱因的路径探析\[J\].社科纵横,2009,(12).

高校实验室应急预案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实验室 安全培训 安全技术 紧急预案 演练

论文摘要:本文对高校实验室造成人员、财产损失的安全事故原因进行分析,主要从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紧急预案制定和演练等方面阐述加强实验室安全培训对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作用。

0引言

高校实验室是学生培养、科研的重要依托,随着近年了高校办学规模和招生数量的不断扩大,高校实验室资源日益开放及进入实验室的人员数量和流动性增强、实验用房的限制,使得实验室安全工作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实验室的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何提高实验室安全已是每个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开展安全培训的意义

1.1 缺乏安全技能教育是造成重大事故和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给高校带来很大的财产损失和不少的人员伤亡,分析高校安全事故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实验室安全事故有硬件建设方面的问题,也有软件建设方面的原因,突出表现在安全制度不健全、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技术缺乏,应对紧急事件措施不力等方面。在具体分析每一起造成严重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重大安全事故发生过程后,我们都会痛心地发现:每一起事故在发生之初,若能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救援措施和人员逃生方法,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可以降低到很小的程度。因此,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安全技能教育和培训应放在较为突出的位置。

1.2 安全生产技能定义安全生产技能是指人们安全完成作业的技巧和能力。它包括作业技能、熟练掌握作业安全装置设施的技能,以及在应急情况下,进行妥善处理的技能[1]。

1.3 安全技能教育的必要性安全技能的训练是对从业人员所进行的安全作业实践能力的训练。实验室的安全不仅需要安全知识,同时还必须具备有必要的安全实践能力。安全知识教育,只解决了“应知”的问题,而技能教育,着重解决“应会”,以达到我们通常说的“授之于渔”的要求。这种“能力”教育,可以避免和减少实验室事故的发生,最大可能地减少应事故带来的财产和人员损失。

1.4 安全技能教育对象教师和学生是高校实验室的主要参与者,实验室教师是实验室安全工作的主要管理者和参与者,他们的素质条件、是否掌握安全环保知识以及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2]。

2实验室安全技能教育

2.1 实验室安全技能教育的目的实验室安全技能教育目的:①培养注重实验室安全的态度与价值观,养成注意安全的习惯。②掌握常用的实验室仪器及消防器材操作知识与技能;知道基本的实验室安全守则。③掌握发生实验事故的紧急应变措施,增强实验室事故的过程控制能力与方法。

2.2 实验室安全技能教育的方式在安全生产过程中,人们分析各种因素,提出防止发生事故的“3E”原则,即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和法制对策[3]。实验室安全技能则是“工程技术对策”的体现。技能与知识不同。知识主要用头脑去理解,而技能要通过人体全部感官,并向手及其他器官发出指令,经过复杂的生物控制过程才能达到目的[1]。听讲座、看录像、考试,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求 “现场教学”,通过在实际操作中给予受训者个别指导,并督促、监护受训者反复进行实际操作以达到熟练的要求。同时,受训者,特别是学生必须在实验\实践中强化安全技术的学习,积累经验,避免“纸上谈兵”。 转贴于

2.2.1 加大宣传,制定、完善实验室各项安全制度安全教育,是贯彻在学生在校教育的始终。高校可以通过各类安全的专题的讲座,报刊、图片宣传栏和专题记录片等形式,或进行相关安全知识和技能竞赛等方法,进行高校安全知识普及。同时,根据各类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制定各类行之有效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则和制度,完善实验室安全的硬件实施,制定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通过对实验室各项安全规则制度、仪器设备操作规程上墙,张贴安全警示标志等措施,营造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形成对受训者视觉冲击,挺高其安全意识。同时,必要时,还应将一些实验室常规的事故应急措施张贴在实验室相应的操作台前,有利于一旦发生事故的应急处理。

2.2.2 通过开设安全教育课程课程内容,上至国家的安全法律,下至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以及实验室安全制度、操作规程及以及反应措施。安全课程应作为生物、环境、材料医药、化学、化工、机械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以帮助他们全面了解各种事故的成因及正确处理方法,丰富知识,顺利开展专业实验、实践和专业研究。

2.2.3 制定安全应急预案安全应急预案是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的预先准备,确保在有事故发生时,能够采取及时正确的处理措施。预案需对各实验室可能面临的具体危险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处置[4]。

2.2.4 开展形式多样的应急演练实验室常见事故有:火灾、爆炸、毒害、几点伤人及设备损坏等。在安全技能训练过程中,高校应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实际,开展不同层次的安全技能培训。①各类消防器材的正确使用。通过讲座普及灭火砂箱、石棉被、泡沫灭火机、四氯化碳灭火机、二氧化碳灭火机、干粉灭火机和1211灭火机等消防器材的原理及使用范围,并组织受训者进行相关器材的操作及灭火训练。②熟悉实验室的环境,掌握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辐射设备、机加工设备、压力容器),有毒、易燃、有腐蚀或爆炸性危险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使用。③高校各实验室可结合本实验室的实际开展较具专业针对性的事故应急演练,并组织受训者参与实验室各种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以提高安全意识,完善他们的安全知识架构同时,大大提升他们的安全技能。

3结束语

高校安全工作一直是众人关注的焦点,也是高校。笔者认为高校安全管理在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珍惜生命,以人为本”,依法整治[5]的原则基础上,加强安全技能培训,提高师生预防和处理事故的能力,是高校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待进一步提高的方面。

参考文献:

[1]安全管理网(safehoo.com).

[2]金海萍,阮俊,冯建跃.高校实验室安全与环保教育方式和内容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3):185-197.

高校实验室应急预案范文第3篇

所有存放放射源与射线装置的房间应当有完整的安防系统,包括“人防”、“物防”和“技防”。“人防”指所有房间应处于安保人员的巡视范围内,并且做到定时巡视。“物防”指符合安全标准的防盗门、防盗窗。“技防”指监控、门禁、红外报警、安全联锁等技术安全手段。

2专门的辐射安全管理机构

核专业应当建立系一级的辐射安全管理机构,例如,辐射安全领导小组。辐射安全领导小组应由系主任担任组长,实验室主任担任副组长,放射源与射线装置的一线操作人员或管理人员为组员。辐射安全领导小组的职责主要为以下三点:制定系一级的辐射安全规章制度并保证实施;定期组织辐射安全检查并确保整改要求的落实;负责辐射事故的应急处置。

3专业的人员资质及培训

3.1人员资质

放射源与射线装置的一线操作人员或管理人员应当为教师或专职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并具备一定的核专业知识背景及工作背景。本科生或研究生因其流动性大且与学校不存在雇佣关系,只能协助管理,不适合作为唯一的管理责任人。

3.2外部培训

放射源与射线装置的一线操作人员或管理人员上岗前应参加环保部门组织的放射性操作人员培训并取得证书,做到持证上岗。证书到期前应参加复训,保证证书在有效期内。

3.3内部培训

核专业实验室应定期组织辐射安全相关人员进行内部培训,以掌握最新的辐射安全法规和要求。内部培训应当有培训内容记录、培训后考核记录及培训效果反馈。

4严格的使用申请与登记制度

4.1“固定式”放射源与射线装置

每一个“固定式”放射源与射线装置应指定专门的教师或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学生需要使用时应提供由导师签字批准的申请单,申请单的内容应包括“样品名称”“样品数量”“用途”“预计使用时间”“学生姓名”等信息。简单仪器可以由学生在管理人员的指导下使用,复杂仪器应由管理人员进行操作。“固定式”放射源与射线装置的使用应有使用记录,使用记录应包括“使用人姓名”“导师姓名”“样品名称”“样品数量”“开始使用时间”“结束使用时间”等信息。每一次使用记录需有使用人和管理人员签字确认。

4.2“可移动式”放射源与射线装置

所有“可移动式”放射源与射线装置未使用时均存放于“源库”。“源库”由专门的教师或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管理,遵循双人双钥匙的管理原则。学生需要使用时应提供由导师签字批准的申请单,申请单的内容应包括“核素名称”“领用数量”“用途”“预计使用时间”等信息。“可移动式”放射源与射线装置进出“源库”时应有领用与归还记录,记录应包括“领用时间”“核素名称”“领用数量”“编号”“用途”“归还时间”等信息。每一次领用和归还需有领用人和保管人签字确认。 完备的辐射防护用品放射源与射线装置的一线操作人员或管理人员应配备足够的防护用品。防护用品包括辐射监测仪、报警仪、个人累积剂量计、工作服、手套、防护服等。 完整的个人健康档案应对所有放射源与射线装置的一线操作人员或管理人员建立完整的健康档案。健康档案应包括个人信息(如“姓名”“岗位”“工作年限”等)、个人累积剂量值、体检报告以及职业健康评估报告。其中,个人累积剂量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监测。体检为每年度卫生部门组织的放射性操作人员专门体检。职业健康评估报告为核专业内部根据个人累积剂量值和体检报告结果做出的综合性年度评估。 定期的辐射环境监测对“固定式”放射源与射线装置的存放地点以及“源库”应当定期进行辐射环境监测。辐射环境监测分为外部监测和内部监测。

4.3外部监测

外部监测即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环境监测,包括辐射环境、土壤及可能涉及的三废排放,监测结果必须有正式的书面报告。

4.4内部监测

内部监测由核专业内部的辐射安全管理人员定期对辐射环境进行监测。一般根据监测方案使用辐射监测仪器检测各个监控点的辐射剂量。内部监测所使用的仪器应当经过计量部门校准并在有效期内。内部监测应做好记录并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估。

5充分的事故应急准备

5.1应急预案的制定和修订

应估计核专业实验室所有放射源与射线装置可能发生的辐射事故,针对每一种可能性制定出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应包括应急行动小组成员的联系方式及分工、应急行动的步骤、上级主管部门及外部救援的联系方式等。应急预案内容应定期进行修订,以更新应急联系方式以及加入新的法规要求。

5.2应急物资

应将应急物资存放于专门的储物柜。应急物资应包括应急预案的副本、伤员急救药品、应急需要的工具、事故报告的表格、文具等等。

5.3应急预案的演练

应定期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演练方案及报告应做记录。

6多层次的辐射安全检查

高校实验室应急预案范文第4篇

1 加强护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护理实验室是医学院校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和地方政府对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大幅度增加,护理实验室在软硬件方面得到质的提升。同时,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教改工作的深入,护理实验教学和科研活动工作力度加大,实验项目越来越多,实验形式越来越丰富,开设了开放性、设计性、综合性等多样化实验。护理实验室除正常实践教学外,全天候对师生开放,进入实验室的人员激增且流动性大,实验设备使用频繁,安全工作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从而对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认真剖析实验室的安全隐患,建立健全规范、合理、高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实验室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创建一个安全的教学和科研实验环境,对学校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2 实验室的安全隐患

2.1 安全意识淡薄,实验操作不规范

分析事故产生原因可知,60%以上的实验室事故是管理者或操作者缺乏安全意识引起的[3,4]。例如:实验人员在实验过程中由于缺乏安全意识而操作不规范,甚至违反规程操作;实验结束后没有及时关闭仪器设备、水、电等。在实验室安全检查中发现的一些安全隐患,有的是因为学生和教师安全意识淡薄造成的,有的则是虽然明知存在安全隐患,却因为存在侥幸心理,甚至根本不在乎造成的。高校中重教学科研、轻安全环保的思想依然存在,师生没有正确认识和对待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事故。另外,学生不认真学习和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使其难以真正落实。

2.2 压力容器的安全隐患

护理实验室涉及的压力设备以压力容器为主,包括氧气钢瓶、空气压缩机、储气罐、高压灭菌锅等。为实验方便,管理人员将氧气钢瓶随意放置在实验室内,没有妥善固定,没有醒目的标志,搬运和使用不规范。护理实验室压力容器缺少安全设施和专人监管,防爆系统不健全,缺少相应的规章制度,或制度建立后落实不到位,给使用与管理留下安全隐患[3]。压力容器一旦发生事故,将造成非常严重的危害。

2.3 火灾的安全隐患

在护理实验项目中,特别是在中医护理操作中,使用明火是常规操作之一,如拔火罐、艾炙、温针灸等操作项目,同时,护理实验室病床多,被服类易燃物品多,如床单、被套、床帘隔、手术衣、隔离衣、各类包布和治疗巾等,如果操作不当极易引起火灾。

2.4 医疗锐器物的安全隐患

护理实验室大量使用注射器,输液器,手术刀、剪,安瓿,玻璃棒以及温度计等,使用不当易造成扎伤、割伤、刺伤等外伤。学生在练习操作时容易发生医疗锐器外伤事故,损伤后引发感染的风险较高。

2.5 实验废弃物的安全隐患

由于实验室教学和科研任务繁重,产生的实验废弃物越来越多,如一次性输液器、针筒,医用纱布,消毒棉签、棉球,各类引流袋等。这些医疗垃圾如果得不到有效管理,随意倾倒排放,将给校区及周边环境带来严重污染。

3 护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

3.1 完善及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科学规范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实验室正常、高效运转的有力保障,也使管理者和执行者在工作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5]。实验室在学院的领导下坚持“安全第一,防范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的安全法律法规,制定了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如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则,学生操作守则,实验室安全卫生制度,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等使用和存放制度,实验室安全用电用水管理办法,实验室使用明火管理办法,特种大型精密、贵重仪器使用、维修保养管理制度及安全管理办法,“三废”处理规定等。有了健全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即奠定了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

3.2 加强实验室安全监督检查

学校安排专人负责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按照“日常检查和节假日重点排查相结合,安全教育和重点防范相结合”的方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记录在册,及时处理,确保整改工作的顺利完成。每个实验室都配备安全责任人,每天下班前检查各个楼层的安全和卫生工作,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有效预防了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每个实验室都安装门禁管理系统,教师和学生凭校园卡出入,杜绝了实验物品的丢失,保证了实验室日常工作中各种安全设施的完好。

3.3 加强师生安全意识教育

实验室的安全意识,是实验人员必须具备的心理意识。学校按照“全员、全程、全面”教育的思想,组织师生参加专业性的安全教育活动,开展各种预案演练、急救知识培训与操作等活动。实验室安全员定期对实验教师、学生开展防火、防盗、防破坏、防自然事故的“四防”教育和道德教育。做到所有实验教师熟悉消防器材的摆放位置及使用方法,掌握意外事故的现场处理方法。实验中心主任每学期主讲两次安全知识专题讲座,结合安全教育片观看实际案例,让教师掌握一定的安全技能,增强安全意识和责任心,将安全知识贯穿在整个实验教学中。在我校,实验室安全教育是新生始业教育的重要环节,考试合格的学生才能进入学校实验室进行学习和参加科研活动。学校鼓励教师外出参加安全教育培训,通过交流与探讨,不断学习国内外高校及同行业实验室建设的先进管理经验[6]。采取多种途径加强安全教育,加大安全宣传力度,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及安全防范技能,让“安全第一”的理念深入人心。

3.4 严格规范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规范是实验成功及安全的重要保证。在实验过程中,指导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正确掌握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将避免人身伤害的理念渗透到实验的每个环节。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拔火罐操作中,学生应学会正确使用95%的酒精燃烧和灭火的方法,操作时应避开床帘隔和被服类易燃物品。(2)使用注射器时指尖不能触及针头,操作完毕不要回套针帽,禁止用手分离污染的针头和注射器。在配置药液时,为防止掰安瓿划破手指,可包裹纱布或使用创可贴。(3)传递各种锐器时应使用容器传递,针头、刀片、缝合针用后立即放入坚固、耐刺、防渗漏的容器内,并立即盖好盖子,贴上标签。(4)接触各种与血液、体液有关的操作时应戴手套。在实验教学中,规范各项操作程序,纠正学生在操作练习中的不良习惯和行为,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3.5 压力容器的安全使用

压力容器使用的维护保养坚持“预防为主”和“日常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的原则,保证其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学校在每学期初和学期末请专业人员检修、维护压力容器,确保其安全正常后才可使用。在运行期间经常巡回检查,发现操作中或设备上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消除隐患,保证容器的安全运行。每个实验室分别直立放置1个氧气钢瓶,统一采取固定架稳妥固定,远离热源,避免阳光暴晒和防止强烈振动,瓶体有明显的“易燃”“易爆”“满”“空”和“四防”标识,防止引起火灾、爆炸或倾倒等事故发生,并建立常规记录档案。

3.6 加强废弃物的处置管理

实验结束后,将废弃物按类别放入相应的收集容器。每个容器上有明显标识,如废弃物名称、主要成分与性质,并保持清晰可见。确保容器完好无损,杜绝盖子破损等一切可能导致废弃物泄漏的隐患。将危险废弃物收集容器存放在符合安全与环保要求的室内特定区域,且做好相应的记录。定期集中回收实验室废弃物,交由学校指定的职能部门统一处理,切实做好实验室废弃物的分类、收集、处置工作,从根本上消除医疗垃圾带来的安全隐患。

3.7 制订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起到减少实验室安全事故,降低损失,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将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内的作用。学校应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实验室安全事故,制定一系列应急预案,将应急工作规范化,定期演练,提高对突发事件的紧急处理能力。

高校实验室应急预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放射性同位素 安全管理 制度完善

一、前言

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工作是学校教学、科研顺利进行和学校稳定的基础性工作。随着我国核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放射性同位素在高校中的应用也日益频繁,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放射性同位素种类和数量也不断增加,在新的管理形式下,对我们管理者也提出了新的课题和要求。

二、放射性同位素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不顺畅

现阶段,许多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工作都由保卫处、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或负责学校环保的部门及院、系负责,形成了管理部门多,体制相对松懈的局面。由于部门之间的不协调而出现管理盲区,不仅管理机构之间产生不必要的摩擦,降低了管理的效率,而且容易出现互相推委,导致“三不管”的现象出现。

2.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部分高校管理人员缺乏专业水平和技能,又不能主动及时的对国家新的法律、法规进行学习,近而,不能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规范的辐射安全管理制度,存在制度框架不合理,内容滞后,职责不明确,要求不够细化的情况。

3.安全意识淡薄,教育培训不足

(1)安全意识淡薄

安全意识淡薄一直都是高校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尤其辐射安全防范意识淡薄更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从辐射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最直接的就是管理和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

(2)缺少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

安全意识淡薄的根源在于技术教育的欠缺。辐射安全教育和培训不足是目前高校普遍存在且不容忽视的问题。

4.管理成本提高,经费投入不足

放射源在高校教学、科研中广泛应用,放射源的种类、数量也不断增加,辐射场所不断改建、扩建,不仅加大了管理的难度,更提高了管理成本,可是对放射源的管理经费投入没有提高,是一个困惑着放射源管理工作的严重问题。

1.明确管理职能,落实安全管理责任

建议成立校一级的辐射安全领导小组。由主管校长任小组组长,保卫处、设备处等职能单位负责人任副组长,使用单位的实验室主任或行政领导为组员。领导小组负责全校放射性同位素管理的统筹领导工作,包括制定规章制度,日常检查监督,明确安全管理责任,与校,院(所),系,实验室相关责任人逐级签订责任书。

2.完善管理制度,积极监督落实

高校应制定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管理办法,用学校红头文件的形式明确管理机构、职能和放射性安全管理工作的要求。应制定放射性物品购置、存放、领用、使用、废物处理、退役等具体管理细则。细则中应明确规定,购置、报废放射源等事务必须经“领导小组”批准才能执行,不允许任何单位擅自购置或报废处理放射性物品。主管职能部门在制度实施后要定期或不定期对使用单位进行检查,填写检查记录。对于检查中发现问题的单位,应立刻暂停其放射性工作资格,并根据情况进行处罚。

3.充分利用先进的安防设备,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应充分利用先进的安防设备,坚决禁止安防设备闲置不用、资源浪费现象。各院校都应配备固定式或便携式的辐射监测仪。每一个放射性工作人员都应佩戴个人剂量仪并定期检查,个人剂量显示超标的工作人员停止其从业资格,必须再次经过安全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放射性库房的入侵报警、视频监控系统应有定期的检查、维护记录,必须保证入侵报警灵敏,视频监控有保存15天以上图像功能。各实验室都必须针对自身特点制订详细的辐射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并上报主管职能部门备案。应急处理预案应明确扼要,并注明相关责任人的联系方式,悬挂于实验室显著位置,以便发生事故时立刻可见。主管职能部门最少一年组织一次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演习。

4.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

(1)组织辐射工作人员培训,提高工作人员操做技能和水平,做到工作人员持证上岗。

(2)加强对实验工作人员和教师进行辐射安全和环保教育,提高辐射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

(3)对学生的辐射安全和环保教育。把辐射安全教育做为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落实到学分。强化学生的安全环保意识,让学生了解放射性等方面的知识,并提高实验操作技能,掌握事故救援与自救技能。

(4)熟记放射性操作规程,定期组织师生进行事故应急演练。

学校的科学发展必须以有效的安全投入为前提,同时还要提高安全意识,落实安全责任制,完备安全设施,安全管理体制才能有的放矢,安全教育才能落实到具体实践中,安全事故才能得以有效避免,学校才能稳步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嘉民,李建民,梁惠等.安全投入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 23(2):118-120.

[3]王艳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小议.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45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