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堂改革成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成效;提升方法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只有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才能实现教学的整体目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于课堂教学方法的分析,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整体情况进行教学创新,保证教学效果,提高高中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中,着重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高中生的思维能力已经日趋成熟,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输,而忽略了学生的反应和学习效果,会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影响,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采用的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方式,学生进行学习时,比较被动因此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相对较低。而在新型的教学模式中,以学生为主体,是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进行学习,对问题进行积极的探究和思考,预期待同学进行合作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能够使学生充分意识到自身的重要性,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增强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学生进行交流,是学生从思想上消除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感,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发挥主导作用进行教学工作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做到良好的教学课堂设计,学生活动的有效组织和课堂作业的有效布置。
(1)营造课堂气氛。活跃、轻松的课堂气氛对于提升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教育学研究表明,在轻松、活跃的状态下能够进行良好的思维活动。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情境创设,使学生在学习时对教学内容进行想象和体会。例如,在教学进行前,教师可与学生针对学习内容进行共同探讨,对课堂时间进行充分利用并保证课堂效率。
(2)课堂教学应以学习为主要目的。在课堂中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掌握。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师的教学内容。
(3)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交流。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但高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进行积极的互动,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真正体现“学生为主”。
(4)在课堂中组织学生进行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活动的形式使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但在探究的过程中要进行高效布置,合理利用课堂时间,并组织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以教学目标为前提进行学习。在课堂中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在对于课堂活动进行选择时,要使学生真正感兴趣才能保证活动效果的有效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活动,并得到教师的指导,能够及时纠正在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使学生真正做到学有所得。教师要对探究的内容和学生的分组安排进行合理分配,使合作探究真正发挥自身的作用。
(5)合理布置课堂作业。作业是检验课堂效果的重要标准,教师通过对作业的布置得到教学效果的真实反馈。在课堂汇总布置的作业要督促学生及时完成,以达到练习巩固的目的。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学习结果的检验,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在作业过程中得到巩固。在进行作业布置时,要对全体学生的综合情况进行考虑,对作业的难度适当进行控制,如果作业太难,就会使学习程度不是会很好的学生出现作业完不成的情况,如果作业过于简单,又不能很好的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布置作业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考进行完成,使作业的布置真正体现知识巩固的目的。
在进行作业布置时,要紧扣课堂教学内容,以课文中的知识为前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排,以文本为立足点,使课堂作业与课堂目标保持一致,让学生达到练习的目的。在对教辅材料进行选择时,要保证材料的质量,对其优点进行借鉴吸收,作业布置的参考。
在课后,教师可为学生布置拓展作业,增加学生的知识量,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进行语文学习。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实践表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果,是学习方法的一种确定形式,也是对于知识进行良好掌握的前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注重对知识进行理解和灵活应用而不是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因此,要从多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培养,例如:使学生养成对于知识进行迁移和联系记忆,在阅读过程中进行积极的思考,善于想象,勤于动笔等。通过教师的指导,使学生真正做到主动学习,正确学习。鼓励学生多以文字的形式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进行及时记录对于文章中优美的词句进行摘抄,仿写,在阅读后做好读书笔记,使学生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和阅读的乐趣。
四、结束语
教学效果不在于教师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教学内容,而是在于学生在课堂内的学习效果,教学目标是否真正的实现。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展开,使学生真正提高自身语文学习的水平,保证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莫里森.严玉萍译.设计有效教学[M].冲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一、教学改革的意义
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过去是、当今依然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学改革因此成为教育改革中备受关注的主题特别是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教学改革日益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但从总的形势来看,由于应试教育观念和实践的深远影响,人才选拔机制的不完善,80年代以来所进行的教学改革中有许多仍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且以局部的、单项的改革和操作性的修修补补居多,局限性较大;尚未能构造出一种真正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教学新体系。
本次教学改革,一方面因为有了80年代以来教学改革所取得的成效作为基础,因此可望在一个更高、更深、更全面的层次上展开;另一方面因为有了深刻的反思,有了对存在问题的检讨和共识,因此可有针对性地、实实在在地展开、更为重要的是,本次教学改革是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进行的,新课程、新教材既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一个很好的支撑点,又对教学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学改革因此可望有实质性的、全方位的推进!
二、教师角色与教学行为
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哪些转变?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即促进者,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强调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是因为:首先,现代科学知识量多且发展快,教师要在短短的几年学校教育时间里把所教学科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已不可能,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传统地位被动摇了。其次,教师作为学生惟知识源的地位已经动摇。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了,教师在传授知识方面的职能也变得复杂化了,不再是只传授现成的教科书上的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总之,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在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生涯中,传统的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是彼此分离的。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研究被认为是专家们的“专利”。教师不仅鲜有从事教学研究的机会,而且即使有机会参与,也只能处在辅助的地位,配合专家、学者进行实验。这种做法存在着明显的弊端,一方面,专家、学者的研究课题及其研究成果并不一定为教学实际所需要,也并不定能转化为实践上的创新Z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没有以研究为依托的提高和深化,就容易固守在重复旧经验、照搬老方法的菜臼里不能自拔。这种教学与研究的脱节,对教师的发展和教学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它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所蕴含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都难于解释和应付的,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着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再不加思索地把这些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去。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教师即研究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这实际上也就是国外多年来所一直倡导的“行动研究”,它是为行动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脱离教师的教学实际而是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是在行动中的研究,即这种研究不是在书斋里进行而是在教学的活动中进行的研究;是对行动的研究,即这种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就是行动本身。可以说,“行动研究”把教学与研究有机地融为一体,它是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前提条件;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是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保证。
[关键词]高职课堂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林金泉(1954-),男,四川富顺人,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子电器及机电一体化技术教学与研究。(四川都江堰611830)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7-0136-02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而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落脚点是课堂教学。因此,课堂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和核心问题。本文分析了目前高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院自动检测技术课程课堂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践,对教师观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了探索与思考。
一、目前高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教学方法缺少创新。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中,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学方法因循守旧,课堂教学采用注入式、满堂灌的现象仍然存在。在授课方法上,教师习惯以自我为主体,即使是使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今天,有的课程也是多媒体课件一幅幅文字的电子黑板代替了粉笔黑板,传统教学方法的单一,往往使学生思路闭塞,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限制了学生智力发展。最终使学生失去听课的兴趣,导致教学效果差,教学质量下降。
2.教学对象研究不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高职学生的研究不够,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是高考中的低分段学生,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因高考成绩不理想才来高职院校学习,部分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对高职教育目标认识不清,对未来前途信心不足,失去了奋斗目标,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课堂上睡觉、课桌下玩手机,玩电子游戏,迟到早退,缺课现象严重,这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3.教学内容把握不透。有的教师对实际岗位的工作情形不熟悉,不知道实际工作岗位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有的从实际工作中来的教师对理论不熟悉,害怕讲错,往往照本宣科。有的老师对教学内容不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没有完全弄清,课堂教学只能读书。有的年轻教师大多对教材内容不甚熟悉,但为了显示自己的博学而脱离教材,致使教学内容经常游离于教材之外,难以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二、自动检测技术课程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
课堂教学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解决好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结合自动检测技术课程课堂教学实践,在高职课堂教学改革中作了一些实践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以人为本,确立高职课堂教学主体化的教学理念。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师的指导下的教学过程,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与实践获取知识、增强能力、形成良好品德和科学世界观的过程。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引导、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习是教师的任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与指导下的教学过程(重在“导”),是学生主动学习、勇于探索、健康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以自动检测技术课程教学为例,自动检测技术课程中所讲授的内容,是以信息获取、转换、处理为主线的教学。在教师指导下,如何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实践、参与、应用、探索、归纳、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真正重视知识的获取过程,养成重视科学和创新思维的良好习惯,必将对学生的一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体现主体化教学观念最有效的途径。我们在自动检测技术课程教学采用此模式,把课程的内容设计成“居家环境监测与安防模块”“常用生产流水线中检测技术模块”“数控加工设备的常用检测技术模块”和“常用轻化工生产线中的检测技术模块”。每个模块由五环节组成。第一环节:老师布置任务,任务来自企业生产实际和虚拟应用实例,学生接受任务后,进行详细信息查询。第二环节:学生组成团队并进行有效分工,选定团队负责人、主要设计人员、制作与调试人员、主要发言人,确定实施方案,制订计划,其中在决策中老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与建议,如果学生出现错误的决策,老师要及时进行掌控,探讨并寻求有无其他途径,给出指导性意见或建议。第三环节:团队各自准备所需的器材、工具,探讨系统组成、制作方案、调试的方法与要点、注意的事项、各传感器的选型、测试的方法。根据前面制定的计划和方案学生进行具体的操作。第四环节:老师进行时常检查与记录,考查学生制作过程中的各模块质量,测试方法的可靠性、准确性、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团队协作精神、职业道德等。各团队的汇报与展示,可以用PPT介绍团队的工作情况、成果演示、成绩总结与存在的不足之处,阐述团队的思考与感想等等。第五环节:老师对学生的设计方案、作品效果、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等进行评价,各团队进行自评、互评。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教学实践,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了同学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2.理论联系实际,确立实践化的高职课堂教学理念。任何一个检测概念的学习都可以分为三块,即它是如何来的、怎么理解、应该如何用。所以要确立实践化的课堂教学观念,确立科学思想、培养科学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培养更多时代所需要的创新人才。高职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每一门课都与专业技术实际运用紧密联系,特别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理论联系实际,实用性很强,必须确立实践化的课堂教学理念。
为使实践化的课堂教学理念在自动检测技术课程课堂教学中得到应用,我们坚持理论为经、方法为纬、应用为本的教学思想,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并认真探究操作性较强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的五个环节的实施。自动检测技术课程,是信息技术三大支柱(自动检测控制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通讯技术)之一,该课程是机电、电气电子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因此,不能按教材照本宣科,只能树立以物理效应为基理的信息获取,以转换与处理为手段,以实际应用为最终目的教学理念。可以这样说,没有实际应用也就没有自动检测技术。自动检测技术课堂教学不可偏离这一轨道。必须将形式多样的应用实例作为自动检测技术教学的重要内容来进行安排,我院采用的模块式,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就是其中之一。真正变“学自动检测技术”为“应用自动检测技术”,确保实际应用在自动检测技术课堂教学中不只是起着方法、手段的作用,更是自动检测技术教学中遇到的实施素质、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在掌握了检测原理和应用之后,才能在以后的生产实践中举一反三,灵活应用,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3.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确立个性化的高职课堂教学理念。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全班学生用一个标准来衡量其好坏。教师的表扬和重视往往只对少数成绩好的学生,而忽视大部分学生。这种“一刀切”现象,使大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和进取心受到严重挫伤。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有优点和缺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不能不重视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应当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使所有学生得到同样的重视。在他们原有的学习基础上,增强他们的信心,帮助他们产生学习兴趣和动机,让他们得到最大限度的培养。对他们的点点滴滴的进步,都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让他们增强自信,发挥个性,使他们得到全面、和谐、平等的发展。他们在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同时,他们的人格品质也得到进步和升华。而一些“怪才”,更不可削弱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相反,更应当正确引导他们保持兴趣,增强兴趣,鼓励他们乐学爱学,独立研讨课程中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注重其各方面的能力培养,使这些“怪才”得到全面发展。因此,高职教育不是标准化的教育,而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个性化的教育。我们在自动检测技术课程教学中所开展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实践中,十分注重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确立了个性化的课堂教学理念,对个体差异和“怪才”学生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有的放矢。在整个实施过程中,让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在制作上发挥主要作用,让有“怪才”的同学参与项目方案制订,充分尊重和发展他们与众不同的想法、创新精神,使方案有创新,更完善,更能适合生产实际。实践证明成效显著。
三、高职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1.转变观念是课堂教育改革的前提。要改革课堂教学,首先必须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育观念对课堂教学改革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教师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在课堂教育改革中,教师要系统学习高职教育理论,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提高教育理论水平,树立正确的质量观、育人观、教学观,用正确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
2.精品课程建设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就是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因此,精品课程建设的教师团队、教材建设、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课件,生动的动漫演示诠释难以理解的概念、原理。任务驱动实训项目、习题与思考题库、在线答疑等,丰富多彩的教学素材,为课堂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课堂教学方法是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在教学过程的共同活动中采用的途径和手段。不同的教学目标会有不同的教学方法。高职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需要因材施教灵活多样,所谓“学海无涯、教无定法”。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具有吸引力,能激发好奇心,引起学生内在的兴趣,觉得学习是一件有趣味又美妙的事情,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4.开放型课堂是高职课堂教学改革的延伸。高职人才的应用性特征决定了我们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必须由过去以“教材、教师、课堂”为核心的封闭型教学向“教、学、做”一体的开放型课堂教学转变,增加教学的应用性,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以适应现代社会对高职人才培养越来越高的要求。如前面提到的自动检测技术课程在封闭的课堂教学中是难以达到教学目标的,我们实施的自动检测技术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只是其中的一种,根据课程学习目标,适时地将课堂“搬到”生产现场,理论联系实际地组织教学,既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有效地将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实践技能的训练加以有机地结合。实践证明,实现课内外、校内外的开放型教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将有着不可低估的功效。
四、结语
面对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今天,要解决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转变十分重要而紧迫。我们必须通过多种途径,从根本上扭转头脑中陈旧的教学观念,积极参与、努力实践、辛勤劳动、不断创新,去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使教学发挥应有的功效,使提高教育质量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梁桂英.高师化学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实践与体会[J].时代教育,2011(1).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创新能力;动手
【中图分类号】G623.5
新课程所实施的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提高认识能力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掌握一定的规律和运用恰当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就会收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把教师运用的教学形式与他们学习的内容辩证地统一起来。传统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只强调讲和练,导致课堂教学过程单调呆板。因此,要尽量联系生活实际,多采用一些实例或教具来实施教学,使学生在具体、形象、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实例中更好地掌握并运用数学知识。
一、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自主学习的主人
课堂教学是由师生的双向互动来完成的,只有通过师生间的互相质疑、解疑等活动,才能达到相互交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因此,要想上好一堂数学课,关键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激发学生探究潜能。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主要表现为学习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对学习活动就不会感到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才会越学越爱学。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很少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学生也就不能主动地去探求新知识。要使学生爱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首先要引起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进入欲罢不能的境地。如教授《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写出可以被3整除的数字,这时学生都说不出来,于是,教师说“下面请同学们来说数我来判断。”结果针对学生说出的数马上做出了判断,待同学们笔算验证正确之后都纷纷投来敬佩、好奇的眼神。这种做法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一个小小的设计就会让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强调学玩结合,将教学内容有机渗透到游戏当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善于组织学生进行有趣的数学活动,特别是低年级,更应当寓教于有趣的活动中,有效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过程,让他们感到,游戏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游戏,他们可以在游戏中玩乐,也可以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感悟,在游戏中创新。如在教《认识钟表》时,就把教学内容编成了“老狼老狼几点钟”的游戏,于是在教学中就改编利用这个游戏来进行“整时数”和“约几时”的练习。我先在钟表上拨好时针和分针,然后我问学生“老狼老狼几时啦?”这时学生兴致盎然地回答:老狼老狼9时啦。以此类推,分别把钟表拨到了5时和11时,同学们答得争先恐后,同时我又问道:哪位小朋友能告诉其他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钟表上的时间的?最后我引导学生自己来玩这个游戏,分别以小组为单位,轮流让学生做小老师进行游戏,如果有回答错的同学,组内其他同学还可以互相帮助。就这样一个学与玩的形式,让学生很轻松地获得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实践证明,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地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重视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例如:将数学知识实例化,可以取材于教室、楼房、电影院等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空间,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体会到数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广泛运用。使整节课做到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三、增加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按部就班的将教材的内容呈现出来,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新教材编排的知识深度大,涉及的知识面广,且教材中大量的留白使教材结构不再是封闭的,教师要根据学情和教学实际对教材进行“深加工”,进行合理的补充与延伸,把教材文本中的静态知识赋予生命,还原其过程,让学生在真实有趣,接近生活实际的情境中,去发现、去体验、去感悟,从而建构知识意义,形成有用的知识。
第一,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际操作,能化静为动,变抽象为直观,易于学生形成清晰的数学概念,并从中感悟联系,发现规律,加深理解数学知识。第二,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之间的交流,不仅可以增加彼此之间知识、情感的交流,还可以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接受他人的意见,有助于每个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延伸学习过程,变个体智慧为集体智慧。例如,组织学生到足球场看球赛,进场票价为:大人每人30元,学生每人24元,10人团体票200元。请你设计几种购票方案,怎样买票最便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经过沟通,设计出不同的买票方案,经过对比,选择合适的购票方案,这样不仅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还能增强创新意识。
四、为学生创造丰富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学习效率
创造丰富的课堂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用口用手用脑,从而发挥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活力。教师要创造丰富多彩的课堂生活,增强课堂生命活力。课堂教学应该关注成长中的学生的整个生活和生命。没有生活及生命气息的课堂教学是不具生成性的,只有创造丰富的课堂生活,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课堂活动,才能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生活气息和生命活力。教师要善于设计各种动口、动手、动脑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创设悦目、悦耳、悦心的美妙意境。这样,学生兴趣浓厚,各种感官都积极运作起来,出现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堂生活,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例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课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折纸、裁剪、拼接等方法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当学生完成这些步骤,提出猜想后便会想要确认自己猜想的准确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接着,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教师在一旁指导补充加以验证,最终得出结论。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让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进来,引领学生在活动中思考。
参考文献
[1]杨中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小学教学研究,2013,32:70-71
一、低效率教学的表现
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往往忽视学生怎么学习数学的问题。例如在二年级上学期时,有一副情境图,图中有一列6节长的小火车,每节规定坐四人。老师:根据图,你能够提出什么相关问题?学生1:小火车一共能装多少人?学生2:4+4+4+4+4+4=24(人)。学生3:4×6=24(人)。以上教师虽然使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也按照自己的设计教给了学生,但是挖空心思想让学生自己推到最后一种解决方法,这种方式并不常见,也并不利于学生的接受,从而降低了教学效率。下面将对低效率教学的表现作出浅要分析。
1.学生不能掌握所教的学科知识
教师教授的知识虽然传达到学生那里,但是关键要看学生理解掌握了多少,对吸收的知识是否进行了“内化”,转化为自己所理解的一部分。对已学的知识不能灵活运用也是影响后面学习近况的原因之一。学生不能掌握所教的学科知识也是低效绿教学的表现之一,说明在前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并没有夯实基础。因此,教师在教授新知识前,应定期检查学生对之前知识的掌握情况,巩固好已学知识后,在进行新知识教学的展开,从而既确保了教学质量又保证了教学进度。
2.课堂纪律不能很好的维持
良好的课堂纪律能够是确保课堂高效性的前提。因此,课堂纪律不能维持是低效率的教学表现之一。混乱的课堂纪律等不良现象的产生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课堂的效率,延缓数学课程的进度。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组织好纪律问题。要求学生在书写或阅读时保持安静,这是维持课堂秩序正常的根本条件之一。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
1.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传统的教育模式不同,教师不再是教育行为当中的主体,学生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应该学会自己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作为课堂的教学主体,能够使数学教学课堂变的活跃起来,学生对于自己掌握课堂的情况也会变的积极主动的学习,将原有被动学习的模式转换为自主探求知识的状态。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该学会自主参与学习,从而注重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2.激发学生兴趣,开阔学生思维
新课改明确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求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而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长久坚持学习数学,教师的教学工作也能够顺利开展。低年级数学的教学主要是对读、写的训练,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阅读了解文字的奥妙,再加以写作让学生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学生能够读懂不同词藻组合的含义,将自己的思想用文字表达出来,这种学习带来的新鲜感能够让他们逐渐体会到数学的魅力所在。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借助多媒体,向学生介绍新的知识内容。低年级的学生对于图像、声音和视频等媒体较为感兴趣,且多媒体这一教学工具能够让课本上的内容变的不再那么枯燥乏味。
3.运用多种教学模式,丰富课堂内容
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还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数学课堂的教学目的就是确保学生能够吸收学科知识并学会灵活掌握,且在学习书本知识内容的同时,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尝试使用多种教学方式,丰富课堂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年级较低且注意力较为分散的小学学生就更有必要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来吸引他们的目光,确实他们的注意力能够集中。读书、讨论等教学方式交替进行不仅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新鲜感,还能使学生兴奋起来,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提升教师自身素养
数学课堂的高效性是指在有限的四十分钟内,让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学习,获取最大的收益。学生虽然是课堂的主体,但是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没有教师及时的指导,课堂的教学效益则会大大降低。因此,教师在转变教学理念的同时,要明确自身的教学责任,只有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才能通过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知识,促进课堂高效性的进行。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就好比是船只的领航人,只有教师明确方向,不让自己落伍,才能更好给予学生指导。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安排好学期的课时计划,切实执行每一步,从而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进度。其次,教师还要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优化课堂的教学结构。通过引入新颖的课外知识扩充小学生较为狭隘的知识面。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