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教学的定义

体育教学的定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教学的定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体育教学的定义

体育教学的定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以学定教 生理 兴趣 个性 心理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3-0148-01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十一至十二岁的小学生已有一小部分学生进入了青春期,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具有不少特殊性的心理和生理上的特征。因此,我们必须根据“生理、兴趣、个性、心理”等特征,以学定教进行体育教学

一、抓生理教学

我在2014年度到2015年度时对本校的五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速度、弹跳和力量的测定,其结果如下:

通过这组数据,我们发现:这一年龄段的学生,速度、弹跳和力量提高较快,特别是男生更为突出。我们还从平时观察中发现男生平时特别喜欢速度、弹跳及力量方面的运动,而女生由于生理上的原因,则开始追求美感方面的运动。所以,我们必须根据这些特征进行体育教学。

教师要抓住这一黄金时期,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速度和弹跳能力,开展新颖而有趣味的活动。如50M追逐跑,“长江黄河”等形式多样的接力赛;跑走结合及400M至800M的耐力跑;剪刀石头布谁赢谁跳步,纵跳摸高比赛等。在这个阶段,男生好动,体质较强,喜欢竟争,活动量可以偏大,可安排对抗性、比赛性的体育项目,如球类的分组教学比赛、径赛的接力跑、体操的力量对抗、武术等体育项目。女生文静,体质较弱,如果这时像要求男生一样要她们进行学习,很可能挫伤积极性。可安排一些舞蹈、韵律体操和身体柔韧性方面的教材,这样才能满足该年龄段学生成长发育和心理上的需要,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抓兴趣教学

该年龄阶段的学生兴趣广泛,具有可塑性,他们灵活性强,柔韧性好,有一定的模仿能力,让学生模拟表演是学生乐而愿为的活动。所以教学时要投其所好,必须形式多样化,使他们学得更多的知识和得到全面的锻炼。如训练学生用前脚掌先着地跑,我们可根据儿童关于模仿的特点,组织学生模拟南极企鹅走路,模拟草原儿童骑马舞蹈表演……学生在有趣的模拟表演中掌握了要领。但要注意的是,该年龄段的学生肌肉力量还比较差,所以不宜做静力和重力方面的练习,也不宜做长时间单调重复的动作。

三、抓个性教学

学生的个性已在该年龄阶段中逐步形成。所以,学生自尊心强,教师不能轻易地指责或过分地批评他们,对女生更要注意。我们要充分掌握学生方方面面的个性,因为学生的个性可以充分展示出来后,他们的其他体育方面的自我观察、自我控制等能力也会得到培养。这一阶段的学生喜欢冒险。当前,信息传播比较普及,学生喜欢看了武打动作片后,自己去亲自体验尝试一下。有一段时间,我校五年级的部分学生在课间学“飞镖”,他们用买来的塑料飞镖在操场上飞,我观察后发现学生对这一活动兴趣浓厚,但在课外又有不安全性,所以我在课上对他们进行引导,首先对学生的这一行为进行了思想教育,让学生明确在课外玩飞镖的不安全性。但我在体育课中又有意识地安排了 “跳过小红旗”等游戏和竞赛活动。这样既满足了他们的欲望,也阻止了他们在课外玩这种危险的游戏。

体育教学的定义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高等教育的学费收取问题牵涉到国家、学校、家庭(或学生)三方的利益,学费的过高或者过低,都会造成三方利益的矛盾,所以要制定一个合理的学费收取标准,就必须使三方都尽可能达到满意。首先,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数据,通过分析发现学生的培养成本在很大程度上与学费呈正相关性,其次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教育层次、不同档次的学校的不同的专业对一个学生的培养费用是不同的,在计算培养费用时进行了分类统计,同时在处理贫困生的学费问题时将奖、助学金等也作为培养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然后根据学费、人均培养成本、家庭收入以及国家生均拨款等之间的联系建立了一个兼顾三方利益的多目标规划模型,求解时利用隶属度关系转化为单目标规划,通过几类地区的实际数据计算验证,与实际较为吻合,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使国家、学校和家庭达到了一种利益的平衡。最后根据建模过程和结果为管理部门提供了关于高校收费问题的合理化的建议。

主要符号表

: 生均培养费用

: 国家生均拨款

: 生均教师工资成本

: 生均行管与后勤服务人员工资成本

: 生均教辅人员工资

: 生均社会保险费

: 生均奖助学金成本

: 生均年学费标准

: 生均公务费成本

: 生均业务费成本

: 生均年土地成本

: 家庭可支配收入

: 在校大学生年均消费额

、 、 、均表示比例系数。

: i地区高校的人均培养成本占A、B、C三个地区高校的人均培养成本之和的比重,其中,i=1、2、3分别表示A地区、B地区、C地区。

: j层次教育的人均培养成本占三个教育层次的人均培养成本之和的比重, 其中,j=1、2、3分别表示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教育层次。

: k类高校的人均培养成本占甲、乙、丙三类高校的人均培养成本之和的比重,其中k=1、2、3分别表示甲、乙、丙类高校。

: 第l专业的人均培养成本占热门、一般、冷门三类专业的人均培养成本之和的比重,其中l=1、2、3分别表示热门、一般、冷门专业。

1 问题的重述

高等教育事关国家创新能力增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谐社会建设的大局,高等教育的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核心问题,培养质量需要有相应的经费作保证。高等教育是非义务教育,其经费由政府财政拨款、学校自筹、社会捐赠和学费收入等组成。学费自然成为学校、家庭和国家关注的焦点。焦点问题就是如何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

2 问题的分析

高等教育总经费由政府财政拨款、学校自筹、社会捐赠和学费收入等几部分组成。要提高教育,就必须有经费作保障,也就是说,一方面,国家必须拨款给学校,家庭(或学生)必须交学费给学校,同时还有一些企业单位会向学校提供一些捐助,而对于国家、家庭所关注的重点分别是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育的公平、 教育质量的提高和能否支付得起高等教育的费用。国家的满意度如何和学费建立关系。我们通过分析,一般地,不同层次的教育的投入成本越多其相应的收益越大,教育质量就越高,即教育质量和投入成本有正相关性[1]。

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对教育需求的不断扩大,受教育者需要更多更高的教育,这样就促使学校规模的扩大、师资队伍的提高和教学设备的的更新,所以,学校所关注的重点在于是否有足够的经费,以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能够加快自身的发展。由于国家对不同地区(发达地区、一般地区和贫困地区)的不同高校的拨款不同,所以,不同地区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的学生的人均培养费用不同,我们应该将全国按教育事业的发达程度分地区、分学校、分专业来讨论生均培养成本。

3 模型假设

(1)国家经济不会出现巨大波动,对教育投资不会产生较大影响;

(2)学校教育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

4 模型的分析与建立

由前面的分析可知,确定收费标准我们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计算生均培养成本,它是影响学费标准的最直接因素,在计算中,把奖学金、助学金及勤工助学部分的资金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充分顾及到贫困生因素;其次,按不同标准给出不同的分类,并确定分类中各项的比重;最后,以国家利益、学校利益、学生家庭利益分别作为目标建立多目标规划的学费模型。

我们首先取特定分类中的一种统计数据作为样本,计算其生均培养成本后,代入多目标规划学费模型中求出该样本类的学费标准,再将该学费标准乘以相应比例系数,即可得到上面分类中的其它各类的学费标准。

4.1 生均培养成本的计算

本文采用的生均培养成本的界定是:教育机构为实现教育的基本职能(不包括其他职能) ,并达到教学质量的基本标准,在一定的会计期间(一年) 所必须发生的,平均用于每个学生的直接支出和应计费用的总和[2]。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生均培养成本主要由以下6大成本项目组成:人员工资、奖助学金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公务费、业务费、固定资产折旧费。

因此,将生均培养成本的计算也分由以下6个部分来计算:

4.1.1 人员经费的计算

(1)专任教师人员经费成本

生师比一般国家都有标准,如目前国家本科教育评价标准是14:1;

计算公式如下:

:表示生均教师工资成本

:表示专任教师年人均工资标准

(2) 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人员经费成本:

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人员工资应以专任教师的工资为基础,即

:表示生均行管与后勤服务人员工资成本

:表示行管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占专任教师的比例,可根据国家有关标准确定,如教育部曾规定,高等学校事业编制的党政工作人员人数应控制在全校教职工人数的15~20 %) 。

:表示行管和后勤工资标准与专任教师工资标准的比,可以按70%左右确定。

(3) 教辅人员经费成本

: 表示生均教辅人员工资

:教辅人员占专任教师的编制比例(一般为10~15 %)

:教辅人员工资占专任教师的工资的比例(一般为70 %左右)

(4) 社会保障费成本

按历史经验数据计量,即根据近年财务决算中离退休人员经费支出占在职教职工工资支出的比重测算。计量公式如下:

:生均社会保险费

:各类社会保险、公积金等综合费率

:历史的或经验的离退休费用占在职职工工资比率

4.1.2 奖、助学金成本

: 生均奖助学金成本

: 生均年学费标准

:奖助学金占学费的比重(一般按20 %计算)

4.1.3 公务费成本

公务费属于管理性、消耗性费用,开支的内容繁多、项目复杂,绝大部分没有统一的、细化的开支标准, 只能按历史数据测算。生均公务费计算公式如下:

:生均公务费成本

:某地区(学校) 近年公务费年平均数

:某地区(学校) 近年学生年均当量数

4.1.4 业务费成本

:生均业务费成本

:历史统计的某一地区(学校) 近年的业务费年均成本

:年均学生当量数

4.1.5 土地使用及基础设施建设成本

按现行本科教学评价标准,生均0. 1 亩土地面积计算,生均土地成本计算公式如下:

:生均年土地成本

:土地单位(每亩) 价格,包括土地出让金、各类补偿费、拆迁费、“三通一平”费(水、电、路、平整地) 、道路建设费、绿化费、规划设计费等

:土地价值摊销年限,一般按50 年摊销

4.1.6 固定资产折旧费

(1) 房屋建筑物折旧成本

根据国家现行本科教学评价办法,生均12 平方米的标准,房屋建筑物折旧生均成本计算公式如下:

:生均房屋建筑物折旧费

:单位平方米工程造价

I :房屋建筑物折旧年限

(2) 教学设备折旧成本

国家规定了不同类型院校(专业) 教学设备生均应拥有不同标准(4000-6000元不等) , 教学设备折旧一般要求较快,可采用5 - 10 年左右的综合折旧率,计算公式如下:

:生均设备成本

:生均占有设备值(4000 - 6000 元)

:设备折旧年限(5 - 10 年)

(3) 图书折旧成本

图书是教育的重要条件,国家也明确规定了生均图书的拥有量。目前,规定的标准是生均100 册,照此计算,高校生均图书成本公式如下:

:表示生均图书成本

:图书折旧年限(一般5 - 10 年)

:单位图书平均购价(一般可采用20~30 元)

(4) 运动场地折旧成本

按现行本科教学评价标准要求, 生均运动场地为3。照此标准计算,运动场地成本公式如下:

:表示生均运动场地成本

:运动场地折旧年限

:运动场地单位造价

综上得:生均培养成本 =人员经费+奖助学金+公务费+业务费+土地使用费+固定资产折旧

即:

(4.1)

因此,通过查找相应的统计数据分别计算出(4.1)式中,代入上式即可求出相应的生均培养成本。

4.2 高等教育的多元性分类

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教育层次、不同档次的学校的不同专业对一个学生的培养费用的影响,所以在计算生均培养费用时进行了不同的分类(图1)。

4.2.1 高校所在地区的划分

通过对2003年至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中的教育经费的查询可以发现,国家对不同省份的财政性教育拨款不同,而且不同省份的社会捐助,以及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的多少都不相同。同时,中国统计年鉴中的经济和教育方面的数据也表明,上述的不同很大程度上和各个省份的经济发达程度有关,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全国各个省份的经济发达程度将全国省份分为A、B、C三个地区,分别表示发达地区、一般地区和贫困地区。

根据各地区高校的生均成本的不同得到以下关系式:

= , = ,且 ,i=1,2;

其中,

表示A地区高校的生均成本占A、B、C三个地区高校的生均成本之和的比重;

表示B地区高校的生均成本占A、B、C三个地区高校的生均成本之和的比重;

表示C地区高校的生均成本占A、B、C三个地区高校的生均成本之和的比重;

表示比例系数。

我们通过数据资料的查找及对2003年至2007年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表3:

表3 在教育层次和学校类别等都相等的条件下的不同地区的生均成本

地区

生均成本

所以有: = 0.38, = , = ;

体育教学的定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医学院校;教学计划;修订

教学计划是学生培养规格的总体设计,是人才培养的施工蓝图,是组织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培养质量的主要标准和质量监控的主要内容,对规范教学活动、稳定教学秩序、加强质量监控、实现培养目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加快教学建设、保证教学质量,必须制订规范、科学、先进、完善的教学计划。笔者作为地方医学院教务工作者,主要是从事教育教学的日常管理工作,结合学校修订教学计划中的实施情况,来谈谈医学院校教学计划修订中应该注意的相关问题。

1.明确修订教学计划的指导思想

高校的职能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教学计划的修订也必须围绕这一命题来进行。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和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素质教育为目的,以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和人才质量观念为先导,以实施学分制为抓手,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品质、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为重点,精心设计培养计划,全面优化课程设置,突出学校办学特色,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

2.教学计划修订的总体框架

根据人才培养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类型的不同,教学计划修订的总体框架有所不同。目前,高校教学计划的总体框架主要包括以下部分:总体培养目标和基本培养规格、专业培养目标和业务培养要求、基本学制和总体学分、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课程结构与学分分配、课程设置和基本要求、教学安排和时间分配、成绩考核与毕业、必修课教学进度表、选修课教学进度表、实践教学进度表。

3.修订教学计划遵循的基本原则

3.1坚持办学方向。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三个面向”,重视德育教育,充分发挥“两课”的主渠道作用,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3.2更新教育观念。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不仅要树立素质教育观念,确立大教育、大卫生意识,而且要确立新的质量观念,特别是医学院校,要正确处理“大众化”和“精英化”的关系,用先进的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3.3促进全面发展。正确处理知识、能力、素质关系,不仅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3.4体现整体优化。教学计划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以系统论为指导,统筹考虑思想与业务、理论与实际、学习与健康、必修与选修、课内与课外、能力与素质等方面的关系,全面考虑,整体优化,使教学计划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3.5注重因材施教。在注重教学计划系统性、整体性、科学性和规范性的同时,以实施学分制为契机,因材施教,为学生发掘特点、发挥特长、发展个性提供服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学有所成、健康成长。

3.6深化教学改革。以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为先导,以学分制改革为抓手,以教学模式改革为重点,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为核心,以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为杠杆,全力推动教学改革工作。

3.7突出专业特色。各专业要以学校总体人才培养目标为前提,以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把握人才培养改革方向,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定位,突出人才培养特色。

3.8提高办学效益

随着高校专业数的增多,各专业间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要求存在一定差别,修订人才教学计划时,既要考虑本专业的特殊性,也要考虑各专业的共性,在尽可能的情况下,统筹教学进度,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

4.修订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4.1坚持德育领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志愿为建设小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立志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爱岗敬业、艰苦奋斗、遵纪守法、团结合作;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4.2注重智育提高。学习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创造品质、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具备一定的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近专业工作的能力与素质。

4.3促进身心发展。学习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理论教育和基本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健康标准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具有一定的艺术审美素养,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参考文献:

[1]周清明. 中国高校学分制研究——弹性学分制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4.

体育教学的定义范文第4篇

一、单元整体设计的目标的设定基于教材

关于教学目标的设定,一开始也是学习、模仿上海优秀的教案设计,去细心关注不同课时教学目标的描述用语:初步感知、理解―正确运用―熟练掌握,正确朗读单词―正确运用单词―熟练运用单词,这些描述用词我们平常可能没有特别注意,但是在这次培训中我对这些字眼特别的敏感,因为我想在听课中去感知、理解和学习他们教学目标设计的逻辑和梯度。举一个例子,如果把单词教学分成三个课时,三个课时的递进可能是:初步感知、理解,高一点基础的学生可能可以尝试运用―正确运用―熟练运用。我认真观察我们班的导师王珏老师在各个小组第一次说课的时候,都是迅速地翻看各个版本的教材,因此目标的设定是基于教材的!“解读教材”四个字太重要了。王老师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不同版本教材不同单元的重难点,所以可以看到所有教学设计的问题。这里还需要补充,重难点不只是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方面的。我深深地记住了新课标的那个圆圈,在目标设定的过程里,语言知识、技能只是一个基础,是一个最低的要求。我们要把圆圈里五个方面都想清楚,除了知识和技能,有没有相关文化背景和知识的渗透,有没有学习策略、方法的指引,有没有在情感上能够潜移默化地带给学生影响,这些以前被忽视的内容,现在都变成一个个问题在时刻提醒我要去关注。

二、单元整体设计的目标基于学情

王老师在小组说课的点评里,一直用很强的逻辑思维去帮我们把不成熟设计的不足之处变成一个个问题引发我们的思考。比如说,当我呈现单元目标和单课时目标的时候,王老师抛出的问题是:“落脚点是什么?学完这一节课,我的学生能做什么?”这个问题其实也是我们以前理解的我们的学生是通过做一个活动,也就是语用、输出、成品,做中学的理念。但是由于缺乏对单元单课时目标设定的充分理解,所以最终的语用活动很多时候应该都是为了做活动而做活动的。由于各个课时的目标制订是有梯度性地上升,所以不同课时的语用活动也是有梯度的。往往在第一课时的感知、理解目标下,我们就很容易地要求学生做到单元的最终目标,完成一个需要达到熟练程度的语用任务。由于缺乏对目标制订的充分认识,因此可能在过程中没有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也没有形成严谨的对目标的评价。这种不足还有很多深层次的原因,最主要的还是教材解读不准确,目标制订没有系统的规划,对学生的学情分析也不充分。现在反思,很多时候,目标制订的不准确也有很大部分的原因是,高估或低估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到今天我深深地体会到,教案设计不是把一张教案表填满,而是在充分解读教材和分析学生真实学情的基础上,在慢慢体会新课标的每一个目标描述的意义后,去设定目标的。目标的设定不是给听课的老师看的,而是给自己用的!

三、教学文本要服务于单元整体设计的目标

在进一步了解单元目标设定的原则后,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在教学中我们的教学文本的语言内容和和语言知识两条线的。在写教案的时候,我们过去在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设定和描述中,往往有很多模糊或误区。现在的理解会比以前明确很多,学生能用本单元学过的语言知识,在真实的语境或情景中,按需要表达自己或完成一件事情,这是在课堂外学生在需要使用英语的时候,能够使用英语的能力。王老师说过,当教材内容无法满足我们实现教学目标的时候,我们就需要文本再构。

在第一次接触文本再构这个词的时候,有很多误解。我能理解文本再构的原因,我知道为什么需要文本再构,我们的困惑更多的时候是如何文本再构,或者更具体一点地说,如何实施有效的文本再构!以前的弯路是这样的,看到别人做出新的文本,觉得很新鲜、很佩服,那时文本再构的理解是阶段性的,以为是自己找一些更有趣的图片或各种资源,去把课本里简单的情景变得更“好看”,更长,或者更丰富。再构的文本应该是作为一种方便教学的资源,是教师对教材资源的整合,不是教材内容的叠加或者脱离教材的内容去自编自演。在一年级的教学中,我尝试过文本再构,再构的原则是把一年级教材里略显得简单的语境结合学生学过的旧知,补充一些学过的语言知识,让情景显得更加丰富。比如说,教材里可能只是小朋友出现在餐厅的一个简单的点餐情景,只有四句话。我就会把点餐情景的语言丰富起来,有服务员和小朋友间的问候语,有看见目录时小朋友说出会说的食物单词,有与服务员之间的对话,有小朋友品尝食物的感受等,原则只是把学过的语言知识出现在这个情景。结合我的教学实践,低年级的教学文本整合,我有较深刻的几点体会:

1.一年级教材里的文本语言不多,不代表教师不能说。很多时候我们都担心学生听不懂,所以不敢多说。而实际上我们在做的是运用各种资源,如图片、声音、肢体语、语气、眼神等,把更多信息传达给学生,而且学生是能够理解的。所以文本语言不多,文本背后的信息量也可以很丰富。

2.一年级很多时候应该是Yes/No或or question,切忌多用wh- question。这是基于学生的实际水平的,其实很多时候出了wh- question,但是他们回答不出来,我想到解决方法就是把wh- question的答案变成or question的形式。学生不会回答的问题,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处理。

3.因为尝试过教学文本整合,了解到文本的体裁的选择也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在低年级,我试过把一个对话文本改编成陈述性文本,因为对话文本的一问与一答形式过于单一,如果想增加信息量,那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多个角色的问答互动,这时候就很容易乱!而对于学生来说,陈述性文本的信息他们是可以通过听、图片展示等手段单方面接受的,当然低年级的文本是不可以脱开图片的(我的理解)。今天王老师的授课给了我更多的启示:如果是对话体裁,切忌人物过多,不同人物的说话声音要有明显的区分度,如果能用夸张一点的语气或语调应该更好。陈述性体裁,单句要精短,以教材文本句子的长度和难度为参考标准,如果学生的能力比较高,可以适当地增加文本的长度和难度。王老师还建议,在一年级尽量使用图语本,就是绘本。绘本的一个特点是在图片中配以简单的一个,最多两个句子,非核心的语言和信息用图片输入。很多教师都喜欢绘本,我们也知道,学生喜欢绘本,我在想,绘本暂时还不能被大范围地使用是有很多原因的(来自学生家庭经济的承担能力,大班教学学校可能也做不到很多资源的支撑等原因),但是绘本使用的原则和理论我们是清楚的,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语言输入资源。谈回文本再构,我们不是为了生成文本而再构文本,这两天课我一直在思考,王老师说过一个单元的整体设计,文本的语言应该是贯穿于同一单元的每个课时的。我觉得我一直没有做好的是,可能原则都清楚,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人为地把不同课时的文本割裂联系。

体育教学的定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 定向运动意义 制约因素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207-02

一、中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定向运动的意义

1.1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在中学体育课采取定向运动的教学方式,将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自然环境自由的奔跑,使身体肌肉不断的在松弛和紧张中变换,能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心血管功能和呼吸功能,学生在经过激烈的运动后,将从繁重的学业中得到放松。采取定向运动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中枢神经系统的运作能力得到了锻炼,确保了学生在文化学科的学习以及生活中具备足够的基础。由于近年来青少年的体质测试越来越不尽人意,因此人们比以往更加重视身体的锻炼以期拥有健康的体魄,定向运动既能让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又能促进他们对文化学科的学习,学生通过老师的指引,提高了自主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学生在定向运动中锻炼了身体,了解到运动的成就,使学生不仅仅掌握运动技能,同时激发学生将来从事体育事业的理想。

1.2 增强学生的生存与适应能力

目前体育课的教学目的是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的基础是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定向运动的特点是在体育教学中营造出与大自然相差不大的条件,模拟多种自然环境和活动,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磨练,提高学生正视和接受挑战的信心,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在以后的生活中能遇到困难不至于惊慌失措。在中学体育课采取定向运动的教学方式正好能满足上述要求,因为学生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只能独自或团队合作战胜困难以到达终点,在此过程中学生个人或团队不会得到一点帮助,因此能够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念和从容应对困难的态度。除此以外学生在比赛期间还将了解和掌握许多野外生存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野外生存能力。学生在经过重复的学习后,将逐渐变得面对困难不会惊慌失措。在中学体育课采取定向运动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让学生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获得更大的成就[1]。

1.3 建立优良的文化氛围、丰富校园生活

优良的教学环境可以让学生得到充分的放松,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并且促使他们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体魄。在中学体育课采取定向运动的教学方式,将运动内容与大自然相互结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了他们的思考能力、培养了他们坚忍不拔的可贵品质。学生在战胜各种困难完成任务后,对成功将会有更深的体会。定向运动,不但让学生从繁重的学习任务中得到了放松,还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决心,并培养学生行事果断的作风,丰富校园生活,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增强了学生的体魄,建立优良的文化氛围。

二、体育教学开展定向运动的制约因素

2.1 学校与社会没有形成紧密的服务关系

由于定向运动需要较为广阔的活动空间,因此经常选择旅游区和公园等面积大、存在障碍物的环境中开展。现在已经开始了定向运动的中学,大部分都选择公园作为定向运动的场地。但是在此过程中学校与公园管理方没有进行充分的合作,在教学期间提供的服务、管理以及收费等方面还存在不同意见,而且也没有前例可以参考。所以在中学体育课采取定向运动的教学方式,要求学校与公园达成定向运动各方面涉及内容的共识,为活动的开展进行全面而充分的合作,让学生在此期间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2]。

2.2 活动场地与设备的限制

由于定向运动是根据各种自然的环境营造出多种多样的比赛内容,因此必须配备相应的工具、器材与场所。在中学体育课采取定向运动的教学方式,必须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活动范围,并且具有能设置障碍条件的越野环境,场地的环境要尽量复杂一点,增大学生完成任务的难度,并且在此期间学生一定要装备电子计时器等工具。但现实是大部分中学各方面的条件都有所欠缺,能够拥有专业电子计时打卡系统的学校屈指可数,大部分器材也需要从国外进口。同时大部分中学也不具备独立绘制活动地图的能力。

2.3 传统观念的束缚

由于大部分学校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较为传统,并且担心无法保障学生在野外环境中的生命安全,禁止体育教师将学生带出校园进行教学活动(许多学校甚至不允许教师带学生们校外春游)。所以目前大部分中学的体育教学活动仅仅只教授国家规定的内容,并且禁止体育教师教授一些学生们喜爱的新内容,严重阻碍了体育教育改革和创新的发展[3]。

2.4 体育教师缺乏相应的工作经验

由于定向运动在国内是一种比较新颖的体育活动,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成熟的教学方案,教师也缺乏定向运动开展的经验。所以大部分中学体育教师都是通过自己私下学习或各种培训班中了解有关定向运动的知识,而没有针对定向运动开展深层次的剖析和探讨,同时缺乏定向运动开展的经验,使定向运动的开展变得难上加难。甚至有一些体育教师并不赞成在体育课中开展定向运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态度较为消极,教学效果较差。

三、结语

如果在中学体育课采取定向运动的教学方式,则能够促进我国中学体育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为了将定向运动能获得的益处完全挖掘出来,有关教育部门则要组织制定科学合理的定向运动教学方案,开展定向运动在中学体育课中的推广和普及工作,学校管理人员也应改变以往的观念,认识到新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帮助,配置相应的活动装备,确保定向运动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王彤,贾淇涛,赵俊伟等.基于相关分析的定向运动非技术因素与比赛成绩关系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0(4):155-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