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体育教学教学反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从事小学体育教学已有数十年,在这几十年里见过不同的学生,有安静的、活泼的、叛逆的、好斗的,归根到底,现在的“00后”小学生都是“标新立异”的。记得一位省级优秀教师说过,老师教育学生的过程,特别是塑造德育的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的斗智斗勇。我觉得这句话非常有道理,在我与小学生打交道的这几十年让我明白,教师要正视学生的“标新立异”。
体育老师在学生眼里是严厉的、体育课是单调的,很多人认为体育课应该是跑啊、跳啊,让学生机械的反复练习。重复的练习来锻炼身体的,这是很多人给体育老师和体育课下的定义。但是体育老师是有爱心的。 比如,上体育课时身体弱的学生就不能和身体强壮的学生一起参加活动,在体力上就有区别,所以体育老师在分小组时就把学生按大小、强壮、男女分组教学,这是在老师的心中默默分成小组,不是有心观察是看不出的。体育教师有时也是严厉的,但在严厉中体现了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 例如有一次在练习双手传接篮球时,有个女生边练习边吃口香糖。我瞪了她一眼,她毫无反应,我就走过去接过球同她一起练习传球。看着她那满不在乎的样子,我一用力,球打在了她身上,她依然我行我素,我当时真想过去训她一顿。可稍一沉思,觉得不妥,就让其他学生继续练习,然后把她叫到一边,问她刚才为什么不认真练习,稍有不慎,就会被球击中,受到伤害。下课后,那位同学诚恳地说:“我错了,老师,您别生气,今后我一定好好练。”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如果处理得当,就能使学生感到温暖,就会赢得学生的尊重,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处处关心、爱护学生。 体育教师也不例外。
学生的“标新立异”不外乎是性格和社会环境在使然。性格是个性的核心要素。良好的性格对于学习具有重要影响,而人的性格和交际关系,心理健康有着密切联系。小学阶段是性格形成期,我们应当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使他们乐于交往,兴趣广泛,与人和谐相处和积极进取。在体育分组活动中,我常会发现个别学生不愿参与活动,只是坐在一旁观看或四处走走,询问为何,大都强调客观原因。经深入调查才得知或是因性格孤僻而导致不合群,或是因为体育成绩不理想,而没有人愿意与他们一组。针对这一情况,我就亲自上阵,带领不合群的学生一起参加小组活动,指导小组活动方法,并在巡视中不时地过问该小组每个成员的活动情况,及时表扬小组成员取得的成绩,使不合群的学生增添信心,融入群体。此外,还创设两人合作的游戏比赛,让这类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与同伴打成一片。这样日积月累,持这以恒,就能帮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性格。
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它的内容丰富多样,形式生动活泼,对于激发学生参与运动,掌握动作技能,增进身心健康和促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等都有积极重要的作用。游戏比赛在小学体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份量,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机。例如,在游戏比赛中一些个性较强的学生因不服输而与对方发生争执,甚至拳脚相向,也有失利的组同学之间互相埋怨,导致受指责的学生产生怯场心理而退出比赛。这样一来,不仅影响了游戏教学的正常进行,而且还伤了同学之间的和气。这时,我抓住这一契机,耐心地教导学生特别是有倾向性的使学生认识游戏比赛的意义,正确看待比赛的成败,批评有碍团结的不良倾向。同时还要与学生一道分析造成失败的原因,找出制胜的有利因素,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体育;教学反思
传统的小学体育课是老师教,学生学,老师示范表演,学生看。完全是以老师为中心,忽略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体育课的课程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体育与健康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对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做了如下反思:
1. 注重转变角色,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新课标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的一个重点是改变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由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如引导学生体验玩绳,教师示范简单的玩绳方法,然后提出精彩的玩绳方法来自大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索。教师则巡回观察、指导、鼓励、帮助,让学生更加有信心完成动作。最后,教师通过让学生表演、讨论、互评、评比的形式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使整堂课充满了欢声笑语。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开始的示范,实际上是对学生的引导,提出“要求”实际上是给学生设置学习目标,学生则围绕这一目标展开了自主的探究和创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情绪高涨,积极参与,创新的潜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因此,只有我们体育教师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落实,才能使体育课程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2. 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关注体验成功的优越性 让每位学生都能乐学、爱学,对体育学习抱有极大的兴趣, 这是体育教学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本课一开始,教师设置玩绳情境,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使他们产生愉快和好奇的心理,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在玩绳的展示设计中,教师要求把最佳的方法展示和评比, 并把与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相联系的练习和大家一起练习、一起分享,使学生的努力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肯定,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无形中告诉学生:只要付出,必定会有所收获。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始终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出发,让成功的喜悦传遍体育课堂。
3. 关注个体差异,突出合作探究的实效性 学生在体能、运动技能、爱好、能力、个性等方面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因此,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评价的实施,都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本案例由于在分组中没有考虑学生的差异,只求自由分组,形成好的小组,各方面都突出,差的小组什么都不行,就出现学生课后要求换组的想法。如果不加以改善,久而久之,在课堂中将无法融合集体,使学生产生体育学习的自卑感,丧失体育学习的兴趣。在课后的调查中,85%以上的学生都认为,自由组合与教师调配相结合的分组最佳。这样,既可以与自己要好的伙伴分成一组,又可以使各小组能力、水平都差不多,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合作学习。在这样分组的基础上,教师在课堂中更应关注相对而言能力较弱的小组,让他们在教师的关注下,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4. 注重器材的一材多用,发挥体育资源的多功能性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下,体育器材的作用仅仅是教学内容的辅助教具,如看到垫子就要练习滚翻,看到垒球就要练习投掷等,而新课标提出要利用和开发器材资源,来促进体育教学的改革。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发挥创新精神, 合理利用和开发体育资源。一次课中,我合理地利用和发挥器材的多功能性,确立以绳子为中心,提出明确的练习目标,突出“玩”字,让学生的思路始终围绕绳子而进行,从而激发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身心协调发展。从玩绳器材创编的成功我们可以看到,玩绳可以一组一条绳子,也可以两条,甚至可以每人一条。不同数量的绳子, 都可以玩出不同的水平。同样在其他常见的器材中,只要加以开发,也能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如垫子,我们可以开发出推小车、作为跳跃的障碍高度等。如垒球,我们可以踢、可以抛、可以滚、可以换物跳等。只要体育教师善于开发和利用器材,以学生的需要和实践为出发点,我们的课堂教学必将焕发出更新、更强的生命力。
【关键词】 小学体育 队形队列 教学反思
队列队形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身体的正确姿势,培养学生自信坚毅的个性,具有听从指挥、遵守纪律的品质,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气质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对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具有良好的锻炼效果。因此,教师必须认清队列队形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让队列队形练习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 多种途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国古代着名的学者管仲说:“劳其形者疲其神,悦其神者忘其形。”队列队形练习的内容比较单调,不外乎立正、稍息,向左转、向右转,齐步走、跑步走等。反复的训练中,学生会感觉枯燥疲惫,从而失去了对队列队形练习的兴趣,把它看作是一件苦差事。教师在教学中不妨采取情景创设的方法,把学生带入一定的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调节教学气氛。
1.1 布置任务法。在队列队形教学中我除了关注学生练习以外,更关注学生展示,向那些平时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提前布置“任务”,例如:体育教师教队列前,提前布置“任务”,教授后要指定的某些学生展示队列动作。在这种“善意”的压力下,全体学生会全神贯注地跟教师“学练”;根据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兴趣进行教学。例如:在进行原地踏步、立定的教学中,我尝试过很多方法,不是练习次数多了,学生厌烦。就是方法不适合学生,总感觉教学效果不理想。最近,我针对学生能分辨左右方向的状况,引导学生从左右脚的交替时开始数数。此方法引起学生较大的兴趣。使学生很快就学会了踏步走、立定的动作方法。
1.2 场景模拟法。教师把训练场地布置或用语言描绘成一个特定的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利用小学生好奇、爱新鲜的心理特征,激起他们训练的热情。
例如,在练习原地四面转法时,教师可以把训练场地布置成热闹的十字路口。让一部分学生来扮演行人和车辆,另一部分学生就模仿交警指挥交通。当“小交警”打着手势向不同的方向转动时,课堂上学生情绪十分高涨,以往训练中重复单一的原地四面转法得到了较好的巩固。
1.3 游戏竞赛法。每个人都希望在竞赛中取得胜利,小学生的好胜心更为强烈,在游戏中获胜是学生参与活动最重要的原动力,因此设计一些竞赛性的游戏也是队列队形训练的有效载体。
例如在“集合解散”的训练中,教师可以把全班分成几个小队,围成几个简单的图形。在解散状态下,听到集合哨声时,比一比哪个小队集合的速度快、队列整齐;看一看哪一队的队员精神饱满,站姿准确;听一听哪队队员报数的声音响亮有力,评选出“优秀小分队”,予以表扬。
2 根据学生实际身体条件安排教学
体育教学首先是教育,它必须为育人的最高目标服务。因此,体育教学必须突出它的教育性、人文性,在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同时,注意锻炼学生的身体,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小学体育教材中队列队形练习的内容和要求都是参照军事训练的相关要求制定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这种军事化的要求对小学生来说是不切合实际的。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及生理、心理的发展规律,表现出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心理素质不稳定等现象。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味地以高标准去要求他们,只会使他们的生理、心理都承受巨大的压力。
例如在教学原地踏步和齐步走的练习中,教材中对摆臂的角度与幅度有很高的要求。可是这种空间感和本位感较强的动作,对小学生来说是很难达到的,而且对动作刻意的强调,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进而影响整个动作的准确性。诸如此类的高要求还有很多,如原地踏步时提腿的高度,集体训练时的动作同一性等,使学生望而生畏,产生排斥抵触的情绪。在教学中,面对这些难点,教师要降低动作难度,使学生易于做到。如摆臂时学生能够做到双臂自然摆动、动作协调、姿态美观,就可以视作达到要求。学生在训练中有了兴趣和自信,才能使以后的教学得以顺利进行。
3 教师具有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可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1 生动幽默的教学语言。在机械的队列队形练习间隙,教师幽默的教学语言是缓解学生身心疲劳的有效方法。幽默能使学生产生愉悦的情绪,有助于放松练习带来的紧张感,能让学生更快地自我调整,投入到下一个环节的训练中。教师可以抓住一个人、一件事或一句话与学生开些善意的玩笑,打一个比方,作一个对比,鼓励学生说些健康的俏皮话。也可以应景说一句歇后语或反正话,课堂气氛会在学生的笑声中活跃起来,学生的注意力与兴奋性随之提高,学习的效率也就显现出来了。
3.2 琅琅上口的顺口溜。为了让学生牢记动作的要领,同时也激发训练的兴趣,教给学生一些自编的顺口溜是一个很好的方法。配合相应的队列队形练习内容,笔者编了一些简单易记的顺口溜,在教学中应用,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潘一峰.小学体育队列队形教学之我见.新课程学习·上,2012(2)
2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评价的完善与创新.新课程学习·上,
农村学校主要是指县以下的由镇乡一级政府直接管理的乡村中小学校,其担负的主要职能是开展农村的义务教育。目前,我国现有普通中小学866万多所,农村约占89%,在校中小学生1亿6900多万,农村约占74%。学校体育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国民体育的基础;农村学生体质和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农村国民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也关系着我国新一代农民的整体素质。
一、目前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的现状分析
1、学校领导对体育重视不够。
(1)名义上虽有校长分管体育,但实际上许多分管校长分而不管,对随意占用体育课尤其是毕业班的体育课听之任之,有些地区毕业班根本没有开设体育课。
(2)校领导对体育课和体育活动漠不关心,只抓升学率,无视学生体育活动和身体健康状况。体育课质量基本无人关心,校领导只对文化课感兴趣,体育课可有可无。
(3)分管领导对体育课多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数年不听、不看体育课是常事。
(4)有的学校领导甚至把抓体育工作与教育质量对立起来,使学校体育工作变成了“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工作。
2、师资队伍严重匮乏。
(1)具有专科或专科以上学历的体育专业教师不足,很难保证教学质量。在我县十三所中学,一百多所小学中,除了一中、二中、三中、和为数不多的几所乡镇中心小学的体育教师配备较全,其它学校严重缺编。
(2)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在师资缺乏的学校,都是拿其它学科教师代替上体育课,业务教学水平不能保障,就不能保证学校体育教学的有序进行。
(3)体育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男、女体育教师比例严重失调,女教师寥寥无几。
(4)师资培训力度不够。在农村学校,体育课一般被认为是副科,体育教师很难被列入师资培训的范围内。体育教师的业务教学能力和水平得不到再提高,在教学改革中的探索犹如闭门造车、瞎子摸象。
(5)对体育教师的评价没有规范的评价标准,比较片面,体育教师付出的劳动得不到认可,不能同工同酬。体育教师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严重的阻碍了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
3、场地器材、基础设施不足,投入力度不够。
在我所了解的近两百所学校里,体育设施暴露的问题很严重,只有三所学校有田径场,每年各学校的资金大多用于基建,对体育经费的预算和器材的购买没有纳入计划。场地器材的不足很难推进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深入开展。
4、教学问题突出。
(1)课程设置缺乏连续性、科学性、灵活性;体育考试项目的确定不够科学、灵活、全面。
(2)体育课开课率低,随意性大。
二、改革中的反思
重智育轻体育的思想依然存在;在社会评价与管理上,对农村中小学的体育工作还缺乏一套科学规范、严格公正的评价标准和管理机制;在经济上,资金投入不足是目前农村体育教学落后的重要原因。此外,农村学校体育改革缺乏整体性和配套性。在农村,学校体育与农村体育构成了一个体育文化整体,但事实却是农村体育与农村学校体育属于不同的条块,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协调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此外,教育政策“城市取向”,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模式缺乏创新等。
三、农村学校体育改革的理性回归
1、构建主体性意识,依法教改,依法治体。
第一,完善现有的教育制度和法律,制定新的制度和法律,具体明确农村学校体育中各个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真正做到有法可依。第二,加强制度和法律的宣传,唤醒农村学校体育改革中各主体的主体意识,特别是教师主体的法律意识,用法律维护学校体育的地位和教师自身的利益与地位。第三,全社会特别是广大农民加强对教育执法活动的监督,推进依法改革,维护司法公正。
2、整体推进,倡导终身体育,促进农村人口的全面发展。
第一,农村学校教育各主体要充分认识到“五育”是一个整体,偏废任何一育都不利于农村社会进步和农村人口的全面发展。第二,树立体育课与其他课程一样重要的观念,体育教师与其他教师一样是现代教育的主体。第三,教学内容需贯彻终身体育的理念。利用学校教育12年的时间(小学到高中阶段的学习)改变一个人的思想,足可以让一个人接受终身体育的思想,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第四,以农村学校体育为依托,推动农村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3、勤于学习,勇于探索,因地制宜,采用新的教学手段,拓展新的空间。
随着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高涨,高校现在需要承担的教育任务不仅仅是培养出学习工作能力出色的卓越人才,更需要增强学生体质,能在繁重的工作和压力下保持健康的体魄,为社会做出贡献。近年来,虽然高校体育改革得到了一定的成效,但依旧有不少的问题存在于高校体育教育中:教育模式较为单一,理论距离实践太过遥远等等问题。在课程设计上,内容和方式过于单一,导致学生对于体育课程提不起兴趣,也让体育教师失去热情,对体育教育改革在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在大多数高校的课程体系中,课内体育活动被设计为选修课,这一点向学生们传达了体育教学可有可无的观念,对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造成影响。当然了,这一点也是有历史原因的,在高考的影响下,大部分学生都将精力投入主要学科的学习中,不关注身体素质的提高。相较于其他基础通识类课程和专业类课程,体育教学在高校教育体系中一直处于一种尴尬的地位。器械陈旧不安全,体育课程课时少,内容单一,面对体育课,学生的兴致不高,对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产生不利影响。
2、课程设置不合理
不同于学科知识教育,大部分学生的身体素质千差万别,而高校体育课程设计只能将一个班的学生归于一个教学体系进行学习,无法让教师因材施教,只能针对大部分学生的水平进行教学,这样会导致身体素质优秀的学生对体育活动失去兴趣,身体素质过差的学生开始惧怕体育活动。与此同时,体育课程应该贯穿于整个高校教育体系中,而不是在高年级截然而止。这种不科学的课程体系会引发种种问题。
3、体育教学内容枯燥
现在的高校体育教学方法没有紧跟时代潮流,而是固步自封,依旧按照过去的旧设计来对学生进行教学,较为枯燥单一。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都能从生活中网络上接触到新鲜的体育活动模式,开始重视自我的身体素质提高当他们将目光转向校园时,面对的只能是球类田径等从小就一直在练习的陈旧活动,对学校的体育课程失去兴趣,转头课外体育活动的怀抱。一些年轻的体育教师,本身就拥有拉丁舞,跆拳道等特长,却苦于没有施展的舞台,渐渐地将技能丧失,无法和学生的需求对接。
4、教学研究不足
由于体育教学在整个高校教育体系中占比不大,所以高校对于体育教学方面的研究与探索也比不上其他学科。这种现象导致了体育教学研究部门缺少时间和经费深入地探索整个高校教学体系上的问题,对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进行指导。现如今,大部分高校还是将精力放在传统的教学研究方法上,对现代教育方法的研究则有着置之不理的态度。当然了,在“术”方面,现在的体育教学研究已经做得很好了,但是在现代体育教学模式中,教学研究则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无法顺应时展。过去的理论研究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占据了研究的时间和经费,无法达到最好的研究效果。
5、体育教师素质还需提高
随着高校教育的蓬勃发展,学生数量日益增多,为满足学生们的需求,学校也涌入了更多的体育教师。但对于新教师来说,在教学经验上还存在着些许不足,对教学过程会造成一定影响。而对于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陈旧的知识体系已不再有效,必须向新教师学习,多补充新鲜知识和新技术。不仅仅要用过去的老知识教导学生,更需要学习青年教师的新鲜知识。双方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才能在原来的基础让日益提升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质量。
二、改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对策
1、设计科学的课程体系
“健康第一”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即为身心健康,抗压能力强。所以高校体育教学的体系就应该从这三个方向出发,构建满足社会需求的体育活动课程。改革旧知识体系,结合新知识,新思想,总结出科学的体育教学体系。
2、编创先进的教学教材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教师们能接触到的先进信息与技术也越来越多。在这些新的知识面前,教师应该勤于思考,如何将最新的知识融入日常的课程教学中,增强体育教材的趣味性,将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
3、提升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
体育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了体育课程的质量与课程研究是否深入,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道路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教学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修养上来说,高校体育教师的综合能力依旧落后于高校其他学科的教师。在体育教师进入高校之后,需要通过高效培训及自我提升来促进自我教学能力的进步。不论是理论培训还是课程实践,都应该不遗余力地培养他们对于高校教育的专业度,从而吸引学生自发地加入到体育课程中来。将基层的体育教师的能力提上来,才能对整个教学体系有基础上的提升,促进我国体育教学的改革。
4、丰富教学内容
想要吸引更多的学生自发地参与高校体育教学课程,就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制作调查问卷,将学生们的意见加以汇总,结合学校的自身情况,开发出满足不同类型的体育课程。社会日益发展进步,为了满足工作单位对于学生素质的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还需要提升自我的身体素质。只有具备良好的综合素养,在面临择业困境时,学生才不会败下阵来。现在的高校体育教学体系急需改革,只有不断地完善体育教学的内容,将体育课程与课外活动变得更加有趣,自由度高,才能更多地吸引学生加入体育活动,已达到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
三、总结
现如今,衡量一个人是否是卓越人才,评判标准不仅仅是他的工作能力还有它能为国家做出多少贡献。1912年,清华大学提出了德智体教育并重的方针,并号召大学生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将追求“增强体质”作为课程设计的主要方针。通过改进单一的教学内容,能鼓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与兴趣选择相应的课程。在注重实践的基础上,增加部分理论课程,让学生们能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明白身体运作的机制,从根本上提升他们的体育素质。鼓励学生在高校体育教学之外,也能在课余时间增进自己的身体素质,达到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最高目标。
作者:李遥远 单位: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段健芝.大学体育课程改革问题剖析[J].体育学刊,2006,13(2):8-10.
[2]赵欧.试析普通高校的体育课程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