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育管理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强化服务意识民主意识
1、民主协商
学校领导班子要增强服务意识、民主意识,实行民主管理。管理要为一线教学服务,教学要为全体学生服务,学校要为社会和家长服务。学校领导班子与广大教职工的关系是平等的同志式关系,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和工作关系要采取民主协商的方式。要推进班子决策的民主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同时,既要坚持民主原则又要贯彻集中制原则,以提高管理的效能。
2、合理分工
学校领导班子要进行合理分工,明确岗位,实行岗位责任制,做到各就各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合理的分工便于协调,分工并不是分家,要在校长统一领导下相互配合、和谐运转。各部门的负责人要明确自己的职责,积极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3、以身作则
学校领导班子要给老师做表率,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教师的认同、敬佩,进而凝聚人心,树立威信。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不要别人做的自己首先不要做,使教师人人亲而近之。领导班子要以身作则,廉洁奉公,工作要得到老师们的理解,工作的思路、意图才能比较顺利地被老师们接受。
4、团结协作
学校领导班子一定要有大局意识,团结协作意识。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遇事多商量,平时多沟通。工作中要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意见不统一时,要求大同存小异,形成整体管理的合力。
5、敬业奉献
学校领导要有吃苦精神,奉献精神,要以事业为重,淡泊名利,全心全意搞教学,一心一意谋发展,以自己饱满的工作热情、严谨的工作态度、无私奉献的精神为教师做出榜样,感召呼唤广大教师甘当人梯和甘作红烛。
6、高效务实
学校管理一定要提高工作的实效,要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光开会不落实效果等于零,光布置不检查效果等于零。要做到事事有安排,件件有落实,个个有结果。要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成绩。
二、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形成科学管理机制
1、制度保障
建章立制,加强规范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和工作方法。学校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并完善各种岗位规范,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真正做到以制度管人管事,使学校工作有机配合、协调运转。坚决杜绝分工不明、职责不清、无章可循、互相推委的工作局面。
2、规范管理
学校管理要坚持原则,按制度办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不管,学校的各项工作在制度约束下,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规范。要形成事事有规范,人人讲规范的工作局面。
3、科学决策
学校管理除了制度保证,还要向科学化、有序化迈进。学校决策要体现科学管理的原则,要正确理解执行教育方针政策和上级决议,决策要符合工作实际,符合学校发展的长远目标。
4、民主监督
学校管理工作要虚心听取广大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要充分发挥工会和教工大会的作用,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
三、创设以人为本工作环境,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1、尊重教师
尊师爱师是学校管理工作力量的源泉。教师的自尊心特别强,这是教师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尊重教师,就要尽量为教师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为教师创造用武之地,从而激发教师爱岗敬业的积极性,发挥他们最大的潜能,实现他们人生的价值。尊重教师,既要考虑满足教职工的精神需要,又要最大努力满足他们的物质生活需要,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之中。
2、宽厚仁爱
管理教师既要坚持公平公正,秉公办事的原则,对亲近者、拥护者不偏袒、不护短,对疏远者、反对者不排斥、不冷落;又要以诚待人、热情待人、宽厚容人。要推心置腹、耐心说服,不随意指责,更不以势压人。对于辛勤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要有宽以待人的胸襟,用心理换位法设身处地为教师们着想,积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摆脱困境。尤其对犯错误的教师和职工,要有“责人先责己”的风度,以宽容精神、包容态度,使教职工深深体会到学校的良苦用心,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克服缺点和不足,在工作中更加发奋努力,从而形成关系和谐、工作协调、团结友爱的战斗集体。
3、取长补短
学校对教师的管理,应该坚持“扬长避短”、“扬长补短”的原则,要根据教师的业务能力、爱好特长、经验水平,从实际出发合理安排工作,做到量才授职,用人之长、避人之短,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4、激励培养
在建立保障机制的同时,学校还必须建立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通过目标激励、榜样激励、荣誉激励、情感激励、竞争激励、物质激励等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教学能手”“教学新秀”“模范班主任”“优秀班主任”等评比奖励制度。要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及时准确地发现和树立模范典型,使全体教师学有榜样,激起成功的欲望,体验成功的喜悦,人人感到当教师无尚光荣,个个感到英雄有用武之地。
5、建设队伍
学校必须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创造一切条件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使教师在师德修养、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高尚的师德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基础,科学的管理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保障,精湛的业务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塑造良好的师德形象,敬业爱岗,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学校要有目标有计划地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活动,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进修和学习,切实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加强教师的培养,要着眼全体教师,打好基础工程;注重青年教师,抓好重点工程;培养骨干教师,推出名师工程。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技术。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追求,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6、考核评价
学校要健全考核制度,做好考核工作,要把对教师的考核与评价、任用、晋升、培养等各个环节的工作联系在一起,积极探索人事制度改革,强化考核管理力度,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促进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要注重平时考核,定期进行教学信息反馈,召开学生座谈会、家长会,通过个别了解、问卷调查等方式及时掌握各种情况。要采取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不仅看教师教学的最终成绩,更要看他起点的高低,过程的付出,使评价更公正、合理,更全面、准确。
四、树立以生为本的新理念,强化学生管理力度
1、生本原则
学校教育管理的主体是学生,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学生,要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管理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管理新模式。坚持“生本”原则,真正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理念,维护好发展好学生的根本利益。建立新型师生观,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强意识,使学生成为学习和生活的主人。
2、爱的教育
教师管理学生,必须以爱生为前提,必须是爱与严相结合,严格要求要建立在爱生的基础上。爱生,不是出于个人的狭隘感情或“自然好恶”,而是出于教师对祖国和民族未来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出于一种高尚的道德感、责任感;爱生,不是一味地呵护,而是爱中有严,爱中有理,爱中有度。爱生,就要只讲付出而不记回报。爱的教育是神圣的伟大的,教师要把爱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灌注于每一个学生心中,用爱心温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爱心中健康成长。
3、个性差异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张扬个性,勇于创造。对那些具有不同寻常想法和有奇异猜想的学生,要善于使用夸奖的言词、鼓励的目光对待他们,使他们敢于失败,乐于成功。要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宽容地对待后进生。
4、全面发展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是综合型、复合型人才,学校教育一定要坚持全面发展观,决不能只看学生学习成绩,而忽视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构建主动学习的新模式,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积极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使他们意志坚强,能吃苦,能经受挫折,关爱他人,关爱自然,自强不息,身心健康,努力拼搏,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才。五、树立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质量第一
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基础,是学校长期的艰巨的核心任务。学校要树立“质量第一”思想,视质量为生命。要强化责任意识,制定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加强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的管理,狠抓教学常规落实,不断改进教风学风。
2、激活课堂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学校要倡导师生“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树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训练为核心、提高质量为目的”的课堂教学原则。教师要认真执行课堂教学常规,做到教师精讲、学生精练;改进教法、注重学法,充分调动师生互动的积极性。鼓励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寓教于乐,寓教于理,勇于创新、大胆探索,善于学习、勤于总结,发挥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积极探索推进研究学习、合作学习模式,运用启发式教学、情景创设教学、问题引导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激活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3、优化过程
为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学校对教师备课、上课、实验、作业批改、课外辅导、教学研究等教学各环节要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和质量标准;对学生的预习、听课、复习、自学小结等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提出具体、可行、可检的明确要求及考核方式。从计划决策、组织实行、检查指导、到总结提高,全面优化教学管理过程,努力达到教学管理目标。
4、因材施教
人的多样性及个性化差异要求教育者对被教育者一定要因材施教,教师要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既要认识到学生的个性差异,针对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又要防止出现偏见,以学习优劣人为给学生划分等级。
【关键词】教学管理;教育观念;教育目标
教学管理是各个院校教育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为了达到提高教育水平的目的,一定要推陈出新,积极的完善教学管理途径,把科学推进教学改革当作教育管理的重中之重,培养出适合我国经济发展和建设的合格建设者与继承者。
一、树立与时俱进的现代教育观念
1、改变办学观念。各校决策人员教育教学观点的具体表现就是办学观念。完美的办学观念是富有时代性与目的性的,关系到教育教学改革成功与否。因此,一定把以往的、守旧的质量观转换成前进的、科学化的质量观,积极的运用各类已经存在的与潜在的资源,合理借用自己所具有的长处,搞出自己的特色。
2、改变人才观念。我国现在的国情和发展状况需要所培养出的人才要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应变能力还要强,除此之外,更加要求学生具有面对大批信息给出快速反应同时创造性运用的能力,要有适应变动、适应氛围、探寻自我生存与自我进步条件的能力,最关键的是要具有勇于探寻真理的信心与付出以及不容小觑的实际能力。国际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是教育不仅仅只是进步和发展的方法,教育原本就是进步和发展的主要内容与对象,学生在校接受教育并不是单纯的为了生存,还是为了国家与社会的健康发展,个人才能的有效发挥以及个人可以终生学习。因此可以发现改变人才观念是非常重要的。
3、改变教学观念。以往的教学观念主要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的形势来进行的,整个过程中教师与教材是主体和中心,始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授形式就是老师把全部的知识全部灌输给学生,不重视学生的学习思维形式以及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状况,学生完全处在被动的位置来接受知识。教学管理强调统一性,缺少弹性管理的观念;重视过程管理,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养成和发展,没有实现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继承者的最终目标。进行教学管理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坚持把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学生个性与能力的有效发挥当作评价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评价标准;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努力调动学生们的能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着重去培养学生的自学、职业发展技能以及创新的意识,初步建立起老师和学生互动以及共同进步、发展的新制度;教学内容着重于学生科学的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与整体素质的构建,科学的对课程进行设置,不断的完善和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的视野越来越宽,越来越广。经常为学生提供自我设计、自我进步的机会和场所。学校一定要锲而不舍地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鼓励完善课程体系,科学的制定教学时间,正确选取课堂教学的形式与途径,善于利用高科技的教育手法,加强实践能力部分的教学和演练,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从根本上来提高教学效率,要学生牢固的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同时运用到具体生活实践中去。
二、与教育目标相适应教学管理的构建
1、对教学管理观念进行改革和创新。进行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具体表现在改革教学的各个部分,积极营造出一个适合培养学生的科学教学系统。如果想要实现这个目的,就一定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组织模式、教学过程甚至是以往的教学手法。因此,改革和创新教学管理机制是进行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部分。教育思想与观念的创新和改革一定会触动原有的教学管理机制,无论是哪一个方面的教学改革一定要把和改革相对照的教学管理机制作为支撑点。所以,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教学管理的观念和机制进行改革,把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观念转变为教学管理的观念,逐步形成新的办学观念、人才观念、教学观念以及管理职能观念,给老师和学生营造一个积极的教学氛围和学习氛围,同时,做到具体的实施,做到“大力提倡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进一步形成充满激情的、多姿多彩的以及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发挥保障功能的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改革有利于促进有关其配套机制的改革,后者要比前者超前,因此,教学管理才可以确保和促进整个教学改革的过程,有利于最终目的的达成。
2、改善教学管理的环境。适当的文化活动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健全,可以把科学态度、文明风气、价值取向等融入其中,有利于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因此,需要进行持之以恒的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社会科学的进步和发展。教育教学改革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探寻全新的教学方法,改革从教学系统到教学细节甚至课程分配等各个方面,展开全面的探寻和实验,进行客观实际的评价,对有关的成功经验慢慢铺开。因此,最关键的是教学管理方法的改革。在进行的过程中,是坚持支持,还是抑制,是创造机会,还是听之任之,都会出现出乎我们意料的结局。整体教学改革是教育发展的方向,实际的教学改革是非常脆弱的,这就需要有一个较之宽松、科学的改革环境,特别关键的是教学管理的环境。
3、落实教学管理成果。教学改革的成果最终表现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育教学的系统性特征决定了教学改革成果一定要通过教学管理来进行归纳与集成,同时制定有关的具有创新精神的改革措施和配套方法,经过实践,才可以形成教书育人的伟大成果。应该引起我们关注的是巩固和推广改革成果,充分注重教学管理的进步与发展,以便使其得到应有的推广与运用。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要采取一些具体的方法来明确改革的目标、推进改革的进程、巩固改革的成果、出台一些有关的措施、推广改革的最终成果。
4、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第一,教学改革一定会需要改革教育观念,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其中都包含着丰富的教育观念。教学管理人员一定要深刻分析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态势与规律,分析教育职能与价值观念的具体变化,科学解读和分析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对学生培养目的的内涵。第二,教学改革要一步步转变原有的教学局面,一定要调整教学管理的途径和内容,从而符合改革的要求。
三、结束语
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一定要深入了解教学管理改革的本质与意义,探讨并且制定出适合新的教学体系的管理措施与途径。如果想要做到上述这些,那么就要重视学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这是最关键、最重要的一方面。这需要确保这支管理队伍一定要结构科学、目标明确、工作措施得当,同时还要具有献身精神、善于归纳总结、敢于创新,可以重点把教学管理和教育学术研究结合起来,把教学改革进行到新的高度的同时,进一步去提高教学水平,适应我国经济和文化进步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惠选.新形势下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0).
[2]何雪华,傅红艳.试论高校教学管理改革与创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6).
[3]熊海鸥,宋静.浅论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与创新[J].大众科技,2010(05).
关键词:“九零后”特征;目标激励;人文关怀;激发学生兴趣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1-0190-01
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日趋深化,围绕体验式教学、人性化教育、全面减负、素质教育等主题,职业教育教学不断进行改革创新,才能促进新时期专业人才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但目前存在的现实问题是,随着“九零后”学生的成长,其新面貌、新特点不断涌现,教育教学工作也必须随之调整,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优化学生管理,才能适应新局面,解决新问题。
1 “九零后”学生的主要特征
“九零后”学生是指1990年以后出生的学生,它对应特定的社会时代。关于“九零后”学生的主要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就生活形态而言,“火星文”是他们独有的文字;如今网络普及起来,手机、电脑上网都非常方便,尤其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基本上都花大量的时间泡在网上。即便是上课的时候都能见到学生在上QQ,而且在心情上,签名上出现一些稀奇古怪的字,仔细辨认也能看出是什么,但是不知是怎么造出来的,仿佛想让人看出来,又不想让人看出不来的矛盾表现。他们更愿意强调自身又像是在用这种特殊的文字呐喊“别误读了我们”。第二,就日常行为而言,“九零后”的一代智商超过以前的同龄人,并且由于现在信息的迅速,时代的进步,他们接触的新生事物就更多,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使得他们自认为很成熟,以个人、个性为追求目标,把价值取向重点转向能实现自我满足的具体事情上。
2 着眼“九零后”学生的特点,改进教育理念
面对每一批的学生,每一批学生的总体特征,教师普遍有这样一个共识: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提升教学效果。
(1)明确目标。
“九零后”学生崇尚个性,爱好独特,渴望表现自我,却又迷茫没有目标。在学生管理中,要根据“九零后”学生具有丰富性、复杂性、生动性的群体特征,灵活运用恰当的激励方法,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积极上进。鼓励学生确定适当的目标,诱发学生的动机和行为,达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目的。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阶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树立一个个分目标,并协助他们制定详细的实施步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随后的学习中引导和帮助他们努力实现目标。当每个人的目标强烈和迫切地需要实现时,他们就对学习产生强大的责任感,从而更好地发挥了目标激励的作用。
(2)人文关怀。
“九零后”学生学习负担重,多有焦虑感,既自信又不够自信,承受挫折能力不强,教师应该尊重、理解、关心、信任学生,既要在学习在给予他们关心,又要在生活上给予关怀。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上学习上都能够得到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使学生能有更多的表现机会,在一点一滴的成绩中积累自信,更好的融入到集体中去。根据学生的特长和能力的差异,用其所长、尽其所能,发扬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要尊重学生就要充分信任肯定他们,在一定的范围内给予学生充分的自,让其大胆地发挥自已的聪明才智。教师的信任与关爱,对学生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有时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九零后”学生大多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入生动的素材,将抽象的概念、原理具体化以引起学生的关注,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以不断培养其学习能力。例如讲解天平的时候,菜市场称量大白菜所用的秤和珠宝店称量黄金的秤精度肯定是不一样的。肯定是称量黄金的秤更精确,那么在药物分析中对于药品含量称量的时候同样也要求是很精确的称量,否则造成药物含量测定不准确,影响药品的质量和疗效。同时列举身边的小常识也能调动更多同学参与到讨论,融入到课堂中。
【关键词】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整合
1.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性
沟通是现代社会的要求,尤其是当今社会信息数量多、传播速度快,更新变化极其迅速,只有加强群体内部信息交流、信息共享,才能集众人之力,更好地捕捉信息、驾驭信息、利用信息。信息技术与教育的一体化,为跨国家、跨地区、跨民族、跨人群的“语言交流、思想交流、情感交流、信息交流”提供了一种快速、便捷的“沟通交际工具”。信息技术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教育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巨变。随着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一体化”历程的逐步深入,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将是一个浩瀚而又绚丽的前景。近年来各学校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过程中作了很多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教师们在实践中寻找整合点,大胆开展实践活动,真正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来促进学科知识学习和能力提高。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我国面向新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的研究与实践改革了传统的教学观念,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2.现代教育技术的诠释
何为现代教育技术呢?现代教育技术是指现代教育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相结合。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以及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必然打破传统课堂的封闭围墙,把课堂上短短的45分钟带入到一个无限广阔而又全新的领域,在时间上,在空间上,甚至连课堂的主体都将是无限的宽泛。在这个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高度整合的天地中,课堂将是一个被无限拓展的无比宽泛的概念。现代教育技术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再也不用那么多的吃粉笔灰,只用鼠标轻轻一点,就可以上课了。对教师的身心健康有了很好的保障,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作为教育者,也不能盲目的运用信息技术,一定要领悟现代化教育的真谛。
3.现代化教育的优点
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逐渐被淘汰,原因很简单,老师们之前都做了很好的备课,教师教得也很辛苦,可是短短40多分钟,不仅仅讲不了多少内容,而且一味的在黑板上进行教学,很是枯燥,但是简单的计算机技术的加入,就使课堂的教育有了不一样的效果,最简单的例子,学科教学与幻灯片的结合,不仅仅是教育方式变得新颖,而且完成了原来至少要2节课完成的学习任务,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其实计算机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教学功能。
例如:低年级利用智能ABC打字,中年级利用Excel来进行数学数据分析、利用图表工具学习制作统计图表,高年级利用计算器进行数学验算、利用画图工具来学习几何图形的认识等,均是充分挖掘了计算机中现有的工具进行学科教学。这样,既达到了学习、应用技术的目的,又较好地促进了学科知识的学习,同时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表明,学生通过整合教学,既达到了学会看统计图,能根据数据的变化作出适当的分析与推测,并提出自己的建议的数学学科教学目标;又达到了学会用图表工具制作统计图的信息技术教学。总之,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来,是很有前景的。
计算机技术与教育的相结合传造出了远程教育,远程教育对大多数人来说,曾经是可望不可即的事情,只是在想象中想象一下,并不指望能够实现这样的现实,不过时代的发展总是出乎我们的意料,没想到现在,也可以用远程教育了!远程教育使经济不发达的边远地区的教育上了一个新台阶,逐步开始消除地区性的教育差距;教育方法、教育手段上,以建立校园计算机网络为信托,综合利用教育资源,用计算机辅助学习、辅助教学、辅助管理,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技术,建立全新的面向信息时代的新教育体系,人类的学习也从阶段学习逐渐转变为终身学习。利用远程教育教学,不仅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而且增加了课堂容量。通过学习和使用让我懂得了: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不仅是服务教学,而且是服务自身,有利于自身进步。让教育教学理念发生改变,视野逐渐开阔,技能大大提高,教育教学方法不断创新。
在以上这些典型的课例中,信息技术都以工具的形式与整个教学过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我们很难把它从教学过程中分离出来,因为它是直接为教学目标服务的。而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得到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同样,教师通过整合任务,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他们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为沉闷的学习生活增添了色彩,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使二者更易于建立共学或互学的关系,同时也为学生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多种可能,使个性化学习成为现实。学生可以自主、自助从事学习活动,根据自我情况安排学习,而且可以通过互相交流,集体参与等实现合作学习,并在合作中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通过贡献智慧、分享成果,进而学会合作。
教学效果直观。从过去以课堂教学内容、教材、教师经验等为主的课堂教学转变为一种包括各种类型资源的网上课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能够达到应有的质量和效益。
4.领悟现代化教育的真谛
以多媒体课件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有力的学习工具,在教学过程中能起很好的辅助作用,但也只是辅助作用而已,万万不能将其作为目的。即运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并不意味着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信息技术对当前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使用计算机不意味着可以不用黑板和粉笔,可以取消语文课上的朗读,我们必须发挥各种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各种技术手段的协同互补,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论文摘要:介绍了概念转变理论的渊源及发展,阐述了概念转变的定义、形式和过程,同时,还讨论了实现概念转变的教学策略以及支持条件。最后,文章还归纳了概念转变的教学模式,得出了概念转变理论对教学和学习的启示。
一、概念转变理论的渊源及发展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科内尔大学的一群教育研究者和哲学家开发了一种称为概念转变的理论。这种理论基于皮亚杰的不平衡和适应性调节的观点,以及托马斯库恩的科学进化论。根据库恩的观点,科学进化遵循的是一种稳定的范式。首先,一种占优势地位的科学范式——一种基本的认知、思考、评价和做事的方式——濒临危机,因为它没能解决或解释科学团队确定的重要问题。其次,就必须有一个有望解决这些问题的可供选择的范式。这两个条件的存在就增加了“范式转变”的可能性或者新的思维框架的普遍接受性。
然而,研究者发现,如果只强调和采取逻辑和理性思维一~宾特里奇把这种方法称之为“冷酷的概念转变”,学生的已有概念非常难以改变。因为这种方法太过理性化,忽视了学习中的情感(如动机,价值观,兴趣)和社会成分,比如,没考虑到学习环境中其他的参与者(如教师和其他的学生),以及这些参与者是如何影响学习者的概念生态圈,并影响概念转变的。
社会建构主义者和认知学徒观也影响了概念转变理论,这些学习观鼓励学生互相讨论,教师是促进概念转变的一个因素。因此,概念转变不再被认为是只受认知因素的影响。情感、社会和情境因素也能影响概念转变。在培养概念转变的教学或学习环境设计中,所有这些因素必须综合考虑。
二、概念转变的定义、形式和过程
概念转变大致可以定义为改变已有概念的学习,如信仰、观点或思维方式。概念转变一般包括两种形式:(1)丰富,即同化。新概念与原有概念之间基本是一致的,个体很容易理解新概念,并能很快地接纳。新概念补充了原有概念,使原有概念更加完善。这种形式主要通过积累的方式发生。(2)修订,即顺应。新概念与原有概念不一致,产生冲突,需要对原有概念进行分析、判断和权衡,从而建立新的概念。这种转变不是细枝末节的变化,是从本质上对原有概念进行调整和改造。
概念转变是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当学习者碰到新旧概念之间不一致的情况时,就会产生一种认知冲突感。这需要学习者对两者进行分析和判断,思考各自的合理性、正确性,并最终对新旧概念做出权衡和调整,从而产生新的概念。
三、概念转变的教学策略和条件支持
一般来说,学习者的已有概念很难转变。因为学习者正是依赖这些既有概念来理解和看待他们周围的世界,他们不会轻易放弃这些概念,而采取一种新思维方式。因此,仅仅呈现一种新的概念或告诉学习者他们的概念是不正确的,这并不能转变他们的概念。概念转变的教学需要运用建构主义方法,使学习者能够积极主动地重新组织他们的知识。认知冲突策略,来源于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观,在概念转变的教学中是一种有效的工具。这种策略需要创建一种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生关于某个特定现象或主题的既存观点一目了然,然后直接质疑,为的是制造认知冲突或认知失衡。也就是说,学习者必须变得对他们目前的概念不满意,然后接受一种可理解的、似是而非的、有成效的选择性概念。概念转变的教学主要包括两个步骤:一是揭示学生对某个特定主题或现象的先前概念;二是用各种不同的技术帮助学生改变他们的概念框架。
波斯纳等通过研究发现,要实现概念转变,需具备四个条件:(1)对现有概念的质疑,即现有概念不能解释或解决眼前的问题,因此,学习者会重新思考现有概念。(2)新概念的可理解性,即学习者应对新概念建立整体一致的理解,而不仅仅是字面的理解,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概念是什么意思。(3)新概念的合理性,即新概念应能与个体所接受的其它概念相一致,如,与自己其它理论或知识、经验、直觉一致等。个体看到新概念的合理性,意味着他相信新概念的真实性。(4)新概念的有效性,即个体认为新概念能解决其它知识概念所难以解决的问题,并能展示出新的方向和新思想,具有启发意义。这意味着个体把新概念看作是解释、解决某问题的更好的途径。概念的可理解性、合理性、有效性之间密切相关,其严格程度逐级上升,对概念的理解是看到概念的合理性的前提,而看到概念的合理性又是意识到其有效性的前提。
四、概念转变教学模式
1.展现学习者的已有概念。概念转变教学的一个基本假设就是“新概念(学习)的建构,只能以既存的概念为基础”。即使已有知识(不管正确与否)允许我们随意看待世界,我们也不能对它毫不在意。因此,概念转变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让学生意识到他们对某个即将学习的主题或现象的观点。
2.提出并呈现问题。为了引出学习者的概念,教学必须从呈现问题开始。呈现的这个问题必须让学习者运用他们的已有概念来理解。呈现的问题可以是这两种:不知道结果或结果已经知道。在“不知道”的问题中,教师让学习者先预测结果,然后解释他们预测的结果。在“知道”的问题中,学习者不做预测,然而,他们必须解释这个事件。
3.要求学生描述或呈现他们的概念。学习者呈现他们观点的方式有很多。他们可以写下描述、画图表、创建物理模型、画概念地图、设计网页或者把这些方式随意组合,以表明他们对某个特定概念的理解。如果有电脑或合适的软件,学习者还可以用别的呈现方式(用DPT或其他的软件),创建模型或模拟,或者创建概念地图。不管使用何种方法,这一步的目的就是帮助学习者认识并开始澄清他们自身的观点和理解。一旦学习者的概念弄清楚以后,教师就可以把它作为下一步教学的基础。
4.讨论并评价已有概念。这一步的目的就是让学习者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澄清并修正自身的原有概念。如果这是教师的第一个概念转变学习活动,最好晚一点开始。在学习者以小组的形式互相评价别人的概念之前,教师可以先示范一下这个评价过程。开始,教师请多个学习者进行陈述(概念)。陈述完毕后,教师引导同学逐个评估每个观点的可理解性、合理性和成效性。努斯鲍姆和诺维克认为,教师应该接受所有的观点,不要进行价值判断。教师还应提到每个观点的学生名字,在全班讨论之后,持不同观点的学生组成~组,互相评价观点。每个小组都要选出一个观点(或者通过评价修改后的不同观点),提出选择的基本原理,并把这个原理展现在全班同学面前。允许学习者对自认为最好的观点进行投票,并加以解释,可以增强学习动机。
5.制造概念冲突。学习者通过向其他同学陈述自身的观点,并得到同学的评价,开始意识到他们自己的观点。学习者变得不满意于自身的观点,观点冲突开始建立。认识到他们观点的不足之后,学习者也更易于改变原有观点。要制造更大的冲突,教师就要创造差异性事件。这个差异性事件是学习者用目前的观点无法解释的现象或事件,但用本次教学主题中的观点却可以解释。在这点上,如果没有学生持“正确”观点,教师就应该建议用前一个班某个学生提出的观点。如果在观点转变活动开始之前,教师还不知道学生对某个主题或现象的正确与不正确观点,就不宜提前设置差异性事件。在这些案例当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提出决定哪个学生的观点能最好地解释“现存问题”的方法。如果这个科目是科学,学生应该提出一些实验。教师也可以呈现与学生现有观点相冲突的不规则数据,来创建差异性事件。
6.鼓励认知调适。学生应该有对自身概念和目标理论问的不同进行反思和顺应的时间。教师应该把反思活动整合到课程当中,以促进认知协调或重构学生的先前概念。
7.创设合作性学习环境。一个合作性的学习环境对成功的概念转变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必须有机会讨论,学生在分享观点、思考和评价其他观点时必须有安全感。这种“安全因素”在教师运用上述认知冲突策略时尤为重要。一项研究表明,低成就感的学生会丧失自信,把冲突看成是另一种失败。
要成功实施概念转变的教学策略,教师和学生在建构主义学习和小组合作性学习方面应当有些体验。习惯了教师传授式教学(如直接教学)的学生在参加讨论活动时动机就会弱一点。教师必须能熟练掌控班级小组,充当帮促者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