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学手段的定义

教学手段的定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学手段的定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学手段的定义

教学手段的定义范文第1篇

微积分是高等学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基本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一直以来都保持不变。传统教学过分追求理论学习和计算能力。一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生创新能力弱的短板就凸显出来。而社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因此微积分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微积分教学要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思想的转变。

1优化教学内容

新的教学计划对微积分的教学课时进行了压缩。因此在保留微积分基本内容体系的前提下,满足各专业后续课程需要的基础下,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第一个学期的内容,应本着少花学时,通俗易懂的原则。在讲授极限时,着重极限思想的理解和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取消严谨的数学定义。学生之前从未接触有关变量无限变化的过程,所以在介绍极限的定义之前,可列举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极限思想的例子:“一时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刘徽的割圆术等。第二个学期重点讲述多元函数的微分学和积分学,常微分方程。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一元函数微积分、二元函数微积分和常微分方程的基本知识点。培养基本的数学技能,最终能应用到后续课程中去。

2教学思想的转变

微积分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思想,从重理论、重结果的守旧思想中转为重点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并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专业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从单一的分数评价转为激励性的、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动态评价。因材施教,重视学生差异性发展。

3教学主体的转变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客体。学生处在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这样使得学生难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学生参与度不高,就会造成学生感到在教学中一些概念、定理、逻辑关系变得晦涩难懂,枯燥乏味。容易产生厌恶情绪。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赋予微积分课程更多的活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客体,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释放学生的天赋和兴趣。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考,加之老师的合理引导,结合实例,从而可以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相关概念和定理。

4教学内容转变

?魍澄⒒?分的教学内容是定义、定理、习题等偏理论的成分占大多数。这样会使得教学变得枯燥乏味,方式单一。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转变教学内容,发散思维,从多个角度分析知识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学内容转变首先应转变教材中定义、定理的阐述。将相关定义的实际背景及发展历史阐述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从不同侧面深入理解概念或定理的本质,提高对数学的欣赏水平。其次,在承认学生学习能力有差异前提下,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专业特点,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分别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分层次教学可按以下标准分类:(1)按照基础不同分层次;(2)按照专业不同分层次;(3)按照教材不同分层次。

5教学手段的转变

由于微积分的教学内容的抽象性,教学中必须依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应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实施教学。

5.1如多媒体的合理使用

多媒体给教学活动带来了很大方便,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节约了教学时间。使得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形式多样,头文并茂,条理清晰,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多媒体教学也有很多不足之处:(1)信息量过大,使得教学节奏加快,学生难以掌握所学内容。(2)缺乏师生互动,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充分挖掘多媒体技术的同时,应注重以课堂板书为主,多媒体演示为辅。对重点,难点内容,定理的推导,还是要在黑板上完成。教师在板书的时候,学生有个缓冲思考的时间,内化老师所讲的内容,从而达到最佳的课堂效果。

5.2每章结束后要求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教学手段的定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教学 数学 策略

在当代,数学的影响己经遍及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成为推动人类文明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旨在通过自己从事高中数学教学的经验对教学的三大策略进行分析。

一、师生协作教学

师生协作教学是数学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高中课堂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是45分钟,师生协作教学所占的时间一般在20-30分钟。因为高中生还缺少自主学习的方法和能力,所以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和帮助。在这一步骤中,教师要以学生参与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要多评价学生对实质性内容和方法的思考,淡化对学生叙述严谨性和形式完美性的要求。

当代著名认知心理学家米勒曾经说过:“我认为,教应是较少讲述事实,较多提出问题,较少给出现成的答案,要指出所教课程的戏剧性、美妙之处,引发美感”。师生协作教学时,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动耳,多种感官的相互作用使注意力始终集中,教师在师生开展平等、宽松、民主的讨论中,与学生产生情感共振,引导学生“集思广益,智力互激”,以肯定学生正确观点的教学形式,促使学生有效地构建新知识。同时,教师还要对一些想回答怕出错、怕被误解出风头的学生,给予及时的心理辅导教育。此外,教师对于学生发言中的错误也需特别注意,要找到他们的闪光点,千方百计地鼓励他们。例如,用“开头不错”,“你的答案部分是正确的”等话激励学生,在尽可能非评价的氛围中引发学生回答。对于这些回答他们可能不大肯定,但他们能以此为起点,开始构建正确的答案。任何回答不管多么粗糙或错误,只要给予恰当的反馈和纠正,都能成为学习的起点。

例如,在讲集合定义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自己举些生活中的实例,分析识别这些例子中的对象能否组成集合,然后师生协作,用自己的话总结出集合的定义、特点,再引导学生回到书上对照分析。

当学生对某些数学问题的理解出现困难时,要采用一些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给予他们及时的引导和帮助,如使用一些浅显的比喻,这样做如同铺上块垫脚石让学生走过去,或让学生沿着斜坡循序渐进轻松地往上走。例如,研究函数时,全班没有一个同学能具体说明y=f(x)是什么意思,有几个同学虽能说出书上函数的定义,但不能正确理解函数的意义和作用,这时教师就需要用学生能理解、听得懂的语言来浅显地解说,即函数是用来研究生活、社会规律性的,通过设置具体实例情境“研究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关系”,让高中学生从实例中总结规律s=π*r2,体会函数的含义y=π*x2,再回到抽象函数概念y=f(x)对照理解。

二、善于引导学生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莱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最自然、最有效的方法是“再创造”或“数字化”。这个“化”的过程必须是由学习者自己主动去完成,而不是外界强加的。因此,教师要舍得把课堂的有限时间交给学生自己去摸索、猜想,使学生体验挫折的艰辛和成功的快乐。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感悟,是在第一步复习导入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阅读数学课本弄清楚知识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向学生解说要求学生做什么,指导他们怎么去做,如何总结自己的想法。指导过程中也可一步一步地进行启发,如教材内容的大标题、小标题、某个概念、原理的意思,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感悟课本上对这个问题的阐述方法,将所学内容分解便于学生自学。这种引导能使不同数学基础的学生都可以参与,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性、责任感和自尊心,使学生一点一点汇聚感触,积累体验,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例如,讲三角函数中的余弦函数时,教师通过对比讲过的正弦函数学习过程,给出学习内容的具体目标、要求和方式,让学生参考教材对余弦函数的内容进行探讨分析。同时,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水平和状况给予适当引导,要求学生通过自学做到明确余弦函数定义、图像、性质、应用、习题类型和解题策略。对接下来学习正切函数、余切函数、正弦型曲线的几节课内容,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水平,可加大学生自学、合作、讨论的力度,引导学生进一步自学更多、更深的知识内容。

三、丰富教学手段,体现教学的特色。

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数学教学的时空己被大大扩展。在当前如果教学课时相对不足的情况下,适当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如多媒体、计算器、数学软件)辅助教学,一方面可以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课时不足的矛盾;另一方面,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展示生动的教学情境,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而富有动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参与教学过程。

例如,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几何或函数图像的移动、坐标变换、动点轨迹生动的演示出来,既能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能培养他们运用计算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当然,教学手段的运用也要有一个“度”的把握,我们既不能只停留在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笔、一张嘴巴一本书”的低级层次上,也不能不切实际地单纯追求教学手段的花哨多样,这样做有时不仅不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因此,运用教学手段必须坚持“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的原则。教学手段只有服务于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而合理的利用,才能最大限度上发挥其有效积极作用,促进教学效益和质量。

参考文献:

教学手段的定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升级;粉笔;黑板

近几年来,在精品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学校的微积分课程改革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教学内容的改革主要体现在教材上。我们微积分课程组先后引进和自编了共五个版本的教材,最后形成了简练,高效,便于教学的理工类教材――《微积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要是继承传统,许多老教师已经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比如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强调应用背景和数学思想的特点,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辅助学生研究问题等。

如果说教学内容的改革受教学大纲的限制,改革是有条件的小动作。教学方法的改革也不过是以继承为主。那么相比之下,教学手段的改革则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多媒体教学设备与相应的教学软件的结合,形成了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一个关键的突破口。事实上,没有教学手段的改革,大课堂教学的基本效果便难以保证,新型的教学方法,例如图形法和数值法便无法真正实施。

然而,尽管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实施已有多年,较权威的教学课件出版推广也比较普及,许多教师还开发了适合自己个人特点的电子教案,但是,人们对数学课程中使用多媒体手段的效果还是心存疑虑。在多媒体教学的实施过程中的确存在着不少问题,以至于有不少学生要求教师回到使用粉笔和黑板上来。基于这一情况,在教育专家和普通教师中比较普遍的观点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手段只能处于辅助地位,仅适合于在课程的某些地方,例如微积分课程中的台劳级数,空间解析几何等章节,借助软件进行数学试验和演示。

我们以为,造成上述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不大看好的主要原因在于使用者,许多使用者没有能够充分地扬其长,避其短。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在其发展过程中遇到困难是正常的,只要大家一起来面对,积极想办法,问题就会逐步解决的。

近五年来,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对多媒体技术有了较多的了解和体会,对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实践证明,学生非常肯定我们对多媒体技术所采用的使用方式。为此,考虑到一些教师对于多媒体技术应用上的不了解或不完全了解,以下针对教学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环节,介绍一些我们的做法和认识,旨在与关注这一问题的同行们交流,并推动其发展。

我们的观点是,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应当是也必须是现代大学课堂中实施教学的主要手段。一方面,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的所长可以被多媒体手段完全继承和提升;另一方面,多媒体设施的充分使用产生以前不可能有的教学形式。例如,在多媒体教室中,不仅可以实施立体式(图形,动画,数值,演绎)教学形式,还能够方便地针对学生作业原稿的手写评点,轻松地将网络资源引进课堂。因此可以说多媒体技术是传统教学方法的升级。

一、多媒体手段是传统教学手段的继承和提升

1.听和看 麦克风替代大嗓门,电子大屏幕替代黑板。这是比较公认的,优势明显的升级手段。麦克风使得百余人的课堂上后排的同学也能听得清,而在电子大屏幕上,文字和图形清晰明亮,可以随意放大或缩小,擦和写也十分的容易,再也没有了粉笔灰问题。事实上,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大屏幕上还可以播放课程动画,显示学生作业,进行数学试验等以前不可能做的许多工作。

当然,如果所用的投影灯亮度不够,需要关掉教室的所有的灯才看得清屏幕,则会使得教师的形象看不清,学生的笔记也无法作,教学效果便受到影响。一般来说,投影灯泡使用时间达到2000小时后就必须更换。

2.备课 使用多媒体教案也需要备课,设计教案,这一点与传统的教学手段一样。但是多媒体教案的备课量可能更大,备课量的一个流行的估计值是传统方法的7倍。因为数学公式录入到文档中比较费事,绘制图形也需要一定的训练。但是,随着网络资源的建设和完善,素材共享能够使得教师们可以较少地录入具体的教案内容,而将主要精力放在教案的设计上。

传统手段下教案的准备不算太困难,公式和汉字在书写方面难度一样,作一个草图也比较容易。但是,手写教案的修订和改写便比较麻烦,改动多了,纸弄脏了就得重新抄一遍。对比之下,电子教案的修改就非常方便,一个例题的移动不过是鼠标的移动,其过程往往是一种享受。

3.演示 传统方法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将教案一点一点地抄到黑板上。由于工作量大,一些教师便在上课之前预先将定义,定理抄到黑板上,可节省一些时间。现在,也有的教师则只写出定义,定理中的要点,或者对于教科书上已经有的内容便不抄黑板了,对着书本讲吧。当然,例题讲解肯定还是要写的。

多媒体方法则是借助投影灯,通过电脑将事先准备的教案轻松地投射到屏幕上,展示内容的快慢与多少可以随意控制。教师拿着教鞭,对着屏幕上面的定义,概念或图形进行圈点和讲解。很明显,多媒体演示手段在节省时间、节省体力和视觉效果上的优势是明显的。

4.板书 毫无疑问,板书是教授数学课程中不可缺少的形式。概念的圈点,思路的分析,证明和演算过程,需要一步步展现,不应该一下子出来。在这方面,传统手段自然是得心应手,可以临时发挥。那么多媒体手段呢?例如PowerPoint能够实现内容一条条播出,但是制作比较麻烦,得事先做好,不能临时编制。因此常常看到,使用多媒体手段的教师,或者在电子屏幕旁边的一小片黑板上进行板书,或者将电子屏幕升起来,将灯打开,回到黑板上使用粉笔,显得很不方便。大多数对多媒体手段的不认同的教师就是从这一现状得出的。

是否多媒体手段真的不能实现临时板书?不能写写画画?回答是否定的。多媒体技术不仅支持临时书写,而且可以写得更好,做得更妙。目前来说,至少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PowerPoint播放界面下,用右键调出记号笔,然后使用鼠标圈点或书写,光电鼠标的灵敏性可以使得控制字形不太难,当然写多了还是不方便。另外一种手段可能较少有人使用,该方法要求添置一块usb接口的手写绘图板和电子笔,安装了驱动程序tablelet之后,便可以按以下两种方法使用:一种方式是叠加法,在软件e-Pointer的支持下,便可以在任何界面上写字,作标记;另一种方式是独立法,在Photoshop(或Painter,Openconvas等)的画布上,使用电子笔可以写出精度非常高的手写体,笔划粗细,

颜色都可调,电子橡皮擦也非常好用。更妙的是,以前粉笔写的字擦掉之后便没有了,现在电子笔所写的内容则可以作为图片保存起来。笔者在担任一些没有电子课件的课程时,就完全采用电子笔手写,然后编号保存,可以供同学下载,特别受学生的欢迎。

事实上,基于屏幕上可以临时书写这一特点,我们在教案设计中可以考虑预先将例题下面留空,方便现场手写。等待电子笔分析演算完成后,再显示完整的内置解答。

5.笔记 有了前面采取的逐条演示,电子板书的手段,学生便能够跟得上教师的节奏,可以听懂。但是笔记可能还是记不赢,因为多媒体方式的文字出来的速度快,不像传统手段那样,老师写的速度和学生抄的速度相当。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之一是利用网络,让学生课后上网浏览课件或者提供下载。事实上,日常讲课的内容往往不是太多,并且至少有一半是教科书上有的,要抄写的东西并不多。方法之二便是在课堂上适当的时候,老师停下来转一转,留给学生一点时间做笔记,也能够解决这一问题。

二、多媒体手段是传统教学手段的发展

以下所列的几个多媒体手段的特点则是传统教学手段很难或者根本不可能具备的,我们想由此说明,多媒体手段是传统教学手段的新的有价值的发展。

1.重复调用 每次课的开始,如果我们要简短回顾一下上一次课的内容,那么只需要回放一下前次课的画面;或者在讲授当中,想要引用一下刚刚讲过的公式,强调一下其细节,那么电子教案是非常容易实现的。

2.美观准确 毫无疑问,能够用粉笔写出整齐,漂亮的板书,需要多年的功夫磨练。但是,多媒体手段可以容易地写出规范和多样化的字体,作出准确的,大小可变的彩色图形。这对于表达教师的教学意图是非常方便和重要的。

3.作业评析 习题课上,你可以将学生的作业中的优秀作品,典型错误,或者他们提交的小论文和解答文稿使用扫描仪进行扫描或使用数码相机拍照,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圈点,评讲。教师可以准确地指出,哪一处计算不对,哪一句推理不严格,哪一位同学的表达非常有价值等。这种教学形式针对性极强,对于纠正错误,引导学生学习十分有效。

4.立体教学 如果一个关于函数的结论,能够在符号演绎,数值计算,几何图形等三个方面同时展示,则会给学生一个极其深刻的印象。有了多媒体设备这些目标容易实现,我们在数学软件的平台上,例如Mathcad,可以容易地从数值观点和图形角度演示像数列的极限,函数的台劳公式,求近似解等问题。并且,在设计的案例中,关键的参数可以当场改动,以观察所对应的变化。电脑技术高的教师还可以做些动画来更好地演示自己的教学意图。

5.网络链接 强大的互联网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我们可以在介绍历史人物,背景知识,应用前景时直接在多媒体教学课堂中导入相应的网络资源,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结语

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由于多媒体设施带来的教学手段的改革,使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数值法、图形法与演绎法的结合,从不同侧面刺激了人的感觉系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许多学生从一个图形出发,提出了自己的联想和改进,创新能力大大提高,写出了不少好的课程论文(参见作者教学网页)。

随着多媒体教室数量的扩展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期望,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将会进一步普及,多媒体技术将会进一步开发。可能会带来与之适应的,适合数学课程特点的新型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形式方面的改革。广大教师只有积极地参与和实践教学手段的变革,才能更好地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作者教学网页:http://math.hust.edu.cn/gksx/

教学手段的定义范文第4篇

任何有效的课堂都必须有好的理念,这些理念是教师转变传统教学方式的依据。新课改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将课堂的主动权会给学生,树立“学生本位”意识,学会“让位”。这个意识就是我们要树立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满堂灌“”一讲到底”的方式,提倡学生参与。例如,在教授有关“匀速直线运动”的知识时,教学中匀速直线运动的判断和定义是教学的重难点,我们只能设计合理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才能找到重难点的突破点。如,我们设计:我们常见的各种各样的运动是如何分类的?物体在做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时的区别在哪里?同学们能为匀速直线运动下定义吗?生活中哪些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我们通过设问,让学生自己去思索和解答问题,从而引出本知识点,进而区分直线运动、匀速运动等。学生在探索这些问题后,得出“运动快慢不变的运动就是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但这样的问题经过学生间的小组讨论很快发现,例如圆周运动的例子也是运动快慢不变的运动,但却不是直线的。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学生主体意识,把课堂“让”给学生,让学生能主动探索,主动思索问题,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这样的课堂中,我们教师“解放”了,学生也“自由”了,课堂的效率却提高了。

二、课前准备,课后反思

课堂教学不是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就可以有效地完成。我们教师作为主要施教者,对于提高物理课堂的有效性起着关键作用。教育家陶行知说“:要想学生学好,必须先生学好,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上好一堂课,教师课前的充足准备,对教材的了解、解读、备课是否充分等等都起着巨大作用。我们知道,教材中的每一章节都有其独特性,也具有一定的前后联系性,我们教师只有把握了这种规律,才能在讲解时游刃有余。还有对本班学生学情掌握也是必不可少的,了解了学生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课后反思是完整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是借助前人经验,反思只是对自身行为的矫正,对前进道路的指引。我们知道,物理是一门观察、实验、思维结合一体的科学,教学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要求学生学会观察实验、实践,能总结规律。教学课后反思,能让教师发现不足,在下次教学中纠正,给学生更多的发言、思索的机会。如,学习“物质是可分的”知识点时,我和学生的意见发生了分歧,物质是无限可分还是有一定的限度?当时我以老师权威告知学生,物质是无限可分的,后来发现有问题。

三、恰当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

现代化教学方式的巨大变化,让教育发生了一次革命,即教学手段的革命,让教师不再采用简单的黑板加粉笔的原始手段。尤其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发展,如我们常见的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投影仪等以及近来出现的电子白板,都成为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有效手段。多媒体教学能通过声音、图片、视频等资料的组稿,进一步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对于初中物理教学而言,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还原物理过程,让学生切身地体会到物理运动变化。例如,我们在学习“声的传播”的知识时,利用多媒体来呈现声音是如何利用媒介传播的整个过程,学生能将现实中肉眼无法以画面和声音、文字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这样便使得整个教学画面既生动又形象。这样用演示画面,能大大提升初中物理教学的教学质量,实现教学有效性。当然,多媒体教学出现后,也出现了一些滥用这一手段的现象。所以,我们教师要恰当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不是让整堂课多媒体展示取代了学生的学习和情感的体验过程,丧失了使用多媒体的意义。

四、小结

教学手段的定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教学;数学;策略

新课程指出:高中生要不断加强高中数学的学习有效性,运用合理的方法,达到投入最小,成效最大的效果;这需要教师们要根据高中数学这门学科的自身特点,制定出可行、有效、合理、健康的学习策略,只有这样,高中数学教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学习策略是指学习方法与学习调控的合成体,它不仅包含着学习的有效方法和使用这些有效方法的程序,还包括了对教与学整个过程进行有序的调节和控制的功能,因此新课程要求高中数学教师要进一步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师生协作教学

师生协作教学是数学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高中课堂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是45分钟,师生协作教学所占的时间一般在20~30分钟。因为高中生还缺少自主学习的方法和能力,所以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和帮助。在这一步骤中,教师要以学生参与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要多评价学生对实质性内容和方法的思考,淡化对学生叙述严谨性和形式完美性的要求。

当代著名认知心理学家米勒曾经说过:“我认为,教应是较少讲述事实,较多提出问题,较少给出现成的答案,要指出所教课程的戏剧性、美妙之处,引发美感”。师生协作教学时,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动耳,多种感官的相互作用使注意力始终集中,教师在师生开展平等、宽松、民主的讨论中,与学生产生情感共振,引导学生“集思广益,智力互激”,以肯定学生正确观点的教学形式,促使学生有效地构建新知识。同时,教师还要对一些想回答怕出错、怕被误解出风头的学生,给予及时的心理辅导教育。此外,教师对于学生发言中的错误也需特别注意,要找到他们的闪光点,千方百计地鼓励他们。例如,用“开头不错”,“你的答案部分是正确的”等话激励学生,在尽可能非评价的氛围中引发学生回答。对于这些回答他们可能不大肯定,但他们能以此为起点,开始构建正确的答案。任何回答不管多么粗糙或错误,只要给予恰当的反馈和纠正,都能成为学习的起点。

例如,在讲集合定义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自己举些生活中的实例,分析识别这些例子中的对象能否组成集合,然后师生协作,用自己的话总结出集合的定义、特点,再引导学生回到书上对照分析。

当学生对某些数学问题的理解出现困难时,要采用一些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给予他们及时的引导和帮助,如使用一些浅显的比喻,这样做如同铺上块垫脚石让学生走过去,或让学生沿着斜坡循序渐进轻松地往上走。

二、善于引导学生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莱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最自然、最有效的方法是“再创造”或“数字化”。这个“化”的过程必须是由学习者自己主动去完成,而不是外界强加的。因此,教师要舍得把课堂的有限时间交给学生自己去摸索、猜想,使学生体验挫折的艰辛和成功的快乐。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感悟,是在第一步复习导入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阅读数学课本弄清楚知识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向学生解说要求学生做什么,指导他们怎么去做,如何总结自己的想法。指导过程中也可一步一步地进行启发,如教材内容的大标题、小标题、某个概念、原理的意思,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感悟课本上对这个问题的阐述方法,将所学内容分解便于学生自学。这种引导能使不同数学基础的学生都可以参与,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性、责任感和自尊心,使学生一点一点汇聚感触,积累体验,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例如,讲三角函数中的余弦函数时,教师通过对比讲过的正弦函数学习过程,给出学习内容的具体目标、要求和方式,让学生参考教材对余弦函数的内容进行探讨分析。同时,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水平和状况给予适当引导,要求学生通过自学做到明确余弦函数定义、图像、性质、应用、习题类型和解题策略。对接下来学习正切函数、余切函数、正弦型曲线的几节课内容,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水平,可加大学生自学、合作、讨论的力度,引导学生进一步自学更多、更深的知识内容。

三、丰富教学手段,体现教学的特色

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数学教学的时空己被大大扩展。在当前如果教学课时相对不足的情况下,适当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如多媒体、计算器、数学软件)辅助教学,一方面可以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课时不足的矛盾;另一方面,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展示生动的教学情境,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而富有动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参与教学过程。

例如,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几何或函数图像的移动、坐标变换、动点轨迹生动的演示出来,既能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能培养他们运用计算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当然,教学手段的运用也要有一个“度”的把握,我们既不能只停留在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笔、一张嘴巴一本书”的低级层次上,也不能不切实际地单纯追求教学手段的花哨多样,这样做有时不仅不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因此,运用教学手段必须坚持“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的原则。教学手段只有服务于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而合理的利用,才能最大限度上发挥其有效积极作用,促进教学效益和质量。

四、实施情感教育